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aster reduction stick equipment: A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pipeline-landslide hazards 被引量:4
1
作者 YAN Yan YANG Da-shen +4 位作者 GENG Dong-xian HU Sheng WANG Zi-ang HU Wang YIN Shu-y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12期2687-2700,共14页
Oil and gas pipelin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China,and pipeline security problems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Pipeline safety has therefore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 Oil and gas pipelin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China,and pipeline security problems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Pipeline safety has therefore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Landslides are the most harmful type of pipeline accident,and have directed increasing public attention to safety issues.Although some useful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of pipeline-landslide hazards,there remains a need for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methods,especially when the complexity of pipeline-landslides is considered.Because oil and gas pipeline-landslides typically occur in the superficial soil layers,monitoring instruments must be easy to install and must cause minimal disturbance to the surrounding soil and pipeline.To address th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pipelinelandslides,we developed a multi-parameter integrated monitoring system called disaster reduction stick equipment.In this paper,we detail this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pipeline-landslide hazards based on an on-site monitoring network and early warning algorithms.The functionality of our system was verified by its successful application to the Chongqing Loujiazhuang pipeline-landslide in China.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provide guidelines for the monitoring,early warning,and prevention of pipeline geological haz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line landslide hazards Multi parameter integrated monitor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Pipeline landslide
下载PDF
A new early-warning prediction system for monitoring shear force of fault plane in the active fault 被引量:2
2
作者 Manchao He Yu Wang Zhigang Tao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2010年第3期223-231,共9页
The most common method used to describe earthquake activity is based on the changes in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earth's surface such as displacement of active fault and seismic wave.However,such approach is not suc... The most common method used to describe earthquake activity is based on the changes in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earth's surface such as displacement of active fault and seismic wave.However,such approach is not successful in forecasting the movement behaviors of faults.In the present study,a new mechanical model of fault activity,considering the shear strength on the fault plan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resistance force,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occurrence condition of earthquake.A 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is correspondingly developed to obtain the changes in mechanical components within fault.