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morphological-geological-geophysical signatures of high-flux fluid flows in the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effects on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Zenggui KUANG Yunxin FANG +2 位作者 Jinqiang LIANG Jing'an LU Lei W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914-924,共11页
Marine hydrate reservoi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cused high-flux and distributed low-flux gas hydrate systems according to free gas migration control mechanisms. In focused high-flux hydrate reservoirs, fluids easily b... Marine hydrate reservoi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cused high-flux and distributed low-flux gas hydrate systems according to free gas migration control mechanisms. In focused high-flux hydrate reservoirs, fluids easily break through the pressure of overlying sediments and reach the shallows, creating a series of geomorphological-geological-geophysical anomalies at and near the seafloor. Based on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pre-drilling data in the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PRMB),many anomalies related to the high-flux fluid flow are found, including seafloor mounds with intrusive characteristics, bright spot reflections above the bottom-stimulating reflector(BSR), phase reversals in the superficial layer, and an efficient fluid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fractures and uplifts. The second hydrate drilling expedi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eastern PRMB in 2013 to study these anomalies. The acquired data show that high-flux fluid flow occurred in these sites. Gas hydrate pingoes, bright spot reflection above the BSR, and an efficient fluid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ystem can be used as identification signatures for high-flux fluid migration. The modes of high flux fluid flow are different in deep and shallow sediments during upward migration of fluid. Gas dissolved within migrating water dominates deep fluid migration and upward migration of a separate gas phase dominates the shallow process. This difference in migration models leads to formation of upper and lower concentrated hydrate reservoirs in the drilling area. The discovery of signatures of high-flux fluid flow and their migration modes will help with site selection and reduce risk in gas hydrate dri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Gas hydrate High-flux fluid flow Geomorphological-geological-geophysicalsignatures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气源特征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沙志彬 许振强 +5 位作者 付少英 梁金强 张伟 苏丕波 陆红锋 陆敬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通过钻探,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在5个取心站位目标层段进行了保压取心,获取了水合物岩心释放气样品,同时在13个层段获取了水合物分解气体样品。钻探取心的5个站位都在航次现场选择层段制备了顶空气样品。所... 通过钻探,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在5个取心站位目标层段进行了保压取心,获取了水合物岩心释放气样品,同时在13个层段获取了水合物分解气体样品。钻探取心的5个站位都在航次现场选择层段制备了顶空气样品。所有气体均进行了气体组成与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水合物气体组成以甲烷占绝对优势,甲烷含量96.5%~99.8%;乙烷含量极少,为(175~554)×10^-6,未检测出C2+以上烃类气体。水合物气体甲烷碳-氢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δ13C1 为-68.4‰^-71.2‰,δDC1为-182‰^-184‰,据此判识水合物气体成因类型为生物成因气。