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chemical Genetic Mechanism and QTLs of Early Maturing without Yield Loss in Short-season Uplan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1
作者 SONG Mei-zhen,YU Shu-xun,FAN Shu-li(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Cotton Genetic Improvement,Ministry of Agriculture,Anyang,Henan 455000,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8-,共1页
The short season cotton(SSC) was important Upland plant ecotype(Gossypium hirsutum L.).The growth of SSC was very short that is 105 ~ 110 days(after planting). SSC could increase
关键词 QTLS Biochemical Genetic Mechanism and QTLs of early maturing without Yield Loss in Short-seaso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下载PDF
GhAP1-D3 positively regulates flowering time and early maturity with no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penalties in upland cotton 被引量:1
2
作者 Caixiang Wang Juanjuan Liu +7 位作者 Xiaoyu Xie Ji Wang Qi Ma Pengyun Chen Delong Yang Xiongfeng Ma Fushun Hao Junji S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985-1002,共18页
Flowering time(FTi)is a major factor determining how quickly cotton plants reach maturity.Early maturity greatly affects lint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and is crucial for mechanical harvesting of cotton in northwestern ... Flowering time(FTi)is a major factor determining how quickly cotton plants reach maturity.Early maturity greatly affects lint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and is crucial for mechanical harvesting of cotton in northwestern China.Yet,few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or genes regulating early maturity have been reported in cotton,and the underly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 are largely unknown.In this study,we characterized 152,68,and 101 loci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hree key early maturity traits—FTi,flower and boll period(FBP)and whole growth period(WGP),respectively,via four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methods in uplan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We focused on one major early maturity-related genomic region containing thre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n chromosome D03,and determined that GhAP1-D3,a gene homologous to Arabidopsis thaliana APETALA1(AP1),is the causal locus in this region.Transgenic plants overexpressing GhAP1-D3 showed significantly early flowering and early maturity without penalties for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compared to wild-type(WT)plants.By contrast,the mutant lines of GhAP1-D3 generated by genome editing displayed markedly later flowering than the WT.GhAP1-D3 interacted with GhSOC1(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NSTANS 1),a pivotal regulator of FTi,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Changes in GhAP1-D3 transcript levels clearly affected the expression of multiple key flowering regulatory genes.Additionally,DNA hypomethylation and high levels of H3K9ac affected strong expression of GhAP1-D3 in early-maturing cotton cultivars.We propose that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modulate GhAP1-D3 expression to positively regulate FTi in cotton through interaction of the encoded GhAP1 with GhSOC1 and affect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multiple flowering-related genes.These findings may also lay a foundation for breeding early-maturing cotton varieti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and cotton early maturity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QTL AP1 flowering time
原文传递
