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risks of antibiotics in surface water in key cities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A case study of Kaifeng City,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Dun-yu Lü Chu Yu +2 位作者 Zi-jun Zhuo Shu-ran Meng Song-bo Liu 《China Geology》 CAS 2022年第3期411-420,共10页
A large number of antibiotics have been discharged into rivers by human activities,posing a threat to aquatic ecosystems.The surface water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lso suffers antibiotic pollution,which hinders the ... A large number of antibiotics have been discharged into rivers by human activities,posing a threat to aquatic ecosystems.The surface water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lso suffers antibiotic pollution,which hinders the improvement in the 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ssessed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antibiotic pollution in surface water bodies such as canals,rivers and fish ponds in Kaifeng,Henan Province,which is a key city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The test results are as follows.A total of 15 types of antibiotics were detected in the surface water.They had a total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 of 12.2-249.9μg/L,of which tetracyclines(TCs)and quinolone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ercentages.Six types of quinolones had detection rates of up to 100%,and doxycycline(DC)and oxytetracycline(OTC)had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29.52μg/L1 and 13.71μg/L,respectively.The major canals with water diverted from the Yellow River had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quinolones and TCs of 22.0μg/L and 14.9μg/L,respectively,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revious studies.This phenomen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in the water flow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dry season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antibiotic consumption of resid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vid-19 outbreak.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iji River in the Xiangfu District had higher antibiotic content than other districts in Kaifeng.Specifically,TCs accounted for 72.38%-91.84%of all antibiotics,and the DC and OTC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antibiotics in the upper reaches.As indicated by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results,TCs had the highest ecological risks to green algae.Among them,DC had medium-high risks;TC,OTC,and chlortetracycline(CTC)had medium-high risks;trimethoprim(TMP)and lomefloxacin(LOM)had low risks;other TC antibiotics had no risk.Compared with green algae,most antibiotics showed higher ecological risks to daphnia and lower ecological risks to fish.DC and OTC dominate antibiotic pollutants in the surface water in Kaifeng City,and especially in Xiangfu District,where DC and OTC have medium-high risks.The TCs in the major Yellow River showed medium risks to both green algae and daphnia.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the antibiotic pol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might pose a certain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water in Kaifeng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water ANTIBIOTICS COVID-19 epidem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ecological risk Hydrogeological engineering Kaifeng City yellow river China A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water-urban-agricultural-ecological land use pattern:A case study of Guanzhong Basin in the southern Loess Plateau of Shaanxi Province,China
2
作者 Sai Wang Bin Wu +6 位作者 Hai-xue Li Min-min Zhao Lei Yuan Xi Wu Tao Ma Fu-cheng Li Shuang-bao Han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80-493,共14页
Extensive land use will cause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It is an urgent task to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optimize land use patterns.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flow decrease,the Guanzhong Basin in Shaanxi Prov... Extensive land use will cause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It is an urgent task to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optimize land use patterns.