水合物气源成因类型与水合物产出形态没有直接关系,多种产出类型的水合物可能与储层发育及形态特征有密切联系。主要气源位于1000m以内的浅地层中,主要以侧向运移方式运移至稳定域有利部位形成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气源 成因类型 生物气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结果及其成藏要素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沙志彬 梁金强 +3 位作者 苏丕波 张光学 陆敬安 王静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天然气水合物被普遍认为将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尚未开发的储量巨大的一种新能源。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从1999年起,在南海北部陆坡进行了多年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地质综合调查... 天然气水合物被普遍认为将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尚未开发的储量巨大的一种新能源。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从1999年起,在南海北部陆坡进行了多年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地质综合调查,获取了大量与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有关的各种地质信息,并分别于2007年在神狐海域和2013年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实施钻探,均成功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特别是2013年度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的钻探航次中,获取了高纯度、多种产状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以上调查及钻探成果,证实了我国南海存在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简称水合物)资源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2013年的主要钻探结果。本研究在钻前,将2013年钻区的水合物成藏条件与对世界上多个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区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源条件、稳定条件、气体运移条件和储集条件是该钻区水合物成藏的最重要控制因素(成藏要素)。经过分析该区这些要素的特征,预测本区应发育渗漏型水合物。2013年钻探结果揭示该区同时存在分散型和渗漏型水合物,说明控制该区水合物形成和分布的因素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东部 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要素 钻探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地质模式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丕波 沙志彬 +2 位作者 常少英 梁金强 付少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68,共7页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是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为明确该区水合物的成藏地质特征,针对两种不同地质构造单元(调查A区与B区)水合物的赋存特征,分别选取典型地震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岩石物性...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是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为明确该区水合物的成藏地质特征,针对两种不同地质构造单元(调查A区与B区)水合物的赋存特征,分别选取典型地震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岩石物性、地热和地球化学等参数分析,应用盆地模拟技术,研究了该区水合物的成藏地质模式。结果表明:①调查A区中深部断裂发育,气源岩热演化程度较低,热解气源有限,而浅部生物气气源条件充足,浅部先期形成的生物气与深部通过断裂垂向运移上来的热解气混合在一起,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侧向运聚至水合物稳定域,形成以生物气为主的混合气源水合物藏;②调查B区新生代厚度较薄,沉积物有限,所生成的生物气不足以聚集成藏,水合物藏主要为来自邻近凹陷区的深部热解气通过断裂运聚至水合物稳定域内成藏;③相对而言,调查A区气源更为充足,稳定域厚度更大,运移通道更好,是未来水合物勘探更为有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东部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模式 盆地模拟 BSR 气源 生物气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地球物理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梁劲 王静丽 +3 位作者 杨承志 康冬菊 陆敬安 梁金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为了弄清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为何存在渗漏型和扩散型两种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类型以及其间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何区别,根据钻井资料和区域地质条件,对该区地震和测井资料进行了精细分析,总结了不同水合物沉积地层的地球物理特征... 为了弄清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为何存在渗漏型和扩散型两种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类型以及其间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何区别,根据钻井资料和区域地质条件,对该区地震和测井资料进行了精细分析,总结了不同水合物沉积地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和构造特征。