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al Ba/Ca and Mn/Ca Ratios as Proxi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rrestrial Input at the Eastern Offshore Area of Hainan Island
1
作者 JIANG Qiaowen CAO Zhimin +3 位作者 WANG Daoru LI Yuanchao WU Zhongjie NI Jiany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072-1080,共9页
Geochemical ratios in coral reef skeletons could be used as proxies to reconstruct past climat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cords in data-poor regions. Using a 103-year data set(1902 to 2005), the annual variations in ... Geochemical ratios in coral reef skeletons could be used as proxies to reconstruct past climat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cords in data-poor regions. Using a 103-year data set(1902 to 2005), the annual variations in Ba/Ca and Mn/Ca ratios of Porites lutea skeletons at an eastern offshore area of Hainan Island(19?12'28.4''N, 110?37'38.8''E) were analyzed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Ba/Ca ratios varied from a minimum of 3.120 μmol mol^(-1) in 1903 to a maximum of 10.064 μmol mol^(-1) in 1944, with an average of 5.256 μmol mol^(-1). Mn/Ca ratios varied from 0.206 to 5.708 μmol mol^(-1) with an annual average of 1.234 μmol mol^(-1), with peak values in 2001, 1964 and 1932, that correlated with strong rainfall events caused by typhoons. Variation in Ba/Ca and Mn/Ca ratios were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river discharge and precipitation records, providing insight into past climatological events.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ir indirect effects could impact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Ca and Mn/Ca ratios and observed precipitation and terrestrial input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ITES lutea eastern offshore area of hainan island Ba/Ca and Mn/Ca ratios terrigenous INPUT PRECIPITATION climate proxy records
下载PDF
海南岛东部热带雨林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陈红利 赵志忠 +2 位作者 吴慧 吴雯 董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66-472,共7页
热带雨林次生林碳循环对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已成为研究热点。土壤粒径组成与pH值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碳库稳定性的重要物理化学因子。在海南岛东部的吊罗山、七仙岭以及五指山选取10个热带雨林次生... 热带雨林次生林碳循环对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已成为研究热点。土壤粒径组成与pH值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碳库稳定性的重要物理化学因子。在海南岛东部的吊罗山、七仙岭以及五指山选取10个热带雨林次生林典型样地,分层采集距地表0~10 cm、11~30 cm、31~50 cm的土样,利用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采用电位法测定pH值,使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粒径。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五指山、七仙岭、吊罗山;在垂直方向上,3个区域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呈表聚性特征;3个区域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 H值、粉粒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与黏粒含量呈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正相关,砂粒含量与五指山、吊罗山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5);黏粒含量是海南岛东部热带雨林次生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主控因子,后续可考虑研究固碳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热带雨林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与累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东部 热带次生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粒径
下载PDF
海南岛东部海域滨珊瑚Sr/Ca比值温度计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羿 彭子成 +3 位作者 程继满 孙铁 聂宝符 陈特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0-476,共7页
