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rtainty factors of earthquake precursory anomaly evidences CF(E)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兆苾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3期475-479,共5页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principle, methods and calculating formulas for determining the certainty factors of earthquake precursory anomaly evidences CF (E). Based on the guidebook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we ...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principle, methods and calculating formulas for determining the certainty factors of earthquake precursory anomaly evidences CF (E). Based on the guidebook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we give th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the CF values of 22 evidences (including seismic gap, belt, b-value, c-value, velocity ratio, strengthen of anomalous activities, quiet of anomalous activities, seismic window, earthquake swarm,earthquake sequence, coda wave, initial motion of P wave, stress drop, geoelectricity, geomagnetism, stress,ground tilt, ground water level, radon and hydrochemistry, gravity, space environment and macroscopic anomalies), and show three examples. The purposes are to use the Expert System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ESEP)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tainty factor of evidence earthquake precursory Expert System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ofcertaintyfactorsofearthquakeprecursoryanomalyevidencesCF(E)
2
作者 郑兆 张军 庆梅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1期156-159,共4页
ApplicationofcertaintyfactorsofearthquakeprecursoryanomalyevidencesCF(E)ZHAO-BIZHENG(郑兆),JUNZHANG(张军)andMEIQ... ApplicationofcertaintyfactorsofearthquakeprecursoryanomalyevidencesCF(E)ZHAO-BIZHENG(郑兆),JUNZHANG(张军)andMEIQING(庆梅)Seismo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precursor certainty factor.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汶川地震滑坡灾害影响因子确定性系数分析 被引量:72
3
作者 许冲 戴福初 +4 位作者 姚鑫 陈剑 涂新斌 曹琰波 肖建章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972-2981,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航空像片与多源卫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验证的方法,共圈定出48007个地震滑坡灾害。在此基础上,选取地层、岩性...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航空像片与多源卫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验证的方法,共圈定出48007个地震滑坡灾害。在此基础上,选取地层、岩性、断裂、地震烈度、宏观震中、地表破裂调查点、地形坡度、坡向、顺坡向曲率、高程、水系与公路共12个影响因子作为汶川地震诱发滑坡影响因子,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与确定性系数方法,对这12个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寒武与震旦系是地震滑坡易发地层,侵入岩组、灰岩为主的岩组是地震滑坡发育的高敏感性岩组;(2)地震滑坡受中央断裂影响最大,同时还受控于前山断裂,受后山断裂的影响较小;(3)地震滑坡易发性分别随着地震烈度、与震中的距离、与地表破裂点距离的增加而减少;(4)坡度大于40°是地震滑坡的易发坡度,E,ES方向为地震滑坡的易发坡向,高程范围为1000~2000m,尤其是高程1000~1500m范围为地震滑坡易发区;(5)400m水系缓冲区和2000m公路缓冲区范围内滑坡易发性较高。确定研究区内各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最利于滑坡发生的数值区间,为进一步地震滑坡区域评价及预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汶川地震 地震诱发滑坡 确定性系数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的汶川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06
4
作者 许冲 戴福初 +2 位作者 姚鑫 赵洲 肖建章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6,共12页
汶川Ms 8.0级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 km2的滑坡影响区域内,作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48007处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地质空间数据库。采用地震... 汶川Ms 8.0级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 km2的滑坡影响区域内,作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48007处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地质空间数据库。采用地震滑坡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地震滑坡关于地震烈度、岩性、坡度、断层、高程、坡向、河流与公路等8个因素的易发程度。基于GIS栅格分析方法,分别对16种不同影响因子组合类型进行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最后,应用AUC(Ar-ea Under Curve,评价曲线下面积)方法得到最佳因子组合及其对应的评价结果,使用自然分类法则方法将研究区按滑坡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与极低易发区5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之和约11690.46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02%,其中发育滑坡面积为524.84 km2,占滑坡总面积的73.73%。结果表明了极高与高易发区与实际滑坡之间有着良好的一致性,方法的评价结果成功率(AUC值)达到82.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 确定性系数法 易发性评价 GIS
