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 Caledonian Ductile Thrusting De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East Kunlun Belt, Qinghai,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 Evidence from Geochronology 被引量:18
1
作者 WANG Guocan, CHEN Nengsong, ZHU Yunhai and ZHANG Kexin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E-mail: wgcan@cug.edu.cn Ren Xifei, Liu Ruixun and Xie Guangl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1-319,共9页
A high-angle ductile thrusting deformation with top-to-the-north movement penetratively developed in the Proterozoic-Early Paleozoic metamorphic rocks along the Central East Kunlun belt. The deformed rocks suffered ep... A high-angle ductile thrusting deformation with top-to-the-north movement penetratively developed in the Proterozoic-Early Paleozoic metamorphic rocks along the Central East Kunlun belt. The deformed rocks suffered epidote-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On the basis of our previous study, we present more data in this paper to further support that the ducdle thrust deformation occurred in the later Caledonian and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formation. A zircon U-Pb concordant age of 446±2.2 Ma of a deformed granodiorite in the ductile thrust zone was obtained and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lower limit of the deformation. A syntectonically crystallized and also strongly deformed hornblende Ar/ Ar dating gives an Ar/Ar plateau age of 426.5±3.8 Ma, which represents the deformation age. A strongly orientated muscovite gives an Ar/Ar plateau age of 408±1.6Ma, representing the cooling age after the peak temperature, constraining the upper limit of the ductile thrust deformation. This ductile thrust deformation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the closing of the Central East Kunlun archipelago ocean. To the north, Ar/Ar plateau ages of 382.9±0.2 Ma and 386.8±0.8 Ma of muscovite in the deformed Xiaomiao Group represent the uplift cooling ages of deeper rocks after the thrusting movement. The original thrusting foliation has a low angle. A rotation model was put forward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liation from the original low-angle to present high-angle di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tile thrust deformation GEOCHRONOLOGY Central east Kunlun Belt qinghai China
下载PDF
PERMAFROST DEGENERATION IN THE EAST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2
作者 朱林楠 吴紫汪 +1 位作者 刘永智 李东庆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6年第3期231-238,共8页
PERMAFROSTDEGENERATIONINTHEEASTOFQINGHAI-XIZANGPLATEAU¥ZhuLinnan;WuZiwang;LiuYongzhi;LiDongqing(StateKeyLabo... PERMAFROSTDEGENERATIONINTHEEASTOFQINGHAI-XIZANGPLATEAU¥ZhuLinnan;WuZiwang;LiuYongzhi;LiDongqing(StateKeyLaboratoryofFrozenSo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PERMAFROST DEGENERATION
下载PDF
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共生的铌-稀土成矿作用——兼论东昆仑大格勒铌-稀土矿床中的碱性岩-碳酸岩杂岩成因
3
作者 王强 李五福 +13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涛 周金胜 马林 李玉龙 袁博武 王春涛 王军 张新远 刘建栋 薛尔堃 胡万龙 黄彤宇 李旺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共37页
