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farmer households' livelihood assets on their options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patterns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被引量:13
1
作者 LI Guangdong FANG Chuanglin +1 位作者 QIU Daochi WANG Lip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331-348,共18页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he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major concern in China. The economic compens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cultivated land prot...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he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major concern in China. The economic compens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cultivated land. Farmer household's satisfac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ensation. Therefore, households' willingness to select the economic compensation pattern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nd re-examined. By employing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method (PRA), 3 villages and 392 households were investigated and sampled in mesa and hilly areas of Chongqing. Then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framework of household livelihood hexag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quantify the livelihood assets of differ- ent farmer households. Finally, the Gray Relation Model and Probit Regression Model have been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usehold livelihood assets and their compensation pattern op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both qualitative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household livelihood assets. We found that the inequality of livelihood assets is evident for five household types. There is a spatial trend that the higher the eleva- tion, the less livelihood assets are. In addition, their options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pat- tern vary from Chengdu Pattern to Foshan Pattern due to their difference in livelihood assets and difference in location. In detail, there is a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live- lihood assets and their compensation pattern; negative correlation is observed between natural assets value and household pattern options, while the other livelihood assets have positive impacts on compensation pattern in varying degrees, which from the top are psy- chological assets, human assets, physical assets, financial assets, and social assets respec- tively. A conceptual compensation pattern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farmer households mainly according to their shortage in livelihood assets. In addition, compensation method, compensation standard, the basis of compensation and the source of compensation funds have been proposed accor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lihood asset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economic compensation patterns farmer household CHONGQING
原文传递
Drivers of farmers’behavior toward compensation scheme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chengdu pilot area,China
2
作者 Haipeng Niu Dongyang Xiao Suxia Zhao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SCIE 2021年第1期416-431,共16页
Studying farmers’behavior affected by economic incentive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positive behavior among farmers toward protecting the quantity,quality,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ultivated land.In this study,we i... Studying farmers’behavior affected by economic incentive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positive behavior among farmers toward protecting the quantity,quality,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ultivated land.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garding economic incentive policies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whi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Then,we focused on the earliest pilot scheme(i.e.,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Fund,CLPF)implemented in the west of China since 2008 to empirically analyze farmers’behavior.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methods were applied,with data collected from 296 questionnaire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positive actions,including the enhancement of initiatives to protect cultivated land,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ultivated land,and the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have been adopted by farmer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PF.Furthermore,gender,education level,labor force size,cultivated land area,migration out of traditional farming areas,average annual household income,and farmers’knowledge of the policy impacted significantly on farmers’behavior.On the premise of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farmers’livelihoods,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sufficient funds,we suggested that a long-term and sustainable projec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t the national level to effectively compensate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ers’behavi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ens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原文传递
