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flexible multiscale algorithm based on an improved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method for complex viscoelastic flows
1
作者 Jinlian REN Peirong LU +2 位作者 Tao JIANG Jianfeng LIU Weigang LU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8期1387-1402,共16页
Viscoelastic flow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umerous engineering fields,and the multiscale algorithms for simulating viscoelastic flows have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order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 Viscoelastic flow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umerous engineering fields,and the multiscale algorithms for simulating viscoelastic flows have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order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onlinear dynamic behaviors of viscoelastic fluids.However,traditional grid-based multiscale methods are confined to simple viscoelastic flows with short relaxation time,and there is a lack of uniform multiscale scheme available for coupling different solvers in the simulations of viscoelastic fluids.In this paper,a universal multiscale method coupling an improved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and multiscale universal interface(MUI)library is presented for viscoelastic flows.The proposed multiscale method builds on an improved SPH method and leverages the MUI library to 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mong different solvers in the overlapping domain.We test the capa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presented multiscale method to deal with complex viscoelastic flows by solving different multiscale problems of viscoelastic flows.In the first example,the simulation of a viscoelastic Poiseuille flow is carried out by two coupled improved SPH methods with different spatial resolutions.The effects of exchanging different physical quantities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domains are also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absolute errors in the overlapping domain.In the second example,the complex Wannier flow with different Weissenberg numbers is further simulated by two improved SPH methods and coupling the improved SPH method and the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method.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ysical quantities for viscoelastic flows obtained by the presented multiscale method are in consistence with those obtained by a single solver in the overlapping domain.Moreover,transferring different physical quantities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cale method improved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 multiscale universal interface(MUI) complex viscoelastic flow
下载PDF
Dynamic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an RPR Type Compliant Paralle Mechanism with Low Orders
2
作者 Shuang Zhang Jingfang Liu +1 位作者 Huafeng Ding Yanbin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3-94,共12页
Efficiency of calculating a dynamic response is an important point of the compliant mechanism for posture adjustment.Dynamic modeling with low orders of a 2R1T compliant parallel mechanism is studied in the paper.The ... Efficiency of calculating a dynamic response is an important point of the compliant mechanism for posture adjustment.Dynamic modeling with low orders of a 2R1T compliant parallel mechanism is studied in the paper.The mechanism with two out-of-plane rotational and one lifting degrees of freedom(DoFs)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sture adjustment.Based on elastic beam theory,the stiffness matrix and mass matrix of the beam element are established where the moment of inertia is considered.To improve solving efficiency,a dynamic model with low orders of the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a modified modal synthesis method.Firstly,each branch of the RPR type mechanism is divided into a substructure.Subsequently,a set of hypothetical modes of each substructure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C-B method.Finally,dynamic equation of the whole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by the substructure assembly.A dynamic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liant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iant parallel mechanism dynamic model Modal synthesis method dynamic experiment
下载PDF
Free-Interface Dual-Compatibility Modal Synthesis Substructure Method in Large-Scale Structures
