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Lakes and Grass:A Case Study of the Shichuan River 被引量:1
1
作者 Shenglan YE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7期33-35,共3页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tinues to deteriorate.The comprehensive ecosystem restoration of the Shichuan River aims to build an ecosystem containi...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tinues to deteriorate.The comprehensive ecosystem restoration of the Shichuan River aims to build an ecosystem containing"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lakes and grass"by determin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hickness of foreign soil,pollution restoration,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safeguard measures,etc.It brings new vitality to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model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S rivers FORESTS FARMLand lakes and gras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hichuan River
下载PDF
Thoughts and Practic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untains, Rivers, Forests, Farmlands, Lakes and Grasslands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Xiahui HE Jun +1 位作者 WANG Bo ZHANG Xiao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0年第3期5-8,共4页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ate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d practice the concept tha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treat the ecologic...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ate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d practice the concept tha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tre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life,and coordinate the management of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 and grasslands.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organized a series of pilot projects for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 and grasslands,break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departmental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elements,and implementing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riented towards the improvement of ecosystem services,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and the separate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lements.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 and grasslands.It 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 of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 and grasslands by taking the water source conservation area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s a cas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in various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S rivers FORESTS farmlands lakes and grasslands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ecological elements
下载PDF
Evaluation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ater Ecology of the Main Rivers and Lakes in the Liaohe River Basin 被引量:1
3
作者 Jisheng WU Jun LV Tuanhao LI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0年第2期10-14,共5页
In this paper,15 rivers and 10 lake reservoirs in the Liaohe River basin we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six indexes: satisfaction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demand,standard-reaching rate of water quality ... In this paper,15 rivers and 10 lake reservoirs in the Liaohe River basin we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six indexes: satisfaction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demand,standard-reaching rate of water quality in water function area,eutrophication index of lakes and reservoirs,longitudinal connectivity of rivers,reserve rate of important wetlands and status of important aquatic habitat,water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main rivers and lakes in the basin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vers with better ecology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east mountainous area of Liaoning,such as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nhe River and the Taizi River;the problems of water pollution,ecological water shortage and habitat shrinkage were widespread in the Liaohe River basin,and the situa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Liaohe River basin still faced great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Liaohe River BASIN MAIN rivers and lakes EVALUATION on water ECOLOGY
下载PDF
生态输水对台特玛湖生态改善情况分析评价
4
作者 张建国 曹雪峰 李晶晶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0,330,共6页