粮食安全视域下耕地生态补偿的法治化进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蕊 王园鑫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耕地生态补偿的法治化契合了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尚未制定耕地生态补偿专门性法律法规,《耕地保护法(草案)》对于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设计还存在诸多疏漏,未对耕地生态补偿制度予以明晰表达。为推动耕地... 耕地生态补偿的法治化契合了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尚未制定耕地生态补偿专门性法律法规,《耕地保护法(草案)》对于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设计还存在诸多疏漏,未对耕地生态补偿制度予以明晰表达。为推动耕地保护,进而保障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需要着眼于耕地生态补偿制度建构的权利基础,证成耕地生态补偿制度构造的正当性,厘定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属性特质,进而着眼于补偿请求权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监督等多维度,对耕地生态补偿予以法治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耕地生态补偿
下载PDF
中国耕地保护补偿体系研究
4
作者 杨庆媛 王浩骅 +2 位作者 杨凯悦 王文鑫 李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9,共15页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命线.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是落实国家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支撑,对于调动各主体耕地保护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和归纳演绎等方法,深...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命线.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是落实国家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支撑,对于调动各主体耕地保护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和归纳演绎等方法,深入探讨了耕地保护补偿体系的理论认识、实践现状、完善思路及框架构想.研究结果:(1)外部性内部化、发展权转移、义务保有量和耕地保护生态效应等是理解耕地保护补偿内涵、测算耕地补偿标准的理论视角,为耕地保护补偿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普惠性经济补偿、业绩奖励等模式的实践探索,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调动了各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但仍存在补偿对象和标准未分类分级、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的来源不稳定以及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等问题.(3)构建耕地保护补偿体系需深化耕地系统“四维”体系认识,明确耕地保护补偿的核心问题.(4)提出从国家补偿分区体系、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体系、耕地保护补偿效应评估体系3个方面构建耕地保护补偿体系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体系 经济补偿 补偿标准 耕地系统“四维”体系
下载PDF
耕地保护补偿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杨庆媛 王文鑫 +2 位作者 周璐璐 李瑶 陆纪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
文献计量分析是了解研究前沿动态的基础手段和重要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对耕地保护补偿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更好地探究当前耕地保护补偿研究的热点、观点及进展,明确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研究发现:(1)近年... 文献计量分析是了解研究前沿动态的基础手段和重要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对耕地保护补偿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更好地探究当前耕地保护补偿研究的热点、观点及进展,明确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研究发现:(1)近年来,耕地保护补偿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2000年以来的研究历程可分为探索阶段(2000-2010年)、发展阶段(2011-2017年)和深化阶段(2018年以来),关注度持续上升,研究内容日渐深化与多元化,研究方法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2)耕地保护补偿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内容主要服务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战略保障,具体集中在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及内涵演变、理论阐释、驱动机制、体系构建等方面,为深化耕地保护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3)当前关于耕地保护补偿的学理解析、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研究较为薄弱,亟待拓展和挖掘.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耕地保护补偿内涵外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健全概念认知体系,探究完善多元视角下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测算体系,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区域间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 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补偿标准测算
下载PDF
近十年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回顾与启示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志 符平杰 +1 位作者 江泰 温莹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1期63-75,共13页
文章回顾了2012—2022年我国发布的耕地保护政策,采取政策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耕地数量变化、耕地质量建设和生态保护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和细化,但政策手段使用并不均衡;全国耕... 文章回顾了2012—2022年我国发布的耕地保护政策,采取政策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耕地数量变化、耕地质量建设和生态保护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和细化,但政策手段使用并不均衡;全国耕地数量趋稳并逐步回升,但也面临耕地总体质量不高、耕地生态建设和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下一阶段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时,应科学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手段,充分发挥各政策手段的优势,特别是针对耕地质量建设和生态保护等问题,进一步从经济运行层面探讨经济手段的使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同时还要关注耕地涉及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耕地阈值、不同主体的需求问题,并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制度需求者的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分析 耕地保护 耕地生态 耕地质量 耕地阈值 经济手段
下载PDF
基于耕地利用效益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7
作者 李瑶 杨庆媛 +3 位作者 王文鑫 杨人豪 黄雅 刘家欣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5,共16页
