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背景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T-I的简化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BT-I相当,更适合在真实世界中推广。然而,BBT-I是否适用于中国失眠障碍人群暂不明确,而通过线上方式进行BBT-I的研究更是缺乏。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的在线BBT-I(eBBT-I)对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改善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将2023年2—11月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的失眠障碍患者设为干预组,将线上和线下招募的失眠障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2周的eBBT-I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伪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简版睡眠信念与态度问卷(DBAS-16)得分,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35例干预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ISI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分别对ISI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3d(基线)两组IS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d干预组I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ISI得分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次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DBAS-16得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DBAS-16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对DBAS-16得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干预后14 d两组DBAS-1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DBAS-16得分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eBBT-I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和负面影响,但对睡眠信念与态度的改善效果仍有待提升。本研究支持了eBBT-I在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D型人格的关系以及睡眠信念和态度在D型人格与睡眠质量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整群抽样某疗养中心142例工作人员,施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式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ys...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D型人格的关系以及睡眠信念和态度在D型人格与睡眠质量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整群抽样某疗养中心142例工作人员,施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式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DBAS-16)和D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14,DS14),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构建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睡眠障碍组在DBAS-16中对失眠的担忧,对失眠后果的错误信念,对睡眠不合理期望,对药物的认识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睡眠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S14负性情感维度得分高于睡眠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总分与DBAS-16中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与DS14中负性情感和社交抑制两个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担忧和负性情感对低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35.0%。睡眠信念和态度在D型人格与低睡眠质量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睡眠质量与D型人格、睡眠信念和态度的结构方程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为χ^(2)/df=1.963。结论对睡眠的担忧和负性情感是低睡眠质量的显著预测因子。D型人格与低睡眠质量相关,可通过睡眠信念和态度的中介作用影响睡眠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短期药物治疗前后不良睡眠信念和态度与睡眠问题的关系。方法:66名抑郁症住院患者纳入调查,分别在4周治疗前后进行不良睡眠信念和态度(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on sleep,DBAS),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短期药物治疗前后不良睡眠信念和态度与睡眠问题的关系。方法:66名抑郁症住院患者纳入调查,分别在4周治疗前后进行不良睡眠信念和态度(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on sleep,DBAS),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结果:4周治疗后,抑郁和焦虑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但仍存在睡眠问题,并且睡眠质量更多地与不良睡眠信念和态度相关。结论:对抑郁症患者有必要进行针对性强的认知行为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睡眠功能失调性信念与态度量表中文版(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Chinese Version,DBAS-CV)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方法按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目的评估睡眠功能失调性信念与态度量表中文版(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Chinese Version,DBAS-CV)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方法按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Ⅳ)诊断标准入组原发性失眠者、精神疾病共病失眠者共218例,招募健康被试34例。所有被试均完成睡眠功能失调信念与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DBAS-1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其中30名被试在2周后再次进行DBAS量表的评定。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个因子是可接受的。修订后量表的总分与DBAS-16、PSQI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48(均P<0.01),并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P<0.05)。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3,各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42~0.78;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94,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6~0.93。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DBAS-CV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失眠人群的功能性失调信念。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T-I的简化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BT-I相当,更适合在真实世界中推广。然而,BBT-I是否适用于中国失眠障碍人群暂不明确,而通过线上方式进行BBT-I的研究更是缺乏。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的在线BBT-I(eBBT-I)对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改善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将2023年2—11月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的失眠障碍患者设为干预组,将线上和线下招募的失眠障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2周的eBBT-I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伪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简版睡眠信念与态度问卷(DBAS-16)得分,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35例干预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ISI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分别对ISI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3d(基线)两组IS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d干预组I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ISI得分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次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DBAS-16得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DBAS-16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对DBAS-16得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干预后14 d两组DBAS-1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4 d DBAS-16得分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eBBT-I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和负面影响,但对睡眠信念与态度的改善效果仍有待提升。本研究支持了eBBT-I在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文摘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D型人格的关系以及睡眠信念和态度在D型人格与睡眠质量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整群抽样某疗养中心142例工作人员,施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式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DBAS-16)和D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14,DS14),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构建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睡眠障碍组在DBAS-16中对失眠的担忧,对失眠后果的错误信念,对睡眠不合理期望,对药物的认识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睡眠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S14负性情感维度得分高于睡眠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总分与DBAS-16中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与DS14中负性情感和社交抑制两个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担忧和负性情感对低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35.0%。睡眠信念和态度在D型人格与低睡眠质量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睡眠质量与D型人格、睡眠信念和态度的结构方程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为χ^(2)/df=1.963。结论对睡眠的担忧和负性情感是低睡眠质量的显著预测因子。D型人格与低睡眠质量相关,可通过睡眠信念和态度的中介作用影响睡眠质量。
文摘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短期药物治疗前后不良睡眠信念和态度与睡眠问题的关系。方法:66名抑郁症住院患者纳入调查,分别在4周治疗前后进行不良睡眠信念和态度(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on sleep,DBAS),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结果:4周治疗后,抑郁和焦虑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但仍存在睡眠问题,并且睡眠质量更多地与不良睡眠信念和态度相关。结论:对抑郁症患者有必要进行针对性强的认知行为治疗。
文摘目的评估睡眠功能失调性信念与态度量表中文版(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Chinese Version,DBAS-CV)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方法按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Ⅳ)诊断标准入组原发性失眠者、精神疾病共病失眠者共218例,招募健康被试34例。所有被试均完成睡眠功能失调信念与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DBAS-1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其中30名被试在2周后再次进行DBAS量表的评定。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个因子是可接受的。修订后量表的总分与DBAS-16、PSQI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48(均P<0.01),并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P<0.05)。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3,各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42~0.78;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94,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6~0.93。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DBAS-CV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失眠人群的功能性失调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