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Prevention of Myxomycetes Disease in Edible Fungi 被引量:1
1
作者 邢路军 刘海光 +3 位作者 苑凤瑞 韩晓东 张新燕 段学君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1年第2期19-21,共3页
[ Objective ] The paper was to find effective chemical methods to control myxomycetes disease in edible fungi. [ Method] Some low toxic and pollution- free chemical reagents were first selected to carry out indoor tox... [ Objective ] The paper was to find effective chemical methods to control myxomycetes disease in edible fungi. [ Method] Some low toxic and pollution- free chemical reagents were first selected to carry out indoor toxicity test, and their inhibition effects against myxomyeetes were measured. Then the reagents with small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Pleurotu.s ostreatua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indoor bioassay results, and carried out control test against myxomyeetes disease in mushroom house. [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Ludanlan sephora flavescens 1 000 times liquid + salicylic acid 300 times liquid, Clolrim- azole suppositories 1 000 times liquid, Ludanlan sophora flavescens 1 000 times liquid and salicylic acid 300 times liquid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icacy against the disease. They were the preferred reagents for the prevention of myxomycetes disease in production practice. [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d basis for the effec- tive control d myxomycetes disease in edible fun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ible fungi Myxomyeetes disease chemical prevention
下载PDF
Edible Seeds and Nuts Grown in Brazil as Sources of Protein for Human Nutri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Jullyana B. Freitas Daniela C. Fernandes +3 位作者 Ludmila P. Czeder Jean Carlos R. Lima Amanda G. O. Sousa Maria Margareth V. Naves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2年第6期857-862,共6页
Edible seeds and nuts can contribute to an adequate intake of protein, particularly in vegetable-based diets. However,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reports with insufficient data regarding the protein quality of these foo... Edible seeds and nuts can contribute to an adequate intake of protein, particularly in vegetable-based diets. However,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reports with insufficient data regarding the protein quality of these foods, especially of edible seeds and nuts from Brazil.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in vivo protein quality of two edible seeds (baru almond and peanut) and two nuts (Brazil nut and cashew nut) grown in Brazil. The proximate composition and the amino acid profile were analyzed. The true protein digestibility and the protein quality of these foods were evaluated by bioassay with male weanling Wistar rats over a period of 14 days, and the 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 (PDCAAS) was estimated. Edible seeds and nuts presented high contents of proteins (16.3 to 32.3 g/100g), lipids (42.7 to 57.9 g/100g) and dietary fibers (6.5 to 14.3 g/100g). Lysine was found to be the limiting amino acid in baru almond, peanut and Brazil nut, which had amino acid scores ranging from 71% to 76%. Cashew nut had no limiting amino acid. These foods showed high protein digestibility (around 90%) except for baru almond (75%), and their PDCAAS values varied significantly (57%, for baru almond, and 90%, for cashew nut). The edible seeds and nuts grown in Brazil provide a high density of energy and nutrients and they can be used as complementary sources of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ible SEEDS NUTS AMINO ACIDS chemical Composition Protein BIOAVAILABILITY
下载PDF
