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methodology for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pay zones from well logs: Intelligent 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Eastern Junggar Bas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Dali Zhu Kai +2 位作者 Wang Liang Li Jiaqi Xu Jiangw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58-264,共7页
In recent years, as the exploration practices extend into more complicated formations, conventional well log interpretation has often shown its inaccuracy and limitations in identifying hydrocarbons. The Permian Wuton... In recent years, as the exploration practices extend into more complicated formations, conventional well log interpretation has often shown its inaccuracy and limitations in identifying hydrocarbons. The Permian Wutonggou Formation hosts typical clastic reservoirs in the Eastern Junggar Basin. The sophisticated lithology characteristics cause complex pore structures and fluid properties. These all finally cause low well testing agreement rate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Eleven years' recent statistics show that 12 out of 15 water layers have been incorrectly identified as being oil or oil/water layers by conventional well log interpret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ology called intelligent predi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IPIS). Firstly, parameters reflecting lithological, petrophysical and electrical responses which are greatly related to reservoir fluids have been selected carefully. They are shale content (Vsh), numbered rock type (RN), porosity (φ), permeability (K), true resistivity (RT) and spontaneous-potential (SP). Secondly, Vsh, φ and K are predicted from well logs throug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Finally, all the six parameters are input into a neuro-fuzzy inference machine (NFIM) to get fluids identification results. Eighteen new layers of 145.3 m effective thickness were examined by IPIS. There is full agreement with well testing results. This shows the system's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junggar basin potential pay zone identification well log interpretation intelligentsystem neural network neuro-fuzzy inference machine
下载PDF
Zircon U-Pb and Hf isotopes of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Batamayineishan 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Junggar Basin 被引量:21
2
作者 SU YuPing ZHENG JianPing +3 位作者 GRIFFIN William L TANG HuaYun O'REILLY Suzanne Y LIN XiangY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36期4150-4161,共12页
内部结构的研究被进行从 Batamayineishan 形成调查 U-Pb 年龄,踪迹元素和玄武岩的锆石的 Hf 同位素。暗岩从练习井圣罐头被获得 1 在 Junggar 盆以内在东方 Luliang 上高举。跟踪所有样品是 magmatic 的锆石表演的元素数据,与类似的 ... 内部结构的研究被进行从 Batamayineishan 形成调查 U-Pb 年龄,踪迹元素和玄武岩的锆石的 Hf 同位素。暗岩从练习井圣罐头被获得 1 在 Junggar 盆以内在东方 Luliang 上高举。跟踪所有样品是 magmatic 的锆石表演的元素数据,与类似的 REE 模式,包括积极 Ce (Ce=5.06134 ) ,而是否定 Eu (Eu=0.06 ? 0.55 ) 在重稀土元素元素的异例和丰富。在 25 谷物之中,一致年龄被细分进三个组;300.4 整潲祺潧整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岛弧火山岩 形成年龄 HF同位素 锆石 Pb 碰撞后构造环境 岩石圈地幔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常规—致密油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3