基于外部性内部化理论,构建基于耕地利用效益的耕地外部性价值测算体系,估算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制定和完善区域性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供依据.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例,从生产、生态、社会3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耕地利用效益,并利用... 基于外部性内部化理论,构建基于耕地利用效益的耕地外部性价值测算体系,估算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制定和完善区域性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供依据.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例,从生产、生态、社会3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耕地利用效益,并利用当量因子法、替代法测算耕地外部性价值及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重庆市耕地利用效益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渝西南地区.(2)2022年,重庆市以全市域计算耕地外部性价值为225.707万元/hm^(2),分区县耕地外部性价值为112.788~236.253万元/hm^(2).耕地外部性价值空间差异明显,整体上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3)2022年,重庆市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平均值为0.758万元/(hm^(2)·年),其中补偿标准最高的九龙坡区为1.494万元/(hm^(2)·年),最低的彭水县为0.397万元/(hm^(2)·年).基于耕地利用效益测算耕地补偿价值,能够充分反映耕地利用效益与补偿标准之间的联系,据此测算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兼顾了耕地利用的外部性效益和耕地资源的外部性价值特性,未来可从补偿资金供给、资金分配及利益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耕地利用效益 外部性价值 补偿标准 重庆市
下载PDF
财政压力影响下耕地保护差异性补偿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8
作者 陈颖芝 李沐柳 +1 位作者 谭春婵 陈哲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68-71,77,共5页
因地制宜的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激励性机制的重要探索方向。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替代法和当量因子法测算广东省各区域耕地外部性价值理论值,再结合省级财政承受能力、区域发展差异性和耕地质量等因素,测算补偿标准综合调整系数,... 因地制宜的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激励性机制的重要探索方向。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替代法和当量因子法测算广东省各区域耕地外部性价值理论值,再结合省级财政承受能力、区域发展差异性和耕地质量等因素,测算补偿标准综合调整系数,探讨现阶段政府财政能力下广东省耕地保护省级差异性补偿标准。结果发现:广东耕地外部性价值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其中珠三角地区最高,粤北地区最低。广东耕地外部性价值构成中主要以粮食安全价值为主。现阶段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受财政承受能力限制较大,广东省省级仅能承担耕地外部性价值的测算理论补偿标准的0.72%~3.68%。测算得到珠三角地区的省级补偿标准最低,粤东西北地区约为珠三角地区的2倍,广东省耕地保护省级补偿可向粤东西北地区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补偿标准 耕地外部性价值 财政承受能力 区域差异性 质量梯度化
下载PDF
广东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优化探讨
9
作者 李沐柳 孙伟杰 +1 位作者 谭春婵 陈哲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11期24-29,53,共7页
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对于平衡相关主体的利益配置关系,增强耕地保护相关主体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界定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内涵和梳理省级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构建要点的基础上,对广东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补偿方式、实施效... 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对于平衡相关主体的利益配置关系,增强耕地保护相关主体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界定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内涵和梳理省级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构建要点的基础上,对广东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补偿方式、实施效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结合以上分析,立足于广东省耕地保护实施管理需求,提出广东省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优化建议:①在现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基础上,建立耕地保护普惠性经济补偿制度;②建立基于义务共担的耕地保护义务代保经济补偿机制;③建立永久基本农田补划经济补偿制度和易地补划补偿机制;④建立耕地“进出平衡”跨区域调剂经济补偿机制;⑤衔接国家关于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田长制考核等考核制度,优化省级考核激励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机制 永久基本农田 广东省
下载PDF
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解析与重构
10
作者 杨远舟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24年第1期18-42,302-303,共27页
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包括耕地保护补偿和耕地保护激励。目前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相关政策存在缺少农业活动考量、激励对象错置、给付资金滥用、农业振兴目标实现困难等问题。耕地保护补偿和激励作为公法上补偿和激励的缩影,在主体、范围、内... 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包括耕地保护补偿和耕地保护激励。目前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相关政策存在缺少农业活动考量、激励对象错置、给付资金滥用、农业振兴目标实现困难等问题。耕地保护补偿和激励作为公法上补偿和激励的缩影,在主体、范围、内容方面存在差异。以奖代补因主体界定标准不完善、范围界定裁量化、给付请求权保护弱化会引起新的政策风险。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应当以补偿为主、激励为辅,遵守依法行政、公平正义、诚实信用原则,以耕作者为主体,以农业活动为范围界定标准,在内容上强化可得利益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耕地保护激励 以奖代补
下载PDF
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19
11
作者 牛海鹏 杨小爱 +1 位作者 张安录 李明秋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1期24-27,83,共5页
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的趋势、理论和方法、内容和体系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①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外将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融合于农业补贴,尤其是农业生态补贴和农业环保计划之... 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的趋势、理论和方法、内容和体系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①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外将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融合于农业补贴,尤其是农业生态补贴和农业环保计划之中。国内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内容则多侧重于对耕地价值、价格和效益的内涵界定、测算方法以及耕地非农化补偿(征地补偿)研究方面。②在研究体系方面,已有研究未能将区内和区际补偿、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补偿进行有机结合。③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未能将相关理论进行有机融合,也未能从耕地保护外部效益供体与受体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测算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为此,我国学者应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外部性 经济补偿 述评
下载PDF
