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sitivity of Near Real-time MODIS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errestrial Forests Based on Eddy Covariance Measurem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TANG Xuguang LI Hengpeng +4 位作者 LIU Guihua LI Xinyan YAO Li XIE Jing CHANG Shouzh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537-548,共12页
As an important product of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MOD17A2 provides dramatic improvements in our ability to accurately and continuously monitor global terrestrial primary production, whic... As an important product of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MOD17A2 provides dramatic improvements in our ability to accurately and continuously monitor global terrestrial primary production, which is also significant in effort to adva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co-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ver the past decades, forests have moderated climate change by sequestrating about one-quarter of the carbon emitted by human activities through fossil fuels burning and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Thus, the carbon uptake by forests reduces the rate at which carbon accumulates in the atmosphere. However, the sensitivity of near real-time MODIS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 product is directly constrained by uncertainties in the modeling process, especially in complicated forest ecosystems.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plenty of studies to verify MODIS GPP with ground-based measurements using the eddy covariance(EC) technique, few have comprehensively validated the performance of MODIS estimates(Collection 5) across diverse forest types.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degree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ODIS-derived GPP and EC-measured GPP at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time scales for the main forest ecosystems, including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EBF), evergreen needleleaf forest(ENF),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DBF), and mixed forest(MF) relying on 16 flux towers with a total of 68 site-year datasets. Overall, site-specific evaluation of multi-year mean annual GPP estimates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t MOD17A2 product works highly effectively for MF and DBF, moderately effectively for ENF, and ineffectively for EBF. Except for tropical forest, MODIS estimates could capture the broad trends of GPP at 8-day time scale for all other sites surveyed. On the annual time scale, the best performance was observed in MF, followed by ENF, DBF, and EBF. Trend analyses also revealed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MODIS GPP product in EBF and DBF. Thus, improvements in the sensitivity of MOD17A2 to forest productivity require continued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 17A2 FLUXNET community eddy covariance (ec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 forest ecosystem evaluation
下载PDF
广东湛江桉树人工林碳水通量季节格局及其环境生物控制
2
作者 竹万宽 王志超 +1 位作者 杜阿朋 许宇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2,共15页
【目的】量化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和组分并揭示其受环境生物因子的调控作用,为提高人工林碳汇评估准确性及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环境生物因子对人工林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北部,采用涡度相关法(EC)... 【目的】量化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和组分并揭示其受环境生物因子的调控作用,为提高人工林碳汇评估准确性及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环境生物因子对人工林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北部,采用涡度相关法(EC)测定桉树人工林碳水通量,并同步监测空气温度(Tair)、饱和水汽压差(VPD)、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土壤温度(Tsoil)、土壤湿度(SM)、降水量(Pre)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环境生物因子,分析碳水通量和组分的时间变化及其与环境生物因子的关系。【结果】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年均值为2907.87 g·m^(-2)a^(-1)、生态系统呼吸(RE)年均值为1509.77 g·m^(-2)a^(-1)、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年均值为-1398.83 g·m^(-2)a^(-1)、生态系统蒸散(ET)年均值为1069.25 mm,表现为碳汇。GPP、RE、NEE、ET昼夜变化呈非对称单峰趋势,峰值和日均值的绝对值均表现为雨季高于旱季。雨季的GPP、RE、ET累积值高于旱季,NEE累积值在旱季和雨季无明显差异。日间NEE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PFD,当VPD≥15 hPa时NEE积累受到抑制,气温在中等水平(20℃air<27℃)时净碳吸收能力最强。夜间NEE变化主要受Tair影响,SM会影响NEE对Tair响应的敏感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在旱季(3.85 g·kg^(-1))高于雨季(2.61 g·kg^(-1)),年均值为3.22 g·kg^(-1),季节差异主要由ET主导,与Tair、VPD、PPFD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在旱季、雨季和全年均表现为碳汇,其碳汇状态和强度由GPP主导。NEE变化主要受PPFD调控,高VPD会抑制生态系统净碳吸收,中等水平温度时生态系统净碳吸收能力最强,SM会影响夜间NEE对Tair响应的敏感性。桉树人工林WUE旱季高于雨季,季节差异主要由ET主导,同时受到Tair、VPD、PPFD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协方差 碳水通量 环境生物因子 水分利用效率 桉树人工林
