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北—滇东二叠纪锰矿主要成矿规律与成矿区带划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臣 周琦 +3 位作者 杨瑞东 杜远生 陈登 肖林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62-72,共11页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锰矿为我国十分紧缺的战略矿产之一。黔北-滇东地区是我国二叠纪锰矿最典型的分布区,在全球晚古生代也较为少见,该区锰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称为“遵义式锰矿”。研究表明,该区锰矿产于二叠纪茅口晚期...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锰矿为我国十分紧缺的战略矿产之一。黔北-滇东地区是我国二叠纪锰矿最典型的分布区,在全球晚古生代也较为少见,该区锰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称为“遵义式锰矿”。研究表明,该区锰矿产于二叠纪茅口晚期,分布严格受黔北裂谷盆地控制,锰矿在地堑盆地中心喷溢沉积成矿,在地垒区则无锰矿分布,矿体空间展布方向与盆地展布方向基本一致。其中,黔北遵义-黔西地区锰矿在空间上分布于盆地相区,并可分为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等三个锰矿相带,进一步指示了锰矿具体成矿位置,显示了锰矿受盆地中心控制非常明显的特点。在划分的遵义-宣威锰矿成矿带的基础上,详细划分出遵义-黔西锰矿成矿亚带中深溪—八里、龙坪—兴隆、团溪—尚稽、黔西4个锰矿矿集区,以及水城-宣威锰矿成矿亚带中水城—纳雍、格学2个锰矿矿集区。该研究成果对寻找黔北—滇东二叠纪隐伏锰矿床,开展成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二叠纪锰矿 成矿规律 成矿区带 黔北—滇东
下载PDF
滇东—黔西中二叠统白云岩特征、成因及其主控因素
2
作者 张景琦 金振奎 +2 位作者 王金艺 李阳 袁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2,共18页
【目的】中国滇东—黔西地区中二叠统广泛发育白云岩。针对这些白云岩的成因,前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白云岩形成机理。然而,关于镁离子的来源、白云化的主控因素等关键问题,至今仍无定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滇东—黔西地区... 【目的】中国滇东—黔西地区中二叠统广泛发育白云岩。针对这些白云岩的成因,前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白云岩形成机理。然而,关于镁离子的来源、白云化的主控因素等关键问题,至今仍无定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滇东—黔西地区的油气扩展勘探。【方法】综合利用露头、岩心和钻井等资料,对滇东—黔西地区中二叠统白云岩的分布规律、岩相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与结论】(1)研究区白云岩的形成机理为开放热对流白云化模式。白云化流体的镁离子主要来自海水,少部分来自深部热液流体;(2)白云化流体主要通过亮晶生屑石灰岩中的孔隙,以及断层和裂缝系统运移。在温度空间差异的驱动下,白云化流体沿循环流动路径运移,导致中二叠统石灰岩迅速且广泛的白云化;(3)白云岩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滩相沉积和峨眉地幔柱(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 黔西 中二叠统 白云岩 热对流
下载PDF
黔东施秉下翁哨地区金刚石指示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朱昱桦 张嘉玮 +6 位作者 高军波 杨瑞东 曾禹人 陈建书 杨光忠 饶红娟 李永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7-1632,共6页
对黔东施秉下翁哨地区金刚石指示矿物镁铝榴石、铬尖晶石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区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镁铝榴石主要属于G9型(约占87%),次为G12型(约占11%)和G3型(约占2%),源区为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 对黔东施秉下翁哨地区金刚石指示矿物镁铝榴石、铬尖晶石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区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镁铝榴石主要属于G9型(约占87%),次为G12型(约占11%)和G3型(约占2%),源区为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当其与橄榄石共生,获得平衡温度(tNi)为686~1225℃,压力(PCr)为1.9~4.0 GPa,少数落在形成金刚石的主要温压范围内(压力约4.0~6.5 GPa,温度约950~1300℃);铬尖晶石主要来源于橄榄岩尖晶石捕虏晶(Xen)(约占90%),少量为铬铁矿(Chr)(约占10%),个别落在全球原生金刚石中铬铁矿包裹体的范围内。研究认为,恢复区域加里东期造山运动以来的古地貌,寻找金刚石指示矿物的母岩体/新岩体及开展其矿物间的对比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加里东期以来区域的地幔物质组成、岩石圈厚度和热状态等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扬子克拉通的演化、深部地幔结构剖析和金刚石成矿事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榴石 铬尖晶石 金刚石指示矿物 黔东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公路选线优化及生态敏感性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玉屏至镇远公路为例
4
