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area within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1
作者 ZHU Jing 《Ecological Economy》 2016年第1期71-78,共8页
With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urrent confl ict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nstraints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fter a review of the th... With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urrent confl ict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nstraints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fter a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rea, sums up the main problems there,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c framework to improve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come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s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BTH area are mainly the air pollution and so on, we should seek to build a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energy utilization,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and market participation. We should capitalize on the chance to 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mote to change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 ciency of development, and fi nally promote th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BTH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BTH(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rea
下载PDF
河北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建设途径——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
2
作者 张志强 王悦 +3 位作者 裴素俭 赵娟娟 翟硕莉 石宗琳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6-81,共6页
河北省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主要建设者,在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环境形势严峻、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治理资金供给不足、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河北省可以通过系... 河北省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主要建设者,在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环境形势严峻、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治理资金供给不足、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河北省可以通过系统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创新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等途径,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河北省 生态环境支撑区 大气污染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智 黄英 安帅璠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7期59-62,67,共5页
为构建京津冀生态安全格局,该文首先确定生态源地的选取,利用生态源地构建生态源点,之后通过MCR模型构建生态阻力面,利用ArcGIS中成本距离与成本路径的分析,以MCR最小累计阻力值为基础实现对生态廊道的提取,并识别出京津冀地区高生境质... 为构建京津冀生态安全格局,该文首先确定生态源地的选取,利用生态源地构建生态源点,之后通过MCR模型构建生态阻力面,利用ArcGIS中成本距离与成本路径的分析,以MCR最小累计阻力值为基础实现对生态廊道的提取,并识别出京津冀地区高生境质量的空间结构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建议,以期促进研究区生态保护工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研究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科学高效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京津冀地区 国土空间 生态廊道 生态源地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4
作者 任建强 彭英杰 +2 位作者 杨亚帅 张玲娟 冯越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面对当今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工作新要求,作为京津冀生态协同圈的腹地,河北省尤为注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治理、城市化过程和信息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向新型智慧城市过渡的... 面对当今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工作新要求,作为京津冀生态协同圈的腹地,河北省尤为注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治理、城市化过程和信息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向新型智慧城市过渡的必要性,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技术成果和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发展 京津冀生态协同圈 河北省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哲 邵战林 +1 位作者 潘佩佩 王晓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30,共8页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程度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京...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程度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福利绩效以及两系统的发展度、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与椭圆重心移动方向相同,北部城市耦合协调度变化较大。(3)耦合协调影响因子中,经济水平回归系数最大。影响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时的解释力之和,呈非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福利绩效 耦合协调度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永定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玲 郭静怡 林震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4期35-42,89,共9页
