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汗腺汗孔瘤8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马锦媛 刘宇 +1 位作者 高天文 李春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 :分析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 :对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4月—2014年11月由组织病理确诊的83例小汗腺汗孔瘤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男48例,女35例,平均年龄(52.75±1.73)岁,皮损好发于... 目的 :分析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 :对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4月—2014年11月由组织病理确诊的83例小汗腺汗孔瘤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男48例,女35例,平均年龄(52.75±1.73)岁,皮损好发于四肢末端及头面部。临床表现多为红色或淡红色丘疹、结节及疣状赘生物。结论:小汗腺汗孔瘤临床表现多样,首诊易被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疣、脂溢性角化病、血管瘤等疾病,确诊依靠组织病理检查,皮损组织病理特点为嗜碱性小立方形细胞增生,肿瘤内可见有护膜的向管腔分化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瘤 小汗腺 组织病理
下载PDF
小汗腺汗孔瘤恶变 被引量:8
2
作者 庄贺婷 李航 +2 位作者 陈喜雪 武玲慎 涂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79-580,共2页
报告1例小汗腺汗孔瘤恶变。患者男,47岁。因左手掌皮损10年就诊。皮损表现为左手掌近小鱼际处可见直径约0.5cm淡红色圆形肿物。组织病理检查:小汗腺汗孔瘤,增生活跃,部分区域呈非典型性。考虑患者为良性小汗腺汗孔瘤基础上恶变,并向恶... 报告1例小汗腺汗孔瘤恶变。患者男,47岁。因左手掌皮损10年就诊。皮损表现为左手掌近小鱼际处可见直径约0.5cm淡红色圆形肿物。组织病理检查:小汗腺汗孔瘤,增生活跃,部分区域呈非典型性。考虑患者为良性小汗腺汗孔瘤基础上恶变,并向恶性小汗腺汗孔瘤早期发展,行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恶变
下载PDF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1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肖尹 关杨 +2 位作者 纪华安 薛丑文 李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01-602,共2页
报告1例恶性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女,75岁。头皮有一肿块30年,迅速增大、破溃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位于表皮内,由大多数基底样细胞和少数呈团块状分布的不典型嗜伊红鳞状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可见管腔样结构。诊断:恶性小汗腺汗... 报告1例恶性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女,75岁。头皮有一肿块30年,迅速增大、破溃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位于表皮内,由大多数基底样细胞和少数呈团块状分布的不典型嗜伊红鳞状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可见管腔样结构。诊断:恶性小汗腺汗孔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腺汗孔瘤 恶性
下载PDF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的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尤德渊 刘冰梅 +2 位作者 尤海燕 马烈 尤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观察细胞角蛋白在恶性小汗腺汗孔瘤中的表达,以期探讨其组织发生。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例恶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中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绝大多数肿瘤细胞示34βE12阳性,部分肿瘤细胞(... 目的观察细胞角蛋白在恶性小汗腺汗孔瘤中的表达,以期探讨其组织发生。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例恶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中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绝大多数肿瘤细胞示34βE12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衬于导管样结构和囊状腔隙内的细胞)示35βH11、CAM5.2和PKK1阳性。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胞质内管样结构。结论证实了恶性小汗腺汗孔瘤来源于小汗腺导管。同时提示,部分肿瘤细胞显示向小汗腺分泌部分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小汗腺汗孔瘤 细胞角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汗腺汗孔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云峰 陈国瑞 +1 位作者 徐瑾 林叙含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小汗腺汗孔瘤常发生在肢端,临床表现多样,易于误诊,组织病理学特点为缺乏胞浆的立方细胞增生,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 目的:总结分析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小汗腺汗孔瘤常发生在肢端,临床表现多样,易于误诊,组织病理学特点为缺乏胞浆的立方细胞增生,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与周围界限清楚.结论:发生在肢端红色或疣状结节,病史较长,临床如怀疑汗孔瘤诊断时,采取手术切除及病理活检的方式是最好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皮肤肿物 病理学
下载PDF