亚油酸含量对大豆11S球蛋白膜理化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周荣雪 赵源 +2 位作者 石林凡 任中阳 翁武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成膜液和膜中脂质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亚油酸含量(蛋白质量的0%、10%、20%、30%和40%)对11S球蛋白成膜液的黏度及膜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显示,成膜液中油滴尺寸均随亚油酸含量增加而增大... 为探究成膜液和膜中脂质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亚油酸含量(蛋白质量的0%、10%、20%、30%和40%)对11S球蛋白成膜液的黏度及膜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显示,成膜液中油滴尺寸均随亚油酸含量增加而增大,干燥成膜后油滴尺寸进一步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添加亚油酸后光滑致密的蛋白膜上表面出现油滴聚集,而下表面变得粗糙,但未出现油滴。添加40%亚油酸后,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抗拉伸强度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分别由53.50℃、12.67MPa和2.52×10^(-10)g/(m·Pa·s)降低至50.38℃、7.30 MPa和1.83×10^(-10)g/(m·Pa·s),而断裂延伸率由95.58%增加至198.15%。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11S球蛋白与亚油酸分子在200 ns内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添加亚油酸会导致11S球蛋白膜中离子键和二硫键比例下降,而疏水相互作用和非二硫键共价键比例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添加亚油酸可以通过改变膜中蛋白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膜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将为大豆蛋白乳液膜成膜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S球蛋白 可食膜 亚油酸 分子动力学模拟 化学结合力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的食品加工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邓云 薛雯晶 +3 位作者 唐青云 朱新鹏 陈军 陈楚欣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功能,适合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KGM具有的颗粒特性、亲水性、凝胶性、成膜性、增稠性等性质,在食品领域有着很多应用。KGM经过复配或改性后,性质有不... 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功能,适合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KGM具有的颗粒特性、亲水性、凝胶性、成膜性、增稠性等性质,在食品领域有着很多应用。KGM经过复配或改性后,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能够满足不同食品加工的需要,扩展了KGM的应用领域,成为研究重点。文章对KGM的化学组成、食用加工性能进行综述,以期为KGM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化学组成 食用加工性能
下载PDF
包裹技术在药食同源中药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昭宁 罗舒 +5 位作者 宋怡 贺黎铭 李芳 周州 蔡凌 罗霞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部分药食同源中药的提取物或化学成分存在稳定性差、溶解性能差、生物利用度低、易挥发、刺激性强、不良气味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利用和发展,但通过包合、微胶囊、脂质体、纳米胶囊等包裹技术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包裹技术在... 部分药食同源中药的提取物或化学成分存在稳定性差、溶解性能差、生物利用度低、易挥发、刺激性强、不良气味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利用和发展,但通过包合、微胶囊、脂质体、纳米胶囊等包裹技术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包裹技术在药食同源中药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中药 提取物 化学成分 包裹技术
下载PDF
三种食用菌对冻融猪肉饼贮藏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张苗靖 郭庆启 +3 位作者 符群 柴洋洋 包怡红 李芳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3-94,共12页
为探究食用菌的添加是否对冻融猪肉饼的品质存在积极影响,本实验以三种食用菌(杏鲍菇、海鲜菇和香菇)不同添加量(0、1%、5%、10%)的猪肉饼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反复冻融期间(0、1、3、5次)猪肉饼的pH、水分含量和解冻损失、硫代巴比妥酸... 为探究食用菌的添加是否对冻融猪肉饼的品质存在积极影响,本实验以三种食用菌(杏鲍菇、海鲜菇和香菇)不同添加量(0、1%、5%、10%)的猪肉饼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反复冻融期间(0、1、3、5次)猪肉饼的pH、水分含量和解冻损失、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和羰基含量,同时观测其表观形态的变化,筛选出对冻融猪肉饼品质改善效果最佳的食用菌及其添加量并对食用菌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对照组的解冻损失、POV、TBARS值和羰基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水分含量、巯基含量和表观形态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添加食用菌之后,猪肉饼的解冻损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食用菌有效抑制了猪肉饼的脂肪和蛋白氧化,其中添加1%杏鲍菇的处理组在冻融5次时猪肉饼氧化程度最低(P<0.05)。此外,食用菌的添加使猪肉饼的pH降低,但在冻融3次时添加1%杏鲍菇显著提高猪肉饼的pH(P<0.05)。通过表观形态及感官评分能够看出杏鲍菇处理组的猪肉饼具有更紧实的结构,并且无明显的食用菌气味。其中,添加了1%杏鲍菇的猪肉饼经冻融0、1、3、5次后仍保持较好的色泽,其表观评分依次为91.2、82.8、68.8和42.3,分别是对照组的0.97、1.14、1.26和1.65倍。经PCA分析,进一步证实1%杏鲍菇对猪肉饼冻融期间的品质改善效果最佳,为其在冷冻肉制品品质调控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冻融 猪肉饼 理化特性 品质 食用菌
下载PDF
