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Land Use Types in Tan Binh Commune,Dak Doa District,Gia Lai Province,Vietnam
1
作者 Buinhat HUNG Qingsheng HAO +5 位作者 Nguyenminh THANH Nguyenthi LINH Levan CUONG Nguyenthibich PHUONG Levan LONG Meiqi ZH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10期29-34,共6页
Land resource depletion causes a range of consequences,such as threats to food security,increasing poverty,and social unrest.Therefore,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land use has become a crucial issue of the nation and loc... Land resource depletion causes a range of consequences,such as threats to food security,increasing poverty,and social unrest.Therefore,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land use has become a crucial issue of the nation and localities nationwide.Research results in Tan Binh commune,Dak Doa district,Gia Lai Province in Vietnam showed that long-term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land occupies most of the commune's agroforestry land.The study also had shown that there are six common land use types(LUTs)in the commune.In particular,the LUT of pepper cultivation had the highest economic benefit,whereas the LUT of coffee brought the highest social benefit.However,the LUT of chayote was the highest in overall benefits with Ect of 0.93;thus,this LUT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throughout Tan Binh commune.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a crucial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posing a group of suitable plants to local natural conditions to bring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efficiency in land-use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type(LUT) efficiency assessment Benefit Crop cultivation Tan Binh Commune of Vietnam
下载PDF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Benefits Based on Improved TOPSIS Method:A Case Study of Guangxi
2
作者 Chuchu SUN Ning GENG Mengyao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1年第7期24-31,共8页
Taking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Guangxi as an object,this paper explored the difference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Guangxi,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economic,social,and ecological aspects,an... Taking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Guangxi as an object,this paper explored the difference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Guangxi,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economic,social,and ecological aspects,and analyze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ultivated land use efficiency in Guangxi from 2005 to 2018 based on the improved TOPSIS method.By studying the quantitative change trends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he utilization benefit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Guangxi,it came up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from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It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use efficiency of cultivated land in Guangx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iciency of cultivated land use Improved TOPSIS method Regional difference Optimal allocation GUANGXI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cal patterns of eco-efficiency of cultivated land us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ina 被引量:3
3
作者 KE Xinli ZHANG Ying ZHOU T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57-372,共16页
Identifying the dynamics of the eco-efficiency of cultivated land use(ECLU)is important to balance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YREB)is a vital region of national strategi... Identifying the dynamics of the eco-efficiency of cultivated land use(ECLU)is important to balance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YREB)is a vital region of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in China.However,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cal patterns of the ECLU in the YREB remain unclear.This study aims to reveal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LU by using the super-efficiency slack-based measure(SBM)and a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del.The typical patterns of the ECLU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a decision tree algorith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verall ECLU increased from 0.78 to 0.87 from 2000 to 2019,dropping sharply in 2003 before rising again.Different reaches had similar trends.The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cluster reflect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high-high and low-low agglomeration varied dramatically among these years.The ECLU was divided into three typical patterns considering the restriction of agrochemicals and water resources(RAW),cultivated land and agrochemicals(RCA),as well as technology(RT).Most cities belonged to the low ECLU category in RT pattern.Fully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ECLU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ers to improve the ECLU in differen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fficiency cultivated land use super-efficiency SBM carbon emissions classificatio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ina
原文传递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efficienc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ased on carbon emission constraints 被引量:7
4
作者 罗翔 敖心荷 +2 位作者 张祚 万庆 刘行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535-552,共18页
