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东部大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39
1
作者 吴国干 李华启 +3 位作者 初宝洁 夏斌 王核 卜国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塔东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早加里东期大陆边缘断陷盆地阶段、晚加里东期隆后坳陷阶段、海西期前陆隆起阶段、印支期—早燕山期冲断前陆盆地阶段、晚燕山期陆内坳陷盆地阶段和喜山期断陷盆地阶段;大地构造演... 塔东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早加里东期大陆边缘断陷盆地阶段、晚加里东期隆后坳陷阶段、海西期前陆隆起阶段、印支期—早燕山期冲断前陆盆地阶段、晚燕山期陆内坳陷盆地阶段和喜山期断陷盆地阶段;大地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不仅形成了多套烃源岩,而且控制了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两套不同的油气成藏系统。古生代油气成藏系统主要在塔东低凸起和古城鼻隆地区,中生代油气成藏系统在英吉苏凹陷—孔雀河斜坡一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塔里木盆地 中生代 烃源岩 古生代
下载PDF
塔东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分区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国干 夏斌 +1 位作者 王核 陈志勇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7-411,共5页
塔东地区有重要影响的边界断裂有辛格尔断裂带、雅尔当山断裂带、孔雀河断裂带、且末河断裂带和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它们具有多期多类型构造变形叠加的特征.库鲁克塔格的褶皱变形包括韧性剪切褶皱和脆性褶皱2种类型:英吉苏凹陷北缘的构造... 塔东地区有重要影响的边界断裂有辛格尔断裂带、雅尔当山断裂带、孔雀河断裂带、且末河断裂带和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它们具有多期多类型构造变形叠加的特征.库鲁克塔格的褶皱变形包括韧性剪切褶皱和脆性褶皱2种类型:英吉苏凹陷北缘的构造变形以压扭性为主要特征,在罗布泊凹陷的北缘可以形成较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而且在推覆体前缘可以形成具有油气勘探价值的隐伏构造.塔东地区包括中央隆起东段的塔东低凸起、古城鼻隆、满加尔凹陷东部、英吉苏凹陷、孔雀河斜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分区 变形特征 断裂构造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
下载PDF
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模式 被引量:9
3
作者 符浩 李国蓉 +10 位作者 陈兰朴 赵勇 雷和金 彭博 黄加力 周吉羚 朱永源 高鱼伟 吴章志 胡静 何塞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7,124,共11页
寒武系白云岩是塔东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岩石类型之一。为认识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理,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将研究区寒武系白云岩划分为微—细晶它形白云石、细—中晶自形白云石、中—粗晶白云石和鞍... 寒武系白云岩是塔东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岩石类型之一。为认识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理,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将研究区寒武系白云岩划分为微—细晶它形白云石、细—中晶自形白云石、中—粗晶白云石和鞍形白云石4种类型;结合阴极发光分析、微量元素测试、稀土元素分析、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和X线衍射有序度分析等,探讨研究区寒武系白云岩成因和白云化作用模式。结果表明:微—细晶它形白云石成因机制为准同生期高盐度白云化作用;细—中晶自形白云石成因机制为埋藏白云化作用;中—粗晶白云石成因机制可分为2种类型,即Ⅰ型为基性岩浆热液流体重结晶白云化作用,Ⅱ型为中酸性岩浆热液流体重结晶白云化作用;鞍形白云石成因机制也可分为2种类型,即Ⅰ型为基性岩浆热液白云化作用,Ⅱ型为中酸性岩浆热液白云化作用。该结果为研究区寒武系白云岩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机制 塔东地区 寒武系 岩浆热液
下载PDF
塔东地区盆山耦合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朝露 贾承造 +3 位作者 夏斌 李景明 李本亮 王核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52-558,共7页
以大陆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含油气系统理论做指导,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技术为手段,研究了塔东地区与南天山、阿尔金山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塔东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完善了塔东地区的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从... 以大陆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含油气系统理论做指导,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技术为手段,研究了塔东地区与南天山、阿尔金山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塔东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完善了塔东地区的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从中新生代以来,塔东地区与南天山、阿尔金山盆山耦合关系十分密切;构造是塔东地区沉积演化史的主控因素,控制了油气的生储盖成藏组合;侏罗系煤系露头的发现,为混源油气成藏模式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 盆山耦合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塔东隆起带震旦系古油藏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田小彬 李强 +2 位作者 王年梅 马新海 杨子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9,共6页