作者 肖雅丹 韦宝婧 +4 位作者 黄泽斌 杨帆 彭兴 吴毅 熊素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33,共15页
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风险,尤其是生态脆弱区的公路建设,易对沿线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如何填补这一空白,更好地优化公路选线仍缺乏普遍研究。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玉屏至镇远公路选线为例,采取客观... 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风险,尤其是生态脆弱区的公路建设,易对沿线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如何填补这一空白,更好地优化公路选线仍缺乏普遍研究。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玉屏至镇远公路选线为例,采取客观、定量的评价方法分析公路沿线生态稳定性,通过构建公路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及ArcGIS空间加权叠加分析,指导其在生态脆弱区的选线优化,有效防止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破碎和丧失。结果表明:1)从高程(B1)、坡度(B2)、坡向(B3)、水源保护(B4)、土地利用现状(B5)、风景名胜资源保护(B6)、植被覆盖度(B7)、景观破碎度(B8)、地质灾害(B9)9个指标进行评价,权重值由大到小为B7>B1>B4>B8>B5>B2>B9>B6>B3,表明植被覆盖度对公路生态敏感性影响最大,坡向影响最小。2)玉屏至镇远公路生态敏感性分值为1.60~5.62,高敏感区和中敏感区分别占10.72%和25.84%。3)对传统公路选线(B线)与基于生态敏感性选线(K线)指标对比,K线生态敏感性(4.34)低于B线(4.58),提出了不同路段工程建设适宜性与生态恢复策略。本研究为生态脆弱区公路选线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推广至其他领域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评价体系 选线优化 生态脆弱区 层次分析法(AHP) 贵州东部山区
下载PDF
贵州马场东晋南朝墓出土簪钗探讨
5
作者 赵小帆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2,共6页
本文对贵州平坝县马场镇16座东晋南朝墓出土的簪钗进行了分型研究,对M37、M50出土簪钗的组合进行了分析,推测其用于固定假发、辅助高髻造型。东晋南朝时期,簪钗的形制和使用在马场周边区域相对稳定并流行,体现了贵州本土文化的复兴,为... 本文对贵州平坝县马场镇16座东晋南朝墓出土的簪钗进行了分型研究,对M37、M50出土簪钗的组合进行了分析,推测其用于固定假发、辅助高髻造型。东晋南朝时期,簪钗的形制和使用在马场周边区域相对稳定并流行,体现了贵州本土文化的复兴,为研究东南地区文化与贵州本土文化的融合交流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马场 东晋南朝 簪钗 分型 本土文化
下载PDF
晚三叠世东特提斯洋龙鱼属(Saurichthys)(Actinopterygii:Saurichthyidae)的首次记录
6
作者 房庚雨 孙元林 +1 位作者 季承 吴飞翔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龙鱼类具尖吻和流线型的细长体型,是中生代早期海洋鱼群中的顶级捕食者。经历晚二叠世生物大绝灭(EPME)后,龙鱼类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辐射,并于中三叠世时期在形态特征及适应策略上发展出可观的多样性。先前的化石记录显示,曾经全球广布的... 龙鱼类具尖吻和流线型的细长体型,是中生代早期海洋鱼群中的顶级捕食者。经历晚二叠世生物大绝灭(EPME)后,龙鱼类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辐射,并于中三叠世时期在形态特征及适应策略上发展出可观的多样性。先前的化石记录显示,曾经全球广布的龙鱼类似乎自晚三叠世开始收缩至西特提斯洋。当时海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热点——东特提斯洋区中国华南晚三叠世海相地层中迄今尚无龙鱼类的记录,与此呈鲜明对照的是,该地区更低层位(如中三叠世盘县-罗平生物群和兴义生物群)的数个化石库(Lagerstätten)却保存有高度多样化的龙鱼类化石。报道了产自中国西南地区(黔西南和滇东地区)晚三叠世早期的关岭生物群的龙鱼属(Saurichthys)一新种——饕餮龙鱼(Saurichthys taotie sp. nov.)。饕餮龙鱼体型中等,其主要特征有:下鳃盖骨(subopercle)近三角形且外侧具密集纵纹,颅顶后部纹饰较弱,吻部前端背缘发育显著的纵嵴。作为龙鱼类在晚三叠世东特提斯洋区的首次记录,饕餮龙鱼的发现说明当时这一类群的多样性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显著的下降,但它们的地理分布实际上比先前的认识广阔得多。此外,饕餮龙鱼保留了一些此前仅见于早三叠世同类的特征,为认识龙鱼类的演化和生物地理学历史带来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生物群 贵州 云南 东特提斯洋 晚三叠世 龙鱼类
下载PDF
黔东柏松铅锌矿床闪锌矿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崔苗 胡煜昭 +4 位作者 程涌 许赛华 李丕优 易思材 范惠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5-636,共12页
