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葆童心”——鲍勃·迪伦歌曲绘本儿童伦理教育价值探析
1
作者 吴群涛 熊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适当选用歌曲和绘本有益于儿童初步塑造道德品质、探索伦理身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歌曲Forever Young表达了关于儿童养成友善、平等和诚挚道德品质的期望。该歌曲配套绘本将音乐、绘画、歌词有机融合,... 媒介融合背景下,适当选用歌曲和绘本有益于儿童初步塑造道德品质、探索伦理身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歌曲Forever Young表达了关于儿童养成友善、平等和诚挚道德品质的期望。该歌曲配套绘本将音乐、绘画、歌词有机融合,不仅能使儿童在接受绘画艺术熏陶时同步感受歌曲传递的伦理价值观念,还能凸显儿童伦理身份重要性。绘本主要展现儿童伦理身份的构建过程,引导儿童思考何为社会伦理身份,并帮助儿童调整伦理身份定位。“因时、因地制宜”运用该歌曲绘本,有助于儿童对各类伦理品质的理解由语音层面提升至语义层面,再逐渐内化到观念层面,从而引导他们永葆纯洁善良的“童心”,为其成年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勃·迪伦 儿童歌谣 Forever Young 歌曲绘本 儿童伦理教育
下载PDF
近代读书会教育功能的需求分布、形式延展与价值回归——基于民国报纸的讨论
2
作者 张赟玥 凌冬梅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梳理民国报纸文献中的读书会主题史实,从组织者、对象、功能、举措等维度解析了近代读书会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三大功能,揭示了近代读书会在提升国民素质、深化学术研究、增进职业技能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宣扬爱... 梳理民国报纸文献中的读书会主题史实,从组织者、对象、功能、举措等维度解析了近代读书会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三大功能,揭示了近代读书会在提升国民素质、深化学术研究、增进职业技能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宣扬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正面导向意义,同时辨析了国民政府借文化之名推动国内反动斗争及由此引发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辩证思考,揭露了帝国主义借文化之名实施意识形态侵略的史实,并探索了新时代背景下以读书会推动进步共读、提升文化自信的教育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读书会 教育功能 民国报纸 民国文献
下载PDF
《诗经》德育元素探微
3
作者 马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自古以来人们主要探讨它的文学价值,忽视了其思想性和人文性在德育中的重要价值。《诗经》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正己修身的道德规范及“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这些富含德育因子的...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自古以来人们主要探讨它的文学价值,忽视了其思想性和人文性在德育中的重要价值。《诗经》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正己修身的道德规范及“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这些富含德育因子的人文思想历久弥新,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对当代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个人道德素养、树立科学的生态观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德育 功能
下载PDF
基于叙事功能的AR传统文化绘本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灏 王惠涵 《办公自动化》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为载体,探究AR数字绘本的设计如何参与绘本的叙事构建,提升数字绘本的叙事功能,增加儿童对AR传统文化绘本的阅读理解。通过分析传统纸质绘本和数字绘本对儿童阅读理解差异的影响,从视觉轴线、画面结构、文字... 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为载体,探究AR数字绘本的设计如何参与绘本的叙事构建,提升数字绘本的叙事功能,增加儿童对AR传统文化绘本的阅读理解。通过分析传统纸质绘本和数字绘本对儿童阅读理解差异的影响,从视觉轴线、画面结构、文字叙述三个方面,以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为绘本主题,对AR数字绘本进行设计实践。基于叙事功能的AR传统文化绘本利用AR技术的特性,构建连续的AR故事场景,实现传统文化和数字技术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绘本设计 叙事功能 传统文化 学前教育
下载PDF
儒家教化思想与颂体的社会功用
5
作者 杨化坤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说,具有显著的教化功能,在维系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教化思想逐步确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教化的主体、对象、场所、内容,乃至产生了专门的释奠、临雍...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说,具有显著的教化功能,在维系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教化思想逐步确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教化的主体、对象、场所、内容,乃至产生了专门的释奠、临雍之礼。颂体是由《诗经》“三颂”演变而来,由于其独特的文体功能,成为儒家教化思想的重要传播载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写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教化 颂体 功用
下载PDF
江西红色歌曲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探究
