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东上升流区不同水层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1
作者 张敬 凌娟 +2 位作者 石松标 韦章良 范利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91,共12页
上升流通过增强扩散和独特的环境驱动着近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直接影响环境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和新基因资源。本研究从粤东上升流区表层、中层和底层共采集27份海水样品,探究... 上升流通过增强扩散和独特的环境驱动着近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直接影响环境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和新基因资源。本研究从粤东上升流区表层、中层和底层共采集27份海水样品,探究细菌多样性和分布模式及其与深度的相关性。采用纯培养方法共分离获得1928株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细菌分布在5门、9纲、32目、54科、121属中的262种。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门,占46.9%;放线菌纲(Actinomycetia)为优势纲,占44.8%;Microbacteriales为优势目级类群,占21.2%。总体来说,中层海水分离得到的菌株多样性明显低于表层和底层海水环境,但三个层级环境分离获得的优势种群基本相同,最优类群均为Microbacteriales目。从不同水层海水中分离得到的潜在新菌数排序为:底层>表层>中层。从不同培养基分离得到的潜在新菌率排序为2216E培养基>R2A培养基>ISP2培养基>MSM培养基>IMK培养基。通过细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表明,能显著影响细菌多样性变化的环境因子是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hl)、活性硅酸盐(active silicate salts,ASS)、活性磷酸盐(active phosphate,AP)、氨及部分氨基酸(ammonia,Amm)和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本研究系统调查了粤东上升流区可培养海洋细菌多样性及其分布情况,其结果为近海上升流区不同水层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积累了关键的资料和数据,也为近海典型上升流环境生物物种和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上升流 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不同分离培养基 不同水层
下载PDF
粤东地区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
2
作者 刘茂军 洪怡妍 杨晶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小学科学作为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科目,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粤东地区的两所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对两所小学科学教育实施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存在学校对小学科学教育监督和支持不... 小学科学作为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科目,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粤东地区的两所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对两所小学科学教育实施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存在学校对小学科学教育监督和支持不足、小学科学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水平不高、家校合作欠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小学科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加大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投入力度、搭建平台促进多方协同育人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高水平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小学 调查 粤东地区
下载PDF
著作权使用声明
3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8-128,共1页
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全文收录期刊,超星期刊域... 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全文收录期刊,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全文收录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数据库 社会科学文献 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 中国知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哲学社会科学 著作权使用
下载PDF
潮汕非遗融入粤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重维度
4
作者 林泽銮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4年第3期71-80,共10页
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具有较高而丰富的教育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深刻认识潮汕非遗与粤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逻辑关联,探究潮汕非遗在当前粤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多重价... 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具有较高而丰富的教育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深刻认识潮汕非遗与粤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逻辑关联,探究潮汕非遗在当前粤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多重价值意蕴,提出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载体、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宣传平台的实现路径,从而拓宽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增强思政教育合力育人、协同育人机制探索的理论研究依据,以期为潮汕非遗源远流长并在时代建设中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非遗 思想政治教育 粤东高校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失独老人养老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5
