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姚村A型花岗岩磷灰石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指示
1
作者 朱永胜 李超 +3 位作者 刘群 江志 郑荥 郭君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302-317,共16页
磷灰石作为岩浆岩中的常见副矿物,其地球化学特征常被用来指示火成岩的岩浆过程和岩浆属性。中生代A型花岗岩广泛分布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其岩石成因和成矿潜力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选择江南造山带东段具代表性的皖南姚村A型花岗岩开展... 磷灰石作为岩浆岩中的常见副矿物,其地球化学特征常被用来指示火成岩的岩浆过程和岩浆属性。中生代A型花岗岩广泛分布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其岩石成因和成矿潜力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选择江南造山带东段具代表性的皖南姚村A型花岗岩开展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组成研究,为其岩石成因及成矿潜力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姚村花岗岩中的磷灰石普遍发育振荡环带,部分表现为均质结构,成分上具有低氯及高氟、稀土、钇、钍含量的特点,指示其为典型的岩浆成因磷灰石。单颗粒磷灰石的稀土、钇和钍等元素含量从核部到边缘呈连续变化,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其具有明显的铕负异常,指示岩浆经历过显著的结晶分异作用。磷灰石-熔体的模拟定量计算表明,姚村花岗质岩浆具有高氟和硫、低H_(2)O-Cl和低氧逸度的特征。综合考虑岩浆的物理化学特征与成矿元素行为之间的联系,认为姚村A型花岗岩具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花岗岩 稀有金属成矿 江南造山带东段 姚村
下载PD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ization setting of the Zhuxi tungsten(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Eastern Jiangnan Orogen 被引量:25
2
作者 CHEN GuoHua SHU LiangShu +2 位作者 SHU LiMin ZHANG Cheng OUYANG YongP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03-823,共21页
The Zhuxi ore deposit is a super-large scheelite(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It grew above copper/tungsten-rich Neoproterozoic argilloarenaceous basement rocks and was formed in the contac... The Zhuxi ore deposit is a super-large scheelite(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It grew above copper/tungsten-rich Neoproterozoic argilloarenaceous basement rocks and was formed i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Yanshanian granites and Carboniferous-Permian limestone. Granites related to this mineralization mainly include equigranular, middle- to coarse-grained granites and granitic porphyries. There are two mineralization types: skarn scheelite(copper) and granite scheelite mineralization. The former is large scale and has a high content of scheelite, whereas the latter is small scale and has a low content of scheelite. In the Taqian-Fuchun Basin, its NW boundary is a thrust fault, and the SE boundary is an angular unconformity with Proterozoic basement. In Carboniferous-Permian rock assemblages, the tungsten and copper contents in the limestone are both very high. The contents of major elements in granitoids do not differ largely between the periphery and the inside of the Zhuxi ore deposit. In both areas, the values of the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 are A/CNK>1.1, and the rocks are classified as potassium-rich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s. In terms of trace elements, compared to granites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Zhuxi ore deposit, the granites inside the Zhuxi ore deposit have smaller d Eu values, exhibit a significantly more negative Eu anomaly, are richer in Rb, U, Ta, Pb and Hf, and are more depleted in Ba, Ce, Sr, La and Ti,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y are highly differentiated S-type granites with a high degree of evolu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luids, mineralization of sulfides is evident within massive rock formations inside the Zhuxi ore deposit, and