针对塔东隆起带震旦系油气成藏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近年来新采集的二维地震、钻井等资料,对塔东隆起带震旦系油气成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东隆起带震旦系水泉组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缓坡相沉积,早期台地相沉积环境更有利于储层发育;在东... 针对塔东隆起带震旦系油气成藏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近年来新采集的二维地震、钻井等资料,对塔东隆起带震旦系油气成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东隆起带震旦系水泉组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缓坡相沉积,早期台地相沉积环境更有利于储层发育;在东探1井震旦系水泉组下部台地相白云岩地层中发现了60 m连续分布的储层沥青,表明震旦系发育有古油藏。东探1井震旦系古油藏是塔里木盆地首次在震旦系发现古油藏,该发现说明震旦系经历了油气成藏过程,沥青分布特征表明沉积相带与岩溶作用对古油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该研究开拓了塔里木盆地新的勘探层系,可为塔里木盆地震旦系油气勘探提供部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隆起带 震旦系 沥青 碳同位素 古油藏
下载PDF
塔东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岩作用特征及对优质储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胡九珍 刘树根 +2 位作者 冉启贵 孙玮 张长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6,共9页
通过对塔东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7口井岩心观察及薄片分析鉴定,发现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各种成岩作用发育。对储层形成有建设性作用的有白云石化、溶蚀、破裂作用;具破坏性的成岩作用有黄铁矿化、硅化、压实和充填作用等。... 通过对塔东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7口井岩心观察及薄片分析鉴定,发现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各种成岩作用发育。对储层形成有建设性作用的有白云石化、溶蚀、破裂作用;具破坏性的成岩作用有黄铁矿化、硅化、压实和充填作用等。以白云石岩石学特征为基础,结合构造背景,认为研究区广泛发育的白云岩为构造热液白云石化成因,断裂系统为热液白云石化提供了热源流体。随着成岩作用演化的加深,岩层演化的总趋势是越来越致密,最终使孔隙度偏低,储层性能较差;但经过热液白云石化成岩演化过程比未经过此过程的岩石具有较高的孔隙度,更有利于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地区 寒武系—下奥陶统 成岩作用 构造热液白云石化
下载PDF
塔东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成因机理 被引量:7
7
作者 符浩 李国蓉 +7 位作者 王冬娅 赵勇 彭博 周吉羚 雷和金 高鱼伟 陈兰朴 朱永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6,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阴极发光实验等方法,研究塔东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后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的改造,既有对储层孔隙发育具有建设性的(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阴极发光实验等方法,研究塔东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后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的改造,既有对储层孔隙发育具有建设性的(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又有破坏性的(压实作用、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硅化作用、黄铁矿化作用等)。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晶间孔和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和未充填裂缝空间;储层类型主要有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和白云岩溶蚀缝孔洞型两类。白云化作用为储层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后期热液溶蚀作用对于储层发育起关键性作用;晚期由于构造破裂作用对于改善储层的储渗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白云岩较为发育的斜坡和台地相区与断裂的叠合区域,热液溶蚀和构造破裂更加发育,是研究区寒武系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储层 成因机理 溶蚀作用 塔东地区 寒武系
下载PDF
从东西伯利亚看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碳酸盐岩勘探前景 被引量:24
8