基于SSR标记的陆地棉早熟相关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树琪 梁冰 +7 位作者 李黎贝 庞朝友 宿俊吉 宋美珍 魏恒玲 王寒涛 范术丽 喻树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9-606,共8页
丰富的遗传变异对于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和遗传改良进度至关重要。为了解我国早熟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136对SSR引物对186份陆地棉材料(96份早熟陆地棉材料和90份中、晚熟陆地棉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 丰富的遗传变异对于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和遗传改良进度至关重要。为了解我国早熟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136对SSR引物对186份陆地棉材料(96份早熟陆地棉材料和90份中、晚熟陆地棉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等位基因变异355个,平均2.61个。在早熟棉材料中,有134对多态性SSR引物扩增出341个条带,平均2.54个;中、晚熟材料中有133对多态性SSR引物,扩增出345个条带,平均2.59个。早熟棉材料的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型多样性(H')分别为0.684、3.994和1.361;中、晚熟棉材料的PIC、Ne、H'分别为0.668、3.852和1.343。早熟棉材料和中、晚熟棉材料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在0.349~0.935和0.270~0.907之间,平均为0.635、0.666。遗传相似性系数总体平均值接近,但早熟棉变化范围较中、晚熟棉小。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可将186份材料分成2个类群。总体上来看,供试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较高,说明我国陆地棉早熟相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本研究结果为早熟棉育种亲本选配,早熟棉种质创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早熟性 SSR 遗传相似性 早熟棉育种
下载PDF
不同化学打顶剂对北疆早熟陆地棉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叶春秀 王刚 +3 位作者 李有忠 王志军 庄振刚 谢宗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2-76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新疆北疆早熟棉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及化学打顶效果,筛选适合北疆早熟陆地棉化学打顶的试剂类型及处理方式。【方法】本研究以自选育的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敏感的陆地棉(代号为589)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 【目的】比较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新疆北疆早熟棉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及化学打顶效果,筛选适合北疆早熟陆地棉化学打顶的试剂类型及处理方式。【方法】本研究以自选育的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敏感的陆地棉(代号为589)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化学打顶剂(缩节胺、氟节胺、土优塔、打顶剂)与人工打顶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打顶方式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株高性状上,不同打顶剂处理后都表现出高于人工打顶处理,株型更加紧凑;在果枝数、铃数性状上都表现出能够增加铃数,果枝数与人工打顶相当;在铃的空间分布上,不同打顶剂处理都表现出中下部铃及内围铃高于人工打顶;在铃重、籽棉重、皮棉重、衣分性状上,不同打顶剂处理与人工打顶相比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但差异都不显著;在绒长性状上,缩节胺、打顶剂处理与人工打顶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分别表现出减小和增加绒长,而其它打顶剂处理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目前已推广的几种化学打顶剂在改善北疆早熟陆地棉的农艺、经济性状等方面各自存在着利弊,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完善,以便于能够更好地起到打顶效果,实现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早熟陆地棉 化学打顶 试验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田琴 孔宪辉 +4 位作者 余渝 刘丽 王旭文 王娟 邓福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2-798,共7页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预测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12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田间调查17个主要性状,并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与F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预测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12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田间调查17个主要性状,并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与F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基于5个主成分因子得分两组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535,最大为9.097,最小为3.097;基于SSR扩增结果两组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4.186,最大为5.099,最小为2.646。36个组合F1代生育期、铃数、单铃重、衣分、绒长、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的平均中亲优势分别为0.367、-1.256、14.176、6.691、1.000、11.206和15.235,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0.966、-1.464、6.457、0.110、-2.500、7.561和10.816。基于性状主成分因子得分的遗传距离只与F1代衣分的中亲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基于SSR扩增结果的遗传距离与生育期的中亲优势、衣分和绒长的超亲优势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早熟陆地棉的铃重和产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衣分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亲本的遗传距离只与F1代个别性状的杂种优势具有显著相关,且与产量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部分性状的杂种优势随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但部分性状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性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6
