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ecological-living-productive land changes on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Xining City on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ZiYi Gao HaiFeng Zhang +1 位作者 XiaoNan Yang ZhiYuan So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9年第3期194-207,共14页
The Ecological-living-productive land(ELPL)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in an effort to steer China's land pattern to an ecological-centered path,with the development model shifting from a single function in... The Ecological-living-productive land(ELPL)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in an effort to steer China's land pattern to an ecological-centered path,with the development model shifting from a single function into more integrated multifunction land use.The focus is coordinating the man-land contradictions and developing an intensive,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policy in an increasingly te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Driven by socioeconomic change and rapid population growth,many cities are undergoing urban sprawl,which involves the consumption of cropland and ecological land and threatens the ecological balance.This paper aim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critical effects of ELPL changes on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according to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leading function of ecology,living and production from 1990 to 2015 with a case study of Xining City.Also,four future land use scenarios were simulated for 2030 using the 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FLUS)model that couples human and natural effects.Our results show a decrease in productive land(PL)and an increase in ecological land(EL)and living land(LL)in Xining City.Forestry ecological land(FEL)covered the top largest proportion;agriculture productive land(APL)showed the greatest reduction and urban and rural living land(U-RLL)presented a dramatic increase.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improved in 1990-2010,mainly affected by the conversion of APL to FEL and GEL.However,the encroachment of U-RLL into APL,other ecological land(OEL)and FEL was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the decline in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2010-2015 as well a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increase area of lower-quality.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HD)-Scenario,characterized by a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L and PL and a better eco-environment,would have implications for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future management of ELPL,and may represent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local policy-ma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productive-living-ecological Land changes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FLUS model Xining CITY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的山区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优化研究——以井陉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宇 冯奕丁 +1 位作者 陈宇轩 靳晓雯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本研究根据农村居民点以及太行山区县域“三生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源-汇”理论和MCR模型,从生态源地扩张和生产源地扩张的角度,依据“三生”功能构建阻力面指标体系,计算最小累积阻力面差,实现县域“三生空间”的划分和农村居民点分... 本研究根据农村居民点以及太行山区县域“三生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源-汇”理论和MCR模型,从生态源地扩张和生产源地扩张的角度,依据“三生”功能构建阻力面指标体系,计算最小累积阻力面差,实现县域“三生空间”的划分和农村居民点分类整治优化。结果表明:(1)基于“源-汇”理论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山区“三生空间”格局构建,农村居民点分类整治中具有相容性和可行性;(2)研究区以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优化区为主,生态空间占比59.5%,以生态功能为主,农村居民点分布中生产功能占比62.7%,以生产功能导向为主,因此,乡村整治要根据农村居民所处的主导功能分类整治;(3)乡村整治应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的生活、生产、生态功能特征,分类促进山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三生空间” “源-汇”理论 MCR模型 太行山区
下载PDF
“三生”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度与发展路径——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3
作者 毛广雄 曹玉华 +1 位作者 曹蕾 任启龙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基于“三生”协同发展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5大特征的内在逻辑关系阐释,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江苏省及其各设区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结构,并以淮安市为例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江苏... 基于“三生”协同发展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5大特征的内在逻辑关系阐释,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江苏省及其各设区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结构,并以淮安市为例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结构总体进入后疫情时期的恢复和调整阶段;当前淮安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不充分问题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潜力有待挖掘等方面,究其本质,在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因此,重构产业技术体系、优化产业空间体系、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破解淮安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难题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三生”协同 发展路径 淮安市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苏南水网乡村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石头潭片区为例
4
作者 丁金华 汪大庆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3,共9页
