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of spinal microstructure in healthy adults: improved resolution with the readout segmentation of long variable echo-trains
1
作者 Bu-tian Zhang Meng Li +3 位作者 Li-li Yu Yi-meng Dai Shao-nan Yu Jin-lan Ji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067-2070,共4页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spinal cord diseases. However, because of technical limitations, the imaging sequences used in this technique cannot reveal t...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spinal cord diseases. However, because of technical limitations, the imaging sequences used in this technique cannot reveal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spinal cord with precision. We used the readout segmentation of long variable echo-trains(RESOLVE) sequence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45 healthy volunteers aged 20 to 63 years. We found that the RESOLVE seque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solution of the diffusion images and improved the median signal-to-noise ratio of the middle(C4–6) and lower(C7–T1) cervical segments to the level of the upper cervical segment. In addition, the values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 and radial diffus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white matter than in gray matter. Our study verified that the RESOLVE sequence could improve resolution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provide accurate baseline data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inal cord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ervical spinal cord MICROSTRUCTURE gray matter white matter readout segmentationof long variable echo-train sequence signal-to-noise ratio fractional anisotrop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ree echo-trainings of a rainstorm in the South China warm region 被引量:3
2
作者 Zhiying DING Lei QIAN +1 位作者 Xiangjun ZHAO Fan XIA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81-396,共16页
A rainstorm which occurred between May 22and 23, 2014 in Guangdong Province of the South Chinawarm region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ARW-WRFmodel. Three "echo-trainings" over the rainstorm centerwere analyzed and th... A rainstorm which occurred between May 22and 23, 2014 in Guangdong Province of the South Chinawarm region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ARW-WRFmodel. Three "echo-trainings" over the rainstorm center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of both the simulation andobservation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is rainstorm processwas composed of three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gravitywaves triggered the simultaneous bu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formation of linearwhich moved toward theconvection and convective cells,northeast through the rain center,thus creating the echo-training. In the second stage, withthe formation of cold outflow, new convective cells werecontinuously created in the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of therain area and then gradually moved to merge into thenortheast rain area, thus forming a new echo-training. Inthe third stage, multiple rain bands above the rain areamoved southeastward and passed through the strongestprecipitation center, thus creating the third echo-training.The model simulation showed that a substantial warmingappeared at 900 hPa before the convective initiation,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stable layer below 900 hPa,which was the primary cause for the gravity waves thattriggered the multiple convective cells. The multipleconvective cells formed the convective line, followingwhich new convection was formed from the cold outflowin its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directions. The newconvection in the southwest maintained the rain band;however, the new convection in the northwest, combinedwith the rain band of the north, formed a large radarreflectivity area and consequently, a larger M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ve line gravity wave echo-training back building
