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rsion of the Strain Accumulation State in Crustal Interior from Observations of Earth Tide Tilts
1
作者 Wu Yilin,Li Ping,Chen Guangqi and Li XudongInstitute of Seismology,SSB,Wuhan 430071,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4年第4期72-80,共9页
The strain accumulation state in crustal interior and its migration trend can be inverted from observational data of earth tide tilts.In China,large earthquakes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border area between Yunnan and S... The strain accumulation state in crustal interior and its migration trend can be inverted from observational data of earth tide tilts.In China,large earthquakes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border area between Yunnan and Sichuan Provinces.Using the observational data for years from 7 stations in this area,γ(the amplitude factor of earth tide tilts)values that characterize the strain accumulation state in crustal interior have been inverted in this paper.It has been found out that,Ms】5 events in the area often occur when γreaches an anomaly value.Using the time-space collocational stereomodelling the migration trend of strain accumulation can be determined to make a prediction for the probable location of a forthcoming earthquake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tide AMPLITUDE factor Strain ACCUMULATION
下载PDF
Tidal triggering of seismicity in the region of Palu, Central Sulawesi, Indonesia
2
作者 Ibnu Nurul Huda Sebastien Lambert Jean Souchay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EI CSCD 2023年第4期377-384,共8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idal stress and earthquakes for periods ranging from hours to months in the limited zone of the Palu region(Central Sulawesi,Indonesia).Through Schuster and binomial t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idal stress and earthquakes for periods ranging from hours to months in the limited zone of the Palu region(Central Sulawesi,Indonesia).Through Schuster and binomial tests,we examin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eismicity(time density of seismic events)and tidal potential arising from the Moon and Sun,using all tidal components simultaneously and focusing on the estimation of specific terms.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eismicity and tidal potential for S2(0.5 d)and O1(1.075 d)tidal components in the case of solely isolated earthquake events,particularly for shallow earthquakes.Meanwhile,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shocks and tidal components larger than the Mf period(13.661 d).Finally,the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earthquake-tide relation reveals an optimal correlation for about six years before the 2018 great Palu earthquake.The correlation becomes insignificant afterw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triggering earth tides Palu region Statistical test
下载PDF
Earth rotation deceleration/acceleration due to semidiurnal oceanic/atmospheric tides:Revisited with new calcul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Sung-Ho Na Wenbin Shen +5 位作者 Jungho Cho Kiweon Seo Young-Hong Shin Kwan-Dong Park Kookyoun Youm Sung-Moon Yo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The global oceanic/atmospheric tides exert decelerating/accelerating secular torques on the Earth rotation. We developed new formulations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amounts of two kinds of secular tidal torques. After Me... The global oceanic/atmospheric tides exert decelerating/accelerating secular torques on the Earth rotation. We developed