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国土空间“双评价”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山西省清徐县为例
1
作者 孙莹洁 潘建永 +1 位作者 吕永高 朱继良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4期140-148,共9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而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县域国土空间双评价如何支撑县域规划一直是重点研究的问题。围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对资源环境要素的选取、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而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县域国土空间双评价如何支撑县域规划一直是重点研究的问题。围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对资源环境要素的选取、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优化4个关键问题,以山西省清徐县为研究区,提出基于短板-长板理论的资源环境要素分析和基于地区特色+上下协同的国土空间优化模式,构建适应地区特点的县域双评价框架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清徐县除西部山区、汾河两侧、潇河和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外,其他地区均为农业生产适宜区和城镇建设适宜区;清徐县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规模主要受水资源约束,该地部分农业灌概区已超出水资源承载规模。研究合理划分清徐县生态、农业、城镇优先发展区,提出县域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优化建议,为清徐县等县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提供了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生态正义导向下的城市绿地发展预测及布局策略研究——以日照市主城区为例
2
作者 王洁宁 卢月 王浩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6,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正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当代城市绿地的科学发展。遵循生态正义的价值理念,探究生态正义对城市绿地布局的影响机制;通过基于生态正义约束规则的FLUS模型对日照市主城区城市绿地发展模拟与预测的实...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正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当代城市绿地的科学发展。遵循生态正义的价值理念,探究生态正义对城市绿地布局的影响机制;通过基于生态正义约束规则的FLUS模型对日照市主城区城市绿地发展模拟与预测的实验研究,提出生态正义导向下的城市绿地布局策略,即普惠均绿、按需供绿、自洽留绿、就地增绿、保育遗绿。期望以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为契机,丰富城市绿地布局价值体系,创新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正义 发展预测 布局策略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高原山区村庄分类与布局优化
3
作者 冯怡翔 陈国平 +2 位作者 赵俊三 林伊琳 王荣耀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740,共13页
村庄分类是编制村庄规划和制定发展策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典型高原山区——云南省玉龙县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三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发展潜力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三评价”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 村庄分类是编制村庄规划和制定发展策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典型高原山区——云南省玉龙县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三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发展潜力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三评价”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得到初始村庄分类结果;最后运用状态空间法计算村庄承载力,对初始村庄分类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村庄分类。结果表明:研究区村庄具有显著的高原山区空间分布异质性,其“三评价”空间自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0.253、0.110;60%以上村庄处于可承载状态,承载力较高区域集中于研究区的东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经综合承载力测算修正后,特色保护类占23%,城郊融合类占4%,搬迁撤并类占15%,集聚提升类占40%,暂不明确类占18%。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结合承载力的计算结果,提出布局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施提供方法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生态敏感性 发展潜力 建设适宜性 空间相关性 承载力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基于综合视角的县域国土空间冲突测度与功能优化——以江西省宜黄县为例
4
作者 向芳芳 黄丽萍 陈荣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1,共14页
[目的]测度国土空间冲突强度,分区探讨国土空间冲突管理和优化国土空间利用途径,为县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江西省宜黄县为例,通过景观生态指数模型、可开发强度分析、用地现状与适宜性评价叠加3种方法,以“... [目的]测度国土空间冲突强度,分区探讨国土空间冲突管理和优化国土空间利用途径,为县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江西省宜黄县为例,通过景观生态指数模型、可开发强度分析、用地现状与适宜性评价叠加3种方法,以“把握景观格局—明确开发强度—摸底适宜性—实现功能优化”综合视角为导向,构建综合视角下国土空间冲突测度模型,识别乡镇尺度下空间显著冲突与区域本位基底相耦合的综合冲突类型区,进而提出功能优化措施。[结果]①2010—2020年宜黄县城镇化趋势扩大,生态空间的容纳度变低,国土空间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向工矿生产空间和城镇生活空间转移。②2010—2020年宜黄县区域空间冲突强度加剧,不同时段和区域下空间冲突强度和分布情况差异显著,可控空间主要分布在南部,轻度和中度冲突在域内分布较为均匀,重度冲突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东部。③根据开发强度和冲突产生诱因,可将宜黄县乡镇划分为地形发展劣势区、城镇开发密集区和自然保护地集中区3类,作为空间功能优化的重点。④宜黄县乡镇尺度上空间冲突类型区分布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冲突>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冲突>城镇空间冲突>农业空间冲突。