作者 姜伟 王志维 +2 位作者 刁志龙 周长发 卢红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I0001,共16页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油气资源丰富,是效益勘探及建产的重要领域。应用测录井、生产测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储层特征,明确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建立中拐凸起东斜坡常规—致密油藏序次分布...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油气资源丰富,是效益勘探及建产的重要领域。应用测录井、生产测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储层特征,明确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建立中拐凸起东斜坡常规—致密油藏序次分布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自北部向南部,研究区逐步由常规油藏转化为致密油藏,沉积作用是造成储层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控制储层岩性及原始物性,压实作用和浊沸石胶结作用加剧储层常规—致密差异演化;研究区成岩相带划分为泥质充填带、贫泥—弱胶结带、浊沸石胶结带和强压实—弱溶蚀带4种相带,其中贫泥—弱胶结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带。该结果为研究区致密油藏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拐凸起东斜坡 上乌尔禾组 常规储层 致密储层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构造抬升剥蚀对铀成矿的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效忠 吴兆剑 +5 位作者 林中湘 王行军 蒋喆 季辉 来强 胡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71-3482,共12页
构造与成矿具有密切的动态耦合关系,长期研究发现目标层形成和之后的构造抬升剥蚀事件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和定位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为了详细地、较为合理地刻画不同类型、不同层位铀矿形成的机理和过程,实现理论模式向找矿模型的转化,... 构造与成矿具有密切的动态耦合关系,长期研究发现目标层形成和之后的构造抬升剥蚀事件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和定位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为了详细地、较为合理地刻画不同类型、不同层位铀矿形成的机理和过程,实现理论模式向找矿模型的转化,建立一种可便于操作的远景预测新方法和新途径,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卡拉麦里山周缘铀矿床(点)为研究对象,采用盆地构造格架划分、埋藏与剥蚀史研究和蚀源区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的方法,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研究发现卡拉麦里山周缘不同类型的铀矿床(点)是其抬升剥蚀演化这同一成矿系统作用下的不同产物。盆地沉降曲线和蚀源区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显示准噶尔盆地东部在中晚侏罗世以来经历了160~140、90~70和约20 Ma以来的3次快速隆升剥蚀阶段,这些构造事件均诱发了明显的铀成矿作用,其构造抬升剥蚀的强度控制了铀成矿的规模,其期次严格地控制了铀成矿的期次。在铀成矿过程中构造发展演化起到了主导作用,规模铀成矿主要发育在有完整成矿系统的构造斜坡带上,如喀木斯特进积式(剥蚀)多期次同向叠加和北三台退积式远源铀成矿模式往往能形成大型矿床;构造形态复杂多变的区段一般不会发育规模铀成矿,如卡拉麦里山南缘山前地区。上述区域构造抬升、铀成矿序列和控矿组合等规律的总结,为该区铀成矿远景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可推广应用到其他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卡拉麦里山 构造抬升剥蚀 砂岩型铀矿 煤岩型铀矿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石钱滩凹陷石钱滩组层序划分 被引量:2
5
作者 康积伦 付国斌 +4 位作者 韩成 梁辉 马强 梁桂宾 陈高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76,共12页
为建立石钱滩凹陷上石炭统石钱滩组标准剖面,给凹陷内井下地层划分对比及油气勘探提供依据,以野外调查为重点,利用地质探槽,根据岩性特征、沉积建造、接触关系、标志层、生物化石等综合分析,进行石钱滩组层序划分和沉积相恢复及区域地... 为建立石钱滩凹陷上石炭统石钱滩组标准剖面,给凹陷内井下地层划分对比及油气勘探提供依据,以野外调查为重点,利用地质探槽,根据岩性特征、沉积建造、接触关系、标志层、生物化石等综合分析,进行石钱滩组层序划分和沉积相恢复及区域地层对比。石钱滩组由洪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开始,经扇前湖泊沉积,于海湾潟湖沉积结束,构成3次海侵退积型层序,可划分为3段。下段下部为砾岩和砂砾岩,夹砂岩和粉砂岩,中部为中—细砾岩、杂砂岩与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和粉砂岩;中段下部为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夹粉砂岩,上部为钙质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上段下部为砾岩、砂岩与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中部为紫褐色、砖红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夹含砾粗砂岩和砾岩,上部为深灰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夹灰岩。宏观上为下段、中段及上段上部为深灰色,上段下部为浅褐—砖红色,各段均为正粒序。扇前沼泽—海湾潟湖相暗色泥岩为有利烃源岩,扇中、扇端砂岩和砾岩为储集层,生储配置好,油气地质条件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东部隆起 石钱滩凹陷 上石炭统 石钱滩组 地层层序 沉积相 地层划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烧房沟组沉积模式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罗亮 胡晨林 +3 位作者 唐雅妮 但顺华 韩长城 刘子铭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8,共10页
