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ward Said on Jerusalem
1
作者 Tawfiq Yousef Nisreen Yousef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2期1489-1501,共13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atus of Jerusalem as viewed by Edward Said in his political works particularly in his article "The Current Status of Jerusalem" written in 1995 and published posthumously in 2011 in Jerusa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atus of Jerusalem as viewed by Edward Said in his political works particularly in his article "The Current Status of Jerusalem" written in 1995 and published posthumously in 2011 in Jerusalem Quarterly, the only Arab journal that focuses exclusively on the city of Jerusalem's history, political status, and future. In his article, Said raises various issues regarding Jerusalem and the Palestinian-Israeli peace process. The article depicts Israel's policy of Judaizing Jerusalem and its attempts to make Jerusalem its eternal capital. Said tries to expose the Israeli meretricious strategies regarding Jerusalem which begin by projecting an image of what it wants the world to believe and then translating that false image into reality. Said also underscores the fact that both Palestinians and the pan-Arab nation have failed to counteract the Israeli policy of selling to the world the notion of Jerusalem belonging exclusively to Israel, a failure that has enabled Israel to tighten its grip on the Holy City and to curb the Palestinians', the Arabs' and the Muslims' attempts to counterattack on the level of media information. In Said's view, the only hope for the future is a decent and fair coexistence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based upon equality and self-determination. For him,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Palestinians and the Israelis since 1948 has not led to successful outcomes; a one state---rather than a binational-state solution is, therefore, the more possible way of resolving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RUSALEM edward said Judaization INFORMATION Israel Palestine
下载PDF
An Analysis on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dward Said's theory of Orientalism
2
作者 乐冰洁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0期173-175,共3页
In Orientalism,the author Edward W.Said stated that the Orient is negatively defined and serves to support the West'ssuperiority and strength.Citing a number of discourses and texts in the book,he broke the bounda... In Orientalism,the author Edward W.Said stated that the Orient is negatively defined and serves to support the West'ssuperiority and strength.Citing a number of discourses and texts in the book,he broke the boundary between knowledge and poli-tics,and further examined how the knowledge that the Western colonial powers shaped about the Orient assisted to make a de-praved picture of the colonies,to justify their colonial ambition and suppression.Nevertheless,although Said attempted to explainthe selection of the oriental area in his discussion,a vast area of the Far East,such as China and Japan is excluded.Furthermore,he regarded the Orient as a completely passive colony,and negated any resistance from the Or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ward said ORIENTALISM STRENGTH WEAKNESS postcolonial studies
下载PDF
Edward Said’s Thoughts and Palestinian Nationalism
3
作者 LI Yi 《Asian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2011年第3期105-120,共16页