铌(Nb)和稀土(REE)分别是我国重要的紧缺、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其中Nb对外依存度接近100%。Nb和REE矿床在全世界(包括中国)都有分布,这类矿床中的矿石矿物种类繁多,但目前工业提取REE的矿石矿物主要为富轻稀土的氟碳铈矿、独居石,富重稀... 铌(Nb)和稀土(REE)分别是我国重要的紧缺、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其中Nb对外依存度接近100%。Nb和REE矿床在全世界(包括中国)都有分布,这类矿床中的矿石矿物种类繁多,但目前工业提取REE的矿石矿物主要为富轻稀土的氟碳铈矿、独居石,富重稀土、钇的磷钇矿,风化壳淋积型黏土矿等,而工业提取Nb元素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和铌铁矿等。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有关的Nb、REE矿床等是铌与稀土(尤其是轻稀土)资源最重要的来源。自然界中的Nb矿床分布较广,但绝大部分Nb资源集中在全球约十多个大型矿床中,且主要与碱性岩-碳酸岩及其相关的风化产物有关。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主要来自地幔,且产出于一些特殊的构造背景(如裂谷或陆内伸展、碰撞后伸展、地幔柱、火山弧等),是研究深部地幔富集与熔融过程、物质(如碳)循环和深部动力学机制的重要“岩石探针”,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因此,研究碱性岩-碳酸岩杂岩的形成机制及相关的Nb-REE成矿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球动力学和关键金属成矿意义。在东昆仑新发现了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共生的大格勒Nb-REE矿,成矿岩石主要为碳酸岩、金云母岩和橄榄岩,包含多种含Nb、富REE和含P矿物,初步确定为碳酸岩型Nb-REE-P矿床。Nb矿体中最重要的含Nb矿石矿物是铌钙矿和铌铁矿,其Nb_(2)O_(5)含量最高分别达81.17%、76.06%~79.67%,粒径最大分别可达1.2 mm、~1 mm,粒径和赋存形式明显优于白云鄂博矿床(粒径<0.04mm)。初步的勘探工作圈定出5条铌矿体,Nb_(2)O_(5)平均品位0.092%~0.156%(最高1.28%),估算Nb_(2)O_(5)推断资源量超过10万吨,表明大格勒矿区Nb资源已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矿区杂岩体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和碳酸岩主要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418Ma),明显富集Nb、Ta、P和Sr等,具有相对稳定的ε_(Nd)(t)(-0.5~2.7)和变化的(^(87)Sr/^(86)Sr)i(0.7037~0.7063)。这些岩石主要起源于软流圈地幔,可能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中。但是大格勒矿区成岩与成矿的精确时代、岩浆来源与岩浆储库演化过程、岩石与矿床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金属超常富集与成矿作用、成矿元素的赋存状态与可利用性等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 碳酸岩 铌矿 稀土矿 岩石成因 东昆仑 青藏
下载PDF
青海东部干旱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饲用品质和生产性能比较
4
作者 王龙然 王伟 +3 位作者 蒲小剑 魏希杰 傅云洁 徐成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6-1943,共8页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省东部干旱区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本研究对29个紫花苜蓿品种生育期、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紫花苜...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省东部干旱区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本研究对29个紫花苜蓿品种生育期、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紫花苜蓿均可在青海省东部干旱区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期介于172~174 d间,差异较小。29个紫花苜蓿中‘大业3号’鲜干草产量均为最高;‘西贝’株高超1.00 m,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佳能’分枝数最多超过15个;‘磐石’粗蛋白含量最高,达21.71%DM;‘MT4015’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较低;‘MT4015’和‘磐石’相对饲喂为价值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利用灰色关联度综合饲用价值和生产性能进行排序,发现‘磐石’‘大业3号’‘218TR’位居前列,兼顾产量和品质,适宜在该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东部干旱区 紫花苜蓿 营养品质 生产性能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活动速率研究概观
5
作者 李建军 李文巧 +4 位作者 贡秋卓玛 司金罗布 次仁多吉 李佳怡 张军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40,共23页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的主要巨型左旋走滑断裂。了解该断裂带的活动速率对于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和大陆构造变形过程至关重要。近年来,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东昆仑断裂带活动速率时空变化特征的阶段性认识。本文综述了东昆...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的主要巨型左旋走滑断裂。了解该断裂带的活动速率对于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和大陆构造变形过程至关重要。近年来,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东昆仑断裂带活动速率时空变化特征的阶段性认识。本文综述了东昆仑断裂带的几何分段、深部结构和在数十年至数十万年时间尺度下的活动速率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东昆仑断裂带呈现典型的走滑断裂几何结构,自西向东形态逐渐变得复杂,呈现出“马尾状”的构造形态。通过遥感、地质调查、古地震和大地测量等方法,研究者测量了东昆仑断裂带的水平和垂直活动速率。研究结果显示,水平活动速率自西向东总体减小。以阿尼玛卿山(99°E~100°E)为界,西部地区的水平活动速率基本稳定在10~12 mm/a,变化不大;东部地区的水平活动速率范围为1~12 mm/a,不大于西部,但该速率值存在较大争议。