作者 马晓梅 赵淑琴 +3 位作者 董承光 周小凤 王新 李保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61-1967,共7页
【目的】分析早熟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早熟陆地棉品种的籽棉产量与株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对产量与株型性状的逐步... 【目的】分析早熟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早熟陆地棉品种的籽棉产量与株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对产量与株型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产量与株型性状之间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对早熟陆地棉籽棉产量有直接作用且有极显著影响的因子(P<0.01),依次是:株高(X_1)、铃数(X_4)、始节位(X_2),对产量(Y)的直接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 1、0.298 1、-0.216 2;果枝数(X_3)对Y值直接作用较小,系数为0.082 04,通过其他因子对Y值的间接作用较大,简单相关系数为0.403,相关性极显著(P<0.01)。早熟陆地棉株型性状(X_i)对产量(Y)的最优回归方程:Y=173.898+2.279 X_1-17.632 X_2+21.795 X_4。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程度为0.527,决定系数R^2为0.278。【结论】株高、铃数、果枝始节位对产量性状有直接作用,且作用显著;而果枝台数对产量有间接作用,且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产量 株型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北疆早熟陆地棉化学打顶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叶春秀 庄振刚 +1 位作者 李有忠 谢宗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了筛选适合北疆早熟陆地棉化学打顶的试剂类型及处理组合方式,以自选育的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敏感的陆地棉(代号为589)为材料,开展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不打顶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打顶方式对其农艺性状、产... 为了筛选适合北疆早熟陆地棉化学打顶的试剂类型及处理组合方式,以自选育的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敏感的陆地棉(代号为589)为材料,开展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不打顶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打顶方式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化学打顶处理后,株高、始节高能够满足机械化采收的需求;果枝数、产量、衣分、马克隆值、强度与不打顶处理相比呈增长趋势,而对绒长则具有抑制作用。采用150g/hm2缩节胺在7月8日、7月15日进行2次化控,或者利用0.4g/L氟节胺在7月8日进行一次化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早熟陆地棉 化学打顶 氟节胺 缩节胺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肖光顺 李保成 +2 位作者 谢宗铭 林海 李吉莲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6,共5页
通过ADAA模型(加-显-上位性效应)研究了早熟陆地棉2.5%跨长、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等5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中2.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 通过ADAA模型(加-显-上位性效应)研究了早熟陆地棉2.5%跨长、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等5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中2.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5.7%、74.2%、39.6%和47.5%,均达到极显著;整齐度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5项性状指标的上位性效应很小或无;F1和F2品质性状无杂种优势,但有一定的群体平均优势。本试验亲本纤维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为利用新疆早熟棉中优良材料改良其他三类短季棉的品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不同早、中熟基因型棉花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鹏程 董合林 +3 位作者 王润珍 刘爱忠 刘爱珍 李如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利用Logistic方程对2个早熟棉品种(中36、中50)和2个中熟品种(中41、鲁28)的单株干物质积累、N、P2O5、K2O吸收动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吸收积累养分的高峰期均在开花至吐絮期。2个早熟棉品种单株干物质质量、N、... 利用Logistic方程对2个早熟棉品种(中36、中50)和2个中熟品种(中41、鲁28)的单株干物质积累、N、P2O5、K2O吸收动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吸收积累养分的高峰期均在开花至吐絮期。2个早熟棉品种单株干物质质量、N、K2O积累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短于中熟品种,P2O5积累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略长于中熟品种。