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百八十七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穗部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1
作者 李清超 杨珊 +3 位作者 张登峰 刘建新 孙开利 吴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1491,共11页
为研究玉米种质资源穗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筛选鉴定优质玉米资源。以贵州、陕西、甘肃、湖北4个省份收集的487份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玉米10个穗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 为研究玉米种质资源穗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筛选鉴定优质玉米资源。以贵州、陕西、甘肃、湖北4个省份收集的487份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玉米10个穗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穗部性状变异系数为6.1%~71.0%,表型多样性指数为0.319~2.038。相关分析表明,10个穗部性状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系统聚类分析将487份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有187份种质资源,类群Ⅱ有208份种质资源,类群Ⅲ有48份种质资源,类群Ⅳ有44份种质资源,贵州和陕西的玉米种质资源代表性更强。最终筛选到15份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异的玉米种质资源,为玉米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种质材料创新和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和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穗部性状 多样性分析 系统聚类
下载PDF
国内外50个甜玉米杂交种主要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2
作者 冯绮静 农华展 +3 位作者 林瓞文 何炘珂 王蕴波 杨泉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9-75,共7页
针对国内外50份甜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果穗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国内外甜玉米杂交种间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国内杂交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地上茎节数、穗上叶片数、采收期等性状均显著高于国外杂交种(P<0.05);国内杂交种的鲜... 针对国内外50份甜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果穗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国内外甜玉米杂交种间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国内杂交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地上茎节数、穗上叶片数、采收期等性状均显著高于国外杂交种(P<0.05);国内杂交种的鲜苞重、单穗净重、穗长、秃尖长、行粒数、穗粗等性状均显著高于国外杂交种(P<0.05),而穗行数则相反(P<0.05),百粒重、轴粗等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国内杂交种在蔗糖含量、品尝评分显著低于国外品种,果皮厚度显著高于国外品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农艺性状 果穗性状 品质 品尝评分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滇南小耳猪肌源性因子5(MYF5)基因多态性研究
3
作者 张晓燕 朱莉 +3 位作者 唐琳 展亚楠 李昕鹏 孔小艳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9,共6页
肌源性因子5(myogenic factor 5,MYF5)被认为是猪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为探究MYF5基因的遗传变异对滇南小耳猪生长性状的影响,以期为优质滇南小耳猪肉新品种(系)培育提供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本试验以MYF5为候选基因,杜洛克猪(n=40)... 肌源性因子5(myogenic factor 5,MYF5)被认为是猪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为探究MYF5基因的遗传变异对滇南小耳猪生长性状的影响,以期为优质滇南小耳猪肉新品种(系)培育提供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本试验以MYF5为候选基因,杜洛克猪(n=40)为对照组,筛选滇南小耳猪(n=18)的优势SNP位点,并对筛选的优势SNP与其主要胴体及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滇南小耳猪MYF5基因检出的16个SNP位点中,1个位于编码区,为同义突变,并筛选到4个优势SNP。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滇南小耳猪MYF5基因1486、1574、1629以及1701位点间突变频率一致且有相近的遗传图距,连锁紧密。A1486G位点分别为GG、AG、AA基因型;G1574A位点分别为AA、GA、GG基因型;C1629T位点分别为TT、CT、CC基因型;T1701C位点分别为CC、TC、TT基因型。就肌内脂肪含量而言,MM基因型极显著高于MN基因型(P<0.01),MM基因型显著高于NN基因型(P<0.05),NN基因型显著高于MN基因型(P<0.05)。就大理石纹评分而言,MM基因型极显著高于NN基因型(P<0.01),MM基因型极显著高于MN基因型(P<0.01),MN基因型极显著高于NN基因型(P<0.01)。因此,本研究可基本推断在有关作用于滇南小耳猪种肉质性状的基因中,MYF5基因较为关键。该试验结论可为滇南小耳猪育种中改善肉品质等性状给予分子标记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F5基因 滇南小耳猪 SNP 肉质性状
下载PDF