3
作者 彭桂瀚 林伟 +1 位作者 陈尚鸿 余洁歆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5年第4期347-355,共9页
Free-interface dual-compatibility modal synthesis method(compatibility of both force and displacement on interfaces)is introduced to large-scale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to enhance computation efficiency. The basic... Free-interface dual-compatibility modal synthesis method(compatibility of both force and displacement on interfaces)is introduced to large-scale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to enhance computation efficiency. The basic equations of the method are first set up, and then the mode cut-off principle and the dividing principle are proposed. MATLAB is used for simulation in different frame structur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substructure method to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 cut-off principle. Studies are also conducted on how to divide the whole structure for better computation efficiency while maintaining better precision.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geometry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the synthesis results would be more precise when the inflection points of the mode shape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urthermore, the simulation performed on a large-scale high-rise connected structure further prov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is modal synthesis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lobal method. It is also concluded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at the fewer number of DOFs in each substructure will result in better computation efficiency, but too many substructures will be time-consuming due to the tedious synthesis procedures. Moreover, the substructures with free interface will introduce errors and reduce the precision dramatically, which should be avo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TRUCTURE method dynamic SUBSTRUCTURE analysis free-interface dual-compatibility MODAL synthesismethod large-scale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mode CUT-OFF principle
下载PDF
含大石块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框架结构房屋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欢 樊晓一 +4 位作者 姜元俊 刘浩南 韩培锋 田述军 刘俊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耦合的数值方法,分别从结构破坏形态、冲击力时程、关键点位移和速度、系统能量等方面,研究含大石块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框架结构房屋的...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耦合的数值方法,分别从结构破坏形态、冲击力时程、关键点位移和速度、系统能量等方面,研究含大石块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框架结构房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理。计算结果表明:SPH-FEM耦合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泥石流冲击爬高、绕流扩散、淤积稳定过程。考虑了三种泥石流强度等级,在低、中强度冲击情况下,框架房屋填充墙受到破坏,房屋结构整体保持稳定;在高强度冲击情况下,可以观察到框架房屋的逐步倒塌过程,框架柱损坏模式体现了剪切破坏或塑性铰链失效机制。对于房屋结构而言,泥石流的冲击破坏能力主要来自龙头的冲击力,龙身冲击力相对于龙头降幅约34.2%,大石块的集中作用是结构柱体局部破坏的主要原因。系统能量主要通过泥石流动能转化为结构内能(17.8%)和摩擦耗能(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PH-FEM) 含大石块泥石流 框架结构房屋 动力响应 破坏机理
下载PDF
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的连续梁桥动力特性研究
5
作者 王俊霞 左新黛 +2 位作者 申林 李华腾 李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9,共7页
为获取连续梁桥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规律,基于虚功原理,建立了24自由度典型四轴拖挂车动力学模型。采用模态叠加法建立三跨连续梁桥动力特性模型,通过模态综合法建立了车轮-桥面间的力学和位移耦合关系。组建了四轴拖挂车和连续... 为获取连续梁桥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规律,基于虚功原理,建立了24自由度典型四轴拖挂车动力学模型。采用模态叠加法建立三跨连续梁桥动力特性模型,通过模态综合法建立了车轮-桥面间的力学和位移耦合关系。组建了四轴拖挂车和连续梁桥动力耦合分析模型,通过逐步迭代法建立了车桥耦合时变矩阵方程。以某三跨连续梁桥为工程示例,进行车桥耦合动力特性的敏感性分析,重点分析了车辆行车速度、桥面不平度和车辆载重变化对桥梁关键位置处的动力响应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大,桥梁竖向位移时程响应曲线整体呈增大趋势,其中边跨跨中竖向位移幅值增幅相对较小,为3.40%,中跨跨中竖向位移幅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最大增幅为7.10%;随着桥面状况的恶化,桥梁边跨跨中和中跨跨中截面的竖向位移响应增幅相对较大,分别为38.60%和54.95%,为桥梁动力响应的主要敏感参数;当车辆载重相对较小时(从空载至40%满载),桥梁位移动力响应变化较为敏感,但随着车辆载重增长率的逐步增大,桥梁动力响应结果对车辆载重的敏感性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车桥耦合 模态综合法 连续梁桥 四轴拖挂车 动力特性 桥面不平度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煤岩尘判别和测量质量浓度补偿研究
6
作者 李健威 薛生 +3 位作者 王威廉 李响 李德文 赵政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为减小光散射法的矿井岩尘颗粒物测量质量浓度误差,仿真模拟光子在含尘空间内的随机蒙特卡洛过程,并根据煤、岩尘颗粒物在不同散射面下的捕获光子数以及不同质量浓度范围下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距离的差异进行尘源区... 为减小光散射法的矿井岩尘颗粒物测量质量浓度误差,仿真模拟光子在含尘空间内的随机蒙特卡洛过程,并根据煤、岩尘颗粒物在不同散射面下的捕获光子数以及不同质量浓度范围下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距离的差异进行尘源区分,针对浓度补偿实验获取的岩尘颗粒物测量质量浓度波动较大的问题,使用移动平均和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测量质量浓度的平滑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岩尘颗粒物捕获光子数在90°散射面下有较大差异,在3~555 mg/m^(3)范围内区分煤、岩尘的模数转换差值的DTW判断阈值为23854.06,卡尔曼滤波算法在减小相对测量误差方面比移动平均更好。1#光电传感器在194~555 mg/m^(3)范围内平均相对测量最小误差为-1.34%,2#光电传感器在3~191 mg/m^(3)范围内平均相对测量最小误差为6.06%。研究结果可为矿井粉尘光学测量装置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尘识别 蒙特卡洛方法 平滑滤波 移动平均 卡尔曼滤波 动态时间弯曲法