基于CVM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探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马文博 李世平 陈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的总价值认识不足,我国又未能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从而导致耕地与非农用地之间的比较效益差别。因而,给予耕地保护者一定的经济补偿是促进耕地保护的一个必要选择。补偿标准的确... 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的总价值认识不足,我国又未能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从而导致耕地与非农用地之间的比较效益差别。因而,给予耕地保护者一定的经济补偿是促进耕地保护的一个必要选择。补偿标准的确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核心所在,耕地资源价值是确定补偿标准的基础。通过对耕地资源价值构成的综合分析,认为耕地资源总价值应包括市场价值与非市场价值。通过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内涵与实质的揭示,指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范围只应包括具有正外部性的非市场价值,即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测算出的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才能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提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计算模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并以河南省汝州市为研究案例,运用CVM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 补偿标准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 汝州市
下载PDF
耕地保护优先序省际差异及跨区域财政转移机制--基于耕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万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4-42,共9页
耕地资源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在我国整个生态系统的维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耕地资源的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调动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必... 耕地资源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在我国整个生态系统的维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耕地资源的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调动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补偿款的确定是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关键环节。本文以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并结合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优先序,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耕地盈余区,确定了耕地保护补偿面积;并在此基础上,以单位面积耕地的非市场价值为补偿标准,测算了各区域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转移支付额。结果表明:1全国共有6个耕地赤字区、7个耕地平衡区、18个耕地盈余区。26个支付区的支付款总计405.290亿元,其中,赤字量最大的上海市需要支付高达130.703亿元的补偿款;18个受偿区的受偿款总计207.286亿元,其中,盈余面积最大的黑龙江省可以获取高达28.737亿元的补偿款。3转移支付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各支付区的支付额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较低,约为1.5%-6.8%,均在政府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研究成果能为均衡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依据,对于我国耕地保护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 转移支付 生态足迹 生态服务价值 优先序
下载PDF
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的陕西省耕地保护补偿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浩 靳亚亚 +2 位作者 王博 冯淑怡 曲福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56-266,共11页
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视角测算耕地保护补偿价值,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利于明确耕地保护权责、调动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均衡和谐。因此,为准确测量耕地发展权价值,建立起融合耕地发展权价值在内的耕... 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视角测算耕地保护补偿价值,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利于明确耕地保护权责、调动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均衡和谐。因此,为准确测量耕地发展权价值,建立起融合耕地发展权价值在内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该文以陕西省为例,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视角,构建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方法体系,测算了耕地盈亏平衡和耕地发展权价值,最终依据该价值确定出相应的补给和受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陕西省总体处于耕地亏损区,总赤字面积为39.52×10~4 hm^2,人均耕地赤字面积为0.0136 hm^2,耕地总面积赤字率为9.89%;2)在省级层面,陕西省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为50.57元/m^2,考虑到陕西省耕地盈亏量,陕西省总体耕地发展权价值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在国家未给予政策优惠的情况下实际需要支付1998.50亿元的耕地发展权资金;3)在地级市层面,西安市、汉中市、商洛市、延安市、安康市和铜川市6市(亏损程度从重到轻排序)处于耕地发展权价值补给区域,而榆林市、渭南市、宝鸡市和咸阳市4市(盈余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则处于耕地发展权价值受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产品 耕地保护补偿 耕地发展权价值 陕西省
下载PDF
省域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理论框架与价值量化探讨 被引量:17
15
作者 方斌 王波 王庆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9-35,共7页
研究目的:探讨省域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理论框架和价值量化,为这一行为的推进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借鉴了相关理论成果,采取剥离法获得耕地易地补充的价值组成,并运用模型法和评估法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在构建理论框架基础上,测... 研究目的:探讨省域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理论框架和价值量化,为这一行为的推进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借鉴了相关理论成果,采取剥离法获得耕地易地补充的价值组成,并运用模型法和评估法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在构建理论框架基础上,测算出江苏省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量应达到830901元/hm2.年,通过检验,其结果符合当前的客观实际。研究结论:本文构建了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框架,理顺了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相关关系,为今后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研究借鉴了前人的成果对这一行为的补偿价值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经验证符合目前的客观实际。在测算的基础上,论文还从规划编制、操作平台构建、补偿系数、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增强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保护 易地补充 经济补偿 省域
下载PDF
