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study on blood coagulation and hemostatic effect and acute toxicity of Oxalis corniculata L.ethanol extract 被引量:1
1
作者 Jiaqiong Yang Ying Liu +1 位作者 Daqing Zong Jingfeng Zhao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2年第7期530-535,共6页
In the present study,we aim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ethanol extract of Oxalis corniculata L.on bleeding time(BT)and coagulation time(CT)and determine its acute toxicity in mice.Firstly,the ethanol extract of O.cor... In the present study,we aim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ethanol extract of Oxalis corniculata L.on bleeding time(BT)and coagulation time(CT)and determine its acute toxicity in mice.Firstly,the ethanol extract of O.corniculata was administered to 40 mice,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Yunnan Baiyao control group,low-dose group,and high-dose group.The low-dose(0.6 g/kg)and high-dose(1.2 g/kg)groups received ethanol extract of O.corniculata by gavage,and the BT and CT of the mice were measured by the slide method and tail clipping method,respectively.Secondly,the median lethal dose method was used with 50 mice to observe the physiological state,poisoning reaction,and death of the mice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Finally,on the 14th day of the experiment,a necropsy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any abnormality of the organs.In conclusion,in the coagulation and hemostasis test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P>0.05),whi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and the BT and CT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which were comparable to the Yunnan Baiyao control group.Moreover,in the acute toxicity test,the median lethal dose of ethanol extract of O.corniculata was 6.0291 g/kg,with a 95%confidence interval of 5.3065–6.782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anol extract of oxalis corniculata l. Hemostatic effect Coagulation time Acute toxicity
原文传递
RP-HPLC测定不同产地酢浆草中刺槐素-6-C-β-D-葡萄糖苷含量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受先 吴欢 +3 位作者 邓志清 宋永贵 冯育林 杨世林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不同产地酢浆草中刺槐素-6-C-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评价酢浆草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和质量分数为0.1%磷酸水溶液(20:80,v/v)作流动相...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不同产地酢浆草中刺槐素-6-C-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评价酢浆草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和质量分数为0.1%磷酸水溶液(20:80,v/v)作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30nm;柱温:25℃。结果:不同产地酢浆草中刺槐素-6-C-β-D-葡萄糖苷含量差别较大,含量范围为0.5968-2.9504mg/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酢浆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刺槐素-6-C-β-D-葡萄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铁十字酢浆草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萧娜 纪永辉 +5 位作者 王京龙 张立华 臧远龙 杨彬 刘春河 刘春江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156-163,共8页
分别采用酒石酸亚铁显色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硫酸-苯酚法与DNS法,测定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鳞茎外皮和内芯中多酚、黄酮、多糖的含量。以乙腈和0.1%磷酸水溶液作流动相,梯度洗脱,考察铁十字酢浆草醇提液不同... 分别采用酒石酸亚铁显色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硫酸-苯酚法与DNS法,测定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鳞茎外皮和内芯中多酚、黄酮、多糖的含量。以乙腈和0.1%磷酸水溶液作流动相,梯度洗脱,考察铁十字酢浆草醇提液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O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鳞茎外皮和内芯中多酚含量分别为5.45、4.73 mg/g,黄酮含量分别为16.62、7.70 mg/g,多糖含量分别为17.00、121.02 mg/g。在280 nm波长下,以21号峰为基准峰标定醇提液外皮共有峰32个,内芯31个。不同极性部位的共有峰为外皮:石油醚相8个,氯仿相22个,乙酸乙酯相22个,正丁醇相26个,水相9个;内芯:石油醚相14个,氯仿相21个,乙酸乙酯相17个,正丁醇相19个,水相10个。在抗氧化活性测定体系中,鳞茎外皮和内芯在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对两种自由基都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铁十字酢浆草鳞茎中富含多酚、黄酮、多糖等成分,醇提物经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后,各分离相化学指纹图谱和抗氧化能力均存在差别,可为后期药效物质发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十字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 活性成分 极性部位 指纹图谱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酢浆草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芳 柏苏洪 +2 位作者 徐如君 包福琨 方俊 《生物化工》 2023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已有一千多年的药用历史,鲜草或干燥全草均可入药。现代研究表明酢浆草含有黄酮、酚酸及其苷类、生物碱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机体代谢及免疫力的功效,且有较好的抗肿瘤、抑菌、治... 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已有一千多年的药用历史,鲜草或干燥全草均可入药。现代研究表明酢浆草含有黄酮、酚酸及其苷类、生物碱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机体代谢及免疫力的功效,且有较好的抗肿瘤、抑菌、治疗多种炎症的作用,疗效确切。但有关酢浆草药理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尚处于初步探讨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本文对酢浆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概述,以期为酢浆草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苗药酢浆草组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赖雨琪 余怡 +5 位作者 刘朋飞 战明威 马梦飞 王磊 娄强 商学军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3-789,共7页
