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渝协同辐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严红 聂有亮 邓益婷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0期1546-1555,共10页
在国家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增强成都、重庆的协同辐射效应,对于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0—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 在国家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增强成都、重庆的协同辐射效应,对于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0—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协同辐射效应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成都、重庆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他地区的协同辐射效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影响效应,对距离较远的地区辐射较弱,这与城市距离、经济集聚度等都有关;②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资本流动性、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等因素对成渝协同辐射效应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应从构建统一市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规模、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升成渝协同辐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成渝协同辐射效应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
2
作者 陈堂 陈光 陈鹏羽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2期85-93,共9页
数字要素赋能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新途径,然而,目前缺乏对其在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等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要素产生的空间效应的深入研究。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 数字要素赋能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新途径,然而,目前缺乏对其在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等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要素产生的空间效应的深入研究。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层面提供理论支持,从数字化创新环境、数字化创新技术、数字化人力资本、数字化劳动力、数字化资本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要素评价体系,选取2012—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基建距离特征建立内生增长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禀赋差异特征和时空集聚特征,且域间集聚差异在逐步扩大,3种距离特征下“成都+重庆”中心城市产业呈现出显著的生态化、集群化和丛林化特征,其他地区产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专业化特征,对中心城市的空间依赖性越来越强。赋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3种距离特征下,数字化要素对域内带来空间效应、对域外带来空间外溢效应,资源禀赋对域内具有空间促进作用、对域外具有空间抑制作用;在地理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技术创新对域外具有空间抑制作用;在数字新基建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人力资本具有空间抑制作用。此外,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可以修正静态空间面板模型产生的过高空间估计误差。据此,建议加强成渝两极协同发展,形成两地产业的梯度化分工格局,实现成渝“双核”驱动相邻区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要素 数字赋能 产业结构升级 距离特征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区域创新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磊 朱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增长极,迫切要求依托绿色技术创新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探究绿色技术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并识别绿色创新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增长极,迫切要求依托绿色技术创新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探究绿色技术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并识别绿色创新的节能减排渠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节能效应”是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有效路径,但“减排效应”存在明显的遮掩效应;因技术异质性和城市区位异质性,不同特征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虽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影响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性。应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推动绿色创新协同发展,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完善产学研绿色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节能减排考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质量发展 节能减排效应
下载PDF
基于“极化—涓滴”理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研究
4
作者 江雅婷 赵伟 +1 位作者 骆佳玲 谢海浪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量为休耕规模约束条件,得出目标年可休耕规模共397.66万hm^(2),占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35.11%,呈“中”“东”两大主要集聚区。(3)根据综合休耕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先休耕区、重点休耕区、有条件休耕区和后备休耕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休耕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结论:休耕地分区受“极化度”和“休耕规模”双重约束,未来应关注耕地健康状况,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分区开展休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 分区 “极化—涓滴”理论 粮食安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空间断点回归交互效应模型设定方法及其应用
5
作者 戚兆坤 隋博文 李红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共6页
空间断点回归实现因果关系统计推断的实验场景决定了交互效应是其固有特征。已有交互效应模型设定方法未充分考虑变量间的空间关系,使其应用局限于微观领域。文章在空间断点回归分析框架下,提出了模型化交互效应的更一般化方法,将其应... 空间断点回归实现因果关系统计推断的实验场景决定了交互效应是其固有特征。已有交互效应模型设定方法未充分考虑变量间的空间关系,使其应用局限于微观领域。文章在空间断点回归分析框架下,提出了模型化交互效应的更一般化方法,将其应用推广至区际差异分析等宏观领域,充分讨论了能够识别交互效应的主要统计假设、模型设定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以及忽略交互效应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方法,对重庆市升级为直辖市的经济效应进行实验设计、统计推断和评价。实证分析表明,当恰当利用交互效应模型进行统计推断时,处理效应和交互效应估计值均显著为正,处理效应t检验显著性更强,且其估计值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显著大于普通空间断点回归模型的估计值,该结论基本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断点回归 交互效应 实验设计 重庆市经济效应
下载PDF