new formulations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amounts of two kinds of secular tidal torques. After Melchior, we found that an additional factor 1+k-l = 1.216, which has been formerly neglected, must be multiplied unto the tidal torque integral. By using our refined formulations and the recent oceanic/atmospheric global tide models, we found that:(i) semidiurnal oceanic lunar/solar tides exert decelerating torques of about-4.462 × 10^(16)/-0.676 × 10^(16) Nm respectively and(ii) atmospheric S_2 tide exerts accelerating torque of 1.55 × 10^(15) Nm. Former estimates of the atmospheric S_2 tidal torque were twice as large as our estimate due to improper consideration of loading effect. We took the load Love number for atmospheric loading effect from Guo et al.(2004). For atmospheric loading of spherical harmonic degree two, the value of k′=-0.6031 is different from that for ocean loading as k′ =-0.3052,while the latter is currently used for both cases-ocean/atmospheric loading-without distinction. We discuss(i) the amount of solid Earth tidal dissipation(which has been left most uncertain) and(ii) secular changes of the dynamical state of the Earth-Moon-Sun system. Our estimate of the solid Earth tidal torque is-4.94×10^(1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rotation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tideS tidal torque SECULAR DECELERATION and ACCELERATION
下载PDF
Synthetic tidal parameters for gravity over China and its neighbor area
4
作者 周江存 孙和平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7年第6期656-663,共8页
The synthetic tidal parameter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for gravity over China and its neighbor area are constructed with Earth's tidal model and ocean tide loading calculated using TPXO7 global ocean tide model ... The synthetic tidal parameter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for gravity over China and its neighbor area are constructed with Earth's tidal model and ocean tide loading calculated using TPXO7 global ocean tide model as well as tidal data over China sea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ynthetic parameters and ones observed by spring gravimeters at some seismic network stations and Hong Kong station and one observed by super-conducting gravimeter at Wuhan station shows that the average differences in amplitude factors and phases are smaller than 0.005 and 0.5° respectively; and that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observational and synthetic parameters are dependent on gravimetric technique in that the synthetic parameters are in well agreement with the superconducting gravimetric observations. This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synthetic result is a good estimation for tidal gravity,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 the present paper not only can provide ground and space gravimetry such as absolute gravimetry with correction model of tidal gravity, but also provide effective tidal parameters over areas where no observation is carri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tidal parameters for gravity earth's tidal model ocean tide loading TPXO7 ocean tide model tidal data over China seas
下载PDF
固体潮潮汐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机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九安 常千军 +1 位作者 杜锡武 王川华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7年第1期64-69,共6页