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flow decrease,the Guanzhong Basin in Shaanxi Province is confronted with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water resources reserve.Based on the Coupled Ground-Water and Surface-Water Flow Model(GSFLOW),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respon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basin to changes in land use patterns,optimizes the land use pattern,improves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and the efficiency of various spatial development,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and use pattern in the Guanzhong Basin sh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ider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ercentage change of the optimum area of farmland,forest,grassland,water area,and urban area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land use area ratio is+2.3,+2.4,-6.1,+0.2,and+1.6,respectively.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land increases by14.1%and 3.1%,respectively,and the number of water resources can increase by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Ground-water and Surface-water Flow Model(GSFLOW) Land use patterns water resources optimizatio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Coupling model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uanzhong Basin Southern Loess Plateau yellow river basin
下载PDF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IRRIGATED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IN NINGXIA
3
作者 Liu Baizhang Fang Wanjun Working Office of First Phase Daliushu Project, Depart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of Ningxia,China Division of Management of Tanglai Canal, Depart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of Ningxia, China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Z1期192-196,共5页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irrigated area of Ningxia, China, andthe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puts forward somesuggestions so as to utilize the water resourc...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irrigated area of Ningxia, China, andthe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puts forward somesuggestions so as to utilize the water resources rationally. The history of irrigation farming in Ningxia can be traced back to more than two th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gxia IRRIGATED Area by yellow river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 ENVIRONMENT
下载PDF
Estimating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d of the western route first stage project of China's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scheme for water exporting rivers
4
作者 MEN Bao-hu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re i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in basin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first largest river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located in Southern China. However, water resources is very scarce in the basin ...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re i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in basin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first largest river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located in Southern China. However, water resources is very scarce in the basin of the Yellow River, which is mainly located in Northern China. So the western route project of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scheme (WRP-SNWTS) aims to transfer water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he Yellow River. The area of WRP-SNWT,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main areas of Sichuan and the marginal area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sufficient water resources but fragil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WRP-SNWT to analyze the ecology water required. Based on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of from low elevation to high elevation, from small to large, from short to long and from easy to difficulty, the WRP-SNWT will be constructed through three stage projects. The western route first stage project of the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scheme (WRFST-SNWTS) is planned to transfer 4×10^9m^3/a from six tributaries of the Yalong river and from Dadu river to Jiaqu of Yellow River.. Daqu river and Niqu river are the branches of Xianshui river. Sequ river, Duke river, Make river and Ake river are the branches of Dadu river, which account for 65-70% of the total river run-off. It need more research and the rest run-off can satisfy channel ecology water required. According to analysis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d which mainly satisfy for aquicolous biology in water-exporting region, such as low air temperature. Fish and aquicolous biology main living from