公路基础设施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来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任晓红 冯知滔 +1 位作者 沈佳 潘颖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100-114,共15页
了解公路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可以为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 了解公路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可以为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公路基础设施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重庆和成都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余协调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主要集中于“双核”周围;公路密度与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为负相关,而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教育水平等都呈正相关;长期来看,公路密度的增加对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且呈现边际效用递增的趋势;当公路密度小于2.043时,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118,而公路密度超过2.043时,影响系数则增加到0.144,说明公路密度对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逐渐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地应长期重视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响应国家路网建设,差异化制定投资发展规划,推动交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公路基础设施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固定效应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铁网络通达性的溢出效应
7
作者 李欣潼 戴技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4-819,共16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铁网络增强了城市间通达性,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溢出效应。文章从高铁网络通达性切入,采用最短出行时间、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日常通达性指数、引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铁网络通达格局演化与其产生的溢出效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铁网络增强了城市间通达性,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溢出效应。文章从高铁网络通达性切入,采用最短出行时间、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日常通达性指数、引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铁网络通达格局演化与其产生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高铁网络提高城市通达性水平,缩小城市间通达水平差距,弱化圈层结构,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2)高铁网络产生显著的时空收敛效应,核心与边缘城市的时空收敛效应表现为不同模式,边缘城市2 h等时圈面积变化更显著;3)高铁网络通达性提高使区域经济联系强化,非核心城市吸引力水平差距减小,但各要素趋向核心城市聚集,双核现象增强;4)邻地高铁网络通达性提高会促进本地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产生溢出效应;邻地第三产业经济水平提高会抑制本地的发展,呈现虹吸效应,说明成渝地区发展处于虹吸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网络 通达性 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资源发展及对高技术产业的驱动效应分异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8
作者 胡进超 刘睿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不充分及其经济效应,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区县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技术产业数据,本研究构建了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相对发展率揭示了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演变特征,... 为了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不充分及其经济效应,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区县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技术产业数据,本研究构建了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相对发展率揭示了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演变特征,应用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探明了高等教育资源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时空关联及驱动效应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资源连片分布在西北—东南两翼,两翼间则为塌陷区,且“核心—外围”空间格局显著,空间失衡明显,研究期内综合发展水平提升56.88%,各区县在等级上逐级提升,空间上呈圈层式演变态势;二是高等教育资源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集聚度高但整体趋于减弱,区县间相对发展速度差距大,“马太效应”特征明显;三是高等教育资源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行业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等教育资源 高技术产业 驱动效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支出的消费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9
作者 成肖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23,共11页
立足于扩大内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背景,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73个区县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公共支出的消费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支出的增加在促进... 立足于扩大内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背景,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73个区县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公共支出的消费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支出的增加在促进本区消费增长的同时,通过区县间消费水平的空间依赖改善了邻近地区的消费;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在2013—2015年呈现互补关系,在2016—2018年呈现替代关系。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公共支出对居民的衣着支出、居住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医疗保健支出有显著抑制作用,对食品烟酒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交通通信支出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公共支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空间距离在数字产业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调节效应讨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10
作者 赵晨 《商业观察》 2024年第18期78-85,92,共9页
