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inghua University Awarded 26 Prizes of National Tertiary Education Achievement
1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5年第6期679-679,共1页
关键词 tsinghua university Awarded 26 Prizes of National Tertiary education Achievement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国外高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体系对比与思考
2
作者 凌薇 邵郁 +2 位作者 薛名辉 魏鑫 王华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57-59,共3页
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新范式下的建筑类教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工程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文章对国外顶尖高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展开研究,选取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三所高校... 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新范式下的建筑类教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工程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文章对国外顶尖高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展开研究,选取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三所高校进行调研。通过对三所高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它们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共性和差异性,以期为我国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工程思维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国外高校 建筑学专业 本科教学 课程设置
下载PDF
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建班考
3
作者 施正宇 赵美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5,共12页
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直接参与下,由周恩来主持,并经外交部、文化教育委员会和教育部等多部门协同运作,委托清华大学建立的当代中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该班发端于中国... 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直接参与下,由周恩来主持,并经外交部、文化教育委员会和教育部等多部门协同运作,委托清华大学建立的当代中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该班发端于中国和东欧五国交换留学生的动议,中外双方就学习内容与期限、生源资质、生活待遇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形成了建国初期留学生教学与管理的雏形。1950年9月,清华专修班正式成立,至1952年秋季转入北京大学之前,实有教职员工17人,学生36名。其行政管理分为3个层面:政府层面为东欧来华留学生工作组,由相关部委人员组成;学校层面为外籍学生指导委员会,由校内知名学者组成;机构层面即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在行政级别上与“系”平级,由邓懿主持具体教学工作。清华专修班的工作原则有二,一为“分工合作”,二为“民主集中”。回首望去,清华专修班的建立不仅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的外国学生,而且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在中国乃至世界汉语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东欧交换生 中国语文专修班 组织架构 国际中文教育
下载PDF
应用型大学建筑学专业设计类与技术类课程群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
4
作者 刘晓曦 马静 杨易晨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29-32,共4页
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技术与艺术孰重孰轻的问题由来已久,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技术性不可忽视。因此,关于设计类与技术类课程教学的分解与整合在过去二十年间的探索从未停止。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为重要。因... 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技术与艺术孰重孰轻的问题由来已久,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技术性不可忽视。因此,关于设计类与技术类课程教学的分解与整合在过去二十年间的探索从未停止。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文章基于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将目前建筑学培养方案中设计类与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梳理,形成“人才培养目标—实训教学目标—实训内容体系构建”的逻辑架构,进而将实践教学内容分解至各设计类与技术类课程中,从而提升两类课程的黏度,系统研究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去实现两类课程融合教学的目标。文中通过《建筑设计3》与《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融合教学实践、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等,探讨两类课程融合教学的必要性与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建筑设计 建筑技术 实践教学 产教融合
下载PDF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展望--以清华法学院为例
5
作者 陈新宇 阮嘉禾 卢晓航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216-244,共29页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具有感召和规制的双重使命,同时具有被重视和忽视的悖论现象。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注重古今中西贯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吸收域外教学经验并注重启发式教学,以历史视野、比较视野和中国...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具有感召和规制的双重使命,同时具有被重视和忽视的悖论现象。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注重古今中西贯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吸收域外教学经验并注重启发式教学,以历史视野、比较视野和中国实际三个观察维度贯穿教学,并建立课程案例库等。就学生反馈来看,该教学设计的调整存在课程目标、理论教学作用不明晰等固有问题并引发课业压力大等新问题。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是法学教育二重性的集中与发散,学生的多重困惑实际来自授课者对法律技术的教与学、道德的教与学、交叉学科教与学问题的困惑。法律职业伦理教学的改进需厘清该三者及其关系,明确课程教学目的,激活所依托的基础理论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把握变与不变,前者因应法律与社会的动态性,表现为掌握法律政策与改革动向,拓展特定法律职业伦理的内涵与外延,后者系道德性思维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伦理 教学改革 清华法学院
