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ediment on vertical dynamic impedance of rock-socketed pile with large diameter 被引量:7
1
作者 俞缙 蔡燕燕 吴文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856-2862,共7页
Based on the fictitious soil pile model, the effect of sediment on the vertical dynamic impedance of rock-socketed pile with large diameter was theoretically studied by means of Laplace transform technique and impedan... Based on the fictitious soil pile model, the effect of sediment on the vertical dynamic impedance of rock-socketed pile with large diameter was theoretically studied by means of Laplace transform technique and impedance function transfer method. Firstly, the sediment under rock-socketed pile was assumed to be fictitious soil pile with the same sectional area. The Rayleigh-Love rod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rock-socketed pile and the fictitious soil pile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lateral inertial effect of large-diameter pile. The layered surrounding soils and bedrock were modeled by the plane strain model. Then, by virtue of the initial condition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soil pile system,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vertical dynamic impedance at the head of rock-socketed pile was derived for the arbitrary excitation acting on the pile head. Lastly, based on the presented analytical solution, the effect of sediment properties, bedrock property and lateral inertial effect on the vertical dynamic impedance at rock-socketed pile head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t is shown that the sediment properti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vertical dynamic impedance at the rock-socketed pile head. The ability of soil-pile system to resist dynamic vertical deformation is weak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diment thickness, but amplifi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hear wave velocity of sediment. The ability of soil pile system to resist dynamic vertical deformation is amplified with the bedrock property improving, but the ability of soil-pile system to resist vertical vibration is weaken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bedrock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SOCKETED pile SEDIMENT dynamic impedance fictitious soil pile MODEL large diameter Rayleigh-Love rode MODEL
下载PDF
基于COMSOL的非饱和土中单桩垂直动力特性研究
2
作者 叶梓 陈永辉 +3 位作者 孔纲强 陈庚 徐洁 胡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2,共7页
浅层地表存在大量的非饱和土,其动力特性与饱和介质或单相介质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部分非饱和土常常是与单桩接触的主要材料,对单桩的动力行为影响显著。该文考虑动力受荷单桩周边土体的非饱和特性,基于非饱和多孔弹性介质的波动方... 浅层地表存在大量的非饱和土,其动力特性与饱和介质或单相介质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部分非饱和土常常是与单桩接触的主要材料,对单桩的动力行为影响显著。该文考虑动力受荷单桩周边土体的非饱和特性,基于非饱和多孔弹性介质的波动方程、单桩运动方程与边界条件,利用多物理仿真软件COMSOL中的偏微分方程模块构建了非饱和土与单桩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并考虑土的成层性、横观各向同性和纵向非均质性。在与现有文献对比验证COMSOL模型正确性后,设计多组数值算例,讨论土体饱和度、地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对单桩垂直动力阻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单桩基础 动力阻抗 COMSOL软件