May to August, and rivers are iced up from December to March of next year, ecology water required mainly for fish and aquicolous biology. The flow criterion of Tennant method is modified. The ecology water required of WRFSP-SNWTS is estimated by the flow data of Zhuwo gauging station, Zhuba gauging station, Chuosijia gauging station and Zumuzu gauging station. The result show that the ecology water required calculated by modified Tennant less 1 l percent than that of Tennant. This estimating result can supply more water resources for transferring to Yellow River. Meanwhile, this can supply gist for research transferring water of WRFSP-SNW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western route first stage project of the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scheme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d Tennant method
下载PDF
环境变化的径流效应研究进展及黄河水源涵养区研究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国庆 张建云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实测径流大幅度锐减,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的问题,面向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梳理了变化环境下径流效应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以黄河水源涵养区为对象,以环境... 针对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实测径流大幅度锐减,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的问题,面向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梳理了变化环境下径流效应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以黄河水源涵养区为对象,以环境变化的径流效应和水资源预测为核心,细化了数据集构建、机理解析、模型研发、趋势预估4项具体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预期研究成果将揭示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文-生态过程的互馈耦合机理、创新变化环境下生态水文的模拟和预测技术,科学预测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风险趋势,有效支撑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 生态水文过程 水资源 生态安全 黄河水源涵养区
下载PDF
永定河流域水文演变与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庆芳 万超 +3 位作者 雷振东 彭安帮 苏鑫 王银堂 《中国水利》 2024年第5期34-40,共7页
水资源是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河流生命健康的控制性因素。永定河流域水资源极为紧缺,且地表水资源量呈显著衰减态势。为实现紧缺严苛的水资源条件下永定河生态水量的有效保障,系统解析了流域水文演变特征,核算了分河段基... 水资源是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河流生命健康的控制性因素。永定河流域水资源极为紧缺,且地表水资源量呈显著衰减态势。为实现紧缺严苛的水资源条件下永定河生态水量的有效保障,系统解析了流域水文演变特征,核算了分河段基本生态水量和多水源生态补水潜力,建立了耦合水资源供用耗排过程和水工程群联合运用的多水源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常规和极端情况下的多水源生态水量调度方案和基于降水年型研判的调度方案运用方式。研究成果为有效保障永定河生态水量、提升应对变化环境的韧性提供了关键方法和模型,为华北地区其他河流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环境 水文演变 河道生态补水 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 永定河流域
下载PDF
砒砂岩区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关键技术与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文艺 王文彪 +2 位作者 申震洲 姚京威 杨才千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应遵循的原则,探索了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并开展了示范应用。1)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原理是行为互驱动、效应互补偿,应遵循的原则是“双律适应、适地适生、三方意愿”;2)鉴于砒砂岩覆土区、覆沙区、裸露区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分别构建了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和模式,以坡顶、坡面和沟道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3个地貌单元,选择兼具水土保持功能和饲用、药用、食用等经济开发价值的作物进行生物措施配置,配合注浆固结、抗蚀促生、砒砂岩改性等新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生态治理;3)研发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改良砒砂岩土壤、砒砂岩复配风沙土+生物改良提质、灌草优化平茬及饲料加工、煤矸石改性资源化利用、高陡边坡抗蚀+控渗+植生固稳、生态果园建植等关键技术;4)基于砒砂岩覆沙区“土壤改良固沙+”(如土壤改良固沙+经济林种植、土壤改良固沙+梭梭草套种甘草等)生态治理模式的实践与示范,探索实施了“政府支持,科技支撑,企业产业化+公益性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多元投资、多方参与、共同受益运行机制与模式。通过灌草平茬饲料加工、土壤改良、经济作物种植等产业化中试,以及矿区回填区生态恢复、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性实践,表明脆弱生态区治理中发展生态衍生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衍生产业 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砒砂岩区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生态需水的黄河中游水平衡分析--以沁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义 史佩东 +3 位作者 刘淼 许凯然 张宁 姜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解决地表水资源供需矛盾,亟需开展水平衡分析,建立水平衡模型,为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沁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末端,由于近年来上游调水政策的施行以及流域内生活、生产用...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解决地表水资源供需矛盾,亟需开展水平衡分析,建立水平衡模型,为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沁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末端,由于近年来上游调水政策的施行以及流域内生活、生产用水的增加,用水矛盾突出,出现了河道断流、入黄水量偏枯等问题。为保障河流生态环境健康,优化引沁入汾跨流域提水工程实施后的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以2021年为现状年,在“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水平衡分析理论与方法,以河道内生态需水为保障基础,对沁河流域水资源需求、供水能力与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1)沁河流域水资源供给和需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异性,上游山西省境内各河段河道内均能够保障适宜的生态需水量,下游河南省境内,仅可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2)沁河流域可供给水资源总量为10.04×10^(8)m^(3),河道外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总量为8.89×10^(8)m^(3),剩余河道内水量仅为1.15×10^(8)m^(3),仅可满足河流最小生态需水;(3)推算至2030年,流域内工业生产及生活取用地表水量将达到6.98×10^(8)m^(3),河道外用水总量将达到9.81×10^(8)m^(3),剩余水量无法满足最小生态需水。建议采用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率、推广使用高效节水技术,进一步增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规划沁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也可为黄河中游水平衡分析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需水 供需平衡 沁河 需水预测 黄河中游