原文传递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3
作者 李佳 李可 王志毅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究重庆市2022年“6·26”暴雨发生发展机理,提高暴雨监测和准确预警预报能力。【方法】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数据、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数据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这是一次在高空槽、西南涡和低空急流等多尺度天气系统... 【目的】探究重庆市2022年“6·26”暴雨发生发展机理,提高暴雨监测和准确预警预报能力。【方法】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数据、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数据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这是一次在高空槽、西南涡和低空急流等多尺度天气系统共同配合下自西向东发展的一次强区域暴雨天气过程,具有降雨强度大、范围广、强降水时段集中等特点。【结论】前期高温晴热天气和地面热低压使不稳定能量得以积聚,而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发展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条件。新生对流单体不断在带状主回波南侧的高温高湿环境中发展,使降水回波能够长时间稳定维持并且产生明显的列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西南涡 雷达回波 列车效应
下载PDF
玉山一次特大暴雨短时强降水中尺度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瑾薇 马中元 +2 位作者 郑丽君 洪俊 罗龙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年第4期68-70,74,共4页
为了做好玉山汛期大暴雨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工作,文章使用MICAPS天气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资料等,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原理和方法,对2022-06-20玉山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高层南亚高压外围辐散、低层切变... 为了做好玉山汛期大暴雨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工作,文章使用MICAPS天气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资料等,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原理和方法,对2022-06-20玉山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高层南亚高压外围辐散、低层切变线和辐合线形成辐合的环流配置有利于玉山县发生暴雨,玉山县附近的回波有典型的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玉山特大暴雨回波短带走向与系统移动方向趋于一致等结论。研究结果以期为玉山大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山 特大暴雨 列车效应 回波短带
下载PDF
2018年北京“7.16”暖区特大暴雨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雷蕾 邢楠 +4 位作者 周璇 孙继松 翟亮 荆浩 郭金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共17页
利用京津冀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SA多普勒天气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NCEP 0.25°再分析资料及0.03°高分辨率地形资料研究了北京2018年7月15-16日暖区特大暴雨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这次暖区特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 利用京津冀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SA多普勒天气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NCEP 0.25°再分析资料及0.03°高分辨率地形资料研究了北京2018年7月15-16日暖区特大暴雨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这次暖区特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气团(θse高能区)中,无明显冷空气强迫,斜压性弱,有丰沛的水汽,850 hPa以下出现强水汽辐合.(2)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有3个过程:带状对流建立和局地强雨团影响、北京北部"列车效应"南部雷暴冷池出流造成对流加强和移动、平原地区线状对流重建.(3)暴雨发生前,低层西南风出现风速脉动,低空急流建立.首先在2500-3500 m高度形成低空急流,2 h后2500 m以下风速显著增大,5 h后急流厚度由边界层伸展到700 hPa.急流出口区降压,低层出现气旋性风场或切变,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触发和加强对流.(4)西南低空急流暖湿输送导致高温、高湿、高能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反复重建,这是对流发展加强的重要原因.(5)地面辐合线是对流触发并逐渐组织成带状对流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地面辐合线方向、低空急流轴、回波移动方向三者几乎重叠是造成对流后向传播和"列车效应"的有利条件.(6)太行山和燕山地形对对流触发和暴雨增幅有重要影响.北京最大雨强≥40 mm/h站点中的77.4%位于西南部和东北部200-600 m海拔高度处.偏东风在华北西部太行山局地迎风坡触发对流,西南低空急流在北京北部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处辐合和抬升更为显著,造成局地特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特大暴雨 低空急流 地面辐合线 列车效应 地形
