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in River Basi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 A Case Study on Sanggan River
1
作者 ZHAO Yong WANG Me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1期75-80,86,共7页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protection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protection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state and society.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further advance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cur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increasingly eroded and destroy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 based on exploring the cultur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anggan River Basin, this paper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in the basin according to three levels: natural ecological elements, historical functions of towns and historical function forms of villages, and further explored their overall protection method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other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ggan River basin Type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ecology Integral protection
下载PDF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清代湖北礼俗音乐文化
2
作者 李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1期117-124,共8页
清代湖北礼俗音乐首先涉及广袤的民间风俗中的音乐活动,包括岁时节日、宗教信仰和家礼仪式等;礼俗音乐也涉及官礼,其中又以释奠礼乐为重。中国博大却有着统一的文明特征,民俗中的音乐体现了节序同风的特色,家礼仪式与官礼有密切的关联... 清代湖北礼俗音乐首先涉及广袤的民间风俗中的音乐活动,包括岁时节日、宗教信仰和家礼仪式等;礼俗音乐也涉及官礼,其中又以释奠礼乐为重。中国博大却有着统一的文明特征,民俗中的音乐体现了节序同风的特色,家礼仪式与官礼有密切的关联。荆楚宗教自古厚重,儒释道的文化也深深影响湖北礼俗音乐发展。同时,作为长江流域的中心地带,水系文化对礼俗的影响,也是湖北礼俗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音乐 文化特征 宗教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
3
作者 王红 赵玥玥 甘晓静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11期81-85,共5页
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时间出发,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时期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明朝、清朝最多,先秦次之;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历史... 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时间出发,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时期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明朝、清朝最多,先秦次之;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历史时期的数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先秦、明朝和清朝;②不同历史时期非遗的空间聚集性与其数量关联较大,先秦、明朝和清朝非遗聚集特征显著;③不同历史时期非遗的分布中心主要沿东—西走向,且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量特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RSEI指数的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章程焱 杨少康 +3 位作者 董晓华 赵程铭 薄会娟 刘冀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6-363,共8页
为准确、及时地获取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演变格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MODIS系列遥感数据,通过计算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5—10月的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及干度(NDSI)4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为准确、及时地获取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演变格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MODIS系列遥感数据,通过计算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5—10月的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及干度(NDSI)4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出遥感生态环境指数RSEI,并对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 4个指标在第1主成分(PC1)上的平均贡献率为71%,表明依据这4个指标在长江上游流域构建RSEI是可行的;(2)长江上游流域RSEI整体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增加速率为1.1×10^(-3)/a,具体可细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快速增长期(2000—2010年),其速率为5.9×10^(-3)/a,以及增速放缓期(2010—2020年),其速率为3.9×10^(-3)/a;(3)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以优和良为主,且表现为南部比北部好及东部比西部好的空间分布格局;(4) 2000—2010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改善面积占34.7%,2010—2020年改善面积与退化面积接近,两者仅差1.3%左右;(5) 2000—2020年长江上游流域RSEI变化趋势为正的像元面积占长江上游流域总面积的64.7%,其中显著退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嘉陵江下游地区;(6)生态环境质量主导自然影响因子在2000年为热度>绿度>湿度>干度;2010年依次为绿度>热度>湿度>干度;2020年依次为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综上,利用GEE平台能快速、准确地监测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近21年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改善态势,但针对嘉陵江下游生态退化现象需要引起政府重视,尽快提出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防止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环境指数 长江上游流域 时空特征 Google Earth Engine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长江流域六省(市)夏秋季生态干旱综合强度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田亮 屈艳萍 +2 位作者 吕娟 粟晓玲 董蓉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9-879,共11页