⑤由综合冲突测度模型,得到宜黄县域内包含8种综合冲突组合,归并后可分为城镇扩张无序、城镇规模扩张、城镇规划不当、总体发展滞后和城镇发展滞后5种冲突类型。[结论]2010—2020年宜黄县空间冲突强度加剧,区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受到不断挑战。应当加强空间冲突分区管控,针对性优化区域国土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冲突 “三生”空间体系 景观生态指数模型 开发强度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生态优先的干旱区县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新疆叶城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潘 高敏华 马利刚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96-103,115,共9页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为例,将国土空间开发模拟为生态保护和国土开发两个过程,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构建叶城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叶城县国土开发适宜区总面积为27 359.86 km2,生态保护适宜区总...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为例,将国土空间开发模拟为生态保护和国土开发两个过程,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构建叶城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叶城县国土开发适宜区总面积为27 359.86 km2,生态保护适宜区总面积为968.84 km2,整体呈中心发散、带状分布的格局,并将叶城县域划定为生态保护区(占比81.79%)、保护开发区(占比14.79%)、开发保护区(占比2.78%)和开发建设区(占比0.64%)。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可更贴近干旱区县域客观实情。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国土空间开发工作对生态环境影响大,应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高国土空间开发质量,落实耕地保护并进行土地改良,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不断优化开发格局,推动适宜性评价、适宜区功能与规划建设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优先 干旱区县域 国土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叶城县
下载PDF
基于“双评价”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璠 鲁成树 +1 位作者 臧玉多 朱琦 《自然资源情报》 2023年第8期44-51,共8页
为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安全格局,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为核心,探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实践路径。首先,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测算资源环境... 为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安全格局,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为核心,探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实践路径。首先,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测算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然后,基于“双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与生态节点;其次,构建MCR模型,模拟潜在生态廊道分布;最后,综合“双评价”与“源地-阻力面-生态廊道”识别结果,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呈“四屏两横两纵多点”分布,生态源地集中分布于北部、南部、东北至西南山脉方向;生态廊道呈两横两纵分布,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部分廊道存在生态断裂现象。研究结果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生态安全格局
下载PDF
基于生态优先与未来情景模拟的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闽三角城市群为例
7
作者 吴可欣 税伟 +1 位作者 张永永 林咏园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77-383,共7页
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未来开发适宜性3个维度构建耦合情景模拟的动态评价框架,通过层次分析法、元胞自动机模拟、多要素空间叠置等方法与技术,对闽三角城市群国土空间的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闽三角地区内适宜、基本适宜、基... 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未来开发适宜性3个维度构建耦合情景模拟的动态评价框架,通过层次分析法、元胞自动机模拟、多要素空间叠置等方法与技术,对闽三角城市群国土空间的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闽三角地区内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的面积占比分别为9.84%,27.71%,27.58%,34.87%,开发适宜性整体上由沿海向内陆减弱,适宜与基本适宜地区分布呈现“中心外围”格局.厦门市的适宜开发区面积占比最高(18.95%),泉州市临海各县市适宜区的面积均超过10%,漳州市的开发适宜性程度相对较低.基本不适宜与不适宜区的面积在闽三角生态涵养区的占比高达79.35%,92.80%,适宜程度高值区与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重叠.顺应未来用地需求及各县市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是优化闽三角城市群国土空间结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开发适宜性 城市群 闽三角 生态优先 情景模拟
下载PDF
三生互斥视角下工业用地空间布局优化——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磊 陈晓琴 +2 位作者 董晓翠 马超前 王艳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19,共8页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工业用地高效配置和空间布局优化决策,已成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关注点。该文突破传统单一从适宜性角度确定工业用地布局的模式,基于三生空间用途冲突的互斥视角,以三生空间用地冲突最小...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工业用地高效配置和空间布局优化决策,已成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关注点。该文突破传统单一从适宜性角度确定工业用地布局的模式,基于三生空间用途冲突的互斥视角,以三生空间用地冲突最小化和工业适宜性最大化为目标,利用景观生态指数、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天津市三生空间冲突和工业用地空间适宜性,引入二维互斥矩阵的表达方式,形成了基于三生空间冲突识别工业用地的空间配置方案。研究表明:1)天津市工业用地空间适宜性呈现出"滨海新区最高、环城四区和远郊五区建制镇次之、其他区域普遍较低"的特征,并且有限的高度适宜区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2)天津市三生空间冲突整体呈现出"滨海新区最高,远郊五区中宝坻区、武清区和宁河区次之,第三是环城四区,蓟州区和静海区最低"的空间格局,不同空间类型的冲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业生产空间、农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3)天津市工业用地布局可优化为工业优先建设区、集约挖潜区、产城融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7种类型,适宜工业建设强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从滨海新区到环城四区再向远郊五区逐步降低的趋势。该研究通过确定未来工业用地空间格局,为预防和破解天津市三生空间冲突、实现工业用地布局精准定位提供支撑和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三生空间 适宜性评价 空间冲突 用地布局