下载PDF
核磁共振自旋回波串确定渗透率方法探讨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灿灿 程相志 +2 位作者 司兆伟 李淑珣 高卫国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孔隙大小和孔隙结构不仅是决定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 ,同时与核磁共振测井的自旋回波串和T2 分布有很好的对应性。根据我国东部某油田下第三系的岩心样品核磁共振实验 ,研究了核磁弛豫信号 (自旋回波串 )与岩石孔隙结构以及渗透率的对... 孔隙大小和孔隙结构不仅是决定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 ,同时与核磁共振测井的自旋回波串和T2 分布有很好的对应性。根据我国东部某油田下第三系的岩心样品核磁共振实验 ,研究了核磁弛豫信号 (自旋回波串 )与岩石孔隙结构以及渗透率的对应关系 ,并且首次提出利用自旋回波串下包面积Ea 结合孔隙度和地层因素F确定地层渗透率的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低孔低渗油藏 核磁测井 T2分布 孔隙结构
下载PDF
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特征和触发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宇 裴昌春 +1 位作者 赵光平 杨成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7-818,共12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模拟资料,对2015年6月26—28日长江中下游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的组织特征和对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模拟资料,对2015年6月26—28日长江中下游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的组织特征和对流触发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线状MCS在发展初期表现为东西向雨带不断的"后部建立"以及随后对流单体的"列车效应";在发展成熟期,对流单体向东北—西南向发展,形成多个近乎平行的东北—西南向短雨带。呈现2种尺度的对流组织方式:新生对流单体沿着单个雨带向东北方向的"列车效应"和短雨带沿着线状M CS向东平流的"列车带"效应。2)低空急流的持续加强为对流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条件性不稳定和对流有效位能,偏南暖湿气流在向东北推进的过程中,在风速辐合处被强迫抬升至自由对流高度,释放不稳定能量,触发对流。3)对流雨带内近地面向南的冷出流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的持续交汇和相互作用有利于新单体生成发展,使雨带得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中尺度对流系统 组织特征 列车效应 触发条件
下载PDF
MREx核磁共振测井流体性质评价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赵秋来 李庆合 +2 位作者 丁娱娇 燕兴荣 黄美兰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36-440,共5页
MRExplorer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一次性可以采集双TW、多G·TE 的CPMG回波序列 ,通过结合孔隙介质中不同流体的纵向弛豫时间T1和扩散系数D的差异进行流体类型划分和流体特性评价。双TW、多G·TE(MGTE)评价方法是在深度域对不同的T2... MRExplorer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一次性可以采集双TW、多G·TE 的CPMG回波序列 ,通过结合孔隙介质中不同流体的纵向弛豫时间T1和扩散系数D的差异进行流体类型划分和流体特性评价。双TW、多G·TE(MGTE)评价方法是在深度域对不同的T2 谱进行综合分析 ,计算原油体积和原油粘度。多回波串同时反演 (SIMET)评价方法是在时间域应用矩阵变换对CPMG回波串数据进行数值处理 ,得到油、气、水的固有T2 谱分布和油、气、水体积。 2种方法在大港油田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流体性质 弛豫时间 扩散系数 多G·TE 双TW 多回波串反演 测井解释
下载PDF
读出方向分段采样DWI鉴别舌良恶性病变 被引量:3
9
作者 文宝红 程敬亮 +4 位作者 张会霞 李淑健 王斐斐 张赞霞 薛康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探讨读出方向分段采样(RESOLVE)DWI对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20例舌部病变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MR检查及RESOLVE DWI。测量病变的ADC值,比较舌良恶性病变间ADC值的差异,应用ROC曲... 目的探讨读出方向分段采样(RESOLVE)DWI对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20例舌部病变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MR检查及RESOLVE DWI。测量病变的ADC值,比较舌良恶性病变间ADC值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舌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120例舌部病变均单发,其中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64例。良性病变ADC值为(1.81±0.45)×10^(-3) mm^2/s,恶性病变为(1.02±0.24)×10^(-3) 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1,P<0.001)。以ADC值诊断舌部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AUC为0.976(P<0.001),以ADC值=1.25×10^(-3) mm^2/s为临界值,诊断舌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4.64%(53/56),特异度为93.75%(60/64)。结论 RESOLVE DWI鉴别诊断舌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读出方向分段采样
下载PDF