The Palestinian Nation has been haunted by an extremely embarrassing situation for a long time,and the goal to build a state is out of reach.Edward Said was a Palestinian-American intellectual,and he plunged into the ... The Palestinian Nation has been haunted by an extremely embarrassing situation for a long time,and the goal to build a state is out of reach.Edward Said was a Palestinian-American intellectual,and he plunged into the specific history of the Palestinian liberation struggle.Said’s understanding of Palestinian nationalism is filled with contradictions.He was unequivocally opposed to nationalism in theory,but in practical political activities,he had a strong and sincere feeling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Middle East identity which determines his national emotional trends.After studying Said’s thoughts in the context of Palestinian nationalism,this paper will tap deeply into Said’s sense of national crisis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the struggle to arouse the people together and to inspire greater understanding and peace-loving people to support the Palestinian cause of lib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ward said Middle East NATIONALISM Palestine
原文传递
Dionysos and Apollo: Remediating Said's Orientalism with Metacritical Perspective
4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7年第7期356-359,共4页
Geography is a kind of differential calculus in the sense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that is, the act of tangentially accessing things, is mapped on to the two-dimensional or the concrete. It is why we can say that t... Geography is a kind of differential calculus in the sense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that is, the act of tangentially accessing things, is mapped on to the two-dimensional or the concrete. It is why we can say that the East-West or Occidental versus Oriental dichotomy is so limited in its binary dualism. We could easily criticize not only Said's Orientalism, but also in turn, a critical self-defense by turning itself upon its own head. It can indeed be said that the cross or cardinal directions run four different ways and not two. "The East" is not just Far Eastern, that is, the so-called "Asian," but extends to the Far West or to California. Parts of Europe and the Dionysian are not simply limited to Central Europe and Southeastern Asia. We can see in Asia, that is, Eurasia and in North Africa, that 1-2% of non-Sub-saharan human DNA is genotypically Neanderthal in addition to being Homo Sapiens in DNA. 1 The task, it might be said, is to continually remediate binary directions and to reweave Apollo and Dionysos in Friedrich Nietzsche. We can see the limitations of Continentalism in categorizing the hum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political geography Friedrich Nietzsche ORIENTALISM edward said metaphysical cartography
下载PDF
“东方主义”背后的“荒诞”与“审视”--比较文学与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人物形象研究
5
作者 朱诚轩 龚刚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3期23-38,共16页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四大文明古国对全球文化产生了偌大的贡献,其中当以华夏文明为源泉的中华文化有着最为瞩目的影响。然而,中华文化的“东学西渐”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凭借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与权力间逐渐不对等的地...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四大文明古国对全球文化产生了偌大的贡献,其中当以华夏文明为源泉的中华文化有着最为瞩目的影响。然而,中华文化的“东学西渐”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凭借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与权力间逐渐不对等的地位开始漠视、诋毁中华文化。美籍阿裔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借助黑格尔的“欧洲中心主义”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建构出“东方主义”理论,将此现象完美诠释。本文旨在以《鲁滨孙漂流续记》《面纱》《情人》三本西方名著为主,其它诸多历史材料为辅,结合萨义德《东方学》中的理论观点从“东西语境”逐渐转至“中西语境”,以历史发展为横向脉络分析各个时期的中国人物形象,分析西方著作中“荒诞”与“审视”的情节以及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的未来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国人物形象 萨义德 东方主义 后东方主义