the mean SO_3 content is 0.2%. Compared to peripheral rocks, the d Eu and total rare earth element(REE) content of granites inside the Zhuxi ore deposit are both lower, indicating a certain evolutionary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nites on the periphery and the granites inside the Zhuxi ore deposit. For peripheral and ore district plutons, U-Pb zircon dating shows an age range of 152–148 Ma. In situ Lu-Hf isotope analysis of zircon in the granites reveals that the calculated e_(Hf)(t) values are all negative, and the majority range from -6 to -9. The T_(DM2) value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range of 1.50–1.88 Ga(peak at 1.75 Ga), suggesting that the granitic magmas are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ancient crust.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nd ore-controlling conditions of the ore distric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ineral contents,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nd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in the strata and the ore-bearing rock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Zhuxi ore deposit went through a multistage evolution, including oblique intrusion of granitic magmas, skarn mineralization, cooling and alter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metal sulfides. The mineralization pattern can be summarized as "copper in the east and tungsten in the west, copper at shallow-middle depths and tungsten at deep depths, tungsten in the early stage and copper in the late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gsten(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Late Mesozoic granites Carboniferous-Permian carbonate rocks Skarn mineralization Zhuxi ore deposit eastern jiangnan orogen
原文传递
江南造山带东段地区三堡铅锌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 被引量:1
3
作者 侯舒雅 张达玉 +4 位作者 张飞 雷行行 胡梦祥 翁望飞 Noel C White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898,共20页
三堡铅锌矿床位于江南古陆北部,其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本文在地质特征和岩相学认识基础上,对与三堡铅锌矿床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三堡花岗... 三堡铅锌矿床位于江南古陆北部,其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本文在地质特征和岩相学认识基础上,对与三堡铅锌矿床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三堡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54.8±1.8 Ma,为晚侏罗世。三堡花岗闪长斑岩SiO_(2)含量为63.75%~67.47%,Na_(2)O+K_(2)O为3.92%~7.34%,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且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10.50~11.29)、显示弱负Eu异常(δEu=0.68~0.77),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Yb等高场强元素。花岗闪长斑岩(^(87)Sr/^(86)Sr)i值为0.71028~0.71320,ε_(Nd)(t)值在-6.57~-5.55之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三堡花岗闪长斑岩熔体来自壳幔混合源区,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区域资料对比显示,三堡铅锌矿床为江南造山带东段地区燕山期早阶段(177~153 Ma)铜铅锌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花岗闪长斑岩所呈现的中低结晶温度、较低分异程度、较高氧逸度与水含量是该区中酸性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成岩年代 岩石成因 成矿专属性 江南造山带东段地区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滑坡发育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崔玉龙 杨柳 +2 位作者 金嘉乐 潘俊伟 许冲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30-41,75,共13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地处安徽、浙江、江西、江苏四省交界处,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受强降雨影响,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对该区域进行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研究迫在眉睫。