为认识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地区三叠系烧房沟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厘清储层发育的制约因素,在沉积学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薄片、粒度、常规物性等资料,开展了烧房沟组沉积模式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表明:烧房沟组共发... 为认识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地区三叠系烧房沟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厘清储层发育的制约因素,在沉积学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薄片、粒度、常规物性等资料,开展了烧房沟组沉积模式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表明:烧房沟组共发育9种典型的岩相类型,分别为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砾岩相、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浪成砂纹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粉砂岩相和块状层理泥岩相;烧房沟组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沉积微相包括泛滥平原、水上辫状河道、心滩、天然堤、水下辫状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天然堤、河口坝、前三角洲泥和滩坝10种类型,其中,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及滩坝储层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7.31%、20.66%、21.81%,平均渗透率分别为6.89、7.05、12.98 mD;该区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沉积作用的控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及滩坝微相中。研究认识可为研究区油气进一步精细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烧房沟组 准噶尔盆地东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7
作者 聂礼尚 马静辉 +3 位作者 唐小飞 杨智 张婉金 李鸿蕊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91,共11页
以野外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等为基础,通过区域性不整合面识别、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及埋藏生烃史恢复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中新生代主要构造事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帐篷沟地区中新生界... 以野外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等为基础,通过区域性不整合面识别、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及埋藏生烃史恢复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中新生代主要构造事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帐篷沟地区中新生界存在4期区域性不整合,分别为侏罗系八道湾组与三叠系小泉沟群不整合(J_(1)b/T_(2-3)xq)、白垩系吐谷鲁群与侏罗系石树沟群不整合(K_(1)tg/J_(2-3)sh)、新近系沙湾组与白垩系吐谷鲁群不整合(N_(1)s/K_(1)tg)、第四系与新近系沙湾组不整合(Q/N_(1)s),分别对应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挤压隆升、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挤压隆升、晚白垩世—古新世隆升掀斜和中新世至现今持续隆升剥蚀4期构造抬升事件;各期构造事件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构造背景和褶皱、断裂等地质响应。(2)研究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隆升使得烃源岩生烃速率下降,油气热演化程度降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挤压隆升事件产生的断裂成为油气输导的有效通道,与油气充注期匹配良好,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性构造事件;晚白垩世—古新世隆升、中新世至现今持续隆升对后期油藏多具有改造和破坏作用;克拉美丽断裂的形成对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3)研究区油源主要来自于中二叠统平地泉组,成藏模式为近源侧向运移自生自储型,油气在背斜翼部岩性遮挡区和构造高部位成藏,构造运动产生的断裂和不整合面控制油气的平面分布;断裂、不整合面附近的二叠系平地泉组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美丽断裂 不整合面 磷灰石裂变径迹 埋藏生烃史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中新生代 帐篷沟地区 准噶尔盆地东部
下载PDF
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为例 被引量:51
8
作者 方世虎 宋岩 +3 位作者 徐怀民 范瑞东 刘楼军 许秀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3,161,共6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自晚石炭世洋壳消减后进入陆相盆地演化阶段,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由多个含油气凹陷和凸起构成的构造带,其构造演化历史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裂谷—断陷盆地阶段、断—坳盆地阶段、陆内坳陷盆地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结... 准噶尔盆地东部自晚石炭世洋壳消减后进入陆相盆地演化阶段,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由多个含油气凹陷和凸起构成的构造带,其构造演化历史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裂谷—断陷盆地阶段、断—坳盆地阶段、陆内坳陷盆地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结合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演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形成,影响烃源岩的演化进程,控制着含油气系统的多期生烃和多期成藏,构成含油气系统的运聚、改造和后期保存的关键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含油气系统 构造演化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东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气藏石油地质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淑芳 邹才能 +3 位作者 侯连华 卫延召 罗霞 郭召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笔者经综合研究,提出影响该区天然气藏形成的石油地质主要特征是:前陆坳陷控制了烃源岩区域展布,后碰撞火山岩是主要的储层,古生代晚期的构造优化了储层物性并形成圈闭。