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for Retarding and High Early Strength Concrete
1
作者 胡志坚 FENG Hao WANG Xuefei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5年第4期787-789,共3页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optimum dosage of mixing concrete containing plasticizers and fly ash, consistent with desirable structural grade concrete properties. Factorial tests were also ...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optimum dosage of mixing concrete containing plasticizers and fly ash, consistent with desirable structural grade concrete properties. Factorial test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four main factors: water-cementing materials ratio, water content, content of superplasticizers (SP) and fly ash cont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quirement for setting time played the dominant role in shrinkage and anti-cracking, and fly ash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workability and reducing heat of hydration but showed insignificant effects on slump, early strength and initial setting time of 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lump maintaining performance fly ash retarding and high early strength concrete initial setting time heat of hydration
下载PDF
Onsite strength determination for early-opening decision making of high early strength concrete pavement 被引量:1
2
作者 Katelyn Kosar Lucio Salles de Salles +2 位作者 Naser Pourakbar Sharifi Julie Vandenbossche Lev Khazanovich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23年第2期291-303,共13页
High early strength(HES)concrete pavements are commonly opened to traffic within the first 24 h after construction,making early-opening decisions critical for pavement quality and traffic operations.Currently,most sta... High early strength(HES)concrete pavements are commonly opened to traffic within the first 24 h after construction,making early-opening decisions critical for pavement quality and traffic operations.Currently,most state departments of transportation rely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ing for early-opening decision making.However,there laboratory tests are labor intensive,costly and not always representative of field strength development.In this study,non-destructive testing(maturity and ultrasonic tomography)was explored for faster and reliable in-situ strength estimations.An experimental section constructed using HES concrete was routinely monitored using compressive testing,maturity,and ultrasonic tomography in the first 24 h after construction.The shear wave velocity,measured using ultrasonic tomography,was able to capture the strength-gain variability within a single slab and between different slabs due to the ability to monitor several location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Maturity results were consistently conservative in the first 24 h of monitoring.Results show that both maturity testing and ultrasonic tomography are able to replace or add to conventional strength testing for HES concrete pavements to facilitate making the opening decision within the first 24 h.Ultrasonic tomography proved more beneficial as a result of the device's portability,increased speed of testing,and accurate estimations of HES concrete strength for the entire pavement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 engineering high early strength concrete pavement Traffic early-opening strength MATURITY Ultrasonic tomography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on C50 Ultra-high-early Strength Concrete
3
作者 ZHA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76-178,185,共4页
In this paper,C50 ultra-high-early-strength concrete was prepared with rapid-harden sulphoaluminate cement,alkali carbonate early strength agent,inorganic tribasic acid retarder and polycarboxylate water reducing agen... In this paper,C50 ultra-high-early-strength concrete was prepared with rapid-harden sulphoaluminate cement,alkali carbonate early strength agent,inorganic tribasic acid retarder and polycarboxylate water reducing agent. The properties testing results of C50 ultra-high-early-strength concrete indicated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t 12 h exceeded 37 MPa and at 3 d exceeded 59 MPa. Compared to the C50 ordinary reference concrete,the durability of C50 ultra-high-early strength concret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50 ultra-high-early-strength concrete had the same chloride ion permeability resistance,carbonization resistance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to the C50 ordinary concrete. As to the sulfate resistance,the ultra-high-early-strength concrete was much better than the ordinary 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early strength concrete rapid-harden sulphoaluminate cement alkali carbonate early strength agent inorganic tribasic acid retarder DURABILITY