下载PDF
基于轮廓曲率的工件图像配准方法
7
作者 金炎君 刘海萍 +1 位作者 倪双静 朱熙豪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4-1746,共13页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工件图像配准在机器抓取、缺陷检测方面应用广泛,然而工件拍摄视点不同易造成图像匹配困难,这也成为工件图像匹配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鉴于工件的独特轮廓形状,针对多视点造成的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工件图像配准在机器抓取、缺陷检测方面应用广泛,然而工件拍摄视点不同易造成图像匹配困难,这也成为工件图像匹配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鉴于工件的独特轮廓形状,针对多视点造成的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曲率的工件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在轮廓平滑处理中,针对多边形拟合道格拉斯-普克(DP)算法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滑动窗口平均方法对轮廓做了进一步处理,有效提高了轮廓平滑度;然后,在轮廓曲线重采样中,对采样点集进行了时间序列化,利用采样间隔设计了一种有效的重采样方法,实现了对重采样点的任意取值,并保持了轮廓点的密集情况;在建立全仿射曲率库中,设计了两步匹配策略,有效提高了匹配精度和效率;最后,针对曲率曲线匹配算法,将形状上下文(SC)引入动态时间规整(DTW)距离计算,解决了DTW算法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模板工件图像进行仿射转换,实现与目标工件图像的匹配目的;同时在匹配算法的三对比较实验中,利用SC-DTW匹配算法得到的转换图像与目标工件图像的差异只有4.8%、2.65%和3.92%,相较DTW的6.83%、4.03%和6.34%,以及归一化相关性匹配算法(NCC)的7.45%、6.39%和7.31%,其差异较小,表明该算法配准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计算两条曲线的相似度,从而获得最佳曲率曲线样本,完成工件图像精准配准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轮廓提取 轮廓平滑方法 轮廓曲线重采样 工件图像配准 轮廓曲率 全仿射模型 动态时间规整
下载PDF
An efficient formulation based on the Lagrangian method for contact–impact analysis of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 被引量:7
8
作者 Peng Chen Jin-Yang Liu Jia-Zhen Ho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26-334,共9页
In this paper,an efficien formulation based on the Lagrangian method is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act–impact problems of f exible multi-body systems.Generally,the penalty method and the Hertz contact law are t... In this paper,an efficien formulation based on the Lagrangian method is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act–impact problems of f exible multi-body systems.Generally,the penalty method and the Hertz contact law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However,these method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various non-physical parameters,which have great effects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Moreover,a tremendous number of degrees of freedom in the contact–impact problems will influenc thenumericalefficien ysignificantl.Withtheconsideration of these two problems,a formulation combining the component mode synthesis method and the Lagrangian method is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act–impact problems in fl xible multi-body system numerically.Meanwhile,the finit element meshing laws of the contact bodies will be studied preliminarily.A numerical example with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 will cert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esented formulationincontact–impactanalysis.Furthermore,aseries o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explain how great the influenc of the finit element meshing has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Finally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lement size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summarized to satisfy both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 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body dynamics Contact–impact analysis Lagrangian method Component mode synthesis
下载PDF
基于改进语音信号双门限法端点检测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敏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语音信号端点检测是语音信号预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双门限法采用短时能量和短时平均过零率,通过设置阈值进行语音信号起始点和结束点检测,在高信噪比条件下识别效果较好,但是在低信噪比下,噪声影响传统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了... 语音信号端点检测是语音信号预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双门限法采用短时能量和短时平均过零率,通过设置阈值进行语音信号起始点和结束点检测,在高信噪比条件下识别效果较好,但是在低信噪比下,噪声影响传统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了提高语音识别的效率,提出一种改进的双门限法语音端点检测算法,采用动态设定阈值,进行平滑滤波等改进方法。通过MATLAB仿真表明,改进算法在低信噪比下的识别准确性较高,有利于后续语音识别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点检测 双门限法 动态阈值 平滑滤波
下载PDF
