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Pre -Qin Confucian Ecological Thoughts A Perspective fro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Bingwen Wang Xiuh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4-293,共10页
Pre-Qin dynasty Confucianism is famous and rich in ecological thoughts,which include the holistic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thought of"benevolence for people and caring for animal... Pre-Qin dynasty Confucianism is famous and rich in ecological thoughts,which include the holistic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thought of"benevolence for people and caring for animals and plants" and "ecological ethics of respecting nature"; the thought of "conforming to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its protec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s a forthcoming civilization form,highligh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ursui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re-Qin Confucian ecological thought can provide useful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历史 生态思想 自然环境保护
下载PDF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ought of Benevolence in Confucianism
2
作者 Duan Youguo Chen Songs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7-295,共9页
Confucianism thought has ha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aspects of Chinese,and it has become the shared national spirit of Chinese nation.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thought is the thought of benevolence,a great recreati... Confucianism thought has ha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aspects of Chinese,and it has become the shared national spirit of Chinese nation.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thought is the thought of benevolence,a great recre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great ideologists and educators,which is based on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of Confucianism,reflecting the philosophy of zeitgeist in various stages of social changes. 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statement of connotation of the thought of benevolence in Confucianism. Then,six aspects of the thought,the benevolent loving others,principle of benevolence and loyalty,loving all people and animals,etc. are interpreted,including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hought,which provides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ought of benevolence in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阐释 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 音乐文化 宗教仪式 哲学反思 时代精神
下载PDF
Confucian Thoughts in Ezra Pound's The Pisan Cantos
3
作者 WANG Gui-m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10期601-610,共10页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国文化 西方
下载PDF
Invitation for Manuscript Submission Confucian Academy(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Review)
4
《孔学堂》 2018年第3期252-253,共2页
Officially launched in August 2014,the journal Confucian Academy(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Review)[ISSN 2095–8536,CN 52–5035/C]is a leading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scholarly journal dedicated to traditional Chi... Officially launched in August 2014,the journal Confucian Academy(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Review)[ISSN 2095–8536,CN 52–5035/C]is a leading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scholarly journal dedic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in prompting conversations among world civil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Review Invitation for Manuscript Submission confucian Academy
下载PDF
论董仲舒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其影响
5