原文传递
纤维特征参数对HES-HDC单轴拉伸性能的影响及拉伸韧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家盛 邓明科 +3 位作者 张晴晴 邓友生 张阳玺 范洪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为探究高早强高延性混凝土(HES-HDC)在不同PE纤维直径与体积率下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设计了17组薄板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研究PE纤维直径(22μm和25μm)及体积率(1.00%、1.25%和1.50%)对不同龄期(2 h、24 h、7 d、28 d和56 d)HES-HDC应... 为探究高早强高延性混凝土(HES-HDC)在不同PE纤维直径与体积率下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设计了17组薄板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研究PE纤维直径(22μm和25μm)及体积率(1.00%、1.25%和1.50%)对不同龄期(2 h、24 h、7 d、28 d和56 d)HES-HDC应力-应变曲线、拉伸强度和应变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HDC拉伸韧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在拉伸荷载作用下,HES-HDC应力-应变曲线展示出应变强化特性,破坏过程呈多裂缝开展;2 h龄期时,HES-HDC拉伸强度与应变达到3.29 MPa和0.88%以上;28 d时,HES-HDC拉伸应变可保持在1.28%以上;当纤维体积率为1.00%时,小直径纤维对试件拉伸应变有利,而大直径纤维对试件拉伸强度有利;综合大直径纤维试件拉伸强度与应变,纤维最佳体积率为1.25%.提出的拉伸韧性评价方法可评价HDC薄板受拉全过程的韧性.随龄期的增长,HES-HDC拉伸韧性指数降低,而拉伸强度系数提高;小直径纤维试件的拉伸韧性高于大直径纤维试件;纤维体积率为1.25%时试件拉伸韧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早强高延性混凝土 纤维直径 纤维体积率 单轴拉伸 抗拉强度 拉伸韧性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预测和极值寻优
5
作者 范明辉 杨普新 +2 位作者 李薇 任文渊 马驰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39-4349,共11页
高性能混凝土7 d抗压强度作为早期强度的重要指标,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预测及极值寻优,本文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LCSSA)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LCSSA-BP预测模型。选取88组数... 高性能混凝土7 d抗压强度作为早期强度的重要指标,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预测及极值寻优,本文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LCSSA)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LCSSA-BP预测模型。选取88组数据作为训练集、38组数据作为测试集,对比BP、支持向量机(SVM)、极限学习机(ELM)、人工蜂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ABC-BP)、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CS-BP)模型的预测结果。从数据集划分、输入变量数量的角度出发,验证了LCSSA-BP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抗压强度寻优,确定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佳掺量。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模型,LCSSA-BP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更低的预测误差;当按照9-1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时,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75,相关系数R为0.987;综合考虑变量的关联度和数据分布特性,选取水泥、高炉矿渣、水、粗骨料和细骨料作为输入变量时,模型R^(2)为0.954,R为0.977;遗传算法在高性能混凝土早期7 d抗压强度寻优和配合比设计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早期抗压强度 极值寻优 配合比 LCSSA-BP 遗传算法 麻雀搜索算法
下载PDF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响 王佳男 +2 位作者 胡江海 付文翔 徐方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桥梁伸缩缝过渡区频繁出现的混凝土破损问题,研发了一种用于桥梁伸缩缝过渡区修复的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胶凝材料体系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并对其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优选了硫铝酸盐水泥的掺入比例,在某公路伸缩缝修复... 针对桥梁伸缩缝过渡区频繁出现的混凝土破损问题,研发了一种用于桥梁伸缩缝过渡区修复的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胶凝材料体系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并对其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优选了硫铝酸盐水泥的掺入比例,在某公路伸缩缝修复工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合适掺量的硫铝酸盐水泥能够有效提高UHPC的综合性能;当硫铝酸盐水泥质量为水泥总质量的10%时,所制备的UHPC在实际修复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养护24 h后抗压强度已经达到4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胶凝材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水化机理 快硬早强 修补
下载PDF
高早强路面混凝土研究进展
7
作者 蒋峥瑾 《江西建材》 2024年第S01期11-12,15,共3页
普通水泥道路在长时间高负荷压力与环境破坏的双重作用下,易出现裂缝、沉陷等破损,同时修复破损的道路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具有优异耐久性、韧性的高早强路面混凝土对当代道路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从早强路面混凝土发展进程... 普通水泥道路在长时间高负荷压力与环境破坏的双重作用下,易出现裂缝、沉陷等破损,同时修复破损的道路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具有优异耐久性、韧性的高早强路面混凝土对当代道路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从早强路面混凝土发展进程、设计原理、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早强 路面混凝土 水泥基混凝土
下载PDF
石灰石粉锂渣超早强超高强混凝土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剑雄 李鸿芳 +3 位作者 陈鹏 张兰芳 李文婷 祝战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0-193,共4页
