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缺牙相关EDAR基因突变报道及携带双突变位点的HED家系分析
1
作者 兰嵘 代庆刚 +4 位作者 喻康 卞晓玲 叶丽娟 吴轶群 王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4-701,共8页
目的·探索先天缺牙相关的外异蛋白A受体(ectodysplasin A receptor,EDAR)基因突变位点,初步分析EDAR基因突变导致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缺牙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 目的·探索先天缺牙相关的外异蛋白A受体(ectodysplasin A receptor,EDAR)基因突变位点,初步分析EDAR基因突变导致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缺牙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的先天缺牙患者及其家系成员,提取其外周血中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初步筛选后,用PolyPhen-2、Mutation Taster、Provean对潜在突变位点的有害性进行预测,对分析后的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进行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分析,使用在线工具Swiss-Model进行同源建模,分析EDAR蛋白的三维结构变化。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先天缺牙和全身发育情况进行临床检查。结果·在纳入的先天缺牙患者中共发现5名EDAR基因突变患者,1名患者携带移码突变c.368_369insC(p.L123fs),4名患者携带错义突变。在EDAR错义突变患者中,有2名患有非综合征型缺牙(nonsyndromic tooth agenesis,NSTA),分别携带c.77C>A(p.A26E)纯合突变和c.380C>T(p.P127L)杂合突变。另外2名患有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均带有2个基因突变位点:1名为EDAR复合杂合患者,携带来自父亲的EDAR c.77C>T(p.A26V)和来自母亲的EDAR c.1281G>C(p.L427F);另1名为EDAR、外异蛋白A(ectodysplasin A,EDA)双基因突变患者,EDAR c.1138A>C(p.S380R)和EDA c.1013C>T(p.T338M)均来自母亲,这2个位点在此前的报道中仅与NSTA相关。EDAR c.1281G>C(p.L427F)、c.77C>A(p.A26E)为未被报道过的错义突变新位点。错义突变可能通过改变氨基酸残基极性、电荷或体积等,对蛋白空间构象造成影响;移码突变造成了非3整倍数的碱基增加,可能导致蛋白的截短或降解。结论·发现了2个新的EDAR错义突变位点,报道了由EDAR纯合突变导致的NSTA以及由EDA、EDAR双基因突变导致HED的病例,扩展了对于EDAR突变造成HED和NSTA的致病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发育不良 家族性缺牙 外异蛋白A受体 外异蛋白A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下载PDF
EDAR参与绵羊毛发性状与生长的调节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宁 曹靖 +8 位作者 卫盼莹 于秀菊 高淑媛 程笳琪 张昱 申艳 王海东 牛姝 赫晓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23,共8页
绵羊的背部、耳部和腹股沟部的毛发性状、生长速度存在差异,背部毛发弯曲、细长、密度高、生长速度快,耳部、腹股沟部毛发粗直、密度低、生长速度慢。研究表明,EDA/EDAR、IGFBP5/Krox20、WNT等介导的信号通路及毛发角蛋白基因对毛发纤... 绵羊的背部、耳部和腹股沟部的毛发性状、生长速度存在差异,背部毛发弯曲、细长、密度高、生长速度快,耳部、腹股沟部毛发粗直、密度低、生长速度慢。研究表明,EDA/EDAR、IGFBP5/Krox20、WNT等介导的信号通路及毛发角蛋白基因对毛发纤维弯曲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技术、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外异蛋白受体(ectodysplasin A receptor,EDAR)在绵羊背部、耳部和腹股沟皮肤中的m 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和定位进行研究,以探讨EDAR与绵羊毛发的生长和性状的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DAR在绵羊背部皮肤中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绵羊腹股沟皮肤的4.9倍(P<0.01),耳部是腹股沟部的1.4倍(P<0.05),背部是耳部的3.4倍(P<0.05);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EDAR基因m RNA和蛋白质在背部、耳部和腹股沟部毛囊均有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可知,背部表达量最高,耳部次之,而腹股沟部最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绵羊皮肤组织蛋白质提取物中存在与兔抗EDAR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绵羊皮肤背部平均蛋白质表达量最高,耳部次之,而腹股沟部最低,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提示,EDAR可能参与绵羊毛发卷曲的形成和调控,对毛发密度、生长速度等可能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异蛋白受体(edar) 绵羊 背部 耳部 腹股沟部 毛发性状 毛发生长
下载PDF
鲤鱼(Cyprinuscarpio)外异蛋白A受体Eda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定位 被引量:2
3
作者 蒋丽 王阳阳 +5 位作者 程安达 张保勇 马龙 王书 刘永新 孙效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9-107,共9页
