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20年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站月潜在蒸散量数据集
1
作者 苏文 张心昱 +11 位作者 李锦 初玉 高新莲 郭小伟 姜峻 李国振 连杰 林丽莎 汪树超 杨淇越 张志山 朱元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21-35,共15页
潜在蒸散表征大气蒸发能力,是衡量区域蒸发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气候干旱程度变化、水资源供需平衡、植被耗水量等的关键参数。在收集中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12个生态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位于西北干旱区生态站的气象观... 潜在蒸散表征大气蒸发能力,是衡量区域蒸发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气候干旱程度变化、水资源供需平衡、植被耗水量等的关键参数。在收集中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12个生态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位于西北干旱区生态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基础上,经过数据质量控制与插补,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生成了2005-2020年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站月潜在蒸散量数据集。本数据集时间序列较长、覆盖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可作为亚洲中部干旱问题研究的基础数据、模型输入数据、模拟结果验证数据等,也可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中亚 西北干旱区 生态站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叶片和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壹铭 单立山 +4 位作者 马静 王红永 解婷婷 杨洁 马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8-3659,共12页
植物的叶片和细根是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最重要的营养器官,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反映了植物的养分限制状况及叶片与细根间的协同作用,开展叶片与细根化学计量关系的研究,对认识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及元素间平衡关系有重要... 植物的叶片和细根是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最重要的营养器官,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反映了植物的养分限制状况及叶片与细根间的协同作用,开展叶片与细根化学计量关系的研究,对认识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及元素间平衡关系有重要意义。对西北干旱区21种荒漠植物叶片与细根C、N、P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在不同生活型及不同器官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叶片与细根C含量相对稳定,叶N、P含量高于细根,说明在干旱生境中,植物对养分的分配侧重于地上部分,以完成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叶片与细根的N∶P无显著差异,有明显的保守性,表明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养分吸收策略与分配规律具有一致性;2)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和细根的C、N、P含量及C∶N、C∶P存在显著差异,灌木与禾草具有较高的C∶N和C∶P,杂类草具有较高的N、P含量,说明灌木与禾草倾向于保守型养分适应策略,杂类草倾向于快速生长的资源竞争策略;3)21种荒漠植物叶片与细根N、P含量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体内N、P元素间存在相互作用;4)植物叶片与细根间C、N、P含量及C∶N、C∶P存在等速生长关系,表明植物光合产物和养分在地上与地下部分间的分配具有平行的比例关系,但这种关系受生活型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在恶劣生境中存在不同的养分适应策略,且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养分利用策略及分配规律存在协同作用,这为进一步认识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叶片 细根 生活型 西北干旱区 荒漠植物
下载PDF
Climatic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Multi-Scal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s on Ecological Vegetation 被引量:35
3
作者 Qiang ZHANG Jinhu YANG +5 位作者 Wei WANG Pengli MA Guoyang LU Xiaoyun LIU Haipeng YU Feng FANG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113-127,共15页
The climatic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observed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ARNC)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become an issue of concern. The associated multi-scale characteristics ... The climatic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observed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ARNC)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become an issue of concern. The associated multi-scale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es are currently poorly understood. Using data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ield observations, and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process and 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imatic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in the ARNC and their impacts on ecological vege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t only hav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ARNC over the past 60 years, but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precipitation is also obviously intensifying. The dryness index, which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has clearly decreased, and the trend in humidification has increased. Spatially, the trend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has occurred over the entire region, while 93.4% of the region has experienced an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suggesting a spatially consistent climatic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throughout the ARNC. Long-term trends and interannual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ominate the changes in climatic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Compared to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the trend change of temperature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overall temperature change.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precipita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precipitation trend to the overall precipitation change. The current climatic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general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ecological vegetation. Since the 1980 s,82.4% of the regional vegetation has thrived. The vegetation index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However, it responds more significantly to interannual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although the vegetation response varies significantly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use. The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of the climate in the ARNC are probably related to intensifications of the westerly wind circulation and ascending air motions.They are expected to continue in the future, although the strength of the changes will probably be insufficient to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basic climate pattern in the ARNC.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helpful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making related to China's "Belt and Roa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ARNC) climatic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ecological vegetation MULTI-SCALE synergistic effect