作者 吕修祥 白忠凯 付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东西伯利亚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皆为古老的克拉通盆地,都发现有一系列的油气田,只是规模有别。通过油气成藏要素及其主控因素的对比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和东西伯利亚盆地在寒武系盐下都发育了优质的烃源岩和储集层,而区域性分布的中寒武统... 东西伯利亚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皆为古老的克拉通盆地,都发现有一系列的油气田,只是规模有别。通过油气成藏要素及其主控因素的对比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和东西伯利亚盆地在寒武系盐下都发育了优质的烃源岩和储集层,而区域性分布的中寒武统膏盐岩是良好的盖层。根据寒武系的生储盖组合、构造发育、沉积环境以及油气显示情况,并对比东西伯利亚盆地油气田油气成藏的特点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有利勘探区带主要为塔中主垒带及其两侧、塔北隆起的英买力及轮南地区、巴楚低凸起的南部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伯利亚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盐下层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塔东地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台缘带迁移与相对海平面变化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闫博 李强 +2 位作者 张宏 田晓彬 杨子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4,共7页
通过识别和追踪寒武纪—奥陶纪不同期的台地—台地边缘界线揭示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的变迁,通过识别碳酸盐岩岩性和沉积能量并结合有机碳及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编制塔东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探讨海平面变化对不同时期台地边缘迁移的控制... 通过识别和追踪寒武纪—奥陶纪不同期的台地—台地边缘界线揭示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的变迁,通过识别碳酸盐岩岩性和沉积能量并结合有机碳及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编制塔东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探讨海平面变化对不同时期台地边缘迁移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早寒武世塔东地区以斜坡相—盆地相为主,台地边缘相不发育;中晚寒武世海平面不断下降,台地类型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相发育且向盆地方向迁移;早奥陶世全球海平面开始上升,蓬莱坝组沉积期台地边缘宽度变窄,鹰山组下段沉积期海平面下降,台地类型变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带变宽,鹰山组上段沉积期经历了快速的水进,海平面又开始下降,台地边缘相带向盆地内侧进一步加宽,一间房组沉积期之后,随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地被淹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地区 寒武纪—奥陶纪 碳酸盐岩 台地边缘 海平面变化 沉积演化
下载PDF
新疆塔东地区含油气系统建设与改造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宝凤 王核 夏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8,共3页
塔东地区发育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河湖相沉积2套生油层系,形成下古生界和中新生界2套不同的含油气系统。在多期构造运动改造过程中,含油气系统经历了建设、改造、复合叠加的演化过程,现今古生界以改造后的残留气藏为主,中生界以复合... 塔东地区发育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河湖相沉积2套生油层系,形成下古生界和中新生界2套不同的含油气系统。在多期构造运动改造过程中,含油气系统经历了建设、改造、复合叠加的演化过程,现今古生界以改造后的残留气藏为主,中生界以复合混源型油气藏为主。下一步油气勘探应围绕古生界烃源岩在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勘探技术落实有效圈闭,进行立体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塔里木盆地 下古生界 次生油气藏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模型正演在塔东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尔华 王国臣 +1 位作者 李昂 鞠林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9-202,共4页
塔东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物性差、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识别白云岩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关键.首先,根据钻井资料建立了白云岩储层的地质模型,并通过模型正演分析了地震波动力学属性参数的响应特征;然后,基于储层标定和正演模拟分... 塔东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物性差、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识别白云岩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关键.首先,根据钻井资料建立了白云岩储层的地质模型,并通过模型正演分析了地震波动力学属性参数的响应特征;然后,基于储层标定和正演模拟分析建立了白云岩储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为储层识别、预测提供了依据.通过“甜心体”预测了白云岩储层发育带,建立的基于地震正演模型识别白云岩储层的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地区 白云岩 正演 甜心体 波场
下载PDF
塔东南地区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 被引量:16
12
作者 潘正中 郭群英 +3 位作者 王步清 李明和 蒲振山 韩利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1-783,共3页
