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ocio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sm Movement in China
1
作者 CUI Meng ZHANG Guope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1年第8期365-375,共11页
The initiation of the communism group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re deeply rooted in China’s political,economic,and social environments,which are not simply the result of Soviet Russia’forced ... The initiation of the communism group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re deeply rooted in China’s political,economic,and social environments,which are not simply the result of Soviet Russia’forced export of revolution.Out of the complete disappointment in China’s political reality and the profound reflection on its economic oppression,Chinese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s have yearned for one ideal society since the Republic of China,which is represented by socialism.The practical successful road provided by October Revolution caters to China’s trend.Therefore,the early Chinese communists begin to change their clothes and enter the labor masses.They look forward to establishing a revolutionary proletarian regime and carrying on economic career based on communist principle so as to promote national construction.Under the long-term promotion of the early communists,the former poor and undisciplined working class would bring the concept of socialism into their own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y 4th period Communism movement working class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在五四时期的发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大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4,共10页
萌发于清末民初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到五四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李大钊提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孙中山提出了"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的思想,... 萌发于清末民初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到五四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李大钊提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孙中山提出了"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的思想,梁漱溟、梁启超等"东方文化派"提出了复兴东方文化的思想,王光祈在《少年中国运动》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思想。与清末民初比较,五四时期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或"民族复兴运动"思想,而且这时所讲的"民族复兴"是包括汉、满、蒙、回、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而非清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时仅仅是"中华"亦即"汉族"的振兴,尤其是孙中山对什么是民族精神、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处理好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与向外国学习的关系等问题的阐述,是对民族复兴思想的重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中华民族 民族复兴
下载PDF
试析陈独秀在五四时期道德革命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储峰 蔡丽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69-72,76,共5页
陈独秀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对中国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的毁灭性攻击。他通过对封建旧礼教、旧伦理道德的批判,阐明道德革命的必要性;通过对新道德的张扬,提出了构筑新道德的根本途径及其基本轮廓。陈独秀关于道德革命的思想虽然有其历史... 陈独秀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对中国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的毁灭性攻击。他通过对封建旧礼教、旧伦理道德的批判,阐明道德革命的必要性;通过对新道德的张扬,提出了构筑新道德的根本途径及其基本轮廓。陈独秀关于道德革命的思想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打破了定孔学于一尊的思想,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陈独秀 伦理道德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戴季陶的反帝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洪河 《北方论丛》 2001年第6期90-93,共4页
五四时期 ,尚是一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戴季陶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 ,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深刻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并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正批判 ,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较为进步的思想与认识。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戴季陶 反帝思想
下载PDF
“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试论五四新文学早期小说中的爱情表达
5
作者 曹艳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五四新文学早期 ,大量的青年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关注爱情主题 ,试图探索爱情中情感与欲望的新关系 ,主要的区别在于对欲望的态度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无助的精神逃避 ,扭曲的欲望表达和真实的欲望书写。文章阐述这三种思考与表达 ,分析这... 五四新文学早期 ,大量的青年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关注爱情主题 ,试图探索爱情中情感与欲望的新关系 ,主要的区别在于对欲望的态度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无助的精神逃避 ,扭曲的欲望表达和真实的欲望书写。文章阐述这三种思考与表达 ,分析这三种表达所内蕴的作家的思想意识 ,并由此指出作家们的总体追求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早期 爱情 欲望