松喀尔苏组为前陆坳陷磨...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笔者经综合研究,提出影响该区天然气藏形成的石油地质主要特征是:前陆坳陷控制了烃源岩区域展布,后碰撞火山岩是主要的储层,古生代晚期的构造优化了储层物性并形成圈闭。松喀尔苏组为前陆坳陷磨拉石建造的近端粗碎屑岩沉积,是克拉美丽造山事件后快速沉积产物,作为主要烃源岩的下石炭统滴水泉组,是与松喀尔苏组同期前陆坳陷不同位置的沉积层系,滴水泉组是前陆坳陷中央的细粒沉积层系。后碰撞火山岩覆盖在前陆坳陷沉积层系之上,分布广泛,分布范围不受古生代造山带和现今构造单元控制。二叠纪发育断陷构造,形成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在构造高部位的隆起区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和构造裂缝,优化改善了火山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形成有利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克拉美丽山南缘的前陆坳陷中央为有利烃源岩分布区,该范围内的构造高部位的火山岩发育区,将是准噶尔盆地东部下一步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火山岩气藏 前陆坳陷 控藏要素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地质特征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谭佳奕 王淑芳 +2 位作者 张元元 吴润江 郭召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3-255,共13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勘探近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该区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储层类型多样,包括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火山熔岩,火山集块、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火山碎屑岩以及各种沉积—火山岩。火山岩存在多期次...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勘探近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该区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储层类型多样,包括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火山熔岩,火山集块、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火山碎屑岩以及各种沉积—火山岩。火山岩存在多期次、间歇性喷发的特征,一般至少可以划分为3个喷发期次,沉积岩夹层是其主要喷发间断面,两个沉积夹层之间的火山岩层段是有利储集段带。该区石炭纪古火山机构类型多样,近火山通道火山角砾岩发育,是有利的储集相带。综合古生物化石证据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火山活动时限为早石炭世,该区石炭系地层自下而上应为下石炭统塔木岗组、滴水泉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上石炭统为石钱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特征 火山机构 早石炭世 巴塔玛依内山组 准噶尔盆地东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岩体划分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孔垂显 邱子刚 +2 位作者 卢志远 贾俊飞 常天全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2,共8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火山岩岩体相互叠置、彼此交错、识别难度大,对有效储层预测和油气开发带来极大困难。在"一体一藏"油藏模式的指导下,利用地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地震和开发动态等多种资料,明确了准噶尔盆地东部裂隙式... 准噶尔盆地东部火山岩岩体相互叠置、彼此交错、识别难度大,对有效储层预测和油气开发带来极大困难。在"一体一藏"油藏模式的指导下,利用地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地震和开发动态等多种资料,明确了准噶尔盆地东部裂隙式火山喷发模式和火山喷发期次,在此基础上,根据岩性旋回和地震反射特征划分出6个火山岩岩体和12个岩性段,结合试油结果进一步确定了研究区具有2个主力火山岩储层岩体,其中的单个火山岩储层岩体具有面积广、厚度与规模均较大的特征;火山岩岩体整体向东南方向倾斜,在断裂控制下与上覆沉积地层构成"屋脊"状的断层-地层圈闭油藏。此次研究可为后续的火山岩岩体储层预测和提高油气产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体划分 岩性旋回 电性特征 地震反射特征 石炭系 准噶尔盆地东部
下载PDF
岩性油气藏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准东阜11井区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永波 潘建国 +5 位作者 高建虎 白晓寅 尹路 许多年 陈雪珍 王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98-1608,共11页
随着准噶尔盆地腹部及准东地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也变得复杂,已往古凸起上的断块和低幅度背斜为主的勘探目标变得越来越少,勘探目标转向斜坡区和深凹陷的岩性油气藏成为必然趋势,此类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圈闭幅度较低,砂层厚度... 随着准噶尔盆地腹部及准东地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也变得复杂,已往古凸起上的断块和低幅度背斜为主的勘探目标变得越来越少,勘探目标转向斜坡区和深凹陷的岩性油气藏成为必然趋势,此类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圈闭幅度较低,砂层厚度较小,横向变化快,地震识别、落实评价困难.本文针对地质难点,以准噶尔盆地准东阜11井区岩性油气藏为研究对象,逐步形成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应用效果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利用地质、地震、测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准东阜11井区岩性油气藏特征,建立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开发和自研出了一套适合准噶尔盆地碎屑岩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的技术系列,主要包括精细的井震标定技术、精细的全三维自动追踪技术、断裂识别技术、动态构造演化分析技术、沉积微相分析技术、储层预测技术、流体预测技术及有利目标区块选择评价技术;利用此技术系列对准东地区阜11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J1s)发育的岩性圈闭进行了综合预测,识别了三个可供钻探的断层-岩性圈闭,其沉积微相为扇三角洲前缘的席状砂,圈闭面积在1.75km2~6.1km2之间,砂岩厚度在10m~25m之间,油气检测处于有利位置,累计圈闭面积达12.39km2,从而扩大了该区岩性圈闭识别的数量和精度,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地区 岩性油气藏 地球物理技术 岩性圈闭分布范围