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loc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history of fault activity in Zhangjiakou of China,an active fault exposed in the region of Zhangjiakou is selected to be directly monitored by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technique.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n local fault structures results in the selection of two suitable sites for monitoring potential active tectonic movements of Zhangjiakou fault.Two monitoring curves of shear strength,recorded during a monitoring period of 6 months,turn out to be steady,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tential seismic activities hardly occur in the adjacent region in the near future.This monitoring technique can be used for early-warning prediction of the movement of active fault,and can help to further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ault activity and relevant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aults monitoring earthquake early-warning system shear strength
下载PDF
矿井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
3
作者 刘盛东 杨彩 +2 位作者 章俊 李纯阳 任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00,共15页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井工作面采掘扰动极易诱发矿井突水事故,严重威胁我国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岩体采动破裂与矿井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微震信号的纵横波到时、幅值、频率等...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井工作面采掘扰动极易诱发矿井突水事故,严重威胁我国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岩体采动破裂与矿井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微震信号的纵横波到时、幅值、频率等参量可有效表征岩体破裂位置、强度及其震源机制,地电场信号中的电阻率、激励电流及自然电位等参量可有效表征岩体渗流演化过程。透水通道形成对应微震场特征,地下水渗流对应地电场特征,因此微震电法耦合方法对矿井水害孕育发展过程具有监测预警的功能,可有效对采动破坏过程中形成的突水通道、水源位置及渗流过程等水害三要素进行精准捕捉;减少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多解性,提高水害监测预警精度,对煤矿防治水意义重大。当前,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在煤矿水害实时动态监测中开始得到应用,突破传统微震与电法独立采集的局限,课题组自主研发了国内外首款煤安认证的微震与电法耦合并行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微震场与地电场并行采集基站为核心,集被动源微震波场与主被动地电场为一体,通过连接矿井物联网,实现远程数据采集控制、传输及云端存储;其一体化网络服务器主机可连接多个采集基站,并将微震检波器、电法激励电极与电位测量电极进行相互隔离、并行采集,形成微震事件密度与能级分布、电阻率分布、自然电位分布等时空云图来监测预判水害三要素。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仍需在微震事件智能识别与定位、地电场的电阻率三维反演以及自然电位渗流反演方面进行专项攻关;结合并行监测的微震电法大数据集,重点在微震电法数据联合反演、智能化监测预警方向开展进一步研究。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作为矿井水害的主动预警监测新方法,可为我国智能化矿井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与电法耦合 主被动一体化 监测预警 煤矿水害 智能矿山
下载PDF
美国地震监测现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帅 房立华 +1 位作者 任华育 周本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8,共18页
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起步较早,在台网设计、设备研制、软件研发、标准制定、数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强震动观测、地震预警和大规模流动台阵等项目的推进,美国的地震数据产品实现了从... 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起步较早,在台网设计、设备研制、软件研发、标准制定、数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强震动观测、地震预警和大规模流动台阵等项目的推进,美国的地震数据产品实现了从单一向多元化、定制化的跨越。我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虽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地震站网密度、监测预警能力、地震数据智能处理、服务水平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更好地了解国际地震监测现状,文章从地震监测架构、地震台网布局、数据处理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和数据产品五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进展,并与我国地震监测进行对比分析,可为我国地震监测预警事业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地震监测 区域地震台网 地震预警 地震数据处理
下载PDF