下载PDF
2011-2020年河南小浪底栓皮栎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日数据集
3
作者 黄辉 周宇 +1 位作者 张劲松 孟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97-103,共7页
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在缓解气候变化和区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南太行地区是我国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域开展人工林通量观测研究对于理解黄河重点生态区气候变化对森林碳汇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栓皮栎(Quer... 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在缓解气候变化和区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南太行地区是我国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域开展人工林通量观测研究对于理解黄河重点生态区气候变化对森林碳汇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我国天然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也是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本数据集为河南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小浪底站)自2011年累计的栓皮栎人工林生态系统日尺度碳通量数据产品,时间范围为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数据指标包含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RE)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数据处理参考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质量控制和处理规范。本数据集可为分析该区域人工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提供支撑,也可为黄河重点生态区人工林碳汇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人工林 涡度相关 碳通量 小浪底
下载PDF
2016-2017年小浪底栓皮栎人工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辉 周宇 +3 位作者 张劲松 高翔 刘琳奇 孟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170-178,共9页
全球变化背景下,人工林在区域碳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我国天然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太行山南麓位于我国黄河重点生态区,属我国林业工程重点区域,在该区域开展栓皮栎人工林水碳通量观测研... 全球变化背景下,人工林在区域碳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我国天然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太行山南麓位于我国黄河重点生态区,属我国林业工程重点区域,在该区域开展栓皮栎人工林水碳通量观测研究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人工林碳汇功能评估有重要意义。自2005年以来,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小浪底站)采用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长期开展了栓皮栎人工林碳水通量监测与研究。本数据集为参考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 FLUX)质量控制和处理规范整理加工的2016–2017年小浪底站栓皮栎人工林通量和常规气象要素数据,包含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潜热和显热通量及空气温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辐射、大气压、降水量、土壤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形成了半小时、日、月和年尺度数据产品。本数据集为人工林生态系统管理、区域碳收支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推动我国野外台站数据共享和数据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 涡度相关技术 碳水通量 气象要素 栓皮栎人工林
下载PDF
2015-2020年句容农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艳莲 张永光 +1 位作者 朱婷婷 居为民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28-38,共11页
南京大学句容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句容站”)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苏省镇江市),主要种植方式为水稻——一年一熟制,是灌溉农田的典型代表。水稻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范围广,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 南京大学句容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句容站”)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苏省镇江市),主要种植方式为水稻——一年一熟制,是灌溉农田的典型代表。水稻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范围广,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完成水、热和CO_(2)的交换,对于区域的水文、气侯和碳水循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句容站自2015年涡度相关系统架设完成至今,一直开展农田生态系统碳水热通量的观测,且处理流程严格遵循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标准质控体系。本数据集整理了句容站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标准化的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关键气象要素数据,时间尺度包含半小时、日和月,可靠性高,可以为农田灌溉管理、碳水循环过程以及作物模型模拟等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农田生态系统 通量观测 气象要素 碳水循环 水稻
下载PDF