汗孔肿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英凤 李小强 +3 位作者 郁敏 孙静 宋梦圆 刘安琪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良、恶性汗孔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9例汗孔瘤(EP)和6例汗孔癌(EPC)进行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对6例EPC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文献复习。结果良、恶性汗孔肿瘤发病部位相似,好发于下肢皮肤,其次为躯干和... 目的探讨良、恶性汗孔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9例汗孔瘤(EP)和6例汗孔癌(EPC)进行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对6例EPC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文献复习。结果良、恶性汗孔肿瘤发病部位相似,好发于下肢皮肤,其次为躯干和头面部;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临床容易误诊为色素痣、血管瘤、鳞状细胞癌或脂溢性角化病等。EP镜下由增生一致的基底细胞样立方形细胞组成,伴导管分化,偶尔形成囊肿,可见小灶坏死和核分裂,EPC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显著异型性和核高分裂和/或有间质浸润。免疫组化示EPC肿瘤细胞p53阳性率10%~90%,Ki-67阳性指数10%~80%,p16(-);肿瘤内导管结构CEA和EMA(+),间质血管平滑肌SMA(+)。结论汗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肿瘤细胞有异型性和/或浸润性生长是EPC诊断的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可辅助鉴别诊断;局灶核高分裂、灶状肿瘤细胞坏死及p53阳性均不能作为EPC的独立诊断指标;病史较长的汗孔瘤短时间内快速生长、自发出血或瘙痒、表面溃疡或多结节出现均提示恶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 被引量:3
7
作者 翟志芳 邓军 +3 位作者 钟白玉 周迪 王莉 杨希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97-498,共2页
报告1例恶性小汗腺汗孔瘤。患者男,65岁。因左小腿结节5年,反复破溃出血1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瘤细胞呈巢状分布于真皮内,由不典型嗜伊红鳞状细胞样细胞组成,大小不等,部分核大深染,核分裂相增多,可见大小不等的管腔样结构,部... 报告1例恶性小汗腺汗孔瘤。患者男,65岁。因左小腿结节5年,反复破溃出血1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瘤细胞呈巢状分布于真皮内,由不典型嗜伊红鳞状细胞样细胞组成,大小不等,部分核大深染,核分裂相增多,可见大小不等的管腔样结构,部分瘤细胞团与表皮相连。诊断为恶性小汗腺汗孔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恶性
下载PDF
67例小汗腺汗孔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钟 方美珍 +4 位作者 李东升 陈柳青 黄萌 陈娜 张良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对我院明确诊断的67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例,女31例,平均年龄(51.19±19.17)岁。患者皮疹好发于掌跖(34例,50.7%),主要表现为肤色、暗褐色或紫红色,圆形或类圆形斑块、结节、息肉状糜烂或出血性溃疡病灶,大多... 对我院明确诊断的67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例,女31例,平均年龄(51.19±19.17)岁。患者皮疹好发于掌跖(34例,50.7%),主要表现为肤色、暗褐色或紫红色,圆形或类圆形斑块、结节、息肉状糜烂或出血性溃疡病灶,大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首诊诊断误诊率约95.5%,易误诊为疣(18例,26.87%)、肉芽肿(10例,14.93%)、脂溢性角化病(9例,13.43%)。组织学特点是皮损由形态一致的小基底细胞样立方形细胞组成,伴导管分化,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与周围界限清楚。67例患者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诊观察1个月~3年,其中18例失访,49例随访患者均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临床病理 手术切除
下载PDF
小汗腺汗孔瘤与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军红 刘丁 程蔚蔚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3期76-77,8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与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组化作用。方法收集10例小汗腺汗孔瘤和3例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Envision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男6例,女7例,小汗腺... 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与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组化作用。方法收集10例小汗腺汗孔瘤和3例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Envision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男6例,女7例,小汗腺汗孔瘤就诊年龄为32~72岁,小汗腺汗孔癌的就诊年龄为57~74岁。发病部位为足部、腿部、头皮、胸背部、面部等。皮肤表现多为增生性病变,若肿物或皮损短期内生长较快,或出现破溃、出血等表现,应考虑到恶变为小汗腺汗孔癌。免疫组化P16染色在10例小汗腺腺瘤中有2例灶状阳性表达,在3例小汗腺汗孔癌中均弥漫阳性表达。结论小汗腺汗孔瘤和小汗腺汗孔癌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有相关联系,临床极易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诊断,免疫组化P16染色在良、恶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小汗腺汗孔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小汗腺汗孔瘤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晋红中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03-604,共2页
报告1例左足趾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女,55岁。1年前左足第2趾出现一约1.5cm×1.2cm大的肿块,组织病理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瘤。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下载PDF
磷酸化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小汗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家彬 林能兴 +2 位作者 黄长征 刘厚君 涂亚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10期736-738,共3页