下载PDF
汶川县地震诱发崩滑灾害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向灵芝 崔鹏 +3 位作者 张建强 黄多成 方华 周小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12,共8页
震后遥感影像与调查结果表明,汶川Ms8.0级地震在汶川县城约4083km2的区域内诱发了5528余处崩塌、滑坡灾害。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层岩性、距断裂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崩滑的确定性系数方法(CF)... 震后遥感影像与调查结果表明,汶川Ms8.0级地震在汶川县城约4083km2的区域内诱发了5528余处崩塌、滑坡灾害。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层岩性、距断裂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崩滑的确定性系数方法(CF),对诸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该区域内各因子最利于地震滑坡发育的数值区间,结果表明:地震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元古界、震旦系、二叠系硬质岩石分布的地层里,坡度为大于40°的坡体上;活动断裂10km缓冲区内,未动断裂6km缓冲区内崩滑密集分布;崩滑发育较有利的高程范围位于1000~2500m;相对高差范围位于600~1000m之间,岷江干流对崩滑分布起绝对控制作用。分析得出影响本次崩塌滑坡分布的因子具有地震波传播介质效应和距离效应;由地震产生的崩滑与降雨诱发的崩滑在岩性、坡度的发生区间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并为进行其他地区区域地震崩滑灾害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滑坡 敏感性 确定性系数(CF)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中擂鼓镇地区的滑坡崩塌规律及预测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晓利 周本刚 +1 位作者 冉洪流 王明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71-1379,共9页
地震滑坡影响因素与滑坡崩塌分布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进而对潜在的地震滑坡危险区段进行划分,为土地的合理使用提供支持。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碎屑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 地震滑坡影响因素与滑坡崩塌分布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进而对潜在的地震滑坡危险区段进行划分,为土地的合理使用提供支持。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碎屑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以受滑坡、崩塌灾害影响严重的北川县擂鼓镇约180km2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高程、坡向等影响因素进行确定性及面积发育率分析,探讨它们与滑坡、崩塌等灾害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程低于1km的地段,滑坡崩塌的发生频率达13.5%,高于其它地段;坡向为东向、北东向、南东向的坡体的滑坡崩塌发生率较其它方向大;随着坡度的增大,滑坡、崩塌的分布也在增大,坡度大于30°的区域滑坡发生频率较高。采用2种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获得大体一致的划分结果:①基于综合确定性系数与面积发育率方法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约有66%的滑坡崩塌落入较高危险和高危险区域;②采用判别分析法获得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约有73%的滑坡崩塌判定为不稳定区域。其中,判别分析法选用的地震动、坡度、曲率等因素在不同地区都对滑坡分布具普遍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滑坡 确定性系数 面积发育率 预测
下载PDF
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8
7
作者 陈晓利 冉洪流 祁生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基于前人的研究和龙陵地震滑坡的调查资料,选取了地层岩性、断裂、地震烈度、震中距、地形坡度、坡向、高程、水系等8个因子作为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结合滑坡确定性系数(CF)的方法,对1976年... 基于前人的研究和龙陵地震滑坡的调查资料,选取了地层岩性、断裂、地震烈度、震中距、地形坡度、坡向、高程、水系等8个因子作为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结合滑坡确定性系数(CF)的方法,对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诸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该区域内各因子最利于地震滑坡发育的数值区间,为进一步区域地震滑坡稳定性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确定性系数(CF) GIS 敏感性分析 空间分析
下载PDF
GIS支持下基于CF方法的2013年芦山地震滑坡因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丽娜 许冲 陈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6-1186,共11页
本文依据研究区现有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斜坡曲率)、地质因子(岩性、距深大活动断裂距离)和地震因子(PGA、距震中距离)等相关影响因子资料并结合地震区基本情况,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法,开展较为详细的芦山地... 本文依据研究区现有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斜坡曲率)、地质因子(岩性、距深大活动断裂距离)和地震因子(PGA、距震中距离)等相关影响因子资料并结合地震区基本情况,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法,开展较为详细的芦山地震区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工作。首先,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将地震滑坡的8个影响因子据研究区特征进行分级,构建不同影响因子分级的栅格图层进行地震滑坡分布相关参数统计;其次,采用确定性系数法计算8个地震滑坡影响因子分级区间对应的CF值,分别提取出地震滑坡最为敏感分级区间以进行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从而衡量不同影响因子分级区间对地震滑坡易发性敏感程度。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斜坡曲率因子与距震中距离因子对地震滑坡易发性不敏感外,其他6个影响因子对地震滑坡易发性均很敏感,分别是影响滑坡发生的主要地形、地质和地震因子。针对斜坡曲率因子和距震中距离因子对滑坡的易发性不是很敏感是否受内部其他影响因子限制所进行的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SW向很可能限制了斜坡曲率对地震滑坡易发性的敏感程度,地层岩性对距震中距离因子限制作用更为明显,除奥陶系、志留系外的地层岩性对距震中距离因子敏感性程度都有限制。文章所得成果具有一定的方法理论意义,对于防震减灾工作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震滑坡 因子敏感性 CF GIS