文章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的方法测定了1986—1996年海南岛东部海域滨珊瑚的Sr/Ca比值,建立了该海域月分辨率的Sr/Ca海水表面温度计方程:SST(℃)=170—16[Sr/Ca](mmol/mol),n=133,r=0.80,P=0.01... 文章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的方法测定了1986—1996年海南岛东部海域滨珊瑚的Sr/Ca比值,建立了该海域月分辨率的Sr/Ca海水表面温度计方程:SST(℃)=170—16[Sr/Ca](mmol/mol),n=133,r=0.80,P=0.01,此与韦刚健等在西沙海域建立的温度计方程:SST(℃)=169-16.7[Sr/Ca](mmol/mol)一致,这表明南海中、北部海域也出现有相似的微量元素温度计。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在某些年月份SST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出现的显著差别,探讨了可能造成的海洋气象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东部海域 滨珊瑚 Sr/Ca温度计
下载PDF
琼东乐来地区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谢才富 张开明 +3 位作者 黄照先 段其发 姚华舟 段万军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9年第1期26-27,共2页
用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对琼东乐来地区侵入岩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阐述了岩石谱系单位的分布、产状、地质关系、岩性、所含包体和脉岩类型等地质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本区侵入岩形成于晚二叠世—晚白垩世,其同位素年... 用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对琼东乐来地区侵入岩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阐述了岩石谱系单位的分布、产状、地质关系、岩性、所含包体和脉岩类型等地质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本区侵入岩形成于晚二叠世—晚白垩世,其同位素年龄介于255~72Ma,并主要集中于以255~213Ma为主,176~151Ma为辅的两个时段内,分别对应于本区晚海西期—印支期的造山作用及早燕山期的拉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岩石谱系单位 地质特征 同位素年龄学 海南岛 形成时代
下载PDF
海南岛烟塘岩体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云平 谢盛智 +1 位作者 谢盛周 吴育波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4年第2期40-45,共6页
烟塘岩体位于海南岛东部,岩石化学成分上具高Si富K,贫Na,Fe和Mg等特点,属壳源过铝质岩浆成因侵入花岗岩。研究表明,烟塘岩体的源岩主要是海南岛结晶基底抱板群变质火山岩和砂泥质变沉积岩,其形成主要与岩石圈汇聚、挤压碰撞、陆壳加厚有... 烟塘岩体位于海南岛东部,岩石化学成分上具高Si富K,贫Na,Fe和Mg等特点,属壳源过铝质岩浆成因侵入花岗岩。研究表明,烟塘岩体的源岩主要是海南岛结晶基底抱板群变质火山岩和砂泥质变沉积岩,其形成主要与岩石圈汇聚、挤压碰撞、陆壳加厚有关,可能是古特提斯洋闭合、琼北与琼中两大地块之间"挤压-碰撞-陆壳加厚"这一深部构造作用的浅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烟塘岩体 海南岛东部
下载PDF
海南岛东北部木栏头变质杂岩的组成、时代及其区域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晓春 胡娟 +3 位作者 陈龙耀 夏蒙蒙 韩建恩 胡道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51-3083,共33页
新的区域地质调查在海南岛东北部木栏头地区识别出一套从前未知的中级变质杂岩。木栏头变质杂岩主要沿林新—木栏头—虎威岭—赤坡—七星岭—新埠海—铺前海边沿岸呈基岩或不同尺度的无根岩块断续出露,其主体是钙硅酸盐岩和正、副片麻岩... 新的区域地质调查在海南岛东北部木栏头地区识别出一套从前未知的中级变质杂岩。木栏头变质杂岩主要沿林新—木栏头—虎威岭—赤坡—七星岭—新埠海—铺前海边沿岸呈基岩或不同尺度的无根岩块断续出露,其主体是钙硅酸盐岩和正、副片麻岩,含有少量斜长角闪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并按分布区域可进一步区分出林新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组合、木栏头变质火山岩-钙硅酸盐岩组合、虎威岭-七星岭片麻岩-钙硅酸盐岩-大理岩组合和新埠海-铺前片麻岩组合等四套岩石组合。对30件变质基性岩、变质中酸性岩、变质碎屑沉积岩、钙硅酸盐岩以及花岗和伟晶岩脉等不同类型岩石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木栏头变质杂岩的原岩主体是一套二叠纪火山-沉积岩系,其内含有少量二叠纪花岗质侵入岩以及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残留。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主要包括古元古代晚期(1670 Ma)碎屑沉积岩和中元古代早期(1460~1410 Ma)花岗质片麻岩,晚二叠世碱性花岗岩中还存在大量单一的中元古代晚期(1180 Ma)继承锆石。变质沉积岩中的早期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2550~2490 Ma、1850~1780 Ma、1600~1560 Ma、1450 Ma和1100 Ma,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于海南岛中部的抱板群、石碌群和石灰顶组。二叠纪花岗岩的侵入时代主要为280 Ma和260 Ma,与陆缘弧前盆地环境下形成的火山-沉积岩系的时代基本一致。这些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除具有395~345 Ma和280~256 Ma两个年龄峰值外,部分样品还含有960~930 Ma和450~410 Ma两个重要年龄峰值,与前人在海南岛晚古生代地层中获得的年代学结果相似。木栏头变质杂岩经历了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54~235 Ma)高角闪岩相区域变质和深熔作用以及花岗和伟晶岩脉的大规模侵入,独居石U-Pb定年表明中侏罗世(159 Ma)花岗岩脉也侵入其中。结合近年发表的研究资料,我们认为海南岛应属于印支陆块的一部分,由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和早古生代盖层构成的琼南地体以及该地体演化而来的琼北构造混杂岩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邦溪-晨星构造带或昌江-琼海断裂不能被视为华南和印支陆块间的构造边界,真正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即金沙江-哀牢山-马江缝合带的东延)应位于木栏头北部,大致相当于现今琼州海峡断裂的位置。华南和印支陆块间古特提斯洋盆的关闭始于石炭纪(340~300 Ma)洋壳的南向俯冲,形成北部的潮滩鼻榴辉岩和南部的邦溪-晨星弧后盆地,二叠纪时期(280~255 Ma)洋盆持续俯冲形成海南岛主体大陆岛弧以及木栏头弧前盆地,而后洋盆最终关闭并进入到陆-陆碰撞和碰撞后伸展阶段,从而形成木栏头变质杂岩以及海南岛内部其他三叠纪变质岩和同期花岗质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基底 二叠纪火山-沉积岩系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变质 海南岛 东古特提斯
