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ional Security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1
作者 Lu Zhongwei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21年第3期1-13,共13页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accelerated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ushering profound transi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China.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with Comrade Xi Jinpin...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accelerated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ushering profound transi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China.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maintains a firm hold on the strategic initiative in ensuring China’s security.It has developed new understandings and new ideas of the laws underlying national security,and emphasized the need to take a holistic approach to national security.This holistic approach is a powerful theoretical instrument that has become a fundamental guideline by incorporating China-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o safeguarding and shaping national security.We must conscientiously study a holistic approach to national security to strengthen our consciousness of the need to keep in alignment with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We must closely follow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n terms of our thinking,political orientation,and actions.We should put into practice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decision to coordinate the needs of both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We must remain committed to the principle of complying with China’s overall interests in ensuring both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as our nation marches toward rejuvenation.We must arm ourselves with Xi Jinping’s national security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use it to guide our practices,thereby enhancing our professional abilities,quality,and methodologies to achieve levels commensurat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a major and responsible country.We should adeptly align our efforts to the big picture of ensuring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in a holistic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olistic approach to national security national security theory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十年回眸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文良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0,164,共21页
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了根本遵循,标志着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进入新时代。2024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 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了根本遵循,标志着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进入新时代。2024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形成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为先导、加快国家安全学及其学科理论研究和推进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探究的新格局。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日益清晰明确,国家安全学理论本土化进一步彰显,国家安全学理论构建日趋完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稳步推进。虽然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存在一些短板,但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前所未有,需要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所作为,作出应有的历史贡献。为此,中国学界需要做“深”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厚度和深度;做“专”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强化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广度;做“强”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凸显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学 中国特色安全理论 回顾与展望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及其重大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洪宇 余江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入分析大变革时代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办教育”“培养人”两大主线思考解答“教育之问”,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入分析大变革时代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办教育”“培养人”两大主线思考解答“教育之问”,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理论创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我们党优良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的理论品质,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文化意义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 教育重要论述 理论体系 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框架与运用示例--基于教育哲学和程序化扎根理论
4
作者 徐显龙 党渤斐 毕长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1,共8页
基础理论研究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命脉是学科之基。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当前主流教育实证研究范式下,我国教育技术学对本土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关注度还远不够。基础理论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的根本,建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尤... 基础理论研究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命脉是学科之基。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当前主流教育实证研究范式下,我国教育技术学对本土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关注度还远不够。基础理论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的根本,建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尤为重要。当前,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很大原因是缺少方法论指导。基于此,文章从方法论的层面探讨如何开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框架,首先,从教育哲学视角对基础理论体系分类;其次,基于教育哲学的运思方式和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建构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最后,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该框架开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研究框架 教育哲学 程序化扎根理论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策略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海妍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行动指南,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将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行动指南,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理论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具备法治意识的新时代青年。为此,应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现状以及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展开研究,总结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策略,不断提高高校法治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具备高度法治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理论 高校 思政教育 融入策略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嬗变与话语特点
6
作者 冯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5-19,共1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的探索和规律性认识,它以毛泽东教育思想为基础,经历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的探索和规律性认识,它以毛泽东教育思想为基础,经历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话语,具有政治性、权力性和权威性;反映了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具有群众本位、实践本位和伦理本位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历史演变 话语体系
下载PDF
历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与中国特色特殊教育体系
7
作者 顾定倩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14期4-11,共8页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多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这是中国特殊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完善中国特色特殊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历次工作会议的召开背景和主要任务,对完善中国特色特殊教育体系产...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多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这是中国特殊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完善中国特色特殊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历次工作会议的召开背景和主要任务,对完善中国特色特殊教育体系产生了重大作用,厘清了不同阶段的特殊教育发展规划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我国特殊教育体系的“中国特色”所具有的若干核心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 中国特色 特殊教育体系
下载PDF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三维向度
8
作者 王晨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7期20-25,共6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为新征程凝心聚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融入思政课是...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为新征程凝心聚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融入思政课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政治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体现,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对广大青年政治引领的现实需要。思政课教师要将本次主题教育的融入作为以学铸魂的宝贵契机,把握好本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经验做法,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注重融入的“点”“面”“质”,确保思政课教学实效。在二者融合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知”“情”“意”“行”相统一,在融入的系统化、全面化、深入化、生动化等方面下功夫,使学生达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思政课 大学生
下载PDF
中华文明根性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历史文化根基——基于“国家-民族”理论的理解
9
