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 under Different Patterns of Land Use in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1
作者 Jinmei ZHAO Degang ZHANG Changzhong LI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7期63-66,86,共5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Tianzhu alpine region of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and four land use patterns were se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Tianzhu alpine region of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and four land use patterns were selected,namely,natural grassland,rehabilitated land,oats land and perennial grassland. As time went by,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mpose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power and permeability. The soil bulk density was rehabilitated land(1. 104 g/cm3) > perennial grassland(1.061g/cm3) > oats land(1.011 g/cm3) > natural grassland(0. 781 g/cm3) ; the soil overall porosity was natural grassland(68.196%) > oats land(60.606%) > perennial grassland(58. 93%) > rehabilitated land(57. 5%) ; the natural grassland had the most water holding capacity power and soil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681. 966 t/hm 2 and 3. 02 mm/min) ,while the rehabilitated land had the least(575. 005 t/hm 2 and 1. 004 mm/min) . In terms of soil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the natural grassland was the best out of these four use patterns while the rehabilitated land was the worst pattern. In other words,both oats land and perennial grassland had better water holding capacity power and permeability than the rehabilitated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SOIL PERMEABILITY LAND
下载PDF
Climate response and radial growth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Qilian Mountains
2
作者 Liang Jiao ChangLiang Qi +2 位作者 RuHong Xue Ke Chen XiaoPing Li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1年第6期496-509,共14页
In order to test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and the radial growth of trees is affected by altitude,altitude variability and time stability of climate-influenced radial growth of a dominant conifer,Chines... In order to test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and the radial growth of trees is affected by altitude,altitude variability and time stability of climate-influenced radial growth of a dominant conifer,Chinese pine(Pinus tabulaeformis),in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were studied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 using dendrochronology.Results show that 1)droughts at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of last year and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growing season of the current year wer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for the radial growth of Chinese pine at two altitude gradients;this was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ies and climate factors.2)The sensitivity of the radial growth of trees to climate change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was affected more by drought stress at a lower altitude.3)An unstable divergence response was observed in the radial growth at the two altitudes,in response to controlling climatic factors;this observation was based on the mov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growth/climate relationships,and the aggravation of drought stress caused b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as the main reason.4)The growth rate of Chinese pine at the two altitudes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as measured by basal area increment(BAI)modeling.Future temperature rises may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patterns of trees to climate change at different altitude grad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altitude effect drought stress divergence response Pinus tabulaeformis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植被/土壤磷素特征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
3
作者 李亚娟 瞿丹 +4 位作者 高亚君 达朝玲 鱼小军 史志翯 徐晶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381-7389,共9页
磷素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持元素,高寒草甸退化导致较为严重的生态和生产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变化。为揭示高寒草甸退化中土壤磷素特征及其对植被特征的效应,以东祁连山轻度(LD)、中度(MD)、重度退化(SD)高寒草... 磷素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持元素,高寒草甸退化导致较为严重的生态和生产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变化。为揭示高寒草甸退化中土壤磷素特征及其对植被特征的效应,以东祁连山轻度(LD)、中度(MD)、重度退化(SD)高寒草甸退化阶段为研究对象,以多年围封高寒草甸(FG)为对照,在春季和夏季分别对不同高寒草甸阶段样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等磷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夏季植被地上生物量和磷素含量等植被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祁连山高寒草甸退化导致植被地上生物量和磷含量急剧下降,重度退化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干重仅是围封草地的35.93%,退化高寒草甸地上部磷含量仅为围封草地的60%,且不同退化阶段地上部磷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退化导致高寒草甸表层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升高,相比FG,土壤有效磷含量春季LD、MD和SD分别升高了16.67%、36.67%和3.33%,夏季分别升高了4.35%、26.09%和4.35%,且有效磷含量具有夏季低于春季的季节差异性。退化导致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明显降低,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围封草地夏季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春季。牧草干重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但牧草磷含量与土壤磷素特征指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表明土壤磷素特征并不是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磷含量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退化 植被磷 土壤磷 植物生物量 东祁连山