硅表面沉积均匀的银纳米粒子阵列制备及其在非食用色素SERS特征图谱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白帆 李少华 +3 位作者 黄韵婷 庞黎明 潘媛 张林涛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提出一种乙醇辅助的化学镀银技术,在单晶硅片表面制备出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9 nm的银纳米粒子阵列。与传统的化学镀银技术相比,在化学镀银溶液中引入高浓度的乙醇,使形成银纳米粒子的粒径相对标准偏差从60%减小至28%。均匀的银纳米粒... 提出一种乙醇辅助的化学镀银技术,在单晶硅片表面制备出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9 nm的银纳米粒子阵列。与传统的化学镀银技术相比,在化学镀银溶液中引入高浓度的乙醇,使形成银纳米粒子的粒径相对标准偏差从60%减小至28%。均匀的银纳米粒子阵列呈现出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活性。以罗丹明6G为探测分子,银纳米粒子阵列SERS基底表现出较好的重现性,最强特征峰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1%。进一步,基于该基底材料建立了苏丹红Ⅰ、碱性橙Ⅱ、酸性橙Ⅱ、玫瑰红B、碱性嫩黄O、孔雀石绿、结晶紫等7种非食用色素的SERS特征图谱,并测试了不同食品基质对其SERS图谱的影响,为食品中非食用色素的快速识别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银纳米粒子阵列 非食用色素 SERS特征图谱
下载PDF
常温气调包装条件下水果玉米品质变化研究
8
作者 丁峙峰 徐连应 +5 位作者 刘文卓 李吉龙 柳王斌 宋闻杰 沈永林 汤海青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8期17-19,25,共4页
为探究水果玉米在常温气调包装条件下食用品质的变化,对不同贮藏时间样品的理化指标(水分含量、气体含量、总酸、质量损失)、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感官评定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在20... 为探究水果玉米在常温气调包装条件下食用品质的变化,对不同贮藏时间样品的理化指标(水分含量、气体含量、总酸、质量损失)、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感官评定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在20℃气调包装中水果玉米各指标呈规律性变化,水分含量下降、质量损失上升;总酸含量、菌落总数、酵母和霉菌数在贮藏前期上升缓慢,后期上升较快,12 d时菌落总数大于10^(6)CFU/g;感官评分逐渐下降,6 d时仍符合鲜食要求;至第9天,评分为5分,不可鲜食。为进一步研究水果玉米气调贮藏的应用及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玉米 食用品质 理化指标 气调包装
下载PDF
食用油品质的检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苏蕊 梁大鹏 +2 位作者 李明 冯旭东 于爱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3,共7页
食用植物油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在国内已经长期存在,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是该现象得以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劣质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比重、折光率、皂化值、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碘值重金属、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 食用植物油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在国内已经长期存在,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是该现象得以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劣质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比重、折光率、皂化值、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碘值重金属、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胆固醇、残留检测、氧化产物检测等,分析了现有的常用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包括薄层色谱技术、光谱法、水分含量法、快速检测法、色谱法、电导率法、低磁场核磁共振鉴定法、真菌霉素法和基因鉴定法。这些检测方法缺乏广泛的适用性,或特征指标专一性不强,或检测灵敏度不高,或检测准确性不高,仅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特定类型的劣质食用油的检测判定。文章提出了现代质谱技术因能够方便快捷地提供被分析样品的大量结构信息,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是检测食用油品质的重要技术,而便携式质谱仪的产生将在食用油脂的快速检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品质 理化指标 检测技术 质谱技术
下载PDF
不同部位鹿肉在成熟过程中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徐舶 周光宏 +2 位作者 徐幸莲 李春宝 胡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2,共5页
比较研究宰后成熟处理0、3、5、7、14、21d的花-马杂交F1鹿较具代表性的背最长肌、半腱肌、冈上肌和腰大肌中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部位因素对经过成熟处理鹿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成熟时间对不... 比较研究宰后成熟处理0、3、5、7、14、21d的花-马杂交F1鹿较具代表性的背最长肌、半腱肌、冈上肌和腰大肌中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部位因素对经过成熟处理鹿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成熟时间对不同部位鹿肉的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剪切力值、解冻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胶原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背最长肌具有较高的粗脂肪含量和胶原蛋白含量,水分含量较低;剪切力和蒸煮损失明显小于其他3个部位肉。成熟时间对背最长肌和半腱肌的剪切力有影响,而对冈上肌和成熟3d后的腰大肌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肉 成熟 部位 化学成分 食用品质
下载PDF
不同品种鹿肉在宰后成熟过程中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舶 周光宏 +2 位作者 徐幸莲 李春宝 胡萍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以花-马杂交F1鹿和东北梅花鹿的背最长肌为原料,研究其经过宰后成熟处理后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经过成熟处理的鹿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有显著影响。比较而言,花-马杂交F1鹿比东北梅花鹿表现出更好... 以花-马杂交F1鹿和东北梅花鹿的背最长肌为原料,研究其经过宰后成熟处理后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经过成熟处理的鹿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有显著影响。比较而言,花-马杂交F1鹿比东北梅花鹿表现出更好的食用品质。宰后成熟过程中,F1鹿肉的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成熟7d前的胶原蛋白含量高于东北梅花鹿肉(p<0.05),而胶原蛋白可溶性没有差异(p>0.05)。东北梅花鹿肉比F1鹿肉具有更大的剪切力值、解冻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肉 宰后成熟 化学成分 食用品质 品种