2022年的长江流域大旱对农业、能源、生态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8月11日,水利部针对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的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启动了抗旱IV级响应,有关六省(市)生态系统受旱程度的定量评估亟待开展。鉴于此,... 2022年的长江流域大旱对农业、能源、生态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8月11日,水利部针对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的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启动了抗旱IV级响应,有关六省(市)生态系统受旱程度的定量评估亟待开展。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标准化生态缺水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分别评估了干旱对六省(市)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基于干旱事件特征分析研究区夏秋季生态干旱综合强度的年际变化,最后探讨了2022年生态干旱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6月为生态干旱的起始阶段,7—9月陆地系统生态干旱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均不断增加,10—11月随着降雨量增加、植被需水量减小,干旱缓解,水域系统生态干旱不断加重并持续至11月;(2)1982—2022年六省(市)生态干旱综合强度呈波动增加态势,2022年均达到或接近历史同期的最大值,高强度区的面积占比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67.4%;(3)2022年降水和地表水偏少导致的低生态供水强度,与高温日数较长导致的高生态需水强度相叠加,引发了1982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生态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生态干旱 演变特征 干旱综合强度
下载PDF
城市八景中的流域风景特质研究——以长江沿线(湖北段)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之羿 陈期钰 +1 位作者 秦茁让 万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9,共6页
考察了国内外流域风景的研究发展,指出基于城市八景的大尺度流域风景研究具有的拓展性价值与文化自信意义。整理出长江沿线(湖北段)29个清代府州县、总256景目构成的方志八景清单,以此为素材,从自然、人文及两者综合三方面来佐证城市八... 考察了国内外流域风景的研究发展,指出基于城市八景的大尺度流域风景研究具有的拓展性价值与文化自信意义。整理出长江沿线(湖北段)29个清代府州县、总256景目构成的方志八景清单,以此为素材,从自然、人文及两者综合三方面来佐证城市八景中的流域风景特质。自然风景方面,阐述了城市八景诗意响应流域自然山水格局,以典型集萃的方式彰显流域自然风土特质;人文风景方面,探讨了城市八景高度响应流域文化地理格局,是流域人文风土特质的集萃;最后从流域自然与人文的综合视角,提出了城市八景时空制宜组构流域天人要素,是极具中国吉时均衡特质的文化景观之思想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长江流域风景 城市八景 风景特质 文化景观
下载PDF
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81
7
作者 邓先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7,共5页
本文在阐述文化、生态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即是文化生态的内涵。由于文化生态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涉及面广 ,当前宜将和谐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作为突破口 ,着重进行研究。同时以长... 本文在阐述文化、生态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即是文化生态的内涵。由于文化生态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涉及面广 ,当前宜将和谐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作为突破口 ,着重进行研究。同时以长江文化生态为例 ,揭示了文化生态研究的意义 :(1 )有助于深刻认识地区文化的根基与特质 ;(2 )有助于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开拓地区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3 )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研究意义 长江流域 文化系统 自然环境
下载PDF
试论长江文化繁衍的区位条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先瑞 黄建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469,共5页
从自然生态环境角度 ,探讨了长江文化繁衍的区位条件 .分析表明 :长江流域地处世界亚热带的一方宝地 ,是滋养文化的“绿洲”和“沃土”;贯穿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 ,促成了文化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 ;背靠“世界屋脊”、面向浩翰海洋 ,成为... 从自然生态环境角度 ,探讨了长江文化繁衍的区位条件 .分析表明 :长江流域地处世界亚热带的一方宝地 ,是滋养文化的“绿洲”和“沃土”;贯穿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 ,促成了文化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 ;背靠“世界屋脊”、面向浩翰海洋 ,成为文化交流的屏障与通道 ;位于自然过渡区和生态交错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化 繁衍 区位条件 亚热带 生态交错带 自然生态环境 文化交流 文化差异性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民族文化生态及其主要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先瑞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11,95,共4页
民族文化生态旨在探明民族文化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特别要揭示民族文化赖以生成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本文阐述了长江流域民族文化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揭示了长江民族文化生态的地域性、开放性、和谐性、节律性和变异性等特征。
关键词 民族 文化生态 特征 长江流域
下载PDF
试论长江文化生态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先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9-202,共4页
大自然孕育了万物 ,人类又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化。久远深厚、异彩纷呈的长江文化 ,正是得益于广阔的发展舞台、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因此探讨长江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文化生态 ,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着重论述... 大自然孕育了万物 ,人类又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化。久远深厚、异彩纷呈的长江文化 ,正是得益于广阔的发展舞台、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因此探讨长江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文化生态 ,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着重论述了长江文化生态的主要特征 :(1)整体性———长江文化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它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 ,它孕育了长江多元文化。 (2 )开放性———长江流域是一个庞大的、开放的外流水网系统 ,该系统不断从外部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 ,吸收并累积负熵流 ,维持其有序性。长江文化具有悠久的开放传统和宽广的心态。 (3)动态性———长江文化生态系统的动态特征 ,既有周期性变化也有非周期性变化。 (4)人地相关性———长江文化生态系统也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回顾长江文化的发展史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强烈依赖———被动顺应———主动征服———相互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化生态特征 整体性 开放性 动态性 人地相关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长江农业文化的自然生态条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先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2-515,共4页