垂直运动速率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西部约为水平活动速率的10%,而东部逐步增加。这表明西部的水平变形仍有部分在东部转换为垂向隆升。在地貌位错量和大地测量数据相似的情况下,活动速率的差异可能与位错量相应的起始年龄差异、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次级断裂和巴颜喀拉块体内部断裂、岷山隆起等因素有关。目前,东昆仑断裂带的水平运动已有深入研究,未来可以尝试补充其垂直运动的研究,利用水平和垂直速率之比的变化来探讨水平走滑和垂向隆升变形的转变过程。不同学科对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活动速率有不同的认识,这是由于该断裂带具有复杂的几何结构,并且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时空尺度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综合分析多学科数据时,需要考虑这些差异对结果解释的影响,并尽可能采用相同或相近时间尺度下的数据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昆仑断裂带 “马尾状”几何结构 活动速率
下载PDF
职教援青背景下东西部协作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研究
6
作者 卞龙艳 朱慧 +3 位作者 祁海萍 何曙芝 戴翠萍 陈斌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775-777,792,共4页
为协助青海省培养护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教育部批准,青海省中职院校与江苏省高职院校开展护理专业“3+3”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项目。江苏省职教援青团队发挥后方单位和专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东西部协作的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 为协助青海省培养护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教育部批准,青海省中职院校与江苏省高职院校开展护理专业“3+3”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项目。江苏省职教援青团队发挥后方单位和专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东西部协作的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如专业生源层次存在差异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差异、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缺乏统一性,探索东西部协作的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法,包括整体规划,确定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特色,构建特色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建教学资源库;优化教师队伍,打造中高职一体化优秀教学团队;证书互认,完善中高职证书认定与置换学分制度;医教协同,深化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从而实现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援青 东西协作 高职护理 中高职课程衔接
下载PD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Wulonggou Gold Deposit and Evaluation of Gold Metallogenic Potential in East Kunlun 被引量:1
7
作者 Yu Xuehui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Mo Xuanzhi Architecture School, Yunnan University of Industry, Kunming 650051 Yuan Wanmen Institute of the Ato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6-70,共5页
Wulonggou deposit is a large tectonoalteration gold deposit which is discovered in 1980s in East Kunlun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The ore bodies occur in the rock series of metamorphic basement of Lower Proterozoic an... Wulonggou deposit is a large tectonoalteration gold deposit which is discovered in 1980s in East Kunlun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The ore bodies occur in the rock series of metamorphic basement of Lower Proterozoic and granitoid Variscan to Lower Mesozoic. The shape, attitude and scale of the ore bodies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oalteration belts, which show a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tectonoalteration deposit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typical deposits could also contribute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gold metallogenic potential in East Kunlun area, and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further gold prospecting between and/or near Kunzhong and Kunnan faults, and in areas of granitoid distribution of Variscan and Lower Mes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oalteration belt gold deposits east Kunlun qinghai Province.