下载PDF
芦山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优势方向与机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段书苏 姚令侃 郭沉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8-434,共7页
利用芦山地震强震记录、水系图和1 754个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据,对芦山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优势方向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崩塌滑坡数的优势方向与研究区自然坡体的优势坡向;基于对抗性原理,确定了芦山震区新构造应力场方向;对... 利用芦山地震强震记录、水系图和1 754个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据,对芦山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优势方向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崩塌滑坡数的优势方向与研究区自然坡体的优势坡向;基于对抗性原理,确定了芦山震区新构造应力场方向;对崩塌滑坡确定性系数分区进行了分析.认为自然坡体的优势方向是决定崩塌滑坡方向的首要因素,但应考虑不对称地形造成的坡向分异现象;新构造应力场是崩塌滑坡方向的全局性影响因素,地震台站的最大累计加速度方向是其代表区域内崩塌滑坡方向的影响因素.对于盲断层型地震,上述三因素对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方向的控制效应可能是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方向 芦山地震 确定性系数 新构造应力场 最大累积加速度
下载PDF
“4·20”芦山地震崩塌滑坡与公路危险性评价——以宝兴县省道S210沿线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建强 苏凤环 范建容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623,共8页
以芦山地震重灾区宝兴县境内省道S210沿线为研究区,利用高分辨率航片,对沿线地震诱发崩塌滑坡进行判识,并通过分析地形、地层岩性及震中距等因子,探讨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进而利用确定性系数和频率比例法对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的... 以芦山地震重灾区宝兴县境内省道S210沿线为研究区,利用高分辨率航片,对沿线地震诱发崩塌滑坡进行判识,并通过分析地形、地层岩性及震中距等因子,探讨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进而利用确定性系数和频率比例法对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的易发性进行评价,最终通过沿线崩塌滑坡易发性分析结果对道路断道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省道S210沿线芦山地震造成的坡面破坏以中小型崩塌为主,高程集中在750~1 500 m,坡度多位于30°~60°,且位于西、南西和北西坡向的崩塌滑坡较多,岩性以硬岩和软硬相间岩层为主,研究区距震中19~21 km的距离为崩塌滑坡集中分布区域。崩塌滑坡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北段,南段公路同侧也有分布,较低和低易发区位于中段宽谷路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0”芦山地震 崩塌滑坡分布 确定性系数 易发性
下载PDF
上海形变固体潮资料干扰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小平 尹京苑 +1 位作者 陈军 倪友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1期18-21,共4页
利用上海形变观测记录到的固体潮资料,分析气压、雷电、洞室装修、仪器故障及环境等干扰因素对形变固体潮记录的影响,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
关键词 数字化资料 固体潮 地震前兆 短临异常 干扰因素
下载PDF
基于CF多元回归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研究——以香港屯门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萍 丁原章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62,共11页
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自1300年以来地震滑坡震例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岩性、断裂距离、地震烈度、地形坡度、高程、水系等6个因子作为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并确定出各个因子在地震滑坡事件中的影响权重。通过GIS技术将滑坡确... 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自1300年以来地震滑坡震例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岩性、断裂距离、地震烈度、地形坡度、高程、水系等6个因子作为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并确定出各个因子在地震滑坡事件中的影响权重。通过GIS技术将滑坡确定性系数CF与回归模型相融合,建立CF值多元回归模型,以解决滑坡评价过程中影响因子的选择及量化的问题。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香港屯门地区,进行了该区的地震滑坡空间分布及稳定性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确定性系数CF 多元回归模型 GIS
下载PDF
调整形变观测思路探寻地震预报的新途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雷彪 任忠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8-412,共5页
应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避开各种干扰因素捕捉新的观测要素,为地震预报提供可靠的前兆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观测方案。新方案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在观测思路上将作用力作为观测目标;二是在台站的布局中改变现行的独立观测方式,... 应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避开各种干扰因素捕捉新的观测要素,为地震预报提供可靠的前兆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观测方案。新方案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在观测思路上将作用力作为观测目标;二是在台站的布局中改变现行的独立观测方式,以局域台站组的形式来集中布设观测点;三是对形变仪中的水管仪和伸缩仪布设方式进行调整,由单分量方向线上的相对观测改为两套仪器就同一固定点进行绝对值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观测 局域台站组 作用力 地震前兆异常特征 观测要素