耕地综合价值视角下武汉城市圈耕地保护补偿标准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宋成舜 匡兵 +2 位作者 罗丽 熊征 翟文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0-335,共6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域,基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视角,从耕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构建耕地综合价值衡量体系,对耕地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武汉市耕地补偿标准最高,达2 341 182.56元/hm2,其次是黄石的1 468 146.23元/h...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域,基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视角,从耕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构建耕地综合价值衡量体系,对耕地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武汉市耕地补偿标准最高,达2 341 182.56元/hm2,其次是黄石的1 468 146.23元/hm2,其他城市介于100~142万元/hm2,最低的是天门,仅为925 460.46元/hm2;(2)从耕地补偿标准的价值构成来看,耕地的生态价值所占比重最大,社会价值所占比重次之,经济价值所占比重最小,耕地提供了大量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补偿标准 耕地综合价值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探讨 被引量:85
17
作者 黄富祥 康慕谊 张新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1-478,共8页
经济补偿作为一项政策措施 ,对保障当前西部开发进程中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顺利展开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作为我国植被生态建设中一个全新的举措 ,目前经济补偿政策的实施刚刚开始 ,有关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步的探讨阶段。循着... 经济补偿作为一项政策措施 ,对保障当前西部开发进程中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顺利展开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作为我国植被生态建设中一个全新的举措 ,目前经济补偿政策的实施刚刚开始 ,有关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步的探讨阶段。循着“为什么要补偿 ?→补偿多少 ?→如何补偿 ?”的思路 ,建立了经济补偿的概念模型 ,着重探讨了补偿标准的确定以及多层次补偿制度建立等问题 ,并对目前处于试点示范中的经济补偿政策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经济补偿 Logistic增长曲线
下载PDF
基于耕地保护价值空间特征的非农化区域补偿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77-287,共11页
耕地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保护耕地资源是国家重大战略。基于耕地价值评价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耕地保护价值进行测算,通过定量刻画耕地保护价值空间特征,并建立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模拟,以期为耕地保护与耕地非... 耕地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保护耕地资源是国家重大战略。基于耕地价值评价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耕地保护价值进行测算,通过定量刻画耕地保护价值空间特征,并建立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模拟,以期为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机制构建提供创新性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资源保护价值地区差异明显,最高为北京市,达185.21万元/hm2,最低为青海省,为44.61万元/hm2,两者相差近4.2倍。2)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单位面积耕地保护价值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价值呈现出东北及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社会价值中西部区域较高,主要受人口、耕地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生态服务价值整体呈现出北部及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3)根据耕地非农化区域补偿机制,中央政府作为耕地保护主体之一,2012年需向各省(市、自治区)支付耕地社会稳定与生态服务价值26764.068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5.15%;上海、安徽、广东、广西、宁夏减少的耕地保护收益与耕地非农化补偿支付成本总额分别达10.907亿元、10.283亿元、74.680亿元、66.495亿元、8.529亿元。基于此理论模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耕地保护博弈过程中,耕地非农化成本收益自然会成为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这也是耕地资源保护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市场配置管理转变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补偿 模型 耕地资源 空间特征 保护基金
下载PDF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调整对耕地保护效果影响的计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金晓斌 丁宁 +4 位作者 唐健 张志宏 宋佳楠 赵婕 周寅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7-822,共6页
以农用地转用环节征收数额较大、改革相对较早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研究对象,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以江苏省为例,拟合新增费标准与耕地面积减少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模拟不同新增费征收标准情景下的耕地保护... 以农用地转用环节征收数额较大、改革相对较早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研究对象,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以江苏省为例,拟合新增费标准与耕地面积减少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模拟不同新增费征收标准情景下的耕地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新增费的政策设置,1999~2008年江苏省累计抑制耕地面积减少29.54 hm2;通过新增费征收标准调整,2007~2008年江苏省抑制耕地面积减少10.90 hm2,1999年和2007年两种征收标准下的耕地保护贡献度均在1%左右。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新增费的设立增加了地方政府用地成本,对抑制耕地占用的规模和速度具有一定作用;②在一定范围内,新增费征收标准越高,耕地保护效果越好;③总体而言,新增费的耕地保护效果尚不显著,其贡献度仍较为有限,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费 耕地保护 BP神经网络 江苏省
下载PDF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测度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毋晓蕾 汪应宏 陈常优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3,共5页
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逐渐减少,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才能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确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盈余/赤字... 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逐渐减少,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才能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确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盈余/赤字面积及其折算系数测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耕地保护经济标准测算方法。同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保护补偿激励的基础是耕地效益的外部性。强化耕地资源的价值核算,将置于公共领域耕地的生态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显化。(2)根据耕地的质量等级计算区域赤字/盈余。由于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耕地质量以及复种指数的差异较大,区域间单位耕地的产出也不同,因此在测算区域耕地保护面积时要根据耕地的质量等级进行折算。(3)耕地保护补偿标准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修正。在耕地保护标准核算的基础上,要根据人们对耕地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和能力,确定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以纠正被扭曲了的耕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 河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