下载PDF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社会主义观探析
6
作者 李红卫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4-76,共3页
五四时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重要阶段,先进知识分子在对社会主义的思考和认识中,提出了不少正确的、闪现着智慧光芒的思想。尽管他们的认识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切实际的因素,但在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初始阶段,这些... 五四时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重要阶段,先进知识分子在对社会主义的思考和认识中,提出了不少正确的、闪现着智慧光芒的思想。尽管他们的认识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切实际的因素,但在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初始阶段,这些富有启迪的见解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革命实际中的运用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观
下载PDF
“智者”教育之旅的“迷雾”:“五四”时期杜威访华若干问题之厘清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 周洪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5-94,共10页
1919年4月30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作为民国新知识界的嘉宾受邀访华。后受"五四运动"及中国社会变革的吸引,杜威讲学中国两年有余。杜威所宣传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因内容精深、适合所需、易于接受而颇为流行,成为... 1919年4月30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作为民国新知识界的嘉宾受邀访华。后受"五四运动"及中国社会变革的吸引,杜威讲学中国两年有余。杜威所宣传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因内容精深、适合所需、易于接受而颇为流行,成为"五四"新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当时和其后的中国思想文化界留下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1921年8月2日,杜威返美以后,有关此行的探讨虽时涨时落,但却从未停止。当前有关杜威访华之行的初衷、组织、经费、续假、往返时间等问题,在学界或尚未关注,或存有异议,或谬误频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释读,有助于还原一个真实的访华之行,并以此纪念杜威访华一百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约翰·杜威 教育交流 实用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前后传播的阶段向度研究
8
作者 田子渝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2期31-45,共15页
本文从阶段向度的角度将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前后的传播分为三个阶段:先进知识分子自发、自觉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有组织传播阶段,有选择地传播列宁主义阶段。这三个阶段十分鲜明地彰显出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基本特征、渠道与内容等... 本文从阶段向度的角度将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前后的传播分为三个阶段:先进知识分子自发、自觉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有组织传播阶段,有选择地传播列宁主义阶段。这三个阶段十分鲜明地彰显出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基本特征、渠道与内容等,彼此之间具有逻辑的连贯性,前一阶段向度是后一阶段向度的逻辑起点,后一阶段向度是前一阶段向度的质的跨越,清晰地记录了早期传播由自发到有组织传播,再到"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五四”前后 传播 阶段向度
下载PDF
“五四”时期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探析
9
作者 李远方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7-9,共3页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三场争论,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比较重要。对这场论战进行探索和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这场论战的内容,这对于当下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三场争论,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比较重要。对这场论战进行探索和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这场论战的内容,这对于当下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下载PDF
西方观念的转移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留学生群体的形成
10
作者 王中平 《唐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6-27,49,共13页
近代中国的留学生本是学习西方的思想阵营。但“一战”却使西方发生分裂,而十月革命又使得原来是整体意义的西方,变成了思想对立的两个西方——资本主义西方(传统的西方)与社会主义西方(新式的西方,即“新俄”)。两个西方的出现,使得留... 近代中国的留学生本是学习西方的思想阵营。但“一战”却使西方发生分裂,而十月革命又使得原来是整体意义的西方,变成了思想对立的两个西方——资本主义西方(传统的西方)与社会主义西方(新式的西方,即“新俄”)。两个西方的出现,使得留学生对西方这个学习对象发生了观念上的转移,一部分留学生继续学习传统的西方,而另一部分留学生则学习以“新俄”为代表的新式的西方。这样,以《新青年》为中心的留学生群体,在西方观念上发生了急剧的分化,不能继续过去的自由主义话语体系。在此情形下,随着十月革命影响的扩大和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想的激进化态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留学生群体在“问题与主义”论争中初步形成,并在社会主义论战中得到巩固和壮大,从而构成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层。中国马克思主义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有力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对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留学生群体 西方观念 五四时期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书刊报出版及利用
11
作者 徐寿芝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分析"五四"时期中国书刊报出版异常繁荣的缘由:政治思潮的蓬勃兴起、思想文化的跃进,经济快速发展、先进分子的倡导与实践、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分别成为"五四"期间书刊报兴盛的前提、核心内涵、物质基础、根本所在... 分析"五四"时期中国书刊报出版异常繁荣的缘由:政治思潮的蓬勃兴起、思想文化的跃进,经济快速发展、先进分子的倡导与实践、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分别成为"五四"期间书刊报兴盛的前提、核心内涵、物质基础、根本所在、重要保障;民主和科学及社会改造成为这时期书刊报的主要内容,指出新书刊的大量出版利用对于催化新思想、新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书刊报 出版 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