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ccession and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Ecosystem Productivity in the De-farming Area of the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North China
1
作者 DU Xiong ZHANG Li-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87-496,共10页
The succession and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the ecosystem productivi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t de-tarmlng in me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North China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n ... The succession and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the ecosystem productivi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t de-tarmlng in me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North China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n ideaology or a technical basis for maintaining the impetu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region. A case study was appl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omass productivity of the de-farming subsystem decreased by 38.4-72.3% compared with that of farming subsystem in the ecosystem. The main function of de-farming subsystem was focused on ecological productivity, it caused the ideal beneficial recycling ‘defarming → planting grass → raising animals → earn money' difficult to be realized.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de-farming subsystem, the natural and social resources input to the farming subsystem were accumulated. This laid a basis for the new attributes of economic productivity to be upgraded. The cas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economic productivity of the ecosystem was increased by 8.85-13.35 times due to re-coupling between the de-farming subsystem and the farming subsystem as well as coupling between microhabitat differentiation and crop production in the subsystems, where the microhabitat differentiation could enrich water and fertilizer in the same fiel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to enhance the system productivity in the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of North China included structure rebuilding and opening of the de-farming ecosystem and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complementary cooperative production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and rebuilding an open agro-pasture production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after de-farming biomass productivity economic productivit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the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of North china
下载PDF
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理论框架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军 赵启兰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7,共13页
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是中蒙跨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须以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为载体,通过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的充分协作,提高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的效率和质量。结合供应链协作理论以及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的特点,围绕中蒙农牧业跨... 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是中蒙跨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须以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为载体,通过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的充分协作,提高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的效率和质量。结合供应链协作理论以及中蒙农畜产品跨境贸易的特点,围绕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目标、基础条件、协作机制以及协作模式,构建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三角形理论分析框架。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基础条件是两国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的前提,协作机制解决两国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的内在作用机理,协作模式解决两国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如何协作,三者共同服务于协作目标,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互促共融的完整理论框架。目前,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存在着跨境贸易供需不足、渠道单一、政策障碍、市场主体运营不规范、信息不对称和融资障碍以及流通网络不健全等问题。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协作要适度扩大农畜产品贸易的种类和规模,重视边民互市贸易,扩大边民互市贸易规模,加大草原保护及养殖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优质畜产品供给能力,加强农畜产品跨境电商合作、积极满足中蒙俄畜产品跨境贸易,优化贸易政策,制定统一的农畜产品标准和认证机制,重视品牌化战略、实现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的价值提升,完善中蒙农牧业跨境物流通道和物流网络以及培育大型物流服务企业,构建中蒙农牧业跨境供应链信息平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贸易 农牧业供应链 跨境供应链 供应链协作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初步研究
3
作者 冯锴 李阳 +1 位作者 蒋文孝 王添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始皇帝陵陵西大墓M1新发现的单体金、银骆驼塑像写实逼真的艺术形式,是我国骆驼题材文物中的特例,但在中亚、西亚艺术品中有迹可循,它可能是舶来品,也可能是在西方艺术影响之下本土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秦汉时期 骆驼题材文物 农牧互动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西部水土流失风险评价及其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雷社平 樊艳翔 解建仓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29,52,共6页
中国西部为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水土流失问题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探究中国西部水土流失风险及其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关联性具有研究意义。该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博弈论组合赋... 中国西部为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水土流失问题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探究中国西部水土流失风险及其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关联性具有研究意义。该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等方法对水土流失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水土流失风险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表明:①中国西部省域水土流失风险整体较高,其中内蒙古与新疆地区水土流失风险最高,而西南区域水土流失风险整体高于西北地区。②水土流失风险与农林牧渔业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牧业、农业、林业、渔业。③西北省域粗放型的生产发展模式衍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由此也表现出其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关联性要整体强于西南区域。因此,各地区要格外重视水土流失治理,谨防人为活动过度破坏水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水土流失风险 农林牧渔业 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东北地区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亚萍 张丽琨 王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2,共10页
