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生态结构和实践路径
1
作者 孟凡行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24-34,共11页
中华传统艺术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艺术形式,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演化,形成了系统性的生态结构。这一结构主要由原生态和现生态、内生态和外生态以及本生态和衍生态等维度构成。借助生态视角考察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可见... 中华传统艺术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艺术形式,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演化,形成了系统性的生态结构。这一结构主要由原生态和现生态、内生态和外生态以及本生态和衍生态等维度构成。借助生态视角考察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可见中华传统艺术在生产、消费、教育、保护和传播五大实践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助力使传统艺术传承事业出现不少繁荣场景。但若想实现传统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仍需要对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理由、评价依据及实践向度等问题作进一步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艺术 当代传承 生态结构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夏布传承与保护——以日本苎麻产业保护机制为例
2
作者 王悦 王启迪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我国是最早进行苎麻纺织的国家,相关技艺通过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传至日韩等地,对东亚地区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随着我国汉服文化的没落、工业化生产以及近现代长期出口坯布等历史原因,使我国夏布核心的制纱工艺及后处理工艺濒... 我国是最早进行苎麻纺织的国家,相关技艺通过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传至日韩等地,对东亚地区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随着我国汉服文化的没落、工业化生产以及近现代长期出口坯布等历史原因,使我国夏布核心的制纱工艺及后处理工艺濒临失传,夏布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夏布生产作为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一部分,是由环境、人文等构成的整体性文化生态系统。本文首先从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出发,分析了日本苎麻文化传承的历史优势。其次分析了日本当代注重文化生态保护、区域特色品牌化发展、坚守核心工艺的文化传承思路。最后结合我国夏布文化传承保护的现状,分别提出了对夏布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思路、地方夏布品牌化发展策略以及夏布技艺社区传习的新模式,希望为我国夏布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布 文化生态 文化传承 日本上布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理论视角下的藏族传统体育代际传播研究
3
作者 缪盛贵 耿献伟 《武术研究》 2024年第6期105-108,113,共5页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剖析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进行文化生态学思考,得出生态变化是藏族传统体育发展受阻的根源,对比原生态内...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剖析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进行文化生态学思考,得出生态变化是藏族传统体育发展受阻的根源,对比原生态内外环境与今生态内外环境,清晰地呈现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藏族传统体育在当代的价值意义与文化生态环境,提出藏族传统体育代际传播路径,以期为传承与发展藏族传统体育提供学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藏族传统体育 代际传递 传承发展
下载PDF
大思政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
4
作者 李雪娟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23-124,127,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及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则进一步彰显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文将基于大思政育人培养教育载体分析,明确大思政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发展的教育意义,充分结合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及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则进一步彰显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文将基于大思政育人培养教育载体分析,明确大思政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发展的教育意义,充分结合新时期大思政育人培养教育需求,制定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发展的育人策略,拓展大思政视域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路径,有效在育人实践方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播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传播
下载PDF
由“原生态民歌”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5
5
作者 樊祖荫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6,共3页
“原生态民歌”,本是指在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中自然生存的民歌。包括民歌原来的歌唱场合、民歌的词曲、歌唱主体、歌唱语言、歌唱的方式方法、表现形式与伴奏形式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把“原生态唱法”列为单独一... “原生态民歌”,本是指在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中自然生存的民歌。包括民歌原来的歌唱场合、民歌的词曲、歌唱主体、歌唱语言、歌唱的方式方法、表现形式与伴奏形式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把“原生态唱法”列为单独一个门类的做法,对民歌的传承与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民歌的传承应以社会的自然传承为主,同时也应通过学校的音乐教育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民歌 传承与传播 民族声乐教学
下载PDF
海外华语传承的历史经验与国际中文在地化传播 被引量:24
6
作者 郭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5,共10页
国际中文教育有两个路向:一是海外华侨华人的母语或祖语传承,一是中文作为外语的国际传播。传承是代际的,纵向的;传播是语际的,横向的。一横一纵,构成国际中文教育的全领域。“中国话”在走出去以及随后的传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 国际中文教育有两个路向:一是海外华侨华人的母语或祖语传承,一是中文作为外语的国际传播。传承是代际的,纵向的;传播是语际的,横向的。一横一纵,构成国际中文教育的全领域。“中国话”在走出去以及随后的传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出现了大量的成功范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之外,中文国际传播多体现为在地传播。回顾“中国话”走出去的历史,有助于认识华人祖语传承的“人为性”,挖掘华语传承的历史经验,给中文在地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多年来,海外华语传承和中文在地化传播被看作两个各自独立平行的路向,近年来则又有人主张国际中文教育合流。事实上,二者应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华语传承协同国际中文在地化传播会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语传承 历史经验 国际中文传播 中文在地化传播
下载PDF