下载PDF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的动态设计
3
作者 龙培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3期55-61,共7页
在山区桥梁桩基的实施过程中,因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桩基常需动态调整设计。为了解决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高,需动态调整桩基多,逐桩逐项调整效率低,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桩基动态设计流程,并以巫镇路茶园子大桥1#桥墩为例... 在山区桥梁桩基的实施过程中,因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桩基常需动态调整设计。为了解决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高,需动态调整桩基多,逐桩逐项调整效率低,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桩基动态设计流程,并以巫镇路茶园子大桥1#桥墩为例,应用动态设计流程的思路,论证了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动态设计流程的实用性。工程实践表明:该流程可确保结构安全及动态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地质 桥梁桩基 动态设计 结构安全 设计效率
下载PDF
裹覆隔振层的实心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
4
作者 邓世邦 罗威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81-3094,共14页
为分析实心桩裹覆隔振材料后的纵向振动特性,基于Rayleigh-love杆件模型和Novak平面应变理论,综合考虑桩周振动传播介质的径向和纵向非均匀性以及桩身横向惯性效应,建立了桩周振动传播介质-实心桩耦合作用纵向动力阻抗解析模型。利用Lap... 为分析实心桩裹覆隔振材料后的纵向振动特性,基于Rayleigh-love杆件模型和Novak平面应变理论,综合考虑桩周振动传播介质的径向和纵向非均匀性以及桩身横向惯性效应,建立了桩周振动传播介质-实心桩耦合作用纵向动力阻抗解析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复刚度传递和阻抗函数传递法,得到黏性阻尼介质中任意竖向荷载作用下实心桩桩顶动力阻抗的解析解答,并与已有解析解答对比验证其合理性。通过现场试验发现,桩顶动刚度幅值的大小对桩顶动力响应有明显影响,两者之间高度相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橡胶隔振层不同厚度和纵向深度以及隔振层材料种类变化对实心桩桩顶动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 Hz频段内:(1)随着橡胶隔振层厚度的增加(减小),动刚度幅值曲线会向低频(高频)移动,但整体上厚度变化对特征频率和动刚度幅值的影响较小;(2)随着橡胶隔振层纵向深度的增加(减小),动刚度幅值曲线的振荡幅度和振荡频率也会随之明显提高(降低);(3)当采用剪切模量小于桩周土体的隔振材料时,随着剪切模量的减小,动刚度幅值曲线的振荡幅度和振荡频率也会随之提高;(4)当采用剪切模量大于桩周土体的隔振材料时,随着剪切模量的增大,动刚度幅值曲线的振荡属性基本消失,且整体会出现小幅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地铁振动 隔振 复刚度传递 动力阻抗
下载PDF
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方法研究非饱和地基中群桩基础的动力阻抗
5
作者 李绍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5-907,共13页
采用边界元结合有限元法研究了非饱和地基群桩基础动力阻抗。根据梁模型建立桩体动力控制方程,结合有限元方法建立群桩基础数值模型;基于非饱和多孔介质动力控制方程组,采用加权残余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推导非饱和地基边界元法控制方程,... 采用边界元结合有限元法研究了非饱和地基群桩基础动力阻抗。根据梁模型建立桩体动力控制方程,结合有限元方法建立群桩基础数值模型;基于非饱和多孔介质动力控制方程组,采用加权残余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推导非饱和地基边界元法控制方程,根据伴随矩阵性质推导其Green函数基本解答。基于桩体和地基土接触面作用力平衡条件和位移相容原理,建立非饱和地基边界元模型和群桩基础有限元模型的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土体饱和度、桩体间距、长度、数目和地基分层等参数对群桩基础动力阻抗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基饱和度增加可降低群桩基础刚度系数;荷载频率较低时增大饱和度可减小群桩基础阻尼系数。增加桩基数目和地基饱和度可增大桩基与地基土相互作用。下卧基岩分层地基可提高桩基与土体的相互作用,且对群桩水平阻抗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介质 群桩基础 动力阻抗 有限元+边界元方法 分层地基
下载PDF
Pasternak层状地基中群桩水平动力响应解析解答 被引量:3
6
作者 崔春义 辛宇 +2 位作者 许成顺 梁志孟 王本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3-902,共10页