黔东柏松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的湘西–黔东成矿带。与该成矿带内其他铅锌矿床相比,柏松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程度较低,矿床成因类型以及Cd、Ge、Ga等关键金属元素在闪锌矿中的赋存状态尚不清楚。本文通过LA-ICP-MS对该矿床... 黔东柏松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的湘西–黔东成矿带。与该成矿带内其他铅锌矿床相比,柏松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程度较低,矿床成因类型以及Cd、Ge、Ga等关键金属元素在闪锌矿中的赋存状态尚不清楚。本文通过LA-ICP-MS对该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柏松铅锌矿床中闪锌矿富集Cd、Fe、Ge、Pb,亏损V、Co、Ni、Cu、Te、Bi等元素。结合闪锌矿微量元素含量和Zn/Cd、Zn/Fe值特征,认为该矿床形成温度较低,根据Fe、Ga、Ge、Mn和In估算其成矿温度在75~135℃之间。闪锌矿中Fe与Cd具有较明显的负相关性,表明它们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替代机制为:Zn^(2+)↔Fe^(2+)、Zn^(2+)↔Cd^(2+),而Ge主要的替代机制为2Zn^(2+)↔Ge^(4+)+□(□为晶体空位),Ga与Cu替代机制为2Zn^(2+)↔Ga3++Cu+,In与Cu可能存在(Cu++In^(3+))↔2Zn^(2+)的替代机制,In与Ga可能存在3Zn^(2+)↔In^(3+)+Ga3+的替代机制,In与Sn可能存在3Zn^(2+)↔In^(3+)+Sn^(2+)+□、3Zn^(2+)↔In^(3+)+Sn^(2+)+(Cu,Ag)^(+)或3Zn^(2+)↔In^(3+)+Sn^(2+)+Sn^(4+)+(Cu,Ag)^(+)+□的替代机制。综合其宏观地质特征及微量元素特征认为该矿床与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黔东成矿带 柏松铅锌矿床 闪锌矿 微量元素 LA-ICP-MS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water from CBM wells and biogas production potential in eastern Yunnan and western Guizhou, China
8
作者 Wenguang TIAN Zhaobiao YANG +4 位作者 Zonghao QIN Yong QIN Cunlei LI Benju LU Yongchen LI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180-196,共17页
The stud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produced water of coalbed methane(CBM)well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microbial-enhanced methane production.Water produced from 15 CBM wells in four synclines in eastern Yunna... The stud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produced water of coalbed methane(CBM)well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microbial-enhanced methane production.Water produced from 15 CBM wells in four synclines in eastern Yunnan and western Guizhou was collected.Through the use of 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amplicon sequencing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l and archaeal communities before and after enrichment culture were studied.The methanogenic pathways of secondary biogas were discussed,and potential microbial-enhanced methane production was preliminarily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l DNA content in uncultured produced water was low,so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After enrichment,the dominant bacteria phyla were 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nd Firmicutes.A total of seven phyla were detected in the uncultured produced water,and the dominant archaeal phylum was Euyarchaeota.Methanogens were the main component of archaea.The dominant archaeal genera were Methanobacterium,Methanoculleus and Methanobrevibacter.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archaea changed noticeably after four days of enrichment culture.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Euryarchaeota increased to 99%in most samples after enrichment culture.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transition from Methanoregula to Methanobacterium within genera.