青贮果穗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郝倩 蔺海朝 +4 位作者 王诚 王怀中 呼红梅 王彦平 郝丽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64,共5页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青贮果穗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192头日龄相近,初始体重为(36.82±1.50) kg的“杜×长×大”商品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每组4个重复。...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青贮果穗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192头日龄相近,初始体重为(36.82±1.50) kg的“杜×长×大”商品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生长阶段(54 d)分别饲喂含15%、30%和45%青贮果穗玉米的试验饲粮,育肥阶段(62 d)分别饲喂含23%、46%和69%青贮果穗玉米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青贮果穗玉米饲粮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对照、试验Ⅲ组全期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其他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试验Ⅲ组肌肉亚油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36.22%(P<0.05),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猪生长、育肥阶段饲粮适宜的青贮果穗玉米含量比例分别为15%~30%和23%~46%,可为其在生长育肥猪上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育肥猪 青贮果穗玉米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猪肉品质
下载PDF
Grain dehydration rate is related to post-silking thermal time and ear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maize hybrids
5
作者 SHI Wen-jun SHAO Hui +5 位作者 SHA Ye SHI Rong SHI Dong-feng CHEN Ya-chao BAN Xiang-ben MI Guo-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964-976,共13页
Mechanized grain harvest of maize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ith growing land plot size in Northeast China. Grain mois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mechanized grain harvest. However, it... Mechanized grain harvest of maize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ith growing land plot size in Northeast China. Grain mois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mechanized grain harvest.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at influences grain dehydration rate. In this study, maize grain dehydratin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in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ith five hybrids under two planting densities in 2017 and 2018. It was found that damaged-grain ratio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mechanized harvest quality, and this ratio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ain moisture content at harvest(R^(2)=0.6372, P<0.01). To fulfill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5% damaged-grain ratio for mechanized grain harvest, the optimal maize grain moisture content was 22.3%. From silking to physiological maturity, grain dehydrating process was mostly dependent on the thermal time(growing degree days, GDDs)(r=-0.9412, P<0.01). The average grain moisture content at physiological maturity was 29.4%. Thereafter,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GDDs and grain moisture still existed, bu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came smaller(r=-0.8267, P<0.01). At this stage, grain dehydrating process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genotypes. Grain dehydrated faster when a hybrid has a smaller husk area(r=0.6591, P<0.05), larger ear angle(r=-0.7582, P<0.05), longer ear peduncle(r=-0.9356, P<0.01) and finer ear(r=0.9369, P<0.01).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used for breeders and farmers to select hybrids suitable for mechanized grain harv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grain moisture grain dehydrating grain damage mechanized harvest ear traits GENOTYPE
下载PDF
皖南地区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6