结果表明:(1)含水合物层的测井曲线具有高电阻率、高声波速度、高中子孔隙度、低补偿密度和低自然伽马值的"三高两低"的异常特征;(2)含水合物层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具有似海底反射(BSR)、振幅空白带、BSR与地层斜交及眼球状结构等特征;(3)当地震剖面上存在模糊、杂乱反射且BSR之下气烟囱发育、BSR之上有断裂通道时,通道内容易形成渗漏型水合物矿体,而BSR上面连续性较好的振幅空白带所反映的沉积地层则是扩散型水合物矿藏的主要储集层;(4)渗漏型水合物矿藏上、下两层水合物的物性特征存在着显著区别,下层水合物碳氢气体浓度较高,在断层通道内高度聚集形成块状水合物,上层水合物碳氢气体浓度下降,分布范围较广;(5)扩散型水合物由于气体容积扩散导致气体浓度下降,分布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东部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含水合物地层 地球物理特征 测井响应 地震反射 碳氢气体浓度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深层储层评价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以陆丰13-1油田古近系恩平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罗东红 刘伟新 +3 位作者 戴宗 王志章 曹思远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0,共5页
以陆丰13-1油田恩平组储层为例,基于HHT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内构建了深层储层沉积模式,结合地震反演、井控地层切片和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开展了沉积微相空间展布预测和演化规律等地震沉积学研究,较好地解决了深层... 以陆丰13-1油田恩平组储层为例,基于HHT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内构建了深层储层沉积模式,结合地震反演、井控地层切片和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开展了沉积微相空间展布预测和演化规律等地震沉积学研究,较好地解决了深层储层沉积环境复杂、砂体小层对比困难所造成的储层横向展布预测难题。基于以上研究成果,2013年在陆丰13-1油田深层实施了两口调整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东部) 陆丰13-1油田 深层储层评价 HHT高分辨率处理 地震沉积学 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沉积微相 调整井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渐-中新世古气候及物源特征:以阳江东凹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于海洋 索艳慧 +9 位作者 杜晓东 白海军 占华旺 周洁 李玺瑶 王光增 刘泽 刘博 郭玲莉 李三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3,I0001-I0005,共16页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处于太平洋构造域与新特提斯构造域交汇处,地球动力学背景、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对于盆地物源特征和物源区古气候演化方面研究比较薄弱。选取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A钻井岩心中的珠海组-韩江组砂泥岩样品,对其进行地球化...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处于太平洋构造域与新特提斯构造域交汇处,地球动力学背景、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对于盆地物源特征和物源区古气候演化方面研究比较薄弱。选取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A钻井岩心中的珠海组-韩江组砂泥岩样品,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的配分模式,有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与花岗岩相似;Al_2O_3/TiO_2、F1-F2、La/Th-Hf和Co/Th-La/Sc判别图解表明源岩以长英质为主,并有镁铁质岩石的混入;Al_2O_3/TiO_2、Cr/Zr和Th/Sc值也体现出长英质成分为主的物源特征;(Fe_2O_3+MgO)-TiO_2、Th-Co-Zr/10和Th-Sc-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大部分样品落在大陆岛弧和主动大陆边缘区域,综合研究表明源区岩石特征与中国东南沿海大面积发育的岩浆岩极为相似。化学蚀变指数(CIA)、化学风化指数(CIW)、斜长石蚀变指数(PIA)等指标以及Mg/Ca值,指示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物源区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对应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环境,且从早到晚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阳江东凹 物源 古气候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多期走滑构造与叠合型拉分盆地:以阳江东凹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欣颖 吴静 +9 位作者 朱定伟 索艳慧 周洁 王鹏程 王光增 刘泽 刘博 郭玲莉 朱俊江 李三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9,共14页