研究以江南造山带东段为研究区域,基于前期获得... 江南造山带东段地处安徽、浙江、江西、江苏四省交界处,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受强降雨影响,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对该区域进行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研究迫在眉睫。研究以江南造山带东段为研究区域,基于前期获得的区域滑坡数据库,选取高程、坡向、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距水系距离5个影响因子,对因子进行分类,分析滑坡在每个类别中的滑坡点密度及面密度,绘制各影响因素与滑坡之间的关系图并开展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主要发育在高程200~800m,坡向南方向;三叠系及震旦系地层内滑坡发育较多,古近系滑坡发育较少;距水系距离越大,滑坡发育越少。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江南造山带东段滑坡的分布规律以及各因素对滑坡发生的影响,研究该类地质环境下滑坡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为该地区的工程建设选址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影响因子 空间分布 江南造山带东段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长岭尖花岗斑岩的形成年代、岩石成因及Rb成矿指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飞 张达玉 +5 位作者 翁望飞 韦导忠 王静 姜重任 侯舒雅 周涛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9-1673,共25页
前期勘探成果显示江南造山带东段长岭尖花岗斑岩具有富Rb特点,为研究该区岩浆岩相关Rb成矿机制提供了理想对象。本文在地质特征基础上,测得长岭尖花岗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2.7±1.8Ma(n=14,MSWD=1.3),是江南造山带东段... 前期勘探成果显示江南造山带东段长岭尖花岗斑岩具有富Rb特点,为研究该区岩浆岩相关Rb成矿机制提供了理想对象。本文在地质特征基础上,测得长岭尖花岗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2.7±1.8Ma(n=14,MSWD=1.3),是江南造山带东段燕山期目前已知最晚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长岭尖花岗斑岩具有富SiO2(75.67%-76.71%)、碱(Na_(2)O+K_(2)O=7.12%-7.77%)、Rb(471×10^(-6)-512×10^(-6))和∑REE(501.0×10^(-6)-563.2×10^(-6)),同时具高分异指数(DI=91.8-92.8)、高Rb/Sr比(12.2-17.4)和强烈Eu负异常(δEu=0.07-0.08)的特点,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的A2型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长岭尖花岗斑岩呈弱负εNd(t)值(-2.3--2.1)和弱负至弱正的锆石εHf(t)值(-4.8-+4.5),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107-1091Ma。长岭尖花岗斑岩为经历早期熔体析离(初次熔融)的富含黑云母的残余富F麻粒岩基底在幔源混入再次熔融的产物,其上升侵位过程经历了显著的分离结晶作用。长岭尖花岗斑岩富Rb的有利条件包括:(1)富黑云母的变沉积岩基底的岩浆源区(经历早期岩浆析离);(2)富F;(3)贫水和(4)还原性。江南造山带东段燕山期花岗岩类综合对比研究显示,该区燕山晚期(135-120Ma)与长岭尖花岗斑岩地球化学属性相似的岩浆岩具有Rb等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钕-铪同位素 Rb成矿岩体 江南造山带东段
下载PDF
Geophysical evidence for thrusting of crustal materials from orogenic belts over both sides of the Yangtze Block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4
6
作者 Yingkang LI Jianwei GAO +1 位作者 Jian HAN Yu'e Y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812-831,共20页
Based on deep geophysical detections, we have reconstructed the crustal structure from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o the Jiangnan-Xuefeng orogenic bel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Yangtze Block was ov... Based on deep geophysical detections, we have reconstructed the crustal structure from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o the Jiangnan-Xuefeng orogenic bel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Yangtze Block was overthrusted by crustal materials in its NW direction from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but in its SE direction from the Jiangnan orogen. These overthrusting effects control the crustal structure from the western Sichuan to the western area of the Jiangnan orogen-Xuefeng orogenic belt. The eastward extruded materials from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ere blocked by the rigid basement in the Sichuan Basin, where upper-middle crust was overthrusted whereas the lower crust was underthrusted beneath the Sichuan Basin. The underthrusted unit was absorbed