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9-1954年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 被引量:8
1
作者 郭又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61,共6页
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是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对华经济遏制政策的顺利实施 ,美国对中国的南方门户———香港也实行了严厉的贸易管制 ,企图控制这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 194 9— 1954年间 ,受美国对华经... 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是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对华经济遏制政策的顺利实施 ,美国对中国的南方门户———香港也实行了严厉的贸易管制 ,企图控制这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 194 9— 1954年间 ,受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变化的影响 ,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经历了由削弱其转运作用到对其实行许可证管制的发展过程。这种演变表明 ,新中国成立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对华经济遏制政策 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
下载PDF
“中国社会工作2.0”及其历史与国际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社英 《社会建设》 2018年第2期38-44,共7页
本文诉诸于历史脉络和比较视野,对中国社会工作的现状、需求及其进一步提升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和反思,同时提出"中国社会工作2.0"话题借以抛砖引玉。中国大陆社会工作重建三十余年,而实质性的发展仅有十余年,这种历史性的反... 本文诉诸于历史脉络和比较视野,对中国社会工作的现状、需求及其进一步提升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和反思,同时提出"中国社会工作2.0"话题借以抛砖引玉。中国大陆社会工作重建三十余年,而实质性的发展仅有十余年,这种历史性的反差可以从总体公共政策(GPP)的转变中窥见端倪。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社会工作发展遭遇的"低谷"和依然存在的"陷阱"。由此,在透彻理解"十九大"重大决策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勾勒新时代社会工作的发展背景和思路:(1)求"平衡",就不能再奉行"GDP主义","经济国家"的发展思路也应该退出历史舞台;(2)求"充分",就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而不照搬欧美"福利国家"公共政策模式。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专业应与其它社会科学一道担负时代责任,趁"十九大"机会之窗,抓住"平衡"的核心问题,致力于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并加强其研究及合格师资(包括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的培养,为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工作2.0 总体公共政策(GPP) 充分与平衡发展战略 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
下载PDF
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的问题与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蔡春林 张霜 曹心悦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广东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各自发展的特点与优势,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推动广东自贸区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利用高端要素,对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 针对广东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各自发展的特点与优势,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推动广东自贸区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利用高端要素,对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的优势、意义、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东自贸区及海南自贸港各有独特、不可替代、有助于双方协同发展的优势与特点;政策环境带来的强而有力的资源、相互间人文地理相近性与产业发展上的互补性,使双方协同发展有必要性与可行性;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递与共享等通道还不完善,彼此产业结构分布不同、发展进程差异较大,市场内驱力和政策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有效地推动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需要畅通两大自贸区的基础设施连接和信息网络建设,协调传统产业互补发展,打造海南优势产业集群,改善和组合各自优势资源,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下完善政府合作机制,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自贸区 海南自贸港 粤港澳 协同发展 产业结构 政策体系 经济特区 高端要素 沿海港口
下载PDF
“沪港通”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决策——基于价值效应和竞争效应分析
4
作者 杨露 曾晓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5,共7页