原文传递
Epidermal characters of Tamarix L.(Tamaricaceae) from Northwest China and their taxonomic and palae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4
作者 Jian-Wei Zhang Ashalata D'Rozario +3 位作者 Shi-Min Duan Xi-Yong Wang Xiao-Qing Liang Bo-Rong Pan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79-196,共18页
The taxonomical position of species of the genus Tamarix(Tamaricaceae) has been criticized because of their gross morphological similarities(such as slender, smooth and reddish-brown branches,grey-green foliage and sc... The taxonomical position of species of the genus Tamarix(Tamaricaceae) has been criticized because of their gross morphological similarities(such as slender, smooth and reddish-brown branches,grey-green foliage and scale leaves), and their systematic relationships remain unclear. In this paper, the leaf epidermal features of 17 species from China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the epidermal cells, stomata, salt glands, papillae and epidermal hairs.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the leaf epidermal features, together with the character of the flower, are taxonomically clearly distin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amarix albiflonum is consolidated. Tamarix korolkowi and Tamarix ramosissima have minimal differences in epidermal characters, and the former is suggested to be a junior synonym. Tamarix ramosissima, Tamarix tarimensis, Tamarix arceuthoides and Tamarix hohenackeri are most similar with respect to their leaf epidermis; considering the common morphological features, habit, distribution and especially the hybridiz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four species are closely genetically related and that the variations among them are probably intraspecific. The new taxonom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e occurrence of13 species and four variants in China. Presently, Tamarix is a typical plant of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but its Eocene ancestors lived in warm and humid climate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 Sea.Thus, the papillae or epidermal hairs, which are outgrowths of the outer epidermal cells facilitating the leaf to respond to water stress and commonly seen in the plants growing in arid or semi-arid areas rather than the plants in warm and humid climates, are of relatively recent origin in Tamarix. The primitive species lack papillae or epidermal hairs, while in evolved species these structures are abundan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adaptations of the epidermal features, the palae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of Tamarix in the Late Cenozoic of Northwest China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omy Arid region EPIDERMIS Ecological adaptation Phylogenetic evolution TAMARIX northwest china
原文传递
基于能值分析的西北地区循环经济研究 被引量:46
5
作者 陈兴鹏 薛冰 拓学森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9,共8页
文章简要概述了西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状况,回顾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进而以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地区为例,以能值分析为理论基础,选取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近40个原始指标,经过复杂的综合运算,详细分析了... 文章简要概述了西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状况,回顾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进而以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地区为例,以能值分析为理论基础,选取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近40个原始指标,经过复杂的综合运算,详细分析了自1978年以来西北各省区的能值使用与转移情况并建立了模型,探讨了发展西北地区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能值分析 西北地区 经济研究 国内外 宁夏 青海 人文 运算 理论基础
下载PDF
中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天中 王雯 +1 位作者 刘春芳 赵强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141-147,F0002,共8页
[目的]探讨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分区,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甘肃省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及区... [目的]探讨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分区,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甘肃省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及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降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等5方面选取指标因子初步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并从水资源供给、水系分布及行政区划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使用综合分析法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结果]形成了"方位+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命名的土地整治两级分区体系,二级分区较为详细。兰州市划分为7个一级区和15个二级区。[结论]中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域在土地综合整理过程中应该通过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分区进行整治。各分区应该针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等具体特征,基于生态保护视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土地综合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分区 西北部生态脆弱区 典型区域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领娣 李莎莎 +3 位作者 赵志博 于翔 孙凌霄 赵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9-457,共9页