文章通过构建时间跨度为2015—2021年的非平衡短面板数据,讨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市(区县)到两中心的空间距离对于数字产业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调节作用。分别通过构建交乘项、筛选特殊地区样本、以及借用Hotelling竞争模型等方法... 文章通过构建时间跨度为2015—2021年的非平衡短面板数据,讨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市(区县)到两中心的空间距离对于数字产业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调节作用。分别通过构建交乘项、筛选特殊地区样本、以及借用Hotelling竞争模型等方法分析,得出结论:第一,在重庆地区内,存在单独的空间距离调节效应,各区县距离重庆主城区越远,则越无法形成依赖于主城区的经济结构,数字产业化影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越高;而在四川区域内,同样存在单独的空间距离调节效应,由于成都市的经济规模更大,因而四川区域内各市距离四川成都市越远,产业结构越依赖于成都,故其自身的合理化程度越低。第二,无论是出于中心地带地区数字产业化发展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合理化还是高级化的角度下,都能得到在双城经济圈的两大中心之间,重庆市区的影响力和辐射效果均强于成都市,对两中心的交界地带产业结构以及数字优化方面存在着更强的空间辐射作用。第三,在双中心影响中心地带的条件下,无论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还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均反映出了成都重庆双中心对于中心地带全范围内同等影响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数字产业化 产业结构优化 调节效应 Hotelling竞争模型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撤县设区的经济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磊 贾淙 汪嘉涵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9,共16页
科学合理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促进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撤县(市)设区”政策是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方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撤县(市)设区”政策是否能成为区域经济发... 科学合理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促进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撤县(市)设区”政策是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方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撤县(市)设区”政策是否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需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文章基于2010—2019年共101个县域样本面板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政策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从政策实施的具体区县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两个层次进行效果检验,以综合研判“撤县(市)设区”政策对经济发展、区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体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加快经济发展进程;“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具有明显地区差异,重庆市的实施效果优于四川省;政策实施的促进作用为短期激励,且需经历一定适应期方能充分调配市政资源驱动县域经济发展,激励作用会随时间逐渐减弱。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产业聚集效应在政策实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可通过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区域内大量企业聚集而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产业聚集效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信息交流与提升分工合作效率,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行政区划,应考虑各地区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区划调整政策;协调中心城区与外围县域经济发展关系,根据区域未来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城区功能定位与县域发展格局;提升政策实施经济效率,科学合理挖掘资源潜力,优化区划调整内涵。文章从理论假说出发,经过系列实证分析检验,对典型内陆经济增长极县域经济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拓展区划调整影响效应研究,可为地方政府行政区划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经济效应 影响机制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12
作者 高彪 陈娟丽 黄立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2012—2020年的空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法测算了其数字经济指数,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其数字经济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呈现出“双核”空间集聚态势.从空间相...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2012—2020年的空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法测算了其数字经济指数,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其数字经济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呈现出“双核”空间集聚态势.从空间相关性上看,成都、德阳、绵阳、眉山和重庆、广安、达州、泸州均呈现出H-H型集聚特征;内江、自贡、宜宾呈现出L-L型集聚态势.从空间效应看,城市经济能力和产业结构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同时也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和教育水平直接效应不明显,但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数字经济 时空演化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兰渝铁路辐射带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君 白永平 张学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7-562,共6页
认识铁路辐射带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对制定相关发展规划、铁路带沿线产业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兰渝铁路沿线120 km范围内的主要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衡量经济发展的9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辐射带经济差异,同时运用GeoDa软... 认识铁路辐射带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对制定相关发展规划、铁路带沿线产业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兰渝铁路沿线120 km范围内的主要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衡量经济发展的9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辐射带经济差异,同时运用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辐射带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辐射带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性;②铁路的重庆段为铁路经济发展的热点区,辐射带内除重庆外无二级节点城市引导经济发展,重庆的经济辐射能力随距离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衰减效应。基于兰渝铁路辐射带经济空间分异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带 经济差异 空间自相关 兰渝铁路 衰减效应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大型体育赛事经济效应分析——以重庆国际马拉松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采丰 陈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7,共6页
以2015年重庆国际马拉松为例,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国际马拉松直接拉动经济1.6亿元,所带来的产出效应为3.11亿元,所得效应为1.47亿元,税收效应为1 795.5万元,就业效应为1 636人。... 以2015年重庆国际马拉松为例,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国际马拉松直接拉动经济1.6亿元,所带来的产出效应为3.11亿元,所得效应为1.47亿元,税收效应为1 795.5万元,就业效应为1 636人。同时发现,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的经济效应存在"外部正而小"和"内部不均衡"两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经济效应 投入产出模型 重庆国际马拉松