下载PDF
基于微波辐射计资料的祁连山东段大气水汽和液态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把黎 奚立宗 +3 位作者 蔡迪花 庞朝云 张鑫海 尹春 《干旱气象》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干旱风险升高,而对气候变化高敏感的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利用甘肃永登国家气象观测站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 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干旱风险升高,而对气候变化高敏感的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利用甘肃永登国家气象观测站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祁连山东段大气水汽和液态水的时空分布及不同性质降水前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受大气环流、地形、边界层及局地和区域天气气候条件等多因素影响,祁连山东段98%以上的水汽集中在6.0 km以下,大气水汽密度随高度下降,液态水含量则随高度先增后减。降水天气背景下,水汽密度及液态水含量明显增大,且液态水含量最大值出现高度有所降低。(2)水汽及液态水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大气可降水量远大于冬季,夏季液态水垂直伸展高度及最大值出现高度均大于冬季。(3)水汽及液态水日变化明显,且存在季节差异。水汽日峰值出现在下午至傍晚,谷值出现在清晨至中午;夏半年峰值及谷值出现时间较冬半年迟,且峰谷值变化幅度更大。液态水垂直伸展高度白天高于夜间,且夏半年垂直分布较冬半年深厚。(4)大气可降水量存在10~20 d和8 d左右的主周期,夏、秋季4~7 d和21~32 d的周期变化也比较明显。(5)不同类型降水前水汽及液态水均存在跃增现象,但跃增量、跃增时间及高度存在差异。其中,7—8月积层混合云降水前跃增时间最早,积云降水前跃增量最大、跃增高度最高,而暖云降水前跃增高度明显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汽 大气液态水 祁连山东段 时空分布 微波辐射计
下载PDF
海拔对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灌草多样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转桃 徐先英 +1 位作者 赵鹏 罗永忠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6,共8页
为揭示海拔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以祁连山东段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5个海拔梯度下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植... 为揭示海拔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以祁连山东段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5个海拔梯度下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植物共有79种,隶属于24科50属;其中,灌木植物有19种,蔷薇科(Rosaceae)种类最多;草本植物有60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种类最多。重要值分析结果显示:灌木层优势种为银露梅[Dasiphora glabra(G. Lodd.) Soják]、小叶金露梅[D.parvifolia(Fisch. ex Lehm.) Juz.]、金露梅[D.fruticosa(Linn.) Rydb.]和山生柳(Salix oritrepha Schneid.),草本层优势种主要为薹草(Carex spp.)和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Linn.) Gray]。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符合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的“中间高度膨胀”理论;灌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分别呈显著(P<0.05)正相关和负相关,而草本植物的各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均无显著(P>0.05)相关性。S?rensen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相邻海拔梯度林地间的相似性逐渐降低,并且海拔梯度跨度越大,林地间的相似性越低。综合分析表明: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受海拔影响显著,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受海拔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祁连山东段 林下灌草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6
作者 樊宇航 赵锦梅 +2 位作者 杨晓霞 张碧艳 王婧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讨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以及“肥岛”效应,验证高寒灌丛“肥岛”发育的物种效应。【方法】选取了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硬叶柳(Salix sclerophylla)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3种高寒灌丛,对灌丛水... 【目的】探讨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以及“肥岛”效应,验证高寒灌丛“肥岛”发育的物种效应。【方法】选取了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硬叶柳(Salix sclerophylla)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3种高寒灌丛,对灌丛水平方向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高寒灌丛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SOC分布特征:3种灌丛SOC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均呈现出由根部经冠下向灌丛间地处逐渐递减的趋势;垂直分布来看,3种灌丛SOC含量总体呈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不同种类灌丛作用深度也不同。TN分布特征:在水平方向上,3种灌丛TN含量在表层(0~20 cm)呈现出根部高于灌丛间地的现象;在土壤的垂直剖面,3种灌丛土壤TN含量的规律同SOC的变化趋势一致。TP分布特征:除山生柳灌丛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由内向外逐渐增加的趋势外,硬叶柳以及绣线菊无明显规律;山生柳灌丛土壤TP含量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硬叶柳和绣线菊各土层之间TP含量变化并不大。富集率总体表现为山生柳>绣线菊>硬叶柳。【结论】研究区高寒灌丛“肥岛”的发育具有物种效应,山生柳灌丛“肥岛”更深更广,灌丛土壤对于养分的聚集高于其他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肥岛”效应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山生柳灌丛种群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张碧艳 赵锦梅 +2 位作者 杨晓霞 王婧楠 樊宇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65-172,共8页
【目的】明晰祁连山东段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空间分布类型和株高、基径、枝条数、叶面积以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状况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山生柳灌丛的个体特征及其... 【目的】明晰祁连山东段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空间分布类型和株高、基径、枝条数、叶面积以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状况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山生柳灌丛的个体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祁连山东段山生柳种群空间分布表现为聚集型分布。株高与总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枝条数与总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毛管孔隙呈显著正相关;叶面积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最大持水量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山生柳灌丛7个环境因子的变异系数在0.01~0.15,土壤有机质和毛管孔隙变化幅度较大,其次为土壤含水量和容重,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变化幅度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是影响该地区山生柳灌丛分布的主导因素,其次是土壤持水能力,而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研究区灌丛分布的主要因素,对研究区内灌丛生态系统和高寒区植物多样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生柳 空间分布格局 土壤性状 相关关系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东祁连山阴坡高寒灌丛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研究