外异蛋白A受体(Ectodysplasin-A receptor,Edar)基因最早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其在皮肤附属物的发育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利用Genfishing差异筛选技术对建鲤和镜鲤的皮肤转录表达产物进行筛选,得到Edar基因的部分片段。通过克隆镜... 外异蛋白A受体(Ectodysplasin-A receptor,Edar)基因最早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其在皮肤附属物的发育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利用Genfishing差异筛选技术对建鲤和镜鲤的皮肤转录表达产物进行筛选,得到Edar基因的部分片段。通过克隆镜鲤mRNA全长发现,镜鲤该基因全长CDS为1 389 bp,编码一个含有46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含一个信号肽位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结合位点序列、跨膜区和死亡结构域。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镜鲤Edar蛋白与斑马鱼相似度最高,达88.31%,而与其亲缘关系较远的爪蟾,鸡,人类,小鼠相似度较低,分别是64.88%,63.79%,64.36%,63.50%。对5'-UTR和3'-UTR区进行分析表明,镜鲤与斑马鱼、青鳉5'-UTR的相似度只有23.78%,24.73%,而与非洲爪蟾、鸡、人和老鼠的相似度更低,仅为11.73%、18%、6.50%、10.04%;3'-UTR与青鳉的相似度为35.49%,与非洲爪蟾、人和小鼠的相似度分别为9.42%、8.05%、9.37%。整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建鲤和镜鲤鳞片发生时在鳞片着生的皮肤基质中特异表达,而在非鳞片发生区域表达较弱或者不表达,到所有鳞片发育形成后,该基因的表达消失,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鲤鱼鳞片的起始发育而不是后期的鳞片模式维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异蛋白A受体 RACE 整体原位杂交
下载PDF
外胚叶发育不全基因及其受体在斑马鱼牙齿早期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雪丹 杨其芬 +1 位作者 徐智云 杨德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5-360,共6页
目的探讨外胚叶发育不全(EDA)基因及其受体(EDAR)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咽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受精后48 h(48 hpf)的斑马鱼胚胎总RNA,之后逆转录合成cDNA,以该cDNA为模板,特异性... 目的探讨外胚叶发育不全(EDA)基因及其受体(EDAR)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咽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受精后48 h(48 hpf)的斑马鱼胚胎总RNA,之后逆转录合成cDNA,以该cDNA为模板,特异性扩增斑马鱼咽齿特异性标记基因dlx2b、Ed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eda及edar基因片段,用TA克隆试剂盒将这3个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pGEMT载体上,将对应质粒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线性化,以PCR线性化做模板,选择相应的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dlx2b、eda及edar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收集36、48、56、60、72、84 hpf的斑马鱼胚胎,运用全胚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da及edar基因在斑马鱼咽齿发育部位的表达分布。比较原位杂交结果eda及edar表达区域与斑马鱼咽齿特异性标记基因dlx2b所指示咽齿部位的关系。结果获得了dlx2b、eda及edar基因的反义m RNA探针。原位杂交结果显示,48~72 hpf时eda及edar在鳃弓牙齿相应部位可见强棕褐色阳性信号,与dlx2b所指示咽齿部位吻合。结论Eda信号通路配体与受体在斑马鱼咽齿早期发育过程中即牙齿发生至形态发生阶段于咽齿部位特异性强表达,这一结果显示该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斑马鱼咽齿早期发育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叶发育不全 外胚叶发育不全受体 牙齿发育 斑马鱼 原位杂交
下载PDF
Carcinogene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n alternate hypothetical mechanism 被引量:8
5
作者 Sharon Shuxian Poh Melvin Lee Kiang Chua Joseph T.S.Wee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6-34,共9页
Current proposed mechanisms implicate both early and latent Epstein-Barr virus(EBV)infection in the carcinogenic cascade,whereas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always associ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with early c... Current proposed mechanisms implicate both early and latent Epstein-Barr virus(EBV)infection in the carcinogenic cascade,whereas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always associ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with early childhood EBV infection and with chronic ear,nose,and sinus conditions.Moreover,most patients with NPC present with IgA antibody titers to EBV capsid antigen(VCA-lgA),which can precede actual tumor presentation by several years.If early childhood EBV infection indeed constitutes a key event in NPC carcinogenesis,one would have to explain the inability to detect the virus in normal nasopharyngeal epithelium of patients at a high risk for EBV infection.It is perhaps possible that EBV resides within the