6
作者 林怡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江西红色歌曲是一种具有浓郁革命色彩的音乐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江西红色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本文从江西红色歌曲... 江西红色歌曲是一种具有浓郁革命色彩的音乐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江西红色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本文从江西红色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出发,探讨了江西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思想内涵及对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价值、江西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对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功能分析和江西红色歌曲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利用江西红色歌曲的建议,旨在推进其应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红色歌曲 青少年思政教育 思想内涵 艺术价值 功能运用
下载PDF
《诗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学理与途径
7
作者 王理超 《科教文汇》 2024年第7期37-40,共4页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垂范,蕴含着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思想文化价值、政治功用价值等,这与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紧密相关。更为重要的是,《诗经》中的文化养分,是华夏文明民族气质与民族精神之渊薮。将《诗经》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垂范,蕴含着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思想文化价值、政治功用价值等,这与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紧密相关。更为重要的是,《诗经》中的文化养分,是华夏文明民族气质与民族精神之渊薮。将《诗经》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思想政治教育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基于《诗经》植物的自然教育设计与实践探究——以白石龙音乐公园自然教育系列活动为例
8
作者 韩婧 邹鑫睿 毛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38-142,151,共6页
该研究在分析了自然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及与《诗经》植物文化结合的可行性基础之上,通过深圳市白石龙音乐公园自然学校《诗经》植物自然教育系列活动实践,从传统文化情境创设、知识内容延伸和结合传统文化的自然手工、自然... 该研究在分析了自然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及与《诗经》植物文化结合的可行性基础之上,通过深圳市白石龙音乐公园自然学校《诗经》植物自然教育系列活动实践,从传统文化情境创设、知识内容延伸和结合传统文化的自然手工、自然体验的创新设计、活动资源等方面探讨了自然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方法。并从活动整体设计、传统文化融入内容的选取、内涵的创新解读、活动参与者的认知差异、活动开展方式方法及自然教育从业者传统文化素养等方面总结了传统文化融入我国自然教育的建议。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新的理念与路径,也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教育提供理论研究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自然教育 传统文化 公园 活动设计
下载PDF
“红歌”的育人功能及进入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路径
9
作者 冯继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红色歌曲作为近现代中国革命文化的一种形式,曾经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壮大和中国革命战争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红色歌曲能够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着... 红色歌曲作为近现代中国革命文化的一种形式,曾经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壮大和中国革命战争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红色歌曲能够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着极强的育人功能,能够有效地培养中国青年人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将“红歌”引入音乐专业的声乐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表演机会,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歌” 育人功能 音乐专业 声乐课 路径
下载PDF
论“《诗经》研究”课程思政中的“立德树人”思想
10
作者 孔德凌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4-108,共5页
《诗经》集中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和礼乐文化精神。自周代以来,《诗经》一直被作为教材使用;一直到现在,《诗经》中的一些经典诗篇仍然被选入大中小学课本。因此,在大学开设“《诗经》研究”课程并且建设成为思政示范课就非常有必要。... 《诗经》集中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和礼乐文化精神。自周代以来,《诗经》一直被作为教材使用;一直到现在,《诗经》中的一些经典诗篇仍然被选入大中小学课本。因此,在大学开设“《诗经》研究”课程并且建设成为思政示范课就非常有必要。《诗经》中的很多诗歌体现了周人关于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思想。我们应当大力挖掘《诗经》中的“立德树人”思想,并且有机融入到“《诗经》研究”思政示范课程中,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思想