Blade技术结合并行采集磁共振技术在上腹部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鑫 戚玉龙 +3 位作者 刘阳 冯飞 刘汉桥 刘鹏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评价Blade技术结合并行采集技术下对上腹部MRI扫描的运动校正效果和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50个患者接受上腹部MR检查,分别使用回波链/K空间填充率对应19/100%,30/100%和30/175%3种不同的参数,并在呼吸门控下获取脂肪抑制的T2加权图... 目的评价Blade技术结合并行采集技术下对上腹部MRI扫描的运动校正效果和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50个患者接受上腹部MR检查,分别使用回波链/K空间填充率对应19/100%,30/100%和30/175%3种不同的参数,并在呼吸门控下获取脂肪抑制的T2加权图像,后由两位腹部诊断医师对运动伪影、条纹伪影及总体影像质量评价。结果两位诊断医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P<0.05),3组参数条件之间运动伪影、条纹状伪影及总体影像质量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19/100%和30/100%两个条件下比较,30/175%条件下图像运动伪影最少(P<0.05),总体影像质量最好(P<0.05)。结论使用Blade技术结合并行采集能减少上腹部MR图像的运动伪影,改善影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 ade技术 并行采集 图像 伪影 回波链 K空间
下载PDF
MR高清扩散张量成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视神经病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小辉 张志伟 +4 位作者 吕发金 刘存 龙建 郁斌 李咏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MR高清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早期视神经微结构损伤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无明显视神经病变的TA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ealthy controls,... 目的研究MR高清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早期视神经微结构损伤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无明显视神经病变的TA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ealthy controls,HC)各30例,分别进行眼眶常规MRI序列扫描及Resolve DTI序列扫描,分别测量双侧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值,比较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双侧视神经各DTI相关定量参数值的差异。结果TAO患者的双侧视神经的FA值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0.009,P=0.003;P<0.05),ADC及A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P=0.053,P=0.955,P=0.211;P>0.05),RD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P=0.009;P<0.05)。结论Resolve DTI技术有助于为TAO患者早期视神经微结构的损伤提供客观依据,对TAO患者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视神经 分段读取扩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3.0T高清弥散RESOLVE-DWI序列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艳兰 曾冠波 陆建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471-1475,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3.0T高清弥散多次激发弥散加权成像(readout segmentation of long variable echo-trains,RESOLVE-DW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于同期本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60例...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3.0T高清弥散多次激发弥散加权成像(readout segmentation of long variable echo-trains,RESOLVE-DW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于同期本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6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3.0T高清弥散RESOLVE-DWI序列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病变或受压部位的ADC值是(1.35±0.13)×10^-3 mm^2/s,比对照组的(1.01±0.03)×10^-3 mm^2/s及观察组中相对正常部位的(1.02±0.02)×10^-3 mm^2/s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OLVE-DWI序列图像质量评分较T 2WI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OLVE-DWI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95.0%,分别较T 2WI的敏感性91.7%、特异性88.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高清弥散RESOLVE-DWI序列图像质量高,可对脊髓、解剖结构进行清晰显示,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准确率、敏感性高,值得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早期诊断 磁共振成像 高清弥散多次激发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一种单自旋回波串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凯然 何学辉 +2 位作者 吴惠阳 张旺 苏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6-462,共7页
针对存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多参数变量的单自旋回波串信号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参数分离化的2-D参数估计方法.利用2-D数据矩阵秩为1的特性,依照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方法,从左、右主奇异值向量中以参数分离的方式分别估计出衰减因子和频率,基... 针对存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多参数变量的单自旋回波串信号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参数分离化的2-D参数估计方法.利用2-D数据矩阵秩为1的特性,依照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方法,从左、右主奇异值向量中以参数分离的方式分别估计出衰减因子和频率,基于最小二乘方法进一步获得信号幅度估计.该方法在相对高信噪比和/或大数据样本下可达到克拉美罗下界,且计算复杂度较低.仿真数据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四极矩共振 自旋回波串 2-D参数估计 加权最小二乘 克拉美罗下界