下载PDF
经典与帝国:萨义德的经典观 被引量:4
6
作者 董洪川 龙丹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5-163,共9页
爱德华·萨义德是后殖民批评的开拓者。同时,他对文学经典的形成及解读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但是学界鲜有论述。本文试图从萨义德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中发掘和整理其有关经典形成及释读的论述,辨析其经典观。萨义德指出,英国小... 爱德华·萨义德是后殖民批评的开拓者。同时,他对文学经典的形成及解读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但是学界鲜有论述。本文试图从萨义德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中发掘和整理其有关经典形成及释读的论述,辨析其经典观。萨义德指出,英国小说经典形成与帝国扩张有着同时、共谋性的关系,并提出"对位阅读法"是阐释英国文学经典卓有成效的方法。本文认为,萨义德关于英国殖民时代文学经典的形成与解读的观点具有相当的解释力,是世界文学经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萨义德 帝国 经典 对位阅读法
下载PDF
萨义德与美国文化批评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一凡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共9页
爱德华·萨义德是一位多重背景交织的批判学者 ,也是后现代条件下的欧美左派楷模。要言之 :他是一个巴勒斯坦知识分子、欧洲知识分子、大都会知识分子。这种多重背景使他具有欧洲式学养、大都会胸襟以及挥之不去的难民情结。这三项... 爱德华·萨义德是一位多重背景交织的批判学者 ,也是后现代条件下的欧美左派楷模。要言之 :他是一个巴勒斯坦知识分子、欧洲知识分子、大都会知识分子。这种多重背景使他具有欧洲式学养、大都会胸襟以及挥之不去的难民情结。这三项要素合在一起 ,便构成萨义德发起后殖民文化批判的背景条件。本文介绍了萨义德其人及其理论建树 ,包括他的《东方主义》、《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和《世界、文本与批评家》的主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萨义德 批评家 后殖民 理论建树 情结 文化批判 胸襟 后现代 楷模
下载PDF
论萨义德“理论旅行”的批评实践观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丽娟 陶家俊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共5页
在《理论旅行》(1983)和《再议理论旅行》(1994)这两篇文章中,美国后殖民思想家爱德华·萨义德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乔治·卢卡奇的理论入手,考察理论在穿越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时,如何遭遇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而分别降调弱化和激... 在《理论旅行》(1983)和《再议理论旅行》(1994)这两篇文章中,美国后殖民思想家爱德华·萨义德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乔治·卢卡奇的理论入手,考察理论在穿越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时,如何遭遇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而分别降调弱化和激进强化的过程。本文在美国的批评理论谱系下从元理论层面剖析这两篇文章中"旅行"所征兆的批评理论与批判意识时空观,说明跨界性、转化性和开放性是萨义德撰文所强调的"理论旅行"的动态运作机制。萨义德这一"理论旅行"的批评实践观为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理论旅行 批评实践观
下载PDF
李提摩太对大乘佛教的回应:从后殖民对东方学的批判着眼 被引量:7
9
作者 赖品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9,共10页
虽然李提摩太对大乘佛教的诠释受到他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影响,甚至是受到传教使命驱使,但他的进路迥然不同于具殖民色彩的东方学,并且在动机和态度上颇为符合大乘佛教的精神。他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没有强调东西方宗教观念之间的差异,反... 虽然李提摩太对大乘佛教的诠释受到他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影响,甚至是受到传教使命驱使,但他的进路迥然不同于具殖民色彩的东方学,并且在动机和态度上颇为符合大乘佛教的精神。他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没有强调东西方宗教观念之间的差异,反而突出它们的相通之处,希望以此作为基督教与佛教建立合作或友谊的共同基础,而不是使佛教徒皈依基督教。基于他的著述,可以发现他实际上实践了一种后殖民的批评,与殖民势力是对抗的。他的终极目的是全人类的解放,但进路与心态截然不同于那种解救东方人的殖民主义式思维,因为他从来不曾假设西方文明更为高等。就萨义德对东方学或东方主义的批判来说,李提摩太对大乘佛教的响应可以说是一个例外,甚至是反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提摩太 萨义德 东方主义 大乘佛教 基督教
下载PDF
作为侨易个体的萨义德及其理论形成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5-29,共15页
如果把萨义德作为侨易个体进行研究,其理论建构则可以视作精神质变现象,"东方主义"与"理论旅行"就是其中的"主概念"和"辅概念"。运用观侨取象与察变寻异的方法可以发现萨义德的理论建构与其本... 如果把萨义德作为侨易个体进行研究,其理论建构则可以视作精神质变现象,"东方主义"与"理论旅行"就是其中的"主概念"和"辅概念"。运用观侨取象与察变寻异的方法可以发现萨义德的理论建构与其本人的侨易经验密切相关,侨易条件的语境因素以及重要的侨易事件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萨义德VS·亨廷顿为例,追问其背后"文明冲突"、"权力话语"的问题症结所在,凸显"观念侨易"的思路,进而消解主体,显示二元三维的整体结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东方主义 理论旅行 侨易学
下载PDF
爱德华·萨义德:以人文介入政治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意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9年第5期69-74,共6页