文章分析了永定河流域生态产品的供给特点,并运用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方法评估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探讨了1995—2020年期间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而提出永定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①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本,坚持系统治... 文章分析了永定河流域生态产品的供给特点,并运用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方法评估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探讨了1995—2020年期间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而提出永定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①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本,坚持系统治理与区域联动治理;②完善流域区域间横向补偿,构建全流域生态产品互补产业链;③依托生态产品供给差异化特征,探索京津冀重点推进区域的特色化生态产品实现路径;④进一步推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流域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载PDF
基于ISM-MICMAC模型的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188,共8页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ISM-MICMAC模型 京津冀协同发展 隐性障碍
下载PDF
修正碳赤字视阈下京津冀县域生态补偿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8
作者 闫丰 刘鑫 +6 位作者 庞娇 代鹏宇 徐佳音 安晓明 申琳 陈永霞 陈亚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目的]建立兼顾区域本底差异的生态补偿模型,进一步明确京津冀生态补偿时空分异格局及其主导驱动因子,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与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修正碳赤字,利用模型构建、空间相关性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技术等方法构建... [目的]建立兼顾区域本底差异的生态补偿模型,进一步明确京津冀生态补偿时空分异格局及其主导驱动因子,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与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修正碳赤字,利用模型构建、空间相关性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技术等方法构建了合理的生态补偿框架,分析和研究了2007—2020年的京津冀县域生态补偿的时空变异格局、空间自相关性、驱动因子排序和交互作用等内容。[结果]①京津冀县域2007—2020年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碳吸收量大体呈现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②修正前的京津冀县域碳赤字呈现东、南、西部高,而北部较低的U形格局,而修正后的碳赤字由于兼顾了区域间本底差异,在时空分布上更加均匀。③生态补偿额度冷点区域基本分布在京津冀东北部,热点区域分布在京津冀西南部,两者之间存在个别冷热点区域,整体呈现热点区域向东北方向移动,冷点显著区域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④不同年份内影响生态补偿额变化的主要因子不同,2007,2012,2017和2020年这4a中影响京津冀县域生态补偿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分别为第三产业产值、财政收入、第二产业产值和人均生产总值;不同年份导致生态补偿变化的因素交互影响力不同,交互作用表现出先互相减弱后互相增强的反复效应。[结论]兼顾区域本底差异的生态补偿模型,对京津冀生态补偿时空分异格局及其主导驱动因子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与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碳赤字 生态补偿 空间相关性 驱动因子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评估
9
作者 李洋 吴婧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7-212,共6页
生态产品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推动“两山”转化、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从产品供给、交易环境、保障体系三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评估体... 生态产品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推动“两山”转化、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从产品供给、交易环境、保障体系三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评估体系,综合分析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状、问题和潜力。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承德、张家口、北京潜力最高,衡水、廊坊潜力最低,应提升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扩大生态产品交易规模,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潜力评估 京津冀
下载PDF
2025年京津冀陆地生态系统碳氧平衡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刚 李大瑞 +2 位作者 孔翠霞 周志峰 郭俊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以2020年的京津冀地区数据为基准,测算出2020年释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对2025年释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生态用地需求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释碳量和耗氧量分别为125576.1万和143533.7万t。预测出2025年京津冀地区... 以2020年的京津冀地区数据为基准,测算出2020年释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对2025年释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生态用地需求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释碳量和耗氧量分别为125576.1万和143533.7万t。预测出2025年京津冀地区释碳量和耗氧量分别为135957.0万和163392.0万t。从2025年京津冀地区总体来看,维持碳平衡所需标准生态用地面积小于现有标准生态用地面积,说明不需要再另外增加面积。但分省(市)来看,北京、河北的生态用地面积均能够满足碳氧平衡需要,而天津还应增加标准生态用地,方能满足市内维持碳氧平衡的需要。在实际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面积会略有调整,而且生态用地结构和质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应根据每年生态用地的实际变化量来逐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碳氧平衡 生态用地 京津冀
下载PDF
基于GEE和RSEI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序动态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辛会超 郭玮 王贺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4,共9页
探究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地区可持续协调、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基于MODIS数据,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辅以多种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及其4大... 探究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地区可持续协调、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基于MODIS数据,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辅以多种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及其4大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变化监测。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RSEI均值由2001年的0.512增至2020年的0.575,增幅达12.30%,多年均值为0.499,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西北优、东南差”的空间格局,35.87%的区域变好,以变好1个等级为主。3)各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均得到了改善,其中南部功能拓展区、中部核心功能区的改善最为显著,改善区域占比分别为49.66%、45.79%。4)各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自然因素中的降水以及人为因素中的人口和土地利用为主导因素。总的来说,京津冀地区2001-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向好,但未来仍需加强人工干预,持续扩大生态优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谷歌地球引擎 时空变化 京津冀