作者 季桂起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董仲舒的政治经济思想的核心以孔子的“仁学”及教化思想为根柢,建构德法(刑)并用,以德为主,刑为辅的治理体系,实现儒家的“王道”政治理想;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奉行儒家“均贫富”的社会理想,以满足人民必要的生活需求、巩固“大一统”... 董仲舒的政治经济思想的核心以孔子的“仁学”及教化思想为根柢,建构德法(刑)并用,以德为主,刑为辅的治理体系,实现儒家的“王道”政治理想;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奉行儒家“均贫富”的社会理想,以满足人民必要的生活需求、巩固“大一统”国家统治为目的,抑止权贵、豪强,平衡社会财富,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经济思想 儒家学说 德主刑辅 平衡社会财富
下载PDF
儒家思想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6
作者 林胜华 《理论观察》 2024年第3期130-133,共4页
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学说之一,儒家学说体系中蕴含着“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全方位的内容,其不仅为当时社会道德规范教化标准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随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仍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 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学说之一,儒家学说体系中蕴含着“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全方位的内容,其不仅为当时社会道德规范教化标准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随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仍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学生民族认同和爱国情怀仍需加强、学生诚实守信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价值观易受不良思想浪潮影响,据此,文章从儒家思想出发探寻实践策略,具体包括以“仁爱”“舍生取义”思想涵养爱国情感,明确学生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教育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君子”修为,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管理方式的应用,构建以和为贵、和谐稳定的高校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百家 儒家学说 教育管理 因材施教 以和为贵
下载PDF
生生之仁:中国古代儒家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7
作者 刁玉萍 陈亚平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78-188,274,275,共13页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蕴含深厚的生态智慧,“生生之仁”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审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儒家“生生之仁”的生态思想,从“仁生”出发,阐述了万物由“气”组成,以及生与死相互依存、循环不息的宇宙观;通...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蕴含深厚的生态智慧,“生生之仁”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审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儒家“生生之仁”的生态思想,从“仁生”出发,阐述了万物由“气”组成,以及生与死相互依存、循环不息的宇宙观;通过对“仁道”的总结,深入剖析“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内在统一,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时”的重要性;以“仁心”的独特视角,揭示了“天地之仁”与“人心之仁”的紧密联系。在儒家的生态思想中,“仁生”思想强调万物一体,应当以尊重和敬畏之心对待世间万物,“仁道”思想进一步揭示了顺应自然时序的生态智慧,“仁心”思想通过情感的纽带,倡导关爱万物。“生生之仁”的儒家生态智慧具有独特且重要的价值,对于当下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儒家生态思想 当代启示
下载PDF
浅析沈阳故宫东所外檐彩画样式艺术内涵
8
作者 蒋箐 王鹤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77-279,共3页
文章以沈阳故宫东所建筑外檐彩画为界定对象,从彩画的样式类型、构图规律、纹饰寓意等方面入手,采用实地调研、数字模拟等研究方法,厘清了东所各建筑外檐彩画的样式规制,科学地解读其艺术特征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中华儒家礼制思想内涵,在... 文章以沈阳故宫东所建筑外檐彩画为界定对象,从彩画的样式类型、构图规律、纹饰寓意等方面入手,采用实地调研、数字模拟等研究方法,厘清了东所各建筑外檐彩画的样式规制,科学地解读其艺术特征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中华儒家礼制思想内涵,在理论上为沈阳故宫建筑特色的研究以及中国建筑彩画的发展情况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故宫 外檐彩画 清官式彩画 儒家礼制思想
下载PDF
儒家教化思想与颂体的社会功用
9
作者 杨化坤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说,具有显著的教化功能,在维系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教化思想逐步确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教化的主体、对象、场所、内容,乃至产生了专门的释奠、临雍...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说,具有显著的教化功能,在维系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教化思想逐步确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教化的主体、对象、场所、内容,乃至产生了专门的释奠、临雍之礼。颂体是由《诗经》“三颂”演变而来,由于其独特的文体功能,成为儒家教化思想的重要传播载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写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教化 颂体 功用
下载PDF
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儒家思想价值探析
10