中国区域创新体系效能的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绪庶 张宙材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5,共15页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并不能综合反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全貌,因此有必要从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出发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反映和测度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由此,以中国30个省份为对象,构建测度区域创新体系效能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注重同...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并不能综合反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全貌,因此有必要从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出发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反映和测度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由此,以中国30个省份为对象,构建测度区域创新体系效能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注重同时选择规模指标和强度指标,采取指数合成方法并综合运用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分析等方法测算30个省份2012—2020年创新体系效能的空间分布、演进特征和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区域创新体系效能均呈上升态势,但其指数呈梯度分布和非均衡分布,且省域间和不同创新水平地区间创新体系效能差距不断扩大;相比创新指数领先地位,创新指数较低地区发生动态转移的概率相对较高,但均未发生跨区等级转移现象,省域创新体系效能加速分化使中国区域创新体系效能空间分布与演进呈现以少数省域为代表的创新极化不断加强,以多数省域为代表的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趋于低水平固化等发展趋势。为改进中国区域创新合作、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部和东北地区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国家需加大对其支持,创新极需发挥带动作用,区域创新体系要协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体系效能 区域创新 创新指数 指数合成法 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马尔可夫链 空间分布 动态演进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指数平滑法的甲醇价格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天泽 胡学友 张胜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传统的指数平滑预测法难以适应时间,在数据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无法根据数据做出实时的改变。提出一种随预测时间与实际值变化幅度动态改变的自适应指数平滑法,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了未来的甲醇价格波动。预测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 传统的指数平滑预测法难以适应时间,在数据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无法根据数据做出实时的改变。提出一种随预测时间与实际值变化幅度动态改变的自适应指数平滑法,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了未来的甲醇价格波动。预测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的精准度,优于原先单一的指数平滑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预测 动态指数平滑法 价格预测
下载PDF
半自磨机磨矿过程的模拟研究进展
12
作者 荣文杰 贾鹏程 +3 位作者 李宝宽 宋涛 周俊武 FENG Yuqing 《矿冶》 CAS 2023年第6期59-74,共16页
半自磨机(SAG)凭借流程短、易操作和成本低的优势,近年来在一些大型选矿厂的磨矿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半自磨机磨矿过程由于矿料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广泛的动力学特性和流体特性。利用工业试验对磨矿过程开展研究成本高且难度大... 半自磨机(SAG)凭借流程短、易操作和成本低的优势,近年来在一些大型选矿厂的磨矿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半自磨机磨矿过程由于矿料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广泛的动力学特性和流体特性。利用工业试验对磨矿过程开展研究成本高且难度大,而模拟方法能够可视化分析矿料运动特点,便于揭示并掌握磨矿过程规律。离散单元法(DEM)、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是目前主要的半自磨机磨矿过程研究方法。介绍了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模型耦合过程,对比并总结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回顾了不同模拟方法对半自磨机磨矿过程中矿料运动状态和衬板磨损及优化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自磨机 离散单元法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22
13
作者 胡俊峰 张宪民 +1 位作者 朱大昌 陈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8-213,共6页
针对一般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精确而简单的动力学建模方法。根据并联机器人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若个刚性子结构和弹性子结构,形成一个刚柔结合的系统。静平台和动平台相对其他构件变形较小,将它们作为刚性子结构,各个... 针对一般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精确而简单的动力学建模方法。根据并联机器人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若个刚性子结构和弹性子结构,形成一个刚柔结合的系统。静平台和动平台相对其他构件变形较小,将它们作为刚性子结构,各个支链作为弹性子结构。分别建立各子结构的动力学方程,弹性子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和模态综合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考虑各个柔性支链弹性变形对刚性子结构的影响,建立刚性子结构动力学方程;推导出相邻的刚性子结构和弹性子结构之间的几何约束关系。通过相邻子结构的协调矩阵,将各个子结构的方程进行装配形成系统的弹性动力学方程。通过一种高速并联机械手的动力学特性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由于引入刚性子结构和采用了模态综合法,减少了系统自由度数,从而简化了计算模型,为柔性并联机器人提供一种实用的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并联机器人 弹性动力学 有限元法 动力学建模 模态综合法
下载PDF
CHAMP卫星的纯几何定轨及动力平滑中的动力模型补偿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经南 赵齐乐 张小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探讨了利用CHAMP卫星星载GPS数据实现纯几何PPP定轨的方法 ,对该几何轨道的动力平滑过程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增加非参数项吸收动力模型误差的半参数动力平滑方法。
关键词 CHAMP GPS 精密定轨 PPP 动力平滑 半参数法 纯几何定轨 动力模型 误差补偿
下载PDF
现代机械产品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兼论面向产品总体质量的“动态优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三化综合设计法 被引量:81
15
作者 闻邦椿 周知承 +1 位作者 韩清凯 苏保群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3-52,共10页