下载PDF
京津冀沙化治理生态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研究
12
作者 刘丝语 秦涛 +2 位作者 郑雨洁 景观小雨 郑萍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223-228,共6页
以京津冀地区为样本,选取京津冀地区2004—2018年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的相关数据,确立沙化治理的指标权重体系,引入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熵值法测量耦合系统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4—2018年京津冀地区的综合发展指数一直处于持续增... 以京津冀地区为样本,选取京津冀地区2004—2018年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的相关数据,确立沙化治理的指标权重体系,引入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熵值法测量耦合系统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4—2018年京津冀地区的综合发展指数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耦合协调度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北京市、河北省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优质协调发展类;天津市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衰退类到严重失调衰退类再到中度失调衰退类,相较于北京市、河北省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京津冀地区在一体化进程中存在一定波动性,且京津冀综合一体化发展慢于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治理 生态社会经济一体化 协调机制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磊 税璐瑶 田晓倩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7期12-18,共7页
为探究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群城镇化协同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通过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测度了2012—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对城市群及内部各发展阶段城市的耦合协调发展主控要... 为探究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群城镇化协同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通过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测度了2012—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对城市群及内部各发展阶段城市的耦合协调发展主控要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逐渐增强;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空间演化呈现为“中心协调,外围失调”的环状分布格局,两极分化严重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受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水资源和生态资源影响最大,协调发展型城市和过度发展型城市主要受创新能力、政策要素和生态资源的影响,失调发展型城市受到人才资源、创新能力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优势、关注影响因素作用和制定针对性区域发展规划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逐步回归模型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制约因素及实践路径——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
14
作者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调研组 尹翠娟 《科技智囊》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研究目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探究如何利用各区域主体的差异化优势,优化异质性资源的配置,构建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时代议题。[研究方法]通过引入种群生态的基... [研究目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探究如何利用各区域主体的差异化优势,优化异质性资源的配置,构建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时代议题。[研究方法]通过引入种群生态的基础性理论,运用生态系统相关理论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框架,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利用、提升产业内部创新效能、深化产业链对接协作、构建协同创新载体、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六个方面,探究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 种群生态 创新生态系统
下载PDF
京津冀SO_(2)区域调控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15
作者 熊都 孟家兴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获得京津冀地区各种植物类型的面积及其吸收能力。2005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省植物分别能吸收7.65万t、3.25万t和81.89万t的SO_(2)。前人对硫沉降的模拟,分别得到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的SO_(2)沉... 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获得京津冀地区各种植物类型的面积及其吸收能力。2005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省植物分别能吸收7.65万t、3.25万t和81.89万t的SO_(2)。前人对硫沉降的模拟,分别得到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的SO_(2)沉降量。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费的SO_(2)生态补偿,得到2014年北京市和河北省理论上的生态补偿金额为894万元和2076万元,天津的为8070万元。可以由京津冀的上级政府或三个地区的政府共同建立区际生态补偿基金,用以联防联控京津冀的SO_(2)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SO_(2)沉降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生态补偿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16
作者 刘玲 杜浦 任重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对京津冀城市群2003—2022年生态安全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时间上,2003—2022年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位于(0.4,0.6...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对京津冀城市群2003—2022年生态安全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时间上,2003—2022年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位于(0.4,0.6]区间内,生态安全水平处于临界安全和一般安全等级之间,但是生态安全水平整体持续上升,总体向较为安全的趋势发展;空间上,京津冀地区不同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演变趋势存在明显差异,生态安全格局呈现由“中心高、四周低”的圈层分布向“西北高、东南低”的“T”型分布转变。根据分析结果,从绿色发展、政策设计、区域联建联防等方面提出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时空演变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晋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生态效益分析