2015-2020年海北高寒草甸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法伟 司梦可 +2 位作者 郭小伟 曹广民 张振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青藏高原寒高草甸面积约为5.04×10^(5) km^(2),是高原生态屏障功能发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质。2014年5月,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海北站)应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高寒禾草-矮嵩草(Kobresia hulim... 青藏高原寒高草甸面积约为5.04×10^(5) km^(2),是高原生态屏障功能发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质。2014年5月,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海北站)应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高寒禾草-矮嵩草(Kobresia hulimis)草甸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连续观测,获取了宝贵的原始资料。经过异常值剔除、缺失通量数据的增强回归树模型插补等数据质控流程,海北站拟公开发布2015–2020年高寒草甸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生态系统CO_(2)呼吸、总生态系统CO_(2)交换、潜热通量、显热通量等通量数据子集和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降水、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等常规微气象数据子集,时间分辨率有30分钟、日、月和年等4种尺度。本数据集可以用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模型的参数优化及碳素固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的时空格局及演变趋势的科学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碳水热通量 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 2015–2020年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冬季湍流相干结构在地表能量平衡中的作用
7
作者 赵建华 张良 +3 位作者 王胜 梁芸 隆霄 王涓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92-2305,共14页
地表能量不平衡问题是近40年一直困扰微气象学界的重要难题.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站的相关数据,通过将湍流分解为相干结构部分和非相干结构部分,在涡动相关法中引入相干结构(Coherent structure,简称为CS)的贡献... 地表能量不平衡问题是近40年一直困扰微气象学界的重要难题.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站的相关数据,通过将湍流分解为相干结构部分和非相干结构部分,在涡动相关法中引入相干结构(Coherent structure,简称为CS)的贡献,探讨了CS在地表能量平衡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CS出现频次高,间歇性显著,在30 min平均时间中出现的数目为38个,出现时间与未出现时间分别占40%和60%左右;(2)CS对通量影响显著,引入CS贡献后,白天垂直动量通量、感热、潜热和湍流通量(感热与潜热之和)等4个通量计算的准确性均获得显著提高,分别提高达26%(0.01 m^(2)·s^(-2))、24%(25.33 W·m^(-2))、31%(6.23 W·m^(-2))和30%(31.66 W·m^(-2)).而不考虑CS的传统方法对这4个通量低估达19%、22%、21%和23%;(3)CS对4个通量的贡献分别为36%、41%、33%和50%;(4)传统方法得到的地表能量平衡闭合率EBR只有0.76、能量平衡残差Res为41.9 W·m^(-2),远未平衡.考虑CS贡献后,EBR增大至0.96、Res降低至10.4 W·m^(-2),地表能量接近闭合;(5)EBR与Res少量的未闭合部分可以非均匀地表产生的垂直感热平流解释.结果表明,CS大幅提高了地表能量的闭合水平,它是实现地表能量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产生地表能量不平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在涡动相关法中考虑CS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能量不平衡 相干结构 涡动相关法
下载PDF
2011-2020年海北高寒灌丛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8
作者 张法伟 李红琴 +4 位作者 张雷明 李杰霞 杨永胜 于贵瑞 李英年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高寒灌丛是青藏高原的重要植被类型之一,多分布在山地阴坡、半阴坡或高海拔山前滩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碳素固持和水源涵养及气候调节功能。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海北站)自2002年应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高寒... 高寒灌丛是青藏高原的重要植被类型之一,多分布在山地阴坡、半阴坡或高海拔山前滩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碳素固持和水源涵养及气候调节功能。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海北站)自2002年应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生态系统碳水热交换,已有近20年的数据积累。在前期公开2003–2010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布2011–2020年海北高寒灌丛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大气压强、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降水、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的常规气象数据子集和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生态系统CO_(2)呼吸、总生态系统CO_(2)交换、潜热通量、显热通量的碳水热通量数据子集,均由半小时、日、月和年等4种时间尺度组成。本系列数据集不仅可以用于科学评估高寒灌丛生态系统碳水热等生态功能的环境驱动和演变趋势,还能对遥感-生态过程模型的参数验证及优化提供地面观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碳水热通量 高寒金露梅灌丛 2011–2020年 青藏高原
下载PDF
2014-2016年洞庭湖湿地南荻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涛 邓正苗 +1 位作者 谢永宏 李峰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21-30,共10页
湖泊是陆地碳循环的活跃通道,具有可观的固碳潜力。洞庭湖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每年的水位波动变幅巨大(12–14 m),独特的水文情势对于洞庭湖碳水循环过程、控制机理及其环境变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大挑战和意义。南荻(Miscanthus sacc... 湖泊是陆地碳循环的活跃通道,具有可观的固碳潜力。洞庭湖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每年的水位波动变幅巨大(12–14 m),独特的水文情势对于洞庭湖碳水循环过程、控制机理及其环境变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大挑战和意义。南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在洞庭湖分布广泛,属多年生高大竹状草本植物,根状茎发达,固碳潜力大。本研究以洞庭湖南荻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动相关(EC)系统,开展南荻生态系统碳通量长期定位观测。湖南洞庭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洞庭湖国家站)作为我国重要的通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基于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整理了2014年6月到2016年12月洞庭湖南荻生态系统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包括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潜热通量、显热通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净辐射和土壤温度等指标,分为半小时、日、月和年4种时间尺度的数据文件。可为开展南荻生态系统碳水热时空动态的科学认知、物质和能量循环、全球固碳潜力的估算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通量数据 碳循环 气象要素 南荻生态系统
下载PDF
2006-2015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刈割草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彦兵 游翠海 陈世苹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84-93,共10页