[目的]评价台特玛湖生态输水后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状况,为区域植被建设、遏制水土流失、修复湖泊生态等提供支撑。[方法]基于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对比分析台特玛湖生态输水前(1998年)和现状年(2022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 [目的]评价台特玛湖生态输水后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状况,为区域植被建设、遏制水土流失、修复湖泊生态等提供支撑。[方法]基于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对比分析台特玛湖生态输水前(1998年)和现状年(2022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应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结果]与生态输水前相比,台特玛湖受水影响区沙地面积减少454.79 km^(2),减幅70.79%;植被面积增加了304.30 km^(2),增幅100.24%。植被覆盖度由生态输水前的14.83%增加到22.26%;台特玛湖生态输水影响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37.51 km^(2),为254.6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18%,均为轻度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37.51 km^(2)。[结论]生态输水后,台特玛湖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区域的土地利用由以沙地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多样结构转变,植被覆盖度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台特玛湖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生态输水
下载PDF
Historical trophic evolutions and their ecological responses from shallow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ase studies on Longgan Lake and Taibai Lake 被引量:8
5
作者 YANG Xiangdong SHEN Ji DONG Xuhui LIU Enfeng WANG Sum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z1期51-61,共11页
The evolutions of diatom floras and the total phosphorous (TP) concentrations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were reconstructed for two lakes, Longgan and Taibai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based on high resolutional fossil... The evolutions of diatom floras and the total phosphorous (TP) concentrations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were reconstructed for two lakes, Longgan and Taibai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based on high resolutional fossil diatom study from two sediment cores and an established regional diatom-TP transfer function. The TP concentration in Longgan Lake changed slightly in the range of 36-62 μg/L and kept its middle trophic level in the past 200 years. The changes of diatom assemblages reflect a macrophyte-dominated history of the lake.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lake TP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compara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increase in abundance of benthic diatoms. The progressive increase of epiphytic diatoms since the onse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dic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quatic plants, coinciding with the twice drops of water TP level. The TP concentration in Taibai Lake kept a stable status about 50 μg/L before 1953 AD, while diatoms dominated by facultative planktonic Aulacoseira granulata shifted quickly to epiphytic diatom species, indicating a rapid expansion of aquatic vegetation. During 1953-1970 AD, the coverage of aquatic plants decreased greatly inferred by the low abundance of epiphytic diatoms as well as declined planktonic types, and the reconstructed TP concentration shows an obvious rising trend firstly, suggest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lake eutrophication. The lake was in the eutrophic condition after 1970, coinciding with the successive increase of planktonic diatoms.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lakes suggests the internal adjustment and purification function of aquatic plants for nutrients in water. The discrepancy of TP trends in the two lakes after 1960 reflects two different patterns of lak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to human disturbance. Sediments in Taibai Lake clearly recorded the process of lake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macrophyte-dominated stage to the algae-dominated stage. The limits of TP concentration (68-118 μg/L) in the transitional state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critical value between the two stable ecosystems. Further work will be necessary to provide more evidence from the sediments in more eutrophic lakes for the primary inference. The reconstructive TP level and the inference of aquatic plants from fossil diatoms in different lakes, as well as their compariso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eutrophic lakes in research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tom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total phosphorous TROPHIC evolution LAKE ecology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原文传递
河湖长制背景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路径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冠军 刘卓 +2 位作者 戴向前 庞靖鹏 刘啸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0期42-46,共5页