by crustal folding, shortening and thickening in the Yangtze Block, forming the Xiongpo and Longquan Mountains tectonic belts and resulting in the NW-directed thrusting of the Pujiang-Chengdu-Deyang fault, and the western hillsiden fault in the Longquan Mountain. These results provide resolution to the controversy where the eastward extrusion material from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d gone. Overall, that Yangtze Block was subjected to thrusting of the crustal materials from the orogenic belts over its both sides. This finding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the intracontinental orogenic mechanism in South China,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ctonic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the kinematics processes during the lateral extrusion of the Tibet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PHYSICS CRUSTAL structure SUBDUCTION of the Yangtze Block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jiangnan-Xuefeng orogenIC belt
原文传递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特征 被引量:43
7
作者 徐先兵 汤帅 +1 位作者 李源 章泽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50,共18页
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远离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是研究华南地区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的理想对象。文章通过对江南造山带东段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形以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其晋宁期、广西期以及印支期造... 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远离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是研究华南地区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的理想对象。文章通过对江南造山带东段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形以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其晋宁期、广西期以及印支期造山作用的特征。江南造山带东段在晋宁期经历了南北两侧大洋俯冲和两期碰撞造山作用。新元古代早期(880-860 Ma)双溪坞岛弧与扬子陆块东南缘发生弧-陆碰撞作用,形成淡色花岗岩、高压蓝片岩、NNE向褶皱-逆冲构造以及弧后前陆盆地。新元古代中期(约850 Ma),扬子陆块北缘开始发育由北向南的大洋俯冲。随着俯冲作用的进行,弧后盆地发生关闭,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陆-陆碰撞并形成新元古代(820-810Ma)江南造山带,导致近E-W走向褶皱-逆冲构造、韧性变形以及过铝质花岗岩的发育。江南造山带东段在约810Ma开始发生后造山垮塌和裂谷作用,以发育南华纪早期(805-750 Ma)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基性岩以及裂谷盆地为特征。江南造山带东段万载—南昌—景德镇—歙县断裂带以南地区卷入了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发育近E-W走向由南向北的逆冲构造(465-450 Ma)、NNE向正花状构造(449-430 Ma)以及后造山近E-W走向韧性走滑剪切带(429-380 Ma)。印支期造山作用导致了NNE向褶皱-逆冲构造和花岗岩的发育,并奠定了江南造山带东段的基本构造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作用 沉积建造 岩浆作用 构造变形 年代学 江南造山带东段
下载PDF
湘东地区金矿床矿化年龄的测定及含矿流体来源的示踪--兼论矿床成因类型 被引量:50
8
作者 董国军 许德如 +5 位作者 王力 陈广浩 贺转利 符巩固 吴俊 王智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2-491,共10页
文章对江南造山带中段湖南东部地区主要金矿床开展了成矿年龄测定和硫同位素分析。获得该区黄金洞和大洞金矿床矿脉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2±13Ma和70±1.3Ma;同时获得黄金洞矿床矿脉硫化物δ34S均值为-6.3‰(... 文章对江南造山带中段湖南东部地区主要金矿床开展了成矿年龄测定和硫同位素分析。获得该区黄金洞和大洞金矿床矿脉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2±13Ma和70±1.3Ma;同时获得黄金洞矿床矿脉硫化物δ34S均值为-6.3‰(主要集中在-4.8‰到-8.6‰之间)、大洞δ34S均值为-9.2‰(主要在-8‰到-10‰之间)、雁林寺δ34S均值为-1.2‰(主要在-2.6‰和6.1‰之间)。结合华南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江南造山带主要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440~400Ma、160~110Ma和~70Ma是该区的三个主要金矿化期;含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与变质水和/或岩浆水有关,但成矿晚期有大量再循环的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加入。