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生态视野下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崔花 朴京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3-80,139,共9页
伴随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日趋深化,各民族文化生态悄然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与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要素影响。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农耕性、民族性、文化性、情感性等特征。因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农耕文化为基底,... 伴随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日趋深化,各民族文化生态悄然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与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要素影响。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农耕性、民族性、文化性、情感性等特征。因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农耕文化为基底,当下城市化进程令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原始的文化生存环境,再加之政府政策支持的模糊化、范式化,导致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传承队伍减少、经费不足、表演环境不适应、政策不适用等困境。对此应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强法治建设、构建多元共治模式、确立以人为本传承理念、联系区域文化,以在新形势下实现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深入考察和思考,是当前我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命题,有助于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学理性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广东连山壮族民居文化遗产价值与再利用研究——以杨愈将故居为例
2
作者 江慧莹 刘旭红 汪鲸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2期152-156,共5页
民居是我国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蕴藏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研究价值。该文以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杨愈将故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民居空间形态及营造技艺特征,总结民居历史文化、社会教育和经济发展三方面的文化遗产价值... 民居是我国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蕴藏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研究价值。该文以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杨愈将故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民居空间形态及营造技艺特征,总结民居历史文化、社会教育和经济发展三方面的文化遗产价值,探讨其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保护与再利用路径,以期为民族村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推动广东民族村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山壮族 传统民居 文化遗产价值 保护利用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叶隆 郑静英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0期34-37,42,共5页
乡村地区存在众多非遗手工艺技艺,继国家“乡村振兴”与“传统工艺”相关政策出台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类项目成为学界关注焦点。以百色市田阳区三坡村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为例,通过调研发现麦秆花篮产品地处偏远地区,乡村空心化... 乡村地区存在众多非遗手工艺技艺,继国家“乡村振兴”与“传统工艺”相关政策出台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类项目成为学界关注焦点。以百色市田阳区三坡村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为例,通过调研发现麦秆花篮产品地处偏远地区,乡村空心化严重,产品与现代工业产品相比存在劣势等问题。通过成功案例并结合三坡村现实条件,建议三坡村“非遗”文化从自身出发,获取政府及高校、企业的支持,发展“非遗”文化,为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麦秆花篮 编织技艺
下载PDF
西畴精神中的地方民族生态底蕴研究——以壮族为例
4
作者 祁永超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03-106,118,共5页
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在近三十年封山育林、改造自然生态实践中形成的以“干”为核心的崇高精神品质,是西畴各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理念具象活动的产物。大力传承和弘扬西畴精神,不仅要张扬其“红”色意味,还要挖掘其“绿”色底蕴。因此,系统... 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在近三十年封山育林、改造自然生态实践中形成的以“干”为核心的崇高精神品质,是西畴各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理念具象活动的产物。大力传承和弘扬西畴精神,不仅要张扬其“红”色意味,还要挖掘其“绿”色底蕴。因此,系统挖掘分析西畴地方民族的生态环保理念既是传承西畴精神的基础工作,也是弘扬其时代价值的必要环节。选取壮族为研究对象,从西畴精神形成的民族历史文化视域出发,分析壮族传统生态环保理念,为强化西畴精神内涵理解,更好推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畴精神 少数民族 壮族生态底蕴 生态价值
下载PDF
论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文脉活化——以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斯颖 《创新》 2020年第2期10-18,共9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注重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复兴,促进乡村文脉的活化,推动乡村建设由内而外焕发生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注重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复兴,促进乡村文脉的活化,推动乡村建设由内而外焕发生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例,提出活化壮族乡村文脉的可行途径:一是对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内涵进行新的挖掘;二是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产业结合发展;三是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脉活化 壮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生态视域下广西壮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探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何红梅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0-93,共4页
"那文化""歌圩文化""铜鼓文化""壮锦文化""花山文化"等多元素文化,构成绚丽多彩的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全球化的发展使外部文化占... "那文化""歌圩文化""铜鼓文化""壮锦文化""花山文化"等多元素文化,构成绚丽多彩的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全球化的发展使外部文化占据了人们的思维意识,壮族人民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使得原有的自然文化生态失衡。生态视域下广西壮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提升人们对壮族文化认同,强调壮族民族文化的协同管理评价,构建壮族文化体系等,有利于推动广西壮族特色文化可持续保护,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视域 壮族那文化 协同传承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广西壮族的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蓝岚 罗春光 《河池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86-89,共4页