下载PDF
粤北连山壮歌的音乐形态与文化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文滔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美育课程内容与载体。壮歌,作为省级传统音乐“非遗”传承代表性项目,不仅是广东、更是岭南传统音乐体系中重要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具有多重美育价值,蕴藏着丰富的族群美育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美育课程内容与载体。壮歌,作为省级传统音乐“非遗”传承代表性项目,不仅是广东、更是岭南传统音乐体系中重要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具有多重美育价值,蕴藏着丰富的族群美育精神。连山壮歌音乐本体具有自然美与简约美的风格特征,蕴含了四大重要美育功能,即情感沟通功能、族群认同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和娱乐教育功能,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传统音乐 粤北连山壮歌 音乐形态特征 美育功能 文化价值
下载PDF
“诗教”传统的当代转化
12
作者 刘利侠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2-60,共9页
当代《诗经》教育不仅在于用先秦时期朴素的人文关怀打动人,用克制、理性的道德自觉感染人,还应从传统“诗教”中吸收经验,从传统诗学中汲取营养,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构建属于新时代的内涵体系。同时,对于宗法制背景下《诗经》所承载的礼... 当代《诗经》教育不仅在于用先秦时期朴素的人文关怀打动人,用克制、理性的道德自觉感染人,还应从传统“诗教”中吸收经验,从传统诗学中汲取营养,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构建属于新时代的内涵体系。同时,对于宗法制背景下《诗经》所承载的礼乐文化精神的不合时宜之处,如“温柔敦厚”的教育目标、“宜室宜家”的女性意识等,应予以必要的反思和批判。以上观点,应充分融入到《诗经》教育中的目标确立、篇目筛选、文本解读及教育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诗教 诗学 温柔敦厚 兴于诗
下载PDF
《诗》之育人功能——以《论语》为中心的诠释
13
作者 王子廓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3年第4期77-81,89,99,100,共8页
孔子对《诗》予以高度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不仅要求其子孔鲤学《诗》,因为“不学《诗》,无以言”,还倡导他所有的学生都应学《诗》,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孔子对《诗》予以高度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不仅要求其子孔鲤学《诗》,因为“不学《诗》,无以言”,还倡导他所有的学生都应学《诗》,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诠释学的视角看,《诗》不仅是一部文学性极高的诗作,而且是一部具有教化、审美、察辨、交往、修身、认知等育人功能的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论语》 育人功能
下载PDF
《诗经》中“有”字用法新探
14
作者 盖明浩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43-49,共7页
“有”字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557次,作为实词时出现293次,作为虚词时(其中包括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的情况)共出现241次。“有”字作实词时可分为动词、通假为“友”字、通假为“又”字、通假为“域”字、与其他字组合作专有名词以... “有”字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557次,作为实词时出现293次,作为虚词时(其中包括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的情况)共出现241次。“有”字作实词时可分为动词、通假为“友”字、通假为“又”字、通假为“域”字、与其他字组合作专有名词以及作形容词6种类型,“有”字作虚词主要指的是“有”字作音节助词的情况。在结合具体诗句明确“有”字词性、辨别“有”字含义的基础上,可分析出“有”字在充当诗句句法成分、衬足音节以构建诗体,以及配合套语构建这三个方面的语法功能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有”字 训诂 语法功能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诗经》视频公开课专题内容及教学方法研究——以网易公开课为例
15
作者 刘蕲锐 赖文雯 周伟业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3-58,共6页
《诗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源头,网易公开课为其传承与传播提供了较好的媒介载体。网易《诗经》视频公开课拥有近百万的受众基数,用户需求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名校教学视频资源,具有较高的服务社会、传播知识、... 《诗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源头,网易公开课为其传承与传播提供了较好的媒介载体。网易《诗经》视频公开课拥有近百万的受众基数,用户需求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名校教学视频资源,具有较高的服务社会、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等价值。网易《诗经》视频公开课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核心教学目标,授课教师较多采用讲授法,介绍《诗经》概况、赏析《诗经》重点篇目、展现《诗经》艺术特色。视频公开课建设应立足于面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注重教学语言锤炼,提升授课质量,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处理,完善学习支持服务,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视频公开课 网易公开课 教育数字化