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床具有与造山作用有关的浅成型金矿的某些成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石英流体包裹体 Rb—Sr等时线年龄 硫同位素 江南造山带 湖南东部地区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东源含钨岩体的岩石化学、矿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洁 葛伟亚 +2 位作者 姜耀辉 徐生发 傅建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东源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构成.长石绢云母化、碳酸盐化作用较强, 黑云母发生白云母化和轻微绿泥石化蚀变.锆石LA-ICP-MS U-Pb 定年获得岩体的成岩年龄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6.7±4.1) Ma); 含有大... 东源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构成.长石绢云母化、碳酸盐化作用较强, 黑云母发生白云母化和轻微绿泥石化蚀变.锆石LA-ICP-MS U-Pb 定年获得岩体的成岩年龄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6.7±4.1) Ma); 含有大量新元古代的继承锆石, 加权平均年龄为(770.2±9.7) Ma.岩体中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 显示寄主岩为壳幔混合来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橄榄粗玄岩系列, 准铝质-过铝质, 相对高的Sr、Ba 含量, 低Y 和Yb, 弱的Eu 异常(δEu = 0.74~0.83), 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初始87Sr/^86Sr 比值为0.7124, εNd(t)值为–5.53.东源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埃达克质岩的亲缘性, 类似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锆石εHf(t)值为–13.0- –7.0, 变化较大.结合区域地质和构造演化, 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约146.7 Ma), 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使先前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 幔源岩浆底侵到壳幔过渡带附近, 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 可能与少量的幔源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 形成了东源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源含钨岩体 岩石化学 矿物学 江南造山带东段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桃岭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洁 葛伟亚 姜耀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8-850,共13页
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地区的桃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高Mg#值。桃岭岩体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弱的Eu负异常(δEu=0.62~0.81)(样品TL-1除外δEu=0.47)。锆石LA—IC... 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地区的桃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高Mg#值。桃岭岩体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弱的Eu负异常(δEu=0.62~0.81)(样品TL-1除外δEu=0.47)。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桃岭岩体的成岩年龄为早白垩世(140±1)Ma。岩体初始^(87)Sr/^(86)Sr为0.7131~0.7141,ε_(Nd)(t)值为-7.43^-6.71。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早白垩世(约140 Ma)交代的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幔源岩浆底侵,使地壳深处(至少40 km)的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并且与少量的幔源岩浆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桃岭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岭岩体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江南造山带东段
下载PDF
皖南鹤城科马提质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龙 刘春明 +2 位作者 胡召齐 江来利 黄德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3-877,共15页
江南造山带新元古变基性岩为区域构造事件和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地质依据。对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鹤城地区变玄武质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进行研究。鹤城变玄武岩呈北东—南西向沿瑶里—鹤城—江潭一带分布。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休... 江南造山带新元古变基性岩为区域构造事件和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地质依据。对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鹤城地区变玄武质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进行研究。鹤城变玄武岩呈北东—南西向沿瑶里—鹤城—江潭一带分布。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休宁鹤城变玄武岩同科马提质玄武岩及岛弧玄武岩相类似;富集Rb、Ba、Th、U等强不相容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指示其成因可能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同时有地壳物质的混染,其可能属于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与伏川蛇绿岩组成一个弧后杂岩带,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弧后小洋盆环境。结合区域资料,表明新元古代板块俯冲、岛弧岩浆活动以及拼合是江南造山带形成的比较合理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东段 鹤城 变玄武岩 科马提质玄武岩 岛弧玄武岩