8
作者 杨彪生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2期37-39,68,共4页
为探寻坡向对灌丛和草地生长的影响及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分布规律,以东祁连山阴坡高寒灌丛、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6—9月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高寒灌丛植被多样性变化指数为7月(0.031)<8月(0.037)<6月(... 为探寻坡向对灌丛和草地生长的影响及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分布规律,以东祁连山阴坡高寒灌丛、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6—9月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高寒灌丛植被多样性变化指数为7月(0.031)<8月(0.037)<6月(0.042)<9月(0.043),均匀度指数为7月(0.027)<8月(0.034)<6月(0.038)<9月(0.047),丰富度指数为9月(0.339)<7月(0.399)<8月(0.420)<6月(0.439),且在同一时间段3种植被多样性指数为头花杜鹃>千里香杜鹃>绣线菊;高寒草本植被多样性指数为9月(6.133)<7月(6.158)<8月(6.336)<6月(6.599),均匀度指数9月(5.582)<7月(5.605)<8月(5.767)<6月(9.520),丰富度指数6月(0.206)<8月(0.410)<7月(0.418)<9月(0.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物种多样性 高寒灌丛 高寒草地 阴坡
下载PDF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83
9
作者 柳小妮 孙九林 +2 位作者 张德罡 蒲小鹏 徐广平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1-11,共11页
采用样方法对东祁连山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对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群落生产力进行了分析,并运用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研究了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共有植物种13科27属40多种,从未退化-... 采用样方法对东祁连山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对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群落生产力进行了分析,并运用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研究了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共有植物种13科27属40多种,从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优势种分别为线叶嵩草+禾草、线叶嵩草+珠芽蓼、珠芽蓼+线叶嵩草、珠芽蓼+杂类草、平车前+杂类草。2)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总盖度降低,优良牧草生物量减少,而毒杂草的比例逐渐上升,草地质量下降;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明显降低,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分布在各层的植物根量越来越少,地下根系具有浅层化特点。3)高寒草甸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基本上与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与生态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中度退化阶段最高,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重度退化阶段最高,群落多样性更多地受均匀度的影响。4)随退化程度的加剧,样方内微生境或资源异质性减小,样方间异质性增大,从而导致β多样性增加;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替代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重度退化-极度退化>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高寒草甸 物种多样性 草地质量
下载PDF
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丁玲玲 祁彪 +2 位作者 尚占环 龙瑞军 周启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04-2111,共8页
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培养与观察、测定,对青藏高原东祁连山6种不同的高寒草地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生态分布、季节动态的特征,以及与相关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寒草地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类群组成... 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培养与观察、测定,对青藏高原东祁连山6种不同的高寒草地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生态分布、季节动态的特征,以及与相关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寒草地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类群组成比例均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总体表现为5月(牧草返青不久)数量最高,7月中旬有所下降,11月份的数量最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在表土层(0~10cm)居多。土壤微生物总数与土壤全N相关极显著,与土壤有机C、土壤微生物量氮(Nmic)和地下植物生物量的线性相关显著,而与土壤C/N比值和土壤微生物量碳(Cmic)之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高寒草地型 土壤微生物 数量特征
下载PDF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主要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48
11
作者 赵云 陈伟 +2 位作者 李春鸣 陈建纲 张德罡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5,共6页
对东祁连山金强河河谷轻度、中度、重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全磷、全氮、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0-2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不断下降,全磷含量呈... 对东祁连山金强河河谷轻度、中度、重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全磷、全氮、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0-2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不断下降,全磷含量呈现出先降后升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速效氮含量则不断上升,各养分的变化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划分的轻度退化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与全磷、全氮、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另外所划分的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也同样如此。但是通过把3个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结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全磷,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与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在较大尺度上,有机质可以作为土壤营养状况的主要判断指标。在研究高寒草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综合评价中,要特别注意其时空异质性,要重视尺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退化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 东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寒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7
12
作者 赵锦梅 张德罡 +1 位作者 刘长仲 徐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8-556,共9页