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Methanobacterium increased,which can produce hydrogenotrophic methane.Combined with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produced water and ga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BM in the Tucheng and Enhong synlines consists of a mixture of thermogenic gas and biogas.The proportion of secondary biogas in the Tucheng and Enhong synlines are estimated to range from 10.89% to 49.62%.There are mainly hydrogentrophic methanogens in the study area,and CO_(2) reduction is the main way of microbial gas production.After enrichment culture of produced water in the study area,the hydrogenotrophic methanogens were enriched.These two areas have strong potential for microbial-enhanced methan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Yunnan and western guizhou produced water form CBM wells 16S amplicon sequencing secondary biogas microbial-enhanced methane production
原文传递
语言接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贵州苗语东部方言区的考察
9
作者 龚卿民 龙辉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4-60,共7页
语言接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途径之一,同时语言接触也能从语言维度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源流。通过考据贵州苗语东部方言区苗语汉借词的词源发现,明清以降贵州苗语东部方言区的苗语对汉语字词的借用呈现出上古、... 语言接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途径之一,同时语言接触也能从语言维度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源流。通过考据贵州苗语东部方言区苗语汉借词的词源发现,明清以降贵州苗语东部方言区的苗语对汉语字词的借用呈现出上古、中古、近现代三个阶段性的历史层次,且该地区苗语对汉语借词的实际运用主要表现在一部分苗语日常用语直接将汉语词语变调使用,并保持原汉语意思不变;一部分苗语与汉语共用同一词源,发音不变但意思发生改变。同时前缀变调及连续变调原则也成为影响该地区苗语歌曲和部分苗族亲属称谓形成的重要因素。从贵州苗语东部方言区的案例可以得出,语言接触促使了我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并对民族地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贵州苗语东部方言区
下载PDF
基于排采初期生产特征的煤层气合采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秦勇 吴建光 +4 位作者 张争光 易同生 杨兆彪 金军 张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1-257,共17页
煤层气高效合采的基础是深刻理解合采兼容性,其中的关键在于合采地质条件的量化分析。以滇东-黔西这一典型地区为例,主要基于11口合采试验井前150 d生产历史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及因素差异对比法,分析了合采地质条件特点,提出了研究区合... 煤层气高效合采的基础是深刻理解合采兼容性,其中的关键在于合采地质条件的量化分析。以滇东-黔西这一典型地区为例,主要基于11口合采试验井前150 d生产历史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及因素差异对比法,分析了合采地质条件特点,提出了研究区合采兼容性阈值及工程设计优化的地质建议。研究发现,合采产层组外在地质因素对排采初期效果的影响不一:产层组底界埋深显著影响排采初期生产行为,这是单采及合采的共性特征;产层组存在一个最佳跨度,但跨度阈值因地而异;产层组层数与初期产气量关系存在极大值,与初期产水量关系存在突变点,与压裂增渗倍数呈负相关关系,压裂增渗倍数随产层数增多而降低。产层组内在地质因素并非对排采初期效果都有影响:加权平均含气饱和度及其差异指数阈值因地而异,地层能量越低及储层可改造性越差,含气饱和度差异对初期生产效果的影响越强;原始压力状态差异对见气时间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不同区块之间,在同一区块内没有实质性意义。发现产层组见气时间随平均压裂渗透率增大呈指数规律缩短,压裂改造效果与煤储层原始渗透率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统一的压裂改造措施可能导致产层组各产层属性差异拉大,抑制了整体产气潜力的充分释放。为此,提出了合采产层组分层均衡压裂改造的设计思想,目的是通过差异性改造来弱化原始储层属性差异。先前采用的储层改造技术不适应于滇东地区800 m以深的煤储层;合理确定产层组的关键在于单井储层压力剖面精细分析;影响研究区储层可压裂改造性的关键地质因素是煤体结构;实现产层组产气潜力释放最大化的工程措施是各产层之间的均衡改造;合采井憋压与否、憋压程度因区块乃至因井而异,放气时机的把握十分重要。在合采井现行排采管控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建议控制产层组底界埋深和最大跨度,优选加权含气饱和度高、饱和度差异系数小和压力状态差异系数小的产层组,注重产层组中各产层的均衡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合采地质条件 兼容性 阈值 措施建议 滇东-黔西地区
下载PDF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含煤岩系泥岩粘土矿物组成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25
11