下载PDF
论板块碰撞运动学研究──以江南和东天山造山带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施央申 舒良树 +1 位作者 郭令智 孙家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21,共11页
板块碰撞构造运动学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至今仍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本文运用构造运动学的基本原理,结合近年来在江南和东天山造山带的工作实践,对板块碰撞的地质标志、运动学研究的多项重要内容、韧剪带的成因类型等作了总结... 板块碰撞构造运动学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至今仍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本文运用构造运动学的基本原理,结合近年来在江南和东天山造山带的工作实践,对板块碰撞的地质标志、运动学研究的多项重要内容、韧剪带的成因类型等作了总结.最后对江南和东天山造山带的碰撞运动学特征和新认识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碰撞构造 运动学 江南 造山带 东天山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南段电性结构特征及地学意义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星 叶高峰 +2 位作者 张雨轩 金胜 魏文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43-4059,共17页
华南板块是中国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认为其由华夏和扬子地块沿江南造山带拼合而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华南板块的形成与演化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本文采用一条始于扬子地块内部并南东向穿越江南造山带南段、华夏... 华南板块是中国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认为其由华夏和扬子地块沿江南造山带拼合而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华南板块的形成与演化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本文采用一条始于扬子地块内部并南东向穿越江南造山带南段、华夏地块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经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反演与模型验证等工作后,获得了可靠的岩石圈二维电阻率模型,并对江南造山带南段的边界、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与江南造山带的接触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电阻率模型显示扬子地块、江南造山带南段和华夏地块之间电阻率差异明显,其中华夏地块岩石圈整体表现为大范围的高阻,扬子地块由浅至深表现为高-低-高阻的层状结构,而两者之间的江南造山带南段深部表现为明显的低阻.根据电阻率模型的特征,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江南造山带南段西界为开远—平塘断裂,东界为萍乡—茶陵断裂;江南造山带南段深部的大范围低阻区域是二叠纪沉积岩的电性反映;华夏地块下方南东向倾斜低阻区解释为早三叠纪右江盆地持续下沉导致江南造山带俯冲到华夏地块之下的电性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南段 岩石圈电阻率模型 俯冲 大地电磁测深 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皖浙交界附近晚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层圈相互作用讨论 被引量:15
14
作者 薛怀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3-461,共29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晚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可划分为三期:(1)初期阶段形成的侵入岩规模小、分布零星,时代主要介于181~167Ma之间,峰值约为173Ma;(2)早期阶段形成的侵入体出露广泛,以花岗闪长岩为主,时代主要介于153~137Ma之间,峰值约为141Ma... 江南造山带东段晚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可划分为三期:(1)初期阶段形成的侵入岩规模小、分布零星,时代主要介于181~167Ma之间,峰值约为173Ma;(2)早期阶段形成的侵入体出露广泛,以花岗闪长岩为主,时代主要介于153~137Ma之间,峰值约为141Ma;(3)晚期阶段形成的侵入体分布也较广,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时代主要介于135~122Ma之间,峰值约为128Ma。其中早、晚两期的岩浆活动在时间上略有重叠,表明区域岩浆活动的不均衡性和不同步性。三个阶段形成的侵入岩地球化学上各具特色,暗示彼此之间在岩浆源区、岩浆作用过程及动力学机制等方面既不相同但又具一定的联系。初期和早期阶段形成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地球化学性质上都兼具埃达克质及岛弧型岩浆岩的特征,但前者普遍具有高且较均一的全岩ε_(Nd)(t)值(接近球粒陨石的值)和锆石ε_(Hf)(t)值,低的^(87)Sr/^(86)Sr初始值,Nd和Hf同位素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相对较小(~1.0Ga),推测其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岛弧环境下注入到地壳底部(底侵)的玄武岩;后者具富集型且变化范围广的Sr、Nd、Hf同位素组成,拥有三期侵入岩中最低的全岩ε_(Nd)(t)值(主要介于-9~-4之间,峰值约为-7)和锆石ε_(Hf)(t)值(主要介于-10~+2之间,峰值约为-6)、最大的Nd和Hf同位素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87)Sr/^(86)Sr初始值较高且变化范围大(介于0.7066~0.7121之间),结合其普遍富铝和低MgO含量的岩石化学特征,指示它们的岩浆源区以壳源为主,且古老的地壳物质(包括经历过表生作用的地壳物质)占了重要比例,推测其岩浆源区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和新元古代岛弧岩浆岩混合而成的下地壳。