下载PDF
准东低阶煤孔隙特征及对气体传质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磊 汤达祯 +3 位作者 陶树 许浩 李松 孟艳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1-947,共7页
准东以褐煤和长焰煤为主,属于低灰、高挥发分煤;显微组分镜质组占优,惰质组次之,偶见腐泥组分;褐煤惰质组含量远大于长焰煤,且水分含量也高于后者。根据非润湿相的汞侵入毛管获得的孔隙分布和BET模型得出微小孔特征。在此基础上,并对甲... 准东以褐煤和长焰煤为主,属于低灰、高挥发分煤;显微组分镜质组占优,惰质组次之,偶见腐泥组分;褐煤惰质组含量远大于长焰煤,且水分含量也高于后者。根据非润湿相的汞侵入毛管获得的孔隙分布和BET模型得出微小孔特征。在此基础上,并对甲烷在不同尺度孔隙中的传质方式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褐煤以中大孔为主,微小孔发育有限,主要储集空间孔径在0.1-2.0μm;长焰煤以微小孔为主,孔容主要来自微小孔,其单位孔容远小于褐煤。在多级孔隙配置的煤储层中划分出达西流、滑脱流、过渡流和分子扩散4种传质方式。褐煤孔隙连通性好,以达西流、滑脱渗流为主;长焰煤微小孔发育,各级孔隙连通性差,以达西流、过渡流及分子扩散为主。相比较而言,纳米级孔隙中吸附甲烷分子层厚及滑脱效应对长焰煤单孔渗流能力的影响更显著,其将会在气藏开发过程中对增产稳产提供有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低阶煤层气 煤岩孔隙 传质 努森数Kn 滑脱效应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缘侏罗系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46
14
作者 金若时 黄澎涛 +3 位作者 苗培森 冯晓曦 汤超 李光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9-369,共11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资源的重要勘查基地,其中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方向和找矿突破一直是盆地铀资源勘查的难点。以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作为铀矿勘查新思路,对盆地东缘某地区收集的煤田钻孔测井成果开...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资源的重要勘查基地,其中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方向和找矿突破一直是盆地铀资源勘查的难点。以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作为铀矿勘查新思路,对盆地东缘某地区收集的煤田钻孔测井成果开展了综合研究。在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中圈定规模较大且连续的放射性异常,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对大地构造条件、地层—岩相、岩性、古气候与地貌、古水文地质等进行系统研究,择优重点选择煤田铀异常孔进行钻孔验证,发现了具有工业意义的铀矿体,指出了下一步勘查工作的方向,开创了准噶尔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缘 侏罗系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1
15
作者 石昕 王绪龙 +3 位作者 张霞 管树巍 张年富 张朝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1期34-39,共6页
通过对准东和腹部97口钻井的统计分析,从石炭系烃源岩分布、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等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了石炭系的生烃能力。石炭系烃源岩在准东和腹部地区分布广泛,以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为主。下石炭统烃源岩主要... 通过对准东和腹部97口钻井的统计分析,从石炭系烃源岩分布、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等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了石炭系的生烃能力。石炭系烃源岩在准东和腹部地区分布广泛,以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为主。下石炭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滴水泉及五彩湾地区,为还原环境下腐泥—腐殖型好烃源岩,上石炭统主要分布在准东大井、帐北地区及石西、夏盐和五彩湾地区,为弱还原—还原环境下的成熟腐泥—腐殖型较好烃源岩。近几年,陆续发现了石炭系自生自储的油气,石炭系的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石炭系 地球化学特征 准噶尔盆地 还原环境 有机质类型 热演化程度 统计分析 综合评价 生烃能力 地区分布 沉凝灰岩 下石炭统 勘探前景 腹部 腐泥 丰度 油气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演化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倩 江兴歌 +1 位作者 朱建辉 陈拥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4-318,共5页
利用TSM盆地模拟软件,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沉降中心从侏罗纪到新生代存在由南向北迁移,而后又南移的跷跷板过程。南部的吉木萨尔凹陷内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有2个关键... 利用TSM盆地模拟软件,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沉降中心从侏罗纪到新生代存在由南向北迁移,而后又南移的跷跷板过程。南部的吉木萨尔凹陷内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有2个关键的生烃期:侏罗纪末,该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0.6%~1.3%之间,新生代中晚期之后,Ro分布在1%~2%之间;北部五彩湾凹陷内滴水泉组烃源岩的关键生烃期为白垩纪末期,Ro大部分在0.7%~1.5%之间,处于生烃高峰期;北部石钱滩凹陷石钱滩组烃源岩白垩纪末则刚进入生烃门限,演化程度低。另外,生烃强度从层位上看,滴水泉组和巴山组相对较大,可达200 mg/g,而石钱滩组较小,最高只有4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演化 TSM盆地模拟 石炭系 准噶尔盆地东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燕山运动期断裂控藏机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俊榜 李培俊 +1 位作者 胡智 刘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1,共7页