作者 罗忠 邵龙义 +3 位作者 姚光华 邓光明 汪浩 韩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7-304,共8页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形成于陆相到海陆过渡相环境中,其泥岩的粘土矿物组成可以反映这种环境背景。该区泥岩粘土矿物类型以高岭石和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为主,伊利石次之,局部层段见较少绿泥石及蒙皂石。垂向上,高岭石在富源后所...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形成于陆相到海陆过渡相环境中,其泥岩的粘土矿物组成可以反映这种环境背景。该区泥岩粘土矿物类型以高岭石和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为主,伊利石次之,局部层段见较少绿泥石及蒙皂石。垂向上,高岭石在富源后所矿区、盘县盘关矿区剖面中下部(即宣威组中、下段和龙潭组)含量偏高;伊利石在织金矿区剖面上部(长兴组)和下部(龙潭组下段)含量明显偏高,而在剖面中部(龙潭组上段)偏低;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在后所矿区、盘关矿区、纳雍矿区占绝对优势,而在织金矿区仅在剖面中部含量较高,并与伊利石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蒙皂石含量很少,仅出现于盘关矿区和织金矿区剖面的上部和下部。粘土矿物的上述分布特征可大致反映出龙潭早期为海侵期,龙潭晚期为海退期,长兴期为新的更大的海侵期。平面上,从陆到海,即从滇东的冲积平原河流体系,向东经盘关向斜的上三角洲平原、纳雍的过渡带三角洲平原,到织金的下三角洲平原及潮汐平原,高岭石含量急剧减少,伊利石含量逐渐增加。最为明显的是从滇东河流体系到黔西三角洲—潮坪体系之间高岭石含量骤然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 黔西 粘土矿物 泥岩 含煤岩系 上二叠统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早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聚煤特征 被引量:34
12
作者 邵龙义 张鹏飞 +1 位作者 陈代钊 罗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底部发育着一套玄武岩质砾岩,本文针对云南富源和贵州盘县一带的底砾岩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这套砾岩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识别出砾质辫状河道、砂质辫状河道、砾质河口坝、砂质河口坝等沉积类型。文中还对该辫...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底部发育着一套玄武岩质砾岩,本文针对云南富源和贵州盘县一带的底砾岩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这套砾岩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识别出砾质辫状河道、砂质辫状河道、砾质河口坝、砂质河口坝等沉积类型。文中还对该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序列、发育背景以及与聚煤作用关系等问题做了一定分析,认为三角洲朵体之间地区以及在衰退的三角洲朵体之上成煤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聚煤 三角洲 沉积体系 地层
下载PDF
滇东黔西多煤层地区煤层气“层次递阶”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39
13
作者 吴财芳 刘小磊 张莎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7-1653,共7页
针对滇东黔西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在明确提出煤层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的有利区、甜点区和甜点段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3者之间"层次递阶"的关系。有利区指从滇东黔西的众多次级向斜中优选有利向斜,甜点区指从有... 针对滇东黔西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在明确提出煤层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的有利区、甜点区和甜点段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3者之间"层次递阶"的关系。有利区指从滇东黔西的众多次级向斜中优选有利向斜,甜点区指从有利向斜中优选煤层气开发"靶区",甜点段是在煤层气开发"靶区"内从垂向上优选组合层段。针对研究区次级向斜多,勘探程度差异大,许多参数无法统一的特点,在有利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地质资源丰度和可采资源量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和地质资源丰度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和高地应力的特点,在甜点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断层分维值、构造曲率及埋深相结合的关键指标,断层分维值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多煤层发育,易诱发层间干扰的特点,在甜点段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体结构、临界解吸压力差和储层压力梯度差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体结构为一票否决指标;并在各个阶段均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指标,最终构建了针对研究区特点具有区域特色的煤层气地质选区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 有利区 甜点区 甜点段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储层孔隙系统与可采性 被引量:35