珠江口盆地的成盆机制和构造演化过程探讨是该地区烃源岩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阳江东凹为例,通过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整体上确定了研究区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和展布框架,明确了区域构造运... 珠江口盆地的成盆机制和构造演化过程探讨是该地区烃源岩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阳江东凹为例,通过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整体上确定了研究区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和展布框架,明确了区域构造运动与走滑断裂的成因联系;并将整体划分成局部,聚焦于阳江东凹古近纪盆地构造演化阶段逐步分解与精细检验,对珠江口盆地的成盆机制、发育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分阶段解剖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文三段沉积期NW-SE向伸展,文二段沉积期南北向区域拉张作用下NE走向断裂右行右阶走滑拉分和文一段-恩平组沉积期NWW向走滑断裂左行左阶拉分。由于三个阶段受到不同的区域构造运动影响,各阶段盆地的打开方式和断裂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同时,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同时期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转变一一对应,控制了沉积-沉降中心的分布,据此本文提出珠江口盆地的裂解模式是多期走滑构造控制的"叠合型"拉分盆地的新认识,研究区整体表现为三期构造叠合型盆地,盆地的构造叠合机制与洼陷的生烃排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阳江东凹 三阶段演化 走滑拉分 叠合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碳酸盐岩品质因子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汪瑞良 曾驿 +3 位作者 刘军 袁立忠 曹均 周小康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4,共4页
利用先进的岩石物理实验设备,对珠江口盆地东部碳酸盐岩品质因子进行了测试与分析,获得了研究区碳酸盐岩岩样纵、横波品质因子与孔隙度、密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岩样含不同流体纵、横波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不仅对该地... 利用先进的岩石物理实验设备,对珠江口盆地东部碳酸盐岩品质因子进行了测试与分析,获得了研究区碳酸盐岩岩样纵、横波品质因子与孔隙度、密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岩样含不同流体纵、横波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不仅对该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也为开展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及含油气性检测方法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东部 碳酸盐岩 品质因子 变化规律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东部地区断控成藏条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军 彭光荣 +7 位作者 朱定伟 吴静 张志伟 杜晓东 汪晓萌 柳琼瑶 李三忠 索艳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30,共8页
阳江凹陷东部地区是近年来珠江口盆地(东部)的热点探区,过去四十余年受限于钻井数量、地震资料品质和覆盖范围,缺少对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的系统解剖。本文在覆盖全区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对阳江凹陷东部的断裂系统进行解剖,并探... 阳江凹陷东部地区是近年来珠江口盆地(东部)的热点探区,过去四十余年受限于钻井数量、地震资料品质和覆盖范围,缺少对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的系统解剖。本文在覆盖全区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对阳江凹陷东部的断裂系统进行解剖,并探讨断裂对沉积充填、烃源展布、圈闭发育、油气运聚与保存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阳江凹陷东部的断陷格局具有典型的古近系和新近系上下双层结构,组成断裂可分为裂陷期断裂系统、拗陷期断裂系统和长期活动断裂系统。阳江凹陷东部的洼陷结构受长期活动断裂和裂陷期断裂共同控制,断裂的差异活动控制了沉积体系特别是辫状河三角洲和半深湖相烃源岩的展布。三套断裂系统历经三期构造演化过程,控制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圈闭,主导了阳江凹陷东部主要圈闭的形成与分布。此外,断裂还控制油气运移和保存条件的差异性:一级和二级油源断裂主导了新近纪油气的垂向运移;NW向张扭断裂侧向封堵能力强,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阳江东凹 断裂系统 成藏机制 新生代 断裂控藏
下载PDF
多期走滑拉分盆地的沉积响应: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晓倩 刘军 +8 位作者 朱定伟 李三忠 李颖薇 索艳慧 周洁 李玺瑶 王光增 王鹏程 刘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8,共15页
南海北部陆缘位于太平洋和新特提斯两大构造域之间,其形成与演化受到多期多向构造叠加作用,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陆缘的重要构造单元。自新生代早期珠琼运动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俯冲在珠江口盆地形成两期强烈的走滑拉分作用,... 南海北部陆缘位于太平洋和新特提斯两大构造域之间,其形成与演化受到多期多向构造叠加作用,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陆缘的重要构造单元。自新生代早期珠琼运动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俯冲在珠江口盆地形成两期强烈的走滑拉分作用,从而导致早期弥散状地堑与后两期拉分盆地的三层盆地叠合现象。