目的: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小汗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p-STAT3和Cyclin D1在小汗腺癌和小汗腺汗孔瘤包埋切片中的表达。结果:18例小汗腺癌中有13例p-STAT3表达阳性,14例Cyclin D1... 目的: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小汗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p-STAT3和Cyclin D1在小汗腺癌和小汗腺汗孔瘤包埋切片中的表达。结果:18例小汗腺癌中有13例p-STAT3表达阳性,14例Cyclin D1表达阳性,20例小汗腺汗孔瘤中有3例p-STAT3表达阳性,4例Cyclin D1表达阳性。在小汗腺癌中p-STAT3表达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724,P<0.01)。结论:p-STAT3和Cyclin D1在小汗腺癌的肿瘤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TAT3 CYCLIN D1 小汗腺癌 小汗腺汗孔瘤
下载PDF
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倩楠 晋红中 渠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报道2例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PEP)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近30年国内外报道的23例PEP的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PEP病例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无明显好发部位。PEP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单发的,边界清楚的丘... 目的:报道2例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PEP)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近30年国内外报道的23例PEP的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PEP病例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无明显好发部位。PEP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单发的,边界清楚的丘疹或结节,部分区域呈黑色。病理上特征性表现为肿瘤细胞类基底样细胞,向汗孔分化,肿瘤团块内可见大量黑素细胞和色素颗粒沉积。结论:PEP在性别和部位等方面与小汗腺汗孔瘤有明显的差别,临床与色素性肿瘤难以鉴别,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 小汗腺汗孔瘤
下载PDF
背部小汗腺汗孔瘤1例
13
作者 邓永琼 张剑 +2 位作者 柳研 叶田 杨文信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4-1275,共2页
患者男,85岁。背部淡红色结节2年,不痛不痒,皮损逐渐增大,中央反复破溃。皮损组织病理示:与表皮相连的瘤细胞团呈宽幅度向真皮深层增殖,瘤体内可见囊腔及导管样结构,瘤细胞稍小于棘细胞,立方形,可见细胞间桥,核仁明显,未见明显核分裂相... 患者男,85岁。背部淡红色结节2年,不痛不痒,皮损逐渐增大,中央反复破溃。皮损组织病理示:与表皮相连的瘤细胞团呈宽幅度向真皮深层增殖,瘤体内可见囊腔及导管样结构,瘤细胞稍小于棘细胞,立方形,可见细胞间桥,核仁明显,未见明显核分裂相。诊断:小汗腺汗孔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下载PDF
淤积性皮炎并发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菲菲 白彦萍 +1 位作者 刘晓 郑占才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83-384,共2页
89岁男性患者,双下肢肿胀、血管迂曲20余年,左踝外侧皮肤反复溃破、结痂3年。皮肤科查体:左踝部紫色及褐色色素沉着斑,斑片上可见3个绿豆大小糜烂面,组织病理符合小汗腺汗孔瘤及淤积性皮炎诊断。肿瘤经局部手术切除治疗,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关键词 皮炎 淤积性 小汗腺汗孔瘤
下载PDF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MRI表现(附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苑子茵 郑宁 +1 位作者 邵硕 李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02,共2页
病例1:患者男,77岁。发现左面部皮肤肿物反复破溃、不愈合1年余,肿物约蛋黄大小,无疼痛瘙痒等异常感觉,近半年肿物逐渐增长变大,反复破溃、渗出,创面不愈合。MRI检查:左侧颊部皮肤表面见宽基底实性不规则隆起样肿物,大小约1.9 cm×1... 病例1:患者男,77岁。发现左面部皮肤肿物反复破溃、不愈合1年余,肿物约蛋黄大小,无疼痛瘙痒等异常感觉,近半年肿物逐渐增长变大,反复破溃、渗出,创面不愈合。MRI检查:左侧颊部皮肤表面见宽基底实性不规则隆起样肿物,大小约1.9 cm×1.2 cm×2.3 cm,肿物表面局部破溃,皮肤信号连续性中断;T1WI较肌肉呈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在T2WI-FS上散发见点状更高信号;肿物与邻近皮下脂肪间隙分界不清,相应脂肪受累(图1A~1C)。患者行左面部肿物扩大切除术+左上臂皮片取皮术+全厚皮片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 皮肤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右下肢小汗腺螺旋腺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何小芳 胡静 +4 位作者 杨觅 李丽 孙琦 刘宝瑞 钱晓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右下肢小汗腺螺旋腺癌,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治。结果:患者为67岁老年女性,因发现右下肢肿块进行性增大就诊,2015年6月4日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诊为小汗腺螺旋腺癌。患者术... 目的: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右下肢小汗腺螺旋腺癌,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治。结果:患者为67岁老年女性,因发现右下肢肿块进行性增大就诊,2015年6月4日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诊为小汗腺螺旋腺癌。患者术后全身PET/CT提示右髂血管旁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术后尝试"m FOLFOX"方案化疗。但患者分别于2015年8月31日及2015年12月23日因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而行减瘤手术。术后患者因体质弱,未再继续行抗肿瘤治疗,行最佳对症支持治疗,于2016年7月21日死亡。结论:小汗腺螺旋腺癌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需由组织病理确诊,大范围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目前仍无公认的化放疗方法,预后极差,生存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螺旋腺癌 皮肤肿瘤 治疗