广西的生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更为严峻 ,本文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探讨了广西壮族传统的生态文化 ,其中对自然资源环境科学合理利用的因素可为广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关键词 壮族 生态文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浅析壮族神话传说在广西旅游业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韦家瑜 谌世龙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3-96,共4页
壮族神话传说,既是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充分挖掘壮族神话传说的精神内涵,把壮族神话传说有机地引进广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中,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来吸引游客,使旅游点焕发出新的活力... 壮族神话传说,既是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充分挖掘壮族神话传说的精神内涵,把壮族神话传说有机地引进广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中,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来吸引游客,使旅游点焕发出新的活力,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神话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旅游
下载PDF
语言生态微调——广西民族地区英汉壮语言教学互参新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敢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148-152,共5页
语言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种语言都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有其特殊的生态环境。民族认同感则是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这特殊语言生态的核心内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对于原来没有文字的语言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树立科学的语言生态观有助于培育... 语言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种语言都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有其特殊的生态环境。民族认同感则是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这特殊语言生态的核心内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对于原来没有文字的语言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树立科学的语言生态观有助于培育人们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认同情感、认同心理,缩小人们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心理距离。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积极推广使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其民族语言生态乃至全世界整个语言生态的和谐发展。双语教育教学是提高新创文字活力、维护语言生态的重要举措之一。广西民族地区英汉壮语言教学可以有效互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 少数民族新创文字 双语教育 双语教学 英汉壮互参
下载PDF
探寻文山壮族文化的传承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锦发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9-22,共4页
文山壮族文化大多以家庭传授和师徒传授,以及"原生态""自我传习"传承模式作为基调。其间,以文化艺人作为主体,以文化主体"文化自觉性"意识及其技艺文化传承作为双重性原则,以传承为根本前提和基础,以保... 文山壮族文化大多以家庭传授和师徒传授,以及"原生态""自我传习"传承模式作为基调。其间,以文化艺人作为主体,以文化主体"文化自觉性"意识及其技艺文化传承作为双重性原则,以传承为根本前提和基础,以保护为基本形式和手段,以发展为最终指向和归结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壮族文化 代际性传承 “原生境”地域性传承 传承模式
下载PDF
壮族神话的民族生态审美范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莹莹 赵民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0-42,共3页
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态的破坏日趋严重,人们不得不重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民族生态审美范式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民族生态审美范式——依生、竞生、共生的角度来分析壮族神话,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审美范式的变化及其发展... 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态的破坏日趋严重,人们不得不重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民族生态审美范式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民族生态审美范式——依生、竞生、共生的角度来分析壮族神话,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审美范式的变化及其发展,从而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指出共生的生态审美范式是人类生态的最终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神话 民族 生态 审美范式 依生 竞生 共生
下载PDF
“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诗尧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4-127,共4页
2011年10月14日至17日在贵州民族学院召开"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以"坚持多元文化共生共荣"与"深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围绕"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发挥地缘文化优势"和... 2011年10月14日至17日在贵州民族学院召开"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以"坚持多元文化共生共荣"与"深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围绕"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发挥地缘文化优势"和"完善生态理论、知识体系,传承民间文艺,促进非物质文化的多维视野研究"两大内容而展开。会议推进了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深度发展,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民族 研究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广西非遗的国际传播——以“壮族三月三”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雨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0期166-170,共5页