目的:探索苗药酢浆草组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1%无菌角叉菜胶溶液刺激诱导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成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Model组)和酢浆草组(Observation组);另外设置一组假手术... 目的:探索苗药酢浆草组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1%无菌角叉菜胶溶液刺激诱导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成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Model组)和酢浆草组(Observation组);另外设置一组假手术组(Sham组),在前列腺左右腹叶注射0.1ml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给予0.01 ml/g生理盐水灌胃,酢浆草组大鼠给予酢浆草组方温水煎剂1 ml/100g(1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28 d。大鼠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10 ml,收集大鼠的前列腺组织样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正常与前列腺炎大鼠的前列腺形态学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和前列腺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4-HNE、ALDH2、FGF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间质内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腺体结构紊乱,腺泡内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腺泡内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评分升高;前列腺组织4-HNE、ALDH2、MCP-1和FGF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酢浆草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轻微损伤,有少量纤维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前列腺组织中4-HNE、ALDH2、MCP-1和FGF-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酢浆草组方可有效改善CNP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4-HNE蛋白,降低大鼠前列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纤维化
下载PDF
酢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宝 彭潇 +4 位作者 何燕玲 马雪 刘春花 王广成 李勇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83-1886,共4页
目的:研究酢浆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并运用MS、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酢浆草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 目的:研究酢浆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并运用MS、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酢浆草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N-methylhydroxylamine(2)、对羟基苯甲醛(3)、myricetin-3-O-α-L-rhamnopyranoside(4)、1,3,5-三甲氧基苯(5)、腺嘌呤(6)、当药黄素(7)、香叶木苷(8)、异牡荆素(9)、对羟基苯甲酸(10)、1-核糖醇基-2,3-二酮-1,2,3,4-四氢-6,7-二甲基-喹喔啉(11)、lumichrome(12)、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13)、大黄酸(14)、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5)、β-胡萝卜苷(16)、D-果糖(17)、鸟苷(18)。结论:其中,化合物1~6、8、11~14、17、18为首次从酢浆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酢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9
7
作者 马雪 李小双 +3 位作者 李银 张宝 黄勇 李勇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3-857,共5页
目的:研究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凝胶柱、正反相硅胶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并运用MS、NMR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酢浆草75%乙... 目的:研究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凝胶柱、正反相硅胶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并运用MS、NMR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酢浆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fzelin(1)、salireposide(2)、异当药黄素(3)、金圣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leonuriside A(5)、(6S,7E,9R)-6,9-di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6)、uridine(7)、蒙花苷(8)、3,4,5-trimethoxyphenyl-1-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9)、lcariside F2(10)、3,4-dimethoxyphenyl-1-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1)、cucumegastigmaneⅡ(12)、腺苷(13)、(2S)-3-O-α-D-galact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yl-1,2-di-O-[(9Z,12Z,15Z)-octadeca-9,12,15-trienoyl]-snglycerol(14)、6-C-β-glucopyranosyl-7-O-methylluteolinidin(15)。结论:以上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酢浆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酢浆草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丁良 李静 杨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55-2057,共3页
目的:探讨酢浆草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FRAP法分别测定酢浆草水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总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在实验的测定浓度范围之内,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逐渐增强。2mg/mL酢浆草水提物... 目的:探讨酢浆草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FRAP法分别测定酢浆草水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总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在实验的测定浓度范围之内,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逐渐增强。2mg/mL酢浆草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67.144%。FRAP法测得20mg/mL酢浆草水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为1.09mM。结论:酢浆草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良好,FRAP法测得酢浆草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自由基 DPPH FRAP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酢浆草乙醇提取物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世旺 徐艳霞 石宏武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研究酢浆草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实验菌株,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酢浆草提取物浓度下细菌生长曲线的变化来研究酢浆草的抑菌作用特点。结果表明,0.01g/mL的提取物对摇床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明显的... 研究酢浆草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实验菌株,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酢浆草提取物浓度下细菌生长曲线的变化来研究酢浆草的抑菌作用特点。结果表明,0.01g/mL的提取物对摇床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各种浓度的提取物对摇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得到结论,酢浆草乙醇提取物具有选择性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乙醇提取物 生长曲线 抑菌作用
下载PDF
秋水仙素处理对黄花酢浆草生长的影响及诱变效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杰 覃铭 +2 位作者 颜帅 罗健 李咏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3,共3页
