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GUO Rongchao MIAO Changhong +1 位作者 LI Xuexin CHEN Degu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28-33,共6页
In terms of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utualism and co- evolutionary mechanism between the eco-spatial structur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n terms of ec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utualism and co- evolutionary mechanism between the eco-spatial structur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maps out optimized modes of the eco-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analysis is a case study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n different levels of global,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local scales, on the basis of those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cities should be reasonably sized and appropriately densified; the spatial combination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ught to be orderly, and its eco-spatial structure ought to be optimized and effici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society and eco-spatial environment ought to be that of mutual benefit and co-evolution. 2) “The mode of corridor group network” is a certain trend evoked from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3) The eco-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under “the mode of corridor group network” can further increase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s in favor of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tualism theory co-evolution theory urban agglomeration eco-spatial structure corridor group network
下载PDF
陕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赵静 郭佩云 汪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1,共11页
旅游生态效率提升有利于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文章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Super-SBM模型、GML指数和Tobit回归模型研究2013-2022年陕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 旅游生态效率提升有利于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文章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Super-SBM模型、GML指数和Tobit回归模型研究2013-2022年陕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2013-2019年陕西省的旅游生态效率整体持续增长;2019年后,受疫情影响,陕西省的旅游生态效率有所下降。分地区看,旅游生态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关中平原区、陕南秦巴山区、陕北黄土高原区。(2)研究期间,陕西省各地级市的旅游生态效率GML指数呈上下波动态势,指数分解表明技术进步有利于旅游生态效率提升、技术效率提高阻碍旅游生态效率提升。(3)旅游经济规模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对旅游生态效率提升具有负向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旅游生态效率提升影响较弱。最后,结合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文章给出了提高旅游生态效率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陕西省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对试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基于PSM-DID和SDID模型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余谦 吴婷 +1 位作者 覃一冬 贾鹏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本文选用2003~2021年全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ETP)为出发点,用生态效率测度绿色发展水平,通过PSM-DID和SDID模型实证检验了CETP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本文选用2003~2021年全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ETP)为出发点,用生态效率测度绿色发展水平,通过PSM-DID和SDID模型实证检验了CETP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CETP能显著促进绿色发展,且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2)CETP产生的创新效应对绿色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产业结构效应不显著;(3)CETP对周边试点城市产生了显著负向的溢出效应,但对非试点城市的生态效率无明显影响。最后,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绿色发展水平 生态效率 间接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碳配额
下载PDF
滇中高原湖泊湖滨带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杨坤武 尹鹏飞 +3 位作者 尹继清 熊静 贾雨欣 张文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6,共10页
湖滨带是地球化学元素循环高度活跃且极易受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地带。文章通过对滇中湖泊杞麓湖湖滨带土壤碳(C)、氮(N)、磷(P)含量的分析,结合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 湖滨带是地球化学元素循环高度活跃且极易受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地带。文章通过对滇中湖泊杞麓湖湖滨带土壤碳(C)、氮(N)、磷(P)含量的分析,结合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杞麓湖湖滨带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31.97、1.79、1.01 g/kg。雨季土壤TOC、TN含量低于旱季,在湖滨带结构上均呈现水向带>消落带>陆向带的特征,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TP时空差异不显著。土壤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23.08、41.38、2.10,表明湖滨带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较慢,释放有效磷的潜力大,植物生长易受到氮的限制,而磷的高含量将影响杞麓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容重、含水率和黏土含量通过改变其C、N、P含量,进而影响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湖滨带 时空特征 杞麓湖 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城市生态效率测算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5
作者 薛伟贤 臧倩文 +1 位作者 程爱联 王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城市是承载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借助生态效率可以揭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已有研究测算城市生态效率通常将其置于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鲜少考虑城市的差异性。构建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 城市是承载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借助生态效率可以揭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已有研究测算城市生态效率通常将其置于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鲜少考虑城市的差异性。构建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测度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57个城市生态效率,并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城市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剔除了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环境保护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等环境变量的影响后,黄河流域九省(区)城市生态效率有所下降,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较传统超效率SBM模型更加合理;时间演变特征上,黄河流域九省(区)大部分城市的生态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上游城市生态效率下降幅度较大;空间分布特征上,黄河流域九省(区)大部分城市集中在低生态效率区,从西到东呈现“低-高-低-高”交替式空间分布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特征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时空动态识别与驱动因素探测