本文在综合珠江口盆地的地质、构造物理和数值模拟、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珠江口盆地区域沉积作用对构造的响应过程;并基于其内部次级构造单元阳江东凹的地震剖面资料解剖,进一步检验珠江口盆地地堑式伸展、两期走滑拉分作用对沉积盆地的沉积相空间展布、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珠琼运动一幕(~47.8 Ma)伴生的NE向走滑运动控制盆地发育规模较小的辫状三角洲沉积,珠琼运动二幕(~38Ma)伴生的NWW向走滑运动控制三角洲轴向并导致三角洲沉积范围扩大,白云运动(~23 Ma)时期的沉积展布不受NE向走滑断层控制、但三角洲轴向仍与NW-NWW向断裂体系相关;在上述多期构造运动过程中,盆地沉积沉降中心往南迁移,逐渐奠定了三角洲沉积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珠江口盆地 阳江东凹 走滑拉分 沉积响应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运动的断裂响应研究:以阳江东凹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向涛 彭光荣 +7 位作者 王光增 刘欣颖 赵利 杨悦 占华旺 于海洋 马晓倩 李三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1-175,共15页
惠州运动是最近确定的发生于珠江口盆地早、晚文昌过渡期的构造运动,以珠一坳陷对其响应最为典型。然而,这一运动是否波及珠江口盆地其他坳陷,以及它们的响应特征如何并不清楚。本文以珠三坳陷阳江东凹断裂体系为突破口,首先对其几何学... 惠州运动是最近确定的发生于珠江口盆地早、晚文昌过渡期的构造运动,以珠一坳陷对其响应最为典型。然而,这一运动是否波及珠江口盆地其他坳陷,以及它们的响应特征如何并不清楚。本文以珠三坳陷阳江东凹断裂体系为突破口,首先对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然后从断裂体系的优势方位、组合样式、活动和迁移规律等角度对珠江口盆地对惠州运动的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阳江东凹古近系主要发育NE-NEE和E-W-NWW两组不同级别的断裂,这些断裂的发育演化主要受先存构造和区域构造运动两种因素控制。其中,先存构造主要影响主断裂带的优势发育部位、排列方式和整体走向等要素,可为这些断裂沿线后期构造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而区域构造运动则导致该区优势断裂体系发生转换。对于阳江东凹而言,正是阳江—一统断裂前新生界左阶分支的左旋复活,才导致惠州运动后其内部形成了一系列小型走滑拉分盆地;虽然阳江东凹古近系断裂体系仍保留其前新生代先存构造的基本特征,如方位和组合样式等,但与珠一坳陷一致,惠州运动前后,其优势断裂体系也由早文昌沉积期的NE-NEE向张性断裂向晚文昌沉积期的近E-W-NWW向张扭性断裂转换,断裂活动强度也由南往北、由西向东发生了迁移和转换。珠江口盆地古近系断裂体系对惠州运动的统一响应说明惠州运动为南海北部影响广泛的构造运动,珠江口盆地不同坳陷对惠州运动的响应特征研究可为其内部各坳陷孤立发育的文昌组的跨盆对比提供构造依据,同时对于破解阳江东凹油气勘探困局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运动 断裂体系 文昌组 阳江东凹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新生代岩浆活动特征与期次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阳东 林鹤鸣 +5 位作者 刘培 贾培蒙 张志伟 徐川 姚佳利 汪晓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根据阳江东凹邻区的录井及岩矿等资料,通过对阳江东凹的地震反射、地层关系及地层厚度等特征的分析,系统划分阳江东凹新生代的岩浆岩体类型及期次,并探讨其岩浆活动与南海区域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阳江东凹新生代岩浆岩体分为... 根据阳江东凹邻区的录井及岩矿等资料,通过对阳江东凹的地震反射、地层关系及地层厚度等特征的分析,系统划分阳江东凹新生代的岩浆岩体类型及期次,并探讨其岩浆活动与南海区域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阳江东凹新生代岩浆岩体分为侵入岩体与火山岩体两种类型,前者主要分布在东部洼陷内,后者主要发育于南部洼陷边部及周缘隆起区;岩浆活动可划分为文昌期、恩平期及珠江-粤海期,并受区域构造运动制约。珠琼运动两幕裂陷控制文昌期、恩平期的岩浆侵入活动,而裂陷后期的白云运动和东沙运动则控制盆地NWW向的断裂活动,从而影响珠江-粤海期的火山喷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阳江东凹 岩浆活动 地震响应 构造运动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成盆-成烃-成藏:代序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阳东 张向涛 +2 位作者 彭光荣 李三忠 索艳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珠江口盆地位于太平洋俯冲的东部动力系统、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碰撞或新特提斯洋俯冲的西部动力系统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因此其构造成因及南海海盆打开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且构造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群的油气成藏有何作用也不甚清晰... 珠江口盆地位于太平洋俯冲的东部动力系统、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碰撞或新特提斯洋俯冲的西部动力系统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因此其构造成因及南海海盆打开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且构造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群的油气成藏有何作用也不甚清晰。本专辑以珠江口盆地为例,特别是以阳江东凹为精细解剖区,结合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的研究成果,展开了以下问题讨论:(1)珠江口盆地成盆机制:是单一裂陷、多幕伸展、单次伸展-走滑,还是多幕叠合走滑模式?(2)盆地的成盆机制与洼陷的生排烃、油气成藏相关性,尤其是古近系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与资源潜力如何?