机械设备正在向高效化、精密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对机械设备的设计质量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现代机械产品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讨论了产品广义质量所包含的内容,阐明了产品的设计对产品综合广义质量... 机械设备正在向高效化、精密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对机械设备的设计质量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现代机械产品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讨论了产品广义质量所包含的内容,阐明了产品的设计对产品综合广义质量(包括结构性能、工作性能与制造性能)的重要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优化设计、智能化设计与可视化设计(局部虚拟设计)的三化综合设计法,介绍了该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所提出的这种方法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产品综合广义质量的要求。该法已在某些新产品开发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机械设计 动态优化设计 智能化设计 可视化设计 三化综合设计法 产品综合广义质量
下载PDF
模态分析与动态子结构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55
16
作者 向树红 邱吉宝 王大钧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9-303,共15页
综述在模态分析与动态子结构方法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首先回顾经典的位移展开定理和模态叠加原理.为了加速经典方法的收敛速度、提高计算效率,进一步介绍两个新的结构位移展开定理(采用固定界面模态的位移展开新定理,给出采用低阶固定... 综述在模态分析与动态子结构方法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首先回顾经典的位移展开定理和模态叠加原理.为了加速经典方法的收敛速度、提高计算效率,进一步介绍两个新的结构位移展开定理(采用固定界面模态的位移展开新定理,给出采用低阶固定界面模态的高精度位移展开式;采用混合模态的位移展开新定理,给出采用低阶混合模态表示的高精度位移展开式)和相应的动力学新解法.相应上述3个位移展开定理,介绍采用解析推导的方法构造出3类动态精确子结构方法,各种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实质上都是它们的某种近似与变化形式,从而形成系统的动态子结构分析技术.上述介绍的模态分析与动态子结构方法新进展与经典模态分析技术一起形成结构动力学分析技术的系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动态子结构法 模态综合法 结构动力学 位移展开定理 航天器结构
下载PDF
车桥耦合动力学系统模态综合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军 江克斌 胡业平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由于桥梁上的车辆荷载是一个带有质量的振动系统 ,从而使得桥梁在该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比一般结构动力系统的响应问题更复杂。车辆和桥梁可看成一个整体耦合动力学系统的两个分支 ,并引入模态综合法来分析其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利... 由于桥梁上的车辆荷载是一个带有质量的振动系统 ,从而使得桥梁在该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比一般结构动力系统的响应问题更复杂。车辆和桥梁可看成一个整体耦合动力学系统的两个分支 ,并引入模态综合法来分析其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利用模态综合法可以将车辆与桥梁之间的边界作为系统的内部耦合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动力学系统 模态综合法 动力响应 边界条件 桥梁 车辆 荷载位置 耦合条件
下载PDF
动态子结构法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邱吉宝 张正平 +3 位作者 李海波 张忠 韩丽 任方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0-517,共8页
以载荷分析为主要内容,概述动态子结构法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首先采用约束子结构模态综合法与超单元法进行全箭级器箭耦合载荷分析,给出器箭界面加速度条件、运载器和航天器的内部载荷;然后介绍采用航天器基础激励方法与超单元法,依据... 以载荷分析为主要内容,概述动态子结构法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首先采用约束子结构模态综合法与超单元法进行全箭级器箭耦合载荷分析,给出器箭界面加速度条件、运载器和航天器的内部载荷;然后介绍采用航天器基础激励方法与超单元法,依据全箭级器箭耦合载荷分析给出的器箭界面加速度条件,进行航天器级的载荷二次分析,给出航天器的内部载荷,可以证明载荷二次分析所得航天器的内部载荷结果与全箭级器箭耦合载荷分析结果一样。由此说明航天器级载荷二次分析获得结果是可信的,也就是说全箭级器箭耦合载荷分析与航天器级载荷二次分析流程是合理的、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学 模态综合法 子结构法 耦合载荷分析
下载PDF
用动网格方法模拟导弹发射过程中的燃气射流流场 被引量:38
19
作者 傅德彬 姜毅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3-426,共4页
采用局部非结构网格弹性变形方法和网格再生方法相结合的动网格技术,计算导弹与发射筒具有相对运动的燃气射流非定常流场。计算中将安置在发射筒内的导弹作为运动实体,随着导弹运动,相应流场计算域边界发生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动网... 采用局部非结构网格弹性变形方法和网格再生方法相结合的动网格技术,计算导弹与发射筒具有相对运动的燃气射流非定常流场。计算中将安置在发射筒内的导弹作为运动实体,随着导弹运动,相应流场计算域边界发生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动网格技术模拟导弹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的非定常流场,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射流 动网格技术 弹性变形方法 网格再生
下载PDF
冲击载荷作用下液压支架立柱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48
20
作者 刘欣科 赵忠辉 赵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6-70,共5页
根据液压支架立柱工作的实际工况,建立了液压支架立柱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动态特性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解决了液压支架立柱流固耦合、流体大变形等问题,实现了立柱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得出了立... 根据液压支架立柱工作的实际工况,建立了液压支架立柱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动态特性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解决了液压支架立柱流固耦合、流体大变形等问题,实现了立柱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得出了立柱在冲击载荷下缸体的应力分布、活柱的最大退缩量、流体的压力场分布及整个冲击过程对地基的最大冲击力等核心技术参数。应用固液弹簧耦合理论和能量法,推导出了立柱固液耦合系统的等效刚度和立柱的冲击动载荷系数,进而从理论上对液压支架立柱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及对地基的最大冲击力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在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此研究结果为液压支架立柱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的开发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立柱 冲击载荷 有限元法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等效刚度 动载荷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