草原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植被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全球碳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刈割作为内蒙古草地常见的利用方式,其会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均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目前关于刈割对草原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 草原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植被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全球碳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刈割作为内蒙古草地常见的利用方式,其会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均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目前关于刈割对草原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影响机制尚不清晰。缺乏长期、连续的通量观测数据是重要原因之一。按照ChinaFLUX标准数据处理方法,我们收集整理了2006–2015年内蒙古锡林浩特温性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本数据集提供的长期涡度通量观测数据,不仅为研究刈割利用下草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时间动态过程及调控机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也对优化该区域草地利用管理及评估刈割对我国北方草原碳汇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象-涡度相关技术 温性草原 碳通量 蒸散发 能量通量 刈割
下载PDF
2012-2016年三江源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11
作者 贺福全 李奇 +1 位作者 陈懂懂 赵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65-74,共10页
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已成为该地区退化草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措施。三江源区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水热交换的时空格局是探究该区生态服务功能的核心。青海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三江源站)自... 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已成为该地区退化草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措施。三江源区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水热交换的时空格局是探究该区生态服务功能的核心。青海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三江源站)自2009年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人工草地碳水热交换的科学观测,2012–2016年间积累了5年高质量连续通量观测数据。为了推动三江源乃至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水热格局等相关研究的发展,三江源站公开发表2012–2016年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相关常规气象数据及碳水热通量数据。本数据集包含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降水的常规气象数据子集和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通量、生态系统CO_(2)呼吸通量、总生态系统CO_(2)交换通量、潜热通量、显热通量的碳水热通量数据子集。数据集采用China FLUX推荐的通量数据处理方法,形成了30分钟、日、月和年尺度数据产品,可为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碳水热时空动态的科学认知、遥感反演、模型验证提供地面观测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人工草地 涡度相关法 碳水热通量
下载PDF
2011-2015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12
作者 刘雅琪 张晶 +11 位作者 郑惠旭 费学海 沙丽清 周文君 周立国 邓晓保 罗艳 邓云 于贵瑞 张雷明 张一平 宋清海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49-61,共13页
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立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之上,增加碳汇、减少碳源成为实施气候治理的必需。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大气碳汇,而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生物量丰富、生产力旺盛等特征,发挥... 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立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之上,增加碳汇、减少碳源成为实施气候治理的必需。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大气碳汇,而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生物量丰富、生产力旺盛等特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固碳功能。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站是中国通量研究网络(ChinaFLUX)的首批成员站之一,自2002年建成至今已积累20年碳水通量观测数据。本数据集遵循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处理并汇整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标准化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形成的数据产品包含4种时间尺度(30分钟、日、月和年)。本数据集可应用于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响应机制分析和固碳效益评估等研究领域,也可为生态系统模型参数优化和结果验证提供参考。通过多平台架构、多尺度融合、多方法耦合,以期进一步为解析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碳水热循环机制、时空动态和预估未来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支撑,从而为达成中国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热带季节雨林 碳水循环 碳汇 气象要素
下载PDF
2018-2020年松嫩平原长岭盐碱稻田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13
作者 董刚 王艺璇 +2 位作者 王珂 姜世成 邵长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1-15,共15页