晚期阶段形成的侵入岩地球化学上具典型的A-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与早期阶段形成的I/S-型花岗岩类具有密切联系,表现在空间上往往彼此共生,构成复合岩体;时间上有一定的迟后,与构成复合岩体的早期侵入岩间往往有约10Myr的间隔;成因上具密切联系,它们的Nd、Hf同位素组成具可比性,指示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晚期的A-型花岗岩浆可能是早期部分熔融后残余组分再次熔融的产物。但与早期阶段形成的花岗岩类侵入岩相比,晚期形成的A-型花岗岩的ε_(Nd)(t)和ε_(Hf)(t)值偏高些,Nd和Hf同位素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偏小些,指示其中可能混入了更大比例的新生幔源物质。江南造山带东段晚中生代三期侵入岩的成因机制可能是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构造效应下,陆内持续拉张,且拉张状态随着俯冲板片的后撤和/或俯冲角度的变陡持续加强,先后触发了增厚的地壳底部(新元古代底侵的)玄武岩和下地壳混杂物质(古老地壳物质与新元古代注入产物)的部分熔融。不同层圈相互作用及对岩浆成因的贡献随时间有明显的演化,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由早到晚,部分熔融的压力条件逐渐减小(地壳由加厚到减薄)、新生幔源物质的贡献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A-型花岗岩 晚中生代 层圈相互作用 江南造山带东段
下载PDF
江南东段构造格架 被引量:31
15
作者 程光华 汪应庚 《安徽地质》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江南造山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自中元古代以来多期作用形成的造山带。主体形成于晋 宁期,东段出露自北向南为九岭被动陆缘(Ⅲ),障公山弧后盆地(Ⅱ)和怀玉火山岛弧(Ⅰ)。各单元之间 以宜丰-伏川蛇绿混杂岩带和赣东北蛇绿混杂... 江南造山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自中元古代以来多期作用形成的造山带。主体形成于晋 宁期,东段出露自北向南为九岭被动陆缘(Ⅲ),障公山弧后盆地(Ⅱ)和怀玉火山岛弧(Ⅰ)。各单元之间 以宜丰-伏川蛇绿混杂岩带和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相拼贴。后期被赣江断裂、赣东北断裂左行平移成 西、中、东三部分。沿赣东北断裂带燕山期形成了该区重要的岩浆带和铜、金、银、铅、锌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带 火山岛弧 江南东段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特征
16
作者 王海燕 李英康 +8 位作者 张晨光 高锐 侯贺晟 李文辉 周毅 常畅 符伟 庞永香 崔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75-1687,共13页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作为古亚洲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合而成,其经历了大陆裂解、洋盆扩张、洋壳俯冲消减和碰撞拼合造山等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为了利用壳幔结构约束造山带演化的深部过程,跨...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作为古亚洲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合而成,其经历了大陆裂解、洋盆扩张、洋壳俯冲消减和碰撞拼合造山等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为了利用壳幔结构约束造山带演化的深部过程,跨越华北地块北缘、松辽—锡林浩特地块、兴安地块以及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和二连—贺根山缝合带,实施了一条520 km长的深地震测深剖面,获得了高质量的人工源大当量的宽角反射和折射地震资料,并采用地震动力学射线方法获得地壳速度结构.结果显示:(1)研究区地壳平均速度为6.15~6.3 km·s^(-1),Pn波速度为7.8~8.2 km·s^(-1);(2)地壳厚度约为36.1~42.2 km,最厚位置(~42.2 km)对应地表大兴安岭主峰,说明大兴安岭在此位置存在山根;(3)地壳速度在1.5~6.8 km·s^(-1)范围内,认为在该区地壳内不存在洋壳物质;(4)主要断裂带或缝合带位于速度等值线变化剧烈的梯度带上;(5)速度结构显示研究区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区和纵向分层的特点.地壳内速度剧烈变化特征表明兴蒙造山带的地壳物质组成不均匀,尤其中下地壳,速度等值线起伏剧烈.这种复杂的地壳速度结构应该与中生代以来多板块汇聚引发的多期区域性伸展和挤压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东段 兴蒙造山带 深地震测深 地壳速度结构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印支事件地质表象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术召 余心起 +1 位作者 陈子微 刘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8-746,共9页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最直接的年代学证据,江南造山带东段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构造事件形成的构造变形并没有引起重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阅读和野外实地观察,阐述了皖南地区若干印支构造事件的相关证据。在安徽休宁流塘一带共识别...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最直接的年代学证据,江南造山带东段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构造事件形成的构造变形并没有引起重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阅读和野外实地观察,阐述了皖南地区若干印支构造事件的相关证据。在安徽休宁流塘一带共识别出三期明显的构造变形形迹,其中第一期上三叠统与下三叠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是印支期(中三叠世)构造事件的响应;兰田残留向斜中发育的NE向断层形成于印支期,具有先走滑后滑覆的特点;东坑口石英斑岩(年龄为245.2 Ma)暗示印支运动初期皖南地区曾出现过局部拉张;三阳断裂中绢云母40Ar-39Ar年龄((230.5±2.3)Ma)表明晋宁期断裂受到印支运动的叠加。基于上述发现,初步探讨了皖南地区印支运动的演化规律,为深入了解皖南地区甚至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期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断裂 皖南 江南造山带东段