作者 王先万 宋涛 +1 位作者 施六八 穆德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4期7-12,共6页
为筛选适宜在皖南地区推广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鲜食玉米品种,在皖南地区试验点对引进的创甜1号、香甜糯828等16个参试鲜食玉米品种以及2个对照品种粤甜16号和凤糯2146进行比较试验,对比分析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等方... 为筛选适宜在皖南地区推广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鲜食玉米品种,在皖南地区试验点对引进的创甜1号、香甜糯828等16个参试鲜食玉米品种以及2个对照品种粤甜16号和凤糯2146进行比较试验,对比分析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等方面表现。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方面,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77~87 d;品种抗性方面,脆蜜90抗倒性、抗病性一般,荃甜58和科糯8号抗病性一般;产量方面,甜玉米组中隆平甜1502比对照组增产13.40%,糯玉米组中迪甜糯八号、凤糯211、彩甜糯1703、田福糯1号和东甜糯100较对照分别增产17.92%、19.52%、10.7%、26.65%和17.81%,这6个玉米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具有农艺性状较好、抗性好且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皖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玉米产量 植株性状 果穗性状 病虫害
下载PDF
机械播种对不同品种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石达金 吕巨智 +3 位作者 唐国荣 李发桥 谭贤杰 闫飞燕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0期52-57,共6页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研究评价了机械播种是否对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产生影响,并筛选适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实施机械播种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当播种密度5.4万株/hm^(2)时,理...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研究评价了机械播种是否对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产生影响,并筛选适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实施机械播种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当播种密度5.4万株/hm^(2)时,理论产量达到8887.5kg/hm^(2);每穴播种2粒种子相比于1粒种子,显著提高了出苗率并降低了漏播率。此外,产量测定结果表明,桂单162和青青700两品种更适合进行机械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械播种 农艺性状 鲜穗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强度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徐丽娜 安治良 +3 位作者 陈士林 张怀胜 进茜宁 王平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7,共7页
设置67500(D1)、75000(D2)、82500(D3)、90000(D4)、97500(D5)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百玉393茎秆强度、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玉米植株形态与茎秆强度间的关系,为黄淮海区域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 设置67500(D1)、75000(D2)、82500(D3)、90000(D4)、97500(D5)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百玉393茎秆强度、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玉米植株形态与茎秆强度间的关系,为黄淮海区域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穗位高和穗高比升高,茎周长变小,株高无显著变化;玉米茎秆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压碎强度均降低;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百粒质量、穗粒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穗粗无显著变化,秃尖长增加;玉米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D3处理最高,D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D5处理最低。茎秆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压碎强度与穗位高、穗高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在种植密度75000~82500株/hm2时,穗位高和茎粗适中,茎秆质量较好,穗部性状较优,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茎秆强度 穗部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玉米果穗性状及其抗旱性随灌水量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小清 唐怀君 +2 位作者 张磊 孙宝成 刘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12-2418,共7页
