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ternal Quest for Poetic Dwell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co-Ethic Thoughts in Silent Spring and Wolf Totem
1
作者 邬竞越 《海外英语》 2011年第2X期181-183,共3页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conduct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coethic thoughts in Silent Spring and Wolf Totem. It points out that Carson and Jiang's eco-ethics are relatively complete, ideal and objective. Moreo...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conduct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coethic thoughts in Silent Spring and Wolf Totem. It points out that Carson and Jiang's eco-ethics are relatively complete, ideal and objective. Moreover, the most shining features are that they not only unfold the grim fact of ecological crisis before the public, but also instil confidence and hope in each and every rea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ent spring wolf TOTEM eco-criticism POETIC DWELLING comparative ecological ethics
下载PDF
西南山地民族传统生态观的多维实践及当代价值——以基诺族为例
2
作者 朱映占 魏婷婷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7,155,共14页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充分挖掘西南少数民族生态实践中蕴藏的生态伦理与生态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以西南山地民族基诺族为典型个案,从自然互动、社会生活、社群互动三方面探讨当地民众具体的生态实践,在此基...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充分挖掘西南少数民族生态实践中蕴藏的生态伦理与生态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以西南山地民族基诺族为典型个案,从自然互动、社会生活、社群互动三方面探讨当地民众具体的生态实践,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农业、生态教育、生态经济三维视角阐释传统生态实践的当代价值,以期为西南民族地区推进生态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 传统生态观 生态智慧 生态经济价值
下载PDF
译者伦理的“四端”说阐释
3
作者 张小丽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译者伦理研究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孟子“四端”说为基本的阐释框架,讨论“仁义礼智”与译者伦理建构的内在契合性。“仁义礼智”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共同构成了译者伦理的基本内涵,即:“仁”是译者伦理的依归,“... 为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译者伦理研究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孟子“四端”说为基本的阐释框架,讨论“仁义礼智”与译者伦理建构的内在契合性。“仁义礼智”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共同构成了译者伦理的基本内涵,即:“仁”是译者伦理的依归,“义”是译者伦理的适切,“礼”是译者伦理的显形,“智”是译者伦理的评判。“仁义礼智”指向的译者伦理是一个互为解释和补充的关联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译者实施翻译行为的伦理性要求。以“四端”说为阐释框架研究译者伦理问题是一种“返本开新”的思想传承与理念创新,可为译者伦理的思想建构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与可供借鉴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伦理 “四端”说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智慧伦理的概念解读与实践向度
4
作者 杨霞 牛旭峰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5期59-69,共11页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需求、教育伦理关系、教学情境等方面的改变使教师伦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而“教师智慧伦理”作为一种新的伦理发展方向,能帮助教师创造性、系统性地解决问题。有鉴于此,从概念解析、概念预设、概念本质三个方面界定...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需求、教育伦理关系、教学情境等方面的改变使教师伦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而“教师智慧伦理”作为一种新的伦理发展方向,能帮助教师创造性、系统性地解决问题。有鉴于此,从概念解析、概念预设、概念本质三个方面界定教师智慧伦理的内涵与形态,把握其基本特征与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智慧伦理的角色向度、人文向度、技术向度以及空间向度四个方面探究教师智慧伦理的实践向度,以期为教师伦理发展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定位提供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智慧伦理 技术向善 教师专业发展 育人空间
下载PDF
儒家智德思想赋能智能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
5