苏南水网乡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区,然而快速经济建设对“三生”空间景观格局造成较大干扰,引发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值得关注。研究以苏州市石头潭片区为例,选取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 苏南水网乡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区,然而快速经济建设对“三生”空间景观格局造成较大干扰,引发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值得关注。研究以苏州市石头潭片区为例,选取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三生”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石头潭片区“三生”空间面积变化显著。生态空间面积稳步增加;农业生产空间面积逐年缩减;工业生产空间、城镇生活空间与农村生活空间扩张显著。“三生”空间类型转移以农业生产空间转向城镇生活空间与工业生产空间为主。2)研究区“三生”空间与景观生态风险存在关联性,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澄湖等水域生态空间,中风险区主要为沿湖荡分布的农业生产空间与农村生活空间,低风险区多为成片聚集分布的城镇生活空间与工业生产空间。1990-2020年石头潭片区景观生态风险等级不断上升,较高、高风险区面积逐步扩张,面积占比分别上升14.43%、7.50%。3)石头潭片区景观生态风险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以高-高与低-低聚集为主,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变化 水网乡村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三生”用地空间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5
作者 邱爽 张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贡献率和冷热点分析等对成渝城市群1990—2020年“三生”用地空间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生活用地面积增加,各地类之间的转型以生产用地... 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贡献率和冷热点分析等对成渝城市群1990—2020年“三生”用地空间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生活用地面积增加,各地类之间的转型以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相互转型为主,其次是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之间的转型,生态用地和生活用地的相互转型最少;(2)城市群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分布具有中部凹陷、两边凸起的特征;(3)人地关系的改变导致成渝城市群各时段冷热点分布空间差异较大,2000年前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冷点区面积大于热点区面积。因此,要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现有生态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实现生态和经济发展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三生”用地 生态环境 热点分析
下载PDF
黄河流域收缩城市“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分析
6
作者 雷敏 江星月 +3 位作者 王蓉 郑清 刘虹 崔秋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71,共11页
利用第五、第六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黄河流域的收缩城市进行识别并测算其收缩强度,借助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收缩城市的“三生”功能大小及耦合协调度,进一步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其关键... 利用第五、第六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黄河流域的收缩城市进行识别并测算其收缩强度,借助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收缩城市的“三生”功能大小及耦合协调度,进一步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内90个地级市(州、盟)中,持续收缩型城市有27个,阶段收缩型城市有9个,潜在收缩型城市有29个,城市收缩现象显著;不同区域收缩城市的“三生”功能水平差异显著,其中生产和生活功能整体呈上升态势;“三生”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发展的特征,中、下游区域协调度优于上游,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三生”功能的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 随机森林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山地旅游目的地“三生”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7
作者 李锦宏 曾雪 车旭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再基于重心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生”系统的时空耦合态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贵州省各市(... 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再基于重心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生”系统的时空耦合态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贵州省各市(州)“三生”系统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其综合评价指数差异显著。(2)“三生”系统的重心一直位于贵阳市境内,但偏移方向有所不同;“三生”系统两两之间空间耦合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生产—生活”系统、“生活—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3)从时间上看,“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波动上升和保持稳定为主,空间上呈现出以贵阳、遵义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式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三生”系统 重心模型 时空耦合 贵州省
下载PDF
都市圈“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以杭州都市圈为例
8
作者 苑韶峰 黄洁雨 +1 位作者 朱从谋 梅志恒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7,共12页
研究目的: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探究都市圈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功能协同提升、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探究都市圈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功能协同提升、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20年杭州都市圈生产功能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生活功能快速提升,生态功能稳中有降;生产和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生活功能表现出日益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期内,杭州都市圈生活功能网络密度持续提升,生产功能网络密度先升后降,生态功能网络密度保持稳定,在空间上形成了以杭州和绍兴主城区为核心节点的复杂、稳定的网络结构形态。(3)地理空间邻近性对“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均产生正向影响,耕地和林地资源禀赋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产业结构差异、固定资产投资差异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应以网络化思维促进都市圈“三生”功能协同提升,依托一体化建设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并通过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空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空间关联网络 形成机制 社会网络分析 杭州都市圈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利用功能演变与障碍诊断——以新一线城市南京市为例
9
作者 张俊峰 徐洁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8-100,共13页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评价新一线城市南京市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及其时变特征、权衡协同关系与障碍因素等,得到的结果显示:南京市在研究期间内土地利用多功能呈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评价新一线城市南京市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及其时变特征、权衡协同关系与障碍因素等,得到的结果显示:南京市在研究期间内土地利用多功能呈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提高,生态功能呈衰退态势;南京市土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空间存在程度不一的协同权衡关系;土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障碍度持续增大,其中SO 2年均浓度、森林覆盖率影响较突出,生活功能的障碍度持续减小。因此新一线城市应在权衡土地生活、生产与生态功能协同关系中强化土地生态空间服务功能,减少生活与生产活动带来的生态负效应,引导土地功能向高度协调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功能 熵权TOPSIS 障碍度 权衡/协同分析