下载PDF
磁共振高清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活动性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小辉 李咏梅 +4 位作者 郁斌 谭欢 刘存 龙建 张志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3-407,共5页
目的:研究视神经磁共振高清弥散张量成像技术(Resolve-DTI)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活动性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TAO患者26例(共52只眼),进行眼眶常规MRI序列扫描及Resolve-DTI序列扫描,分别测量双侧视神经的各向异性分数... 目的:研究视神经磁共振高清弥散张量成像技术(Resolve-DTI)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活动性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TAO患者26例(共52只眼),进行眼眶常规MRI序列扫描及Resolve-DTI序列扫描,分别测量双侧视神经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轴向弥散率(AD)及径向弥散率(RD)值,并分别对52只眼睛进行临床活动性评分(CAS)评定,比较活动期和非活动期视神经各DTI相关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分析DTI各定量参数值与CAS分值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TAO患者的双侧视神经的FA值明显低于非活动期(P<0.05),ADC、AD和RD与非活动期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FA与CAS分值呈负相关(P<0.05),ADC、AD及RD值与CAS分值均没有相关性。结论:视神经Resolve-DTI技术有望为TAO患者活动性分期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视神经 弥散张量成像 读出方向分段采样技术
下载PDF
RESOLVE技术减少磁敏感伪影的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旭东 梁蝴蝶 马新武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高清弥散多次激发弥散加权成像(Readout Segmentation of Long Variable Echo-trains,RESOLVE序列在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时对减轻金属异物所致磁敏感伪影的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探讨应用高清弥散多次激发弥散加权成像(Readout Segmentation of Long Variable Echo-trains,RESOLVE序列在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时对减轻金属异物所致磁敏感伪影的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所行颅脑MRI常规扫描有磁敏感伪影的患者进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ingle Shot Echo Planar Imaging,SS-EPI)序列和RESOLVE序列扫描,并对图像采用SPSS 26.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分析30例磁敏感伪影患者SS-EPI序列图像和RESOLVE序列图像,应用RESOLVE技术扫描患者的图像较使用普通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扫描的患者的伪影减轻率为30/30(100%)。RESOLVE序列可以减少图像畸变伪影、磁敏感伪影、提高图像对病灶显示的清晰度及图像的整体质量(P<0.001)。结论RESOLVE DWI序列能够很好地改善由金属假牙产生的磁敏感伪影,清晰显示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清弥散多次激发弥散加权成像 高分辨弥散 磁敏感伪影 弥散加权成像 解剖弥散 高清弥散
下载PDF
3.0 T磁共振成像新技术联合多序列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刚 吴依芬 +4 位作者 余芬芬 黄小兰 王朝阳 范宪淼 张坤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应用自由呼吸径向采集K空间放射填充容积内插成像序列(Star VIBE)和读出方向分段采样技术(Resolve)-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进行肺部成像,探讨其在肺内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评价... 目的应用自由呼吸径向采集K空间放射填充容积内插成像序列(Star VIBE)和读出方向分段采样技术(Resolve)-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进行肺部成像,探讨其在肺内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方面的价值。方法病理确诊肺内结节或肿块50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分为2组观察,A组为常规序列组,即传统MRI序列包括T_(1)加权成像(T_(1)WI)及T_(1)WI-FS、T_(2)加权成像(T_(2)WI)及T_(2)WI-FS、增强扫描;B组为新技术序列组,在A组序列基础上,增加Star VIBE、Resolve-DWI;2组图像观察时间间隔为2周,由2名高年资MRI医师采用5分类法进行评价和诊断,分析2组方法对肺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确诊NSCLC行免疫治疗的病例,治疗后3周期行MRI检查,分为2组进行数据分析,C组为治疗有效组,D组为治疗无效组,分析IVIM数据指标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MRI检查主要序列包括T_(1)WI、T_(2)WI及T_(2)WI-FS、Star Vibe、Resolve-DWI、IVIM,其中IVIM设定0、40、60、100、150、200、500、800、1000、2000共10个b值。结果肺内占位50例,恶性肿瘤38例(肺癌35例、转移瘤3例),良性病变12例。