不同幕次的构造转换对"源-汇"体系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等;(3)南海海盆的打开方式和动力学机制探讨: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有关的挤出-逃逸模式、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弧后伸展模式、深部构造有关的地幔柱模式、与古南海俯冲有关的俯冲拖曳模式,还是右行右阶拉分模式?(4)中国东部近海盆地共性探讨:珠江口盆地的成盆、成藏、成烃机制是否与渤海湾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具有相似性?研究结果揭示,多期走滑拉分作用对珠江口盆地形成及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也影响了南海及其周边盆地群的裂解和洋盆打开过程,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太平洋俯冲动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阳江东凹 南海打开 走滑拉分盆地 太平洋动力系统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地质特征、成藏规律及下一步勘探策略 被引量:158
15
作者 施和生 何敏 +4 位作者 张丽丽 余秋华 庞雄 钟志洪 刘丽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22,共12页
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区域上先断后坳的构造演化造就了盆地的双层结构,先陆后海的沉积序列形成了盆地的多类型沉积相组合,地壳厚度向南逐渐减薄造成了几个坳陷带热演化的不均衡。在这种独特的地质背景下,多期成盆结构发育多套烃源岩,... 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区域上先断后坳的构造演化造就了盆地的双层结构,先陆后海的沉积序列形成了盆地的多类型沉积相组合,地壳厚度向南逐渐减薄造成了几个坳陷带热演化的不均衡。在这种独特的地质背景下,多期成盆结构发育多套烃源岩,断坳叠置复合盆地发育陆、海相两大套储盖组合,多期构造活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式圈闭,油气围绕富生烃凹(洼)陷呈"北油南气"分布,并在二级构造带上复式聚集。综合研究认为,富生烃凹(洼)陷控制该地区的油气分布,烃源岩及其热演化的差异性造成了油气分布的分带性,复合输导体系和晚期构造活动控制了油气的复式聚集。基于油气的分布特征和成藏规律,提出该地区下一步勘探策略:对于已证实的富生烃凹(洼)陷,要坚持以复式油气勘探理念为指导,实现二级构造带立体饱和式勘探;对于潜在的富生烃凹(洼)陷,要从区域地质研究入手,系统评价其油气资源量,优选二级构造带,实现新区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东部) 油气地质特征 油气成藏规律 复式油气聚集 立体饱和式勘探 新区突破
下载PDF
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9
16
作者 舒誉 施和生 +2 位作者 杜家元 雷永昌 张向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2,共6页
油气成藏特征精细解剖认为,以陆相断陷沉积为主的珠江口盆地(东部)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为近源成藏,主要分布在富烃洼陷周围古近系控制的二级构造带上,不同二级构造带不同层位之间储集性能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珠江口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经... 油气成藏特征精细解剖认为,以陆相断陷沉积为主的珠江口盆地(东部)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为近源成藏,主要分布在富烃洼陷周围古近系控制的二级构造带上,不同二级构造带不同层位之间储集性能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珠江口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经历断陷及断拗转换的复杂构造演化过程,不同时期沉积充填差异性大(文昌组富泥少砂,恩平组和珠海组砂多泥少),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强,因此输导体系和储盖组合是该区古近系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应围绕富烃洼陷周围的二级构造带展开勘探,并以寻找优势运移路径上的优质相带为重点推动古近系勘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东部) 珠一坳陷 古近系 油气成藏特征 勘探方向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域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杜家元 施和生 +3 位作者 丁琳 陈维涛 罗明 龙更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6,55,共8页
近源多变的陆相沉积、物源丰富的古珠江三角洲沉积、礁滩发育的碳酸盐岩沉积、扇体发育的深海沉积等四大沉积体系以及频繁的海(湖)平面升降与多期次构造活动,共同构成了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层岩性圈闭优势发育的地质背景。在对上述地质... 近源多变的陆相沉积、物源丰富的古珠江三角洲沉积、礁滩发育的碳酸盐岩沉积、扇体发育的深海沉积等四大沉积体系以及频繁的海(湖)平面升降与多期次构造活动,共同构成了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层岩性圈闭优势发育的地质背景。在对上述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珠江口盆地(东部)发育古珠江三角洲前缘、古珠江三角洲与古韩江三角洲交互区、古珠江三角洲与碳酸盐岩交互区、生物礁滩发育区、深水扇与斜坡扇发育区等有利区带,分析了该地区上构造层地层岩性圈闭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总结出了该地区上构造层地层岩性圈闭成藏的四大优势条件,并在富烃凹陷油气分布范围内划分出了6个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域,揭示出了该地区具有巨大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东部) 地层岩性圈闭 地质背景 分布规律 勘探有利区域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资源动态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何敏 黄玉平 +5 位作者 朱俊章 龙祖烈 申俊 杨娇 郑洁 杨学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共11页