下载PDF
利用转移矩阵模型研究江苏省长江岸线变化
10
作者 陈年松 徐贵阳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5期74-76,92,共4页
开展长江生态环境监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以2015-2021年江苏省沿江2 km岸线范围内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转移矩阵模型计算研究区域内各时间节点的转移矩阵表,... 开展长江生态环境监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以2015-2021年江苏省沿江2 km岸线范围内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转移矩阵模型计算研究区域内各时间节点的转移矩阵表,分析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用地的转入转出以及增减情况;再采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绘制三生空间流转的桑基图,对江苏省长江岸线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为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的生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长江岸线 转移矩阵模型 土地利用 桑基图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三生空间研究:内涵、进展与对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令达 侯全华 段亚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9,共13页
“三生空间”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空间载体,是一个多要素交互作用、多尺度空间嵌套的复杂空间系统。科学认识“三生空间”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核心命题,更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所面临的空间协同管控问题。从历... “三生空间”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空间载体,是一个多要素交互作用、多尺度空间嵌套的复杂空间系统。科学认识“三生空间”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核心命题,更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所面临的空间协同管控问题。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探讨了“三生空间”的科学内涵、研究进展与对策;通过历史溯源梳理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三生空间”从“混沌”到“协同”演进过程与趋势,探究了“三生空间”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科学性与学理性;遵循“根本性-规律性-操作性”的逻辑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三生空间”的研究成果;从关系机制、方法体系、空间表征、管控方案四个方面探讨了“三生空间”协同管控的对策。未来“三生空间”研究应是着眼复杂的国土空间现状与协同的空间管控模式,提升对空间本质的认识维度,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研究范式,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综述 理论内涵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三生视角下酒类工业遗产改造设计策略研究——以通化葡萄酒厂为例
12
作者 常悦 李星桥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211-213,共3页
酒类工业遗产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将通化葡萄酒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生视角下,对酒类工业遗产的进行论述,并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2003—2023工业遗产和“三生”理念融合下的研究热点,分析现有酒类工业遗产的改造策略及其方法,... 酒类工业遗产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将通化葡萄酒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生视角下,对酒类工业遗产的进行论述,并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2003—2023工业遗产和“三生”理念融合下的研究热点,分析现有酒类工业遗产的改造策略及其方法,为酒类工业遗产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厂 工业遗产 三生理念 改造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与“三生”空间融合——二论新质生产力空间形态
13
作者 赵光远 李平 《新经济》 2024年第5期48-56,共9页
新质生产力空间形态问题事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扩散性、渗透性、持续性三个属性出发,对新质生产力赋能“三生”空间的历史必然性、人本逻辑性、架构突破性和共同体属性进行了论述,总的结论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空间形态问题事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扩散性、渗透性、持续性三个属性出发,对新质生产力赋能“三生”空间的历史必然性、人本逻辑性、架构突破性和共同体属性进行了论述,总的结论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三生”空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依托新质生产力共筑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只有立足于这个愿景,才能让新质生产力与空间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为中国发展形成新模式、实现新引领、塑造新形态、达到新目标提供最为强大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空间形态 “三生”空间 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研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14
作者 杨霏 方梦银 梁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9,共12页
为探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气泡图谱、生态贡献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以生产和生活空间为主;生产和生态空间重心均位... 为探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气泡图谱、生态贡献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以生产和生活空间为主;生产和生态空间重心均位于南岸区,生活空间重心位于江北区;2000~2020年,生活空间范围不断扩张,面积增加376.42km^(2),生产空间面积减少374.70km^(2),生态空间面积总体变化不大;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低质区以都市核心区为中心逐年向四周扩散,农业生产空间转换为工矿生产空间是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自然和经济因素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且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重庆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两山”理论视角下县域“三生”功能评价与分区研究——以广西为例
15
作者 奉婷 余筱东 董仁玲 《广西经济》 2024年第2期5-19,共15页
国土空间功能具有复杂的权衡/协同关系,基于广西区县“三生”功能评价与空间分析,结合“两山”理论实现广西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及优化。文章以广西111个区县为研究单元,构建“三生”功能评价体系,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三生”功能空间... 国土空间功能具有复杂的权衡/协同关系,基于广西区县“三生”功能评价与空间分析,结合“两山”理论实现广西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及优化。文章以广西111个区县为研究单元,构建“三生”功能评价体系,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及权衡/协同关系,采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实现广西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广西区县“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具有显著规律性与差异性。生产功能呈“南高北低”空间格局,生活功能整体以南宁为中心向桂西与桂北区县衰减,生态功能高值区于桂西连片分布。(2)生产-生活低-低协同型区县于桂北、桂西北连片,二者权衡型区县分布在桂西南或集聚于南宁、柳州和桂林市区;生产-生态高-高协同型区县集聚于桂西南,权衡型区县在桂中聚集或零星分布在桂东南;生活-生态功能以权衡关系为主,于桂西呈连片分布或零星散布在桂中、桂东南。(3)广西国土空间分为功能协同发展区、功能提升区。共包括北部湾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区,桂中生产-生态协同发展区,桂东生态功能提升区,桂东北工业生产-生态协同发展区,桂北生产、生活功能提升区,桂西南工业生产-生态协同发展区,桂西工业生产-生态协同发展区,桂西北生产、生活功能提升区8个分区。本研究为国土空间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两山”理论 权衡/协同 空间格局 分区
下载PDF