基于传承开拓创新:中国传统艺术海外传播的现状与策略论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80,172,共7页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传统艺术的海外传播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助力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受众对于中国传统艺...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传统艺术的海外传播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助力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受众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从政府到普通民众积极推动和参与到传统艺术的海外传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应当看到基于中国传统艺术海外传播的局限性和不足,还有很多有待加强和提升的部分。根据当前传统艺术现状以及海外受众的需求,海外传播首先不可丢失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继而则需要着力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选择符合海外受众欣赏习惯并能充分表现中国传统艺术的作品,运用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从而达到推动中国传统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之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海外传播 文化传承 艺术创新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晨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48,共5页
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包括戏曲传承者的表演技艺传承、戏曲剧目的整旧与创新和戏曲观众的回归,这是对整个戏曲生态的恢复和重建。以师徒和科班传习为主的个体表演技艺传承、以剧团演出为主的戏曲剧目传承、以剧演空间的社会... 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包括戏曲传承者的表演技艺传承、戏曲剧目的整旧与创新和戏曲观众的回归,这是对整个戏曲生态的恢复和重建。以师徒和科班传习为主的个体表演技艺传承、以剧团演出为主的戏曲剧目传承、以剧演空间的社会场域中的观演互动为主的戏曲集体记忆传承机制构成了整个戏曲生态,戏曲"非遗"的活态保护是对个体经验、院团剧演组织和社会集体记忆三个层面传承机制的复活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艺术 艺术生态 活态传承 集体记忆
下载PDF
关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工作的思考——以传承人对非遗法律保护工作的认知为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董葆莉 温芽清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2期46-49,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重要承载者与传递者,他们对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前景具有相当程度的决定作用,了解传承人的真实意愿和现实需求,对提供行之有效的保护具有基础意义。我们应该立足现实,从文化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重要承载者与传递者,他们对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前景具有相当程度的决定作用,了解传承人的真实意愿和现实需求,对提供行之有效的保护具有基础意义。我们应该立足现实,从文化多样性的大视野上、从中华文化传承角度来思考问题,培育文化生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法律保护 文化生态 活态传承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的双重维度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国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1-67,共7页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引起国人关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环境和生态就有着深刻的认识,古代思想家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对民众生存的关注,形成了很多内涵深刻的思想。近代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引起国人关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环境和生态就有着深刻的认识,古代思想家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对民众生存的关注,形成了很多内涵深刻的思想。近代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接受了其生态观的内容,并将其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态观基础上,形成并创新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生态发展观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广西融水苗族民歌的传承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霜 《艺术探索》 2011年第1期28-30,142,共3页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所处的特定自然环境,使融水苗族民歌能够很好地保留其音乐文化的原生性。苗歌通过口耳相传,在苗族的各种民俗活动得到传播和传承。目前,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仍然在努力挖掘和保护苗族传统的民歌文化,并利用各种手段进...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所处的特定自然环境,使融水苗族民歌能够很好地保留其音乐文化的原生性。苗歌通过口耳相传,在苗族的各种民俗活动得到传播和传承。目前,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仍然在努力挖掘和保护苗族传统的民歌文化,并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有效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水苗歌 族源历史 生态背景 传承习俗 传承方式
下载PDF
从个体角度谈中医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宏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7期1452-1456,共5页
通过对中医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中医个体自身充实完善的迫切性;以自身学习中医的体会为主线,结合前人经验,为高校培养的新中医们介绍了学好中医必由之路,即多读书、多思考、多侍诊、多实践;并认为中体西用是中医存在、发展的真正方向。
关键词 中医 个体 学习 传承
下载PDF
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宗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等中医院校在争创一流中医药大学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等中医院校在争创一流中医药大学的进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医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学科
下载PDF
东南亚汉语传播与政治生态适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志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9,共7页