基于O1波与K1波和M2波潮汐因子的比值,介绍了我国南北地震带及华北等地区9个重力台站(10套重力仪)、10个静水位井、11个倾斜及线应变台站潮汐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莫氏地球模型对比,重力线应变和水位潮汐中,O1波... 基于O1波与K1波和M2波潮汐因子的比值,介绍了我国南北地震带及华北等地区9个重力台站(10套重力仪)、10个静水位井、11个倾斜及线应变台站潮汐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莫氏地球模型对比,重力线应变和水位潮汐中,O1波与K1波潮汐因子的比值均显示了液态地核的振荡效应。倾斜固体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 潮汐因子 空间分布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固体潮潮汐因子的特征频谱及其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蒋骏 张雁滨 周翠屏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4年第2期88-95,共8页
本文应用非线性谱分析中的最大熵谱分析方法(MEM)、和一般线性功率谱的分析方法,对固体潮潮汐因子的时间序列进行了综合研究,指出固体潮潮汐因子的时间序列中普遍存在明显的半月左右周期的特征频谱;将其应用于地震前兆的分析与... 本文应用非线性谱分析中的最大熵谱分析方法(MEM)、和一般线性功率谱的分析方法,对固体潮潮汐因子的时间序列进行了综合研究,指出固体潮潮汐因子的时间序列中普遍存在明显的半月左右周期的特征频谱;将其应用于地震前兆的分析与探索,对固体潮潮汐因子特征频谱中的前兆变化特征进行了解释,得出结论:半月左右周期的频率域,是固体潮观测中前兆响应的一个重要主频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 潮汐因子 频谱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固体潮汐参数变化与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晶 牛安福 +1 位作者 高福旺 吉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6-90,共5页
运用潮汐计算模型及固体潮汐数字化观测结果,计算了固体潮汐参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整点和加密采样(10 min)两种采样方法除计算的中误差有一些差别外,对固体潮汐因子的影响不大。同时用辅助气压观测及首都圈体应变观测... 运用潮汐计算模型及固体潮汐数字化观测结果,计算了固体潮汐参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整点和加密采样(10 min)两种采样方法除计算的中误差有一些差别外,对固体潮汐因子的影响不大。同时用辅助气压观测及首都圈体应变观测数据计算了体应变日异常频次,并与观测台站附近的小震活动进行了对比,讨论了远震及震源区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数字化观测结果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汐 数字化 潮汐参数 地震活动 观测数据
下载PDF
中国大陆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 被引量:30
8
作者 周江存 徐建桥 孙和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74-1482,共9页
利用理论和实验重力固体潮模型,充分考虑全球海潮和中国近海潮汐的负荷效应,建立了中国大陆的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固体潮模型会对重力潮汐结果产生相对变化幅度小于0.06%的差异;在沿海地区海潮负荷的影响约为整个... 利用理论和实验重力固体潮模型,充分考虑全球海潮和中国近海潮汐的负荷效应,建立了中国大陆的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固体潮模型会对重力潮汐结果产生相对变化幅度小于0.06%的差异;在沿海地区海潮负荷的影响约为整个潮汐的4%,而中部地区约为1%,其中中国近海潮汐模型的影响约占整个海潮负荷的1 0%,内插或外推潮波的负荷约占海潮负荷的3%.通过比较实测的重力数据表明,本文给出的重力潮汐改正模型的精度远远优于0.5×10^(-8)m·s^(-2),说明了本文构建的模型的实用性,可为中国大陆高精度重力测量提供有效参考和精密的改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固体潮模型 海潮负荷效应 中国大陆 重力潮汐改正模型
下载PDF
武汉台重力潮汐长期观测结果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建桥 周江存 +1 位作者 陈晓东 孙和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91-3102,共12页
采用武汉台超导重力仪(SG C032)14年多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固体地球对二阶和三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精密测定了重力潮汐参数,系统研究了最新的固体潮模型和海潮模型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性.采用最新的8个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效... 采用武汉台超导重力仪(SG C032)14年多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固体地球对二阶和三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精密测定了重力潮汐参数,系统研究了最新的固体潮模型和海潮模型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性.采用最新的8个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效应,从武汉台SG C032的观测中成功分离出63个2阶潮汐波群和15个3阶潮汐波群信号,3阶潮波涵盖了周日、半日和1/3日三个频段.重力潮汐观测的精度非常高,标准偏差达到1.116nm·s-2,系统反映了非流体静力平衡、非弹性地球对2阶和3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现有的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在半日频段非常精确,但在周日频段存在比较明显的偏差,需要进一步精化.对于中国大陆的大地测量观测,固体潮可以采用Dehant等考虑地球内部介质非弹性和非流体静力平衡建立的固体潮理论模型或Xu等基于全球SG观测建立的重力潮汐全球实验模型作为参考和改正模型,海潮负荷效应应该采用Nao99作为改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重力仪 重力潮汐参数 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 固体潮模型 海潮模型
下载PDF
甘肃省东部地区的潮汐测量结果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唐九安 常千军 +1 位作者 张幼敏 翟丽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2-259,共8页