作者 刘云广 张继焦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9,125,共12页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是党的治国方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嵌入在现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作为对中华文明文化特征和演进逻辑的精准表述,“中华文明根性”揭示出中华文明以“秩序”追求为核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是党的治国方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嵌入在现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作为对中华文明文化特征和演进逻辑的精准表述,“中华文明根性”揭示出中华文明以“秩序”追求为核心的价值形态并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以“统一”为取向的“一统”制度结构,这一特质为当代中国治理体系奠定了历史文化根基。在多民族国家建设方面,“中华文明根性”的规范作用体现为:本体论上“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价值论上多民族共生的中华文化,实践论上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治原则,目的论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发展导向。“中华文明根性”四重维度构成了“国家—民族”的纵向关系及其所指向的“一国多族”范式。“一国多族”体现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制度逻辑,决定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体现为旗帜鲜明的工作指导理念、切实可行的政治参与方式、真实有效的共同体建设成就,彰显出“中国的中国观”的现代文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民族”理论 中华文明根性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
下载PDF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天健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伍改革。总体而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回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路向”等重大理论问题,为建设中国气质、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独有的实践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实践贡献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之现实缘起、价值旨归与施教路径
11
作者 何洋 温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为重要的内容,高校学工队伍、思政课教师当以此为要着力提升理论修为。要在马克思民族理论视域下,从“社会矛盾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治理体系创新的制度必然性,关照现实问题的文...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为重要的内容,高校学工队伍、思政课教师当以此为要着力提升理论修为。要在马克思民族理论视域下,从“社会矛盾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治理体系创新的制度必然性,关照现实问题的文化必然性”的“三个必然性”认识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缘起,从“强化青年意识形态、强化青年情感维系”对大学生群体的“双重强化”认识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旨归,从“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贯彻体认育人思想、贯彻心理认同策略”实践维度的“三个贯彻”认识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施教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文化特征分析
12
作者 刘浪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文学理论能够对文学思想、文学价值以及文学审美等进行全面诠释,为文学创作提供指引。在中国文学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特征变得越发清晰和明确,为各领域专家学者研究文化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质等提供了良好支撑,可以将文学... 文学理论能够对文学思想、文学价值以及文学审美等进行全面诠释,为文学创作提供指引。在中国文学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特征变得越发清晰和明确,为各领域专家学者研究文化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质等提供了良好支撑,可以将文学作品在人文学、社会学和行为学等学科领域研究中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中国文学理论的根本任务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切入点,以此出发,对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关联进行研究论述,可以分析出中国文学理论所含有的民族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民族文化 特征 文学思想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能力建设研究
13
作者 王一然 殷玉萍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51-57,共7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安全保障。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找准国家安全教育能力的时代定位,分析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能力现状,探究当前国家...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安全保障。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找准国家安全教育能力的时代定位,分析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能力现状,探究当前国家安全教育现实困境,对于提高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探寻推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能力建设的现实路径,首先,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落实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协同育人新机制;其次,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质量管理、行政管理五方面入手,着力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新格局;最后,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快完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关系重要论述的方法论创新及其时代价值
14
作者 甘代军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23,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新观点新方法。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家庭论、两手论、民族共同体论、差别论、人心论、交融论等指导民族关系的创新的具体方法论。这些具体方... 习近平总书记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新观点新方法。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家庭论、两手论、民族共同体论、差别论、人心论、交融论等指导民族关系的创新的具体方法论。这些具体方法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范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境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南;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并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于突破世界民族问题的困境,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共同体 民族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层理论蕴含
15
作者 郝海洪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7-11,共5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魂脉的丰富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继承弘扬,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开启...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魂脉的丰富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继承弘扬,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开启了新篇章、明确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根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动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需要,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增强历史主动、强化精神力量、丰富文明实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强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系统观念视角下总体国家安全观探析
16
作者 欧阳霞 刘钰妃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5-22,共8页
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观念:一是普遍联系,在既注重历史经验又明晰国家安全形势中来把握国家安全;二是全面系统,在既突出重点... 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观念:一是普遍联系,在既注重历史经验又明晰国家安全形势中来把握国家安全;二是全面系统,在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主次中布局国家安全;三是发展变化,在既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中协同推进国家安全。基于系统观念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携手共建远离冲突、永沐和平的安全共同体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系统观念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体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的案例教学研究
17
作者 王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55-60,共6页
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不仅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破圈”提供新突破口,更可以为思政课教学升级转型提供新增长点。... 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不仅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破圈”提供新突破口,更可以为思政课教学升级转型提供新增长点。当前,思政课学习中学生表现出认知扁平化和碎片化、认知强和认同弱、注意力差和耐受性差等新变化,思政课案例教学也存在主题理论深度挖掘不足、设计开发和创新不足、教学互动不足等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要积极回应学生的新变化,还要从案例开发科学化、案例设计结构化、教学组织类型化、案例管理数字化等维度强化案例教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政课 案例教学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开拓者
18
作者 石仲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3-38,44,共1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的初心及其与其他革命者为新中国诞生和内地完全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使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他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的初心及其与其他革命者为新中国诞生和内地完全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使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他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他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开拓者。他阐述了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直接历史条件,为其作出重要政治理论准备,实施了一系列“大政策”。他主持党的十三大开幕式,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工程初步成型。他在“南方谈话”中全面论述了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工程中的重大政治理论战略问题。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析
19
作者 余绪鹏 刘念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F0003,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本科阶段的必修思政课。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该课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在融入理念上需要坚持:以史为据,讲清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本科阶段的必修思政课。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该课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在融入理念上需要坚持:以史为据,讲清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事实依据;学史明理,阐释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理论逻辑;读史增信,感悟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政党自信。在融入的重点内容上,要准确把握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深刻阐释“两个行”的理论内涵,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脉络,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融入的具体建议上,要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内容的各个部分,深入讲解“三个务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五个必由之路”等知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意义
20
作者 赵璐迪 李俊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96-98,共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产物,高校大学生作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中坚力量,应该将这一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实现德智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产物,高校大学生作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中坚力量,应该将这一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此高校要做好课程内容规划和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促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的校园文化生态系统,营造学术氛围推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使新时代大学生成为文化强国的建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