为实现东北地区畜牧业绿色化发展,本研究将碳排放纳入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框架中,分别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对2001—2019年东北地区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对碳排放约束下绿色全要... 为实现东北地区畜牧业绿色化发展,本研究将碳排放纳入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框架中,分别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对2001—2019年东北地区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对碳排放约束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9年,碳排放约束下东北地区畜牧业静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仅在2019年大于1.000 0,其余年份均未达到1.000 0,年均值为0.731 6,整体呈现出“W”型特征。东北地区畜牧业GML指数年均值为1.016 4(动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64%),整体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态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年均值为1.53%,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值为0.74%,技术效率提升是东北地区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碳排放约束下东北地区四个省份(自治区)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正向增长,其中黑龙江省畜牧业碳排放约束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为4.08%,高于东北地区平均水平;其次为吉林省,年均增长率为1.33%;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年均增长率较低,不足1.00%;四个省份(自治区)畜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力差异明显,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畜牧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度较好,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不足,技术进步的衰退制约了辽宁省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技术效率不高制约了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东北地区畜牧业GM指数年均值大于GML指数,当不考虑碳排放约束时,2001—2019年东北地区畜牧业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年均值为1.027 0,技术进步指数的年均值仅为1.004 7,技术进步增速较为缓慢;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年均值下降至1.015 3,技术进步指数的年均值上升至1.007 4,技术效率对畜牧业GML指数的拉动作用受到碳排放污染的制约。鉴于此,笔者对东北地区畜牧业绿色化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适当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绿色科学养殖技术水平,降低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畜牧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超效率SBM模型 GML指数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中长期畜禽粪尿资源与污染潜势估算 被引量:95
6
作者 马林 王方浩 +2 位作者 马文奇 张福锁 范明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0-174,共5页
规模化畜牧业、农牧分离等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饲养方式改变后,畜禽粪尿养分的循环和处理最值得关注。该文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估算了东北三省畜禽粪尿产生量及其中的氮磷养分和COD含量,在此基础上评价和预测了2002~2020... 规模化畜牧业、农牧分离等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饲养方式改变后,畜禽粪尿养分的循环和处理最值得关注。该文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估算了东北三省畜禽粪尿产生量及其中的氮磷养分和COD含量,在此基础上评价和预测了2002~2020年畜禽粪尿资源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2003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畜禽粪尿耕地承载量分别为24、20、11t/hm^2,耕地畜禽粪尿承载量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平衡。2003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禽粪尿排泄物进入水体的COD数量占畜禽粪尿、工业、生活排放COD总量的52%、65%、40%。预测表明,2010年、2020年畜禽养殖业对东北三省环境污染的风险将进一步扩大。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控制畜禽粪尿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尿肥 资源 污染潜势 集约化畜牧业 中长期预测 中国东北
下载PDF
华北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杜雄 边秀举 +2 位作者 张维宏 杨福存 张立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6-1213,共8页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研究了生物产量较高的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以生产高产优质节水饲草。【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覆膜使饲用玉米干物质增产23.8%,且显著地促进...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研究了生物产量较高的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以生产高产优质节水饲草。【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覆膜使饲用玉米干物质增产23.8%,且显著地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氮素的表观利用率与产投比,植株粗蛋白的含量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其营养品质;覆膜改变了玉米田的耗水时序规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以上。施氮实现了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与营养品质协同增长,且营养成分的增幅(含量和产量)成倍于生物产量的增幅,施氮在提高饲用玉米生物产量36.1%~39.5%的情况下,植株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9%和145%,产量提高了160%和210%;裸地施氮量约200kg·ha-1、膜地不超过300kg·ha-1是兼顾玉米高产优质和土壤速效氮平衡的施用量。【结论】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是华北农牧交错区发展高产优质节水饲草,缓解草畜矛盾,促进区域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农牧交错区 饲用玉米 地膜覆盖 施氮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41
8
作者 董孝斌 高旺盛 严茂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共6页
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该文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首次提出了农牧系统耦合度的概念,并对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的农牧系统耦合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牧耦合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两种典型结... 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该文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首次提出了农牧系统耦合度的概念,并对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的农牧系统耦合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牧耦合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两种典型结构模式,一种以安塞县为代表,农牧能值总体利用率较高,但畜牧业内部结构偏重食粮动物使得高质能转化率低下;另一种以武川县为代表,农牧业结构总体上朝趋于协调方向发展,但畜牧业规模过大,由于草畜平衡严重失调,导致农牧系统耦合机制难以稳定。该文根据能值指标分析结果,还提出了提高农牧系统耦合的一些措施及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农牧交错带 农牧系统耦合度 生态经济 华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4