以黄花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腋芽为外植体,建立快速繁殖体系,并观察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对其生长的影响及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及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1 6-BA(6-苄氨基腺嘌呤)+1.5mg.L-1 NAA(α-萘乙酸),1/2... 以黄花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腋芽为外植体,建立快速繁殖体系,并观察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对其生长的影响及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及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1 6-BA(6-苄氨基腺嘌呤)+1.5mg.L-1 NAA(α-萘乙酸),1/2MS+1.0mg.L-1 NAA生根效果最好.10mg.mL-1秋水仙素处理诱导丛生芽率达100%,且出现茎膨大、矮化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酢浆草 秋水仙素 快速繁殖体系
下载PDF
酢浆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林菁 冯华 +5 位作者 杜强 吴红梅 徐锋 杨烨 王祥培 沈祥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酢浆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酢浆草遗传差异的评定及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分子水平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酢浆草18个居群36个样本及红花酢浆草2个居群4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酢浆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酢浆草遗传差异的评定及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分子水平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酢浆草18个居群36个样本及红花酢浆草2个居群4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5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用于PCR扩增,共扩增出89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8条,占87.6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的数目为8.9条。利用POPGENE1.32和NTSYS-pc软件分析得出40个样本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88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493,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2252;UPGMA聚类结果,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558处把供试的40个样本分为4大类。结论本研究选用的酢浆草样本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酢浆草与红花酢浆草的ISSR遗传多样性差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贵州苗药酢浆草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崔珺 杨雅欣 +5 位作者 郑林 董莉 何彬 刘亭 李靖 穆琼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27-429,435,共4页
目的:研究贵州苗药酢浆草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60只清洁级昆明系小白鼠采用冰醋酸法复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以及酢酱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50只小鼠采用冰醋... 目的:研究贵州苗药酢浆草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60只清洁级昆明系小白鼠采用冰醋酸法复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以及酢酱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50只小鼠采用冰醋酸法复制小鼠扭体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以及酢酱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阳性组给予0.005 mg/g阿司匹林灌胃,酢酱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7 mg/g、0.14 mg/g、0.21 mg/g酢酱草水提物灌胃,均连续灌胃3 d,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末次灌胃1 h后处死,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小鼠腹腔清洗液的吸光度值,以判定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记录小鼠扭体模型10 min内的扭体次数,并计算扭体抑制率;采用DPPH实验初步考察酢酱草水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酢浆草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小鼠腹腔清洗液的吸光度值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小鼠扭体模型10 min内扭体次数少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00 mg/L浓度的酢浆草水提物能够发挥直接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结论:酢浆草水提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苗药 酢浆草 植物提取物 抗炎 镇痛 贵州
下载PDF
酢浆草的体外抑菌活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丁良 李静 +1 位作者 杨慧 郭辉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0年第6期16-18,21,共4页
目的研究酢浆草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酢浆草全草提取液,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改良试管二倍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短小芽孢杆菌等6种常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 目的研究酢浆草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酢浆草全草提取液,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改良试管二倍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短小芽孢杆菌等6种常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酢浆草全草提取液除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作用较弱外,对其它致病菌均呈中度或高度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且醇提液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提液。结论酢浆草对常见致病菌抑菌效果良好,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抑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下载PDF
酢浆草对小鼠急性腹膜炎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美仙 王艳双 +1 位作者 施贵荣 沈磊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4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酢浆草对醋酸所致急性腹膜炎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醋酸制备小鼠急性腹膜炎模型,观察酢浆草乙醇提取物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观察酢浆草乙醇提取物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结果:酢... 目的:研究酢浆草对醋酸所致急性腹膜炎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醋酸制备小鼠急性腹膜炎模型,观察酢浆草乙醇提取物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观察酢浆草乙醇提取物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结果:酢浆草乙醇提取物能使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能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结论:酢浆草对醋酸所致小鼠急性腹膜炎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急性腹膜炎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酢浆草提取工艺的研究及总有机酸的测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纪萍 熊玥 +4 位作者 严宏凤 李芳 乔勇 李正雄 赵敏芝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0期135-136,共2页