下载PDF
“三区三线”统筹划定中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与实证 被引量:13
9
作者 方利 姚敏 +4 位作者 于忠伟 颜世伟 王永 陈民 景宜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2-50,F0003,共10页
科学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重要举措。针对“三区三线”底版不统一、边界不一致、存在交叉冲突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三区三线”统筹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科学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重要举措。针对“三区三线”底版不统一、边界不一致、存在交叉冲突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三区三线”统筹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技术路线及布局优化原则,构建了永久基本农田生产-生态-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吉林省梅河口市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梅河口市永久基本农田优化后面积为91 680.82 hm^(2),增加1 290.69 hm^(2);质量等别为10级的耕地面积增加3523.99hm^(2)、12级耕地面积减少2324.85hm^(2);耕地连片度提高,平均图斑面积由1.91hm^(2)增至2.61 hm^(2)。优化后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增加、质量提升、布局相对稳定。2)生态保护红线内的20.74 hm^(2)永久基本农田以“开天窗”形式保留,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出1 388.47 hm^(2)(主要为零星破碎、生态质量较差、不稳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斑),对仍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优质永久基本农田,以“开天窗”的形式保留,使三条控制线无交叉无重叠。3)构建的永久基本农田生产-生态-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水环境风险指标作为生态功能评价二级指标,考虑了农业面源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兼顾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调节和保护功能。该方法充分体现了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兼顾城市发展思路,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布局得到统筹优化,可为新形势下科学开展“三区三线”统筹划定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布局优化 评价 永久基本农田 三区三线统筹 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娟 李振林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第9期57-60,I0002,共5页
基于三生空间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对于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国土空间、实现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泽县为例,利用GIS技术和“千层饼”模型,以5 m×5 m的格网大小为基本单元,开展基于三生空间的国土空间开发... 基于三生空间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对于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国土空间、实现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泽县为例,利用GIS技术和“千层饼”模型,以5 m×5 m的格网大小为基本单元,开展基于三生空间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多尺度定量揭示了临泽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状况。该方法可为县域单元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优化配置与有序开发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县域 国土空间 开发适宜性 临泽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评价的小城镇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玲 刘顺 吴左宾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2-846,共5页
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在分析县域生态环境现况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分析,对其整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综合考虑三原县的各类环境要素,将县域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区。旅游发展规划基于对县域生... 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在分析县域生态环境现况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分析,对其整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综合考虑三原县的各类环境要素,将县域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区。旅游发展规划基于对县域生态环境要素、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内容的综合考虑,积极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育,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对三原县展开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及旅游线路组织规划研究。三原旅游发展应强化生态功能,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和基本农田等空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原 生态环境评价 生态功能区划 旅游发展规划 空间布局规划 旅游线路组织
下载PDF