爱德华·萨义德是著作等身、卓有创建的杰出学者,他集学术研究与政治关怀于一身,是公认的后殖民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萨义德的创作可分为"文学—政治—人文主义"三个阶段。在后两个阶段,他不仅关注历史问题研究,还强调文学... 爱德华·萨义德是著作等身、卓有创建的杰出学者,他集学术研究与政治关怀于一身,是公认的后殖民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萨义德的创作可分为"文学—政治—人文主义"三个阶段。在后两个阶段,他不仅关注历史问题研究,还强调文学与政治的交叉关系,并提出了"既是政治的,同时又高于一切理论术语"的概念模式,坚定地选择了以人文介入政治的艰难道路。萨义德不仅指出社会政治文化的复杂关系以及人文知识话语介入其中的可能性,同时也指明了在历史与政治的双重道德面前,知识分子应"向权力说真话"。本文以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身份、话语和政治为主线,通过挖掘他相关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以期带给读者深入思考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萨义德 文化身份 中东政治 话语
下载PDF
“东方主义”的另一种解读——艺术的东方主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贺力 毛峰林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8年第6期106-110,共5页
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w.Said)于20世纪末阐发的东方主义理论作为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理论之一引发了东西方学者的共鸣,因而风靡世界。在这一理论热潮的背景下,不免会出现套用或者误用的嫌疑,生搬硬套地阐释某一具体文本或作家的现象;... 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w.Said)于20世纪末阐发的东方主义理论作为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理论之一引发了东西方学者的共鸣,因而风靡世界。在这一理论热潮的背景下,不免会出现套用或者误用的嫌疑,生搬硬套地阐释某一具体文本或作家的现象;或者出现以偏概全,完全被东方主义理论而障目,不见更丰富的文本含义等现象。为此,有必要阐明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的缘起,从而明确"东方主义"理论具体的使用语境;通过对西方唯美主义思潮中表现出来的"日本风"等文学文化现象的解析,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东方主义"的丰富内涵;对唯美主义者追求的东方艺术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同行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唯美主义乃至东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W·萨义德 东方主义 殖民主义 唯美主义 日本情趣 异国情调
下载PDF
爱德华·萨义德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意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74-80,共7页
爱德华·萨义德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但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著述无论就其涉及领域的宽广程度还是重要程度而言,均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他的东方学和后殖民文学已成为大多数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力图突破前人的角... 爱德华·萨义德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但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著述无论就其涉及领域的宽广程度还是重要程度而言,均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他的东方学和后殖民文学已成为大多数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力图突破前人的角度和观点,从他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研究展开讨论。通过对他的思想进行深刻解读可以看出他的所思所述为世人打开一扇窗,使人们以开放的思想对巴勒斯坦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萨义德 巴勒斯坦问题 中东政治
下载PDF
萨义德与汤林森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的讨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温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06,共5页
对"文化帝国主义"这个概念,著名学者汤林森和萨义德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两人治学方法和文化身份的不同。前者自视为"发达国家"的代表,从解释学出发,将"文化"置换为"文本",... 对"文化帝国主义"这个概念,著名学者汤林森和萨义德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两人治学方法和文化身份的不同。前者自视为"发达国家"的代表,从解释学出发,将"文化"置换为"文本",认定不存在所谓的"媒介帝国主义";后者受文化霸权理论影响,站在"东方人"的立场上,尖锐地批判"媒介帝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帝国主义 汤林森 萨义德 媒介帝国主义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思想资源与理论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立波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8-43,共6页