作者 孙雷 林志敏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2期77-86,共10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ChatGPT的出现,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变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的数据信息为教育提供了更多与更好的技术支持,然而也给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是兴邦之本,教育... 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ChatGPT的出现,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变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的数据信息为教育提供了更多与更好的技术支持,然而也给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是兴邦之本,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等历史使命,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智能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提出以儒家“智德”思想赋能“智能”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从儒家“智德”思想中总结出五重价值:明辨是非,知耻明辱;仁者爱人,以智辅仁;学而知之,崇智明德;仁智并重,从善利他;敬德修业,知行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儒家 智德 大学生 道德教育
下载PDF
托卡尔丘克《糜骨之壤》中的宇宙生态观与伦理之问
6
作者 刘勇君 王敏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6-92,共7页
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小说《糜骨之壤》创新性地将占星术与侦破谋杀案的线性叙事模式结合起来,巧妙地通过设计“动物复仇案”来探讨生态伦理难题。小说通过占星术探寻了人类活动与宇宙生态秩序之间的潜隐联系,强调在宇宙... 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小说《糜骨之壤》创新性地将占星术与侦破谋杀案的线性叙事模式结合起来,巧妙地通过设计“动物复仇案”来探讨生态伦理难题。小说通过占星术探寻了人类活动与宇宙生态秩序之间的潜隐联系,强调在宇宙空间视域下审视生态整体价值。作为探索人类自我与宇宙生态关系的一种工具,小说中的占星术不仅充当了人类活动与深层生态的对话媒介,也为后续的生态伦理冲突起到一种预警作用,继而引出人物所面临的生态伦理选择的认知困境。最后,托卡尔丘克发出了“利己”还是“利他”的伦理之问,引发人们关于伦理正义性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糜骨之壤》 生态伦理 宇宙生态观 占星术 伦理选择 伦理智慧
下载PDF
河流伦理建构中的八个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
7
作者 张云昌 丁洋 赵进勇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6期7-11,共5页
河流伦理是河流哲学,其自然科学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河流生态学。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深化对水、河流、湖泊的认识,建构河流伦理知识体系;深化对当前水利工作主要矛盾的认识,充分发挥水利部门在解决“四水”问题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水工... 河流伦理是河流哲学,其自然科学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河流生态学。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深化对水、河流、湖泊的认识,建构河流伦理知识体系;深化对当前水利工作主要矛盾的认识,充分发挥水利部门在解决“四水”问题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水工程对水生态影响的认识,调整完善水利工程布局;深化对水工程使用寿命问题的认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管理水工程;深化对生态调度工作的认识,推进江河湖库的精细化调度;深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复杂性的认识,用生态的方法修复河流生态;深化对水旱灾害的认识,对洪灾旱灾进行分级管理;深化对发展改革紧迫性的认识,推进水利工作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提出推动河流伦理落实落地的建议,推进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伦理 河流生态学 水利高质量发展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下载PDF
作为“伦理实验室”的虚构叙事——保罗·利科叙事伦理学研究
8
作者 肖文婷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从韦恩·布斯的奠定基调到詹姆斯·费伦的扎实推进,叙事伦理学从20世纪90年代起应运而生,逐渐发展为包容多项批评方式的研究进路。相较于布斯对作者意图的强调、费伦对读者阅读伦理的重视,保罗·利科极富创见地将作者、读... 从韦恩·布斯的奠定基调到詹姆斯·费伦的扎实推进,叙事伦理学从20世纪90年代起应运而生,逐渐发展为包容多项批评方式的研究进路。相较于布斯对作者意图的强调、费伦对读者阅读伦理的重视,保罗·利科极富创见地将作者、读者置于虚构叙事建构的“伦理实验室”中,把对单一伦理主体的重视转移到对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伦理意义的动态生成过程之中。在他看来,虚构叙事不仅是作者将其“思想”图式化,展开伦理探询的实验场所,也是读者“占有”伦理实验,练习实践智慧,从而达成“从文本到行动”的转化力量的实践基地。这一看法创造性地将虚构叙事视为作者与读者伦理实践的实验场所,为叙事学的伦理分析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实验室 善的生活 不协调的协调性 实践智慧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教师的教学智慧及其生成
9
作者 于泽元 马祝敏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4,共9页
教师教学智慧的获得,不仅与其个体智力和知识水平密切相关,还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教学场域相关。智能时代,教师教学智慧既要承袭传统教学场域中“人—人”交往的智慧,又要涵养生成“人—机”交互的智慧,表现出三个层面的新意... 教师教学智慧的获得,不仅与其个体智力和知识水平密切相关,还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教学场域相关。智能时代,教师教学智慧既要承袭传统教学场域中“人—人”交往的智慧,又要涵养生成“人—机”交互的智慧,表现出三个层面的新意涵:教学价值层面,指向人“类生命”价值的关切;教学实践层面,内涵人机协同之“技”的审辨;教学主体层面,呈现为因应人机互动复合教学情境的机智。由此,智能时代教师的教学智慧,不仅需要具备结构化的知识,还需达成教学价值的澄明以及协同育人的慧觉。三者在教师教学智慧生成中分别发挥着基础、前提与根本的作用。智能技术渗透于教学智慧生成的各个要素,并与之共同构成教学智慧内在的生成机制。教学机智是教学智慧在教育实践中外显的行为表征,其一方面与知识层共同构成激发教学智慧的外生动力场,另一方面又由内而外地沟通教师教学之澄明,形成了教学智慧生成的内外交互场。教学智慧是教师心理品质和教学能力的显现。智能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祛技术之魅、择群体之智、以情培智三条进路,生成适应技术变革、满足自身职业素养提升需求、开展有效教育教学的教学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学智慧 技术伦理 生成机制
下载PDF
伦理学的范式转型为何必要及何以可能
10