2023年6月15日上海青浦M3.1地震预警处理结果分析
5
作者 邵永谦 王成睿 +2 位作者 魏薇 王鹏 毕波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8期532-542,共11页
2023年6月15日1时39分上海市青浦区发生M3.1地震。上海地震预警台网成功接收中国地震预警网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本地部署的福建预警系统EEW也成功处理并产出了本次地震预警结果。本文对上海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的7次地震预警处理结果,以及... 2023年6月15日1时39分上海市青浦区发生M3.1地震。上海地震预警台网成功接收中国地震预警网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本地部署的福建预警系统EEW也成功处理并产出了本次地震预警结果。本文对上海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的7次地震预警处理结果,以及中国地震预警网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此次地震震中位于上海地震预警网内,震后6.8 s发布首次预警信息,全部7次预警处理结果均在震后15 s内产出。与正式地震目录相比,第一次预警处理结果震中位置偏差为5 km,震级偏差为−0.1。随着参与计算的预警台站数量增多,震中位置最终与正式目录一致,震级偏差也保持在0.5。本次地震预警结果表明,上海及周边地区虽然属于地震活动主要以小微震为主的预警一般区,但是由于预警台站密度较大,发生地震后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产出比较精确的预警处理结果,这对正在进行的长三角监测预警业务一体化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上海青浦M3.1地震 预警处理结果分析 长三角监测预警一体化
下载PDF
矿震机理及其次生灾害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孟上九 秦艺峰 +2 位作者 王淼 孙志远 穆海龙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8,共16页
矿震是一种深部矿井开采必然出现的动力现象,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呈现上升趋势,复合煤岩动力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煤矿安全开采,对“双碳”目标的实现造成恶劣的影响。安全、精准和可靠的监测手段是矿震灾害防治的基... 矿震是一种深部矿井开采必然出现的动力现象,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呈现上升趋势,复合煤岩动力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煤矿安全开采,对“双碳”目标的实现造成恶劣的影响。安全、精准和可靠的监测手段是矿震灾害防治的基础与前提,微震监测系统依靠矿震波信号能够准确反映煤岩状态并且提前进行风险评价,已被广泛应用于井下矿震监测。本文围绕矿震识别、微震监测以及次生灾害预警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回顾了矿震机理与识别分类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微震监测技术的特征信号、影响因素以及制约瓶颈,按照监测目的、信号采集方式和频带区间等分类标准对微震监测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案例以及实验研究分析,详细阐述了矿震作为煤岩动力灾害前兆预警信息的理论依据与初步探索。总结了当前微震监测系统覆盖区域小和矿震监测尺度需求大之间的矛盾。结合地震监测台网宏观尺度验证与微震监测的微观定位分析优势,提出了远距离非接触式矿震监测台网的想法。为未来矿震机理与前兆信息预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 微震监测 次生灾害 预警
下载PDF
基于概率功率谱密度的山西地震预警台网地噪声水平计算与分析
7
作者 丁大业 宫卓宏 +2 位作者 董春丽 梁艳 李晨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34-142,共9页
地震监测预警要求高质量台站波形数据记录,而测震台站设备的异常运行导致波形异常时有发生,影响了台站数据质量。面对数量骤增的预警台站,仅依靠人工浏览波形方式难以及时发现波形异常台站,无法保证观测数据质量。以山西预警台网基准站... 地震监测预警要求高质量台站波形数据记录,而测震台站设备的异常运行导致波形异常时有发生,影响了台站数据质量。面对数量骤增的预警台站,仅依靠人工浏览波形方式难以及时发现波形异常台站,无法保证观测数据质量。以山西预警台网基准站、基本站及一般站实时记录的波形数据为基础,采用概率功率谱密度(PPSD)计算方法,实现对预警台站地噪声水平的计算,同时利用PDF图对比分析部分台站正常与异常波形特点。结果表明:地震计能有效记录较宽频带内的台基噪声;加速度计能记录大于0.1 Hz的台基噪声;烈度计仅记录自噪声,无法有效记录台基噪声。分析认为,可利用该方法检验台站仪器的运行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台站,进而实现对台站波形数据的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数据质量监控 PPSD方法 PYTHON语言
下载PDF
内蒙古基准站噪声特征与监测能力
8
作者 包文超 胡玮 +3 位作者 申影 郭晔 甄齐 王西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2期94-101,共8页
选取2022年1月内蒙古预警区域内22个基准站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计算了波形数据PSD、PDF分布,统计了0.01~50Hz频率下的PSD分布,对RMS和异常台站进行分析,并对不同频率和区域下背景噪声的变化特征按照高频段(≤1s)、微震频段(1~20s)、... 选取2022年1月内蒙古预警区域内22个基准站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计算了波形数据PSD、PDF分布,统计了0.01~50Hz频率下的PSD分布,对RMS和异常台站进行分析,并对不同频率和区域下背景噪声的变化特征按照高频段(≤1s)、微震频段(1~20s)、长周期段(≥20s)予以研究,同时对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预警台站的高频段背景噪声水平与人口、工业密度有一定关联;第二类地脉动噪声水平整体较为一致,第一类地脉动观测到的噪声能量较弱,地理空间分布的噪声水平差异小;在20s以上的长周期部分,背景噪声主要受到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影响并且有一定的区域差异,将地震计安置在山洞和井下,可以有效地降低台站周围人类活动干扰源、温度和压强等对高频段和长周期观测的影响,使其在高频段和长周期观测的噪声水平低于地表安装方式;微震频段相比高频和长周期频段背景噪声分析可以更有效、更准确地对台站仪器如靠摆、参数错误等状态进行评估;故障台站修复后,内蒙古地震预警区域台站背景噪声均优于Ⅱ级,使预警区测震台网监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对预警工程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背景噪声 功率谱密度 地震监测能力