【目的】研究玉米受旱前后的果穗性状变化与产量及抗旱性的关系,为玉米耐旱性精准鉴定和玉米抗旱育种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6个欠量灌水处理,各处理首次灌水均为675 m^(3)/hm^(2),以确保出苗。拔节-成熟期间灌水7... 【目的】研究玉米受旱前后的果穗性状变化与产量及抗旱性的关系,为玉米耐旱性精准鉴定和玉米抗旱育种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6个欠量灌水处理,各处理首次灌水均为675 m^(3)/hm^(2),以确保出苗。拔节-成熟期间灌水7次,6个处理每次的灌水量分别为675(100%)、540(80%)、405(60%)、270(40%)、135(20%)、0(0%)m^(3)/hm^(2)。测定不同水分处理下12个玉米杂交种的单穗重、总穗数、穗粒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等9个果穗性状,分析果穗性状随灌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灌水量540 m^(3)/hm^(2)(80%)处理与充分灌溉675 m^(3)/hm^(2)(100%)相比,12个品种的单穗重增减幅度为-7.0%~3.1%,平均增减1.8%;随着灌水量进一步减少,玉米的单穗重、总穗数、穗粒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穗粗呈现递减趋势,秃尖呈增加趋势,而穗行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干旱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顺序为单穗重、秃尖、穗粒数、行粒数、穗长、总穗数、百粒重、穗粗和穗行数。【结论】在轻度干旱(缺水20%以内)条件下,玉米杂交种产量轻微下降;在中度干旱(节水40%~60%)条件下,单穗重、秃尖、穗粒数和行粒数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在重度干旱条件下(缺水80%以上),穗长、百粒重、总穗数和穗粗可作为玉米极端抗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欠量灌水 果穗性状 抗旱鉴定
下载PDF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宇星 杨致远 +11 位作者 张丰屹 李一 赵鑫哲 唐娟 史磊 刘晶 赵海岩 李明顺 张德贵 李新海 雍洪军 金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6-1023,共8页
以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4个不同时期大面积推广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探究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为耐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1980s-2010s推广面积较大的12个玉米杂交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 以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4个不同时期大面积推广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探究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为耐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1980s-2010s推广面积较大的12个玉米杂交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6万株/hm^(2)和12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4行区,3次重复,2017-2018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鉴定,收获后调查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穗部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年代更替,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穗粗、秃尖长和百粒重均下降,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未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秃尖长变化尤为显著,1980s-2010s期间平均每10年降幅0.24 cm(高种植密度)、0.19 cm(低种植密度)。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相同年代杂交种果穗均变短、穗变细、秃尖变长、行粒数减少,其中2000s新品种的穗长和2010s新品种的穗粗降幅最小,2010s新品种的秃尖增幅最小(1.04%),表明2000s后选育的玉米品种更耐密。在未来玉米耐密育种过程中,应在维持较高百粒重的同时,加强穗长、穗粗、秃尖等性状的协同改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 玉米杂交种 穗部性状 变化趋势
下载PDF
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聂蕾 何玥 +8 位作者 郭爽 王栋 涂亮 刘鹏飞 王安贵 祝云芳 吴迅 陈泽辉 郭向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30,共7页
本研究以热带玉米骨干自交系T32和QR273为亲本构建的150份F_(2)、F_(2∶3)分离家系为材料,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GBS)对F_(2)单株的基因型鉴定,同时分别在甘肃张掖和贵州贵阳两环境条件下对F_(2∶3)家系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 本研究以热带玉米骨干自交系T32和QR273为亲本构建的150份F_(2)、F_(2∶3)分离家系为材料,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GBS)对F_(2)单株的基因型鉴定,同时分别在甘肃张掖和贵州贵阳两环境条件下对F_(2∶3)家系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秃尖长等5个穗部相关性状进行表型评价,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46个穗部相关性状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89%~17.18%,可解释穗部性状表型变异大于10%的QTL有6个。结合公共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策略,预测出6个控制穗部性状变异的候选基因(Zm00001d041072,Zm00001d053048,Zm00001d011355,Zm00001d041073,Zm00001d030086,Zm00001d030088),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合成、营养成分转运和其他许多生物学功能,可作为后续基因图位克隆和分子辅助育种的候选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QTL定位 候选基因
下载PDF
不同地区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对播期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金英 魏龙雪 +1 位作者 李华伟 裴艳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33-35,共3页