祁连山东段是典型的高寒地区,自然环境脆弱而敏感,探讨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有助于高寒地区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在实验区内选取了天然草地(NG)、退耕自然恢复地(NRAC)、坡耕地(SC)和人工草地(SG)4种土地利用方式,研... 祁连山东段是典型的高寒地区,自然环境脆弱而敏感,探讨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有助于高寒地区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在实验区内选取了天然草地(NG)、退耕自然恢复地(NRAC)、坡耕地(SC)和人工草地(SG)4种土地利用方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差异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NG>SG>NRAC>SC;土壤容重表现为:NRAC>SG>SC>NG;土壤紧实度表现为:SC>SG>NRAC>NG;总孔隙度为NG>SC>SG>NRAC。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NG有机质含量(116.438 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NRAC土壤有机质含量(28.541 g/kg)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全N含量NG最大;SC全P和全K含量最大;NG土壤速效N、P、K含量均最高。研究表明,NG在保持和维护土壤性状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SC和SG土壤性状相对较差;退耕4 a的NRAC土壤性状仍然较差,反映出在高寒地区土壤生态系统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在自然条件下较难恢复,恢复所需时间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状 土地利用方式 高寒地区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季节性动态特征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杨成德 龙瑞军 +2 位作者 陈秀蓉 徐长林 薛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本试验以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高山柳灌丛草地和金露梅灌丛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的季节性动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表现为从5月到7月显著上升(P<0.05),之后到9月显著下降(P<0.05),... 本试验以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高山柳灌丛草地和金露梅灌丛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的季节性动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表现为从5月到7月显著上升(P<0.05),之后到9月显著下降(P<0.05),9月到11月又略有上升,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9月;除高山柳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外,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磷季节动态为从5月到9月显著下降(P<0.05),9月后又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最大值在5月;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分别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贡献率季节动态与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季节动态基本一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介于5.79~10.31,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9月,下层高于上层。在3个灌丛草地,脲酶季节动态表现为从5月到7月上升,7月之后下降,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1月;杜鹃灌丛草地和高山柳灌丛草地中性磷酸酶最大值在11月,但金露梅灌丛草地最大值在9月,该酶在3个灌丛草地季节动态差异明显,在杜鹃灌丛草地从5月到7月略上升,7月到9月显著下降(P<0.05),9月后显著上升(P<0.05),在金露梅灌丛则为从5月到9月上升,后下降,而在高山柳灌丛则为从5月到11月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高寒草地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土壤表层碳、氮、磷密度特征 被引量:38
14
作者 杨成德 龙瑞军 +2 位作者 陈秀蓉 徐长林 王进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在青藏高原东祁连山以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金露梅灌丛、珠芽蓼草甸、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和嵩草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碳、氮、磷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土壤表层碳、氮、磷密度分别介于4.66kg/m^2~6.63kg/... 在青藏高原东祁连山以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金露梅灌丛、珠芽蓼草甸、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和嵩草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碳、氮、磷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土壤表层碳、氮、磷密度分别介于4.66kg/m^2~6.63kg/m^2、0.31kg/m^2~0.59kg/m^2和0.07kg/m^2~0.16kg/m^2,2006年分别介于5.27kg/m^2~6.84kg/m^2、0.40kg/m^2~0.51kg/m^2和0.10kg/m^2~0.20kg/m2;土壤碳、氮和磷密度受植物群落和根系分布特征影响,样地间及土层间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植被类型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碳 磷密度
下载PDF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生楹 张德罡 +3 位作者 柳小妮 陈建纲 徐长林 段春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28-1032,共5页
研究了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草地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加剧,高寒草甸草地的土壤pH值逐渐增加;全氮、全磷、速效锰和速效铁含量逐渐减少;有机质、速效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有机质含量以重度退化草地... 研究了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草地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加剧,高寒草甸草地的土壤pH值逐渐增加;全氮、全磷、速效锰和速效铁含量逐渐减少;有机质、速效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有机质含量以重度退化草地最低,速效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以中度退化草地最低;全钾和速效铜含量并未因草地退化而改变,且极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20~30cm土层反而高于表层。总体上,随土层加深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和速效锌含量下降,速效铁、速效铜和速效锰则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草地 土壤养分 东祁连山 退化程度
下载PDF
不同休牧模式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草原植被特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文 曹文侠 +4 位作者 徐长林 李小龙 刘皓栋 冯今 师尚礼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39-2345,共7页
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区不同休牧模式下植物群落特征和地下根系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设传统夏季休牧(TG)、全生长季休牧(RG)和全年禁牧(NG)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TG处理相比,RG和NG处理增加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冷地早熟禾(Poa... 对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区不同休牧模式下植物群落特征和地下根系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设传统夏季休牧(TG)、全生长季休牧(RG)和全年禁牧(NG)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TG处理相比,RG和NG处理增加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的重要值、各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植物的高度、禾本科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以及总地上、地下生物量,其中以NG处理区效果最为明显;同时RG和NG处理降低了杂类草植物的重要值、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以及杂类草的生物量和密度;在3种休牧模式中,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及群落总密度的排列顺序均为:NG<TG<RG。研究表明,短期禁牧和全生长季休牧是提升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生产力与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高寒草甸 休牧模式 植被特征