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是长江流域农业文化的物质前提.研究表明,长江农业文化正是得太阳之恩惠,受温热之赐予,承雨水之滋润,赖沃壤之培育.就长江中下游而言,年太阳辐射总量多在460~520kJ/cm2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4~18℃之间,≥10℃时期的... 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是长江流域农业文化的物质前提.研究表明,长江农业文化正是得太阳之恩惠,受温热之赐予,承雨水之滋润,赖沃壤之培育.就长江中下游而言,年太阳辐射总量多在460~520kJ/cm2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4~18℃之间,≥10℃时期的积温为5000~5500℃,年降水量为1000~1400mm;土壤资源丰富,宜于作物栽培的土壤类型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农业文化 自然生态条件 光热资源 雨水 土壤类型 太阳辐射
下载PDF
长江生态航运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2
作者 瞿群臻 李立鑫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年第9期147-150,173,共5页
长江航运文化建设是长江航运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态文化成为各行业、各地区的热点,长江流域各地区都加大了对长江生态航运文化建设的重视。文中在深入研究长江航运文化各层面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融入生态化因素,提炼出包含1... 长江航运文化建设是长江航运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态文化成为各行业、各地区的热点,长江流域各地区都加大了对长江生态航运文化建设的重视。文中在深入研究长江航运文化各层面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融入生态化因素,提炼出包含11个物质层指标、6个精神层指标、4个制度层指标、3个行为层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长江生态航运文化建设水平评价模型,以专家问卷调研结果作为依据,对当前的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提出了诸如创新航运企业员工培训和绩效管理体系、出台有利于航运文化生态化发展的法规体系、引导生态化主题活动向小型化和多样化发展、用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的手段激发员工的生态化行为等建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生态航运文化 建设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微塑料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3
作者 李思琼 王华 +2 位作者 储林佑 曾一川 闫雨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9-1447,共9页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其流域微塑料污染状况尚未得到全面研究.为此,针对流域尺度建立微塑料综合调查评价体系,以探明长江流域微塑料空间分布与组成特征,解析其影响因素,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微塑料丰度范围为21~44 080 n...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其流域微塑料污染状况尚未得到全面研究.为此,针对流域尺度建立微塑料综合调查评价体系,以探明长江流域微塑料空间分布与组成特征,解析其影响因素,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微塑料丰度范围为21~44 080 n·m^(-3),平均丰度为4 483 n·m^(-3).在其空间分布上,支流高于干流(赣江除外),其中岷江流域成都段是微塑料检出丰度最高的支流地区.流域微塑料尺寸集中在0~1 mm,形状以纤维和碎片为主,颜色以彩色(有色)和透明为主.进一步引入微塑料多样性指数,发现辛普森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能量化流域微塑料特征组成的多样性,但二者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别.回归分析显示,人类活动与微塑料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8种人类活动因子中民用汽车保有量和旅游收入与微塑料丰度相关性最强,说明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是影响微塑料分布的主要因素.从微塑料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看,长江流域微塑料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68.97%的区域属于Ⅲ级和Ⅳ级风险区,其中太湖微塑料生态风险应受到更为广泛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长江流域 表层水体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足迹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配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义忠 乔友凤 +3 位作者 郝灿 卢宏玮 彭贺 夏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37-2152,共16页
生态足迹是量化区域自然资本利用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本文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评估长江中游城市群2000—2015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合非均衡指数和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分析生态足迹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配性。研究表明:(1)长江中游城... 生态足迹是量化区域自然资本利用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本文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评估长江中游城市群2000—2015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合非均衡指数和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分析生态足迹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配性。研究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而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不断增大(增幅6.81%),区域生态赤字较为严重;其中,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变化拐点分别出现在2007年和2009年;区域草地与耕地的资本存量消耗量(足迹深度)不断提升,而林地和水域的资本流量(足迹广度)更新速度能够满足资源消费需求;总体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本存量损耗严重(但优于成渝和长三角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空间优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2)足迹广度与足迹深度存在地域互补性,即资源富饶的地区一般有较大的足迹广度和较低的足迹深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荆门、咸宁、襄阳等地区足迹广度大而足迹深度小,其自然资本利用格局较优;而武汉、鄂州、黄冈等地区而足迹广度小足迹深度大,其生态可持续性差。(3)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与水资源、人口的匹配度较差,与GDP匹配度较高;此外,研究发现当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某一阈值时,其与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和足迹深度关系可能发生转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间均呈现倒“U”型特征;除环鄱阳湖城市群(城镇化率上升,足迹深度增加)外,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足迹深度与城镇化率符合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特点。研究结果能够为实现城市群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及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自然资本利用 生态足迹 城镇化率 关联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