作者 陈金康 刘仁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儒家思想对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有深远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探析儒家思想在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的历史价值。结果表明: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在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在稳固族群凝聚力、培育人格品质等方面有其历史合理性的同... 儒家思想对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有深远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探析儒家思想在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的历史价值。结果表明: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在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在稳固族群凝聚力、培育人格品质等方面有其历史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限定聚落的延展性及约束个体发展的局限性;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儒家思想价值及儒家思想派生的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设计理念,对当代村落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建筑景观秩序、人文空间营造等仍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民居 空间营造 儒家思想 价值 徽州
下载PDF
理学视域下的为政之道:以丘濬政治观为中心的解读
11
作者 朱彤 《南海学刊》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丘濬作为明代著名的“理学名臣”,其一生致力于实现程朱理学所描绘的政治理想。他的政治观具有鲜明的程朱理学色彩,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君臣之道、礼治以及国家教育三个方面。丘濬认为,国家的政治建设乃顺应天命之举,无论是君臣之道的维... 丘濬作为明代著名的“理学名臣”,其一生致力于实现程朱理学所描绘的政治理想。他的政治观具有鲜明的程朱理学色彩,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君臣之道、礼治以及国家教育三个方面。丘濬认为,国家的政治建设乃顺应天命之举,无论是君臣之道的维系还是礼乐制度的推行,都要始终与程朱理学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与此同时,丘濬的教育思想也是其政治观的延伸和体现。他强调国家教育的开展必须坚持以程朱理学作为指导思想。丘濬的政治观不仅彰显了其本人对程朱理学正统地位的捍卫,更反映了明代前、中期思想界的暗流涌动,即冉冉兴起的心学思潮与日渐腐朽的程朱理学之间所产生的微妙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濬 程朱理学 政治观
下载PDF
欧阳守道思想理念探析——兼论其文艺思想对刘辰翁的影响
12
作者 张田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欧阳守道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作为儒者,他始终秉持儒家士大夫的初心与担待意识,尊崇孔孟之道,提倡实学,主张学以致用,并立足儒学立场,吸收程朱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加以融会贯通,提出了“文资于理,理资于学”等具有时代和个人特... 欧阳守道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作为儒者,他始终秉持儒家士大夫的初心与担待意识,尊崇孔孟之道,提倡实学,主张学以致用,并立足儒学立场,吸收程朱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加以融会贯通,提出了“文资于理,理资于学”等具有时代和个人特色的理学主张,其人生理念和理学思想的逐渐成熟也影响了其文艺思想的成型,他论诗以《诗经》为标准,推崇“温柔敦厚”的诗教理念,坚持诗歌以彰显自然本色,根植诗人性情为佳,这些文艺理念都对其弟子刘辰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巽斋文集》 程朱理学 文艺思想
下载PDF
晚清以来董仲舒形象的转变(1893—1949年)
13
作者 王松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4-81,共8页
晚清康有为撰写《春秋董氏学》并确立董仲舒汉代“教主”地位以来,各派学者对其身份应如何进行定位不断展开争论。章太炎等人在董仲舒学说来源上的质疑,经胡适、顾颉刚之手落实为阐明阴阳五行学说对汉代儒学进行渗透的史实;董仲舒在儒... 晚清康有为撰写《春秋董氏学》并确立董仲舒汉代“教主”地位以来,各派学者对其身份应如何进行定位不断展开争论。章太炎等人在董仲舒学说来源上的质疑,经胡适、顾颉刚之手落实为阐明阴阳五行学说对汉代儒学进行渗透的史实;董仲舒在儒学发展上的事功,被唯物史观派解释成儒学日趋僵化的重要原因;结果使董仲舒在近代完成了由汉代“教主”向帝制代言人的形象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董仲舒既因学说来源驳杂不被儒家所认可,也因与汉代统治者高度合作的历史而不见容于在近代勃兴的诸子学,丧失了在近代存在的学术与文化意义。董仲舒形象在近代的再安放是各派学者合力的结果,也是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与时代价值导向艰难磨合的具体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儒学 诸子学 传统文化 唯物史观派
下载PDF
译以教化:辜鸿铭儒经翻译思想研究
14
作者 陈龙展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辜鸿铭的儒经翻译活动开展于社会巨变的晚清时代,其翻译思想具有典型的“教化”特质,即将中国儒教中的“道德责任感”教化至西方,以弥补西方文明中对于“道德”这一文明标准的缺失。研究发现,这种“教化”翻译思想生发于其独特的文化身... 辜鸿铭的儒经翻译活动开展于社会巨变的晚清时代,其翻译思想具有典型的“教化”特质,即将中国儒教中的“道德责任感”教化至西方,以弥补西方文明中对于“道德”这一文明标准的缺失。研究发现,这种“教化”翻译思想生发于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与秉持的“良民宗教”观,其以消除译文与读者的隔阂与重视读者感受为翻译策略和手段,力图实现西方社会对儒家“道德责任感”的吸纳,进而完成其救国济世的核心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翻译思想 儒经翻译 教化
下载PDF
如何定位王船山的历史哲学——读《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
15