9
作者 邹亚荣 张增祥 +1 位作者 周全斌 赵晓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2-227,共6页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运用专家知识,结合实际,从农牧交错区的实质出发,定量地计算出我国的农牧交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农牧交错区近10年的耕地、草地变化的空间格局。整个农牧交错区的耕地以变林地、草地为主。耕地的变化以内蒙...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运用专家知识,结合实际,从农牧交错区的实质出发,定量地计算出我国的农牧交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农牧交错区近10年的耕地、草地变化的空间格局。整个农牧交错区的耕地以变林地、草地为主。耕地的变化以内蒙古的变化为大,主要分布于它的中、东部地区。草地主要以变耕地、城镇为主,分布于内蒙古与东北三省接壤处。最后探讨这种格局的成因。耕地变化受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业结构等驱动,主要表现为人文作用。草地变化受人为与自然的驱动,主要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为经济发展与草地过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牧交错区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北方高寒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地位问题研究——以河北坝上高原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新章 张立峰 +2 位作者 成升魁 张新民 闵庆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4-108,共5页
以河北坝上高原为例 ,对高寒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的畜牧业地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现行农牧产值统计结果不能反映牧业的生产效益 ,采用有效产值计算方法更能反映农牧生产的真实效果 ;该区有效畜牧产值在 1997~ 1999年仅占农林... 以河北坝上高原为例 ,对高寒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的畜牧业地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现行农牧产值统计结果不能反映牧业的生产效益 ,采用有效产值计算方法更能反映农牧生产的真实效果 ;该区有效畜牧产值在 1997~ 1999年仅占农林牧渔产值的 2 8.8% ,比统计结果降低了 17.9个百分点 ,而同期有效农业产值为6 1.8% ,且农业的发展速度更快 ,畜牧业并不是该区的主导产业 ;由于牧业低效 ,区域实行大力退耕还草、恢复牧业为主的发展策略并不可取 ;该区农牧比例应依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而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半干旱农牧交错带 畜牧业 河北坝上高原 有效产值 经济地位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生产模式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玉香 周道玮 张玉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0-254,共5页
以位于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吉林省长岭县种马场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经过优化设计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优化后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使... 以位于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吉林省长岭县种马场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经过优化设计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优化后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使1hm2农田的纯收益达到8254.6元,是优化前(4019.96元)的2.05倍,单位面积土地承载牛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优化结果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整体效益明显优于优化之前,本优化方案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农牧交错带 农业生态系统 优化模式
下载PDF
华北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成因与土地利用调整对策 被引量:17
12
作者 康相武 吴绍洪 +2 位作者 尹云鹤 杨勤业 戴尔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51,共7页
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等角度对华北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内蒙古多伦县的土地沙漠化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对干湿指数、最大可能蒸散量等指标的分析表明该区域近30a来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沙化土地的恢复。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沙... 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等角度对华北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内蒙古多伦县的土地沙漠化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对干湿指数、最大可能蒸散量等指标的分析表明该区域近30a来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沙化土地的恢复。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沙漠化、土地利用监测数据空间叠加和地统计分析表明,该区域15a来不存在明显的开荒和毁林等土地利用方式转型现象,利用方式未变化的土地占总土地的95.98%。严重沙化土地的91.39%发生在利用方式未变化的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三者沙化程度加重分别占该区所有沙化程度加重土地的55.16%、25.92%和10.31%。实地调查和遥感、统计等相关数据分析表明,耕地沙化主要是秋耕和农业大机械的应用为风蚀创造了条件,连年耕作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了耕地退化;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沙漠化主要因为载畜量过重和草原交通对草场的破坏。针对以上土地利用强度过大等造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提出华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调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土地利用强度 华北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调整
下载PDF
中国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的空间格局与生态恢复 被引量:9
13
作者 邹亚荣 张增祥 +4 位作者 王长有 赵晓丽 周全斌 刘斌 谭文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2-134,F003,共4页
运用遥感与 GIS为技术支撑 ,以专家知识为依据 ,从而定量计算出中国的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在此基础上 ,阐述二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风水蚀交错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 -阴山 ,秦岭 -祁连山一线分布的区域 ,农牧交错区主要分布于辽... 运用遥感与 GIS为技术支撑 ,以专家知识为依据 ,从而定量计算出中国的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在此基础上 ,阐述二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风水蚀交错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 -阴山 ,秦岭 -祁连山一线分布的区域 ,农牧交错区主要分布于辽宁与内蒙古接壤处 ,山西北部 ,陕西北部 ,到甘肃东部 ,秦岭以北 ,六盘山以东的地区 ,二者在空间格局上的不重合 ,使得我国 ,特别是北方地区存在两个生态脆弱区 ,这样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从生态重建的角度提出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农牧交错区 风水蚀交错区 空间格局 GIS RS 风力侵蚀 水力侵蚀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口胁迫与耕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毛留喜 宇振荣 +2 位作者 程序 王利文 刘国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14,共4页