下载PDF
Tessellons, topography, and glaciation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3
8
作者 Stuart A.Harris Hui Jun Jin +1 位作者 Rui Xia He Si Zhong Y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3期187-206,共20页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developed into a vast fortress-like structure that has recently presented a barrier limiting the egress of moisture-bearing air masses. Lower sea levels also affected the climate. This pa...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developed into a vast fortress-like structure that has recently presented a barrier limiting the egress of moisture-bearing air masses. Lower sea levels also affected the climat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ir effects on the current evidence for the timing of past glaci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ermafrost. There are two theories regarding glaci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QTP). Kuhle suggested that there was a major, unified ice-cap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whereas major Chinese glaciologists and others have not found or verified reliable evidence for this per se. There have been limited glaciations during the last 1.1 Ma B.P. but with increasing dominance of permafrost including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ssellons infilled with rock, sand or loess. The East Asia Monsoon was absent in this area during the main LGM, starting at 〉30 ka B.P. on the plateau, with sufficient precipitation reappearing about 19 ka B.P. to produce ice-wedges. A weak Megathermal event took place between 8.5 and 6.0 ka B.P., followed by Neoglacial events exhibiting peak cold at 5.3-4.7 ka, 3.1-1.5 ka, and the Little Ice Age (LIA) after 0.7 ka. Subsequently,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a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QTP) tessellons east Asia Monsoon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Neoglaciation Asian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Trend of snow cover fraction over East Asia in the 21st century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9
作者 Fang Wang YiHui Di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2年第2期107-114,共8页
Using the snow cover fi'action (SNC) output from eight WCRP CMIP3 climate models under SRES A2, A1B, and B1 scenarios, the future trend of SNC over East Asia is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SNC is likely to decrease... Using the snow cover fi'action (SNC) output from eight WCRP CMIP3 climate models under SRES A2, A1B, and B1 scenarios, the future trend of SNC over East Asia is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SNC is likely to decrease in East Asia, with the fastest decrease in spring, then winter and autumn, and the slowest in summer, In spring and winter the SNC decreases faster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an in northern East Asia, while in autumn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mong the various scenarios, SRES A2 has the largest decrease trend, then A1B, and B1 has the smallest trend. The decrease in SNC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changes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snowfall, which contribute differently to the SNC trend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eas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w cover future trend qinghai-Xizang Plateau east Asia
下载PDF
西藏阿里阿鲁错地堑系的第四纪活动性、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10