下载PDF
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干扰因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柳小妮 张德罡 +3 位作者 孙九林 曹文侠 蒲小鹏 徐长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3-19,共7页
在海拔3080-3610m范围内,研究东祁连山杜鹃灌丛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及砍伐、滑坡干扰对其影响。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高度先升后降,最高值出现在3330m处,为2.537,最低值则出现于海拔最高的3610m处,为2.... 在海拔3080-3610m范围内,研究东祁连山杜鹃灌丛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及砍伐、滑坡干扰对其影响。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高度先升后降,最高值出现在3330m处,为2.537,最低值则出现于海拔最高的3610m处,为2.109,两个峰值相差0.428,下降幅度为16.9%;丰富度指数与之相似,以3330m最高,为3.672,在3610m处最低,为2.2,峰值相差1.472,下降幅度为40.1%;均匀度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最高值出现在海拔3400m处,为0.793,最低值则出现于较低的3160m处,为0.725,两个峰值相差0.068,仅下降8.6%,变幅很小;总体来看,在3230-3400m之间,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较高;较高和较低海拔地段,物种多样性较低,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应偏低;群落在自然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滑坡后,其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有较大程度下降,比对照分别下降46.9%、34.2%和38.0%,差异极显著;砍伐的情形则与滑坡大不相同,群落被砍伐两年内,其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杜鹃 灌丛 物种多样性 干扰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动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国荣 陈秀蓉 +4 位作者 张俊忠 韩玉竹 胡宜刚 杨成德 徐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8,共8页
通过对2005和2006年东祁连山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和金露梅灌丛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时空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季节变化趋势在2005与2006年存在差异;2)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 通过对2005和2006年东祁连山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和金露梅灌丛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时空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季节变化趋势在2005与2006年存在差异;2)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数量大于10~20 cm土层;3)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数量大小顺序为: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芽孢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4)不同灌丛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总数量不同表现为:高山柳灌丛〉杜鹃灌丛〉金露梅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高寒灌丛 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 分布
下载PDF
东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大小结构及其动态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银萍 于飞 +3 位作者 杨宗娟 张静 李冬花 张风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6-241,163,共7页
采用大小级结构和聚类的方法分析东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及其增长趋势。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大小级结构可划归于增长型、稳定型、成熟型和衰退型;东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大都处于中龄林阶段,属于稳定型种群;种群大小级结构动态与青海云... 采用大小级结构和聚类的方法分析东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及其增长趋势。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大小级结构可划归于增长型、稳定型、成熟型和衰退型;东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大都处于中龄林阶段,属于稳定型种群;种群大小级结构动态与青海云杉林演替序列基本上成线性关系,体现了种群自组织、自发展的趋稳性;成、过熟林种群大小级结构的非线性波动则体现了种群以自恢复、自调节使群落整体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青海云杉 大小结构 动态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俊忠 陈秀蓉 +1 位作者 杨成德 薛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为了解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选择有代表性的4类草地类型(珠芽蓼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嵩草草地),运用稀释平板法和基于IT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其土壤中可培养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应用生态学评... 为了解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选择有代表性的4类草地类型(珠芽蓼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嵩草草地),运用稀释平板法和基于IT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其土壤中可培养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应用生态学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用PDA培养基、PSA培养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和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76株真菌,通过形态观察选取30株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基于IT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鉴定所得菌株可分为22个属的26个种,绝大多数属于半知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物种的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分别为15-18,2.47-2.81,0.89-0.93,0.91-0.97;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为珠芽蓼草地、沼泽草地和嵩草草地的优势菌,镰孢菌属(Fusarium)真菌为禾草草地的优势菌,柔菌属真菌(Doratomyces)为沼泽草地的优势菌,被孢霉属(Mortierella)、柔菌属、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毛霉属(Mucor)、木霉属(Trichoderma)、地丝菌属(Geomyces)和镰孢属为4类草地的常见属。另外,4类草地都有大于10%的分离菌种暂时无法确定其分类地位,极可能是新种;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丰富,其多样性和草地类型的特异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有着丰富的土壤真菌资源,存在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高寒草地 土壤真菌 多样性指标 ITSrDNA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