下载PDF
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剑叶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郑宁 马嘉伟 +4 位作者 王旭东 叶正钱 李天柱 毛琪 吴晓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3-608,共6页
为探讨食用菌菌渣与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水稻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秀水134为试材,分别设置0,50%,100%3个菌渣和化肥水平,共9个不同配施比例处理,测定孕穗—成熟期各处理剑叶的光合速率、SPAD指数变化,以及收... 为探讨食用菌菌渣与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水稻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秀水134为试材,分别设置0,50%,100%3个菌渣和化肥水平,共9个不同配施比例处理,测定孕穗—成熟期各处理剑叶的光合速率、SPAD指数变化,以及收获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剑叶叶绿素含量最高的为100%化肥+100%菌渣,光合速率最高的为100%化肥+50%菌渣;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最高的处理为100%化肥+100%菌渣。结果表明,菌渣与化肥配施,不仅提高了水稻灌浆期间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提高了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光合速率 叶绿素 水稻产量
下载PDF
食用菌黏菌病化学防治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邢路军 刘海光 +3 位作者 苑凤瑞 韩晓东 张新燕 段学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024-9025,9028,共3页
[目的]寻找食用菌黏菌病的有效化学防治方法。[方法]选取一些低毒、无污染的化学制剂,进行室内毒力试验,测定其对黏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室内生测结果选取对平菇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的药剂进行菇棚内黏菌病防治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绿丹... [目的]寻找食用菌黏菌病的有效化学防治方法。[方法]选取一些低毒、无污染的化学制剂,进行室内毒力试验,测定其对黏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室内生测结果选取对平菇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的药剂进行菇棚内黏菌病防治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绿丹苦参1 000倍液+水杨酸300倍液组合、克霉先锋1 000倍液、绿丹苦参1 000倍液、水杨酸300倍液效果较好,是生产实践中防治黏菌病应优先选用的药剂。[结论]研究结果为食用菌黏菌病的有效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黏菌病 化学防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鲜食玉米氨基酸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牛丽影 刘春菊 +2 位作者 李大婧 宋江峰 刘春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9-214,共6页
对在乳熟期至蜡熟期3次采收的甜玉米(S1-3)、糯玉米(W1-3)和常规玉米(C1-3)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化学评分值对营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玉米在各采收期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其次为丙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9... 对在乳熟期至蜡熟期3次采收的甜玉米(S1-3)、糯玉米(W1-3)和常规玉米(C1-3)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化学评分值对营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玉米在各采收期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其次为丙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9个样品17种氨基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半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之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量的83. 2%与13. 2%。在主成分得分二维图上,糯玉米在主成分1方向介于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之间,在主成分2方向则按采收期顺序排列S3> S2> S1,W3> W2> W1,C3> C2> C1。结合各氨基酸在2个主成分上的载荷分析,主成分1提取的信息主要反映品种间氨基酸含量S> W> C的差别;主成分2则显示了3种玉米随采收期延迟氨基酸变化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半胱氨酸含量的上升与丙氨酸含量的下降。另外,样品间化学评分差值最大的为含硫氨基酸,C3为最高值,S1为最低值。分析结果为鲜食玉米风味和营养评价及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采收期 氨基酸 相关性分析 化学评分
下载PDF
鼠曲草属植物的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利民 何春梅 +5 位作者 刘彩玲 王飞 李清华 张辉 黄毅斌 林国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63-69,共7页