下载PDF
《毛诗序》之“风”义原始与承变
16
作者 郑舒蕾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50-55,95,共7页
“风”字起源甚古,是研读《毛诗序》的要旨之一。但“风”义繁芜含混,历来解说诗序之“风”冗杂聚讼,未有定论。通过对“风”义原始的考证以及研判“风化”“风刺”等相关概念的嬗变历程,体认“风”的内涵从自然乐律之义渐次演化为巫术... “风”字起源甚古,是研读《毛诗序》的要旨之一。但“风”义繁芜含混,历来解说诗序之“风”冗杂聚讼,未有定论。通过对“风”义原始的考证以及研判“风化”“风刺”等相关概念的嬗变历程,体认“风”的内涵从自然乐律之义渐次演化为巫术祭祀之助,最终融入政治教化体制的脉络,并明晰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时期,“六义”之名成为“风”的一个更具感召力的新义项,丰富了诗学体系的内涵,其也奠定了影响后世千载的诗教传统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教化 音乐 祭祀
下载PDF
SL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类通识课程“《诗经》选读”创新课改实践
17
作者 何灏 赵印斯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诗经》选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审美驱动、教师教学内容与现实世界和实践距离遥远、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津梁、学生审美意识难以“内化”且无法具象性“看见”审美能力提升等问题,运...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诗经》选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审美驱动、教师教学内容与现实世界和实践距离遥远、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津梁、学生审美意识难以“内化”且无法具象性“看见”审美能力提升等问题,运用斯坦福大学结构化通识教育(SLE)理念,构建433SLE教学模式,运用多种创新工具,通过重构课程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考核模式,促进学生领悟课程与现实及实践的相关性,实现审美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结构化通识教育 “《诗经》选读” 433SLE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红色歌谣的教育功能探析
18
作者 王婧宇 宋南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9期92-95,152,共5页
红色歌谣在鄂豫皖苏区诞生是出于大众教育的需要,鄂豫皖苏区革命领导人通过“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对当地传统歌谣进行了改编,并将改编之后的红色歌谣以全面、立体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播到人民群众当中。人民群众通过传唱红色歌谣,在无... 红色歌谣在鄂豫皖苏区诞生是出于大众教育的需要,鄂豫皖苏区革命领导人通过“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对当地传统歌谣进行了改编,并将改编之后的红色歌谣以全面、立体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播到人民群众当中。人民群众通过传唱红色歌谣,在无形之中接收到相应的思想教育,并且外化于行动,因此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得到不断的扩充,成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的教育功能具体由辨别真假的调控功能、激发斗志的激励功能、坚定信仰的导向功能,以及自我革命的调控功能构成。红色歌谣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窥探红色歌谣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培养文化自信和促进红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为新时代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红色歌谣 教育功能 红色文化资源 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毛诗序》学术话语权的形成及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顺庆 王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7,83,共8页
《毛诗序》按照儒家话语模式对《诗经》进行阐释,提出了自己的文学理论主张,构成了儒家诗学的基本框架,影响中国文坛上千年。在此论述《毛诗序》学术话语权形成的原因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毛诗序》 学术话语权 儒家诗教
下载PDF
论“士”之起源发生及与西周教育的关系--以诗三百《雅》《颂》之“士”为突破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木斋 邹雅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士的本源意义并非如同此前学者所说的为男人、为官员、为农民耕作、为武士等;"士"的早期含义是文士,是中国早期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主要是周公制礼作乐制度形成之后的产物,其主要含义类似于当下所说的士子。诗三百中的《雅》... 士的本源意义并非如同此前学者所说的为男人、为官员、为农民耕作、为武士等;"士"的早期含义是文士,是中国早期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主要是周公制礼作乐制度形成之后的产物,其主要含义类似于当下所说的士子。诗三百中的《雅》《颂》部分共计出现士21次,清晰显示了由学而士、由士而为俊杰髦士、由学者人才而为六卿之首之卿士、由学子而为一般官员总称的内涵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制度 儒家经典教育 《诗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