目的:研究酢浆草总有机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建立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料液比、单次回流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酢浆草总有机酸采用电位滴定法进行测定。结果:确立了酢浆草总有机酸的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 目的:研究酢浆草总有机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建立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料液比、单次回流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酢浆草总有机酸采用电位滴定法进行测定。结果:确立了酢浆草总有机酸的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15,单次回流提取时间为1 h,乙醇浓度为75%,提取次数为2次。结论:本试验为酢浆草的进一步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提取工艺 总有机酸 电位滴定
下载PDF
重金属复合胁迫对酢酱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泽萍 潘立卫 覃勇荣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13,共5页
采用盆栽法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Cd、Zn、Cu、Pb、As)重金属复合胁迫下酢酱草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梯度的增加,酢酱草根系活力、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逐渐下降,而丙二醇(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结... 采用盆栽法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Cd、Zn、Cu、Pb、As)重金属复合胁迫下酢酱草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梯度的增加,酢酱草根系活力、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逐渐下降,而丙二醇(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重金属水污染土壤可能对酢酱草造成明显不可逆的生理毒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酱草 重金属 叶绿素
下载PDF
蜂花粉酢浆草保健酒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光新 单珊 张红城 《现代食品》 2020年第3期92-95,共4页
以油菜蜂花粉、酢浆草为原料,采用酶解破壁技术处理油菜蜂花粉,经绢布过滤得到花粉浆液,果胶酶水解处理酢浆草,离心过滤得到酢浆草浆液。用蜂蜜调节糖浓度,用葡萄酒酵母、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和专用酿酒高活性干酵母3种菌种发酵,通... 以油菜蜂花粉、酢浆草为原料,采用酶解破壁技术处理油菜蜂花粉,经绢布过滤得到花粉浆液,果胶酶水解处理酢浆草,离心过滤得到酢浆草浆液。用蜂蜜调节糖浓度,用葡萄酒酵母、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和专用酿酒高活性干酵母3种菌种发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蜂花粉酢浆草保健酒的最佳酿制工艺。结果表明,后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糖度24%,SO2添加量为110 mg·L-1,菌种为葡萄酒酵母,油菜蜂花粉浆液与酢浆草浆液的配比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花粉 酢浆草 保健酒
下载PDF
重金属复合胁迫对酢酱草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18
作者 罗泽萍 潘立卫 《大众科技》 2016年第7期35-37,40,共4页
采用盆栽法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Cd、Zn、Cu、Pb、As 5种重金属复合胁迫对酢酱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梯度的增加,酢酱草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及谷胱甘肽(GSH)... 采用盆栽法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Cd、Zn、Cu、Pb、As 5种重金属复合胁迫对酢酱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梯度的增加,酢酱草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逐渐下降。结果表明酢酱草在重金属复合胁迫下能防御性的增加POD酶活性、SOD酶活性、PRO含量及GSH含量以减少逆环境的伤害,而重金属复合胁迫浓度过高则会导致酢酱草抗氧化酶系统受到明显损害,生长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酱草 重金属 复合胁迫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酢浆草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玉仙 丁良 +4 位作者 申文增 陈首英 李静 牛培 杨慧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0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酢浆草的抗炎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进行研究,检测不同时间不同组别大鼠的足趾肿胀情况,测定大鼠血清中白介素8(IL-8)、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酢浆草能降低角... 目的研究酢浆草的抗炎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进行研究,检测不同时间不同组别大鼠的足趾肿胀情况,测定大鼠血清中白介素8(IL-8)、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酢浆草能降低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跖肿胀,降低血清中IL-8含量,但MDA含量及SOD活性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酢浆草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降低IL-8等致炎因子的含量有关,而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未见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抗炎 Il-8 MDA SOD
下载PDF
酢浆草和红花酢浆草对萝卜种子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卞金鸽 刘宁 +2 位作者 黄雨晗 邱鹏飞 张婵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5期21-27,31,共8页
以入侵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和红花酢浆草(O.corymbosa DC.)为供体,常见蔬菜模式种萝卜为受体,探究两种酢浆草茎叶在浸提温度分别为5、15、25、35℃及浸提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04、0.06、0.08、0.10 g/mL时对萝卜种子萌发率... 以入侵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和红花酢浆草(O.corymbosa DC.)为供体,常见蔬菜模式种萝卜为受体,探究两种酢浆草茎叶在浸提温度分别为5、15、25、35℃及浸提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04、0.06、0.08、0.10 g/mL时对萝卜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酢浆草和红花酢浆草均对萝卜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根长产生了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对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种子萌发率的抑制作用.当两种酢浆草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0.06 g/mL时,各浸提温度下的种子萌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已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而质量浓度为0.04 g/mL的两种酢浆草浸提液对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已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相同质量浓度下,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两种酢浆草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均呈现增强趋势;在相同浸提温度下,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两种酢浆草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也均呈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入侵植物 酢浆草 红花酢浆草 萝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