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非遗资源和便利的国际间文化交流条件,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背景之下,广西与东盟地区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以“壮族三月三”为代表的广西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得到了有效推进。在跨文化视域中,广西充... 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非遗资源和便利的国际间文化交流条件,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背景之下,广西与东盟地区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以“壮族三月三”为代表的广西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得到了有效推进。在跨文化视域中,广西充分利用与东盟地区的教育合作优势,通过学科合作、优化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留学生文化教育等方式,扩展非遗国际传播路径,增强文化传播主体的跨文化意识,将有助于提高广西非遗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并进一步培养广西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三月三” 东盟 国际传播
下载PDF
生态价值视角下百色市壮族灾害文化探析
14
作者 李月 王传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壮族灾害文化是壮民族与灾害相伴过程中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传统知识与生态智慧的总结概括。通过探讨灾害文化的定义、内涵和分析壮族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探讨了百色壮族地区壮族遭受的常见灾害,剖析壮族灾害文化... 壮族灾害文化是壮民族与灾害相伴过程中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传统知识与生态智慧的总结概括。通过探讨灾害文化的定义、内涵和分析壮族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探讨了百色壮族地区壮族遭受的常见灾害,剖析壮族灾害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特征,揭示灾害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生态价值,为发掘和传承壮族生态文化中的生态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灾害文化 生态价值 百色
下载PDF
壮族香火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5
作者 王兆锋 黄东教 房鹏飞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0年第12期42-46,共5页
壮族香火球源于对火、祖先和英雄人物的崇拜,历经七代传人。其选材与制作,蕴含着壮族人的美好祝福。香火球运动是娱乐健身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典型,如今正面临外源文化的变迁和内源文化式微的双重困境。新时代应开辟香火球的传承路径:重... 壮族香火球源于对火、祖先和英雄人物的崇拜,历经七代传人。其选材与制作,蕴含着壮族人的美好祝福。香火球运动是娱乐健身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典型,如今正面临外源文化的变迁和内源文化式微的双重困境。新时代应开辟香火球的传承路径:重塑香火球的文化生态,构建自然、社会和国家一体化的传承模式,发掘多元化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火球 壮族 民族传统体育 传承
下载PDF
壮族土俗字古籍文献整理出版的现实困境及纾解之道
16
作者 蓝长龙 黄勤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4-69,共6页
土俗字古籍文献是壮族传统文化成果的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央及各级政府对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视以及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者的努力,壮族土俗字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项目经费投入、古籍译注... 土俗字古籍文献是壮族传统文化成果的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央及各级政府对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视以及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者的努力,壮族土俗字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项目经费投入、古籍译注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造字软件推广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现实困境,故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促进壮族土俗字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多渠道申请经费和实施精品工程以推进古籍整理成果实现系列化,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并在完善古壮字输入软件的同时建立壮族古籍数字化及共享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古籍 整理出版 非遗保护
下载PDF
广西壮族布傣黑衣壮非遗天琴文化
17
作者 李恩平 《数码设计》 2018年第14期96-97,共2页
天琴是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壮语称鼎叮(壮文:den,越南文:then),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的峒中、宁明... 天琴是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壮语称鼎叮(壮文:den,越南文:then),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的峒中、宁明和龙州等地。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琴 壮族 非遗 放雁 布傣黑衣壮
下载PDF
万物与花同:广西壮族花文化的生态美学探究与思考
18
作者 吴雯冰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4期42-44,共3页
万物与花同,广西壮族的文化与花密不可分。壮族神话中的花反映其“花人合一”的生命观,民族习俗中的花反映人从自然中学到的处事观,花文化在广西具有神圣性和世俗普遍性,人们喜爱并崇敬、观赏并食用花。其中,以花为生态警示者,关于人与... 万物与花同,广西壮族的文化与花密不可分。壮族神话中的花反映其“花人合一”的生命观,民族习俗中的花反映人从自然中学到的处事观,花文化在广西具有神圣性和世俗普遍性,人们喜爱并崇敬、观赏并食用花。其中,以花为生态警示者,关于人与自然的生态美学内涵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壮族 生态美学 花文化
下载PDF
桂西族群岛——那坡黑衣壮语言生态研究
19
作者 包静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20-123,共4页
通过田野调查和访谈,研究桂西那坡黑衣壮语言使用状况,该族群主要使用壮话,主体是使用壮话、普通话、桂柳话的多语人。黑衣壮普通话普及率高,对普通话及汉字的地位、作用、发展前景的认同度高,但使用率低,熟练使用者占比低;黑衣壮均不... 通过田野调查和访谈,研究桂西那坡黑衣壮语言使用状况,该族群主要使用壮话,主体是使用壮话、普通话、桂柳话的多语人。黑衣壮普通话普及率高,对普通话及汉字的地位、作用、发展前景的认同度高,但使用率低,熟练使用者占比低;黑衣壮均不具备壮文读写能力,且对壮语文化价值认可度低。那坡黑衣壮语言生态有自身的影响因素,应进一步推广落实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政策,加大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力度,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岛 黑衣壮 语言生态
下载PDF
中国各民族农业遗产的特殊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罗康隆 杨庭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5-1031,共7页
农业遗产必然是适应于特定自然与生态系统,经历过超长时段积淀的产物,而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自然与生态系统都具有很强的稳态延续能力,其演化、变迁的速度极为缓慢,变幅也不会太大。这就使得不管是哪种农业遗产,无一不具有古今通用,甚... 农业遗产必然是适应于特定自然与生态系统,经历过超长时段积淀的产物,而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自然与生态系统都具有很强的稳态延续能力,其演化、变迁的速度极为缓慢,变幅也不会太大。这就使得不管是哪种农业遗产,无一不具有古今通用,甚至可以沿用至未来的禀赋,因而各民族的农业遗产即使处在快速巨变的今天,其应用价值依然有效。对农业遗产而言,关键是发掘、传承、利用和推广,并立足于其固有的自然与生态适应禀赋去有选择的推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接轨,使之能服务于当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维护,增进人类的身心健康。这就使得农业遗产与其它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迥然不同,光实施保护还远远不够,推动农业遗产实现其特殊价值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遗产 非物质文化 特殊价值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