作者 郦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伦理学的主流范式呈现出三大类型即美德论伦理学、义务论伦理学和功利论伦理学,它们的共性是坚持符合论,追求确定且普遍的伦理规范,通过规定存在者,以便支配存在者。然而,面对数字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监控资本主义等对现代人价值... 伦理学的主流范式呈现出三大类型即美德论伦理学、义务论伦理学和功利论伦理学,它们的共性是坚持符合论,追求确定且普遍的伦理规范,通过规定存在者,以便支配存在者。然而,面对数字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监控资本主义等对现代人价值观念的冲击,当代伦理学遭遇重重危机。为此,反思基于第一开端的伦理学范式的立论基础,探索一种走向第二开端的伦理学范式尤为重要。第二开端的伦理学指向原初境域之大道,追求超越于传统三种智慧的生态智慧,走向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它以共善为旨归,通过精神人和将来者展现伦理精神,有助于重塑一种共生、共存、共享的和谐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大道 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 共善
下载PDF
基于实质性生态效益视角下的养老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11
作者 张茜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51-153,共3页
基于环境伦理学,本文分析了如何将实质性生态设计引入养老院景观空间中。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本文从实质性生态设计与伪生态设计相对比的角度,研究在养老景观设计中,如何兼顾适老化设计问题和地球生态资源发展问题。以环境伦理... 基于环境伦理学,本文分析了如何将实质性生态设计引入养老院景观空间中。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本文从实质性生态设计与伪生态设计相对比的角度,研究在养老景观设计中,如何兼顾适老化设计问题和地球生态资源发展问题。以环境伦理构建的行为范式为设计指导,以绿色生态的视角出发,在可持续的最佳状态下,提出有效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生态设计 老年人
下载PDF
“诗意栖居”的生态伦理智慧及其当代价值——基于中国古诗的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爱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8-75,共8页
“诗意栖居”,是当代人们向往的生态愿景。我国古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生态伦理思想,而且蕴含着“诗意栖居”的伦理智慧。古代诗人领悟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所蕴含的物候生态伦理语言,发现人们生活中的诗意栖居方式,并将其融会于诗中。“... “诗意栖居”,是当代人们向往的生态愿景。我国古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生态伦理思想,而且蕴含着“诗意栖居”的伦理智慧。古代诗人领悟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所蕴含的物候生态伦理语言,发现人们生活中的诗意栖居方式,并将其融会于诗中。“诗意栖居”蕴含着对物候生态伦理特征与和谐生态美之感悟,蕴含对“生生之道”生态伦理精神的坚守和传承以及生态伦理行为自律。古诗中蕴含着的物候生态伦理思想和诗意栖居的生态伦理智慧,可以促进人们感悟物候生态伦理特征及生态美,坚守和传承“生生之道”生态伦理精神,增强生态伦理行为自律,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诗 “诗意栖居” 物候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智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人物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及其教育意蕴 被引量:4
13
作者 安世遨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7,共7页
人物主体间性实现了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与整全,建构了人类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物主客间性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而人物主体间性则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之道。人物主体间性之所以可能,就在于“道法自然”的宇宙根本... 人物主体间性实现了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与整全,建构了人类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物主客间性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而人物主体间性则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之道。人物主体间性之所以可能,就在于“道法自然”的宇宙根本法则、“关系本体”的先验之根、“众生平等”的万物主体性、“人物共生”的生存之道以及“人物感通”的人类情怀。确立人物主体间性,就为教育确立了一种新的自然伦理向度,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态人”的人学理念,并有利于建构一种新的生态教育观和培养人“天地境界”的美学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间性 主体间性 人物主体间性 自然伦理 生态人 生态教育观
下载PDF
科幻小说中的生命伦理学:《美丽新世界》中幸福的道德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秀红 吴文清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57-170,共14页
有关生命伦理的探索一直是现代科幻小说的经典主题。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快速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及其潜在的伦理困境和选择业已成为近年来科幻小说创作的重中之重。这些作品通过“人造人”“移植”“实验室婴儿”“基因编辑”“精神控... 有关生命伦理的探索一直是现代科幻小说的经典主题。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快速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及其潜在的伦理困境和选择业已成为近年来科幻小说创作的重中之重。这些作品通过“人造人”“移植”“实验室婴儿”“基因编辑”“精神控制”和“基因强化”等主题捕获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势头和潜在风险,重点关注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对人体自我控制的影响和对人类繁衍路径的重写,及其对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伦理的强烈影响。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的小说《美丽新世界》即描绘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欲得到满足,人性在金钱和机器的残酷影响下被毁灭,而其根源之一正是生命伦理意识的淡薄。