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深反射地震揭示喜马拉雅地区地壳上地幔的复杂结构
被引量:
27
1
作者
赵文津
车敬凯
徐中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15-628,共14页
报告了中、美两国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南起喜马拉雅山山脊南亚东县的帕里镇,向北穿过喜马拉雅山脊的荡拉,到达康马南的萨马达.剖面长约100km.共中心点(CMP)叠加剖面上显示出:1....
报告了中、美两国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南起喜马拉雅山山脊南亚东县的帕里镇,向北穿过喜马拉雅山脊的荡拉,到达康马南的萨马达.剖面长约100km.共中心点(CMP)叠加剖面上显示出:1.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向北缓倾斜下去,延长达100km以上.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逆冲断裂或是一条巨大的拆离带,印度地壳整体或下地壳沿此拆离层俯冲到藏南之下.2.上部地壳的反射很丰富,显示了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3.下地壳的反射同相轴呈现短而有规律的分布,显示了塑性流变特征.4.在测线南部莫霍反射明显,深度达72-75km.发现南部有双莫霍层的存在.5.试验中还取得莫霍层下面32,38,48s等双程走时的多条反射,向北倾斜,反射同相轴延续较长,信息丰富,反映了上地幔的成层结构和变形特征.这些结果对印度大陆地壳整体或其下地壳俯冲到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之下,并导致西藏南端地壳增厚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上地幔
复杂结构
深反射地震
地壳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喜马拉雅地区深反射地震──揭示印度大陆北缘岩石圈的复杂结构
被引量:
17
2
作者
赵文津
K.D.纳尔逊
+3 位作者
车敬凯
L.布朗
徐中信
郭宗汾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2期138-152,共15页
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被认作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中、新生代以来汇聚、碰撞、挤压的结果,是典型的陆-陆碰撞地带。此文介绍了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布置在北喜马拉雅地区内,从喜马...
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被认作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中、新生代以来汇聚、碰撞、挤压的结果,是典型的陆-陆碰撞地带。此文介绍了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布置在北喜马拉雅地区内,从喜马拉雅山山脊南的帕里到康马南的萨马达共中15点(CMP)叠加剖面上表现出如下特点:①显示了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向北缓倾斜下去,延长达100km以上。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道冲断裂或是一条巨大的拆离带,印度地壳整体或下地壳沿此拆离层俯冲到藏南之下;②上部地壳的反射,显示了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③下地壳的反射显示了塑性流变特征;④在测线南部莫霍反射明显,深度达72─75km,发现了南部有双莫霍层的存在;⑤试验中还取得莫霍层下面32s、38s、48s等双程走时的多条反射,均向北倾斜,反射同相轴延续较长,信息丰富,反映了上地幔的成层结构。这些结果对印度大陆地壳整体或其下地壳俯冲到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之下并导致西藏南端地壳增厚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
俯冲
双层莫霍
喜马拉雅地区
深反射地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反射地震揭示喜马拉雅地区地壳上地幔的复杂结构
被引量:
27
1
作者
赵文津
车敬凯
徐中信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15-628,共14页
基金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质矿产部基金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文摘
报告了中、美两国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南起喜马拉雅山山脊南亚东县的帕里镇,向北穿过喜马拉雅山脊的荡拉,到达康马南的萨马达.剖面长约100km.共中心点(CMP)叠加剖面上显示出:1.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向北缓倾斜下去,延长达100km以上.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逆冲断裂或是一条巨大的拆离带,印度地壳整体或下地壳沿此拆离层俯冲到藏南之下.2.上部地壳的反射很丰富,显示了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3.下地壳的反射同相轴呈现短而有规律的分布,显示了塑性流变特征.4.在测线南部莫霍反射明显,深度达72-75km.发现南部有双莫霍层的存在.5.试验中还取得莫霍层下面32,38,48s等双程走时的多条反射,向北倾斜,反射同相轴延续较长,信息丰富,反映了上地幔的成层结构和变形特征.这些结果对印度大陆地壳整体或其下地壳俯冲到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之下,并导致西藏南端地壳增厚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关键词
地壳
上地幔
复杂结构
深反射地震
地壳结构
Keywords
D
eep
reflection
,
underthrust
,
mht
,
moho
, Himalaya.
分类号
P183.2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喜马拉雅地区深反射地震──揭示印度大陆北缘岩石圈的复杂结构
被引量:
17
2
作者
赵文津
K.D.纳尔逊
车敬凯
L.布朗
徐中信
郭宗汾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出处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2期138-152,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被认作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中、新生代以来汇聚、碰撞、挤压的结果,是典型的陆-陆碰撞地带。此文介绍了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布置在北喜马拉雅地区内,从喜马拉雅山山脊南的帕里到康马南的萨马达共中15点(CMP)叠加剖面上表现出如下特点:①显示了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向北缓倾斜下去,延长达100km以上。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道冲断裂或是一条巨大的拆离带,印度地壳整体或下地壳沿此拆离层俯冲到藏南之下;②上部地壳的反射,显示了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③下地壳的反射显示了塑性流变特征;④在测线南部莫霍反射明显,深度达72─75km,发现了南部有双莫霍层的存在;⑤试验中还取得莫霍层下面32s、38s、48s等双程走时的多条反射,均向北倾斜,反射同相轴延续较长,信息丰富,反映了上地幔的成层结构。这些结果对印度大陆地壳整体或其下地壳俯冲到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之下并导致西藏南端地壳增厚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关键词
深反射
俯冲
双层莫霍
喜马拉雅地区
深反射地震
Keywords
eep reflection underthrust mht secondary moho
分类号
P548.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深反射地震揭示喜马拉雅地区地壳上地幔的复杂结构
赵文津
车敬凯
徐中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
2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喜马拉雅地区深反射地震──揭示印度大陆北缘岩石圈的复杂结构
赵文津
K.D.纳尔逊
车敬凯
L.布朗
徐中信
郭宗汾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