钻井、地震和非地震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车尔臣断裂东南的塔东南地区早古生代末以来经历了多次抬升。早期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主要受车尔臣断裂的控制,上新世以来主要受阿尔金断裂带控制。塔东南地区可划归为1个一级构造单元,称之为东... 钻井、地震和非地震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车尔臣断裂东南的塔东南地区早古生代末以来经历了多次抬升。早期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主要受车尔臣断裂的控制,上新世以来主要受阿尔金断裂带控制。塔东南地区可划归为1个一级构造单元,称之为东南隆起。东南隆起的构造和沉积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的特征,根据地层分布、构造变形和基底埋深,把东南隆起由西至东依次划分为民丰凹陷、且末凸起、瓦石峡凹陷以及罗布庄凸起4个二级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东南 构造 凹陷 凸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地震相分析与解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季丽丹 赵亮 +2 位作者 贾进斗 曲伟鹏 杨兴科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3期247-249,共3页
塔东地区寒武、奥陶系为有效的烃源岩及储层,为研究目的层系。经塔东2井等VSP测井资料标定Tg3、Tg5、Tg5′及Tg6标注层,对地震层序进行地震相的识别和划分。对塔东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盆地沉积划分8种地震相:开阔台地相(KT)、台地边... 塔东地区寒武、奥陶系为有效的烃源岩及储层,为研究目的层系。经塔东2井等VSP测井资料标定Tg3、Tg5、Tg5′及Tg6标注层,对地震层序进行地震相的识别和划分。对塔东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盆地沉积划分8种地震相:开阔台地相(KT)、台地边缘相(TY)、礁滩相(JT)、台缘斜坡相(QX)、陆棚相(LP)、盆底扇相(SH)、盆地相(PN)和浊积扇相(ZS)。在建立地震相带的基础上,编绘了地震相平面图,结合钻井地质及周边地质露头作了沉积相转换,可以看到塔东地区寒武-奥陶系有完整的海相碳酸盐盆地沉积序列,沉积中心位于满加尔凹陷西部。盆地东西部的台缘斜坡带特征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 地震相 寒武-奥陶系 碳酸盐沉积序列 沉积中心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英南2气藏天然气散失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志龙 张振英 +2 位作者 陈践发 王招明 肖中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13,20,共3页
英南2气藏的盖层是特殊的致密砂岩,天然气来自寒武系—奥陶系,为湿气。对侏罗系砂岩碳酸钙胶结物碳同位素的分析认为有20%的碳酸钙胶结物与天然气散失有关,致密砂岩盖层的形成也与天然气散失有关,甲烷的优先散失和消耗可以导致天然气偏... 英南2气藏的盖层是特殊的致密砂岩,天然气来自寒武系—奥陶系,为湿气。对侏罗系砂岩碳酸钙胶结物碳同位素的分析认为有20%的碳酸钙胶结物与天然气散失有关,致密砂岩盖层的形成也与天然气散失有关,甲烷的优先散失和消耗可以导致天然气偏湿。利用天然气运聚动平衡模型模拟了英南2气藏天然气的聚集和散失过程,认为英南2气藏是喜山期以来一直处于天然气储量递减的残留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散失 碳酸钙胶结物 英南2气藏 塔里木盆地 英吉苏凹陷 英南构造带
下载PDF
草湖凹陷东部T—J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兴文 于兴河 +2 位作者 郑秀娟 赵德力 李胜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5,共3页
根据地层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对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草湖凹陷东部地区的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划分为5个长期地层旋回(相当于Ⅲ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T-LSC1,T-LSC2,T-LSC3,J-LSC1和J-LSC2,均为陆源碎屑层序。在... 根据地层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对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草湖凹陷东部地区的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划分为5个长期地层旋回(相当于Ⅲ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T-LSC1,T-LSC2,T-LSC3,J-LSC1和J-LSC2,均为陆源碎屑层序。在层序划分和建立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出了4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滨浅湖—三角洲沉积体系、滨浅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泛滥平原沉积体系,并分析了各旋回沉积体系的构成。综合分析生、储、盖条件后提出,T-LSC3旋回下部和T-LSC2旋回是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就相带而言,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砂体是较为有利的储集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草湖凹陷 三叠纪 侏罗纪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下载PDF
“西气东输”与我国石油安全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景廉 李相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4-78,共5页
“西气东输”对开发西部、发展西部经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中国油气资源的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弥补我国油气资源短缺 ,也为了我国石油安全和国家安全 ,我们要以“西气东输”为契机 ,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 ,... “西气东输”对开发西部、发展西部经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中国油气资源的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弥补我国油气资源短缺 ,也为了我国石油安全和国家安全 ,我们要以“西气东输”为契机 ,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 ,建立陆上国际油气运输通道 ,充分利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丰富天然气资源。连接“西气东输”管线与国外 (特别是中亚 )输气管线将是我国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输 天然气储量 塔里木盆地 俄罗斯 石油安全战略 中亚