"沪港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会对资本市场各主体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研究"沪港通"政策对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 "沪港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会对资本市场各主体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研究"沪港通"政策对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可以提高"沪港通"标的公司的现金持有。同时,本文进一步检验了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和价值效应,并且通过区分产权性质和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发现"沪港通"政策所带来的正向现金持有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体现得更明显。在替换核心变量、控制行业竞争程度后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从企业现金持有决策角度拓展了"沪港通"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资本市场开放对微观主体决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现金持有决策 产权性质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下载PDF
香港及大陆的经济政策对香港航运业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修清慧 陈东旭 杨忠振 《热带地理》 2017年第6期824-834,共11页
利用市场集中度中的CRn和HHI指标、空间格局统计中的标准差椭圆以及路径选择模型分析香港航运业的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香港的自由港政策间接增加了香港港的货物运输量,促进其港口航运业的发展。2)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香港的港... 利用市场集中度中的CRn和HHI指标、空间格局统计中的标准差椭圆以及路径选择模型分析香港航运业的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香港的自由港政策间接增加了香港港的货物运输量,促进其港口航运业的发展。2)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香港的港航运输业比20世纪80年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航运业的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3)中国加入WTO促进了大陆和香港航运业的共同发展,但香港的吞吐量增速远远低于中国大陆的上海、深圳等港口。4)中国大陆的保税港区与启运港退税政策使得大陆的港口竞争力超越香港,香港的港航运输业进入缓慢发展期。即,香港的航运业的发展主要历经3个阶段:20世纪70―90年代的快速增长期、2000―2005年的稳定发展期、2005―2015年的速度放缓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业 市场集中度 集装箱吞吐量 经济政策 香港
下载PDF
赣与粤港经济合作研究
6
作者 韩丽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0年第1期88-92,共5页
京九铁路南段(九江以南)使赣粤港三地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地带。本文分析了江西与广东、香港的经济合作的优势,提出了今后江西省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采取适当措施,实现赣粤港经济融合与江西省的经济腾飞。
关键词 赣粤港 经济合作 合作优势 江西 广东 香港 经济融合
全文增补中
以丁换权的收益和代价:香港丁屋政策利弊谈 被引量:1
7
作者 聂致钢 《中国房地产》 2015年第15期18-24,共7页
丁屋(Small House)是香港新界的特殊房屋形态。尽管丁屋的屋宇属于私人,但政府仍然保留了土地所有权,即凡转让给非原住民的丁屋,都需在对外转让的时候按照市场价向政府补足地价。政府的这种置换安排有一定积极意义,即在保留政府很大一... 丁屋(Small House)是香港新界的特殊房屋形态。尽管丁屋的屋宇属于私人,但政府仍然保留了土地所有权,即凡转让给非原住民的丁屋,都需在对外转让的时候按照市场价向政府补足地价。政府的这种置换安排有一定积极意义,即在保留政府很大一部分土地权利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管治成本,而同时丁屋的发展仍处在可控范围,即在今后涉及到城市更新时,政府仍可以以较低成本重新买回这些屋宇。当然,有得必有失,丁屋政策也不是全无代价,由于政府严格限制了这些屋宇的尺寸,使得丁屋容积率偏低,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大环境下,这些屋宇在占地方面就显得超额,而这样的资源搭配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福利损耗。同时,丁屋政策转移给原住民一定的租值,这使得很多原住民选择不再工作,成为食禄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香港本就稀缺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考虑到村民子子孙孙都享有这种丁权,这种约定使得政府不得不保留大片土地用于应付未来的丁权行使,这使得可供政府自由发展的土地过少,从而导致市区过于拥挤。讨论香港以丁换权的收益和代价,尝试分析丁屋的历史权利界定对香港地政民生所产生的深远利弊,并以史论今,通过对比香港丁屋和内地城中村发展的差异来为内地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土地史 权利置换 产权和制度 土地政策 法律与经济
下载PDF
华人社会福利发展新思维:海峡两岸暨港澳视野下之“中国社会工作2.0”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社英 《社会与公益》 2018年第4期64-69,共6页
本文从海峡两岸暨港澳的角度反思"中国社会工作2.0"这一话题,为探讨华人社会福利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首先将中国大陆专业社会工作现状、需求及进一步提升的必要性置于历史的脉络和比较的视野中加以分析,从建国头三十年不... 本文从海峡两岸暨港澳的角度反思"中国社会工作2.0"这一话题,为探讨华人社会福利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首先将中国大陆专业社会工作现状、需求及进一步提升的必要性置于历史的脉络和比较的视野中加以分析,从建国头三十年不复存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科学的恢复,之后社会工作重建三十多年历史却只有"十年"(2006-2016)辉煌,再到中共十九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些从总体公共政策(GPP)转变的高度作出了诠释,即:(1)求"平衡",就不能够继续奉行"GDP主义","经济国家"正退出历史舞台而"后经济国家"的时代已经来临;(2)求"充分",就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而不照搬"福利国家"公共政策模式。另一方面,港台社会工作界在大陆社会工作重建之初所做的贡献,近年来"两岸四地"日益密切的互动,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华人社会福利发展在大中华区(GreaterChina)逐步呈现一种"趋同",并在制度设计和专业道路上共同面对本土化与国际化、经济国家与福利国家等关系问题。就大陆的立场来说,新时代新思维要求所谓"中国特色"不再仅限于大陆特色,而这正是"中国社会工作2.0"的一个重要含义,即大陆社会工作无法孤立存在和发展,唯有海峡两岸暨港澳的视野和理解,才是华人社会福利发展新思维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工作2.0 总体公共政策(GPP)与后经济国家 充分又平衡发展战略 华人社会福利 海峡两岸暨港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