鼠曲草属(Gnaphalium L.)植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氨基酸,以及钾等化学物质。鼠曲草植物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自由基活性、抗补体活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可以用于治疗炎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还具有护肝和抗癌的作用。此外... 鼠曲草属(Gnaphalium L.)植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氨基酸,以及钾等化学物质。鼠曲草植物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自由基活性、抗补体活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可以用于治疗炎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还具有护肝和抗癌的作用。此外,多茎鼠曲草(G.polycaulon Pers.)和鼠曲草(G.affine D.Don)是镉(Cd)超富集植物,可以用于修复Cd污染的土壤。鼠曲草植物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存在醚键和吡喃环,具备杀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曲草 化学成分 药用价值 食用功能 改土效益
下载PDF
四种食用菌中重金属和砷的总量测定及形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琛 汤静 +1 位作者 胡秋辉 赵立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9-53,58,共6页
以黑木耳、香菇、金针菇和灰树花四种食用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As、Pb、Cd、Cr、Cu五种元素的总量;采用Tessier连续浸提法制备样品,对以上五种元素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四种食用菌中重金属和砷... 以黑木耳、香菇、金针菇和灰树花四种食用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As、Pb、Cd、Cr、Cu五种元素的总量;采用Tessier连续浸提法制备样品,对以上五种元素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四种食用菌中重金属和砷总量符合大部分相关国家限量标准。重金属和砷的形态分析表明,四种食用菌中As均以离子交换态为主;Pb在四种食用菌中存在形态差异很大;除金针菇外其他三种食用菌中Cd均以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为主;Cr在各食用菌中存在形态差异很大;除黑木耳外其他三种食用菌中Cu均以水溶态为主。本文表明连续浸提法可用于食用菌重金属和砷的形态分析,反映食用菌中重金属及砷的形态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重金属 ICP-OES 形态分析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脂分析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佳 武彦文 +1 位作者 李冰宁 欧阳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6,共6页
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在食用油脂品种鉴定、掺假分析、理化指标、氧化产物、反式脂肪酸等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在油脂氧化过程监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随着FTIR相关硬件、软件的快速发展,FTIR快速、环保的优点将会得到更加... 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在食用油脂品种鉴定、掺假分析、理化指标、氧化产物、反式脂肪酸等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在油脂氧化过程监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随着FTIR相关硬件、软件的快速发展,FTIR快速、环保的优点将会得到更加有效和广泛的应用,逐步在油脂质量监控与加工生产领域替代传统方法。FTIR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脂 化学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茶条槭化学成分及药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汪荣斌 王存琴 +1 位作者 刘晓龙 李林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387-5388,5517,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关于茶条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药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条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茶条槭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药食应用
下载PDF
油炸过程中油的质量变化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29
19
作者 王斌 杨冠军 叶志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2-234,共3页
油炸食品产生独特的美味,是一种重要的烹调加工方法。油炸过程经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油的吸收、氧化、水解和热分解,产生许多有害成分,影响油炸食品感官,危害身体健康。各国对极性化合物和聚合物浓度等指标的最大值进行了限定。... 油炸食品产生独特的美味,是一种重要的烹调加工方法。油炸过程经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油的吸收、氧化、水解和热分解,产生许多有害成分,影响油炸食品感官,危害身体健康。各国对极性化合物和聚合物浓度等指标的最大值进行了限定。本文还综述了油脂酸价、氢过氧化物(LHP)及过氧化物的检测方法。总结目前的研究可以发现,油炸食品在良好的加工工艺和平衡膳食中不会对健康构成显著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 食用油质量 物理和化学变化 检测
下载PDF
辐照对食用槟榔的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徐远芳 邓钢桥 +5 位作者 彭玲 李文革 邹朝晖 毛青秀 胡继松 程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以食用槟榔为研究对象,研究辐照对其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食用槟榔杀菌效果明显,当辐照剂量为3.65kGy时,食用槟榔的茵落总数由初始的5.8×10^5CFU·g“降低到1.1×10^3 CFU·g-1,霉菌数小于10... 以食用槟榔为研究对象,研究辐照对其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食用槟榔杀菌效果明显,当辐照剂量为3.65kGy时,食用槟榔的茵落总数由初始的5.8×10^5CFU·g“降低到1.1×10^3 CFU·g-1,霉菌数小于10CFU·g~,大肠菌群数由4.6×10。MPN·g。降低到3MPN·g-1以下;当3辐照剂量为8.45kGy时,茵落总数、霉菌和大肠茵群均未检出。辐照对食用槟榔中水分、灰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总糖、总酚含量和pH值的影响显著。9.77kGy以下的辐照剂量不会对食用槟榔的色泽、气味、滋味与口感及可接受性产生明显的影响。4~10kGy的辐照剂量能够很好的满足食用槟榔产品的卫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槟榔 辐照 杀菌 理化性质 感官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