14
作者 陈贞龙 汤达祯 +4 位作者 许浩 陶树 张彪 蔡佳丽 孟昌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8-163,共6页
通过对黔西滇东地区采集煤样的孔渗测试、压汞孔隙结构和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的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典型区域煤层气储层的孔隙系统的发育特征。研究表明:黔西滇东地区煤储层孔渗发育受控于煤岩变质程度,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研... 通过对黔西滇东地区采集煤样的孔渗测试、压汞孔隙结构和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的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典型区域煤层气储层的孔隙系统的发育特征。研究表明:黔西滇东地区煤储层孔渗发育受控于煤岩变质程度,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研究区煤储层孔隙系统以微、小孔为主,其中又以微孔发育占优势,大孔和中孔相对不发育,BET比表面积及BJH总孔体积相对较大,煤储层吸附能力强;划分了研究区煤储层4类压汞孔隙类型和3类液氮孔隙类型,结果表明,盘关向斜煤储层的储集性能与渗流能力最好,其次为织纳煤田,格目底向斜和滇东地区储集性较好,渗流能力差;而织纳煤田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最好,其余地区因不利孔隙结构或者孔隙类型形成的"瓶颈"影响了煤层气的吸附解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滇东 煤层气 煤储层 孔隙系统 可采性
下载PDF
基于组合权重的煤层气有利区块模糊优选 被引量:24
15
作者 罗金辉 杨永国 +1 位作者 秦勇 徐伟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6,共5页
为优先对黔西-滇东煤层气聚气区内有利含气区块进行开发,以6个代表性煤层气区块为研究对象,选取储层因素、资源因素和开发因素3方面9项指标构成评价矩阵,运用灰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组合权重向量,通过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对研... 为优先对黔西-滇东煤层气聚气区内有利含气区块进行开发,以6个代表性煤层气区块为研究对象,选取储层因素、资源因素和开发因素3方面9项指标构成评价矩阵,运用灰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组合权重向量,通过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优选排序,并通过专题地图反映优选结果。结果表明,最优目标区块是织纳煤田,较优目标区是盘县、老厂、六枝和水城矿区,恩洪矿区则为一般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权重 煤层气 有利区块 模糊优选 黔西-滇东
下载PDF
黔西滇东典型矿区含煤地层热演化史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陶树 汤达祯 +3 位作者 秦勇 许浩 李松 蔡佳丽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1,共5页
在系统研究黔西滇东地区构造特征、含煤地层发育及受热背景等基础上,运用BasinMod盆地模拟技术,探讨了格目底向斜及恩洪盆地含煤地层的埋藏史、热演化史,揭示出含煤地层成熟演化的阶段性。研究表明:黔西滇东地区煤变质作用主要受该区的... 在系统研究黔西滇东地区构造特征、含煤地层发育及受热背景等基础上,运用BasinMod盆地模拟技术,探讨了格目底向斜及恩洪盆地含煤地层的埋藏史、热演化史,揭示出含煤地层成熟演化的阶段性。研究表明:黔西滇东地区煤变质作用主要受该区的沉积埋藏、岩浆热液和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控制,煤变质作用很不均匀;含煤地层被分割于众多独立次级向斜单元,总体上具有向斜控气的构造特征;格目底向斜晚二叠世煤现今处于焦煤—瘦煤阶段,镜质体反射率达1.7%左右,恩洪盆地则为气煤—肥煤阶段,镜质体反射率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滇东 含煤地层 盆地模拟 热演化 向斜控气
下载PDF
黔西滇东早三叠世早期Annalepis(脊囊属)的出现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喻建新 黄其胜 +1 位作者 Broutin J 杨逢清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2-300,共9页
为解决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地质时代和植物组合问题,对采于黔西滇东地区两条二叠系-三叠系海陆交互相界线剖面卡以头组中、下部的植物化石Annalepis(脊囊属)进行深入研究。与Annalepis同层或上部层位见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海相双壳类、介形类... 为解决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地质时代和植物组合问题,对采于黔西滇东地区两条二叠系-三叠系海陆交互相界线剖面卡以头组中、下部的植物化石Annalepis(脊囊属)进行深入研究。与Annalepis同层或上部层位见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海相双壳类、介形类、腕足类、菊石类及大羽羊齿植物群残余分子,因此可以确定Annalepis在该地区出现于早三叠世早期的印度期(Induan),说明卡以头组(至少中、下部)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早期。推测我国南方的Annalepis在早三叠世始于黔西滇东,随后向北迁移、中三叠世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由早三叠世An-nalepis和大羽羊齿植物群残存分子共同构成的我国南方早三叠世早期植物组合,填补了早三叠世晚期岭文组与晚二叠世B期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Ullmannia cf.bronnia-Annularia pinglouensis组合之间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lepis 早三叠世早期 卡以头组 黔西 滇东 华南