17
作者 茹豪 李青辉 孙向宁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为了分析晋北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实施以来所产生的生态效益,选取山西北部沙土区二期工程的油松纯林、油松—樟子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林地郁闭度较低,阳光直射强烈,先锋植物... 为了分析晋北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实施以来所产生的生态效益,选取山西北部沙土区二期工程的油松纯林、油松—樟子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林地郁闭度较低,阳光直射强烈,先锋植物为喜光、耐旱型草本植物,灌木稀少;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略优于油松纯林;植物多样性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草本植物对土壤表层的改良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益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晋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拟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富强 张蒙 +2 位作者 吕素冰 赵衡 应卓晖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32,共15页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失衡失稳问题,构建水-经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设置开源节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5种情景方案,预测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发展趋势,运用耦...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失衡失稳问题,构建水-经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设置开源节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5种情景方案,预测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发展趋势,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模拟京津冀地区2020—2035年不同情景下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20—2035年5种情景下北京、天津和河北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延续现状型耦合协调度均最低,开源节流型、发展经济型和保护环境型次之,综合协调型均最高。说明在维持现状发展条件下,京津冀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略有增加但变化较小,只有在节约用水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才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35年延续现状情景下北京、天津和河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均属于中级耦合协调型,综合协调情景下北京和天津耦合协调发展属于良好耦合协调型,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耦合协调发展缓慢,仍属于中级耦合协调型,未来应注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研究可为京津冀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济-生态系统 系统动力学 耦合协调度模型 发展趋势模拟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重构与协调发展思路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琰 刘铁军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构建三地协同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倍显紧迫。文章分析了现阶段京津冀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的客观必要性,初步提出了...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构建三地协同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倍显紧迫。文章分析了现阶段京津冀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的客观必要性,初步提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构想,主要包括高度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准入制度、全局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协调联动的区域污染防治机制、全方位的环保监督考核问责制度和社会参与的市场调节体系,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率先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环境治理 现代化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永清县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庆海 王学求 +9 位作者 韩志轩 成晓梦 吴慧 田密 刘福田 孙彬彬 陈卫明 杜雪苗 刘彬 崔邢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789,共12页
为保障京津冀地区食品安全,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作为研究区,采集全县域412件表层土壤和410件深层土壤样品,测定As、Cd、Cr、Cu、Hg、Ni、Pb和Zn共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进行评... 为保障京津冀地区食品安全,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作为研究区,采集全县域412件表层土壤和410件深层土壤样品,测定As、Cd、Cr、Cu、Hg、Ni、Pb和Zn共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永清地区表层(深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As 9.44 mg/kg(8.93 mg/kg)、Cd 0.16 mg/kg(0.10 mg/kg)、Cr 64.4 mg/kg(62.3 mg/kg)、Cu 24.6 mg/kg(20.7 mg/kg)、Hg 0.41 mg/kg(0.20 mg/kg)、Ni 27.7 mg/kg(27.7 mg/kg)、Pb 20.7 mg/kg(18.2 mg/kg)和Zn 72.8 mg/kg(57.5 mg/kg),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富集因子(EF)评价结果显示8种重金属大体分为三类:(1)Hg(2.18),受到较强的人为活动影响;(2)Pb(1.14)、Cu(1.22)、Zn(1.29)和Cd(1.63),由自然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控制;(3)Ni(1.01)、Cr(1.05)和As(1.09),主要受控于自然地质背景。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以可安全利用为主,风险区面积仅为1.1 km^(2),占调查总面积的0.14%。永清地区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土壤总面积为756.62 km^(2),占调查总面积的99.43%,水浇地、旱地、果园符合该标准的面积占各自土地类别总面积的98.94%、99.29%和99.59%。生态风险方面,研究区旱地、水浇地、果园农业用地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以低等风险为主,分别占比95.63%、77.37%和98.35%,仅旱地(0.13 km^(2))和水浇地(0.03 km^(2))存在少许高等生态风险区域,值得进一步关注并开展生态效应评价。综合以上结果,虽然永清地区部分区域重金属元素受到人为活动影响,但大部分地区生态风险较低,本文推荐既满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又属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等区域,作为最适宜大规模发展的绿色食品种植区域的总面积为669.12 km^(2),占调查总面积的87.93%。研究成果为永清县域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种植和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绿色食品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