为探寻不同地区济麦44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对播期的响应以及济麦4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播种方式,为山东乃至黄淮海主产区济麦44稳产高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2019—2021年小麦生长季在德州(S1)、莱州(S2)和淄博(S3)... 为探寻不同地区济麦44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对播期的响应以及济麦4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播种方式,为山东乃至黄淮海主产区济麦44稳产高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2019—2021年小麦生长季在德州(S1)、莱州(S2)和淄博(S3)3个生态点通过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期对济麦44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点、播期二者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2019—2021年不同生态点和播期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总平均值为7 322.85 kg/hm^(2);S2生态点的济麦44籽粒产量(7 406.60 kg/hm^(2))略高于S1生态点(7 341.82 kg/hm^(2))和S3生态点(7 220.14 kg/hm^(2));S1T2、S2T1和S3T1处理的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较高,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1(德州)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10日,S2(莱州)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5日,S3(淄博)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5日。因此,时(播期)空(生态点)差异对小麦产量有一定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 播期 穗部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玉米雌穗产量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候选基因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殷芳冰 李雅楠 +7 位作者 鲍建喜 马雅杰 秦文萱 王锐璞 龙艳 李金萍 董振营 万向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7-391,共15页
玉米雌穗产量相关性状直接影响玉米最终产量,解析其遗传机制可为玉米高产提供有益指导。本研究以733份玉米自交系作为关联群体,在2个环境下随机区组种植,调查穗行数(KRN)、穗长(EL)和穗粗(ED)3个产量相关性状,利用MaizeSNP3072芯片对其... 玉米雌穗产量相关性状直接影响玉米最终产量,解析其遗传机制可为玉米高产提供有益指导。本研究以733份玉米自交系作为关联群体,在2个环境下随机区组种植,调查穗行数(KRN)、穗长(EL)和穗粗(ED)3个产量相关性状,利用MaizeSNP3072芯片对其进行基因分型,采用FarmCPU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别鉴定出16、13和24个与3个性状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0.01%~7.08%、0.01%~5.34%和0.07%~4.34%。其中,分别有6、2和5个与3个性状存在显著关联的高可信度(high confidence,HC)SNP,而且有2个HC-SNP同时与KRN和ED显著相关,1个KRN HC-SNP和3个ED HC-SNP为本研究首次报道。在所鉴定HC-SNP上下游200 kb范围内筛选出33个重要候选基因,其中9号染色体SNP标记PZE-109003046所在基因PIN1a为控制生长素极性运输从而调控雌穗性状的已知基因。另一些候选基因编码不同转录因子,以及参与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等激素介导的信号转导、DNA甲基化和蛋白磷酸化等翻译后修饰过程的蛋白,可能从不同方面调控雌穗相关性状。本研究所挖掘的11个HC-SNP与33个候选基因可以为进一步克隆雌穗性状功能基因、揭示相关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雌穗产量相关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玉米RIL群体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14
作者 马兴业 李敏 +3 位作者 赵斌 王苗苗 陈士林 吴向远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为探究玉米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以PH6WC和郑5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作为试验材料,运用相关和通径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的单株产量和6个穗部性状进行分析.描述统计分析表明,该RIL群体中秃尖长、单株产量... 为探究玉米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以PH6WC和郑5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作为试验材料,运用相关和通径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的单株产量和6个穗部性状进行分析.描述统计分析表明,该RIL群体中秃尖长、单株产量、行粒数、穗长、穗行数的变异系数超过10%,说明这些性状具有较高的改良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和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程度为行粒数(第1位)、穗粗(第2位)、穗长(第3位)、穗行数(第4位)、轴粗(第5位)、秃尖长(第6位);通径分析表明,穗粗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725,轴粗通过穗粗对单株产量的间接影响最大,间接通径系数为0.559.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通径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相关数据可为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重组自交系 穗部性状 通径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玉米抽雄期近穗位叶片与穗部性状及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玲 王凤立 +1 位作者 卓志兵 张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7期11-15,共5页