下载PDF
考虑生态耗水的干旱区绿洲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与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勇 董义阳 +3 位作者 翟家齐 刘宽 刘志武 梁犁丽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9,共12页
针对现行干旱区绿洲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对生态服务效益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绿洲尺度上考虑生态耗水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应用于宁夏引黄灌溉绿洲。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溉绿洲农田蒸散消耗水量中的灌溉水量平均占比达74... 针对现行干旱区绿洲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对生态服务效益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绿洲尺度上考虑生态耗水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应用于宁夏引黄灌溉绿洲。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溉绿洲农田蒸散消耗水量中的灌溉水量平均占比达74.7%,生态系统蒸散消耗水量中的灌溉水量平均占比达39.8%,灌溉水对生态系统的支撑作用显著;考虑生态耗水前后的灌溉用水效率差为0.052~0.074,占未考虑生态耗水灌溉用水效率的13.9%~16.1%,灌溉水的生态服务效益明显;提出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合理可行,能客观反映干旱区灌溉用水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用水效率 生态耗水 干旱区 蒸散发 水循环模拟 宁夏引黄灌溉绿洲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城市-产业协同演进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宁朝山 李可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为考察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城市-产业协同的动态演进及其地区差异和来源,基于2016—2020年黄河流域76个主要地级市数据,采用协同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处于初级、中级和良好协同的城... 为考察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城市-产业协同的动态演进及其地区差异和来源,基于2016—2020年黄河流域76个主要地级市数据,采用协同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处于初级、中级和良好协同的城市数量分别为30个、33个和13个。各城市协同度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城市间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在缩小;除呼包鄂榆城市群外,其他六大城市群协同度绝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黄河上游和下游内部差异呈下降趋势,中游内部差异呈上升趋势;上游和中游间差异最大,且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上游和下游间差异逐渐缩小。呼包鄂榆城市群群内差异最小,关中城市群群内差异最大;关中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群间差异最小,晋中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群间差异最大。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要素协同、区域协同,发挥各地区动态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水资源 生态环境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空间均衡性诊断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艳萍 蒋倩倩 刘晶婕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促进黄河流域空间均衡发展,在测算黄河流域9个省区水资源可承载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生态保护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内部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别以水与经济均衡、水与生态均衡、... 为促进黄河流域空间均衡发展,在测算黄河流域9个省区水资源可承载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生态保护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内部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别以水与经济均衡、水与生态均衡、经济与生态均衡为子目标,构建了空间均衡性诊断模型,对黄河流域相邻“省区对”进行了空间均衡性诊断,反向追踪各“省区对”空间不均衡的原因。结果显示:除宁夏、甘肃外,黄河流域其他省区内部3个子系统间均已达到初级或中级协调发展阶段;黄河流域上游和下游的相邻“省区对”分别通过了均衡性判别;宁夏、甘肃、山西和内蒙古4个省区严重影响了省区间的均衡性,抑制了黄河流域整体的空间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空间均衡 均衡性诊断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时空格局及空间收敛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俊 冯越珺 尤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32,44,共16页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10—2021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时空极差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面板模型对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时空格局及收敛性进行...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10—2021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时空极差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面板模型对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时空格局及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及上中下游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水节约、水生态和水环境建设仍为主要短板;全流域及上中下游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演进脉络各异,但极化趋势日益加剧;全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效应和空间格局锁定特征,高高集聚区集中在下游城市,低低集聚区集中在上游城市;全流域及上中下游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游绝对β收敛最快,上游条件β收敛最快;人口密度、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收敛性有显著影响,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上述发现为协同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 时空格局 空间收敛性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永定河流域生态补水绩效分析及生态调度方案评估