基于Pasternak地基和Euler梁振动理论,提出了一种能考虑轴向荷载影响的单桩水平振动简化分析力学模型,建立了层状地基中桩-土耦合作用下单桩水平振动控制方程;采用微分变换的方法对方程解耦,进一步结合桩-土边界连续条件求出单桩水平位... 基于Pasternak地基和Euler梁振动理论,提出了一种能考虑轴向荷载影响的单桩水平振动简化分析力学模型,建立了层状地基中桩-土耦合作用下单桩水平振动控制方程;采用微分变换的方法对方程解耦,进一步结合桩-土边界连续条件求出单桩水平位移、转角及内力解析解答。然后,考虑主动桩Ⅰ振动引起被动桩Ⅱ的动态位移,建立被动桩Ⅱ的水平振动控制方程,求解得到被动桩Ⅱ的响应解析解答,依据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定义进一步求得桩-桩水平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最后,利用叠加原理求得群桩水平动力阻抗,并与已有相关解析解进行退化对比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化分析探讨了地基剪切系数、布桩类型、桩距径比、轴向特征参数对群桩水平阻抗以及桩顶反力分布、桩身内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可为实际工程群桩桩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动力阻抗 水平振动 桩-桩动力相互作用 PASTERNAK地基
下载PDF
考虑桩土非完全粘结及桩底土波动效应的浮承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坤 崔春义 +3 位作者 许成顺 姚怡亦 辛宇 梁志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444,共10页
为合理考虑浮承桩纵向振动问题中桩端土作用及桩-土界面相对位移条件,同时引入动力Winkler模型和虚土桩模型,建立了一种适用性更广的浮承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方法。引入分离变量法对三维土体位移控制方程进行求解,结合土体表面及基岩处... 为合理考虑浮承桩纵向振动问题中桩端土作用及桩-土界面相对位移条件,同时引入动力Winkler模型和虚土桩模型,建立了一种适用性更广的浮承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方法。引入分离变量法对三维土体位移控制方程进行求解,结合土体表面及基岩处边界条件得到三维土体位移基本解;通过将动力Winkler模型相关参数考虑为桩-土界面边界条件在频域内解析求解了桩纵向振动特性,并将所得频域解析解拓展到时域,采用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方法(IFT)求解了桩顶速度时域响应;开展参数化分析探讨了桩-土界面非完全粘结条件及虚土桩参数对浮承桩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桩-土界面完全耦合假定会过高估计桩侧土对桩的约束作用,无法合理评估桩基的抗振性能,并会对桩基抗振防振设计及桩底反射信号识别产生不利影响;另外,针对浮承桩纵向振动问题,采用虚土桩模型描述其桩底土作用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底土 虚土桩 桩-土相对滑移 动力阻抗 解析解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饱和土与单桩的相互作用动力响应分析
8
作者 曹小林 周凤玺 戴国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3-78,共6页
为了研究饱和土的特性对桩的水平动力刚度的影响,建立了饱和土与桩的相互作用计算模型。首先,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的Biot理论,考虑土体的竖向位移和竖向应变的存在,使用Helmholtz分解定律引入势函数,得到饱和土的位移和应力的解析解。其次... 为了研究饱和土的特性对桩的水平动力刚度的影响,建立了饱和土与桩的相互作用计算模型。首先,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的Biot理论,考虑土体的竖向位移和竖向应变的存在,使用Helmholtz分解定律引入势函数,得到饱和土的位移和应力的解析解。其次,利用饱和土与桩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桩-饱和土耦合的振动微分方程,进而得到桩的阻抗和阻尼的解析解。通过数值算例,与现有计算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结果;并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饱和土的孔隙率、压缩系数和液体体积模量对桩头的动力阻抗及其对应的阻尼的影响。研究发现饱和土的孔隙率、压缩系数和液体体积模量对桩头的动力刚度及其对应的阻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水平振动 桩基础 动力刚度
下载PDF
非饱和地基中部分埋入桩的水平振动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紫健 刘浩 +2 位作者 张云鹏 邱敏 吴文兵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7-255,共9页