早熟品种在吐絮至收获阶段,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占全生育期的比例高于中熟品种,成熟单株对P2O5、K2O的吸收比例高于中熟品种,在肥料配比上可适度加大磷钾肥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早熟和中熟品种 基因型 干物质积累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晓梅 李保成 +5 位作者 王新 赵素琴 刘永昌 韩焕勇 周小凤 董承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为选择品质优良的早熟陆地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信息。【方法】采用EXCEL 2003和SPSS19.0软件,对参试品系3年的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棉纤维品质性状... 【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为选择品质优良的早熟陆地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信息。【方法】采用EXCEL 2003和SPSS19.0软件,对参试品系3年的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棉纤维品质性状与品种特性及气象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最优回归模型,研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出苗-开花期天数对绒长、伸长率有极显著作用,对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存在显著作用;各棉纤维品质中,伸长率与纤维长度间存在直接作用,且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断裂比强度分别对断裂伸长率与纤维长度起间接作用,且作用显著,断裂比强度对整齐度起显著正效应;气象因子中,日温差对棉纤维品质指标中的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断裂伸长率均呈显著负相关;≥10℃有效积温对断裂比强度起到显著正相关作用。相关性指标均可构建逐步回归方程,且t检验显著。【结论】不同生育阶段,出苗-开花天数对纤维品质存在显著影响。各纤维品质指标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伸长率、马克隆值呈极显著相关;断裂比强度与伸长率呈极显著相关,马克隆值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极显著相关。各气象因子中,日温差越大,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伸长率越低,≥10℃有效积温越高,断裂比强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纤维品质 生育期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冠层结构特征的演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延龙 肖飞 +4 位作者 徐守振 王宇轩 左文庆 梁福斌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18-1526,共9页
选用新疆近30年不同年代(1990s、2000s、2010s)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大面积主栽品种,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测定其冠层开度、叶倾角、冠层光分布等指标,明确品种更替及产量提高过程中棉花冠层结构的变化特征,为棉花新品种... 选用新疆近30年不同年代(1990s、2000s、2010s)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大面积主栽品种,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测定其冠层开度、叶倾角、冠层光分布等指标,明确品种更替及产量提高过程中棉花冠层结构的变化特征,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棉花品种更替及产量提高过程中,不同年代品种生育期相差不大,2010s品种生育期相对较长;盛铃期至吐絮期,2010s的主栽品种冠层开度相对较适宜,光吸收率比1990s和2000s的品种平均高1.06%和5.95%,且生育后期冠层开度、冠层光吸收率均能维持较高水平。2010s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比1990s和2000s的品种平均高11.51%和15.59%,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随品种更替叶倾角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叶倾角与叶片面积呈负相关。因此,随着棉花品种更替,目前推广品种生育中后期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开度,光吸收率维持在90%左右,总干物质积累量较大是其冠层结构和光合物质生产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早熟品种 品种更替 冠层结构 产量 新疆
下载PDF
陆地棉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冰 范术丽 +3 位作者 宋美珍 庞朝友 魏恒玲 喻树迅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7-395,共9页
利用关联分析方法以160对SSR引物对68份陆地棉品种2个播期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在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分析群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TASSEL 4.0软件的GLM程序和MLM程序对17个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TRUCTURE群体结... 利用关联分析方法以160对SSR引物对68份陆地棉品种2个播期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在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分析群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TASSEL 4.0软件的GLM程序和MLM程序对17个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68份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亚群,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也将68份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亚群,与群体结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6个SSR位点均能通过GLM和MLM程序检测到,且在2个播期下稳定出现,其中,CER0098-400与全生育期显著关联,DPL0375-250和HAU2414-147与果枝始节显著关联,DPL0504-135、HAU0883-120和NAU1298-524与衣分显著关联。本研究结果为棉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早熟性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关联分析