下载PDF
励新致远,力行育人——从重庆大学在《新建筑》的近年发文谈“演变中的建筑学”
6
作者 陈科 杜春兰 《新建筑》 202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通过梳理近年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师在《新建筑》杂志发表的若干文章,从科研、实践和教学3个层面就“演变中的建筑学”展开探讨。在科研方面,学院教师敏锐捕捉热点议题,多次主持学术专栏,从跨学科的多元视角探讨复杂议题;在实践领... 通过梳理近年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师在《新建筑》杂志发表的若干文章,从科研、实践和教学3个层面就“演变中的建筑学”展开探讨。在科研方面,学院教师敏锐捕捉热点议题,多次主持学术专栏,从跨学科的多元视角探讨复杂议题;在实践领域,学院教师积极探索基于特殊结构技术的建筑设计创新和社会转型背景下城乡空间营造实践;对于教育教学,学院教师在回溯重庆大学建筑教育发展源流的同时,持续探索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建筑教育新理念、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重庆大学 建筑研究 设计实践 教育教学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建筑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
7
作者 王舒 张宏阁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在“双碳”背景下,探索建筑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不仅有助于建筑行业降低能耗、绿色发展,还有助于充实高等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目前,建筑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还...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在“双碳”背景下,探索建筑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不仅有助于建筑行业降低能耗、绿色发展,还有助于充实高等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目前,建筑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还存在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未来建筑类高校必须实现课程及学科设置的生态化,与家庭、社会合力培育学生生态意识,结合建筑专业特色,创新生态教育实践,完善建筑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建筑类高校 生态文明 生态教育
下载PDF
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发展脉络研究
8
作者 陈帆 詹育泓 林俊挺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自1959年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创办以来,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随着时代发展经历了多次调整变化。文章在现有档案文件及相关教师采访等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将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变化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为:195... 自1959年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创办以来,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随着时代发展经历了多次调整变化。文章在现有档案文件及相关教师采访等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将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变化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为:1959年至1988年、1989年至2009年和2010年至2022年,并着重介绍这三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目的在于对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厘清其历史发展脉络并作为存档史料,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支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发展脉络 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 中国建筑教育
下载PDF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及启示--以清华大学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陆淳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0,共6页
通过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清华大学作为案例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实践经验,并提出启示。价值: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践经验:建立思政工作机构... 通过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清华大学作为案例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实践经验,并提出启示。价值: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践经验:建立思政工作机构,形成多级联动机制;挖掘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延展思政教育空间,用好课外体育活动。启示: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建设,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多渠道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 课程思政 清华大学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清华大学体育科学研究可视化分析
10
作者 王春顺 韩长良 乔凤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1-75,共5页