In this study,the carbon emissions(CEs)from cultivated land(CL)were included as an undesirable output in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uch land.A slack-based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L use efficiency(CLUE)for... In this study,the carbon emissions(CEs)from cultivated land(CL)were included as an undesirable output in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uch land.A slack-based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L use efficiency(CLUE)for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YREB)from 2007 to 2016,and then a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map was drawn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CLUE.The Tobit model was also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LUE.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1)In the YREB,the CEs from CL showed a rising and then a slowly decreasing trend.In this paper,we calculate CEs by carbon emission factors and major carbon sources,and the CEs from CL in the YREB totaled 25.2354 million tons in 2007.By 2014,the value had increased gradually to 28.4400 million tons,and by 2016 it had declined to 27.8922 million tons,suggesting that the carbon-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of the government had an impact.2)The CLUE of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REB showed an upward trend in the time dimension,while for the spatial dimension,the kernel density was high in the east and low in the west,and the areas with high kernel density we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3)The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the primary industrial output,and th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technicians per 10,000 people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CLUE.The CL area per capita and the electrical power per hectare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s on CLUE.In addition,every 1%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technicians increased the CLUE by 0.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arbon emissions cultivated land use efficiency TOBIT model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格局与演变趋势
5
作者 崔宁波 王婷 董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5-344,共10页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将碳源与碳汇融入耕地利用过程,这对于实现黑土减排增效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插值工具等方法,系统考察...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将碳源与碳汇融入耕地利用过程,这对于实现黑土减排增效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插值工具等方法,系统考察了2006—202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与演进规律。[结果]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历经波动上升、显著下降和迅速回升3个阶段,总体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北部边缘城市的效率值明显高于中南部地区,基期和末期区间两极分化局势尤为显著,整体发展严重失衡;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全局空间相关特性并不明显,大致呈现“边缘—中心”空间扩散格局,由南北两端高值集聚向内及四周递减,而后形成多个块状高值区和低值分布带,规模集聚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多数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与产出冗余,劳动力和化肥冗余问题较为严重,碳排放冗余是造成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损失的普遍因素。[结论]优化要素配置和污染减排治理成为黑土利用重点改善方向,也是提升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双碳”目标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格局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环境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响应
6
作者 王睿 员学锋 +1 位作者 杨悦 赵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2-430,共9页
[目的]揭示陕西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阐明生态环境质量对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响应方式,进而为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数据,计算了遥感生态指数以表征陕西省... [目的]揭示陕西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阐明生态环境质量对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响应方式,进而为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数据,计算了遥感生态指数以表征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利用SBM模型测度陕西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生态环境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响应。[结果](1)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陕西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有88%以上的地区属于低效率、较低效率和中等效率等级;(2)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提高,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毛乌素沙地等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空间格局总体上保持“南高北低”不变;(3)陕西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关系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结论]陕西省生态环境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协同发展模式并不稳定,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陕西省
下载PDF
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常德市为例
7
作者 文高辉 黄丹妮 +1 位作者 谢依林 胡贤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43,共14页
提高水稻生产生态效率是协同实现保障粮食产量稳增长与减少粮食生产环境损耗双目标的关键路径,耕地作为农业生产活动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探索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 提高水稻生产生态效率是协同实现保障粮食产量稳增长与减少粮食生产环境损耗双目标的关键路径,耕地作为农业生产活动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探索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粮食生产微观主体——农户的视角,从理论上揭示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并利用常德市41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构建效率测算模型和影响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户耕地规模化水平和水稻生产生态效率均有待提升,样本农户中较小规模农户数量最多,占总样本的94.95%,较小规模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均值为0.830,还存在0.170的提升空间。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有显著影响,二者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关系,且拐点所在区间为1.2~1.4 hm2;农户水稻生产生态效率还受到户主受教育程度、抚养比、农业收入占比的显著正向影响和户主年龄的显著负向影响。因此,应在尊重较小规模农户将长期存在这一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培育新型农户,以促进水稻生产生态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耕地规模经营 生态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农户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分异及组态路径研究
8
作者 李红波 杨和平 +1 位作者 王韬 齐梦娜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研究目的:揭示21世纪以来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规律,深入辨析其效率提升的复杂组态路径及演变。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基于fsQCA的组态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21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上处于中等偏... 研究目的:揭示21世纪以来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规律,深入辨析其效率提升的复杂组态路径及演变。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基于fsQCA的组态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21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效率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趋势,区域内演变趋势存在明显差异。(2)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路径可归纳提炼为技术主导下资源—经济驱动、政策助力下资源—技术驱动、资源与经济双元逻辑下技术—政策驱动3条组态路径。(3)研究期内高水平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组态路径呈现明显的时空演变,且核心条件间存在替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是一个受“资源—经济—技术—政策”复杂系统因素交互影响的组态问题,针对长江经济带异质性区域的效率提升应注重路径措施“整体谋划”和“因地施策”,并从生态补偿、技术扩散、环境规制等方面强化流域间耕地保护利用政策的联动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时空分异 组态路径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农业绿色转型约束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效应
9
作者 吕添贵 付舒斐 +1 位作者 胡晗 耿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9-279,289,共12页
