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und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climate and ec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in the southwest Mongolian Plateau 被引量:2
1
作者 Zhe Wang Li-juan Wang +5 位作者 Jian-mei Shen Zhen-long Nie Ling-qun Meng Le Cao Shi-bo Wei Xiang-feng Zeng 《China Geology》 2021年第3期421-432,共12页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is the third largest desert in China,covering an area of 50000 km2.It lies in Northwest China,where the arid and rainless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limate,environment,and h...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is the third largest desert in China,covering an area of 50000 km2.It lies in Northwest China,where the arid and rainless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limate,environment,and human living conditions.Based on the results of 1∶250000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surveys and previous researches,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properties of the groundwater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of the climat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nce the Quaternary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by means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hydrogeological drilling,hydrogeochemistry,and isotopic tracing.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The groundwater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is mainly recharged through the infiltration of local precipitation and has poor renewability.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he desert was calculated to be 1.8684×10^(8)m^(3)/a using the water balance method.(2)The Badain Jaran Desert has experienced four humid stages since the Quaternary,namely MIS 13-15,MIS 5,MIS 3,and the Early‒Middle Holocene,but the climate in the desert has shown a trend towards aridity overall.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ast 50 years.In detail,it has increased by about 2.5℃,with a higher rate in the south than in the north.Meanwhile,the precipitation amount has shown high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the climate has shown a warming-drying trend in the past 50 years.(3)The lakes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continuously shrank during 1973‒2015.However,th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maintained a highly natural distribution during 2000‒2016,with the vegetation cover has increased overall.Accordingly,the Badain Jaran Desert did not show any notable expansion in that period.This study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and the climate and ec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It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groundwater Water resource assess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ydro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Badain Jaran Desert Alxa Right Banner southwest Mongolian Plateau china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的生态危机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明华 陈定茂 +3 位作者 高林 刘朝玺 浦汉晰 王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3-57,共5页
一、引言在前所未有的人口激增与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中国的生态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环境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贫困地区的地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耀光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77,共7页
西南喀斯特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等省(区)喀斯特区,喀斯特地生态环境产生的一些不良效应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主要有:(1)洞穴发育,导致渗漏强烈,生产和生活用水奇缺;(2)土层形成缓慢,水土流失严重... 西南喀斯特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等省(区)喀斯特区,喀斯特地生态环境产生的一些不良效应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主要有:(1)洞穴发育,导致渗漏强烈,生产和生活用水奇缺;(2)土层形成缓慢,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地石化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3)山多平地少,农地有限,生产和经济落后;(4)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地区封闭,社会文化落后;(5)山高坡陡,土地利用困难,自然灾害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贫困地区 喀斯特 地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249-18251,18257,共4页
为了研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7年生态足迹相关数据,分析了贵州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978~2007年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年... 为了研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7年生态足迹相关数据,分析了贵州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978~2007年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年总生态足迹总体呈递增趋势;贵州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用地、耕地和草地类足迹;万元GDP足迹一直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但差距逐渐缩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技术、控制环境污染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利用 西南岩溶地区 贵州省
下载PDF
西南岩溶区发展忍冬的潜力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运球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8,共6页