河湖长制是一项基于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结构而设计的重大制度创新,实施7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不仅涉及工程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理念、制度和管理层面突破... 河湖长制是一项基于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结构而设计的重大制度创新,实施7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不仅涉及工程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理念、制度和管理层面突破创新的挑战。在分析河湖长制制度效能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保护治理和制度政策3个维度探讨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建议:以河湖长制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有力手段和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将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河湖治理效能,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河湖保护治理;以建设幸福河湖为目标,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各项任务落实;将健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作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政策制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长制 制度效能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路径选择 幸福河湖
下载PDF
国家水网构建与生态安全保障辩证关系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华 胡鹏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7期48-51,61,共5页
国家水网建设和水生态安全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行业的核心工作,准确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对于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标准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水网建设与我国生态安全总体格局、北方生态屏障区保... 国家水网建设和水生态安全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行业的核心工作,准确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对于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标准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水网建设与我国生态安全总体格局、北方生态屏障区保护修复、缺水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恢复、河湖水质改善、重要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六个方面的关系阐述了国家水网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科学解析了国家水网规划、建设与运行对生态安全保障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协同推进国家水网建设与生态安全保障的措施建议:优化国家生态安全保障整体格局,明晰重点区域生态安全保障水资源需求;在国家水网框架内,开展国家水生态网整体规划与建设;维护和发挥地下水应急储备水源功能,构建立体国家水网;加强水网内部源头减排与属地治理,建设清洁水网;发挥国家战略储备水源区作用,降低集中调水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加强水工程全生命期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网 生态安全 河湖生态复苏 水工程生态影响
下载PDF
面向生态环境复苏的生态流量优化计算研究
8
作者 韩会玲 张剑 +2 位作者 朱晓娟 付意成 李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5-247,共13页
当前多数中小河流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亟需开展河道的生态环境复苏工作,在河流生态流量确定过程中也存在计算方法不易推广和生态因子难以量化的问题。面向河道生境最大程度改善的河流生态复苏通常以水量保障和水环境改善为基础,并且... 当前多数中小河流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亟需开展河道的生态环境复苏工作,在河流生态流量确定过程中也存在计算方法不易推广和生态因子难以量化的问题。面向河道生境最大程度改善的河流生态复苏通常以水量保障和水环境改善为基础,并且也是对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中自然化修复理念的有效落实。为满足北方缺水河流的生态水量要求,该研究选取指示物种,借助二维水动力栖息地模拟模型和Penman-Monteith公式,开展恢复河流功能自然化、实现河流径流自然过程的研究。首先以恢复河流自然状态为目标,并以龙河作为典型河流在时空尺度开展指示物种-生态流量计算,得出相应生态流量及年最小生态需水量。然后以生态幅范围广且易于捕获的麦穗鱼为指示物种,开展产卵期(4-6月)、幼鱼期(7-11月)和成长期(12-3月)最适生态流量确定,3个时段对应的流量分别为3.22、4.30和10.81 m^(3)/s,典型河段芦苇的最小年生态需水量为1.51万m^(3)。计算结果均能满足陆域和水体指示物种的生理需水要求。以NbS为基础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广、结果代表性强,可用于流量小、流速低的北方中小河流的生态流量计算,利于实现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复苏 NBS 生态流量 需水量 龙河
下载PDF
江苏省平原水网区河湖生态水位确定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盖永伟 蒋咏 胡晓雨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事关江河湖泊健康。本文在分析江苏平原水网区域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生态水位作为河湖生态流量的表征指标,根据水利部确定的江苏省26条全国生态流量保障重点河湖名录,科学选定控制断面,采用1990—2020年水文序列资料,选...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事关江河湖泊健康。本文在分析江苏平原水网区域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生态水位作为河湖生态流量的表征指标,根据水利部确定的江苏省26条全国生态流量保障重点河湖名录,科学选定控制断面,采用1990—2020年水文序列资料,选用Qp法分析计算90%、95%、99%保证率下的水位,同步对比分析近10年最枯月水位、最低通航保证水位,最终确定了26条河湖的生态水位。通过制定保障措施方案、开展监测预警评估、强化统一调度管理等措施,全面保障区域河湖生态水位,为平原水网地区河湖生态水位的确定与保障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生态水位 保障措施 监测 管控 江苏省
下载PDF
水网格局下流域生态流量保障调度研究——以永定河流域为例
10
作者 蒋云钟 蔡思宇 王超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8期61-67,共7页
水利部2022年起部署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以生态流量和水量为保障目标,生态流量管理模式也转向以水量、流量和过程等多样化生态保障为目标的新模式。生态用水需求的多样化,对流域生态用水总量、水利工程调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证... 水利部2022年起部署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以生态流量和水量为保障目标,生态流量管理模式也转向以水量、流量和过程等多样化生态保障为目标的新模式。生态用水需求的多样化,对流域生态用水总量、水利工程调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证永定河流域防洪、供水安全前提下,充分发挥跨流域调水对流域生态流量的补偿作用,提出了水网格局下江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框架,包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考虑跨流域调水的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方案制定、考虑跨流域调水的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方案执行3个方面,以永定河为例,分析了流域生态流量保障调度实践及效果,提出以贯通“调算—优化—优选”全过程的生态调度决策方法,构建以生态效益最优、补水效率最高、补水费用最小为调度目标的多目标生态流量优化调度模型,可为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流域开展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国家水网 跨流域调水 生态调度 生态流量
下载PDF
长江安徽段江湖连通性及生物通道恢复研究
11
作者 刘宏高 熊昱 +3 位作者 李德旺 包琦琳 林国义 储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4,81,共7页