经过分析,A组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76、0.58、0.82,B组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90、0.83、0.92,B组高于A组,且2组间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免疫治疗的20例,C组13例,D组7例。C组IVIM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f、D~*值免疫治疗前分别为(1.08±0.21)×10^(-3)mm^(2)/s、(45±14)%、(28±12)×10^(-3)mm^(2)/s,治疗后分别为(1.31±0.20)×10^(-3)mm^(2)/s、(63±24)%、(44±17)×10^(-3)mm^(2)/s,经过统计分析,2组治疗前后ADC、f、D~*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数值高于治疗前。C组D值治疗前(1.18±0.63)×10^(-3)mm^(2)/s,治疗后(1.53±0.76)×10^(-3)mm^(2)/s,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IVIM-DWI参数ADC、f、D~*、D值治疗前分别为(0.91±0.16)×10^(-3)mm^(2)/s、(53±13)%、(33±11)×10^(-3)mm^(2)/s、(0.89±0.20)×10^(-3)mm^(2)/s,治疗后分别为(0.91±0.14)×10^(-3)mm^(2)/s、(53±15)%、(32±9)×10^(-3)mm^(2)/s、(0.86±0.19)×10^(-3)mm^(2)/s,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3.0 T MRI的Star VIBE和Resolve-DWI技术联合IVIM等多序列成像能够针对肺内占位性病变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提高肺内占位性病变影像征象细节的显示和病变定性诊断地准确性,IVIM技术参数ADC、f、D^(*)值能够较好的评价肿瘤微观层面对免疫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弥散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读出方向分段采样技术 K空间采样
下载PDF
面向雷达模拟操作训练的雷达回波仿真 被引量:14
17
作者 马浩 林学 成伟明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11年第3期66-71,共6页
针对雷达模拟操作训练中对雷达回波模拟的逼真度、实时性和交互性要求,提出了一种雷达回波实时仿真的设计方案。基于雷达信号接收、处理的工作原理,对雷达工作方式和战场环境分别建模,利用信号幅度特征对雷达回波进行功能性仿真。仿真... 针对雷达模拟操作训练中对雷达回波模拟的逼真度、实时性和交互性要求,提出了一种雷达回波实时仿真的设计方案。基于雷达信号接收、处理的工作原理,对雷达工作方式和战场环境分别建模,利用信号幅度特征对雷达回波进行功能性仿真。仿真中增加了与外部交互的接口,可实时响应外部雷达操作命令或背景变化产生的不同回波信号,提高雷达模拟操作训练中的实时交互灵活性,更接近实际背景。仿真结果接近真实回波表明,该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模拟操作训练 雷达回波仿真 雷达回波信号 战场环境仿真
下载PDF
基于特征向量的多谱线自旋回波串信号参数估计
18
作者 朱凯然 何学辉 +2 位作者 靳标 朱文涛 苏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30-1737,共8页
针对存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多参数变量的多谱线自旋回波串(SpinEcho Train,SET)信号参数估计问题,提出基于特征向量的2-D参数估计方法.将SET信号构造成2-D数据矩阵,按照不同的方式构造Hankel块矩阵束,利用子空间转移不变结构解得特征向量,... 针对存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多参数变量的多谱线自旋回波串(SpinEcho Train,SET)信号参数估计问题,提出基于特征向量的2-D参数估计方法.将SET信号构造成2-D数据矩阵,按照不同的方式构造Hankel块矩阵束,利用子空间转移不变结构解得特征向量,依据特征向量的结构规律获得衰减因子和频率,基于最小二乘方法进一步获得信号幅度估计.该方法具有自动配对的能力,在相对高信噪比以及频率可分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参数的有效估计,且计算复杂度较低.仿真数据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四极矩共振 自旋回波串 2-D参数估计 特征向量基 子空间转移不变结构
下载PDF
基于DSP的便携式火控雷达信号模拟器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恒 韩壮志 +1 位作者 何强 尚朝轩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8期5500-5504,共5页
根据某新型火控雷达性能测试与模拟训练的要求,提出了便携式的雷达信号模拟器实现方案,并详细介绍其设计思想和软硬件结构。该模拟器结合上位机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可以实时模拟脉冲信号、LFM信号等多种雷达回波信号和逼真的雷... 根据某新型火控雷达性能测试与模拟训练的要求,提出了便携式的雷达信号模拟器实现方案,并详细介绍其设计思想和软硬件结构。该模拟器结合上位机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可以实时模拟脉冲信号、LFM信号等多种雷达回波信号和逼真的雷达信号环境,在雷达的性能测试和模拟训练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信号模拟 便携式 DSP 性能测试 模拟训练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弛豫谱的变压器油老化检测研究
20
作者 李晓南 刘国强 +4 位作者 张来福 王志鹏 丁广鑫 赵世龙 夏慧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5-870,共6页
针对目前常规的变压器油绝缘热老化检测中过程繁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弛豫时间谱的检测方法。根据油品中烃类化合物在高压放电环境中出现裂解、结构发生改变的原理,设计变压器油热老化核磁共振横向弛豫谱检测系统。采用自... 针对目前常规的变压器油绝缘热老化检测中过程繁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弛豫时间谱的检测方法。根据油品中烃类化合物在高压放电环境中出现裂解、结构发生改变的原理,设计变压器油热老化核磁共振横向弛豫谱检测系统。采用自旋回波序列采集油样时域信号回波峰值点,描述弛豫时间谱反演算法。利用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变电站110kV高压变压器提取的油样(挂网运行年限分别为1,10和20年),进行检测装置性能的验证及测试。结果表明,在17.173MHz条件下,该检测方法可以在1分钟内完成一次油样的信号检测与弛豫谱反演,3种油样的弛豫时间峰值分别为203.83,145.82和141.95ms。可以看出,随着年限的增加,弛豫时间呈下降的趋势,表明高温能够导致油品中分子化学键断裂,析出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谱 自旋回波序列 变压器油 热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