基于生态导向与自然条件约束的青海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迪力沙提.亚库甫 严金明 李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98,111,共6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是保护国土生态空间、合理布局建设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依据。该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地质安全与建设保障4个维度识别显著影响国土开发建设的约束因素,将生态相关因素作为强限制因...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是保护国土生态空间、合理布局建设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依据。该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地质安全与建设保障4个维度识别显著影响国土开发建设的约束因素,将生态相关因素作为强限制因子,自然条件约束因素作为较强限制因子,采用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对青海省国土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省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区35 209.57 km^2,较适宜区22 010.94 km^2,一般适宜区33 013.78 km^2,不适宜区606 412.47 km^2。青海省应坚持"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青海保护开发实际",在国土开发建设适宜性基础上,统筹谋划和优化调整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国土集聚开发与分类保护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导向 自然条件约束 国土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不同发展情景的黔中经济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雪 周旭 +3 位作者 杨江州 蒋啸 张继 李洪广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3期211-221,共11页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是提升国土空间开发质量与效益的基础保障,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发展潜力为导向,生态敏感性为约束,运用多要素空间叠置分析法,构建黔中经济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潜力-约束判...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是提升国土空间开发质量与效益的基础保障,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发展潜力为导向,生态敏感性为约束,运用多要素空间叠置分析法,构建黔中经济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潜力-约束判别矩阵,得到三种发展情景下的适宜性评价方案。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潜力总体呈中间高外围低的态势,发展潜力对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有着正向拉动作用。(2)区域生态敏感性在空间上集聚与分散分布并存,以水源地、水域和生态保护区为主的高敏区集聚分布于研究区中部。(3)三种情景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空间差异明显。生态优先-兼顾发展情景能基本保障未来发展的用地需求,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发展为主-生态约束情景适宜于以快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为主的发展目标,不利于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并重情景在满足区域国土空间用地开发需求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效融合。识别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开发建设适应性,统筹谋划未来用地的发展趋势和优化空间布局,助推国土集聚开发建设与分类保护相适应,为黔中经济区及其他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 适宜性评价 发展情景 黔中经济区 发展潜力 生态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汪清县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梦佳 齐鲁 +2 位作者 李淑杰 杜婉婷 曹竞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19-125,共7页
在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划分的基础上,以吉林省汪清县为例,依托ArcGIS平台,根据不同空间功能主要限制因素初步确定适宜性等级,同时结合地类转移梯度综合确定其城市开发建设适宜程度。研究表明:(1)2017年汪清县生态空间面积为792848.98hm... 在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划分的基础上,以吉林省汪清县为例,依托ArcGIS平台,根据不同空间功能主要限制因素初步确定适宜性等级,同时结合地类转移梯度综合确定其城市开发建设适宜程度。研究表明:(1)2017年汪清县生态空间面积为792848.98hm^2,占汪清县国土总面积的90.54%,在各乡镇均大面积分布;生产空间面积为74457.29hm^2,占8.50%,主要集中分布在汪清县东部及罗子沟镇;生活空间面积为8384.05hm^2,占0.96%,主要分布在各乡镇中心地区。(2)汪清县不适宜开发建设区域居多,面积为794725.35hm^2,其中生态空间面积最大;临界适宜空间面积为72055.08hm^2,以生产空间为主;一般适宜空间面积为4615.24hm^2,以生活空间为主;而比较适宜空间面积为4294.65hm^2,也以生活空间为主。(3)汪清县各乡镇土地经改造后可用于国土空间开发建设的区域较少,占比较高的有汪清镇、大兴沟镇以及罗子沟镇,但占比均不到20%,其余乡镇比例更低,未来开发建设应着重考虑其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国土空间 开发建设适宜性 汪清县
下载PDF
基于“双评价”的石河子市绿地空间布局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江博 韩卫民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8-85,共8页
绿地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区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石河子市绿地建设的资源约束和开发阻力进行分析... 绿地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区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石河子市绿地建设的资源约束和开发阻力进行分析,得出极适宜绿地开发建设区域和城市未来生态修复要点,并进行绿地空间布局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中部核心建设区是极适宜绿地开发建设的区域,南部山区是城市未来生态修复要点,水资源、公共服务设施和景观资源是制约绿地开发建设的主要约束阻力;基于评价结果,选择极适宜和适宜区作为城市核心绿地,不适宜区作为区域生态修复绿地,合理布局廊道,形成了"一核、二区、三纵、四横、多点"的绿地空间布局,绿地率达到40.86%,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双评价 绿地空间布局
下载PDF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方法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耀文 张凤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58,共6页