江湖阻隔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衰退的最主要原因,江湖连通和生物通道恢复是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现场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华阳河湖群、菜子湖、升金湖和安庆西江古道等与长江干流的阻隔现状及连通性特征,在此基础... 江湖阻隔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衰退的最主要原因,江湖连通和生物通道恢复是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现场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华阳河湖群、菜子湖、升金湖和安庆西江古道等与长江干流的阻隔现状及连通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技术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发现:依托涉水工程建设开展恢复河湖生物通道的做法可以有效缓解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衰退,尤其是以“过鱼设施建设、季节性灌江纳苗、生态水网建设”相结合的生物通道恢复方案具有技术可行性。相关成果可为长江中下游江湖连通性及生物通道恢复、国家水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连通 生物通道 生态水网 灌江纳苗 过鱼设施 生态修复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复苏关键问题研究
12
作者 刘晓波 董飞 +4 位作者 王威浩 张剑楠 黄爱平 马冰 司源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1期29-36,23,共9页
全球有超过50%的河流为季节性河流,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与人类活动影响,这一比例仍在上升。2023年,水利部印发《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79条河流中有52条为断流河流。较之一般河流,季节性河流干湿交替的水文节律孕... 全球有超过50%的河流为季节性河流,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与人类活动影响,这一比例仍在上升。2023年,水利部印发《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79条河流中有52条为断流河流。较之一般河流,季节性河流干湿交替的水文节律孕育了其特有的生态水文非连续响应关系。长期以来,河流研究的重点多为常年流水河流,而忽视了季节性河流。针对常年流水河流的研究结论不能直接应用于季节性河流。基于大量文献调研,从季节性河流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生态水文响应关系、健康评估、生态流量适应性调控等4个方面,对季节性河流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表明:当前季节性河流缺乏统一的定义和内涵,季节性河流自身应有的水文情势、生态系统过程缺乏深入研究,季节性河流指示生物的确定方法不统一,缺少普遍适用的季节性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基准,缺乏针对季节性河流适宜水量阈值的优化调控方法。在季节性河流缺乏基础理论的情况下,厘清季节性河流的基本概念,科学确定其生态水文过程,形成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基准,探索生态环境复苏的水量阈值优化调控方法,是解决制约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复苏关键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亟需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河流 生态环境复苏 生态水文过程 生态流量 生态水文响应关系
下载PDF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韧性配置与生态复苏的思考及建议
13
作者 董增川 张济韬 +1 位作者 郑子沁 王道立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1期43-48,共6页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极度短缺,长期的过度开发与不均衡利用,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经济社会发展受阻。围绕西北内陆河流域重要战略地位和河湖复苏实践现状,分析了西北内陆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与挑战。...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极度短缺,长期的过度开发与不均衡利用,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经济社会发展受阻。围绕西北内陆河流域重要战略地位和河湖复苏实践现状,分析了西北内陆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与挑战。研究提出了遵循“四水四定”和“以水定绿”原则,识别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用水特性与弹性空间,科学确定用水优先级和调控策略,构建水资源韧性配置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河湖生态复苏的统一;基于上中下游空间关联,量化生态服务供需关系,优化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规模,确定适宜的生态格局,实现生态水量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建立“天空地水工”全要素监测体系,构筑水资源管理数字孪生平台,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增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的适应性和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河 水资源韧性配置 四水四定 以水定绿 河湖复苏
下载PDF
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14
作者 于琪洋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1期1-7,共7页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近年来,水利部部署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强化生态流量泄放管理、实施生态补水等措施,推动我国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在总结母亲河复苏实践的基础...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近年来,水利部部署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强化生态流量泄放管理、实施生态补水等措施,推动我国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在总结母亲河复苏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母亲河复苏行动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母亲河复苏应遵循河湖自然规律,坚持分区分类施策,统筹近期和远期、需要和可能,合理确定复苏标准;提出了常年流水河流、季节性河流和湖泊分阶段的复苏指标和目标;明确了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的理念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的对策和举措:做好顶层谋划,加快推进初始水权分配、生态流量管理、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及健全河湖复苏监测评估体系等重点措施落实,加快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宣传引导与考核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湖泊 母亲河 生态复苏 生态流量 水资源调度 水生态
下载PDF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制度创新实践及对策建议
15
作者 刘小勇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1期24-28,共5页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针对河湖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推出一系列基于国情水情的创新性政策,建立一系列创新性制度,形成制度创新...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针对河湖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推出一系列基于国情水情的创新性政策,建立一系列创新性制度,形成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同步推进、双轮驱动的河湖治理保护新格局,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在深入分析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相关制度出台背景、重点要求、实施情况、实践成效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推进河湖复苏的薄弱环节,从发展理念、强化协同和政策供给等方面提出全面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河湖长制、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地下水“双控”制度、水土保持创新制度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需要坚持人水和谐,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协同机制,开展流域系统治理;强化政策供给保障,建设全域幸福河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复苏 河湖治理 制度创新 政策供给 河湖长制 水资源刚性约束 幸福河湖