下载PDF
固井水泥浆对裂缝割理发育型煤层气储层的伤害机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晗森 王成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87,共6页
我国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储层割理、裂缝发育,破裂压力低,固井水泥浆(以下简称水泥浆)容易侵入煤层气储层,造成储层伤害以及储层改造破裂压力异常升高等现象。为了揭示水泥浆伤害该类煤储层的机理,在分析煤岩的理化性能和潜在伤害方式的... 我国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储层割理、裂缝发育,破裂压力低,固井水泥浆(以下简称水泥浆)容易侵入煤层气储层,造成储层伤害以及储层改造破裂压力异常升高等现象。为了揭示水泥浆伤害该类煤储层的机理,在分析煤岩的理化性能和潜在伤害方式的基础上,通过CT扫描、电镜扫描等技术手段,直观分析煤心内部污染前后裂缝、孔隙结构发育情况与水泥浆在裂缝、孔隙中的侵入、堵塞情况,进而计算得到水泥浆和裂缝在煤心中的体积占比关系,建立了水泥浆伤害煤储层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水泥浆及其滤液在压差作用下沿煤储层的裂缝侵入储层内部,其侵入程度随裂缝、孔隙发育程度变化,裂缝、孔隙越发育,侵入程度越高;(2)侵入储层内部的水泥浆经胶结固化后,形成的水泥产物在裂缝、孔隙中致密填充,并致密覆盖煤心表面,严重堵塞煤层气流通通道,表现出固化后的水泥产物使煤心渗透率降低、煤岩抗压强度升高,使后续压裂破裂压力异常升高,影响压裂改造效果;(3)水泥浆滤液对煤岩的碱敏、速敏影响程度远小于水泥浆侵入对煤岩的伤害程度。结论认为,所建立的水泥浆污染煤储层的定量评价方法对提高煤储层固井质量、保证煤层气高效开发等都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 煤层气 储集层 割理裂缝发育 固井水泥浆 伤害机理 伤害评价 煤心 渗透率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在煤层气选区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春朋 吴财芳 +1 位作者 李腾 张晓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7-142,共6页
为了对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有利区块进行优选,以6个主要区块为研究对象,选取资源丰度、含气饱和度、平均含气量、含气面积、煤层总厚度、Ro,max、平均渗透率、兰氏体积、视储层压力和地应力10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众多指标中... 为了对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有利区块进行优选,以6个主要区块为研究对象,选取资源丰度、含气饱和度、平均含气量、含气面积、煤层总厚度、Ro,max、平均渗透率、兰氏体积、视储层压力和地应力10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众多指标中提取3个主成分,分别为煤储层物性因素、煤储层能量因素、煤层气资源因素,依据主成分得分加权求和获得各区块的综合得分。研究表明:织纳矿区的煤储层物性条件较好,盘县矿区的资源条件和煤储层能量条件较好,属于煤层气开发的最优区块;水城矿区和六枝矿区的资源条件和煤储层能量条件较好,属于煤层气开发的较优区块;老厂矿区和恩洪矿区总体上也受煤储层能量因素和资源因素控制,但煤储层物性条件较差,符合"小而肥"的特点,是煤层气开发的一般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黔西-滇东地区 煤层气选区 参数定量化
下载PDF
基于X-CT技术对黔西滇东区域煤储层物性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熊波 刘坤 +1 位作者 郭凯 赵广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7-412,417,共7页
黔西滇东区域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资源潜力区,近年来煤层气勘探和矿场试验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通过X-CT技术系统研究了该区的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X-CT扫描技术可以很好地识别矿物、暗煤、镜煤和孔隙这4种介... 黔西滇东区域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资源潜力区,近年来煤层气勘探和矿场试验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通过X-CT技术系统研究了该区的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X-CT扫描技术可以很好地识别矿物、暗煤、镜煤和孔隙这4种介质,它们的CT数分别为:〉1 800,1 500~1 800,1 000~1 500,〈1 000 HU,但是具体CT数又因样品而异;通过X-CT扫描技术估算得到的煤孔隙度值为3.33%~7.14%,矿物含量为0.11%~89.03%,与氦气法和工业分析法得到的结果相关性很好;X-CT切片分析结果显示在应力作用下,原生煤具有最强的均质性,糜棱煤具有最强的非均质性,初碎裂煤和碎裂煤介于两者之间,表明煤岩在没有受到应力作用之前,煤岩组成在轴向上的均质性相对较好,后期的应力作用造成了煤中的煤岩组分、孔裂隙以及矿物的分布不均匀,煤岩非均质性增强;通过煤储层三维模型的建立,定量表征了研究区煤中矿物质、孔隙以及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实现了煤储层的三维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 物性特征 均质性 三维模型 煤储层 黔西滇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