珠江口盆地东部经历了30多年的油气勘探和四轮油气资源评价,历轮评价的方法和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必要开展油气资源的动态评价。按照国际通行的资源概念,以预测油气地质资源量和剩余地质资源量作为评价工作的主线,综合应用盆地模拟法... 珠江口盆地东部经历了30多年的油气勘探和四轮油气资源评价,历轮评价的方法和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必要开展油气资源的动态评价。按照国际通行的资源概念,以预测油气地质资源量和剩余地质资源量作为评价工作的主线,综合应用盆地模拟法、油田规模序列法和圈闭法进行了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资源评价,并从评价单元、构造单元、层系、埋深、油品、水深、储层物性等方面分析了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资源丰富,石油总地质资源量约64×108t,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27×1011m3;油气总探明率低,总石油探明率为12.86%,总天然气探明率为7.11%,勘探潜力大;油气地质资源分布不均,整体呈现北油南气的分布格局,其中石油地质资源主要分布于新近系和古近系,以浅层、中深层为主,浅水区多于深水区,以中轻质油为主,在中高渗储层中分布居多,而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主要分布于古近系和新近系,以中深层和浅层为主,深水区占绝对优势,低渗—中高渗储层均有分布。本文综合法获得的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资源的动态评价结果及分布特征,可为该地区勘探评价和勘探方向优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东部 油气资源评价 评价方法 评价单元 分布特征 油气地质资源量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预探井失利原因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为彪 易浩 +5 位作者 钟辉 牛胜利 徐徽 冯轩 陈玲玲 郑洁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7,共10页
为了探究影响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勘探成效的因素,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工作,对该区所有失利预探井的失利原因进行了整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造成预探井失利的因素按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运聚匹配条件、圈闭条件、储层条件、烃源条件、盖... 为了探究影响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勘探成效的因素,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工作,对该区所有失利预探井的失利原因进行了整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造成预探井失利的因素按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运聚匹配条件、圈闭条件、储层条件、烃源条件、盖层条件和保存条件;从水深、含油层系和圈闭类型3个角度对预探井的失利原因进行了分类分析,表明不同类别预探井的失利原因既存在共性也存在特性。共性:运聚匹配条件是造成预探井失利最多的因素,主要是运移指向和运移通道问题;其次是圈闭条件,主要是构造圈闭形态不落实和断层封堵问题;盖层和保存条件造成失利的情况较少。特性:深水区、深层、古潜山、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及复合圈闭因储层条件而失利的情况比较突出,浅水区烃源和盖层问题占有一定的比例,断控圈闭因断层封堵差而失利的情况较多,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的落实存在较大的风险等。在下一步勘探工作中,要强化运聚匹配条件和圈闭条件研究,对不同类别的目标,还应重点关注其突出的风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研究,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 预探井 失利原因 运聚匹配 圈闭条件 储层条件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探明储量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为彪 钟辉 +2 位作者 郑洁 夏弋峻 邹清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101,共8页
珠江口盆地(东部)已有39年的勘探历史,其储量发现过程既有自身的特性,又有与其他盆地类似的共性。影响其储量发现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包括盆地类型、油气地质特征和特殊的海域勘探环境。外在因素包括勘探所处... 珠江口盆地(东部)已有39年的勘探历史,其储量发现过程既有自身的特性,又有与其他盆地类似的共性。影响其储量发现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包括盆地类型、油气地质特征和特殊的海域勘探环境。外在因素包括勘探所处阶段、勘探投入和理论技术。从研究区的油气地质特征、勘探历史和现状出发,考虑影响研究区储量发现的各种因素,通过模型研究与对比分析,建立了研究区储量发展趋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充足勘探投入和理论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研究区的勘探生命历程分为早期阶段(1977—2032年,探明速度小于0.7%)、高峰阶段(2033—2081年,探明速度大于0.7%)和萎缩阶段(2082年以后,探明速度小于0.7%)。早期阶段结束时,探明程度约为20%,高峰阶段结束时,探明程度约为57%,储量发现峰值年度为2055年左右,届时探明程度约37%。目前,研究区处于早期阶段末期,年探明储量增长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东部) 探明储量 影响因素 基值变化趋势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