本文研究非饱和土中部分埋入桩的水平振动问题,为模拟桥梁桩基的高承台桩的实际服役状态,考虑水平简谐荷载和竖向静载的组合作用,采用Timoshenko梁模型和三维连续介质建立了非饱和土⁃部分埋入桩的耦合振动理论模型,利用微分变换法和传... 本文研究非饱和土中部分埋入桩的水平振动问题,为模拟桥梁桩基的高承台桩的实际服役状态,考虑水平简谐荷载和竖向静载的组合作用,采用Timoshenko梁模型和三维连续介质建立了非饱和土⁃部分埋入桩的耦合振动理论模型,利用微分变换法和传递矩阵法求得了桩身水平动力响应解析解,将退化解与已有成果作比较,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基于建立的理论模型,探讨了竖向荷载、埋入比和饱和度对部分埋入桩水平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刚度因子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而迅速减小,但是阻尼因子略微减小;刚度因子和阻尼因子均随着埋入比的增加而减小;桩身水平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幅值均随着埋入比的增大而增大,幅值位置逐渐向上移动;饱和度较低的对刚度因子的影响很小,但饱和度大于0.9时刚度因子随饱和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阻尼因子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部分埋入桩 水平振动 动阻抗 Timoshenko梁模型
下载PDF
对基桩动力载荷试验的重新审视
10
作者 陈凡 温振统 +1 位作者 谢晓锋 李健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23-1732,共10页
桩的动力载荷试验(DLT)和快速载荷试验(RLT)都追求桩的承载力在试验时能充分激发,也都通过桩顶的冲击和响应信号测量、分析,判定桩的承载力。但两种试验对落锤或等效配重的重量要求相差3~5倍,依据的力学原理各异。基于传统的桩-土计算... 桩的动力载荷试验(DLT)和快速载荷试验(RLT)都追求桩的承载力在试验时能充分激发,也都通过桩顶的冲击和响应信号测量、分析,判定桩的承载力。但两种试验对落锤或等效配重的重量要求相差3~5倍,依据的力学原理各异。基于传统的桩-土计算模式与落锤结合建立的锤-桩-土系统相互作用模型,通过波动力学分析、动量定理验证和实测案例对比表明:锤的动量和能量传递除与桩周岩土阻力大小有关外,还明显受锤与桩的阻抗比或质量比、桩的侧阻和端阻分布形式影响。研究了不同桩侧或桩端阻力、不同阻抗比对能量传递和冲量变化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与桩的承载能力高低相关的“桩对锤冲顶”、“溜桩”和“等能量条件下嵌岩桩的端阻力发挥效率高于静载试验”等动力学现象,充实了动力试桩的理论基础,分析了RLT的原理缺陷,提出了DLT与RLT相互融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的承载力激发 土的动阻力 阻抗匹配 桩对锤冲顶 溜桩
下载PDF
基于变时基弹性锤击技术的基桩承载力评估试验研究
11
作者 叶东昌 卞德存 +3 位作者 孙晓立 杨军 邵继喜 赵亚宇 《广州建筑》 2023年第4期53-56,共4页
针对现有基桩承载力检测方法不足,对瞬态机械阻抗法基桩检测技术进行了改进:利用变时基导纳分析技术,对脉冲激励与振动响应信号进行采集处理,提高信号信噪比及时频域分辨率;采用带弹簧结构的激振力锤,大幅提高锤击时的荷载作用时间,增... 针对现有基桩承载力检测方法不足,对瞬态机械阻抗法基桩检测技术进行了改进:利用变时基导纳分析技术,对脉冲激励与振动响应信号进行采集处理,提高信号信噪比及时频域分辨率;采用带弹簧结构的激振力锤,大幅提高锤击时的荷载作用时间,增强低频响应信号。通过对含缺陷模型桩的测试试验,可以发现:基于变时基弹性锤击技术的动刚度测试方法可获得稳定的动刚度数值,动刚度值的大小基本上体现了桩身内部缺陷严重情况,可以很好地反映基桩的承载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阻抗法 动刚度 基桩承载力 变时基
下载PDF
饱和黏性土地基中现浇大直径管桩水平振动响应解析解 被引量:25
12
作者 郑长杰 刘汉龙 +1 位作者 丁选明 付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47-1454,共8页
基于经典的平面应变假定,将土体假设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薄层,对饱和土地基中现浇大直径管桩水平振动频域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通过引入势函数对土体动力固结方程解耦,采用Laplace变换和分离变量的方法求得了桩周土及桩芯土频域响应... 基于经典的平面应变假定,将土体假设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薄层,对饱和土地基中现浇大直径管桩水平振动频域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通过引入势函数对土体动力固结方程解耦,采用Laplace变换和分离变量的方法求得了桩周土及桩芯土频域响应解析解,进而利用桩土完全耦合的条件得到桩振动响应解,给出了桩顶复阻抗解析表达式。将本文解完全退化到实心桩的解与已有理论解对比,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并阐明两解的区别。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桩长以及桩半径等参数对复阻抗特性影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浇大直径管桩 水平振动 解析解 复阻抗 饱和土
下载PDF
SSI效应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及损伤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杜东升 刘伟庆 +2 位作者 王曙光 李威威 李昌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25,共8页