[目的]基于农业绿色转型约束探究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效应,可为制定生态耕种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2005—2019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合Dagum基尼系数... [目的]基于农业绿色转型约束探究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效应,可为制定生态耕种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2005—2019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 2005—2019年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由0.425上升至0.674,效率值空间差异较大但差异度有所下降;(2)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非均衡性显著且逐渐缩小,基尼系数由0.265降至0.185,地区空间非均衡程度表现为湖南地区>湖北地区>江西地区;(3)人均GDP、有效灌溉率和财政支农力度对研究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正向影响,复种指数和城乡收入差距呈负向影响。[结论]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但空间非均衡性显著,受自然、经济社会、技术和政策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应激发农户耕地绿色生产积极性,降低污染排放量,以及推进耕地绿色利用技术均衡化,提高区域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转型 耕地利用 生态效率 时空分异特征 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常德市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贤辉 蔺思琪 +1 位作者 何庆 文高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6,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方向...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方向受耕地经营规模影响,耕地经营规模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小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大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细碎化会削弱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受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的共同影响,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适度扩大耕地经营规模的同时,要整治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扩大地块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耕地细碎化 耕地经营规模 随机前沿分析
下载PDF
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户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吴诗嫚 丁如 +3 位作者 匡兵 程鹏 祝浩 李卓凡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105,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系统论的“要素—结构—功能”逻辑,揭示农户视角下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探索新时代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新路径。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 研究目的:基于系统论的“要素—结构—功能”逻辑,揭示农户视角下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探索新时代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新路径。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2)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农户类型和地貌类型差异,适度规模农户显著优于小规模农户,平原地区显著优于丘陵地区。研究结论:土地综合整治应在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文明战略指导下,遵循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的治理逻辑,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对小规模农户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走好差异化、特色化、生态化农业发展道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耕”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农户 SBM-Undesirable模型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周爱群 陈彩虹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1,共7页
基于县域尺度,选取江苏省的51个县(区)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了其2015—2020年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发现,江苏县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较高,年均0.8579,但年度之间... 基于县域尺度,选取江苏省的51个县(区)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了其2015—2020年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发现,江苏县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较高,年均0.8579,但年度之间略有波动,且各县区间存在较大差异。51个县区中有27个未达到有效状态,其中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最低者年均为0.3696。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损失主要源于投入冗余引致的非效率和期望产出不足、非期望产出冗余引致的效率损失,其中农机投入冗余、耕地投入冗余、劳动力投入冗余和农业产值不足较为严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还受县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持力度和对种植业的依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举措需要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化,因县施策,避免盲目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县域差异 耕地利用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1 位作者 于少康 李致远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9,共11页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不同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方法: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全国层面...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不同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方法: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变化,并在劳动力转移至一定程度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区域层面,中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正相关,对其他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东北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大于23.32%时,其对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影响显著,并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激励农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提升农民技能,推进耕地利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陕西省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时空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锦鸿 蒋宏飞 +1 位作者 员学锋 赵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8-346,共9页
[目的]探究陕西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镇化进程的耦合协调关系,为陕西省城镇化开发和耕地保护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陕西省2005—2019年各县域面板数据,建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探究陕西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镇化进程的耦合协调关系,为陕西省城镇化开发和耕地保护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陕西省2005—2019年各县域面板数据,建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县域单元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城镇化水平,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各县域单元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结果]2005—2019年陕西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水平由0.765下降至0.684,但整体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相对较高,且县域间存在空间差异性,各区县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以团块状聚集,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间差异随时间逐渐缩小;2005—2019年陕西省综合城镇化水平提高了198.24%,整体呈“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态势,关中地区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的核心区域,变化速率整体表现为: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2005—2019年,陕西省县域单元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镇化耦合度等级主要处于低水平耦合向拮抗耦合过渡阶段,25%的区县耦合度有所提高;2005—2019年,陕西省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类型以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3个等级为主。研究期内初级协调、勉强协调的区县数量不断增加,整体发展态势不断向好。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但在局部空间聚集性上存在明显内部差异。[结论]2005—2019年陕西省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整体呈变好趋势,未来陕西省应制定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政策,有序推进城镇化发展,同时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区域良性互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城镇化 耦合协调模型 空间自相关 陕西省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