13
作者 杜勇 冯平 +3 位作者 袁红琳 李建柱 刘兴旺 周娜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2-921,共10页
为分析生态补水对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满足程度,以永定河流域三家店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流量历时曲线法计算了不同需求条件下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明确了现状水文条件下的河道生态缺水程度,评估了2019年和2020年生态补水过程中河道主... 为分析生态补水对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满足程度,以永定河流域三家店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流量历时曲线法计算了不同需求条件下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明确了现状水文条件下的河道生态缺水程度,评估了2019年和2020年生态补水过程中河道主要断面收水率及沿途损耗的空间分布规律,定量评估了生态补水对官厅水库入库流量的贡献,构建了生态水量调度模拟模型,通过对不同生态补水情景河道生态水量调度过程模拟分析,推荐了合理的生态补水调度方案.结果表明:现状永定河山区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水量处于较为严重的亏缺状态,尤其是山区总控制站三家店缺水率达97%,沿途输水损耗率变化范围为(0.94%~5.38%)/10 km,且呈现上游至下游河段依次减少的规律,收水率与上游补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构建的生态水量调度模型在两个断面率定期和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为0.67~0.96,能够反映永定河河道生态补水过程的水流运动.根据不同情景河道生态水量调度过程模拟结果,为达到低生态流量需求目标,可采用生态补水情景方案4;为达到高生态流量需求目标,可采用生态补水情景方案5.研究成果对认识跨流域调水影响下中国北方季节性河道的生态流量恢复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为面向生态水量恢复目标的永定河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生态补水方案制定等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北方季节性河流 永定河流域 径流模拟 生态补水 绩效分析
下载PDF
宁蒙河套引黄灌区节水与生态安全十点认识与判断
14
作者 赵勇 翟家齐 +6 位作者 张鹏程 刘宽 董义阳 王彦兵 汪勇 杨志 徐阳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3期26-35,共10页
宁蒙河套引黄灌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区域绿色屏障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由于降水稀少,引黄水一直是支撑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生命之水”。对宁蒙河套引黄灌区的用水量、灌溉用水效率、生态演变、地... 宁蒙河套引黄灌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区域绿色屏障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由于降水稀少,引黄水一直是支撑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生命之水”。对宁蒙河套引黄灌区的用水量、灌溉用水效率、生态演变、地下水变化、地下水埋深阈值、秋浇冬灌、水稻种植规模、水盐平衡、节水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过去20多年,宁蒙河套引黄灌区是农业用水水平提升幅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用水效率评价需综合考虑区域干旱缺水条件以及引黄灌溉的生态功能;持续高强度节水大幅度降低了引黄取水量,区域地下水补给量同步降低,导致地下水水位呈现大面积、持续性下降,深刻影响灌区生态安全,湖泊湿地水循环已经由自然补给转变为以人工补给为主,自然植被生态向人工生态转变趋势显著,研究认为维持生态健康的地下水平均适宜埋深为2.5~3.0 m;灌区地表盐渍化整体呈减轻趋势,但仍处于持续积盐状态;秋浇冬灌定额存在一定优化空间,但不可高估其节水潜力;水稻种植兼具经济与生态功效,大规模压减及适宜种植规模仍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论证;考虑经济技术可行和生态健康,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河套引黄灌区的耗水节水潜力分别为0.6亿m3、2.2亿m3,再进一步节水会对灌区生态产生显著影响。提出“四水四定”原则下宁蒙河套引黄灌区深度节水路径与节水管控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蒙河套引黄灌区 用水效率 地下水 生态安全 节水潜力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分析
15
作者 田世民 韩冰 +4 位作者 赵高磊 梁帅 景永才 贾佳 赵凌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19,共8页
黄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西北和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精准掌握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可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选取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无定河、汾河、渭河和伊洛河共121个监测... 黄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西北和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精准掌握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可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选取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无定河、汾河、渭河和伊洛河共121个监测点位的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4类指标,对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结论如下:黄河干流水质状况较好,达到Ⅱ类标准,支流无定河、汾河、渭河和伊洛河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标准。综合水质指标法分析结果显示黄河流域不同河段水环境在四季均达到了良好级别,部分河段达到优秀级别。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浮游植物共检出7门60属136种,与20世纪80年代和2008年相比,种类数减少但生物量大幅度增加,近15 a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浮游植物优势群落较为稳定;浮游动物共检出4类75种,以轮虫纲(占比为44.00%)和桡足类(占比为28.00%)为主;底栖动物共检出4类72种,与20世纪80年代和2008年相比,生物量分别降低84.83%和36.97%。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状况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整体上水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 水环境 变化特征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生态韧性与用水效率耦合协调及驱动因素研究
16
作者 薛选登 范晓婕 谢清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4,共13页