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和波动理论计算群桩-土地基对上部结构的动力阻抗,进而研究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高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及非线性损伤的影响。首先计算桩周地基水平刚度系数,采用改良的Penzien模型将群桩等效为单桩,考虑一定桩长范... 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和波动理论计算群桩-土地基对上部结构的动力阻抗,进而研究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高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及非线性损伤的影响。首先计算桩周地基水平刚度系数,采用改良的Penzien模型将群桩等效为单桩,考虑一定桩长范围计算桩头的水平刚度,同时根据结构振动频率与地基基本频率的大小关系,考虑地基材料阻尼和辐射阻尼的影响。以某高层隔震工程为例,根据实际桩布置及土层分布情况计算地基阻抗,利用等效线性化模型对结构进行反应谱分析,计算结构隔震前后SSI效应对其动力响应的影响,再利用三维非线性损伤模型分析SSI效应对结构主要构件损伤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结构层数的增加,SSI效应的影响减小,考虑SSI效应会使隔震层位移和隔震支座面压利用率提高,而对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基本没有影响;考虑SSI效应后结构连梁的损伤减小,而框架柱和剪力墙这些竖向构件损伤增加;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SSI效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阻抗 隔震结构 损伤
下载PDF
考虑横向惯性效应时楔形桩纵向振动阻抗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吴文兵 王奎华 +1 位作者 武登辉 马伯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618-3625,共8页
基于Rayleigh-Love杆模型,研究考虑横向惯性效应时成层土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首先,根据桩周土的成层性并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然后,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在平面应变条... 基于Rayleigh-Love杆模型,研究考虑横向惯性效应时成层土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首先,根据桩周土的成层性并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然后,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推导得到成层土中楔形桩纵向振动时桩顶复阻抗的解析解。最后,采用参数研究方法,在低频范围内分析楔形桩设计参数对桩顶复阻抗的影响,并将同体积时的楔形桩与均匀截面桩的桩顶复阻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楔形桩其他设计参数不变时,动阻尼随着楔角的增大而增大,动刚度也随着楔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会随着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2)楔形桩其他设计参数不变时,动刚度随着桩长的增大而减小,动阻尼随着桩长的增大而增大;(3)对等体积的楔形桩与均匀截面桩,当桩长相同时,楔角越大,动刚度越小,动阻尼越大;当桩端截面积相同时,楔角越大,动刚度越大,动阻尼先增大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楔形桩 横向惯性效应 成层土 纵向振动 复阻抗
下载PDF
分层土中群桩水平动力阻抗的改进计算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广运 赵元一 +1 位作者 高盟 杨成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9-515,共7页
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梁模型,建立了主动桩和被动桩的简化解析运动方程,考虑地基土的分层特性、桩身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提出了计算分层地基中单桩和群桩动力阻抗的改进计算方法,并与已有文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 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梁模型,建立了主动桩和被动桩的简化解析运动方程,考虑地基土的分层特性、桩身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提出了计算分层地基中单桩和群桩动力阻抗的改进计算方法,并与已有文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更接近。在低频段,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较一致,但随着桩身剪切模量的减小,两者差异增大。差异主要是由考虑桩身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引起的,且前者影响较大,在低频段差异亦十分明显,而后者影响较小,在群桩阻抗峰值区域和高频段差异明显,需考虑桩身转动惯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基 群桩 水平振动 动力阻抗
下载PDF
基于实测动刚度的桥桩承载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建磊 马蒙 +2 位作者 李林杰 柯在田 高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571-576,共6页