作者 吴中海 白玛多吉 +4 位作者 叶强 韩帅 史亚然 尼玛次仁 高扬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91,共25页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断层调查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构造的变形机制及强震活动特征等问题的深入认识。文中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进行详细的活断层解译,重点对阿鲁错地堑系南段昆...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断层调查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构造的变形机制及强震活动特征等问题的深入认识。文中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进行详细的活断层解译,重点对阿鲁错地堑系南段昆楚克错地堑西侧边界正断层的第四纪活动性、新发现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及其震级与形成时间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北部第四纪期间以近EW向伸展变形为主,发育了以近SN向正断层和由NW向与NE向走滑断层构成的共轭走滑断层为主的高密度活断层系统。沿昆楚克错地堑西缘主边界正断层新发现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整体沿NNW向雁列展布,总长约400m,最大垂直位移约0.8m,平均垂直位移为0.3~0.4m。结合历史地震记录和经典的“地表破裂位移与震级”统计关系式推断,该破裂应是震源深度为35km的1955年革吉县纳屋错东M_(W)6.5强震事件的结果。综合该地表破裂的发育特点推断,震源深度对地表破裂参数存在显著影响,震源偏深时的地表破裂长度可远小于震源破裂的最大长度,表明在活断层的地震复发模式研究中应注意随机性较强的断层局部破裂行为或小位移破裂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近EW向伸展变形 正断层 昆楚克错同震地表破裂 阿鲁冰崩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阿斯哈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C-H-O-S-Pb同位素约束
11
作者 岳维好 周家喜 +1 位作者 高建国 贾福聚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7-530,共14页
都兰县阿斯哈金矿床位于青海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为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金矿体受NNE向和NNW-NW向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体中。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方解石化)、绢云岩... 都兰县阿斯哈金矿床位于青海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为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金矿体受NNE向和NNW-NW向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体中。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方解石化)、绢云岩化、黄铜矿化和高岭土化。本文通过脉石矿物C-H-O同位素和矿石矿物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方解石δ^(13)C值为−2.72‰~−2.46‰,δ^(18)O值为10.36‰~11.6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石英δD值为−84.3‰~−59.6‰,δ^(18)O_(H_(2)O)值为5.7‰~12.0‰,进一步表明成矿流体属于岩浆流体。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较窄,为3.2‰~7.7‰,平均值为6.1‰,与变质流体和沉积岩中的S同位素组成不同,而与中酸性岩浆S同位素组成相似,暗示S来源于中酸性岩浆。硫化物Pb同位素值变化较小(^(206)Pb/^(204)Pb=18.199~18.235,^(207)Pb/^(204)Pb=15.542~15.605,^(208)Pb/^(204)Pb=38.163~38.321),且落入造山带Pb演化线附近,指示造山作用对阿斯哈金矿床的形成可能有一定影响。结合已报道的成果,认为阿斯哈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岩浆热液,成矿物质主要由中酸性岩浆提供,属于造山过程中形成的、与岩浆(很可能是已发现的斑岩)作用有关的热液脉型金矿床,为中–晚三叠世东昆仑造山伸展构造背景下岩浆–流体–构造耦合成矿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S-Pb同位素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来源 阿斯哈金矿床 东昆仑 青海
下载PDF
东昆仑西段阿其音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非非 张爱奎 +3 位作者 刘智刚 朱传宝 刘光莲 马忠元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4,共13页
阿其音金矿是东昆仑西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金矿产地,笔者对该矿床成矿期含黄铁矿石英细网脉型金矿石开展流体包裹体分析、石英脉中流体H−O同位素分析、黄铁矿及毒砂S−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7~356.9℃,盐度主要为3.... 阿其音金矿是东昆仑西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金矿产地,笔者对该矿床成矿期含黄铁矿石英细网脉型金矿石开展流体包裹体分析、石英脉中流体H−O同位素分析、黄铁矿及毒砂S−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7~356.9℃,盐度主要为3.21~9.99 wt%NaCleqv,密度为0.65~0.94 g/cm^(3),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含矿石英脉δDV-SMOW值为−90.3‰~−98.7‰,δ^(18)O石英V-SMOW值为9.4‰~11.3‰。硫化物δ34S值为11.6‰~13.9‰,^(208)Pb/^(204)Pb值为38.067~38.651,^(207)Pb/^(204)Pb值为15.598~15.681,206Pb/^(204)Pb值为18.122~18.553,µ值为9.49~9.61。结合阿其音金矿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含矿热液为变质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S主要来源于动力变质作用,Pb显示出造山带铅源的特征,成因类型为造山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S−Pb同位素 矿床成因 阿其音金矿 东昆仑 青海省
下载PDF
一次高原涡东移引发江淮强降水的动热力机制分析
13
作者 燕若彤 许东蓓 +3 位作者 孙继松 麦哲宁 常秉松 丁艺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1-710,共10页