下载PDF
基于生态流量的永定河生态环境复苏研究与实践
16
作者 王立明 缪萍萍 薛万来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1期61-68,共8页
永定河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其生态环境复苏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流量作为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要素,是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的核心和基础。基于生态流量... 永定河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其生态环境复苏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流量作为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要素,是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的核心和基础。基于生态流量视角,提出“有水的河”“流动的河”“健康的河”阶梯型复苏目标,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生态水文需求,综合水文学、水力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适用于不同复苏目标的生态流量计算体系。融合可持续性与韧性理念,提出差异化生态流量管理概念,设立低、中、高生态流量标准,对接河流复苏的“有水—流动—健康”目标。结合永定河的生态功能定位及恢复目标,在识别生态保护与恢复目标的基础上,计算了生态基流、敏感期流量、全线贯通流量和保护物种有效栖息地恢复的适宜流量,提出了满足动态管理需求的永定河生态流量方案,以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河流复苏 复苏目标 生态水文需求 生态流量
下载PDF
西辽河生态复苏进展与对策
17
作者 林岚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1期49-53,共5页
西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中唯一处于断流状态的大江大河干流,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力争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目标。分析了西辽河流域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状况,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流域水资源短缺且衰减剧烈,地下水水位持... 西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中唯一处于断流状态的大江大河干流,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力争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目标。分析了西辽河流域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状况,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流域水资源短缺且衰减剧烈,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西辽河生态环境复苏面临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河道侵占、主河槽萎缩等主要问题。从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强化地下水综合治理、强化河湖管理4个方面,总结梳理了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为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通水和流域生态复苏采取的主要措施。2020年以来,特别是2024年春季调度实施后,西辽河取得了有水河段和有水时长逐年增加、有效回补地下水等生态复苏进展。针对西辽河全面复苏,提出加快实施河道综合整治、优化站网建设与强化站网管理、加强产汇流规律等基础性研究、推动实施跨流域生态补水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 河道断流 水资源调度 生态补水 复苏河湖生态
下载PDF
湖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规划与实践研究
18
作者 阎丽 陈冬素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2期27-32,共6页
湖南省两次成功申报并大力实施了两轮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在深入贯彻实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人与自然... 湖南省两次成功申报并大力实施了两轮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在深入贯彻实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以生态环境类项目规划与实践为例,探讨了两批山水工程的实施成效,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实践综合管理策略,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湖南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保护修复 长江经济带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的新时期河湖治理规划研究
19
作者 钟伟强 杜欢欢 +1 位作者 胡佳纯 李梓渊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广东云浮市南山河在水生态空间挤占、水环境质量稳固、生物多样性退化等方面问题较突出,与人民向往的美好河湖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探索新时期河湖治理的思路和模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广东云浮市南山河在水生态空间挤占、水环境质量稳固、生物多样性退化等方面问题较突出,与人民向往的美好河湖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探索新时期河湖治理的思路和模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南山河碧道谋划了新时期河湖综合治理的思路、模式和总体格局,研究构建了分区布局及措施体系,为新时代河湖治理和打造“广式幸福河湖”提供相应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河湖治理 碧道 规划
下载PDF
基于生态韧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框架
20
作者 李强 吕军骁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基于生态韧性内涵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风险适应性的创新路径。本文阐述了生态韧性内涵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特征,明确了一体化生态修复同生态韧性内涵关联逻辑,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 基于生态韧性内涵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风险适应性的创新路径。本文阐述了生态韧性内涵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特征,明确了一体化生态修复同生态韧性内涵关联逻辑,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韧性作用机制和“问题识别-要素分析-策略制定”研究框架。以石家庄市为例,识别了其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明确流域单元关键生态要素,并基于石家庄市生态系统地理空间格局以及面临的生态风险,提出调田节水、生境修复、林草保育等保护策略。以期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工作以及增强生态系统应对干扰的抵抗力和适应力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韧性 一体化保护修复 石家庄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