下载PDF
海南岛秋季降水异常对应的热带大尺度环流和海温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勇 陆日宇 何金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4-1042,共9页
海南岛的地理环境特殊,具有独特的降水变化特征。作者利用海南岛7个站的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海温资料,研究了近45年海南岛降水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产生降水异常的一个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海南岛降水具有明显的季... 海南岛的地理环境特殊,具有独特的降水变化特征。作者利用海南岛7个站的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海温资料,研究了近45年海南岛降水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产生降水异常的一个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海南岛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年中秋季的9、10月份降水最大,而且这两个月降水的年际方差占全年降水总方差的47.1%。秋季降水的年际异常对应的环流形式主要表现为对流层中下层存在的两个异常的气旋和反气旋中心。当降水偏多时,有两支异常的气流分别从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吹向海南岛附近地区,为该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水汽,有利于岛上降水。而当降水偏少时,两支异常的气流变为从大陆吹向海洋,使海南岛上空水汽偏少,不利于岛上降水。另一方面,这种与秋季降水异常对应的环流异常是由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造成的,异常的海温将使热带地区的沃克环流发生异常,并最终使海南岛附近环流发生异常,导致降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降水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沃克环流
下载PDF
2013年夏季琼东海域上升流观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汪彧 经志友 齐义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9,共10页
利用2013 年夏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南海西部航次获得的观测资料, 并结合卫星遥感海面温度和风场资料,对琼东海域夏季上升流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2013 年夏季航次观测期间, 琼东海域存在显著的上升流... 利用2013 年夏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南海西部航次获得的观测资料, 并结合卫星遥感海面温度和风场资料,对琼东海域夏季上升流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2013 年夏季航次观测期间, 琼东海域存在显著的上升流现象, 但表层上升流信号较弱, 强上升流主要发生在30-50m 的下层海域, 上升流中心海域与外围海水在下层的温度差超过7℃, 盐度差可达到0.7‰以上.进一步分析航次期间的一次热带气旋过程对琼东上升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气旋破坏了上升流的上层结构, 且琼东上升流对风场变异的响应过程存在2-4d 的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 上升流 时空结构 热带气旋
下载PDF
2014年与2015年夏季琼东上升流的年际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凯 高璐 +3 位作者 董旭 潘爱军 王维波 万小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通过2014年与2015年7月琼东海域的现场调查资料,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对ENSO影响下琼东上升流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为强厄尔尼诺年,2015年7月低温高盐水总体上离表层较深,大约为20~30 m(24.5℃等温线和34等盐线),但在... 本文通过2014年与2015年7月琼东海域的现场调查资料,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对ENSO影响下琼东上升流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为强厄尔尼诺年,2015年7月低温高盐水总体上离表层较深,大约为20~30 m(24.5℃等温线和34等盐线),但在近岸处(离岸20 km以内)却相对较浅,24.5℃等温线和34等盐线在整个断面抬升15~25 m,上升流的爬升现象更为明显;受西南季风影响,表层海水离岸运动,低温高盐水沿地形爬升进行补充,是典型的风生上升流。2014年为正常年份,2014年7月,整个断面低温高盐水更接近表层(近岸例外),大约为10~20 m,同等深度低温高盐现象比2015年明显,但上升流爬升现象不明显,24.5℃等温线和34等盐线在整个断面抬升不到10 m;盛行风为东南风、向岸风,对上升流的形成起抑制作用,低温高盐水使整个断面的抬升,不符合风生上升流的特征规律,表明该年琼东上升流的形成可能与外海环流变化导致的温跃层抬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琼东上升流 低温高盐
下载PDF
海南岛东北缘榴辉岩的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对东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启示
10
作者 郑勇 林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2024年第12期3861-3875,共15页