研究了石灰石粉及其与锂渣复合掺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石灰石粉掺量在10%以下时有利于抗压强度的发展,在20%以下时有利于抗折强度的发展。10%的石灰石粉和10%的锂渣复合显示出优良的复合效应,当单位水泥用量为464kg/m3时,7d... 研究了石灰石粉及其与锂渣复合掺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石灰石粉掺量在10%以下时有利于抗压强度的发展,在20%以下时有利于抗折强度的发展。10%的石灰石粉和10%的锂渣复合显示出优良的复合效应,当单位水泥用量为464kg/m3时,7d抗压强度达到了105MPa。28d强度达到了124MPa,60d强度达到了132MPa。可代替矿渣、硅灰制备超早强高强超高强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粉 锂渣 超早强 超高强 高性能混凝土
下载PDF
冻结井外壁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衍森 黄家会 +1 位作者 李金华 杨宇飞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5-599,共5页
针对冻结井外壁特殊的早期养护环境,开展了外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规律的实验室及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外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迅速,1,3,7 d强度分别超过了配制强度的40%,70%,90%.外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针对冻结井外壁特殊的早期养护环境,开展了外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规律的实验室及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外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迅速,1,3,7 d强度分别超过了配制强度的40%,70%,90%.外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速度明显超过标准养护试块,且越接近井壁厚度中央,混凝土的强度越高;龄期越短,上述差异越显著(尤其是3 d内).外壁采用现浇高强混凝土结构,其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凿井 外层井壁 高强混凝土 早期强度
下载PDF
超早强混凝土配制及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国志 李顺凯 屠柳青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4-138,共5页
超早强混凝土在公路、桥梁、港口等工程的维修加固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采用42.5级硫铝酸盐水泥、聚羧酸减水剂、0.28-0.32的W/C、适宜的缓凝剂和早强剂,配制出了12h抗压强度大于35MPa,28d抗压强度大于50MPa,且施工性能优良的超... 超早强混凝土在公路、桥梁、港口等工程的维修加固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采用42.5级硫铝酸盐水泥、聚羧酸减水剂、0.28-0.32的W/C、适宜的缓凝剂和早强剂,配制出了12h抗压强度大于35MPa,28d抗压强度大于50MPa,且施工性能优良的超早强混凝土。长期收缩和耐久性试验表明,其自收缩与C50普通混凝土相当,最大干缩〈300με;徐变与普通混凝土相当;抗硫酸盐侵蚀、抗氯盐侵蚀、抗碳化和抗磨蚀性能等耐久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强混凝土 胶凝材料 干缩 耐久性
下载PDF
细集料品质对C80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建军 殷素红 +3 位作者 王恒昌 文梓芸 林永权 李伟中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8-61,共4页
河砂质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比较大的一个因素。研究了不同细度模数、不同含泥量的河砂对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C8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拉强度、收缩性能和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的细度模数从2.9下降至2.3,含泥量从1%增至... 河砂质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比较大的一个因素。研究了不同细度模数、不同含泥量的河砂对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C8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拉强度、收缩性能和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的细度模数从2.9下降至2.3,含泥量从1%增至4%,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明显下降,混凝土抵抗收缩和开裂的能力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下降,但含泥量增加对混凝土早期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建议用于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的C80高性能混凝土,砂细度模数宜在2.6~2.9之间,含泥量不宜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细度模数 含泥量 C80高性能混凝土 工作性能 劈裂抗拉强度 早期收缩
下载PDF
不同骨料的高强混凝土早期徐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凤兰 罗俊礼 赵顺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47,共3页
以两种细骨料(机制砂、天然砂)与两种粗骨料(石灰岩碎石、花岗岩碎石)分别组合配置的4组高强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混凝土徐变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细骨料和粗骨料对高强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徐变系数的预测计算公式。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徐变 骨料 早龄期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杨 江晨晖 许四法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4-99,共6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对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高性能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极限拉应变极高,并随龄期的增加迅速递减,大致在12 h达到最小值,然后又缓慢回升并渐趋稳定;1 d后的极限拉应变大体上呈现为水... 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对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高性能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极限拉应变极高,并随龄期的增加迅速递减,大致在12 h达到最小值,然后又缓慢回升并渐趋稳定;1 d后的极限拉应变大体上呈现为水灰比越低,其值越高的趋势;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发展迅速,同龄期的轴心抗拉强度约为劈裂抗拉强度的0.9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早龄期 极限拉应变 抗拉强度 拉伸弹性模量
下载PDF
磨细石灰石粉配制超早强、高强混凝土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兰芳 岳瑜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7-108,117,共3页
研究了用石粉及其与矿渣复合配制早强、高强混凝土。结果表明,石粉掺量在15%以下时有利于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发展。用10%的石粉和10%的矿渣的复合时,复合效应优良,当胶凝材料用量为540kg/m3时,7d抗压强度达到了90MPa,28d抗压强度在100... 研究了用石粉及其与矿渣复合配制早强、高强混凝土。结果表明,石粉掺量在15%以下时有利于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发展。用10%的石粉和10%的矿渣的复合时,复合效应优良,当胶凝材料用量为540kg/m3时,7d抗压强度达到了90MPa,28d抗压强度在100MP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粉 矿渣 超早强 高强混凝土
下载PDF