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O_(2)和H2O交换的过程具有多变性与复杂性,其交换过程不仅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还受作物类型、种植模式、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作为中国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过程中最有效的治理... 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O_(2)和H2O交换的过程具有多变性与复杂性,其交换过程不仅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还受作物类型、种植模式、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作为中国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过程中最有效的治理措施之一,洗盐种稻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在气候调节、水分利用、碳汇功能等方面都亟待研究,需要实地监测数据作为支撑。基于微气象学理论的涡度协方差技术,可以对农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_(2)和水热通量交换进行直接测量。本数据集为长岭盐碱稻田2018–2020年通量观测结果,该结果经ChinaFLUX技术标准体系进行质量控制与插补处理。数据集的时间尺度含半小时、日、月和年,数据指标具体包括观测期间的大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es)、土壤温度(Ts)、土壤水分(SWC)、净辐射(Rn)、光合有效辐射(PAR)、降雨量(P)、风速(Ws)、风向(Wd)、显热通量(Hs)、潜热通量(LE)、蒸散量(ET)、二氧化碳净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Re)、总生态系统交换量(GEE)等。建立和共享本数据集可为农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能量与物质交换提供本底资料,为区域生态系统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长岭 涡度协方差技术 碳水通量 盐碱稻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2006-2015年内蒙古多伦典型草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14
作者 游翠海 王彦兵 陈世苹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94-104,共11页
草原生态系统是陆地和大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碳汇大小和方向存在争议。涡度通量观测方法可实现植被和大气间碳、水、能量交换的连续测定。长期的碳水通量观测有助于明确草原生态系统的碳... 草原生态系统是陆地和大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碳汇大小和方向存在争议。涡度通量观测方法可实现植被和大气间碳、水、能量交换的连续测定。长期的碳水通量观测有助于明确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2006–2015年内蒙古多伦温性典型草原生态系统长期涡度通量观测数据,基于ChinaFLUX标准数据处理体系完成30分钟的碳水热通量和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整编。本数据集观测质量较好,全年数据观测完整性达95%以上,能量平衡闭合比率较高(1.04±0.07)。本数据集为研究温性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日动态、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异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对评估我国北方草原在区域和全球碳水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温性草原 碳通量 蒸散发 能量通量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flux measurement by open-path and close-path eddy covariance systems 被引量:3
15
作者 SONG Xia, YU Guirui, LIU Yunfen, SUN Xiaomin, REN Chuanyou & WEN Xuefa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Synthesis Research Center,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39,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z1期74-84,共11页
For flux measurement, the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supplies a possibility to directly measure the exchange between vegetation and atmosphere; and there are two kinds of eddy covariance systems, open-path and close-pa... For flux measurement, the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supplies a possibility to directly measure the exchange between vegetation and atmosphere; and there are two kinds of eddy covariance systems, open-path and close-path systems. For the system error, it may result in difference of flux measurements by two system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mpare the measured results from them. ChinaFLUX covers of eight sites applied the micrometeorological method, in which Changbai Mountains (CBS) and Qianyanzhou (QYZ) carried out open-path eddy covariance (OPEC) and close-path eddy covariance (CPEC) measurements synchronously. In this paper the data sets of CBS and QYZ were employed. The delay time of close-path analyzer to the open-path analyzer was calculated; the spectra and cospectra of time-series data of OPEC and CPEC were analyzed; the open-path flux measurement was used as a standard comparison, the close-path flux measurement result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wo sites the delay time of CO2 density for close-path analyzer was about 7.0-8.0 s, H2O density about 8.0-9.0 s; the spectrum from the open-path, close-path and 3D sonic anemometer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cted -2/3 slope (log-log plot), and the cospectra showed the expected slope of -4/3 in the internal subrange; the CO? flux measured by the close-path sensor was about 84% of that of open-path measurement at QYZ, about 80% at CBS, and the latent heat flux was balanced for two systems at QYZ, 86% at CBS. From the flux difference between open-path and close-path analyzers, it could be inferred that the attenuation of turbulent fluctuations in flow through tube of CPEC affected H2O flux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CO2 flux. The gap between two systems was bigger at CBS than at QYZ; the diurnal variation in CO2 flux of two measurement systems was very consis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open-path eddy covariance close-path eddy covariance DELAY time SPecTRUM analyze flux.
