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氢卟吩e6赖氨酸酰胺配合物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潘树英 刘淑贞 +1 位作者 万景柏 许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28-32,共5页
采用B3LYP方法对二氢卟吩e6及其赖氨酸酰胺Yε的Cu(Ⅱ),Mg(Ⅱ)和Zn(Ⅱ)配合物进行几何优化,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LSDA方法计算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N—M作用强度和稳定性均有Mg〈Zn〈Cu的规律.Cu—N主要为共价作用,离域... 采用B3LYP方法对二氢卟吩e6及其赖氨酸酰胺Yε的Cu(Ⅱ),Mg(Ⅱ)和Zn(Ⅱ)配合物进行几何优化,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LSDA方法计算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N—M作用强度和稳定性均有Mg〈Zn〈Cu的规律.Cu—N主要为共价作用,离域作用最强,键长最短,配合物最稳定.Mg—N、Zn—N以静电作用为主,Mg—N的静电作用最强,离域作用较弱.由于Mg的3s轨道离核更近不易接受N的电荷,故N—Mg作用最弱,最不稳定.Yεl-M与e6-M的前线轨道均集中于二氢卟吩环,其电子吸收光谱保留了e6的特征吸收峰.e6-M的最长吸收波长与e6接近,而酰胺链与二氢卟吩环接近平行的e6赖氨酸酰胺的构象最大波长平均值较e6-M蓝移12~19nm,接近垂直的构象最大吸收波长比e6-M红移28—3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6赖氨酸酰胺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自然键轨道理论 稳定性 电子吸收光谱
下载PDF
非离子型L-赖氨酸长链酯-双EDTA酰胺钆配合物的合成与弛豫效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锦兰 万福贤 +3 位作者 俞开潮 丁尚武 杨年华 叶朝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37-1241,共5页
Four novel ester-amino ligands were synthesized by bis-acylation of octadecanyl, hexadecanyl, tetradecanyl and dedecanyl L-lysinate with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mono-anhydride (EDTA-MA), respectively. The corr... Four novel ester-amino ligands were synthesized by bis-acylation of octadecanyl, hexadecanyl, tetradecanyl and dedecanyl L-lysinate with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mono-anhydride (EDTA-MA),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neutral dimeric Gd(Ⅲ) complexes were gained by reacting these ligands with GdCl3·6H2O. All ligands and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1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longitunal relaxation time (T1) was measured, and their st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competition with Ca2+ and ED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laxivity of these netral binuclear Gd(Ⅲ) complexe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Gd-DT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造影剂 L-长链烷基酯 eDTA酰胺 双核钆配合 弛豫效能
下载PDF
L-赖氨酸酯聚酰胺Gd(Ⅲ)配合物的合成
3
作者 柏正武 卓仁禧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18,共4页
L-赖氨酸长链烷基酯与二乙三胺五乙酸双酸酐共缩聚,制得大分子配体,它与GdCl3反应得到相应的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具有比现在用于临床诊断的造影剂Gd(DTPA)更高的弛豫速率.
关键词 酰胺 配合 MRI 造影剂 合成
全文增补中
二氢卟吩e6赖氨酸酰胺稳定性及电子光谱 被引量:5
4
作者 万景柏 刘淑贞 +3 位作者 潘树英 许旋 李旭 叶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8,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二氢卟吩e6(简称e6)及设计的6个e6赖氨酸酰胺进行几何优化,对优化构型用B3LYP/6-31G**法进行单点计算,并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LSDA/6-31G**方法计算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赖氨酸的ε-NH2与e6连接...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二氢卟吩e6(简称e6)及设计的6个e6赖氨酸酰胺进行几何优化,对优化构型用B3LYP/6-31G**法进行单点计算,并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LSDA/6-31G**方法计算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赖氨酸的ε-NH2与e6连接的酰胺更稳定,其中,15位的乙酰胺Yε最稳定.形成赖氨酸酰胺改善了e6的水溶性,有利于药物吸收.各e6赖氨酸酰胺的前线轨道集中于二氢卟吩环,由于连接酰胺基侧链的二氢卟吩环平面性有所下降,前线轨道能隙略为升高,最大电子吸收波长相对于e6蓝移16-39nm,但仍处于光动力治疗窗口"600-900nm".酰胺链的构象对吸收波长影响较大,Yε三个较稳定构象中,酰胺链垂直于二氢卟吩环的Yε1和Yε2的二氢卟吩环平面性较好,最大吸收波长比酰胺链与二氢卟吩环近似平面的Yε红移53、50nm,三者平均值较e6红移1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二氢卟吩e6酰胺 电子吸收光谱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