下载PDF
矿井煤自燃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及发展趋势
9
作者 邓军 张琦 +1 位作者 陈炜乐 白祖锦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10,共12页
以降低矿井火灾的发生率为目标,梳理了矿井煤自燃灾害现有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指出未来发展应注重先进监测技术的应用、预测技术准确性的提升、预警系统和智能化管理的发展等。针对矿井煤自燃灾害隐... 以降低矿井火灾的发生率为目标,梳理了矿井煤自燃灾害现有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指出未来发展应注重先进监测技术的应用、预测技术准确性的提升、预警系统和智能化管理的发展等。针对矿井煤自燃灾害隐蔽性、持续性、扩散性和难以控制的特点,提出矿井煤自燃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提升煤自然发火临界值确定方法的综合性,利用新兴设备和先进技术完善煤自然发火临界值的确定方法;针对矿井煤自燃复杂环境,可通过研究声波探测等新型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矿井煤自燃监测参数的全面性和精细化;推动矿井煤自燃监测预警技术的创新性和决策的智能化,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提供精准的模拟与预测能力、优化防控方案、提供培训和应急管理以及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帮助;聚焦矿井自燃灾害全面感知、精准预测与防控智能一体化建设,加强对矿井自燃灾害数据分析、灾前主动预警、灾后事故治理、火区自动封闭等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火灾 煤自燃 智能监测预警技术 煤自燃标志气体 智能算法 全面感知 精准预测 防控一体化
下载PDF
综合监测手段对露天高陡边坡局部垮塌的分析研究
10
作者 李浩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1-7,共7页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露天采场东帮进行综合监测,结合边坡雷达预警数据、GNSS监测数据、内部位移计监测数据,分析因降雨引起的采场东北帮820~868边坡在重力及雨水冲刷的双重作用下突破临界约束而出现的突然性垮塌。边坡...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露天采场东帮进行综合监测,结合边坡雷达预警数据、GNSS监测数据、内部位移计监测数据,分析因降雨引起的采场东北帮820~868边坡在重力及雨水冲刷的双重作用下突破临界约束而出现的突然性垮塌。边坡雷达有监测到位移加速变形的趋势,但未及时发出预警。利用综合监测手段,更进一步准确分析高陡边坡。为解决边坡雷达预警问题更进一步监测边坡局部垮塌变形,本文设置预警分区,对采场东北帮820~868边坡进行区域圈定,设置更为敏感的预警阈值。减小圈定区域边坡雷达监测黄色预警和红色预警的短期预警值、长期预警值和预警面积,对曾经出现垮塌区域设置预警分区,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预警,显示监测数据波动变化的趋势,为类似高陡露天边坡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监测 紫金山金铜矿 高陡边坡 边坡雷达 预警分区
下载PDF
商业银行基于智能交易监测平台的一体化支付风险防控体系研究
11
作者 朱飞 季泽 《产业科技创新》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随着国家层面上对交易支付中发生的风险事件高度重视,金融监管机构正引导金融行业发动行业力量,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隐私计算等创新技术,同不法支付行为进行斗争与博弈。不法分子也在应用新技术,而且在场景方面已做到... 随着国家层面上对交易支付中发生的风险事件高度重视,金融监管机构正引导金融行业发动行业力量,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隐私计算等创新技术,同不法支付行为进行斗争与博弈。不法分子也在应用新技术,而且在场景方面已做到全面融合时事热点、社交活动、商业促销、行政管理等。商业银行在全方位的渗透、融合的支付风险的交易拦截、账户管控、限额管理、客户识别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商业银行在严峻的风险防控形势中缺少成熟的制度、流程、防控机制与措施作为参考,本文通过研究以应用机器学习等算法建设智能防控架构为核心思路,为商业银行应对交易支付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智能防控 监测预警
下载PDF
评标活动异常行为智能识别与应用
12
作者 樊亚辉 杜小月 +3 位作者 朱瑞 杨帆 郭素平 董莹莹 《云南电力技术》 2024年第2期21-25,共5页
招评标活动是廉洁风险高发领域,特别是评标专家廉洁风险管控一直是管理的痛点、难点。本文运用智能化管控模式,运用人工智能巡维管理工具,将评标专家廉洁风险规则数字化,智能识别预警评标活动中的异常行为,并及时准确发出预警通知,有效... 招评标活动是廉洁风险高发领域,特别是评标专家廉洁风险管控一直是管理的痛点、难点。本文运用智能化管控模式,运用人工智能巡维管理工具,将评标专家廉洁风险规则数字化,智能识别预警评标活动中的异常行为,并及时准确发出预警通知,有效解放人力的同时,保障评标活动公平公正,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及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洁风险防控 智能监控 目标检测 异常行为识别预警
下载PDF
中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2018年-2022年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陆宴辉 刘杨 +9 位作者 杨现明 荆玉谱 胡高 栾军波 郭兆将 马罡 闫硕 梁沛 刘杰 肖海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66,共22页