salivary glands,instead of the epithelium,during latency.This claim is indirectly supported by observations that the East Asian phenotype sh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NPC and immature salivary gland morphogenesis,the latter of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salivary gland morphogenesis with an evolutionary variant of the human ectodysplasin receptor gene(EDAR),EDARV370A.Whether the immature salivary gland represents a more favorable nidus for EBV is uncertain,but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EBV has been isolated in this anatomical organ.The presence of EBV-induced lymphoepitheliomas in the salivary glands and lungs further addresses the possibility of submucosal spread of the virus.Adding to the fact that the fossa of Rosen Muller contains a transformative zone active only in the first decade of life,one might be tempted to speculate the possibility of an alternative carcinogenic cascade for NPC that is perhaps not dissimilar to the model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arcinogenesis EPSTEIN-BARR virus Transformation zone TOLL-LIKE receptor 8(TLR8) edar gene HLA
下载PDF
外胚层发育不良受体EDA2R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蓝希钳 肖海婷 +1 位作者 罗怀容 陈建宁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80-286,共7页
外胚层发育不良受体EDA2R(ectodysplasin A2 receptor)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级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中的一个较新的成员,在发育中的胚胎里有很高的表达,在成年人和动物的多个器官组织中也有表达。... 外胚层发育不良受体EDA2R(ectodysplasin A2 receptor)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级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中的一个较新的成员,在发育中的胚胎里有很高的表达,在成年人和动物的多个器官组织中也有表达。与其它TNFRSF成员不同,尽管EDA2R蛋白在胞内没有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DD),但它仍可激活NF-κB和JNK通路,并介导细胞的凋亡。本文广泛回顾了近年来与EDA2R有关的文献,就该蛋白分子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与该蛋白相关的分子功能或其介导的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A2R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级家族 死亡结构域 凋亡
下载PDF
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患者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柳星宇 朱俊霞 赵玉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对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及致病性分析,为HED患者的基因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临床诊断... 目的对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及致病性分析,为HED患者的基因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HED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行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检测基因突变,进行罕见变异位点筛选,并对筛选出的突变进行生物信息学功能预测。结果共收集到4例HED患者,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并筛选出3个已报道过的外异蛋白A(ectodysplasin A,EDA)基因突变c.2T>C、c.161A>G、c.467G>A,其中c.2T>C为起始密码子突变。此外还检测出1个未在HED病例中报道过的外异蛋白A受体(ectodysplasin A receptor,EDAR)基因突变c.871G>A。HED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Sanger测序结果证明了上述突变的发生。上述突变的生物信息学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本研究检测到的EDA基因突变均具有高度的物种保守性,对EDA蛋白功能有害,c.2T>C、c.161A>G及c.467G>A 3种突变的联合注释依赖耗竭(combined annotation dependent depletion,CADD)数据库评分分值分别为22.5、26.3、25.5,基因组进化速率评测(genomic evolutionary rate profilling,GERP)数据库评分分值分别为2.16、2.26、2.18。EDAR基因突变具有一定的物种保守性,对EDAR蛋白质功能“可能有害”,CADD评分分值为22.0,GERP评分分值为1.93。结论本研究在4个HED家系中检测出3种EDA基因突变和1种EDAR基因突变。EDA基因及EDAR基因上不同位点、不同类型的突变可对蛋白质功能产生影响,导致HE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发育不良 少汗性 常染色体隐性 外显子 突变 外异蛋白A基因 外异蛋白A受体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