原文传递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16
作者 朱咏莉 童成立 +3 位作者 吴金水 王克林 王勤学 任秀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88,共6页
为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在数据剔除、校正和... 为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在数据剔除、校正和差补的基础上,对瞬时CO2通量值进行计算求得日CO2通量值和年CO2通量值,并对CO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光合吸收CO2通量(GPP)、呼吸排放CO2通量(Reco)和净吸收CO2通量(NEE)的季节变化均呈6—9月较高,1—5月和10—12月较低的对称分布.其中5—9月水稻生长时期的NEE总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对年NEE总量起决定性作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日平均气温(Ta)是CPP与NEE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二者与GPP和NEE分别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年净吸收CO2总量为2475.6g,(m^2·a)。这表明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涡度相关法 稻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7
作者 岳广阳 赵林 +1 位作者 赵拥华 李元寿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6-174,共9页
青藏高原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草地,区域内生态系统碳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生态系统碳通量主要研究方法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碳循环的源、汇效应、时空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 青藏高原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草地,区域内生态系统碳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生态系统碳通量主要研究方法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碳循环的源、汇效应、时空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现有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间CO2通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交换量和碳源汇特征等存在明显差异,光合有效辐射、温度、降水、土壤水分和叶面积指数等是影响碳通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最后,结合当前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的现实与需要,探讨了通量观测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及解决途径.未来对青藏高原碳循环关键过程的研究工作还需要多尺度、长期生态实验和CO2通量观测数据支持,同时以此为基础发展新的数据处理、分析和跨尺度机理模拟方法,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碳通量 涡度相关技术 箱式法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三种方法测定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比较 被引量:31
18
作者 戚培同 古松 +3 位作者 唐艳鸿 杜明远 吴力博 赵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小型蒸渗仪(Mini—lysimeter)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2005年和2006年夏季(7—8月份)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昼间蒸散(E)变化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在观测期间,存...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小型蒸渗仪(Mini—lysimeter)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2005年和2006年夏季(7—8月份)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昼间蒸散(E)变化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在观测期间,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湍流通量相当于有效能量的73%。3种不同方法测定的蒸散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涡度相关系统与小型蒸渗仪测定的蒸散量相关系数达0.96,与波文比法的结果相关系数为0.95。然而,波文比法计算的蒸散量最大,比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值高43%;小型蒸渗仪法的测定值次之,比涡度相关法的观测值高19%;涡度相关法测算的蒸散值最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涡度相关技术测定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潜热通量,可能会过小评价该生态系统的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波文比 涡度相关技术 小型蒸渗仪 高寒草甸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蒸散量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郭家选 李玉中 +2 位作者 严昌荣 赵全胜 梅旭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57-2362,共6页
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和热红外遥感技术,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与农田蒸散量及作物冠层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农田郁闭(LAI≥3)、晴天和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65%的情况下,... 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和热红外遥感技术,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与农田蒸散量及作物冠层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农田郁闭(LAI≥3)、晴天和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65%的情况下,蒸发比值日变化正午前后出现相对较低且平稳的变化趋势.在晴天情况下,农田潜热通量与作物冠层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极显著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而冠气温差、农田相对蒸散量则与0~100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密切相关以13:30~14:00的平均冠层温度值Tc、日最高气温Ta max和日净辐射总量Rnd为统计数据,确立了冬小麦农田日蒸散量ETd(mm)估算简化模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墒情 农田蒸散 冠层温度 涡度相关技术
下载PDF
温带草地蒸散发及波文比观测与比较:涡动相关及波文比系统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佩 马琪顺 +3 位作者 王家琪 黄洁钰 李炜 张赐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3-459,共7页
蒸散发的精确观测及估算是水资源管理及水文遥感验证的基础。该文利用已有的涡动塔观测数据集,配合波文比系统进行了同步观测,对二者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涡动相关法和波文比方法估算的蒸散发均值及季节变动分别为298.73... 蒸散发的精确观测及估算是水资源管理及水文遥感验证的基础。该文利用已有的涡动塔观测数据集,配合波文比系统进行了同步观测,对二者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涡动相关法和波文比方法估算的蒸散发均值及季节变动分别为298.73±128.58 W·m-2和272.37±116.87 W·m-2,整体而言这两种方法所观测的蒸散发较为一致,决定系数R2=0.75,平均相对误差小于6%。较涡动相关法,波文比方法估算潜热较低。生长季内,植被在生长初期及割草期出现明显的差别,表明波文比系统在植被生长旺盛期测量潜热效果更为稳定。两种方法估算的波文比具有相似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动趋势。波文比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动,其变动均值及标准差为0.21±0.42;其日变化与太阳辐射相关度较强(R2变动为0.41~0.52),其季节变化与叶面积指数(LAI)具有较高的非线性相关性(R2=0.65),而土壤水分对季节变动影响较小。该研究表明:在温带湿润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的生长很大程度上调节着该系统能量的分配。以上研究结果对波文比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涡动相关法 能量平衡波文比法 日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