忍冬俗称金银花,是一种药用植物。发展忍冬既可恢复生态,又能增加收益。通过总结已有文献并分析,认为金银花的主要标识特征包括木犀草苷、绿原酸、元素和土壤中量微量元素与水热条件。通过对比,川西北、横断山和昆明以北岩溶区年日... 忍冬俗称金银花,是一种药用植物。发展忍冬既可恢复生态,又能增加收益。通过总结已有文献并分析,认为金银花的主要标识特征包括木犀草苷、绿原酸、元素和土壤中量微量元素与水热条件。通过对比,川西北、横断山和昆明以北岩溶区年日照时数超过2000h,年降雨量不足1000mm,贵州、云南和川南北纬25。以北岩溶区年均气温10~16℃,与道地金银花产地的气候条件一致;黑色石灰土与贵州的红色石灰土钙、镁、铜、锌含量、盐基饱和度高,基本符合道地金银花的土壤条件,但质地偏粘,需进行改良。比较而言,在西南岩溶区的云南、四川部分黑色石灰土分布区最适宜发展忍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金银花中木犀草苷、重金属元素测量和影响金银花品质的环境因子的实验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区 忍冬 金银花 生态环境 潜力
下载PDF
呼唤西部开发进程中的生态危机意识
6
作者 姜锦萍 《华东经济管理》 2000年第6期81-82,共2页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工程。在实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 ,必须随时培养生态危机意识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否则 ,西部开发的初衷和长远目标将难以实现。
关键词 西部开发 生态环境 生态危机意识 环境保护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民间美术的变迁和保护
7
作者 丁文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8年第4期30-32,共3页
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封闭独特的民间美术,较之北方地区民间美术有独特的差异性。在现代社会里,民间美术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纹样的功利性目的已退居第二位,审美性目的上升为第一位。民间美术与民俗共生,因此它不会消失,只会... 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封闭独特的民间美术,较之北方地区民间美术有独特的差异性。在现代社会里,民间美术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纹样的功利性目的已退居第二位,审美性目的上升为第一位。民间美术与民俗共生,因此它不会消失,只会以新的形式去转化和重组,成为现代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新的人文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间美术 生态环境 特征 民俗文化 变迁 保护
下载PDF
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哲 魏修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构建“产业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核密度估计与马尔科夫链方法探究2004—2020年西南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西... 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构建“产业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核密度估计与马尔科夫链方法探究2004—2020年西南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西南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波动式上升,2012年后进入大幅持续增长阶段,相较于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系统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更大;西南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与局部趋同现象,且地区耦合协调度类型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转移;空间因素对本地耦合协调度类型转移具有显著影响,高水平邻域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当地区间差距越大时,高水平邻域的带动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马尔科夫链法 产业结构升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被引量:8
9
作者 宋德荣 杨思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9-53,共5页
和难点。本文系统分析了西南岩溶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该区生态环境状况、所面临的问题,并认为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可持续发展模式,是解决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落后和社会不稳定的有效途径。总体建设上突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 和难点。本文系统分析了西南岩溶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该区生态环境状况、所面临的问题,并认为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可持续发展模式,是解决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落后和社会不稳定的有效途径。总体建设上突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区域建设上突出自然保护区、自然恢复区、干扰区和综合治理区;产业发展上突出区域特色产业和生态经济产业;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并提出了西南岩溶地区生态保护、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地区 生态环境 生态重建
下载PDF
从四重考验看中国共产党仍需增强忧患意识
10
作者 牛珊珊 《甘肃理论学刊》 2015年第2期26-30,共5页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开始走上了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民族日益复兴,国家繁荣昌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绩举世瞩目,危机依旧四伏,作为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共产党更应时刻保持清醒,居安思危,强化忧患意识。针对当前所...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开始走上了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民族日益复兴,国家繁荣昌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绩举世瞩目,危机依旧四伏,作为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共产党更应时刻保持清醒,居安思危,强化忧患意识。针对当前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和考验,共产党不仅要有客观、全面、清晰的认识,还要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剖析挑战和危机产生的根源,逐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断探求新的发展模式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患意识 意识形态 共产党 社会主义制度 生态危机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文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8,107,共8页
自然、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缺陷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扩大,影响了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存发展安全,也对长江、珠江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 自然、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缺陷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扩大,影响了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存发展安全,也对长江、珠江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的补偿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开征生态税,实行生态转移支付,以改善西南喀斯特地区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地区 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 制度
原文传递
我国北方草地资源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对策 被引量:46
12
作者 包文忠 山薇 +2 位作者 杨晓东 孙红 兰云峰 《中国草地》 CSCD 1998年第2期68-71,共4页
北方草地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趋枯竭,已面临生态危机,严重地影响牧区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把建设列入国家计划,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加强领导,搞好综合治理,提高综合效益。
关键词 草地资源 草地资源 草地畜牧业 生态危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