下载PDF
陆地棉早熟基因来源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艾尼江 刘任重 +2 位作者 赵图强 秦江鸿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48-1561,共14页
棉花早熟性相关的性状多为复杂的数量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基础研究比较困难。利用连锁作图和关联分析方法,对目标性状进行基因定位,找出与性状相关联的位点,为解析复杂性状的基因来源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分... 棉花早熟性相关的性状多为复杂的数量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基础研究比较困难。利用连锁作图和关联分析方法,对目标性状进行基因定位,找出与性状相关联的位点,为解析复杂性状的基因来源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分别以早熟亲本新陆早8号和新陆早10号为母本,以陆地棉标准系TM-1为父本构建F2作图群体,利用在亲本间筛选出的多态性SSR引物,通过JoinMap 3.0软件构建了2张遗传图谱,以Win 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在F2~F2:3中定位到控制全生育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霜前铃数等早熟性相关性状的37个QTL。控制早熟性的有利等位基因多数来自早熟祖先611波和金字棉。多数性状在两类材料中由不同的基因控制,且以加性遗传为主。在由43个陆地棉品种材料构成的自然群体中通过关联分析检测到54个与这些早熟性相关性状极显著关联的位点。研究表明连锁作图和关联分析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本研究为早熟陆地棉聚合改良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早熟基因 QTL定位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新疆新陆早系列品种系谱分析与育种方向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江平 曾丽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5-338,共4页
通过对新疆新陆早系列品种系谱分析认为,近10年育成品种,产量不断提高,熟性有变晚趋势,抗病性逐步增强,抗枯萎病已基本解决,抗黄萎病有待进一步提高,品质得到改良,但品种类型单一,不能满足我区棉花产业化发展长远要求。因此,需要育种工... 通过对新疆新陆早系列品种系谱分析认为,近10年育成品种,产量不断提高,熟性有变晚趋势,抗病性逐步增强,抗枯萎病已基本解决,抗黄萎病有待进一步提高,品质得到改良,但品种类型单一,不能满足我区棉花产业化发展长远要求。因此,需要育种工作者通过拓宽遗传资源、创新种质,结合先进育种方法,并加强抗逆性筛选力度等来选育适合不同要求的棉花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新陆早系列品种 系谱分析 育种技术 遗传资源 抗逆性 陆地棉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宁新柱 林海 +5 位作者 宿俊吉 李吉莲 刘萍 邓福军 段理慧 安刚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659-663,共5页
以新陆早33号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梯度(9.0万~31.5万株/hm2),分析密度对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密度与株高、叶片数、蕾数显著拟合于直线模型;与果枝数、铃数、吐絮期总干质量极显著拟合于对... 以新陆早33号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梯度(9.0万~31.5万株/hm2),分析密度对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密度与株高、叶片数、蕾数显著拟合于直线模型;与果枝数、铃数、吐絮期总干质量极显著拟合于对数曲线模型;与始节高极显著拟合于幂指数曲线模型。密度与开花初期总干质量极显著拟合于S型曲线模型;与花铃期总干质量极显著拟合于三次曲线模型;与铃期总干质量极显著拟合于逆曲线模型。密度与铃质量、下部铃质量极显著拟合于二次曲线模型;与下部铃衣分显著拟合于S曲线模型;与籽棉、皮棉产量显著拟合于二次曲线模型。综合铃质量、衣分、产量等性状,北疆种植早熟陆地棉的最佳密度是22.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种植密度 主要性状 回归方程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基于性状主成分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琴 孔宪辉 +4 位作者 余渝 刘丽 王旭文 王娟 邓福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1-615,共5页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将12个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结果】对1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6.443%,可以...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将12个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结果】对1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6.443%,可以反应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用5个主成分因子得分计算两组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发现P1.1与P2.5,P1.4与P2.3、P2.5,P1.5与P2.2、P2.4的遗传距离最远;P1.1、P1.2与P2.1、P2.6,P1.6与P2.6的遗传距离最近。用SSR扩增结果计算两组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发现P1.1与P2.1、P2.2,P1.2与P2.1、P2.2,P1.3与P2.4的遗传距离最远;P1.1与P2.3、P2.6,P1.2、P1.4与P2.6,P1.6与P2.1的遗传距离最近。这两组遗传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15)。【结论】早熟陆地棉基于主要性状主成分和SSR分子标记结果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大,建议在选配亲本时同时考虑亲本间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主成分分析 SSR分子标记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不同早熟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光顺 李保成 +3 位作者 李生秀 周小凤 马晓梅 董承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100,共5页