15
作者 李继霞 王华春 樊骋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7-181,共15页
科学测度和分析“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对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出发,基于碳汇、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视角构建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 科学测度和分析“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对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出发,基于碳汇、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视角构建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混合超效率SBM-DEA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2001—2020年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结果表明:①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的区域分布格局。②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是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内基尼系数超过全国总体基尼系数。③除粮食主产区外,全国及其他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或多级分化现象。④除粮食主产区存在发散特征外,全国、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状况、城镇化率等对不同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耕地利用 生态效率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收敛性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祁帆 贾克敬 王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21-628,共8页
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国土开发利用面临的资源环境限制性约束趋紧、国土空间结构性矛盾突出、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空间功能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土开... 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国土开发利用面临的资源环境限制性约束趋紧、国土空间结构性矛盾突出、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空间功能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土开发利用,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以构建国土空间集聚开发格局和分类保护格局的国土空间蓝图为目标,以承载力为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分类保护和综合整治增强国土功能,以节约集约提升国土利用效益,以区域统筹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实现建设集约高效、生态良好、协调发展的国土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国土空间格局 利用效率 耕地保护 生态建设
下载PDF
我国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玉周 马彦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158,共6页
基于13个粮食核心区省份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从整体和区域两个视角研究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基于13个粮食核心区省份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从整体和区域两个视角研究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人均GDP和人均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具有正效应,区域间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影响因素的差异较大。应采取持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等多种举措,促进耕地生态补偿效率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补偿效率 影响因素 粮食核心区
下载PDF
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崔宁波 王欣媛 于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4-110,共7页
生态效率是评价资源投入、经济产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东北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耕地生态效率,通过超效率SBM模型进行测算,并采用Malmquist指数对效率进行分解,根据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耕地... 生态效率是评价资源投入、经济产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东北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耕地生态效率,通过超效率SBM模型进行测算,并采用Malmquist指数对效率进行分解,根据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耕地生态效率的显著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东北粮食主产区三省耕地效率值偏低,但整体处于上升态势,吉林省与辽宁省耕地生态效率提升潜力较大;在影响因素方面,政府规制、财政支农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对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农用化学品投入对效率的提升具有负向影响,因此,应推进规模经营、促进农业技术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建立绿色发展粮食主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粮食主产区 耕地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相关性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文高辉 刘蒙罢 +1 位作者 胡贤辉 赵京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2-1112,共11页
以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24县(区、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和面源污染排放双重视角构建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模型(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model,Super-SBM model)、空间自相关... 以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24县(区、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和面源污染排放双重视角构建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模型(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model,Super-SBM model)、空间自相关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变化、空间相关性,并揭示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呈现出平缓的“升-降-升”的演变趋势,总体上处于中等效率发展水平,区域县际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差异逐步在缩小。(2)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洞庭平原的西南部和南部,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洞庭平原的北部和西北部,空间格局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高低集聚区和低高集聚区。(3)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城市化水平、地区科技投入、农业技术推广面积、农户人均纯收入和农户人均农业产值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城乡差异和财政支农支出额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洞庭湖平原
下载PDF
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效率时空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文高辉 胡冉再琪 +3 位作者 唐璇 唐雅倩 郑佳欣 孟晋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2-138,共7页
洞庭湖区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研究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和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耕地利用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体系中,运用SBM-Und... 洞庭湖区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研究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和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耕地利用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体系中,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基于县级尺度,揭示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2007—2017年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态势,且在县级空间尺度上呈现出由2007年的中北部集聚分布状态演变为2017年的零散分布状态;2007—2017年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有所提高,且趋向于空间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生态效率 耕地利用 非期望产出 洞庭湖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