6
作者 穆学青 张超凡 +1 位作者 丁正山 郭向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旅游生态效率表征旅游业绿色集约发展水平,能直接反映旅游与生态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该文以黄河流域73个市域为研究单元,综合采用Super-SBM模型、线性趋势分析、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8—2017年黄... 旅游生态效率表征旅游业绿色集约发展水平,能直接反映旅游与生态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该文以黄河流域73个市域为研究单元,综合采用Super-SBM模型、线性趋势分析、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8—2017年黄河流域市域尺度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8—2017年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均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态势,且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特征;核密度曲线趋向“双峰”形态发育,右尾延长度增加显著,效率提升效果明显。②旅游生态效率等级表现为低效率城市为主体,高效率城市不断扩充,且有向中下游集聚趋势;轻度下降、基本不变市域与轻度提升、显著提升市域数量相当;流域旅游生态效率局域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空间依赖性特征,区域间存在一定空间整合性,且协作强于竞争;局部空间转移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旅游生态效率依附关系惯性。③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格局特征是诸多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城镇化水平是影响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的长期主导因子,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综合交通通达性、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的交互作用对旅游生态效率的正向边际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时空动态变化 ESTDA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张洪 楚旭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7-54,共8页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研究区域的旅游生态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同时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旅游生态效率的...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研究区域的旅游生态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同时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旅游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对综合效率贡献最大的是纯技术效率;整体ML指数大于1,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特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明显,西南四省和西北五省差异较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重视区域差异,加强省份之间的合作;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加快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文化自信,开发多元化文化旅游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ML指数 空间分布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生态地理多要素综合分析的我国陆域生态地理区划优化与应用研究
8
作者 孔凡婕 王芳 +2 位作者 葛全胜 李炳元 梁梦茵 《自然资源情报》 2024年第3期43-49,共7页
作为自然地域分区的一种类型,生态地理区划兼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在揭示生态地理要素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过程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同时,可为制定差异化的空间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探索生态地理区划方案及其应... 作为自然地域分区的一种类型,生态地理区划兼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在揭示生态地理要素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过程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同时,可为制定差异化的空间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探索生态地理区划方案及其应用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总结我国生态地理区划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立足自然地理格局,构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提出我国生态地理区划优化方案,从指导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支撑陆地生态状况监测评价预警、引导优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布局、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格局研究提供支撑等方面分析区划应用的前景,为应用生态地理区划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划 美丽中国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下载PDF
河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高策 张新仕 +1 位作者 王桂荣 崔永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56,共15页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生态发展高度重视,河北省不同县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其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河北省167个县域的农业生态效率,从县域...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生态发展高度重视,河北省不同县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其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河北省167个县域的农业生态效率,从县域整体和生态类型区2个层面研究农业生态效率时序演化规律,再借助ArcGIS软件研究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方向演化,最后对河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空间效应检验,利用空间计量分析工具研究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20年河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高值区县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北省西北部和东北部;研究期间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先上升后又缓慢下降的变化态势;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存在集聚性,标准差椭圆重心位置和分布范围均整体向西南方向偏移;农业生态效率存在空间效应,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水平、农业机械密度、城镇化率对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正向作用,化肥使用强度、灌溉率、农业规模化水平对农业生态效率存在负向作用。提升河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需充分发挥技术生态效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结合空间分布格局,提升区域生态效率;提高农资利用效率,推进农业生产节能减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 时空演化 空间计量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演化及驱动因素
10
作者 陆杉 熊娇 李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99-3212,共14页