以早熟陆地棉新陆早33号、新陆早36号、新陆早42号为材料,研究早熟陆地棉熟性、株型、结铃性及产量4类16个主要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新陆早33号、新陆早36号、新陆早42号的生育期分别为126.3、123.0、123.3d;株型分属筒型、塔型、塔... 以早熟陆地棉新陆早33号、新陆早36号、新陆早42号为材料,研究早熟陆地棉熟性、株型、结铃性及产量4类16个主要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新陆早33号、新陆早36号、新陆早42号的生育期分别为126.3、123.0、123.3d;株型分属筒型、塔型、塔型,果枝类型Ⅰ式、Ⅱ式、Ⅰ-Ⅱ式,叶枝长与株高比为0.073、0.139、0.077;第2果节以上铃数、叶枝铃数分别占株铃数9.7%、11.0%、9.8%和2.2%、4.4%、1.0%,显示了早熟陆地棉早熟和株型紧凑的共同特性。株高、叶枝数和叶枝长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5.0、22.5、31.6,叶枝铃数差异巨大,变异系数为69.3,而其他性状差异不大。结果说明,目前早熟棉区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早熟性对早熟陆地棉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产生了良好的协调效应,达到高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农艺性状 变异系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重要性状与积温、光合速率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光顺 李保成 +3 位作者 谢宗铭 韩焕勇 李吉莲 董承光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7,共4页
研究了早熟陆地棉6个重要性状:皮棉产量、生育期、衣分、绒长、比强度和马克隆值之间及其与品种所需积温、光合速率的一元线性回归及相关性。结果显示,皮棉产量与盛铃期净光合速率,绒长与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和0.90(r0.0... 研究了早熟陆地棉6个重要性状:皮棉产量、生育期、衣分、绒长、比强度和马克隆值之间及其与品种所需积温、光合速率的一元线性回归及相关性。结果显示,皮棉产量与盛铃期净光合速率,绒长与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和0.90(r0.05=0.71为显著,r0.01=0.83为极显著,自由度f=6);皮棉产量与绒长,比强度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和-0.83。进一步分析了性状相关性变化趋势:由于现代育种水平的提高和育种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一些性状间相关性大小在发生改变,如本研究中皮棉产量与绒长、比强度的r负值有所增加,说明目前早熟棉育种中产量提高速度较快,但品质提高较慢;生育期与绒长、比强度的r正值有所增加,说明目前早熟棉育种中生育期与品质性状的正向相关程度有微小增加,适当延长生育期将能得到更优品质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积温 光合速率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膜下滴灌早熟陆地棉蕾铃脱落动态规律初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光顺 李保成 +3 位作者 马晓梅 李生秀 周小凤 谢宗铭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6期159-163,共5页
研究了膜下滴灌早熟陆地棉蕾铃脱落动态规律。2种不同密度下,膜下滴灌早熟陆地棉蕾铃脱落规律存在共同点:在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的6、7、8三个月内,棉田蕾铃总脱落率随时间的推移呈现S型曲线变化,终期脱落率为65%~75%;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研究了膜下滴灌早熟陆地棉蕾铃脱落动态规律。2种不同密度下,膜下滴灌早熟陆地棉蕾铃脱落规律存在共同点:在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的6、7、8三个月内,棉田蕾铃总脱落率随时间的推移呈现S型曲线变化,终期脱落率为65%~75%;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株距20.0cm、平均行距42.5cm(117645株/hm2)的棉田蕾铃脱落量动态变化曲线在同期出现了二个波峰,且峰值与其它值差较大,其它多数时期的脱落量处在相对较低水平,而株距12.0cm、平均行距42.5cm(196080株/hm2)的棉田蕾铃脱落量的动态变化曲线在不同期出现了3个波峰,峰值与其它值差较小,其它多数时间脱落量处在相对较高水平,首次脱落时间较前者提前5d左右。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早熟陆地棉田蕾铃总脱落率在7月20日前后有个快速增加期,但终期脱落率较前人研究的祼地、沟灌棉田有所下降;因密度不同而产生的栽培环境的改变可对蕾铃脱落率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早熟 陆地棉 蕾铃脱落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与转Bt基因棉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旭文 刘丽 +2 位作者 孔宪辉 王娟 余渝 《棉花科学》 2020年第5期30-39,共10页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产区,转Bt抗虫棉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的蔓延和发生。为快速有效的培育出适应新疆的优质抗虫棉,利用6个当地早熟棉品种(系)和5个抗虫棉品种(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配制3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亲本的配合力和...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产区,转Bt抗虫棉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的蔓延和发生。为快速有效的培育出适应新疆的优质抗虫棉,利用6个当地早熟棉品种(系)和5个抗虫棉品种(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配制3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亲本的配合力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亲本一般配合力较好的亲本为B2、B4、A4、A6,特殊配合力较好的组合是A1×B4、A2×B1、A3×B1、A4×B3、A5×B2、A6×B3;多数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明显,其中始果枝位高度正向优势明显;在品质性状中除马克隆值为负向优势外,其余都为正向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杂种优势选择来解决新疆机采棉始果枝着生位的高度较低和新疆棉花马克隆值等级不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转BT基因棉 杂种优势 配合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