作者 肖卓霖 廖清亮 黄佳林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状况,调研团队选取了粤东西北地区的169位农村失独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影响农村失独老人的幸福感,不同性别的农村失独老人情感表达存在差异,农村失独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较为排斥,...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状况,调研团队选取了粤东西北地区的169位农村失独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影响农村失独老人的幸福感,不同性别的农村失独老人情感表达存在差异,农村失独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较为排斥,农村失独老人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陪伴和关心,农村失独老人群体亟需政策帮扶。有关政府部门可从满足失独老人基本生活保障、探索多样化失独老人养老新模式、加大社会养老的宣传力度、完善失独老人精神扶助机制、提高失独老人养老政策有效执行性等方面入手,为失独老人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解决失独老人的后顾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西北 农村失独老人 养老状况
下载PDF
粤东桥溪村风水林群落特征初探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期和 潘素芳 +2 位作者 赖万年 杨和生 况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3-841,共9页
在粤东梅州市桥溪村风水林设立样方,对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该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风水林3 000 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67种,隶属于37个科54个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3属3... 在粤东梅州市桥溪村风水林设立样方,对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该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风水林3 000 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67种,隶属于37个科54个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30科47属60种。群落分布型以热带性分布占优势,热带属所占比例为74.08%。群落主要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优势种为细柄阿丁枫、刺毛杜鹃、鼠刺、阿丁枫。群落为常绿阔叶林,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73.13%,其中又以中高位芽类型最多,约占43%。乔木层可分为三层,但以株高6~9.9 m的个体数为最多;藤本的比例高达17.91%。马尾松、杉木、细柄阿丁枫以及阿丁枫都缺少幼苗贮备,其种群属于衰退状态;而刺毛杜鹃、越南山龙眼幼苗贮备较充足,且刺毛杜鹃种群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该风水林群落比周边其他群落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且物种分布较为均匀,种间相遇率较大。在群落不同层中,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ner指数、Simpson指数、种间相遇机率乔木层均为最高,均匀度指数以灌木层较高,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最高。桥溪村风水林与粤东和华南地区的其他常绿阔叶林有很大的相似性。该风水林在粤东地区是一种典型的地带性森林,其树种组成是经过长时间对当地环境适应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多功能性,对其研究可为华南地区的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溪风水林 群落 多样性 生活型 年龄结构 粤东
下载PDF
粤东和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中生界及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钟广见 易海 +2 位作者 林珍 金华峰 刘振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研究区为中国3个海相侏罗系沉积区之一,属特提斯海的一个分支。这里艮口群小水组、蓝塘群上龙水组、吉水门组半深海相黑色泥岩,厚度巨大,达到4000m以上,为良好烃源岩。中、晚侏罗世随着燕山运动的逐渐增强,华南地块抬升为陆,海水从华南... 研究区为中国3个海相侏罗系沉积区之一,属特提斯海的一个分支。这里艮口群小水组、蓝塘群上龙水组、吉水门组半深海相黑色泥岩,厚度巨大,达到4000m以上,为良好烃源岩。中、晚侏罗世随着燕山运动的逐渐增强,华南地块抬升为陆,海水从华南区块向东南退却。粤东地区中侏罗统以湖相沉积为主,塘厦组为深湖相沉积的厚层泥岩,是较好的烃源岩。在潮汕坳陷中、晚侏罗世仍处于浅海环境,向台西南盆地演变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其陆坡区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白垩纪,在粤东沿莲花山及河源深断裂发育一系列呈串珠状分布的湖盆,以河流和湖泊相沉积为主,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由于燕山运动第Ⅲ幕的强烈活动,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都发生地壳抬升。潮汕坳陷白垩系为河流、湖泊相沉积。台西南盆地仍处于边缘海,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仅在台西南盆地可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侏罗纪海相沉积具有较大的生油气资源潜力,是有待开拓的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南海 台西南盆地 潮汕坳陷 海相侏罗系 烃源岩 含油气远景