提出了适用于批量评估分析的、基于实测动刚度的桥桩承载能力评估方法。结合某公路特大桥大批量桥墩基础评估加固工程,利用瞬态机械阻抗法对680根桥桩进行动测。通过基桩低应变完整性辅助测试及动刚度统计分析,推算了桥桩承载能力并给... 提出了适用于批量评估分析的、基于实测动刚度的桥桩承载能力评估方法。结合某公路特大桥大批量桥墩基础评估加固工程,利用瞬态机械阻抗法对680根桥桩进行动测。通过基桩低应变完整性辅助测试及动刚度统计分析,推算了桥桩承载能力并给出加固建议。研究表明,对于桩身完整的桥桩,动刚度与承载能力在统计上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于承受相近设计荷载的桥桩,测桩样本较大时动刚度值对桥桩完整性评估具有较好可信度。通过抽样取芯分析,验证了提出的桥桩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具备较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刚度 桥桩 承载能力 机械阻抗法 钻孔取芯
下载PDF
层状介质中群桩水平动力阻抗的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32
17
作者 蒯行成 沈蒲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3期258-264,共7页
采用动力文克尔地基梁模型,导出了层状介质中桩单元的复刚度矩阵,提出了计算层状介质中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的计算方法,利用单桩动力阻抗和动力相互作用因子计算群桩的水平动力阻抗。文中给出了算例。
关键词 土动力学 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阻抗 桩基础
下载PDF
层状地基中群桩竖向振动及动内力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志明 黄茂松 任青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6,共6页
采用Gazetas和Makris通过拟合有限元计算结果所得到的弹簧系数和阻尼系数,基于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和传递矩阵法,提出了一种分析层状地基中单桩和群桩竖向振动特性的简化方法.在考虑了“被动桩”和周围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求解... 采用Gazetas和Makris通过拟合有限元计算结果所得到的弹簧系数和阻尼系数,基于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和传递矩阵法,提出了一种分析层状地基中单桩和群桩竖向振动特性的简化方法.在考虑了“被动桩”和周围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求解层状土层中的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在这基础上,计算群桩竖向动力阻抗以及群桩中单桩桩身动内力,通过相关算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基 群桩 相互作用因子 竖向振动 动力阻抗 动内力
下载PDF
楔形桩桩顶纵向振动阻抗的解析解 被引量:13
19
作者 蔡燕燕 俞缙 +2 位作者 郑春婷 戚志博 宋博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92-398,共7页
针对成层地基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采用平面应变模型模拟桩侧土,并根据桩侧土的成层性及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求得了楔形桩纵向振动情况下桩顶复阻抗的解析... 针对成层地基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采用平面应变模型模拟桩侧土,并根据桩侧土的成层性及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求得了楔形桩纵向振动情况下桩顶复阻抗的解析解,并讨论了楔角对楔形桩桩顶复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刚度曲线和动阻尼曲线的共振峰幅值均随楔角的增大而变大;当其他参数不变仅桩长变化时,动刚度曲线的共振峰幅值随桩长增大而变小,动阻尼曲线的共振峰幅值随桩长增大而变大;当其他参数不变仅桩端截面半径变化时,动刚度曲线和动阻尼曲线的共振峰幅值随桩端截面半径增大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桩 纵向振动 平面应变模型 成层地基 解析解 复阻抗
下载PDF
层状地基中群桩的水平振动特性 被引量:38
20
作者 黄茂松 吴志明 任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8,共7页
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模拟桩土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并运用传递矩阵法考虑地基土的分层特性,提出了计算层状地基中单桩和群桩动力阻抗函数的一种简化方法。在计算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时考虑了“被动桩”与周围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 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模拟桩土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并运用传递矩阵法考虑地基土的分层特性,提出了计算层状地基中单桩和群桩动力阻抗函数的一种简化方法。在计算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时考虑了“被动桩”与周围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将相互作用因子和群桩阻抗的本文解与精确解进行了对比,同时与有关现场试验结果作了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基 群桩 水平振动 动力阻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