清华大学体育科学研究逐渐成为“清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02-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621篇关于清华体育科学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Cite Space软件展开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2018年是清华大学体育科学研究的关键时间节点,此... 清华大学体育科学研究逐渐成为“清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02-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621篇关于清华体育科学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Cite Space软件展开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2018年是清华大学体育科学研究的关键时间节点,此后体育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突增,但发表作者多处于孤立学术研究状态,其核心作者群产出量不足,且少部分存在下降式微现象.据此提出,新时代背景下清华体育科学研究应该在研究方向、重点以及方法层面不断革新,通过强化体育科学研究的现实性、学理性和科学性,持续拓宽既有研究空间、构建特色话语体系以及打破传统研究壁垒,从而推动清华体育科学研究走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模式 清华体育 大学体育 体育科学研究
下载PDF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林徽因的住宅设计、研究与教学
11
作者 崔婉怡 许懋彦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是林徽因现代住宅设计思想的两个核心内容。人本的设计观萌发于林徽因在20世纪30年代对家宅的初识及后来的住宅设计实践,社会性视角则形成于她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研读与写作。在凯瑟琳·鲍尔·沃斯特《...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是林徽因现代住宅设计思想的两个核心内容。人本的设计观萌发于林徽因在20世纪30年代对家宅的初识及后来的住宅设计实践,社会性视角则形成于她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研读与写作。在凯瑟琳·鲍尔·沃斯特《现代住宅》的社会学思想、经济学方法和实证主义理念基础上,林徽因形成了住宅设计是“特种的社会科学”的现代住宅设计思想。该思想将建筑学外延与社会学科融合,颇具前瞻性,为中国现代住宅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清华大学建筑教育也由此形成了重视住宅设计教学和人本关怀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现代住宅 凯瑟琳·鲍尔·沃斯特 人本主义 实证主义 社会学 清华营建系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下清华大学新林院住宅区遗产价值辨析
12
作者 邓啸骢 戈祎迎 张苗 《建筑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清华大学在20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高峰时期,受到“三年建筑计划”引导筹建了一处高质量教职员住宅区——新林院,其规模、建筑样式、保存现状均优于大多数同期同类型住宅区,目前针对它的遗产价值评价也同样存在“就建筑说建筑”的问... 清华大学在20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高峰时期,受到“三年建筑计划”引导筹建了一处高质量教职员住宅区——新林院,其规模、建筑样式、保存现状均优于大多数同期同类型住宅区,目前针对它的遗产价值评价也同样存在“就建筑说建筑”的问题。因此,文章基于清华大学档案馆所藏公文、图档、刊物与口述史料等资料,系统梳理新林院的筹建历史、设计内容;并在历史语境下,从高等学校住宅建设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建筑师作品编年、历史事件空间载体三个视角,辨析其科学、艺术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希望为近现代居住建筑群的价值评估做出有益尝试,同时为新林院未来的保护、再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居住建筑群 遗产价值评价 高等学校:清华大学新林院住宅区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13
作者 刘波 王松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2,共9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大思政课”进程,呈现“先赋优势”“具身参与”“天性—语言—行为三位一体”的理论特质,旨在实现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以及格局再拓展。这对于突破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大思政课”进程,呈现“先赋优势”“具身参与”“天性—语言—行为三位一体”的理论特质,旨在实现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以及格局再拓展。这对于突破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规则症结与资源配置的失衡、行动者的主客二分与角色障碍以及数字化转型中人机关系的模糊三方面现实堵点具有重要价值。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应:注重顶层设计,纵深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规则的健全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建构主客体关系,重视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加强传播能力建设,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 课程思政 理论特质 思政元素 清华体育
下载PDF
思政育人视角下民办高校班导师工作探索——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
14
作者 朱林 葛述苹 夏海杰 《重庆建筑》 2024年第10期79-82,共4页
我国高校引入导师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已经在我国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阶段普遍应用,且班导师队伍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建筑类特色民办院校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思... 我国高校引入导师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已经在我国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阶段普遍应用,且班导师队伍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建筑类特色民办院校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思政育人视角下从专业学习、学风建设、职业成长三个维度来探索班导师教育工作模式和学生专业培养方案,提出班导师教育工作模式的若干建议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育人 民办高校 班导师 建筑学
下载PDF
地方涉海高校建筑专业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15
作者 徐入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78-81,共4页
随着全球海洋时代的到来,地方涉海高校建筑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综合考虑沿海区域建筑需求、未来人才多样发展和建筑教育原生问题,探讨海洋议题与协同理论在建筑教育中的连接必要性,构建了涉海高校建筑专业“向海而行,六域... 随着全球海洋时代的到来,地方涉海高校建筑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综合考虑沿海区域建筑需求、未来人才多样发展和建筑教育原生问题,探讨海洋议题与协同理论在建筑教育中的连接必要性,构建了涉海高校建筑专业“向海而行,六域联动”的协同育人模式,并提出“垂直共生,多源共享”的教学实施策略,旨在有效提高涉海高校建筑人才培养质量,为滨海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提升地方建筑教育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地方涉海高校建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涉海高校 建筑专业 协同育人 模式构建 实施策略