厘清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及驱动因素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区域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年长江中游地区3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MINDS)模型测度各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运用... 厘清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及驱动因素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区域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年长江中游地区3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MINDS)模型测度各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运用引力模型对长江中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关系进行识别,进而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揭示其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关系表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空间关联网络具有高通达性且等级结构趋于松散,但网络稳定性却趋于下降;(2)武汉市和长沙市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居核心地位,既扮演中心行动者角色又兼具“中介”和“桥梁”功能;岳阳市、黄石市等省际边界地级市在网络中则扮演边缘行动者角色;(3)空间关联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由“十五”时期的“大聚集、小分散”演变为“十三五”时期的“大分散、小聚集”,核心区由中部聚集转变为向四周发散;(4)地理空间的邻接、地区农业产业地位、财政支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近以及交通运输水平的差异均有助于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 长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旅游生态效率评价与空间网络结构分析
11
作者 王巧 陈琦 +2 位作者 赵蓉蓉 陈秋华 王楠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以2014—2020年福建省及毗邻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一比值法评价旅游生态效率,借助引力矩阵、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空间网络结构,并讨论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城市间差异明显,闽北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高于闽... 以2014—2020年福建省及毗邻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一比值法评价旅游生态效率,借助引力矩阵、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空间网络结构,并讨论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城市间差异明显,闽北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高于闽南、闽东、闽西地区,且仅有闽南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优于邻市;旅游生态效率呈现“沿海势弱,内陆均衡,北端聚强,南端落后”的分布特征;研究区内绝对差异仍然存在,低值城市间差异有所缩小;旅游生态效率网络结构发育程度低,但关联度不断上升;核心节点控制作用有所削弱,愈来愈多的城市“核心化”发展,网络结构日益稳健。因此,建议扩大规模经济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联结区域发展,打造优劣互补、互通有无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单一比值法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法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空间网络结构研究
12
作者 曹卫焱 李梦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221-227,236,共8页
基于“双碳”目标,将节能减排的观念引入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旅游生态效率,综合空间网络探究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均值呈现先显... 基于“双碳”目标,将节能减排的观念引入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旅游生态效率,综合空间网络探究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均值呈现先显著上升后稳定波动的变化态势,省域间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且联系度较高;我国省域旅游空间关联网络复杂,符合幂律分布呈现出无标度特征,区域特征明显;“双向溢出”板块、“经纪人”板块内部存在旅游生态关联,其余板块空间关联度有待加强。指出了加强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跨区域合作,有助于提高“双碳”目标下我国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均衡,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SBM模型 旅游生态效率 空间网络分析 “双碳”目标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13
作者 林轶 齐鑫 《旅游论坛》 2024年第6期59-71,共13页
在“双碳”目标的新发展理念下,实现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释放数字经济在旅游业减排方面的巨大潜能,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对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影响,对实现旅游业在区域间的协调共荣具有... 在“双碳”目标的新发展理念下,实现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释放数字经济在旅游业减排方面的巨大潜能,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对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影响,对实现旅游业在区域间的协调共荣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数字经济对旅游生态效率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基于松驰变量测算的超效率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生态效率,探究了二者的时空动态演进特征,并进一步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生态效率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逐渐由槽形分布转向东高西低,而旅游生态效率则在总体上保持了由东至西逐级递减的分布格局;(2)各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生态效率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集聚特征;(3)数字经济能显著赋能旅游生态效率的增长,并表现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其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4)政府干预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本地旅游生态效率的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均表现出较强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能源强度对旅游生态效率的作用效果目前尚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绿色效应,助推旅游生态效率的提升,促进旅游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生态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河南省南太行山区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王万同 周苗苗 +1 位作者 兰嘉琦 史轩轩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采用Super-SBM模型,将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纳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南太行山区2001—2020年的旅游生态效率(TEE)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 采用Super-SBM模型,将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纳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南太行山区2001—2020年的旅游生态效率(TEE)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纳入ES后,全区TEE均值增加了0.053,约4/5的县区TEE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约2/3的县区TEE位次出现改变,修武县尤为突出;(2)2001—2020年全区TEE处于较高水平,时空演变上表现为由“单峰”向“双峰”再向“单峰”的发展趋势,整体呈现“单峰”特征,峰值出现在2008年。TEE高值区由两端向中部聚集,再向北部转移,再随机分布;(3)旅游能源消耗和城镇化率对该区TEE呈显著负向作用,森林覆盖率及公路网密度对TEE呈现正向作用,其影响力存在空间异质性和一定的波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河南省南太行山区
下载PDF
英国生态城镇儿童友好空间规划管理前沿进展研究
15
作者 李莎 董晓峰 杨鑫 《中外建筑》 2024年第5期32-36,共5页