文中介绍甘肃省东部地区1985年以来在重力、倾斜、水平应变和水位等固体潮方面的测量概况,给出了各台(项)全系列观测资料作整体调和分析计算的潮汐参数,分析了液态地核共振效应对重力、水平线应变和水位固体潮周日波潮汐因子的影响以及... 文中介绍甘肃省东部地区1985年以来在重力、倾斜、水平应变和水位等固体潮方面的测量概况,给出了各台(项)全系列观测资料作整体调和分析计算的潮汐参数,分析了液态地核共振效应对重力、水平线应变和水位固体潮周日波潮汐因子的影响以及地壳构造横向不均匀性对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重力仪、石英水平伸缩仪和甘06井等水位井的结果清楚地显示出液核共振效应对K_1波振幅的缩小作用和对ψ_1波振幅的放大作用,且重力和伸缩仪NS向结果所揭示的地球模型更接近莫洛金斯基的地球型Ⅱ;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的实测结果明显地受地壳构造横向不均匀性影响,其中水管倾斜仪受影响的程度又明显地大于水平摆倾斜仪,兰州和宕昌两地南北向的非均匀性明显大于东西向,而宕昌地区的非均匀性又明显大于兰州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测量 地球动力学 调和分析 固体潮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垂线偏差测量的固体潮和海潮改正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金运 金鑫 +1 位作者 边少锋 常晓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5-1224,共10页
垂线偏差是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础数据。固体潮和海潮是影响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的重要因素,固体潮改正主要表现为天体引潮位对垂线偏差的直接影响及造成地球形变而产生的附加位对其的间接影响。本文基于引力场球谐展开理论,推导... 垂线偏差是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础数据。固体潮和海潮是影响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的重要因素,固体潮改正主要表现为天体引潮位对垂线偏差的直接影响及造成地球形变而产生的附加位对其的间接影响。本文基于引力场球谐展开理论,推导了垂线偏差测量中固体潮和海潮的改正公式。利用JPL DE421星历和EOT11A海潮模型,计算全球19570个GNSS测站处垂线偏差的潮汐改正值,分析了垂线偏差潮汐改正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实例给出了日、月引潮位及附加位、海潮对垂线偏差子午和卯酉分量的改正。现有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精度已达到0.1″,而固体潮和海潮对垂线偏差的改正总量级可达我国一等天文规定精度(0.3″)的17%,因此在高精度的垂线偏差应用中需要顾及潮汐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线偏差 引潮位 固体潮 海潮 球谐展开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前的潮汐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志遥 吕品姬 +2 位作者 李正媛 赵斌 林穗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0,73,共4页
为研究汶川8.0级大地震前的潮汐异常变化,选取距震中400 km以内的9个定点地壳形变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对地震前的长序列观测资料进行了潮汐分析,发现潮汐参数震前出现超出2倍方差的异常反映,且距震中距离越近,异常变化幅度越大;NS分量... 为研究汶川8.0级大地震前的潮汐异常变化,选取距震中400 km以内的9个定点地壳形变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对地震前的长序列观测资料进行了潮汐分析,发现潮汐参数震前出现超出2倍方差的异常反映,且距震中距离越近,异常变化幅度越大;NS分量异常呈先远后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分析 潮汐因子 相位滞后 地震形变 异常
下载PDF
巴东Ms5.1地震前的潮汐形变观测异常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品姬 张燕 +1 位作者 赵莹 陈志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4,58,共4页
用倾斜应变固体潮数据的异常识别方法对巴东Ms5.1地震震中附近400 km范围内的潮汐形变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之前这些观测资料无明显异常变化,通过进一步解算得到的异常变化台项较为零散,无法从中获取震中信息。
关键词 潮汐形变 异常 巴东Ms5 1地震 倾斜应变 固体潮
下载PDF
象山港潮汐通道潮波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清松 施伟勇 +1 位作者 许雪峰 宋泽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8-529,共12页
依据象山港佛渡水道、牛鼻山水道和狭湾口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3个潮汐通道的潮汐、潮流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建立该水域潮流数值模型,探讨各水道及其交汇处的流场变化特征和影响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狭湾内的涨落潮流主要通过牛鼻山水道... 依据象山港佛渡水道、牛鼻山水道和狭湾口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3个潮汐通道的潮汐、潮流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建立该水域潮流数值模型,探讨各水道及其交汇处的流场变化特征和影响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狭湾内的涨落潮流主要通过牛鼻山水道受外海潮波的影响,仅在涨落潮流的起始阶段经佛渡水道与崎头洋存在水体交换;牛鼻山水道涨落潮流主要受外海潮波的控制;崎头洋落潮流与外海涨潮流在佛渡水道的交替变化,决定了佛渡水道涨落潮流的方向。佛渡水道涨潮流为东北向,落潮流为西南向。崎头洋通过佛渡水道与象山港进行水体交换,象山港涨、落潮流除了与外海进行水交换外,还受到杭州湾涨、落潮流的影响,有助于对舟山群岛南侧潮波以及杭州湾与外海水体交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潮汐通道 潮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同震地下水位变化反演含水层体应变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史浙明 王广才 刘春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23,282,共9页