准东地区是准噶尔盆地主要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它在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断裂系统。为查明该地区断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洞悉断裂控藏机理,从研究区已知油气藏解剖入手,对控藏断裂特征进行... 准东地区是准噶尔盆地主要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它在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断裂系统。为查明该地区断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洞悉断裂控藏机理,从研究区已知油气藏解剖入手,对控藏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后指出,准东地区油气藏与断裂相伴而生、关系密切;在研究区众多断裂中,燕山运动期断裂对油气藏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地区成藏条件的空间配置以及成藏期次与构造演化的匹配关系决定了燕山运动期断裂作为油气输导通道的有效性,并控制了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相对于燕山运动期断裂而言,先期(海西运动期、印支运动期)断裂形成过早,烃源岩尚未成熟,后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断裂多造成原生油藏的调整和破坏,均与现今油气藏分布关系不明显,而研究区油气成藏和分布明显受燕山运动期断裂的控制。这一新认识对准东地区今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断裂期次 燕山运动 断裂控藏 输导通道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煤层气成藏因素及勘探目标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得光 罗晓静 +1 位作者 万敏 龚红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9-351,共3页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煤岩的宏观分布、煤阶、煤质和含气性,指出该区煤层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煤层埋深、煤阶、煤质以及保存条件,其中甲烷风化带深度和煤阶是二个关键因素。准东地区煤层气富集区分别为博格达山前、吉木萨尔凹...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煤岩的宏观分布、煤阶、煤质和含气性,指出该区煤层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煤层埋深、煤阶、煤质以及保存条件,其中甲烷风化带深度和煤阶是二个关键因素。准东地区煤层气富集区分别为博格达山前、吉木萨尔凹陷八道湾组和梧桐窝子凹陷西山窑组煤层,博格达山前是准东地区煤层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东部 煤层气 主控因素 甲烷凤化带深度 煤阶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地表火山口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君 郭宏莉 +2 位作者 朱如凯 李文科 毛治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37-40,共4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基底主要是中石炭统的安山岩和玄武岩,近年来在该区发现了多个火山岩油气藏,该区现已成为重要的油气产区。2008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踏勘,共实测地质剖面4条,分别为白碱沟、双井子、金山沟、沙尔布拉...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基底主要是中石炭统的安山岩和玄武岩,近年来在该区发现了多个火山岩油气藏,该区现已成为重要的油气产区。2008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踏勘,共实测地质剖面4条,分别为白碱沟、双井子、金山沟、沙尔布拉克,并确定了火山口的准确位置,文章论述了这些火山口的类型及地表特征。该区火山口划分为放射状火山口、环状火山口和半环状火山口3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火山口分析后,归纳出5种火山口的识别标志:①侵出相珍珠岩;②火山岩岩性、岩相的环带状分布;③硫磺矿沉积;④大面积热液侵染;⑤大规模隐爆角砾岩和堆砌结构。最后讨论了火山口存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口 识别标志 火山岩储层 发现意义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初探 被引量:39
20
作者 蒲仁海 梅志超 唐忠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5-342,共8页
对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内部和顶底界共存在8个不整合面。据此可将侏罗系划分为7个沉积层序,各厚100~300m。每个沉积层序为一个向上变细的沉积成因的异地正旋回,由低位和高位两个体系... 对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内部和顶底界共存在8个不整合面。据此可将侏罗系划分为7个沉积层序,各厚100~300m。每个沉积层序为一个向上变细的沉积成因的异地正旋回,由低位和高位两个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以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展布沉积扇、辫状河、富泥低弯度河、曲流河等相带。高位体系域在现今盆地边界,缺失边缘相粗碎屑沉积,在盆地大面积内由曲流河或沼泽体系组成。不整合面、沉积层序和体系域均受构造升降─静止的多旋回运动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相 层序地层学 沉积层序 侏罗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