为明确玉米近穗位叶有关性状与果穗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本试验对12个玉米品种穗位叶的长度和叶形值、近穗位叶茎叶夹角、叶绿素含量与果穗直径、穗行数及产量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位叶的长度与果穗直径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即穗... 为明确玉米近穗位叶有关性状与果穗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本试验对12个玉米品种穗位叶的长度和叶形值、近穗位叶茎叶夹角、叶绿素含量与果穗直径、穗行数及产量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位叶的长度与果穗直径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即穗位叶长度较长的品种果穗粗;当叶形值为8.35时,果穗直径、穗行数、产量均达到最大值;近穗位叶的茎叶夹角与果穗直径、穗行数及产量成明显的相关性,即茎叶夹角大的品种果穗直径较小,穗行数较少,产量较低;抽雄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成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片 穗部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夏季不同播期对鲜食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评价
16
作者 宗冬琳 周也富 +3 位作者 周静 唐千鸿 胡小康 王弢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8-12,共5页
鲜食玉米的产量品质和上市时间直接影响了其经济效益,而播期既决定了鲜食玉米成熟的早晚,也对其产量性状的形成存在一定影响。本试验以鲜食玉米‘SD902’为材料,对其夏季不同播期(7月15日,7月20日,7月25日)的产量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了... 鲜食玉米的产量品质和上市时间直接影响了其经济效益,而播期既决定了鲜食玉米成熟的早晚,也对其产量性状的形成存在一定影响。本试验以鲜食玉米‘SD902’为材料,对其夏季不同播期(7月15日,7月20日,7月25日)的产量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播期从7月15日延迟到7月20日时,穗长和穗粗分别增加了5.92%和4.32%;苞叶、穗芯、籽粒干重和穗粒数分别增加了25.55%、39.37%、23.33%和10.71%;秃尖长和穗行数则下降了25.56%和0.32%。但当播期延迟到7月25日时,虽然部分穗部性状呈现下降趋势,但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综上,在鲜食玉米的夏季栽培过程中,不同播期对鲜食玉米穗部性状的穗长、穗粗、苞叶、穗芯和籽粒干重都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播期可通过增加穗粗和穗粒数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播期 产量形成 穗部性状 综合性评价
下载PDF
玉米联合体昭通试点45个参试品种产量和穗部性状表现及相关通径分析
17
作者 张时军 施吉嵘 +4 位作者 罗开勇 陈选贵 何雨烨 李啟菊 程金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4期38-40,44,共4页
在昭通昭阳试验点,对2018—2021年玉米联合体试验中45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和穗部性状表现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45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出籽率、穗长、百粒重、行粒数等性状呈上升趋势,穗粗、穗行数变化趋势不明显,秃尖呈下降趋势。... 在昭通昭阳试验点,对2018—2021年玉米联合体试验中45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和穗部性状表现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45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出籽率、穗长、百粒重、行粒数等性状呈上升趋势,穗粗、穗行数变化趋势不明显,秃尖呈下降趋势。产量与穗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穗部性状对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出籽率(r=0.405)>穗粗(r=0.303)>行粒数(r=0.287)>穗长(r=0.237)>百粒重(r=0.198)>穗行数(r=0.081)>秃尖长(r=-0.173)。产量与穗部性状通径分析表明,穗粗(0.412)>出籽率(0.402)>穗长(0.148)>百粒重(0.066)>行粒数(0.01)>穗行数(-0.078)>秃尖(-0.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产量 穗部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玉米果穗DUS性状测试的图像处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赵春明 韩仲志 +2 位作者 杨锦忠 李娜娜 梁改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100-4105,共6页