利用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TRMM卫星降水资料和FY-2E卫星黑体亮温(TBB)资料等,探讨了2017年7月7-9日的一次移出高原涡形成发展的环流背景和移动特征,以及引发江淮流域强降水的动热力机制,并应用HYSPLIT4模... 利用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TRMM卫星降水资料和FY-2E卫星黑体亮温(TBB)资料等,探讨了2017年7月7-9日的一次移出高原涡形成发展的环流背景和移动特征,以及引发江淮流域强降水的动热力机制,并应用HYSPLIT4模式追踪江淮流域强降水的水汽源地。结果表明:此次高原涡生成于高原中部,先向东南方移动,到达四川中部后转为东北向移动,生命史为39 h。200 hPa南亚高压和高空急流强度较强,低涡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区,促使低涡形成和发展。500 hPa低涡前部的负变高中心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气流引导低涡的东移和转向。低涡移出高原后处于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造成的减压区,加之大地形背风坡有利于气旋性涡度增强,低涡得以发展。低涡下高原后沿江淮切变线移动,槽后的冷空气与携带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的偏南气流汇合,在锋生作用下低涡发展为江淮气旋,降雨量迅速增强达到大暴雨标准。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和低层对流不稳定的发展加强了动力抬升作用,有利于江淮强降水的形成。强降水的水汽源地主要为南海和孟加拉湾,降水最强时段对应辐合上升运动最强,对流云发展旺盛使降水得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东移过程 维持机制 江淮降水
下载PDF
五个中国特有针叶树种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被引量:30
14
作者 吴普 王丽丽 黄磊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2,共10页
本文对采自四川西部的鳞皮冷杉、铁杉、红豆杉、高山松和青海东部的青海云杉等5个中国特有针叶树种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这五5个针叶树种的年轮纹印清晰,伪年轮和丢年轮较少(麦秀云杉0.247%,飞水崖红豆杉0.202%),便... 本文对采自四川西部的鳞皮冷杉、铁杉、红豆杉、高山松和青海东部的青海云杉等5个中国特有针叶树种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这五5个针叶树种的年轮纹印清晰,伪年轮和丢年轮较少(麦秀云杉0.247%,飞水崖红豆杉0.202%),便于确定年代和量测宽度,用COFECHA程序对定年结果进行检验,证明交叉定年的结果是可靠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5个中国特有种差值年表包含丰富的气候信息。相关分析显示,树轮宽度数据和气象数据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5个树种对气候因子较为敏感的响应表明,它们是适于进行树轮气候学分析的树种;在树轮气候学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青海东部 特有针叶树种 树轮宽度 气候变化 敏感性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造山型金矿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38
15
作者 丰成友 张德全 +1 位作者 李大新 佘宏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3-598,共6页
对青海东昆仑地区典型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岩 (矿 )石S、Pb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 ,认为矿床具有相似的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 ,并与这里的造山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 ;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且出现两个峰值 ... 对青海东昆仑地区典型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岩 (矿 )石S、Pb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 ,认为矿床具有相似的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 ,并与这里的造山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 ;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且出现两个峰值 ,塔式分布效应明显 ;Pb同位素组成分布集中、比值较高且矿床围岩与矿石的Pb同位素组成十分接近 ,反映硫、铅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地层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强烈的俯冲与碰撞作用产生了深断裂、大型剪切带及次一级的褶皱和断裂 裂隙控矿构造 ,并诱发了流体成矿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玉树隆宝蛇绿混杂岩中早二叠世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迎堂 李建星 +5 位作者 伊海生 贾全香 赵仁夫 孙南一 张汉文 周庆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490,共6页
报道了采自青藏高原东部玉树隆宝蛇绿混杂岩硅质岩岩块中的放射虫化石。该放射虫组合包括Latentifistula cruxNazarov et Ormiston,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scalprataHoldsworth et Jones,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rhombothora... 报道了采自青藏高原东部玉树隆宝蛇绿混杂岩硅质岩岩块中的放射虫化石。该放射虫组合包括Latentifistula cruxNazarov et Ormiston,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scalprataHoldsworth et Jones,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rhombothoracataIshiga,Pseudoalbaillellasakmarensis(Kozur)等。该放射虫组合属于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rhombothoracata带,该带可以进行全球对比,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放射虫动物群与可可西里、滇西等地的古特提斯放射虫组合一致,它指示了玉树早二叠世存在深水沉积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放射虫 深水盆地 蛇绿混杂岩 青藏高原东部 玉树隆宝
下载PDF