近5年来,我国在害虫变态发育与生殖调控、害虫滞育调控、害虫迁飞、害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害虫对植物抗虫性的适应、害虫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响应、害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农业害... 近5年来,我国在害虫变态发育与生殖调控、害虫滞育调控、害虫迁飞、害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害虫对植物抗虫性的适应、害虫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响应、害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农业害虫发生新规律新机制解析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同时推进了抗虫作物、RNA农药、行为调控和生态调控等害虫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提出迁飞性草地贪夜蛾分区治理、多食性盲蝽区域防控、地下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和抗性麦蚜精准化学防控等害虫绿色防控新模式新体系。根据国内外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业昆虫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害虫防控基础理论创新,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植保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害虫 灾变规律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我国主要农作物病害灾变机制与综合防控研究进展:2018年-2022年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文德 代玉立 +10 位作者 邵小龙 张昊 陈华民 靳怀冰 刘文文 彭焕 张丹丹 李智强 钱国良 刘太国 陈捷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共31页
2018年以来,我国在主要农作物真菌、卵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的病原菌致病机制解析、寄主植物抗病机理研究、主要农作物病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同时推进了抗病品种、纳米农药、免疫调... 2018年以来,我国在主要农作物真菌、卵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的病原菌致病机制解析、寄主植物抗病机理研究、主要农作物病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同时推进了抗病品种、纳米农药、免疫调节和生态调控等病害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根据国内外农作物病害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作物病害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聚焦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主责主业,强化农作物病害防控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植保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害 灾变机制 综合治理 监测预警 绿色防控
下载PDF
福建省地震台网预警能力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游秀珍 林彬华 +3 位作者 李军 郭阳 于伟恒 李水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41,共16页
由于常用的均方根值法和噪声功率谱法不能消除不同传感器记录的噪声干扰,为提高噪声水平计算的准确度,本文选用最大概率峰值位移作为背景噪声评估指标。基于可靠的噪声数据,借鉴震级-最大距离监测能力法并考虑预警时效,提出了地震预警... 由于常用的均方根值法和噪声功率谱法不能消除不同传感器记录的噪声干扰,为提高噪声水平计算的准确度,本文选用最大概率峰值位移作为背景噪声评估指标。基于可靠的噪声数据,借鉴震级-最大距离监测能力法并考虑预警时效,提出了地震预警最小震级评估方法,系统评估福建三类传感器网及其融合网的地震预警最小震级和预警首报时间。结果表明:测震强震融合网的地震预警最小震级高于单测震网,但明显低于强震网;强震烈度计融合网与单烈度计网的结果相近;三网融合后95%区域的地震预警最小震级约为M_(L)3.2。由于烈度计网比测震和强震网密集,其预警首报时间最短;三网融合相对于单测震网或单强震网,其震后地震预警首报时间得到了明显缩短,预计95%区域的首报时间为4—6 s。本文研究为福建省的台网布局的优化和重点区域监测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水平 烈度计 地震预警 监测能力 时效性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体系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24
16
作者 姜福兴 张翔 朱斯陶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13,共11页
针对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现状,对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体系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从灾害控制的角度界定了冲击地压与矿震及其相互关系,通过主导力源与煤层-围岩结构的分类组合,提出了32类冲击地压和5类矿震的分类... 针对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现状,对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体系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从灾害控制的角度界定了冲击地压与矿震及其相互关系,通过主导力源与煤层-围岩结构的分类组合,提出了32类冲击地压和5类矿震的分类,明确了冲击地压以消除灾害为治理目标,而矿震则需要根据致灾程度分级治理;提出并量化了基础应力影响指数、附加应力影响指数、冲击倾向性影响指数和支护强度影响指数4项冲击危险性评价指标,设计了包含应力条件、冲击倾向性条件和支护条件的冲击危险性多参量耦合评价方法;探讨了震动场、应力场和位移场3级冲击危险监测预警机理,提出了单参量特殊预警与多参量常规预警相结合的预警机制,设计了掘进影响区、回采影响区和不受采掘影响区的分区联合监测方法;根据多元评价指标中降低各因素冲击危险性的要求,提出了“低应力”“低扰动”“低倾向”“强支护”的冲击地压防治路线,设计了基于应力和围岩结构分类的局部卸压和解危措施的组合技术;针对矿震诱发井下冲击地压和地面震动损害的动力灾害,将此类灾害的治理等级划分为预防治理、对症治理和源头治理3级,设计了源头减震、分类治灾、卸压抗震的多级防控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矿震 评价方法 监测预警 卸压解危