作为最早建立城乡规划体系的国家,英国在渐进式革新过程中发展出顶层设计主导、层级传递成熟、实践逻辑完善等规划管理特征。英国生态城镇具备低碳、宜居、韧性等特点,被誉为“英国第一生态城镇”的比斯特生态城镇,其整合式规划经验对... 作为最早建立城乡规划体系的国家,英国在渐进式革新过程中发展出顶层设计主导、层级传递成熟、实践逻辑完善等规划管理特征。英国生态城镇具备低碳、宜居、韧性等特点,被誉为“英国第一生态城镇”的比斯特生态城镇,其整合式规划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以比斯特生态城镇为例,尝试从“政策引领—体系支持—层级下放—基层实践”的视角,梳理英国儿童友好空间规划管理政策演进;通过案例研究与实地调研分析金斯米尔新村案例,进而在“政策法规—审批机制”的强对应关联、整合式规划中的复杂系统与子系统、价值动态变化导向下的多学科联动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破解英国儿童友好空间规划管理应对城乡建设复杂问题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生态城镇 儿童友好 空间规划 规划管理 比斯特
下载PDF
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楚纯洁 高向茹 《旅游研究》 2024年第4期40-53,共14页
研究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均方差分解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法以及Tobit回归模型等方法解析2000―2019年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近20年来显著提升,各地区增... 研究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均方差分解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法以及Tobit回归模型等方法解析2000―2019年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近20年来显著提升,各地区增长速率大小依次为豫北>豫西>豫南>豫中>豫东;中低效率地区显著减少,较高效率地区显著增多,而且地区差异趋于减小,平衡性增强,呈现出空间收敛格局和均衡性增大趋势。旅游生态效率区内差异呈现豫北>豫中>豫东>豫南>豫西的空间格局,收敛态势明显,各地区内部差异是造成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近20年,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冷点区显著收缩,热点区范围相应扩大,但积聚性不强。河南省旅游生态效率受多重因素的差异化影响,各地区如何发挥不同因素的正向促进作用、减弱抑制条件,需要统筹施策、扬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Super-SBM模型 河南省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刘鹏翱 麻战洪 +2 位作者 郭胜 胡力 李小马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27-32,共6页
人类活动既是促进自然保护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又是自然保护地生态质量下降与生态功能丧失的重要驱动因素。深入研究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特征,阐明其驱动因素对实现自然保护地有效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株潭... 人类活动既是促进自然保护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又是自然保护地生态质量下降与生态功能丧失的重要驱动因素。深入研究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特征,阐明其驱动因素对实现自然保护地有效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采用建设用地当量系数折算方法量化人类活动强度,揭示其空间分异特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阐明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呈现“西高中低”的格局。(2)交通便利性、用地混合度、植被覆盖度是影响该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强度 生态绿心地区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AHP的海南岛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
18
作者 王顿 杨秀玖 +4 位作者 李习文 寇磊 张士友 刘强 唐翠青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33-43,共11页
为判定海南岛总体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与生态适宜性,在对前人研究总结和对海南岛的生态地质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要素、地质要素、地理要素、人为要素4个方面选取了湿润指数、地层岩性、地貌、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类型等12个主要... 为判定海南岛总体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与生态适宜性,在对前人研究总结和对海南岛的生态地质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要素、地质要素、地理要素、人为要素4个方面选取了湿润指数、地层岩性、地貌、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类型等12个主要影响要素,构建了海南岛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要素的权重,利用ArcGIS软件对其叠加计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并利用自然间断分级法将结果按优、良、中、差划分为4个评价分区。结果表明:海南岛总体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较好,同时基于空间相关性分析,各评价分区在区域尺度上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其中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优良区占15%,良好区占59%,中等区占22%,较差区占4%。通过综合评价可以较客观地认识海南岛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同时基于此为各个分区制定了与该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可为海南岛的国土空间管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生态地质环境 层次分析法 ARCGIS 空间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黄花刺茄、假高粱及毒麦在我国的适生区
19
作者 闫文静 朱学慧 朱玉永 《杂草学报》 2024年第2期44-56,共13页
为制定毒性杂草管理策略并为我国粮食安全和风险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axEnt模型研究黄花刺茄、假高粱、毒麦目前在我国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影响因子,并预测其未来(2050、2070年)不同气候下在我国分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为制定毒性杂草管理策略并为我国粮食安全和风险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axEnt模型研究黄花刺茄、假高粱、毒麦目前在我国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影响因子,并预测其未来(2050、2070年)不同气候下在我国分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历史气候下,黄花刺茄受最冷季节降水量、气温季节性变化、年平均气温影响,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适生区总面积为3.05×10^(6) km^(2),2050、2070年RCP 2.6气候下与历史气候下相比适生区总面积有缩小的趋势,2050、2070年RCP 8.5气候下的适生区面积大于RCP 2.6气候下的适生区面积。假高粱在历史气候下受最暖季节降水量、最湿月降水量、日均温、最热季节平均气温影响,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适生区总面积为1.63×10^(6) km^(2),在2050年适生区面积缩小,2070年适生区有扩大的趋势。毒麦在历史气候下受最暖季节降水量、气温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适生区面积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和东南地区,在未来气候下适生区面积有缩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杂草 MaxEnt模型 黄花刺茄 假高粱 毒麦 生态因子 时空分布 适生区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减量策略研究
20
作者 李文霞 张瑞霞 +1 位作者 汪哲玮 翁进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随着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建设用地从“宽供给”逐渐走向“总量减量、盘活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持续蔓延扩张,用地规模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政策演变与相关实... 随着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建设用地从“宽供给”逐渐走向“总量减量、盘活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持续蔓延扩张,用地规模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政策演变与相关实践经验,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深度剖析乡村建设用地减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从规划编制体系、具体实施路径、政策创新三个方面提出减量化策略,即“完善规划编制,构建‘全链条’减量治理体系”、“精准识别减量区域,推进‘精细化’减量实施路径”、“创新减量政策,探索‘生态+减量’协同治理模式”,以期为我国跨区域城郊地区乡村空间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化 乡村建设用地 减量策略 空间治理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