该文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内的安塞县为例 ,构建了一个适合于区域范围、人与耕地关系简单平衡模型 ,并从中推出了人与耕地关系平衡胁迫力计算式。在分析该县农业生产用地构成、耕地及粮食的历史动态变化之后 ,根据人口预测结果与有关参... 该文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内的安塞县为例 ,构建了一个适合于区域范围、人与耕地关系简单平衡模型 ,并从中推出了人与耕地关系平衡胁迫力计算式。在分析该县农业生产用地构成、耕地及粮食的历史动态变化之后 ,根据人口预测结果与有关参数值 ,以 5年为步长计算分析了 2 0 0 0~ 2 0 30年 ,不同粮食自给水平下的人口承载能力胁迫力、耕地面积需求胁迫力、耕地生产率胁迫力。确定了有利于实现“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的较合理的粮食自给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人口胁迫 耕地利用 粮食自给率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青贮玉米粗蛋白含量分析及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12
15
作者 石云鹭 赵明 +2 位作者 李连禄 甄兆敏 王志永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8,共5页
为了探讨青贮玉米全株粗蛋白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和生育进程中的变化特点,对农牧交错区引进和选育的24份青贮玉米杂交种的粗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全株粗蛋白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变幅为6.24%~10.01%,平均值为7.77%... 为了探讨青贮玉米全株粗蛋白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和生育进程中的变化特点,对农牧交错区引进和选育的24份青贮玉米杂交种的粗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全株粗蛋白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变幅为6.24%~10.01%,平均值为7.77%;全株粗蛋白含量和生物产量之间总体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分组分析可以呈现出正相关、负相关和无相关三种关系。叶片和全株粗蛋白含量有随生育期的推移而下降的趋势,而且叶片对粗蛋白含量的贡献在前期最高,在中期最低;茎部对粗蛋白含量的贡献在中期最高,在后期最低。各生育期的叶片和全株粗蛋白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前期叶片粗蛋白含量和收获期全株粗蛋白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前期和中期全株粗蛋白含量与生育后期全株粗蛋白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选用植株冠层12个波长的高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导数,与叶片和全株粗蛋白含量作回归分析,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拟合度(R2)可以达到0.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青贮玉米 粗蛋白含量 高光谱反演
下载PDF
干旱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秦红灵 李春阳 +1 位作者 高旺盛 董孝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6-170,共5页
为了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择翻耕地和免耕地两种土地耕作类型,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在保护性耕作实行的两年时间里,测定了土层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结果表明:(1)在作物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 为了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择翻耕地和免耕地两种土地耕作类型,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在保护性耕作实行的两年时间里,测定了土层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结果表明:(1)在作物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有随降雨量周期变化的趋势,无论是何种耕作方式,除生育期降雨外,播前底墒也是土壤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2)土壤贮水能力免耕地都是大于翻耕地的;0-80cm土壤水分的空间剖面自上而下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失水层(0-30cm)和中层贮水层(30-80cm)。(3)用SPSS统计软件进一步对土壤水分与土层深度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其关系方程为拟和三次抛物线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变化 保护性耕作 北方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人口负荷研究 被引量:151
17
作者 王静爱 徐霞 刘培芳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9-24,共6页
在综述了前人对农牧交错带的认识后,给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和区域界线;认为土地利用结构的农牧交错性是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双重影响的结果,其空间格局有6种区域组合类型;随着人口负荷的加大,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保证这一地带... 在综述了前人对农牧交错带的认识后,给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和区域界线;认为土地利用结构的农牧交错性是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双重影响的结果,其空间格局有6种区域组合类型;随着人口负荷的加大,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保证这一地带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基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方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结构 人口负荷
下载PDF
发展草地农业是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 被引量:21
18
作者 董孝斌 张新时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89,共3页
农牧交错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的现状,明确了生态经济理论应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并指出实行人工种草、舍饲养殖,发展草地农业、... 农牧交错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的现状,明确了生态经济理论应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并指出实行人工种草、舍饲养殖,发展草地农业、畜牧业是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最后,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 农牧交错带 农民收入增长 出路 发展 生态经济理论 草地农业 关键措施 舍饲养殖
下载PDF
河北坝上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与技术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新章 张立峰 +1 位作者 张新民 成升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5-258,共4页
河北坝上地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于长期大规模高强度地滥垦滥牧,在近100年的时间里,该区生态环境遭受了空前的破坏;而该区域居民粮食不足和收入低的事实又使其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该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必须走生态、经济兼... 河北坝上地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于长期大规模高强度地滥垦滥牧,在近100年的时间里,该区生态环境遭受了空前的破坏;而该区域居民粮食不足和收入低的事实又使其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该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必须走生态、经济兼顾型道路。该文依据国家旱农张北试验区多年田间试验结果和作者的调查,提出了以"乔灌成网、少耕留茬、高效集约、草畜一体"为内容的生态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与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经济型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邹亚荣 张增祥 +1 位作者 周全斌 马超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38,共4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退化,造成环境恶化。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一个独特的地理景观,对它的研究在生态、区域发展上有重要意义。在定义土壤侵蚀指数的基础上,以土地资源类型为单元,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分...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退化,造成环境恶化。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一个独特的地理景观,对它的研究在生态、区域发展上有重要意义。在定义土壤侵蚀指数的基础上,以土地资源类型为单元,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分析不同土地资源类型下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阐明土地资源的土壤侵蚀背景,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作了区域上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我国农牧交错带的东部草地退化,西部沙化严重,亟需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