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生态效率,对其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客观地测度了各城市2005-2016年生态效率,同时运用ESDA方法全... 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生态效率,对其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客观地测度了各城市2005-2016年生态效率,同时运用ESDA方法全面分析了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生态效率普遍较低,并呈现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热点区域主要以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为中心,冷点区域主要以平凉、固原等为中心,热点区域数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N形变动趋势,冷点区域数量则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倒N形变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生态效率 三阶段DEA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下载PDF
水资源条件约束下西北农村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宇 董锁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47,共5页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在全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特点和本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认为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在全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特点和本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认为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干旱化趋势将长期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城镇化进程缓慢是制约本区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水资源严重缺乏条件下西北农村地区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小城镇社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和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型的小城镇,建立农村地区新型生态能源结构,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实现农村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西北地区 农村 生态经济 发展对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农业景观特征与农业布局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斌 张桃林 翟玉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25-330,共6页
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农业景观特征,提出该区重点治理的生态脆弱带为低丘岗地,认为该地带的人为干扰和自然作用不相协调是本区农业景观的不良演替的原因。初步探讨了通过农业合理布局,促进该区景观恢复的途径。指出作物布局和土壤耕作... 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农业景观特征,提出该区重点治理的生态脆弱带为低丘岗地,认为该地带的人为干扰和自然作用不相协调是本区农业景观的不良演替的原因。初步探讨了通过农业合理布局,促进该区景观恢复的途径。指出作物布局和土壤耕作对低丘岗地保护、开发及景观恢复等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农业布局 生态脆弱带
下载PDF
试论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康立 刘愿英 +1 位作者 万亮婷 张学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2,194,共6页
对西北地区缺水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主要是自然变迁造成的;水资源先天性不足是造成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和生态环境严酷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水资源短缺是开发和再造山川秀美的首要障碍,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对西北地区缺水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主要是自然变迁造成的;水资源先天性不足是造成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和生态环境严酷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水资源短缺是开发和再造山川秀美的首要障碍,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正确解决西北地区水问题的理论法宝.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缺水原因 生态环境 西部开发 外域调水 对策建议
下载PDF
西北生态脆弱地区工业园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德罡 戴海雁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53,共8页
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正陷入"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进一步贫困"的"贫困陷阱"。如果要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需要改变。文章分析了西北地区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以及... 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正陷入"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进一步贫困"的"贫困陷阱"。如果要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需要改变。文章分析了西北地区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国内产业分工带来的机遇,揭示了规划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城乡规划法》、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出台的背景下,结合项目实例论述了西北生态脆弱地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措施:在资源承载力基础上进行区域合作,以确定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严格进行空间管制,以保护生态环境、限制工业用地的无限制扩张;规划建设高效率工业园区,确保土地资源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脆弱 工业园区 产业分工 空间管制 产业链
下载PDF
滇西北纵向岭谷区水土保持对策研究——以怒江州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旺舟 董锁成 +1 位作者 武友德 罗仁波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3,67,共3页
怒江州地处滇西北纵向岭谷区,地质地貌、降水、土壤等自然因素有利于水土流失。受"通道-阻隔"作用的影响,人类及其经济活动沿河展布或分布于山间盆地,陡坡垦殖、砍伐森林以及毁林、毁草开荒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剧了河谷区... 怒江州地处滇西北纵向岭谷区,地质地貌、降水、土壤等自然因素有利于水土流失。受"通道-阻隔"作用的影响,人类及其经济活动沿河展布或分布于山间盆地,陡坡垦殖、砍伐森林以及毁林、毁草开荒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剧了河谷区和两岸山间盆地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对改善怒江州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面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等严峻挑战。怒江州的水土保持对策是:大力发展林业及相关产业;结合林草植被恢复,加快畜牧业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耕地粮食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土地利用 纵向岭谷区 生态脆弱区 怒江州 滇西北
下载PDF
西北地区“五位一体”生态果园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伟 陈豫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237-241,共5页
以"五位一体"生态果园模式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功能和评价指标3个方面分析"五位一体"生态果园模式与"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差异特征,构建"五位一体"生态果园模... 以"五位一体"生态果园模式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功能和评价指标3个方面分析"五位一体"生态果园模式与"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差异特征,构建"五位一体"生态果园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模型.选择中国西北地区100多个站点进行"五位一体"生态果园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五位一体"生态果园模式发展适宜区包括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陕西中部;次适宜区包括陕西南部、新疆南部(除塔里木盆地)、甘肃东部和新疆伊犁地区;非适宜区包括陕西北部、宁夏大部、青海大部和新疆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五位一体 生态果园模式 区域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怡楹 王俊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7,共5页