作者 张少恩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王船山终生求“经邦之礼”,在历史哲学方面提出诸多新见。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王船山历史哲学游离于“民主主义”和“儒家仁政思想”两种对立观点之间。而程志华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 王船山终生求“经邦之礼”,在历史哲学方面提出诸多新见。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王船山历史哲学游离于“民主主义”和“儒家仁政思想”两种对立观点之间。而程志华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基于翔实文献资料,围绕王船山的“历史观”和“资治论”、“合法性”与“正当性”、“政道”与“治道”等问题,经过透彻而严密的学理分析,系统诠释了王船山历史哲学的理论体系,并对其进行历史定位,指出王船山政治哲学并非民主主义,而仍是传统的“儒家仁政思想”。此结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纠正以往学界对王船山历史哲学之误读、误解,廓清学界的迷雾,为儒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更为开阔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历史哲学 程志华 民主主义 儒家仁政思想
下载PDF
元好问《东平府新学记》解析
16
作者 杨万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16,共9页
元好问《东平府新学记》一文是金国灭亡后儒家文化在北方世侯的保护下逐渐恢复的时代大背景下写就的。元好问在《东平府新学记》中首先指出了东平府学在唐宋金历史上一脉相承,在金国时有过辉煌的办学成绩,东平府“不替问学,尊师重道”... 元好问《东平府新学记》一文是金国灭亡后儒家文化在北方世侯的保护下逐渐恢复的时代大背景下写就的。元好问在《东平府新学记》中首先指出了东平府学在唐宋金历史上一脉相承,在金国时有过辉煌的办学成绩,东平府“不替问学,尊师重道”的地方风俗强大。将风俗提升到国家元气的高度,体现了元好问独特的文化历史观。在当时,东平府学既是州学,也是孔府家塾,还暂时扮演了太常寺的功能。东平府学培养了元朝第一批重要的文人官僚,并使东平率先成为了大蒙古国及元朝的文化高地。文章最后讨论杀身之学与异端杂学的种种表现。总之,该文是体现元好问文化立场的重要文章,值得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府学 东平学派 元好问 杀身之学 异端杂学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儒家生态文明思想探析
17
作者 董丽娟 缪昌武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蕴含着儒家“天人合一”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蕴含着儒家“天人合一”等生态文明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维度,深入挖掘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整体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汲取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路表征,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儒家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中和位育 以时禁发
下载PDF
冯梦祯孝道思想研究
18
作者 山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59-63,共5页
为进一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拓展冯梦祯个案研究新思路,该文通过整理、点校冯梦祯《快雪堂集》,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其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述。冯梦祯作为晚明万历时期江浙地区重要的士人,受所处时代及人生经历的影响,其对孝道... 为进一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拓展冯梦祯个案研究新思路,该文通过整理、点校冯梦祯《快雪堂集》,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其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述。冯梦祯作为晚明万历时期江浙地区重要的士人,受所处时代及人生经历的影响,其对孝道的理解具有多重性。首先冯梦祯认可实现孝道的最根本途径是实现自身成就、立身行道方可扬名显亲的传统儒学观念,但在生活实践中,他并不强求自己子孙在仕途上的发展,反之更重视他们对长辈身体力行的陪伴和照顾。同时,能继承先人遗业,扬其遗风,妥善依礼地操持先人的身后事,在冯梦祯看来也是履行孝道的重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祯 《快雪堂集》 孝道 儒学 思想史 晚明
下载PDF
程朱理学影响下的宋代文人家具造物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华 李芳旭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程朱理学对宋代文人家具造物观的影响。依据程朱理学万物皆有“理”的礼制思想和“格物穷理”的求知观念,从宋代文人家具的形制、装饰、选材和造物观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得知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宋代文人家具由汉唐“... 本文旨在探讨程朱理学对宋代文人家具造物观的影响。依据程朱理学万物皆有“理”的礼制思想和“格物穷理”的求知观念,从宋代文人家具的形制、装饰、选材和造物观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得知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宋代文人家具由汉唐“雍容华贵”之风转为“寂静典雅”之美,充分表现出简约素雅且平和内敛的设计风格。程朱理学背景下的宋代文人家具产生了“理性而谦和”的内在风格与“简寂而典雅”的外在形式,其所引领的时代造物风貌,推动了文人家具造物观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朱理学 文人家具 造物观
下载PDF
熙宁庙议与朱熹的宗庙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朱熹不仅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有着丰富的礼学思想,并且参与了宁宗朝初年关于僖祖祧庙的礼学实践。所谓僖祖祧庙问题,实源于宋初以来太祖于宗庙祫享时正东向位的争论。到了神宗熙宁间,王安石当国,推行追崇僖祖为始祖的礼学举措,从... 朱熹不仅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有着丰富的礼学思想,并且参与了宁宗朝初年关于僖祖祧庙的礼学实践。所谓僖祖祧庙问题,实源于宋初以来太祖于宗庙祫享时正东向位的争论。到了神宗熙宁间,王安石当国,推行追崇僖祖为始祖的礼学举措,从而推翻了汉晋以来“祖有功”与“亲尽祧迁”的主流意见。即便与当时的主流意见相左,王安石的意见和举措依然得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们的支持。详考这种主张的理论依据,可上溯至《孝经》“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说,这种说法又进而影响到后来明世宗尊崇本生父为帝乃至称宗祔庙等一系列礼学举措。通过探析这些礼学实践背后的理学依据,足见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分享了共同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学 理学 朱熹 王安石 陈傅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