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土壤螨为指标检测EM堆肥生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长英 胡敦孝 张爱霞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7-53,共7页
1997年对河北曲周农大实验站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中的土壤螨进行调查 ,共获土壤螨标本 3776个 ,分属于 4个目。通过对 3种不同施肥区 (EM堆肥区、传统堆肥区、化肥区 )土壤螨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施用EM堆肥区土壤螨数量... 1997年对河北曲周农大实验站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中的土壤螨进行调查 ,共获土壤螨标本 3776个 ,分属于 4个目。通过对 3种不同施肥区 (EM堆肥区、传统堆肥区、化肥区 )土壤螨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施用EM堆肥区土壤螨数量多 ,物种丰富 ,群落稳定性强。均匀度指数表明EM堆肥区土壤螨分布均匀 ,季节性波动平缓。EM堆肥区 1 0~ 2 0cm土层土壤螨数量比传统堆肥区、化肥区增多 ,EM堆肥区土壤螨垂直分布下限下移 ,EM堆肥区土壤有机层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螨 群落结构 检测 EM堆肥 生态效应 施肥
下载PDF
新疆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16
2
作者 兰洁 张毓涛 +3 位作者 师庆东 李吉玫 许紫峻 韩燕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6,共8页
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以新疆44个林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和生物多样性保护6个方面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两期中产生的生态服务功... 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以新疆44个林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和生物多样性保护6个方面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两期中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2001年、2010年和2015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350.39×108元、737.83×108元和887.99×108元,且6类服务功能项价值量大小排序整体表现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2)2000-2015年新疆天保工程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排序为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地州所属林场及其他;3)全疆44个林场在天保工程实施期间价值量基本上均呈增长趋势,其中2000-2010年价值量年增长率3.84%~43.71%,2010-2015年价值量年增长率1.83%~13.94%;4)所有林区在2000年、2010年、2015年的总单位面积价值量分别为2.66×104元/hm^2、2.83×104元/hm^2、3.79×104元/hm^2。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展现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价值潜力,可为后续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 评估
下载PDF
哈茨木霉制剂对设施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及防病作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康萍芝 张丽荣 +1 位作者 沈瑞清 杜玉宁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明确抗药性哈茨木霉T30-3和亲本木霉T30制剂施用后对设施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及防病作用。[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调查番茄生长指标及病害发生情况。[结果]施药后番... [目的]明确抗药性哈茨木霉T30-3和亲本木霉T30制剂施用后对设施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及防病作用。[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调查番茄生长指标及病害发生情况。[结果]施药后番茄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木霉菌数量显著增加,植株茎粗、株高均高于对照,对枯萎病防效为75.0%~100.0%,且抗药性哈茨木霉T30-3效果优于亲本T30。[结论]施用哈茨木霉制剂能明显改善番茄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减轻枯萎病发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制剂 抗药性 连作 根际土壤微生物 生态效应 防病作用
原文传递
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湿地植被格局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峰 谢永宏 +6 位作者 陈心胜 邓正苗 邹业爱 李旭 侯志勇 曾静 胡佳宇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7-944,共8页
湿地植被格局是湿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湿地植被格局的变化是湿地植物生物学特性与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洞庭湖湿地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典型通江湖泊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湿地水文情势变... 湿地植被格局是湿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湿地植被格局的变化是湿地植物生物学特性与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洞庭湖湿地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典型通江湖泊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湿地水文情势变化明显,进而影响湿地植被格局。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系统总结了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湿地植被格局的演变规律,同时对驱动湿地植被演变的水文成因及湿地植物生物学机制进行了归纳。研究发现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不同植被类型面积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湖草群落面积呈下降趋势,芦苇(荻)和林地群落的总面积呈上升趋势。湿地植被格局的变化是水位、淹水时间、泥沙淤积等多种水文情势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湿地植物还可以通过繁殖对策、生态生理、种内种间关系变化等多个生物学策略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而维持植被格局的稳定性。最后以杨树种植和冬候鸟多样性变化为案例,分析了洞庭湖湿地植被格局变化的生态学效应,以期为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及退化湿地的恢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湿地 植被格局 三峡工程 调控机制 生态学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