下载PDF
粤东蕨类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宪锋 邱贺媛 +2 位作者 钱会莲 庄雪影 唐光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6-470,480,共6页
通过对粤东蕨类植物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粤东地区共记录蕨类植物258种,隶属于45科95属,区系较为丰富;粤东的蕨类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等12个科为优势科,以铁角蕨属... 通过对粤东蕨类植物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粤东地区共记录蕨类植物258种,隶属于45科95属,区系较为丰富;粤东的蕨类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等12个科为优势科,以铁角蕨属、凤尾蕨属、鳞毛蕨属等10个属为优势属。从种的区系成分来看,粤东蕨类植物区系主要是热带成分与东亚成分的综合体,以中国—日本分布、热带亚洲、中国特有种分布为最丰富,反映了东亚与热带亚洲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和紧密联系。特有程度低于当地种子植物区系。与相关的6个地区的比较,说明纬度和海拔高度对区系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粤东部分地区空气污染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沈劲 钟流举 +3 位作者 陈多宏 岳玎利 谢敏 江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56-59,共4页
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传统的空气污染区,随着空气质量新标准在全省范围的实施,发现粤东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也较严重。通过对粤东地区的揭阳市及其邻近地区空气污染物浓度及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并结合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等手段,对该地区空气污... 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传统的空气污染区,随着空气质量新标准在全省范围的实施,发现粤东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也较严重。通过对粤东地区的揭阳市及其邻近地区空气污染物浓度及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并结合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等手段,对该地区空气污染成因及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少雨和弱东南风等不利气象条件是揭阳市空气高污染多发的主要因素,来自长三角的污染气团进一步加剧了揭阳市O3污染,来自台湾海峡等地的气团轨迹短、湿度大且风速低,加速了PM2.5二次成分快速生成与积累;通过典型污染过程的分析发现,大陆性气团出海后气体被氧化成气溶胶并折返大陆是导致揭阳市等粤东地区PM2.5污染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O3 PM2.5 后向轨迹聚类 粤东地区
下载PDF
粤东晚三叠世小水组早侏罗世金鸡组古气候及构造背景的矿物和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中杰 程日辉 +1 位作者 王嘹亮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2-723,共12页
对揭西灰寨剖面上三叠统小水组和惠州黄洞剖面下侏罗统金鸡组采集的泥岩和砂岩样品进行了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和矿物成分分析,根据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提出了粤东揭西地区晚三叠世小水组和惠州地区早侏罗世金鸡组水... 对揭西灰寨剖面上三叠统小水组和惠州黄洞剖面下侏罗统金鸡组采集的泥岩和砂岩样品进行了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和矿物成分分析,根据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提出了粤东揭西地区晚三叠世小水组和惠州地区早侏罗世金鸡组水体整体为还原、厌氧环境,以干燥炎热气候为主。小水组w(∑REE)较大,轻稀土富集(LREE/HREE为10.86和15.63),重稀土较稳定(w(∑HREE)为6.09×10^-6和7.99×10^-6),Eu负异常(δEu为0.67和0.87);金鸡组轻稀土富集(LREE/HREE=7.29~10.03),重稀土较稳定(w(∑HREE)为(15.39~19.72)×10^-6),Eu负异常(δEu=0.59~0.65)。泥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和源岩判别图解显示,小水组和金鸡组源岩来自上地壳的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小水组下部样品沉积物源岩较上部要深,金鸡组上部沉积物源岩较中下部要深。Dickinson图解、K2O/Na2O-w(SiO2)、Zr-Th、La-Th-Sc、Th-Co-Zr/10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值显示,晚三叠世揭西地区的构造背景为弧后伸展盆地,有被动大陆边缘特性,但也有大陆岛弧(由安第斯大陆边缘弧转变而来)的特性,其物源来自火山弧造山带。早侏罗世黄洞地区为弧后挤压盆地,具有被动陆缘特性,沉积物物源来自于切割的岩浆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上三叠统 下侏罗统 小水组 金鸡组 元素地球化学 古气候 构造背景
下载PDF
粤东代表山地铜鼓嶂的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宪锋 庄雪影 +1 位作者 唐光大 李清湖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6,共6页