下载PDF
基于三维驱动的建筑学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16
作者 金熙 余翰武 +1 位作者 李丹 胡隽 《中外建筑》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建筑行业转型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已成为当前建筑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基于对建筑行业与建筑教育共轭发展的反思,湖南科技大学构建了“以价值塑造为引领、设计创新为核心、社会服务为导向... 建筑行业转型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已成为当前建筑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基于对建筑行业与建筑教育共轭发展的反思,湖南科技大学构建了“以价值塑造为引领、设计创新为核心、社会服务为导向”的三维驱动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锤炼学生的设计思维,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思政+专业+素质”的育人合力。该模式旨在为处于行业转型期的地方院校建筑教育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变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育人模式 三维驱动 设计创新 地方院校
下载PDF
浅析徐州近代教育建筑风格特征与价值——以原徐州师范大学三座历史建筑为例
17
作者 张明皓 刘放 +2 位作者 苗天添 栾宸 顾欣妤 《华中建筑》 2024年第6期163-167,共5页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其近代建筑整体空间环境受历史、人文、地域、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风貌特征。通过对徐州近代教育建筑的系统认知,探讨近代教育建筑的风格特点与价值。该文以原徐州师范大学三座教学楼研究为主线,...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其近代建筑整体空间环境受历史、人文、地域、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风貌特征。通过对徐州近代教育建筑的系统认知,探讨近代教育建筑的风格特点与价值。该文以原徐州师范大学三座教学楼研究为主线,通过史料汇总及实地调研,对其建造历史过程进行梳理,对建筑规划、形制、构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其风格成因,识别价值载体,以期延续地方文脉,推动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近代教育建筑 徐州师范大学 历史建筑 风格特征 价值
下载PDF
东北大学建筑教育空间变迁考述
18
作者 吴颖怡 陈颖 张然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71-73,共3页
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现代建筑教育机构之一,其不同办学时期的建筑教育空间承载对应专业价值内涵。研究以东北大学建筑教育空间演进为研究对象,爬梳教育空间载体的变迁脉络,通过静态与活态史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档案查询... 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现代建筑教育机构之一,其不同办学时期的建筑教育空间承载对应专业价值内涵。研究以东北大学建筑教育空间演进为研究对象,爬梳教育空间载体的变迁脉络,通过静态与活态史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档案查询、口述访谈、实地调研,层析还原不同办学时期的建筑教育空间实态特征,解读东北大学建筑教育“体系—空间”的演进逻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学 建筑教育 空间变迁 口述史
下载PDF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高校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19
作者 王磊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5期130-132,共3页
美育,作为教育体系内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全面培育人才、巩固文化自信、点燃创意火花及深化社会使命感的重任。它犹如一位细致入微的灵魂工程师,在学生内心深处精工细作,塑造健全的审美世界观与丰满的人格特质,引领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不... 美育,作为教育体系内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全面培育人才、巩固文化自信、点燃创意火花及深化社会使命感的重任。它犹如一位细致入微的灵魂工程师,在学生内心深处精工细作,塑造健全的审美世界观与丰满的人格特质,引领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不懈探寻心灵与智慧的和谐统一。高校的建筑设计,作为知识圣殿的实体化身,生动演绎了美育理念的精髓。在设计哲学的经纬里,这些学府建筑巧妙嫁接自然的旋律与建筑的纹理,既尊崇又创新地延续地方文脉,将空间规划提升至艺术创作的高度,令每一幢建筑不仅是智慧的殿堂,更成为美的传播者,播撒美学的火种于学子心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高校建筑设计 美学原则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林业高校信息类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以“物联网架构和技术”课程为例
20
作者 吴寅 索龙 焦万果 《科技风》 2024年第32期34-36,共3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为了培养出切实符合林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本文在审视传统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坚决贯彻“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理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为了培养出切实符合林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本文在审视传统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坚决贯彻“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理念,对林业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物联网架构和技术”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更新实践工程项目和优化评测反馈机制,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行业特色高校信息类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更为智慧农林行业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林业高校 物联网架构和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