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关系变幻莫测,具有东方血统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进入西方学术界,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重新崛起,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追寻。后殖民主义借用的思想资源主要... 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关系变幻莫测,具有东方血统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进入西方学术界,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重新崛起,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追寻。后殖民主义借用的思想资源主要是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和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就其基本特征来说,后殖民主义从文本解读入手,着重分析东西方间的文化关系,并表现出超越民族主义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萨义德 民族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
下载PDF
再现、话语与“东方化东方”——萨义德东方主义批判新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管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0,共5页
无论是对于萨义德个人的学术生涯,还是对于西方当代文化批评史乃至当代全球文化研究领域,《东方学》因其显著的批判性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划时代意义。在《东方学》中,萨义德从方法论意义上借鉴了福柯的话语概念,并在内涵上进行了适当的改... 无论是对于萨义德个人的学术生涯,还是对于西方当代文化批评史乃至当代全球文化研究领域,《东方学》因其显著的批判性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划时代意义。在《东方学》中,萨义德从方法论意义上借鉴了福柯的话语概念,并在内涵上进行了适当的改造,用再现替代了福柯话语概念中陈述的位置,构成了东方主义话语批判的基本单元。因此,东方化东方实际上就是再现东方的行动,其中隐匿着"想象地理学"与文本图示化处置方式之间循环流动与反复印证的内在逻辑。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话语批判正是基于此进行的体系拆解和逆向解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东方主义 再现 话语
下载PDF
东方学:从黑格尔到萨义德 被引量:2
17
作者 费小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106,共8页
东方学的学理层面思考开始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由以下三个时期构成:以黑格尔为轴心,播撒到马克思、史密斯手中的"经典东方学"时期,贝尔福、克罗默、罗素、魏特里、提巴威、阿卜杜勒-马利克、阿拉塔斯、贾伊特开创的"... 东方学的学理层面思考开始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由以下三个时期构成:以黑格尔为轴心,播撒到马克思、史密斯手中的"经典东方学"时期,贝尔福、克罗默、罗素、魏特里、提巴威、阿卜杜勒-马利克、阿拉塔斯、贾伊特开创的"现代东方学"时期,萨义德开创的"当代东方学"时期。可以说,没有黑格尔,就没有学理层面的"东方学",就没有"地理、权力和表征"之类的文化研究命题;没有萨义德,就没有黑格尔在当代的"灵魂转世"。这对于催生国内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对于丰富文化地理学资源,对于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和伊斯兰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黑格尔《历史哲学》 萨义德 文化研究 文化地理学 伊斯兰研究
下载PDF
从《东方学》看萨义德的人文主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綦亮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2期248-253,共6页
人文主义是贯穿爱德华.萨义德批评理论的主线,也是他的终极批评旨归。萨义德反思并批判传统的人文主义,重新界定了人文主义的范围。然而,尽管萨义德倡导建立新的人文主义,但无法完全跳出传统人文主义的藩篱;虽然积极进行人文主义的批评... 人文主义是贯穿爱德华.萨义德批评理论的主线,也是他的终极批评旨归。萨义德反思并批判传统的人文主义,重新界定了人文主义的范围。然而,尽管萨义德倡导建立新的人文主义,但无法完全跳出传统人文主义的藩篱;虽然积极进行人文主义的批评尝试,却必须借助反人文主义的批评框架。因此,他的人文主义立场具有强烈的矛盾性。作为萨义德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付诸批评实践的一次尝试,《东方学》典型地体现了这种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人文主义 《东方学》
下载PDF
世俗批评家和流亡知识分子——爱德华·赛义德的知识分子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从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27-131,共5页
爱德华·赛义德的知识分子观与他的后殖民理论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他对知识分子的看法既不同于主流传统的"宗教性"知识分子观,也不同于当今流行的技术型知识分子观。他尤其强调知识分子获得敏锐的批判视角。赛义德本人的... 爱德华·赛义德的知识分子观与他的后殖民理论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他对知识分子的看法既不同于主流传统的"宗教性"知识分子观,也不同于当今流行的技术型知识分子观。他尤其强调知识分子获得敏锐的批判视角。赛义德本人的学术生涯和研究带有较强的社会批判色彩,直接体现了他的知识分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赛义德 知识分子 世俗批评 流亡
下载PDF
萨义德批评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反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管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萨义德在中国历经了一段从初期少有关注到后来众人热捧的接受过程,而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则是在中国语境下进一步深化萨义德批评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而从译介、阐释与批评及运用等不同层面出发,可以对萨义德...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萨义德在中国历经了一段从初期少有关注到后来众人热捧的接受过程,而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则是在中国语境下进一步深化萨义德批评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而从译介、阐释与批评及运用等不同层面出发,可以对萨义德批评理论的中国接受历史进行细致梳理,并发现其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批评理论 接受 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