下载PDF
全球前寒武—寒武系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斐然 张颖 +2 位作者 徐祖新 谭程 周肖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4-989,共16页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取得进一步突破提供参考。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初始裂陷作用区,受埋深及地温梯度控制,在志留纪或泥盆纪之前就已大量生油;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分布面积广,受表生风化淋滤、胶结物溶蚀及构造裂缝改造等后期作用影响,可形成优质区域性储层;优质的区域性盖层是前寒武—寒武系古老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盆地膏盐岩累计厚度都超过1 000m。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深层含油气层系,同国外古老含油气盆地相比,同样具有多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生烃、厚层区域性膏盐岩封堵及长距离运移、多层系成藏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寒武系 阿曼盆地 东西伯利亚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东河塘组沉积微相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保清 竺知新 黄伟传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2,共2页
通过对塔中地区东河塘组的沉积背景及地层岩性特征分析,认为该层总体上是湖泊相退积型三角洲亚相-滨岸亚相沉积。退积型三角洲亚相可划分为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和前缘席状砂微相三类沉积微相;滨岸亚相主要发育前滨微相和临滨微相。
关键词 东河塘组 塔里木盆地 沉积岩 沉积相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满东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志兵 白森舒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7-231,共5页
塔里木盆地满东地区的成藏物质基础、成藏事件和成藏模式分析表明,该地区除发育寒武系—中下奥陶统高有机质丰度的干酪根型烃源岩外,还发育以古油藏形式为主的"再生烃源",油气藏的形成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1)中加里东期的古隆... 塔里木盆地满东地区的成藏物质基础、成藏事件和成藏模式分析表明,该地区除发育寒武系—中下奥陶统高有机质丰度的干酪根型烃源岩外,还发育以古油藏形式为主的"再生烃源",油气藏的形成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1)中加里东期的古隆起发育、古油气藏形成阶段;2)晚加里东期—印支期的古隆起隆升剥蚀、古油藏破坏并调整阶段;3)晚燕山期—喜山期的上构造层褶皱断裂发育、圈闭形成、以古油藏裂解气充注为主的阶段。晚燕山期—喜山期可能是该区最具有效规模的成藏期,并以形成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再生烃源 成藏事件 成藏模式 满东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和东秋断层上盘勘探突破方向 被引量:10
20
作者 易士威 李明鹏 +4 位作者 范土芝 杨帆 方辉 黄福喜 金武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9-324,共16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特别是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发现了克深大气藏群、克拉2大气藏和中秋1气藏,形成了超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但目前发现的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下盘,断层上盘仅仅发现了...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特别是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发现了克深大气藏群、克拉2大气藏和中秋1气藏,形成了超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但目前发现的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下盘,断层上盘仅仅发现了克拉2大气藏,纵向上主要赋存于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基于上述油气分布现状分析,认为克拉苏断层下盘之所以形成连片分布的大气藏群,主要是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层形成了成排、成带的大型背斜和断背斜构造圈闭,控圈断层下通烃源岩,上达膏岩盐盖层而未断穿,既是油气运聚通道而又没有破坏圈闭的封闭性,这种成藏要素的绝佳匹配造就了克拉苏断层下盘连片大气藏群的形成;而由于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断穿膏盐岩甚至断达地表,造成断层上盘圈闭封闭性变差,致使具有相同储盖组合的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圈闭未能成藏,但在断层上盘由于顶冲构造形成了独特的克拉2“盐包圈”圈闭,发育了独一无二的克拉2大气藏。其次,通过分析克拉苏逆冲断层和东秋逆冲断层对成藏的控制,认为断层对纵向上不同层系及不同类型储盖组合的成藏影响是不同的。从油气复式聚集理论出发,考虑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丰富的剩余油气资源,以及断层上盘、下盘勘探不均衡的现状,通过解剖吐格尔明逆冲断层上盘侏罗系成藏模式,以及克拉苏断层上盘和东秋断层上盘古近系成藏模式,提出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上盘尚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侏罗系和古近系是断层上盘下步重大的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上盘 成藏模式 突破方向 前陆冲断带 克拉苏断层 东秋断层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