下载PDF
皖赣交界地区历口群岩石组成及其对造山后超大陆裂解的指示意义
18
作者 曾严 余心起 +3 位作者 刘秀 胡军 刘孟言 汪子莘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550,共16页
历口群是一套沉积-火山岩地层,分布于皖赣交界地区祁门—潜口—歙县断裂带以北,是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上部浅变质基底。历口群邓家组夹层玄武岩与铺岭组玄武岩具有大陆弧型玄武岩的REE配分模式((La/Yb)N=2.97~4.47)和微量元素模式。... 历口群是一套沉积-火山岩地层,分布于皖赣交界地区祁门—潜口—歙县断裂带以北,是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上部浅变质基底。历口群邓家组夹层玄武岩与铺岭组玄武岩具有大陆弧型玄武岩的REE配分模式((La/Yb)N=2.97~4.47)和微量元素模式。邓家组夹层玄武岩与铺岭组玄武岩的里特曼指数分别为0.029~2.203和4.304~6.538,表明两者是同期不同阶段的产物。历口群邓家组、铺岭组、小安里组界面清晰,形成过程连续,应该合并为一个组,仍称为邓家组,铺岭组作为邓家组上段,小安里组作为邓家组顶段。历口群邓家组中段上部夹层玄武岩用LA-ICP-MS法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804.2±7.4)Ma。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表明玄武岩锆石的初始176Hf/177Hf比值为0.281 837~0.282 076,εHf(t)为-15.9^-7.0,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16~2.68 Ga,意味着岩浆源区受到了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代表着裂解中期阶段结束,岩浆活动发展至地表。历口群的沉积特征表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属于被动型裂谷盆地,俯冲板块的回撤为其主导因素,Rodinia地幔柱活动对大地构造的演化有明显影响,裂解的形成是板块活动与地幔柱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口群 玄武岩 江南造山带东段 裂谷盆地 地幔柱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宝力高庙组下段火山岩成因
19
作者 李晓伟 于丹 祝爽 《吉林地质》 2016年第4期26-28,45,共4页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宝力高庙组下段火山岩出露广泛,岩石组合为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角砾熔结凝灰岩和流纹岩薄层。通过对宝力高庙组下段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岩相学特征和岩石化学的研...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宝力高庙组下段火山岩出露广泛,岩石组合为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角砾熔结凝灰岩和流纹岩薄层。通过对宝力高庙组下段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岩相学特征和岩石化学的研究,认为该区火山岩的原始岩浆为经过俯冲带流体改造后的富集地幔楔与地壳物质的混合、混染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力高庙组 火山岩 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 成因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桃岭-段莘带花岗岩锆石定年及年代学格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园园 闫峻 +1 位作者 杨超 王思诺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44,共11页
桃岭-段莘带是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一条东西向展布的燕山期花岗岩带,由7个岩体构成。通过锆石LA-ICPMS定年方法得到该带6个岩石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31.2Ma±1.9Ma,131.3Ma±1.9Ma,132.0Ma±1.8Ma,129.7Ma±1.6Ma,149.1Ma... 桃岭-段莘带是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一条东西向展布的燕山期花岗岩带,由7个岩体构成。通过锆石LA-ICPMS定年方法得到该带6个岩石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31.2Ma±1.9Ma,131.3Ma±1.9Ma,132.0Ma±1.8Ma,129.7Ma±1.6Ma,149.1Ma±1.8Ma和152.4Ma±2.6Ma。定年结果表明,该带花岗岩存在早、晚两期岩浆活动。早期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152.4Ma^149.1Ma),岩性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晚期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132.0Ma^129.7Ma),岩性以二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江南造山带东段燕山期岩浆活动可划分为早、晚两个期次(155Ma^137Ma和137Ma^121Ma),早期岩浆作用和W,Mo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而晚期岩浆作用成矿作用不显著。桃岭-段莘带燕山早、晚期花岗岩年代学上分别与江南造山带东段燕山早、晚期岩浆岩相对应,这些花岗岩可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东段 桃岭-段莘 燕山期 花岗岩 锆石定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