许多地下流体监测井在地震发生时都能记录到同震水位变化,而利用地下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以及水位固体潮效应可以反演地震对含水层产生的体应变量.本文尝试从大尺度上对大地震引起的体应变变化进行研究,为此收集了位于我国大陆不同构造... 许多地下流体监测井在地震发生时都能记录到同震水位变化,而利用地下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以及水位固体潮效应可以反演地震对含水层产生的体应变量.本文尝试从大尺度上对大地震引起的体应变变化进行研究,为此收集了位于我国大陆不同构造活动区5口地下流体监测井两年半的水位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去除干扰项,提取出水位固体潮成分,进行调和分析求取潮汐因子,并反演出汶川MS8.0地震对这5口井所在含水层产生的体应变量.结果显示,汶川大地震对这5口井-含水层造成的体应变量基本在10-7量级.地震引起的体应变随距离的衰减规律比较复杂,其不仅与震中距有关,而且与活动断裂带的展布和地壳岩体结构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位 潮汐因子 体应变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固体潮汐对边坡稳定性系数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裕华 陈征宙 +1 位作者 蒋鑫 张明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60-1264,共5页
固体潮汐的研究是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地震预报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借鉴固体潮汐与地震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弹性地球模型,从固体潮理论出发,推导出地表潮汐应力的表达式。通过在常见的边坡破坏模式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加入固体... 固体潮汐的研究是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地震预报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借鉴固体潮汐与地震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弹性地球模型,从固体潮理论出发,推导出地表潮汐应力的表达式。通过在常见的边坡破坏模式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加入固体潮汐应力的作用,并选取典型算例,阐述固体潮对边坡稳定性及其时间效应的影响,论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具有日周期变化的特征,提出在边坡防护的设计中应适当的考虑固体潮汐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汐 潮汐应力 触发 时间效应 边坡稳定性系数 日周期特征
下载PDF
两种应变仪的面应变观测资料的比对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凌空 牛安福 +1 位作者 闫伟 吴利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6,共5页
对徐州地震台的YRY-4型分量式和TJ-2型体积式钻孔应变仪,2008—2010年的面应变原始观测曲线、年变曲线、降雨干扰曲线、气压影响曲线和固体潮汐观测结果进行了比对研究,并计算了各自的相关系数和影响系数,总结了二者的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 面应变 固体潮 潮汐因子 降雨量 气压
下载PDF
崇明东滩不同部位的季节性沉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小勤 戴雪荣 顾成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通过对崇明东滩南部、中部和北部的标志桩观测以及实地观测分析,发现崇明东滩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冲淤变化过程存在很大差异:春季到夏季,南部以冲刷为主,中部和北部以淤积为主;夏季到秋季,南部和中部以淤积为主,北部... 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通过对崇明东滩南部、中部和北部的标志桩观测以及实地观测分析,发现崇明东滩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冲淤变化过程存在很大差异:春季到夏季,南部以冲刷为主,中部和北部以淤积为主;夏季到秋季,南部和中部以淤积为主,北部表现为冲刷;秋季到冬季,南部、中部和北部都以冲刷为主;头一年冬季到次年春季,南部和北部以淤积为主,中部则表现为冲刷。在同一观测路线上,不同季节高、中、低潮滩冲淤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沉积物粒度、水体含沙量等指标的测试,并借助潮差等资料,探究了影响潮滩季节性沉积的因素,发现潮滩季节性沉积与潮滩基础地貌、水体含沙量、水动力、潮流等有密切关系;但在不同部位不同季节,各因素对潮滩冲淤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季节性沉积 实地观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承压井水位固体潮M_2波海潮负荷改正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井泉 朝伦巴根 刘耀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80,共6页
应用Schwiderski全球海潮模型,采用积分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海潮M2波的应变负荷潮。通过调和分析和残差计算,对京、津、唐地区的7个承压水位观测井的水位固体潮M2波进行了海潮负荷改正。计算结果显示,观测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和相位漂移... 应用Schwiderski全球海潮模型,采用积分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海潮M2波的应变负荷潮。通过调和分析和残差计算,对京、津、唐地区的7个承压水位观测井的水位固体潮M2波进行了海潮负荷改正。计算结果显示,观测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和相位漂移的标准偏差分别由改正前的2.263和24.57°降低到0.898和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 海潮负荷 M2波 潮汐因子 相位漂移
下载PDF
重力固体潮数据处理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冀 刘正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127-129,共3页
利用狮泉河台站一年数据,对Venedikov和Eterna两种调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对于观测时间较长的数据,Eterna方法的总体方差值要优于Venedikov方法的总体方差值,因此对于弹簧重力仪的连续观测时间较长的数据适合用Eterna方法进行调... 利用狮泉河台站一年数据,对Venedikov和Eterna两种调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对于观测时间较长的数据,Eterna方法的总体方差值要优于Venedikov方法的总体方差值,因此对于弹簧重力仪的连续观测时间较长的数据适合用Eterna方法进行调和分析,连续观测时间较短的数据适合用Venedikov方法进行调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 潮汐因子 调和分析 Venedikov Ete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