【目的】评价图像处理法采集和数量化玉米果穗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DUS)性状的技术适用性。【方法】以4个品种各50个果穗及8个品种93~107个穗轴为材料,通过图像处理采集玉米DUS测试指南规定的7个性状(穗长、穗粗、穗形、粒顶色... 【目的】评价图像处理法采集和数量化玉米果穗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DUS)性状的技术适用性。【方法】以4个品种各50个果穗及8个品种93~107个穗轴为材料,通过图像处理采集玉米DUS测试指南规定的7个性状(穗长、穗粗、穗形、粒顶色、穗轴色、穗行数和籽粒排列形式),应用多性状整体控制单一比较法分析品种特异性。【结果】穗长、穗粗和穗行数的图像处理误差分别为6.2%、1.6%和0.66%。果穗的穗缘角(穗形)在0~2.22°之间变化,各品种穗行角(籽粒排列形式)均值在89.4°~90.7°之间。穗形等4个质量或假质量性状成功转换为数量性状,信息量随之增加。籽粒顶端颜色在果穗间和果穗侧面间的差异都极其微小,其它性状的果穗侧面间差异与果穗间差异相当或者更小。图像处理容易获得同源样品的更多形态性状,可能导致品种伪差异的风险升高。【结论】图像处理具有客观、高效、低成本地采集和数量化玉米果穗DUS性状和其它更多性状的能力,结合多性状整体控制单一比较法等适当的统计分析技术,将在中国的新品种DUS测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果穗性状 图像处理 DUS测试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多个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谭巍巍 王阳 +11 位作者 李永祥 刘成 刘志斋 彭勃 王迪 张岩 孙宝成 石云素 宋燕春 杨德光 王天宇 黎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目的】探讨穗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遗传机制。【方法】以优良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共同亲本,分别与掖478和齐319杂交,构建两套F2:3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缩写为Y/H和Q/H),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北京、河南、新疆等3个地点共6个环境... 【目的】探讨穗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遗传机制。【方法】以优良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共同亲本,分别与掖478和齐319杂交,构建两套F2:3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缩写为Y/H和Q/H),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北京、河南、新疆等3个地点共6个环境下进行了穗长、穗粗、穗行数和穗粒重4个性状的表型鉴定,采用单环境分析和多年多点的联合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在单环境分析中,2个群体分别检测到33个QTL和46个QTL,主要分布在第4、5、6、7、10染色体上。进一步分析发现,在Y/H群体中共定位到4个环境钝感的QTL(即在2或2以上环境下均能被检测到的QTL,且在联合分析中与环境无互作效应),其中以位于第4、5染色体上的qGW1-4-1、qKRE1-5-1对表型的贡献率最大,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表型的贡献率均大于10%;在Q/H群体中共定位到6个环境钝感的QTL,其中以qKRE2-3-2、qED2-2-1对表型的贡献率最大,分别解释7.23%—18.3%和7.1%—15.6%表型变异。通过多个环境的联合分析,Y/H和Q/H群体分别检测到2个和6个QTL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且以穗粒重与环境互作的QTL最多,而其它性状的大部分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不显著。上位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少数几个显著QTL位点参与上位性互作,而大部分上位性QTL为非显著位点间的互作,对表型的贡献率较小。比较分析2个群体的QTL定位结果,在2个群体间共检测到4对共有QTL,分别与穗粒重和穗行数相关,位于bin1.10、bin5.05、bin6.05和bin7.02。【结论】这些在不同环境或不同遗传背景下检测到的QTL,可作为穗部性状改良的候选染色体区段,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或图位克隆,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上位性和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性效应 QTL
下载PDF
在干旱和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谭巍巍 李永祥 +11 位作者 王阳 刘成 刘志斋 彭勃 王迪 张岩 孙宝成 石云素 宋燕春 杨德光 王天宇 黎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48,共14页
穗部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遗传剖析可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尤其是对干旱胁迫下的稳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分别与自交系掖478和齐319进行杂交,构建了两套F2:3群体(分别记为Y/H和Q/H)。在正常水... 穗部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遗传剖析可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尤其是对干旱胁迫下的稳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分别与自交系掖478和齐319进行杂交,构建了两套F2:3群体(分别记为Y/H和Q/H)。在正常水分灌溉和干旱胁迫下对穗长、穗粗、轴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和穗重等7个穗部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单环境分析和相同处理水平的联合分析方法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2个群体的亲本及F2:3家系的各性状值均低于正常水分条件,且穗粒重与穗长、穗重、穗粗呈正相关。在干旱胁迫下和正常水分条件下,通过两种检测方法共定位到75个玉米穗部性状QTL,其中Y/H群体共定位了20个QTL,分布在第1、第2、第5、第6、第7、第10染色体上;Q/H群体共定位了55个QTL,分布在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9、第10染色体上;但是在干旱条件下两群体分别只检测到4个和19个QTL,明显低于正常水分条件下检测到的QTL数目。通过联合分析只检测到3个QTL与环境发生显著互作和6对QTL存在上位性互作效应,说明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较为复杂。同时还发现,Y/H群体在正常灌溉与干旱条件下检测到2个一致性的QTL,分别是qKRE1-5-1和qKRE1-7-1,对表型变异解释的变化范围是6.15%19.48%;Q/H群体检测到3个一致性QTL,分别是qKRE2-5-1、qGW2-10-1和qKRE2-3-1,对表型变异解释的变化范围是7.14%16.65%,说明这些QTL受环境影响较小,能够稳定遗传,可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区间应用于玉米穗部性状抗旱性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干旱胁迫 QTL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