下载PDF
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地震孕震信息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可 韩友珍 +1 位作者 朱建萍 杨立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60-65,共6页
探索了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地震孕育信息。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共和等地震的孕育信息在震前及震后的演化过程,表明了地震活动性和前兆是同一地震孕育过程中不同阶段或同一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
关键词 孕震过程 地震前兆 异常识别 因子分析法
下载PDF
濮阳台电磁波观测的干扰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桂清 厉天琴 +2 位作者 彭淑丽 郝春花 李华平 《高原地震》 2004年第3期69-70,65,共3页
濮阳台电磁波异常与地震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电磁波观测存在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对干扰因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地震前兆 电磁波 干扰因素 濮阳台
下载PDF
国外断层土壤气的研究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基华 《国际地震动态》 2000年第7期9-14,共6页
断层土壤气的研究与应用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但由于采样深度较浅 ,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气象因素的影响较明显。文章就国外断层土壤气测量的影响因素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了介绍 ,并提供了国外获得的一些断层土壤气前兆震例。
关键词 断层土壤气 地震预测 影响因素 前兆
下载PDF
震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映秀震区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怡 范宣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516-3527,共12页
2008年汶川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在震中映秀附近,同震滑坡形成了大量松散物质堆积于沟道和山区斜坡上,为震后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物源条件,同时也有大量同震滑坡堆积体在震后发生复活。为了研究震后滑坡地质灾害... 2008年汶川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在震中映秀附近,同震滑坡形成了大量松散物质堆积于沟道和山区斜坡上,为震后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物源条件,同时也有大量同震滑坡堆积体在震后发生复活。为了研究震后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控制因素并进行易发性分析,对震中映秀附近2008年同震滑坡及2009年震后滑坡进行了遥感解译与野外调查复核。在此基础上,选取岩性、同震滑坡面密度、坡度、坡向、高程、相对高差、距河流距离和径流强度指数,8个因子作为震后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因子。利用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 CF)法和逻辑回归方法,定量评价了汶川震中区域震后地质灾害易发性,并对两个模型精度进行了比较。将研究区划分为193个小流域单元,将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级,计算出各分级的CF值,并基于ArcGIS平台分别将CF值叠加得出各流域单元的CF值;利用SPSS计算各因子分级的标准化值,以得出各因子的回归系数,建立逻辑回归模型,最终对各个流域单元滑坡地质灾害的空间发生概率(即易发性)进行评价。根据结果将研究区域划分为5个区:高易发区、较高度易发区、中度易发区、较低度易发区以和低易发区。通过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检验CF法和逻辑回归评价方法的精度,AUC(area under curve)值分别为0.840和0.897,评价方法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秀 震后地质灾害 确定性系数法 逻辑回归模型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at Kathmandu Kyirong Highway Corridor in pre-quake, co-seismic and post-quake situations 被引量:2
18
作者 Susmita DHAKAL CUI Peng +5 位作者 SU Li-jun Olga MAVROULI ZOU Qiang ZHANG Jian-qiang Lalu PAUDEL Nirusha SHRESTH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11期2652-2673,共22页
Kathmandu Kyirong Highway(KKH)is one of the most strategic Sino-Nepal highways.Lowcost mitigation measures are common in Nepalese highways,however,they are not even applied sufficiently to control slope instability si... Kathmandu Kyirong Highway(KKH)is one of the most strategic Sino-Nepal highways.Lowcost mitigation measures are common in Nepalese highways,however,they are not even applied sufficiently to control slope instability since the major part of this highway falls still under the category of feeder road,and thus less resources are made available for its maintenance.It is subjected to frequent landslide events in an annual basis,especially during monsoon season.The Gorkha earthquake,2015 further mobilized substantial hillslope materials and damaged the road in several locations.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ccess the dynamic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considering pre,co and post seismic mass failures.We mapped 5,349 multi-temporal landslides of 15 years(2004-2018),using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and field data,and grouped them in aforementioned three time periods.