钢渣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早期抗裂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攀 侍克斌 +1 位作者 努尔开力.依孜特罗甫 张林林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59,63,共4页
试验采用磨细钢渣粉代替部分水泥,着重研究分析不同钢渣粉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磨细钢渣粉可以配制强度较高的高性能混凝土,钢渣粉掺量在0-30%范围内,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超过50MPa;在相... 试验采用磨细钢渣粉代替部分水泥,着重研究分析不同钢渣粉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磨细钢渣粉可以配制强度较高的高性能混凝土,钢渣粉掺量在0-30%范围内,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超过50MPa;在相同水胶比时,掺人钢渣粉有利于增强混凝土抗裂性能,并且随着掺量的增加,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越突出;在相同的水胶比下,掺钢渣粉的试件与未掺的试件比较,发现前者由于掺加了钢渣粉,混凝土的初裂时间出现相应推迟。通过分形几何学分析表明,钢渣粉掺入混凝土中能提高其抗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粉 高性能混凝土 抗压强度 早期抗裂性能
下载PDF
双掺活性混合材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湛 李庚英 《混凝土》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5-18,共4页
本文对比研究了普通硅酸盐高强混凝土、粉煤灰高强混凝土以及双掺粉煤灰和沸石粉混合料的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研究表明 ,双掺混合材的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的力学性能均较好。本文同时观测了高强混凝土的内部微观结构 ,对活性混合... 本文对比研究了普通硅酸盐高强混凝土、粉煤灰高强混凝土以及双掺粉煤灰和沸石粉混合料的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研究表明 ,双掺混合材的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的力学性能均较好。本文同时观测了高强混凝土的内部微观结构 ,对活性混合材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活性混合料 早期强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单面干燥条件下受约束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开裂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巴恒静 苏安双 +1 位作者 高小建 陶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在单面干燥条件下应用自行研制的混凝土早期收缩应力测试仪及非接触式混凝土收缩变形测试仪测试了水灰比为0.26、0.40的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和自由收缩变形,通过改进的环向约束试验观测了受约束试件内部的收缩应力及应力梯度,并在... 在单面干燥条件下应用自行研制的混凝土早期收缩应力测试仪及非接触式混凝土收缩变形测试仪测试了水灰比为0.26、0.40的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和自由收缩变形,通过改进的环向约束试验观测了受约束试件内部的收缩应力及应力梯度,并在上述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单面干燥条件下受约束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趋势.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水灰比越小,单面干燥条件下的早期自由收缩变形、弹性模量、受约束状态下的内部收缩应力增长越快,干燥表面越容易发生塑性收缩开裂,早期开裂趋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收缩 早期开裂 环向约束试验 干燥条件
下载PDF
超高强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卫仑 胡佳山 +1 位作者 李仕群 邢锋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1,共3页
采用常规工艺,在无需超细和添加其他增强物料的条件下,制备早强、高强的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研究了其强度随水化龄期和养护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XRD分析探讨了其微观特性。结果表明: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1d强度77.32 MPa,为其28 d强度的71.... 采用常规工艺,在无需超细和添加其他增强物料的条件下,制备早强、高强的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研究了其强度随水化龄期和养护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XRD分析探讨了其微观特性。结果表明: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1d强度77.32 MPa,为其28 d强度的71.72%,远高于同条件下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43.33%;标准养护28 d后,在37、50℃干燥3 d,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强度分别提高了7.14%和5.75%。此外,高强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在只掺入0.28%聚羧酸减水剂的情况下,即可获得同样的坍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 早强 高强 温度养护
下载PDF
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唐修生 黄国泓 +2 位作者 祝烨然 温金保 高欣欣 《新型建筑材料》 2013年第5期11-13,共3页
介绍了一种具有早强、高减水性能的聚羧酸系减水剂(HLC-PCE)的一步法制备方法,与常规聚羧酸系减水剂HW进行了性能对比,并探讨了养护温度为10℃和20℃条件下其对高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单掺30%粉煤灰或单掺50%磨细矿渣)的1 d抗压强度的... 介绍了一种具有早强、高减水性能的聚羧酸系减水剂(HLC-PCE)的一步法制备方法,与常规聚羧酸系减水剂HW进行了性能对比,并探讨了养护温度为10℃和20℃条件下其对高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单掺30%粉煤灰或单掺50%磨细矿渣)的1 d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LC-PCE减水性能优异,折固掺量为0.30%时,其混凝土减水率在40%以上;早强效果明显,特别适用于高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早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系减水剂 早强 高掺量矿物掺合料 混凝土
下载PDF
路用超早强混凝土配制新技术及其优化设计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盛松涛 方坤河 +2 位作者 刘刚 肖延亮 石妍 《混凝土》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7-39,共3页
 采用新的技术路线,利用42 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出了12小时和24小时抗压强度达20MPa、抗折强度4MPa以上的两种路用超早强混凝土。运用正交方法设计试验,研究了有关因素对混凝土12小时和24小时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超早强混凝土的...  采用新的技术路线,利用42 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出了12小时和24小时抗压强度达20MPa、抗折强度4MPa以上的两种路用超早强混凝土。运用正交方法设计试验,研究了有关因素对混凝土12小时和24小时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超早强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强混凝土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