下载PDF
基于Zabbix架构的预警系统智能监控平台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琦 张帆 张仁鹏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3期71-76,共6页
介绍了吉林省地震局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的建设:利用Zabbix开源监控解决方案对该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故障消息自动化处理。重点阐述了JOPENS系统、MySQL数据库等重要应用的监控、企业微信自动告警配置,实现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网络智能... 介绍了吉林省地震局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的建设:利用Zabbix开源监控解决方案对该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故障消息自动化处理。重点阐述了JOPENS系统、MySQL数据库等重要应用的监控、企业微信自动告警配置,实现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网络智能监控与自动化处理,有效保障了台网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Zabbix 智能监控
下载PDF
滑坡一体化全维度监测预警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刚 王振雪 +2 位作者 李刚强 朱鸿鹄 施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为应对我国复杂多变地质环境下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的叠加效应,突破单一化监测手段在表征滑坡灾变演化过程中的局限性,以实现滑坡隐患早期识别和灾害精准预警,首先概括性描述当前用于滑坡监测的天基、空基、地基与体基的天-空-地-体... 为应对我国复杂多变地质环境下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的叠加效应,突破单一化监测手段在表征滑坡灾变演化过程中的局限性,以实现滑坡隐患早期识别和灾害精准预警,首先概括性描述当前用于滑坡监测的天基、空基、地基与体基的天-空-地-体一体化全维度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从隐患早期识别与应急监测、多源多维一体化智能监测、新材料、新工艺交叉监测及基于分布式声学感测(DAS)技术的海底滑坡监测等方面,总结近年来滑坡监测预警领域中理论、技术与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后基于多种监测技术的局限性,展望滑坡监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通过综述性对比滑坡一体化全维度监测预警技术,得出多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然而由于这些技术的指标差异,往往会导致数据漏判与误判,未来应将研究重点聚焦于预警判据标准和系统建模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天-空-地-体一体化 全维度 监测预警 监测技术 隐患早期识别
下载PDF
多参量冲击地压综合预警技术在强冲特厚煤层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飞 李彦斌 +4 位作者 林明阳 郭敏杰 屈英 王娟娟 陈娜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针对华亭煤矿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进行分析,根据冲击地压显现类型及各项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特点,提出了适合强冲特厚煤层的多参量综合预警技术,利用多参量综合预警技术分析出冲击地压显现前的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冲击地压... 针对华亭煤矿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进行分析,根据冲击地压显现类型及各项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特点,提出了适合强冲特厚煤层的多参量综合预警技术,利用多参量综合预警技术分析出冲击地压显现前的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冲击地压显现前兆的特点,为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及提前卸压解危提高科学依据,有效降低了冲击地压灾害影响,确保职工安全及矿井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多参量监测体系 多参量综合预警体系 预测预报 防控对策
下载PDF
露天煤矿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磊 付恩三 +5 位作者 田羽 李新鹏 杜勇志 于洪洋 王福利 周志伟 《中国煤炭》 2023年第1期83-88,共6页
针对露天煤矿各系统数据分散、无法充分结合露天煤矿GIS“一张图”数据融合展示和风险实时分析等问题,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结合自身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构建了基于“云-边-端”的智能综合管控平台,... 针对露天煤矿各系统数据分散、无法充分结合露天煤矿GIS“一张图”数据融合展示和风险实时分析等问题,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结合自身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构建了基于“云-边-端”的智能综合管控平台,介绍了该综合管控平台的总体架构,详细阐述了数据采集与存储、二三维一体化、风险监测预警技术等关键技术。通过在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能够实现露天煤矿多维数据的综合查询和多维展示,提升了矿山各类系统异常数据的处置能力、综合风险分析能力和露天煤矿生产效率,对其他露天煤矿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的建设有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日希勒露天煤矿 智能综合管控平台 二三维一体化技术 灾害风险处置 风险监测预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