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中之重。文章首先总结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元胞自动机、人工神经网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其次在海南崖城镇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专题研究中,分别运用... 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中之重。文章首先总结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元胞自动机、人工神经网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其次在海南崖城镇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专题研究中,分别运用这四种方法建立了城镇开发边界的测试模型。最后,根据测试模型结果,总结了四种方法的差异和各自的优劣势。整体上看,这四种方法各有特点,其核心算法、训练过程和指标体系可以相互借鉴,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以扬长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元胞自动机 人工神经网络 用地适宜性评价 生态安全格局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冲突空间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传昌 雍新琴 《自然资源情报》 2022年第12期14-21,共8页
土地利用冲突空间的识别有利于风险预警和科学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本文以安徽省绩溪县为研究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考察生态保护重要性、种植生产与城镇建设适宜性,并构建了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矩阵,诊断其在不同坡度等级下的... 土地利用冲突空间的识别有利于风险预警和科学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本文以安徽省绩溪县为研究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考察生态保护重要性、种植生产与城镇建设适宜性,并构建了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矩阵,诊断其在不同坡度等级下的分布特征,旨在为“三生”空间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三类适宜性土地存在空间和结构差异,其中生态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种植和城镇建设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中南部;②三者适宜空间存在重叠,存在多种冲突问题,并以一般冲突为主要冲突类型;③冲突空间随地形梯度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小坡度区冲突最激烈,中坡度区冲突区最多,大坡度区冲突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冲突 识别
下载PDF
南昌市城市空间开发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浩 金志农 《江西科学》 2014年第3期408-415,共8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空间开发的加快,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过度集中、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南昌市为例,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潜力两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项Ⅰ级指标、8项Ⅱ级指标和20项Ⅲ级指标的... 近年来,随着城市空间开发的加快,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过度集中、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南昌市为例,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潜力两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项Ⅰ级指标、8项Ⅱ级指标和20项Ⅲ级指标的城市空间开发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其城市空间开发生态适宜性指数,并将南昌市空间范围划成了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探讨了南昌市未来城市空间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宜性评价 城市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 空间开发方向 南昌市
下载PDF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19
作者 杨爱荣 李燕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论述了生态城市的背景、科学内涵、特点和结构及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并以广东省茂名为例,对茂名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茂名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适宜性,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空间发展格局,最后,探讨了茂名市进... 论述了生态城市的背景、科学内涵、特点和结构及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并以广东省茂名为例,对茂名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茂名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适宜性,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空间发展格局,最后,探讨了茂名市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适宜度与空间发展格局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自然生态空间划定研究——以贵溪市为例
20
作者 罗璇 于少康 +3 位作者 罗志军 汪浩 郭松 饶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70-176,共7页
以江西省贵溪市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和相关模型法开展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方法,结合相关规划成果,划定了自然生态空间初步范围,并对生态空间进行了分级分类,结... 以江西省贵溪市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和相关模型法开展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方法,结合相关规划成果,划定了自然生态空间初步范围,并对生态空间进行了分级分类,结合地方历史文化传承和部门管理特点,进一步修正了生态空间范围,以期为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国土空间分区划定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自然生态空间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贵溪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