生态农产品电商营销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佟冠杰 葛文光 +2 位作者 崔兰 韩尧 张家瑞 《中国商论》 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便利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极大推动了各个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生态农产品电商营销的流程,并以西安彩虹星球合作社为例,分析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扩大生态农产品销售市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便利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极大推动了各个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生态农产品电商营销的流程,并以西安彩虹星球合作社为例,分析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扩大生态农产品销售市场的规模,为打造生态农业品牌、减少营销成本,提出“互联网+”农业营销现阶段仍面临农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互联网销售平台监管不足、专业队伍不足等困难。同时文章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了增强农户的网络使用意识、加强农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销售平台监管力度、运用互联网提高农民的专业度等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生态农产品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电商直播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国内采矿迹地再利用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江 侯亚伟 +1 位作者 孟翔 杨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9,共12页
采矿迹地再利用是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采矿迹地再利用”知识谱系框架为主题,筛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近30年的442篇相关研究文献,从研... 采矿迹地再利用是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采矿迹地再利用”知识谱系框架为主题,筛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近30年的442篇相关研究文献,从研究时间、作者及发文机构、热点内容与前沿趋势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并立足“三生”空间视角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内采矿迹地再利用关注度较强,各研究方向之间联系日渐紧密,研究机构之间网络体系趋向成熟,发展已进入平稳期。②“三生”空间视角下,围绕生产空间的土地复垦、生态园区建设、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生活空间维度的低效用地开发、产业“退二进三”;生态空间维度的生态修复、湿地公园建设等当前研究的主流开始呈现跨学科的纵深发展。③后续采矿迹地再利用的研究已逐步转向资源价值的再认识、资源型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与“三生”融合下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该研究可为采矿迹地再利用与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采矿迹地 再利用 CiteSpace软件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逻辑必然、困境释源与路径探赜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红晨 李才华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作为生产力发展质态的新跃迁,以创新、高效、和谐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生产力割裂“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状况,在实现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双提升的过程中彰显出强大的思想引力和实践伟力。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是... 作为生产力发展质态的新跃迁,以创新、高效、和谐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生产力割裂“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状况,在实现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双提升的过程中彰显出强大的思想引力和实践伟力。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克服工业文明之殇的内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当前内部绿色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摩擦、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挑战,以新质生产力打破发展桎梏的关键在于加快绿色科技创新释放生态活力、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注入绿色动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美丽实力,多措并举不断开辟绿色发展的新领域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 新发展理念 生态活力
下载PDF
宾县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碳流转路径动态研究
19
作者 尚雅婕 王蕾 +2 位作者 贾佳 翟雅琳 陈媛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6-335,共10页
[目的]揭示宾县碳流转空间分布与碳要素转移关键路径,把握宾县三生空间生态环境现存问题,进而为宾县地区未来低碳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宾县为例,构建乡村“碳要素”整体代谢网络模型,识别与掌握三... [目的]揭示宾县碳流转空间分布与碳要素转移关键路径,把握宾县三生空间生态环境现存问题,进而为宾县地区未来低碳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宾县为例,构建乡村“碳要素”整体代谢网络模型,识别与掌握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定量测度宾县碳源、碳汇特征以及碳要素时空动态变化。[结果](1)耕地生产空间仍是主要利用类型,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规模呈不同的波动模式,生态环境受到影响。(2)宾县生活空间的扩张导致总碳排放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2010年宾县总碳排放量增长了3.07倍并达到峰值,2020年宾县排放量相比减少225万t;碳汇量则呈现增加趋势,与生态空间面积的变化相关。(3)高碳汇—源密度空间分布主要聚集在宾县中部及西部。耕地生产空间与城镇生活空间分别是两个时期碳流转的关键分室,同时两个用地之间相互碳流转也是不同时期的主导转移路径。[结论]宾县碳流转空间分布与碳要素转移关键路径主要集中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生态环境存在较严重问题,未来土地利用弹性规划可通过制定可持续的乡村低碳减排战略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碳流转 土地利用 格局演变 宾县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贵州省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及其耦合特征分析
20
作者 邹永偲 兰安军 +2 位作者 范泽孟 陶倩 钱方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目的]探究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规律,对喀斯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风险防控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贵州省近20年景观生态安... [目的]探究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规律,对喀斯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风险防控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贵州省近20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机理和耦合协调特征。[结果](1) 2000—2020年,贵州省以林地生态空间为主,占国土空间总面积53%以上,工业生产和城镇生活用地快速增长,导致城乡生活空间向外扩张挤占农业生产和林地生态空间。(2) 2000—2020年期间贵州省景观生态安全整体处于向好发展,南部景观生态安全等级总体优于北部地区。(3) 2000—2020年贵州省景观生态安全的Moran′s I值分别为0.340,0.400,0.414,空间相关性显著,“高—高”和“低—低”值为主要空间集聚模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布格局与景观生态安全分布有较高的一致性。(4)贵州省“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良好,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结论]人类经济活动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会改变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从而影响区域景观生态安全及耦合协调性,因此需要优化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贵州省生态安全建设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度 贵州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