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异化导致爱和责任的丧失,生命伦理道德被践踏,美德意识被抛弃,所有这些都可能致使不恰当的生命伦理选择反复出现,最终导致幸福的沦丧。从本质上来讲,赫胥黎的小说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科学主义和享乐主义时代追求美国梦的人们复杂的情感和迷惘的价值观。而在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理论中,他者总是优先于自我,具有无限的绝对性和超越性。这一点正是通过责任与自由的不对称,以及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来体现的。赫胥黎的小说以此为理论契机发掘了一个道德反思的机会,证明了自我认同实际来源于他者的存在。只有在培养对他人的责任感和同理心的过程中,才能揭示自我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唯物主义和技术手段的现实作用,超越“自我”和“当下”,体验生活中幸福和意义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 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责任 面孔 实用智慧
下载PDF
On Ecological Thinking in Silent Spring
15
作者 乌云嘎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4期184-185,188,共3页
Silent Spring is Rachel Carson's scientific documentation of the widespread harmful consequences of undistinguished pesticide use, in which her ecological thinking is visible in every corner. Therefore the followi... Silent Spring is Rachel Carson's scientific documentation of the widespread harmful consequences of undistinguished pesticide use, in which her ecological thinking is visible in every corner.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Carson's ecological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The whole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concern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Rachel Carson, the work Silent Spring and the theory Eco-criticism applied in the paper.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body, concerning the concrete analysis of Carson's ecological thinking by applying eco-criticism. Carson's ecological thinking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four points: the first two points concern her criticism for anthropocentric values of system and over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science. The other two points concern her support for ecological holism and eco-morality. The last part arrives a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at Carson's thinking has begun with the criticism for tangible harm of eco-crisis and has lifted to the intangible level of ideology. Besides, she attempts to solve the eco-crisis from its bottom- the ideology that causes such crisis. Besides, her diversified ecological thinking demonstrates her profound thinking and her deep concern for the eco-cri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ropocentric INDUSTRIALIZATION ecoLOGICAL HOLISM eco-ethics
下载PDF
实践智慧视角医者职业公德与私德关系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旭红 李鑫 刘剑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5期528-534,547,共8页
医德的养成包括两个方面,即在医患交往中职业公德的教育与个人美德的养成。医者的德性不仅是纯粹的个人道德,多数是基于医患关系中“维系着他者联系”的职业公德。事实上,医者在医疗服务活动中需要处理和回应医患交往的互动,需要以正确... 医德的养成包括两个方面,即在医患交往中职业公德的教育与个人美德的养成。医者的德性不仅是纯粹的个人道德,多数是基于医患关系中“维系着他者联系”的职业公德。事实上,医者在医疗服务活动中需要处理和回应医患交往的互动,需要以正确的行为方式将职业公德和个人美德把握建构在一个适当“度”的范围中,也就是,医者实践智慧的德性和能力。医术的接受者——患者及其亲属,在现实中,不仅式微而且缺乏主动与医学专业技术的对话和互动力量,相当程度上缺失专业医学知识,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从医生的职业道德出发,既要遵守医学的科学指南和职业公德,同时也要兼顾患者的意愿和期望,运用实践智慧平衡医疗利益与风险的度量,作出适合医疗案例的正确合适方案,以期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患者对医疗的美好愿望受到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定。一个稳定成熟的医患关系需要以成人、成物、成己为导向,坚守好医者作为职业人的职业公德,在为义务而履行其职责中大力提倡职业公德,并提升医者个人实践智慧德性能力。从医疗透视医学智慧的实践,从医者个人品德和职业公德的协调发展来把握医者实践的智慧,探究医者私德与职业公德在推动“仁爱之术”建构中的思考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者 职业公德 私德 实践智慧
下载PDF
教师伦理知识:道德智慧的实践表达
17
作者 李薇 王凯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1-26,129,共7页