下载PDF
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分析
17
作者 和义敏 袁婧 +4 位作者 万慧 梁小芳 李秀玲 李军 高英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评价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组织病理诊断明确的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下特征包括血管结构、红色球... 目的评价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组织病理诊断明确的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下特征包括血管结构、红色球状结构及白色无结构区。11例(64.7%)患者可见血管结构,2例(11.8%)患者表现为多形态血管模式,9例(52.9%)患者表现为单形态血管模式。16例(94.1%)患者可见红色球状结构;17例(100%)患者均可见白色无结构区;7例(41.2%)表面有糜烂,17例(100%)可见鳞屑。结论血管结构、红色球状结构及白色无结构区是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常见皮肤镜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瘤 小汗腺 非色素性 皮肤镜 血管结构 组织病理
下载PDF
17例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粉娟 何会女 董兵卫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3802-3806,共5页
目的:分析17例小汗腺汗孔瘤(E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近8年明确诊断EP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观察HE及免疫组化、PAS染色。结果:小汗腺汗孔瘤多见于四肢末端,表现多样,16例患者临床均误诊,镜下见... 目的:分析17例小汗腺汗孔瘤(E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近8年明确诊断EP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观察HE及免疫组化、PAS染色。结果:小汗腺汗孔瘤多见于四肢末端,表现多样,16例患者临床均误诊,镜下见肿瘤由增生一致的基底细胞样立方形细胞构成,界限清,从表皮下层向下延伸至真皮内,可见有单层细胞覆盖的有嗜酸性护膜的导管分化或正在形成导管的空泡化细胞及少数囊腔和角质小皮,瘤团周围无栅栏状排列,与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及透明细胞汗腺瘤难以鉴别。结论:小汗腺汗孔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附属器肿瘤,易误诊,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单纯切除即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良性肿瘤 病理
下载PDF
皮肤镜辅助诊断小汗腺汗孔瘤1例
19
作者 唐奕 陈荃 +1 位作者 田歆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1期47-49,共3页
报告1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男,58岁。左足跟部红色肿物10余年。皮肤科检查:左足跟腱部可见直径约1 cm的红黑色隆起性结节,质软,边界清楚,伴外周褐黑色色素沉着。皮肤镜下可见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结节,皮损中央可见多个叶状血管,血管周围有... 报告1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男,58岁。左足跟部红色肿物10余年。皮肤科检查:左足跟腱部可见直径约1 cm的红黑色隆起性结节,质软,边界清楚,伴外周褐黑色色素沉着。皮肤镜下可见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结节,皮损中央可见多个叶状血管,血管周围有白色晕。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肿瘤细胞团块,向下延展进入真皮,瘤细胞大小较一致,部分呈立方形,有深嗜碱性圆形胞核。诊断:小汗腺汗孔瘤。予手术切除,随访半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皮肤镜
下载PDF
32例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军 汪五清 +4 位作者 袁春艳 陈永其 浦文兰 洪亮 谢蕴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10期2156-2165,共10页
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E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EP进行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对3例EP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文献复习。结果:EP临床表现为单个肉色或有颜色的丘疹、斑块或结节,表面光滑或... 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E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EP进行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对3例EP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文献复习。结果:EP临床表现为单个肉色或有颜色的丘疹、斑块或结节,表面光滑或疣状,好发于四肢(n=20)、躯干(n=6)和头面部(n=4)皮肤,中老年男女多见(平均年龄57.2岁,男女比为7:9),临床容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肉芽肿、色素痣、疣、黑色素瘤。EP镜下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从表皮基底延伸到真皮层的肿瘤,由增殖的立方形或汗孔样细胞组成,伴有单一形态的卵圆形细胞核、高血管化间质、导管分化、偶尔形成囊肿,明显小灶坏死、核分裂或透明细胞变。免疫组织化学示EP肿瘤细胞p63,CK14,CK5/6阳性,EMA,CK7局灶区域弱阳性,Ki-67增殖指数3%~5%;肿瘤内导管结构CK19,CEA阳性,CK7,EMA弱阳性,散在分布于表皮肿瘤巢的树突状黑色素样细胞S100阳性。结论:EP的发病率低并缺乏典型性临床表现,临床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可辅助鉴别诊断。虽然本病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可以治愈,但少数长期存在的汗孔瘤有可能恶变,因而可疑病例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