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was assess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certainty factor’(CF).Seventy percent landslides were used for susceptibility modelling and 30%for validation.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plotting’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ROC)curves.The CF performed well with the’area under curve’(AUC)0.820,0.875 and 0.817 for the success rates,and 0.809,0.890 and 0.760 for the prediction rates for respective pre,co and post seismic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The accuracy for seismic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was better than pre and post-quake ones.It might b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n completeness of the landslide inventory,which might have been possibly done better for the single event based co-seismic landslide mapping in comparison with multitemporal inventories in pre and post-quake situations.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provide insights on dynamic spatial probability of landslide occurrences in the changing condition of triggering agents.This work can be a good contribution to the methodologi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dynamic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which will further help to design the efficient mitigation measures along the mountain hig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Sino-Nepal highway Gorkha earthquake certainty factor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系数方法的龙门山地区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以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诱发滑坡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家梁 王盈 +1 位作者 袁仁茂 杨晓燕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5-366,共12页
在我国西南地区,沿龙门山断裂带分别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以及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均造成了严重的地表破裂,并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文章选择了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区域——以龙门山... 在我国西南地区,沿龙门山断裂带分别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以及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均造成了严重的地表破裂,并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文章选择了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区域——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中心的30°~34°N,102°~106°E区域作为研究区,借助GIS工具,基于确定性系数(CF)方法,选取了地震、地质构造、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4大类因子,包括烈度、震中距、岩性、断裂、高程、坡度、坡向、河流、降雨、公路共10个因子(子集),对汶川和芦山地震诱发的次生滑坡灾害进行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基于z值确定该区域内地震滑坡的关键因子类以及基于CF值确定各类集(子集)下各特定因子的具体地震滑坡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地震因子具有最高的z值,是龙门山地区地震滑坡产生的关键影响因子,表明地震活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斜坡的稳定性和次生滑坡灾害的面积分布。而对比烈度子集中的具体CF值表明:当烈度小于Ⅷ度时,烈度对次生滑坡发生的影响极低,区域内的主要影响因子则由地震因子转变为震中距、自然因子等其他类别的因子;其次以坡度、高程、与河流的距离为主的自然因子类别以及与断层的距离在地震滑坡过程中也有较高权重,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内坡体的稳定性也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作为该地区后续区域地震滑坡相关研究和发展规划的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性系数(CF)方法 汶川与芦山地震 地震滑坡 影响因子 敏感性分析
原文传递
澜沧—耿马大震前兆信息Q值的研究
20
作者 陈学庭 李永莉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63-370,共8页
利用P波初动半周期测定介质品质因数Q值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大震前主震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变化.根据该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区域应力场分布的优势方向分析了澜沧7.6级、耿马7.2级两次大震的孕震过程,并结合对该地区划分的三个小区域Q值... 利用P波初动半周期测定介质品质因数Q值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大震前主震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变化.根据该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区域应力场分布的优势方向分析了澜沧7.6级、耿马7.2级两次大震的孕震过程,并结合对该地区划分的三个小区域Q值随时间的变化量,探讨了双主震型孕震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前兆信息 P波初动 Q值 云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