海南岛东北缘木兰头地区发现的榴辉岩为约束古特提斯洋在东南亚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将木兰头榴辉岩原岩的形成时代重新限定为389.6±9.1Ma的中泥盆世,与哀牢山-马江缝合带蛇绿混杂岩的初... 海南岛东北缘木兰头地区发现的榴辉岩为约束古特提斯洋在东南亚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将木兰头榴辉岩原岩的形成时代重新限定为389.6±9.1Ma的中泥盆世,与哀牢山-马江缝合带蛇绿混杂岩的初始形成时间一致。榴辉岩主体呈现轻稀土元素亏损,具有较为明显的Ce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略微亏损和Nb、Ta元素的轻微负异常;具有相对较为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I_(Sr)=0.705~0.707,ε_(Nd)(t)=+0.8~+6.0,表现出典型的洋中脊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中泥盆世390~380Ma沿金沙江-哀牢山-马江和海南岛北缘分布有连续的东古特提斯洋大洋中脊。仅少量样品表现出轻稀土元素轻微富集,具有轻微的Eu负异常,中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且表现出明显的Nb、Ta元素正异常,代表了俯冲碰撞过程中俯冲沉积物和变质洋壳组分交代作用的结果。自石炭纪340~330Ma以来,大洋板片沿海南岛北缘向海南岛地块俯冲,由此形成了木兰头榴辉岩的进变质作用和邦溪-晨星沿线分布的弧后盆地。因此,哀牢山-马江缝合线应向东延伸至海南岛东北缘木兰头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榴辉岩 东古特提斯洋 俯冲碰撞 缝合线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复合防风策略研究——以海南岛东部城市带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晓峰 曾坚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5-48,共4页
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与城市本体环境,以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为例,通过对城镇建筑形态、构造方面的分析,得出适宜于高台风地区适宜的聚落形态,同时结合区域交通规划与城市设计中的细节建构城市规划中的复合防风策略,对预灾、防灾、... 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与城市本体环境,以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为例,通过对城镇建筑形态、构造方面的分析,得出适宜于高台风地区适宜的聚落形态,同时结合区域交通规划与城市设计中的细节建构城市规划中的复合防风策略,对预灾、防灾、救援等构建立体化的区域通路,期望对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发展有所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 复合防风 海南岛东部城市带
原文传递
海南岛东部台风重现期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屠佳雨 高抒 +4 位作者 周亮 赵秧秧 李高聪 戴晨 杨保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4-195,共12页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是华南地区历史上造成破坏最为严重的台风之一,所以准确预测这类超强台风在未来的发生概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增加重现期预测的可靠性,本文采取器测资料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台风重现期....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是华南地区历史上造成破坏最为严重的台风之一,所以准确预测这类超强台风在未来的发生概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增加重现期预测的可靠性,本文采取器测资料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台风重现期.利用1949年以来台风最佳路径资料统计了65年内影响海南岛东部区域所有的年台风最大风速,并采用耿贝尔分布模型建立了海口、文昌、琼海、万宁、陵水和三亚等6个区域的台风重现期曲线.同时,基于历史文献记载描述,利用阈值法确定了海南岛东部这6个城市历史时期超级台风的重现期.结果表明,基于现代器测资料得到的相同强度台风重现期排序为文昌<万宁<海口<琼海<陵水<三亚.统计模型结果表明,强度为62m/s台风的重现期,与以历史文献为基础重建的超强台风重现期十分接近.此外,西北太平洋台风(西太台风)和南海台风活动频数、台风能量耗散指数(PDI)的年际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西太台风对海南岛东部地区的影响频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年总PDI仅略微下降,表明单个西太台风的强度可能有所增大;而南海台风对海南岛东部地区的影响频数变化波动较小,其年总PDI则表现为略上升,但总体强度变化不大.影响海南岛东部各地区西太台风的月频数存在纬向差异,纬度越高,台风高峰期出现的越晚;而影响海南岛东部各地区南海台风的月频数空间差异不显著,台风高峰期集中在7~9月.影响海南岛东部台风活动时间可以从4月持续到1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重现期 台风强度 频数 能量耗散指数 海南岛东部
原文传递
海南岛典型灾害对东线环岛城市带的影响
13
作者 孙晓峰 曾坚 吴卉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1,共5页
在可预见的未来,海南岛东线环岛区域将成为中国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城市带,但因其地理条件特殊,整条东岸线气象与地质灾害多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些年来城市灾害更是与自然灾害相结合,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城市的安全。基于此,首... 在可预见的未来,海南岛东线环岛区域将成为中国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城市带,但因其地理条件特殊,整条东岸线气象与地质灾害多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些年来城市灾害更是与自然灾害相结合,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城市的安全。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海南岛东线环岛城市带常见的各种灾害,然后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生态规划等多个角度提出了防灾策略与防灾规划手段,并提出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东线环岛城市带 城市规划 防灾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