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区域性传播特点日渐突出。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汉语热点地区,因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的原因,在对待汉语传播的问题上形成了突出的政治生态,构成了汉语本地化不得不面临的生存现实。在政治力量强势的社会环境里,汉语的传播... 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区域性传播特点日渐突出。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汉语热点地区,因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的原因,在对待汉语传播的问题上形成了突出的政治生态,构成了汉语本地化不得不面临的生存现实。在政治力量强势的社会环境里,汉语的传播和发展同适应政治生态的能效密切相关。低层次上应做到对政治生态的顺应;高层次上则可采取主动介入的方式改善政治生态。在外部控制和自我调控的持续协调中,获得汉语传播的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汉语传播 政治生态 适应 模式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灵芝 张锐戟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2期1-3,140,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理论创新和亮点之一就是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了全新部署,这表明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不断发...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理论创新和亮点之一就是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了全新部署,这表明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不断发展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始终坚持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 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和发展
下载PDF
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薛梅 唐海燕 +1 位作者 王祖红 史丙俊 《中国医疗美容》 2013年第4期73-74,61,共3页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困扰青春期患者。其发病机制涉及性激素水平失调,氧化与抗氧化失衡,遗传等多种因素。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效果欠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现就目前黄褐斑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黄褐斑 色素性皮肤病 内分泌失调 紫外线因素 局部微生态失衡因素 氧化与抗氧化失衡因素 黄褐斑与血液流变学 遗传 中医观点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在2013年东亚汉学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首届新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通涛 《海外华文教育》 2013年第4期339-345,共7页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是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更新观念,加强协同创新理论研究,将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相结合...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是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更新观念,加强协同创新理论研究,将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积极构建校校、校所、校企(行业)、校地(区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协同创新的汉语国际推广模式,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水平和新汉学研究水平。本文旨在呼吁学界在东亚汉学研究与中国本土汉学研究这样一个交流对话平台上,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为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文化传承 文化传播 协同创新
下载PDF
探索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承之路——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晓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5期183-186,共4页
随着广大民众对中医药的逐渐熟识和认可,中医药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要,而一种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传播主体和有效的传播途径。天津中医药大学数年来致力于培养中医药文化接班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挖掘适合新时代特点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 随着广大民众对中医药的逐渐熟识和认可,中医药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要,而一种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传播主体和有效的传播途径。天津中医药大学数年来致力于培养中医药文化接班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挖掘适合新时代特点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烘托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将中医药文化带入中小学校园,作为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内容之一;利用新媒体、大数据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疫情时期化“危”为“机”,开拓适合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海外传播途径,实现人类追求健康的时代需求,发挥中医药更广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文化传承 传播途径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返本 通变 重建——学术生态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19
作者 陈水云 柳倩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1-65,133,共5页
学术生态的提出,实质上是将生态意识和观念运用于学术研究。从学术生态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其宗旨主要在于保证和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学和古代文论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 学术生态的提出,实质上是将生态意识和观念运用于学术研究。从学术生态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其宗旨主要在于保证和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学和古代文论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由于历史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曾经遭遇一定程度的断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尤其重要。学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兼顾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即以"返本"式研究为基础,坚持"通变"的思想,致力于"话语重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生态 古代文学理论 返本 通变 话语重建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对中华传统生态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20
作者 赵威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0-93,共4页
中华传统生态思想,以“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为理论根基,延伸出人与自然是“并生一体”关系,奠定了人与自然的认识论基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立足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追求,把... 中华传统生态思想,以“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为理论根基,延伸出人与自然是“并生一体”关系,奠定了人与自然的认识论基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立足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追求,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实践的前提,以为人民服务作为直接目的,在实践的深度、理论的高度等诸多层面继承并超越了中华传统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传统生态思想 继承 超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