文章主要对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吴起县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其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间的双重矛盾,确定其衡量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最后对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 文章主要对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吴起县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其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间的双重矛盾,确定其衡量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最后对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地区解决生态脆弱贫困区问题,就必须打破"脆弱—贫困"的恶性循环发展模式,贯彻执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局面,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脆弱贫困区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吴起县 定量研究
下载PDF
西北生态脆弱区城市绿化设计——以银川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玉 苏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822-11823,11850,共3页
基于西北地区实际,以生态学原理和美学思想为宗旨,以银川市为例,按照适地适树,地域生态特色突出,从城市森林规划设计、植物配置与造景、树种选择等关键环节入手,科学合理地构建层次多元、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达到城... 基于西北地区实际,以生态学原理和美学思想为宗旨,以银川市为例,按照适地适树,地域生态特色突出,从城市森林规划设计、植物配置与造景、树种选择等关键环节入手,科学合理地构建层次多元、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达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脆弱区 城市绿化 设计
下载PDF
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啸虎 杨文晶 王立明 《新疆财经》 2022年第4期38-47,共10页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北五省区为例,合成各省区三系统2010年—2019年综合发展指数,评价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10年—2019年间,西北五省区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提...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北五省区为例,合成各省区三系统2010年—2019年综合发展指数,评价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10年—2019年间,西北五省区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提升较快,2019年指数值高达0.87;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低,指数均值在0.44~0.54间浮动;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且各省区趋于一致。三系统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濒临失衡提升到2019年的良好协调。此外,剪刀差分析表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两系统间演化速率差异逐步缩小,呈现协调演化趋势。西北五省区应基于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理念,利用区位及政策优势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努力形成区域互助共生、互利共赢的友好发展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五省区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生态环境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剪刀差
下载PDF
西北“水三线”生态经济体系与调控模式研究
17
作者 党小虎 邓铭江 +5 位作者 李鹏 曹小曙 隋博洋 时鹏 张甜 艾泽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55-1365,共11页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地跨黄河流域和内流河流域的西北“水三线”,如何顺应生态本底、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实2个重大战略,因地制宜构建区域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框...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地跨黄河流域和内流河流域的西北“水三线”,如何顺应生态本底、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实2个重大战略,因地制宜构建区域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框架及协调发展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已有的生态经济理论成果,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系统理念,构建西北“水三线”生态经济体系概念框架,识别体系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作用路径,基于核心理论和基础评价,提出适应西北“水三线”生态经济系的四大发展模式和四大生态经济枢纽区建设,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布局与农业发展模式总结,明确生态经济枢纽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基本路径。研究认为西北“水三线”生态经济体系概念框架可为建设西北内陆型生态经济枢纽区及其核心模式、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关键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水三线” 生态经济体系 调控模式 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下载PDF
西北生态脆弱区城市绿化及关键技术
18
作者 张玉 李灵 《榆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0-12,共3页
以生态学原理和美学思想为宗旨,基于西北生态脆弱区实际,按照适地适树,地域生态特色突出,宏观与微观统一,耗水少的原则,科学、合理的构建层次多元、结构复杂、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型的立体生态绿地系统,达到西... 以生态学原理和美学思想为宗旨,基于西北生态脆弱区实际,按照适地适树,地域生态特色突出,宏观与微观统一,耗水少的原则,科学、合理的构建层次多元、结构复杂、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型的立体生态绿地系统,达到西北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生态脆弱区 城市绿化 关键技术
下载PDF
西北生态脆弱区城市绿化技术——以银川市为例
19
作者 张玉 李灵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4-68,共5页
基于西北地区实际,以生态学原理和美学思想为宗旨,以银川市为例,按照适地适树,地域生态特色突出,从城市森林规划设计、植物配置与造景、树种选择等关键环节入手,科学、合理的构建层次多元、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达... 基于西北地区实际,以生态学原理和美学思想为宗旨,以银川市为例,按照适地适树,地域生态特色突出,从城市森林规划设计、植物配置与造景、树种选择等关键环节入手,科学、合理的构建层次多元、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达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脆弱区 城市森林 设计
下载PDF
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分区研究: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静 吴鑫悦 李文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8-1230,共13页
作为生态环境问题催生的新兴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区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自下而上”的定量合并与“自上而下”的空间系统划分相结合的思想,综合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 作为生态环境问题催生的新兴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区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自下而上”的定量合并与“自上而下”的空间系统划分相结合的思想,综合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及生态风险,运用分区分级、多维聚类等方法,构建了“多尺度–多要素”的“生态脆弱性一级分区–生态系统状态二级分区”的综合分区体系,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生态保护红线分区。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可分为6个一级分区,各分区面积分别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24.5%、45.3%、6.9%、15.8%、0.3%和7.2%。2)在一级分区约束下,根据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和区域生态风险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将西北地区进一步划分为50个生态保护红线二级分区。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国土空间管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可以为保障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的有效发挥、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二级分区体系 生态脆弱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风险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