调查结果表明,铜鼓嶂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598属1166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8科593属1160种,含有16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铜鼓嶂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也受到温带成分... 调查结果表明,铜鼓嶂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598属1166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8科593属1160种,含有16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铜鼓嶂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也受到温带成分一定程度的影响,铜鼓嶂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联系强于温带地区。铜鼓嶂特有科仅有大血藤科(Sargentodox aceae)1科,中国特有属8个,在种的水平上特有现象很强,中国特有种515种,占44.9%,其中中国温带-热带亚热带特有种25种,中国热带亚热带特有种490种(包括广东特有种9种,粤东特有种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嶂 粤东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潮汕平原晚第四纪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建华 郑卓 吴超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通过潮汕平原第四系一些钻孔的沉积相、孢粉学及14C年代分析,论述了韩江、榕江及练江三角洲的古环境演变,认为有过两次以上的海侵期,而主要的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的发育可分为前三角洲期、古三角洲期和现代三角洲期。
关键词 沉积相 古环境 第四纪 演化
下载PDF
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城市区域生产网络空间组织研究——以粤东城镇群服装生产为例 被引量:35
13
作者 马海涛 方创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72-1180,共9页
城镇间的产业联系是城市(镇)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传统研究多使用宏观统计数据,缺少从企业微观层面对城市产业联系的研究,难以清晰刻画城镇之间复杂的产业联系。随着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多学科的运用,城镇群生产网络空间组织的可视... 城镇间的产业联系是城市(镇)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传统研究多使用宏观统计数据,缺少从企业微观层面对城市产业联系的研究,难以清晰刻画城镇之间复杂的产业联系。随着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多学科的运用,城镇群生产网络空间组织的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成为可能。选择粤东城镇群的服装生产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构建企业关系数据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直观模拟城镇群区域服装生产网络,探讨城镇空间结构与生产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①粤东城镇群区域内形成了复杂的生产网络,从网络结构上看,大部分节点存在于一个大的网络中,建立直接或间接联系,仅有个别点或小集团孤立在外,网络中各企业的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存在较大差别;②从网络空间上看,汕头同潮州和普宁都存在密切联系,但潮州和普宁之间缺少联系,而汕尾孤立于汕潮揭之外;③各等级城镇在粤东城镇群区域服装生产网络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城镇的专业化与区域的多样化共同推动服装生产的网络化。为城镇群内部经济联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对城镇群网络化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内部联系 生产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粤东城镇群 服装行业
下载PDF
粤东沿海红树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皓宇 彭逸生 +2 位作者 刘嘉健 王树功 陈桂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260,共9页
南海地区是全球红树林分布的中心区域之一。粤东沿海位于南海地区的北界,红树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边缘性。利用卫星影像解译辅助技术,对筛选的23处红树林群落进行样地调查,记录了真红树植物12种,半红树植物6种,伴生植物7种。各群... 南海地区是全球红树林分布的中心区域之一。粤东沿海位于南海地区的北界,红树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边缘性。利用卫星影像解译辅助技术,对筛选的23处红树林群落进行样地调查,记录了真红树植物12种,半红树植物6种,伴生植物7种。各群落平均高度为1.50—8.60 m,林相以灌丛、小乔木林为主。红树林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533—1.239,均匀度指数为0.662—0.957,天然林和人工林之间数值差异不显著。等级聚类分析将粤东沿海的红树林划分为演替早期人工林、演替早期天然林、演替中期天然林和演替后期天然林4个类别,各群落立地条件差异较大,沉积物总有机碳、盐度、总氮含量与群落分布状况的相关性较高。与1985年的报道相比,尽管该地区记录的红树林植物种类从20种增加至24种,但个别伴生植物消失以及半红树植物种群萎缩说明该地区红树林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在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方面,粤东沿海红树林群落低于成熟红树林。过去数十年的围垦导致天然红树植物种群萎缩、生境破碎化是主要因素。基于该地区红树林群落的现状,未来人工林和残次天然林的优化改造是红树林恢复重建的重点,红树林恢复和保育的重点区域包括深圳湾的福田、范和港的蟹洲和韩江口的六合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红树林 种群 群落 立地 保育与恢复
下载PDF
粤东客家武术特点形成的缘由 被引量:18
15
作者 伍天慧 谭兆风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65,共2页
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粤东客家武术特点形成的缘由进行了探讨,认为它主要与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有关。客家武术的传承,要在突出文化遗产继承的基础上,注重人们现实需要的满足。
关键词 粤东 武术 客家文化
下载PDF