教师伦理知识是教育实践表达的道德智慧。它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含二重向度,展现应用性、生成性、智慧性的特征。提出教师伦理知识对拓展师德内涵,解决教育伦理困境,丰富教师专业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需要重构... 教师伦理知识是教育实践表达的道德智慧。它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含二重向度,展现应用性、生成性、智慧性的特征。提出教师伦理知识对拓展师德内涵,解决教育伦理困境,丰富教师专业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需要重构教师专业伦理课程,建设育人伦理共同体,引导教师善于进行伦理实践反思,完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从而促进教师伦理知识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伦理知识 道德智慧 核心界定 价值意蕴 生成路径
下载PDF
An Eco-Ethical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Tianren Heyi 被引量:4
18
作者 YAO Xinzhong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4年第4期570-585,共16页
Opposed to a commonly held interpretation that Confucian discourse regarding tianren heyi (天人合一) is simply a human-centred philosophical fusion of humanity and natur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nfucian disc... Opposed to a commonly held interpretation that Confucian discourse regarding tianren heyi (天人合一) is simply a human-centred philosophical fusion of humanity and natur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nfucian discourse is in fact composed of two contradictory orientations, one ten-centred (roughly equivalent to "anthropocentric") and the other tian-centred ("nature-centric" in a specific sense), which generally correspond to the two major camps of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in the Wes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t will be further argued that the two orientations of the Confucian view have different yet related functions with regar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the tian-centred understanding establishes a metaphysical and religious framework for Confucian eco-ethical norms, in which ecological prohibitions and policies are built into the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infrastructure, while the ten-centred orientation adds practical values and meanings to the ontological care of the human rel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In modem times, the two orientations of Confucian eco-ethics are under further development, moving away from being dualistic philosophies and converging on the eco-ethical way of life. Contemporary Confueians are investigating how the two traditional "orientations" can be unified as one holistic perspective which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position in the universe,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and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ethics CONFUCIANISM ANTHROPOCENTRISM eco-CENTRISM
原文传递
论亚里士多德道德目的中的理性因素
19
作者 邬洁静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4-62,共9页
在关于道德行动的正确目的如何获得的讨论中,由于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伦理德性给予目的,而伦理德性又是灵魂中非理性部分的德性;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伦理德性是非理性部分听从理性的德性,而且伦理德性不能离开实践智慧而存在,因而对于道... 在关于道德行动的正确目的如何获得的讨论中,由于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伦理德性给予目的,而伦理德性又是灵魂中非理性部分的德性;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伦理德性是非理性部分听从理性的德性,而且伦理德性不能离开实践智慧而存在,因而对于道德目的的确立问题的讨论就出现了理智主义与非理智主义之争。通过对不同主张的分析可知,尽管伦理德性是灵魂中非理性部分的德性,但却是非理性部分听从理性的德性;其形成,即习惯化过程本身就需要理性的参与;并且,道德目的在确立及其实现过程中受到理性的规定。如此,这一方面反驳了非理智主义者所认为的伦理德性给予目的是一非理性过程的主张,另一方面又分析了理性因素在目的确立过程中的具体发生及其功能,从而辩护并推进了理智主义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道德目的 理性 伦理德性 实践智慧
下载PDF
虎患与官德:清官伏虎传说的德政智慧及其伦理观念
20
作者 闫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清官伏虎传说作为代表性的德政资源,源于东汉,兴于宋元,繁于明清。这一传说以清官借助德政或祷神方式治理虎患为内容,巧妙设置人虎矛盾与治理情节,以德伏虎、祷神伏虎,经由古代生态问题而折射出天人和谐、厚生爱物的生态伦理文化,彰显... 清官伏虎传说作为代表性的德政资源,源于东汉,兴于宋元,繁于明清。这一传说以清官借助德政或祷神方式治理虎患为内容,巧妙设置人虎矛盾与治理情节,以德伏虎、祷神伏虎,经由古代生态问题而折射出天人和谐、厚生爱物的生态伦理文化,彰显了传统政治伦理文化中的官德官风。清官伏虎传说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和清明政治理想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传统德政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官伏虎传说 德政智慧 生态伦理 虎患 官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