下载PDF
房产税改革目标三种主流观点的评述——以沪渝试点为例 被引量:69
15
作者 郭宏宝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3-61,共9页
本文对我国提出房产税①改革以来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这些理论研究对房产税改革目标的定位可以概括为调控住房价格、形成地方主体税种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三种观点。本文从理论逻辑、理论基础等方面对这三种观点进行了剖析,认为关... 本文对我国提出房产税①改革以来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这些理论研究对房产税改革目标的定位可以概括为调控住房价格、形成地方主体税种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三种观点。本文从理论逻辑、理论基础等方面对这三种观点进行了剖析,认为关于房产税改革目标的三种观点都仅是一定条件下的优选;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实与观点要求的环境可能相去甚远,因此,没有相应的体制性改革,任何一种主张恐怕都只能是一种奢望。最后,本文以当前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对比沪渝房产税试点推广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房产税改革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税改革 经济效应比较 沪渝试点
下载PDF
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益 袁红 袁柏乔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0,共2页
国内外理论研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和战后新兴工业国家的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教育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重庆市在引领西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于重庆... 国内外理论研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和战后新兴工业国家的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教育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重庆市在引领西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于重庆来讲,人力资源素质普遍低下是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文章分析了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强调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只有两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才能出现双赢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继续教育 区域经济 互动效应
下载PDF
区域发展视角下对外贸易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以成渝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思薇 刘一康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检验进出口贸易对成渝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效应,收集2010—2018年成渝城市群42个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进口贸易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 为检验进出口贸易对成渝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效应,收集2010—2018年成渝城市群42个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进口贸易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即进口贸易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存在负的间接效应,说明出口贸易抑制了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这是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地区聚集的结果。因此,成渝城市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地区的交流与联系,充分利用进出口贸易的外溢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进出口贸易 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教学诊改对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倍差法实证检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2015年教育部提出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以下简称“教学诊改”),其后经历了部分试点和全面推进两个阶段。文章利用2013—2018年成渝地区85所高职院校面板数据,基于倍差法实证分析了教学诊改政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2015年教育部提出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以下简称“教学诊改”),其后经历了部分试点和全面推进两个阶段。文章利用2013—2018年成渝地区85所高职院校面板数据,基于倍差法实证分析了教学诊改政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显示,教学诊改不仅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整体上产生了显著的政策效应,也对“就业率”“月收入”“母校满意度”和“自主创业比例”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但对“雇主满意度”的贡献作用不明显。最后,从健全教学诊改复核制度和工作机制、破除行业企业参与诊改障碍、将诊改与短板条件统一起来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诊改 人才培养质量 政策效果 倍差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两地聚集效应分析
19
作者 谭琦 张丹 黄跃平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08年第2期43-45,共3页
全国各地都已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在这一过程中人口和产业都不断地向城市中心聚集,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成都和重庆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两大城市,由于其空间结构的差异,它们的聚集效应也都不同。论文的研究从各自的空间结构入手,... 全国各地都已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在这一过程中人口和产业都不断地向城市中心聚集,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成都和重庆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两大城市,由于其空间结构的差异,它们的聚集效应也都不同。论文的研究从各自的空间结构入手,对它们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两个城市的聚集效应。最后得到打造成渝经济带是最佳发展方向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效应 空间结构 扩散效应 成渝经济带
下载PDF
论四川盆地的“虹吸效应”
20
作者 李后强 邓子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0-74,共5页
从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环境分布等特征上分析了它的特殊性,与地域上的封闭不同的是,四川盆地曾经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四川盆地的虹吸效应表现为三方面:洼地效应将增强盆地的向心... 从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环境分布等特征上分析了它的特殊性,与地域上的封闭不同的是,四川盆地曾经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四川盆地的虹吸效应表现为三方面:洼地效应将增强盆地的向心力和竞争力,并提升盆地的影响力和发展力;聚财效应的特点表现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地;聚变效应则体现在智慧和财富的聚变上。发挥虹吸效应的优势,重点在于抓好西部大开发、灾后恢复重建、统筹城乡发展、成渝经济区发展以及扩大内需以应对金融危机等五个当前的重大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四川 天府之国 虹吸效应 洼地效应 聚财效应 西部大开发 成渝经济区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