夏季风期间青藏高原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杰 李栋梁 王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利用高分辨率的3″数字高程模型资料,青藏高原东部10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5~10月份的降水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类建立青藏高原雨季逐月降水量和6个地理、地形因子间关系模型,估算青藏高原地区雨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以... 利用高分辨率的3″数字高程模型资料,青藏高原东部10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5~10月份的降水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类建立青藏高原雨季逐月降水量和6个地理、地形因子间关系模型,估算青藏高原地区雨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以此方法建立的青藏高原降水量与诸因子间方程的相关性显著,通过置信度0.95的检验,相对误差在20%内;受季风影响,高原东部地区降水呈现出南北差异,降水高值中心也出现北进-东移-南撤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季风水汽输送规律;地理因子、高度及局地地形因子对降水的空间分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雨季降水量 3″数字高程 地形因子 地理因子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及邻区成矿单元划分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金超 杜玮 +4 位作者 孔会磊 贾群子 栗亚芝 南卡俄吾 张雨莲 《世界地质》 CAS 2015年第3期664-674,共11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中国矿产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对青海东昆仑及邻区成矿单元进行修订,将东昆仑共划分出8个成矿区带(Ⅲ)和15个成矿亚区带(Ⅳ),并对划分出的成矿亚带成矿条件、优势矿种及矿床类型等主要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中国矿产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对青海东昆仑及邻区成矿单元进行修订,将东昆仑共划分出8个成矿区带(Ⅲ)和15个成矿亚区带(Ⅳ),并对划分出的成矿亚带成矿条件、优势矿种及矿床类型等主要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青海东昆仑成矿省成矿规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东昆仑 成矿区带 成矿亚区带
下载PDF
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营养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燕江 周九菊 +2 位作者 王海洋 马建云 杜国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91,共8页
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为例,研究了施肥对植物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报道了这个实验的初步结果,就施肥对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施肥提高生产力,施肥第1年和第2年,植物群落生产力显著增加;... 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为例,研究了施肥对植物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报道了这个实验的初步结果,就施肥对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施肥提高生产力,施肥第1年和第2年,植物群落生产力显著增加;施肥第3年,生产力是施肥前的2倍多;(2)施肥使物种多样性降低,施肥第1年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显著;第2年施肥梯度上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第3年最高施肥水平物种丰富度为对照的1/4;(3)施肥使草地质量提高,因为草地质量和生物量以及优良牧草比例直接相关,施肥使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毒杂草比例降低,禾草比例增加,所以草地质量提高,说明施肥对改良草地有显著作用;(4)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施肥水平高时群落结构接近于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随着施肥水平增加,各个物种重要值的最大值从0.107,0.183,0.585一直增加到0.775.不施肥时有10个物种地上生物量超过最大单种生物量的一半,最高施肥时只有一个,(5)对6个优势种进行的分析表明,只有垂穗鹅观草的生物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持续增加,其它物种都是减少的趋势,说明垂穗鹅观草的急剧增加可能是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高寒草甸 施肥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张德全 张慧 +3 位作者 丰成友 佘宏全 李进文 李大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43-854,共12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东昆仑地区已经勘查发现了一批造山型金矿,它们是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作用的产物。通过柴北缘—东昆仑地区12处造山型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造山型金矿中发育两种不同的成矿流体:... 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东昆仑地区已经勘查发现了一批造山型金矿,它们是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作用的产物。通过柴北缘—东昆仑地区12处造山型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造山型金矿中发育两种不同的成矿流体: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和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前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14~0.34(平均值0.24)、0.11~0.59(平均值0.34)和0.64~0.31(平均值0.42),温度变化为180~270℃,压力为180~560Mpa,是晚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主要沿加里东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底部-中地壳上部的塑性变形带大规模流动,并在本区形成了广泛的金矿化;后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0.12(平均值0.06)、0.18~0.25(平均值0.21)和0.79~0.69(平均值0.73),温度变化为280~449℃(主要在280~360℃),压力为80~230Mpa,主要与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中不少矿床还受侵入岩浆作用的影响,其沿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大规模流动,导致了本区造山型金矿的最终定位。上述两期成矿流体的盐度相差不大,总体变化在1.4%~11.4%(NaCl)(大部分集中于2.7%~9.1%)。压力-深度换算结果显示,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表现出地壳强烈隆升过程,其最大隆升幅度达12km。这说明该区大规模的造山型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地壳隆升的背景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造山型金矿 青海柴北缘-东昆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