韧性与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核心要素,统筹农业水资源生态韧性和用水效率协调发展,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熵权-Topsis法、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生态韧性与用水效率进行测度,... 韧性与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核心要素,统筹农业水资源生态韧性和用水效率协调发展,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熵权-Topsis法、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生态韧性与用水效率进行测度,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借助核密度估计、ArcGIS图示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考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格局及空间集聚效应,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时空演化上:2007-2021年全流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演化趋势,良好协调区呈现由点到片、由北至西南、由外围向内部蔓延的空间格局。②区域差异上:中游区域内差异扩大,上游和下游区域内差异缩小但两者区域间差异最大。③空间集聚上:偏向于随机分布且空间集聚较弱,未形成连片效应。④驱动因素上:自然灾害、研发投入与产业发展是协调发展度的主要影响因子。针对协调演化发展现状,提出“中心带动边缘”、“技术协同管理”、“政府结合市场”的一体化、系列化、多元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水资源生态韧性 农业水资源用水效率 协调演化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伟 姚文艺 +1 位作者 张攀 徐建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4,141,共7页
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振兴等提供科技支撑,对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黄河... 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振兴等提供科技支撑,对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是随着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而逐步建立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多年来黄河流域各地区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探索了多种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包括水土保持-地貌-生态经济高适配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砒砂岩区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半干旱区乡村能源生态型良性循环模式、黄土高塬水土保持型生态经济带治理模式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念薄弱,二者的协同性不高且耦合协调的空间不均衡,发展模式结构单一、规模效益不高等。建议:创新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生态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及其生产与产业体系,探索“全托全链”的推广机制;构建适宜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建立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先行试验示范县,引领和优化区域现代生态治理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产业发展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钟妮栖 夏瑞 +5 位作者 张慧 豆荆辉 陈焰 贾蕊宁 尹瑛泽 严超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如何科学揭示大尺度缺水型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管理需求,也是水科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的研究难点.本文发展了基于三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T...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如何科学揭示大尺度缺水型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管理需求,也是水科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的研究难点.本文发展了基于三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Tapio弹性指数的耦合脱钩模型方法,辨识黄河流域城市群2010-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从广度和深度多个维度定量揭示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具有最大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和最小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平均值分别为570.73×10^(4)hm^(2)和1.25;宁夏沿黄城市群则具有最小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和最大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平均值分别为2.01×10^(4)hm^(2)和567.05.(2)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强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较低的是宁夏沿黄城市群.(3)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与GDP发生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的比例分别为49.68%和36.13%,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与GDP发生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的比例分别为41.29%和34.03%,二者均未达到最佳脱钩状态.研究显示,为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与GDP弱脱钩、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与GDP强脱钩是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社会经济发展 水资源生态足迹 脱钩关系 城市群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长江黄河源区水循环变化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名泽 尹军 +2 位作者 刘思敏 蒋青青 袁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
长江黄河源区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当下该区域正在经历气候变化,受其影响源区的关键水循环要素也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要素变化下源区的生态出现了何种变化、水土涵养现状如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文献综... 长江黄河源区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当下该区域正在经历气候变化,受其影响源区的关键水循环要素也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要素变化下源区的生态出现了何种变化、水土涵养现状如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总结梳理了气候变化下长江黄河源区关键水循环要素的基本变化情况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气温升高显著,降水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冰川积雪消融增加,冻土消融加剧;不同区域径流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源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沼泽草甸湿地和高寒泥炭湿地出现退化,而湖泊数量增多,面积增加显著;在多因子的综合作用下,源区河流输沙量平稳或是下降,水土涵养状况稳定或有所改善。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对源区生态的压力仍然存在,植被和湿地有退化风险;反映源区水土涵养状况的河流输沙系统驱动机制还不够明晰,相关研究还较少,与之相关的研究亟待进一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要素 气候变化 生态效应 长江黄河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