粤东地区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玉鸿 扈岩 覃成林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5,共5页
区域空间结构既是区域发展景观的客观反映,又具有动态演化特征。空间结构合理与否对区域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当前粤东地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已明显不能适应其一体化发展的主导战略思想。研究在客观分析粤东区域空间结构现存主... 区域空间结构既是区域发展景观的客观反映,又具有动态演化特征。空间结构合理与否对区域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当前粤东地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已明显不能适应其一体化发展的主导战略思想。研究在客观分析粤东区域空间结构现存主要问题基础上,从空间一体化角度提出了粤东地区"一极两带三轴"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式,解析并指出区域增长极,即潮汕揭联合大都市区的成功构建是粤东区域空间结构能否向空间一体化优化模式演化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模式 空间一体化 粤东地区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广东前汛期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曾琮 胡斯团 +5 位作者 梁建茵 林良勋 谢炯光 纪忠萍 李晓娟 易爱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5-654,共10页
利用500 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 利用500 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W对广东前汛期旱涝等级进行划分.51年内广东有9年前汛期出现大涝(或特涝),11年出现大旱(或特旱),旱涝发生频繁.冬季风异常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比较大,强冬季风年后广东前汛期出现大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出现大涝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广东 前汛期降水 汛期旱涝 季风异常 500hPa 格点资料 强度指数 季风强度 降水资料
下载PDF
粤东地区红藻类植物资源开发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瑞君 郭守军 +3 位作者 杨永利 周燕霞 徐国熙 洪丽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0-584,共5页
经实地考察及文献资料查阅等对粤东地区红藻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及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地红藻类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藻 粤东地区 开发 功能研究
下载PDF
粤东甲子附近海域潮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伦宇 郑斌鑫 +2 位作者 曾志 何佳 陈志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针对2012-04—07甲子以东海域3个站的潮位和海流连续观测资料,采用潮汐和潮流调和分析、海流旋转功率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潮汐和各层潮流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1)甲子港及其以东40km海域典型日潮的形成是由... 针对2012-04—07甲子以东海域3个站的潮位和海流连续观测资料,采用潮汐和潮流调和分析、海流旋转功率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潮汐和各层潮流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1)甲子港及其以东40km海域典型日潮的形成是由于M2分潮的无潮点的存在和潮能在甲子外海的辐散两种原因引起的;2)日潮海域的潮流则是正规半日潮流的性质;3)研究海域的潮波较为复杂,驻波性质不明显,前进波性质较为突出;4)通过类比黄河口M2分潮的无潮点,认为该海区存在一个退化到岸上的M2无潮点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甲子海域 潮流 潮流谱分析
下载PDF
粤东地区江蓠属Gracilaria(江蓠科,红藻门)的形态分类学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兰平 谭华强 +2 位作者 孙国栋 梁冰冰 黄冰心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9,共7页
在2011-2013年间对粤东地区进行了20余次野外大型海藻资源调查,采集了大量标本。利用形态特征,对部分标本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经鉴定,标本中包含江蓠属5个种及变种,即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 Harvey、异枝江蓠G. bailinae Cha... 在2011-2013年间对粤东地区进行了20余次野外大型海藻资源调查,采集了大量标本。利用形态特征,对部分标本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经鉴定,标本中包含江蓠属5个种及变种,即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 Harvey、异枝江蓠G. bailinae Chang et Xia、细基江蓠G. tenuistipitata Chang et Xi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 tenuistipitata var. liui Zhang et Xia、长喙江蓠G. longirostris Zhang et Wang。它们的主要鉴定特征分别为:芋根江蓠的分枝基部明显缢缩;异枝江蓠的藻体暗绿色,初级分枝围绕主轴互生、偏生或叉分;细基江蓠的藻体主轴基部纤细,分枝简单;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藻体纤细,分枝繁多;长喙江蓠的囊果具有明显的长喙状突起。其中,芋根江蓠和异枝江蓠在粤东地区属首次报道,文章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粤东江蓠属的物种多样性,为粤东地区江蓠属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分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江蓠 物种 形态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